登陆注册
63246800000001

第1章 《三国志·魏书一 武帝纪》

第一节 谁家少年浪荡子

【原文】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译文】

太祖小时候就机灵能干,遇事会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当时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他。唯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二人能认识到他的雄才大略。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没有治国安邦之才不能拯救,能平定天下的,恐怕就是你吧!”

【评点】

在以魏国立场为主的《三国志》里面,作者也对曹操少时没有什么能够粉饰的地方,只得简简单单说句“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了事,就算是为尊者讳了。而《曹瞒传》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写的,对于曹操这个魏国头子当然不会有什么宽宥,挖掘起隐私来十分给力。比如下面的情节: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意思是曹操年轻的时候就不务正业,遛鹰玩狗,到处游荡。他的叔叔看不上他那样,就老是跟他爹曹嵩告状。曹操就很烦。

后来他有一回在道上看见他叔,就故意把自己的脸团巴团巴,搞得嘴歪眼斜,他叔一看,说哎呀大侄子,你这是咋啦?曹操就说:“我中恶风啦。”他叔叔回去就告诉曹嵩,说阿瞒中风啦,你快看看他!

他爹当下大吃一惊,小小年纪就身中恶风,那还得了!结果叫到跟前一看,嘴不歪眼不斜,一切正常。

曹嵩就问:“你叔叔说你中了风,怎么回事?”曹操就说:“我哪有中什么风。我叔叔不待见我才故意这么说的。”

自己儿子再不咋地,当爹的还是亲的、信任的,于是就怀疑他弟原来跟他告状都是在冤枉儿子了,从此以后,曹操的叔叔再怎么告状,曹嵩都不相信了。

曹操这下子就更恣意妄为起来。

就这么一个人物,后来却能够成就一番霸业,这个,除了和本人的才力相关,就是和他的心胸志气大有关联了。

孙盛在《异同杂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说的是曹操这个人曾经想刺杀奸贼张让,结果被发觉,结果这家伙挥舞着武器就从墙上蹦出来了,谁也抓不着他,可见勇气惊人。

又爱兵法,注定是个战场上的英雄。

许子将就是许劭,当时著名的人物品评专家。《辞海》对他的评价是:有名于世,喜评论人物。曹操找上了许劭,“卑辞厚礼”,就是说好话、送厚礼,要许劭评一评自己——当然了,是要“好评”一下自己——谁也不愿意登门送礼找骂不是?

结果许劭就是不说——他不说说明什么?是个人都心知肚明了。

结果他不说曹操就非要让他说!实在没办法,许劭就说了:“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这话到了《三国志》里面,就成了这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无论怎样,反正这个人就是占住了两极,不是大贤大圣,就是大奸大恶,反正不是庸常之辈。曹操一听,乐了,“大笑”“大悦而去”。哪怕不会万古流芳,能够遗臭万年也成啊!他这态度,想不让人说他是“奸雄”都难;当然,想不成为奸雄,也难。

第二节 到处宁可我负人

那样一个黑暗杀伐的乱世,曹操能够从一个斗鸡走狗的浪荡子弟成为一只大鼎的三足之一,是很了不起的,起码手要狠、心要黑。且看这一个片段。

【原文】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译文】

金城人边章、韩遂斩杀刺史、郡守,聚集十多万人,大举叛乱。

一时天下动荡。

朝廷命太祖为典军校尉,恰逢汉灵帝去世,太子刘辩即位,由何太后掌宰朝中大权。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太后未同意他们的做法。

何进便召董卓入京,即刻废皇帝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献帝,京都之中乱如麻团。

董卓上奏举荐太祖做骁骑校尉,准备与他共商朝政。

太祖改名换姓,向东走小路逃往家乡。

【评点】

这段初看似没有什么意思,不过就是说董卓想用曹操,曹操不肯,更姓改名,逃跑了事。

这里可就纯粹为尊者讳了。在这个逃跑的故事里面,还套着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在裴松之注里面是这样写的:

“魏曰: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意思就是曹操早知道董卓是秋后的蚂蚱,命长不了,所以就跑了。路上遇到故人吕伯奢,结果伯奢的儿子和宾客看上曹操的财物,就想抢劫,曹操把他们都杀了。

《世说新语》里则是这样说的:“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又是这样说的:“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在《三国演义》里描述得更为详尽: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总之,就是贯彻一个原则:“宁我负人,休人负我。”

版本不同,曹操杀人的动机也不同。《魏书》说曹操是自卫杀人,其他版本都说曹操是多疑杀人。

值得玩味的是这几个曹操多疑杀人的版本里面,曹操的态度问题。

孙盛《杂记》版本里面有一个“凄怆”,是个好词,说明曹操知道自己错杀了人,心里很难过,可是算了,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宁可我辜负了别人,不要让别人辜负了我啊!这个固然不能算作正当理由,起码他在感情上是知道自己做错了的,这说明他是有“人味”的,还残留一些善意。

结果在《三国演义》里面,这个“凄怆”的修饰语就没了,代之的是对陈宫解说时的理直气壮,这下子,曹操可就真的成了一个大大的奸贼了。

怪不得民间说书说到曹操的时候,观众都会对他切齿痛恨,试想,一个冤杀人家满门的家伙,还这么理直气壮,这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切不求利天、利人,只求利己,怎能不惹人恨他呢?

不过,无论他“凄怆”也好,不“凄怆”也好,心狠手辣是真的。这样的人,若是清平为官,则为贤吏;若是乱世为贼,则成奸雄。

第三节 曹操的眼泪不白流

当然,曹操的奸雄之路还很漫长,除了这种极端自私自利的思想为导引之外,尚需磨砺他的军事才干、用人技巧,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乱世中把一颗心炼得八面玲珑、八方透风,才能成事。

下面这个片段,就算他的一个貌似“真诚”的心机吧。

【原文】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译文】

当初,曹公做兖州牧时,任命东平人毕谌为别驾。

张邈叛乱,劫走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儿女,曹公便辞退毕谌,对他说:“你的老母亲在叛贼那里,你也可以离开我。”毕谌向曹公叩头,表示决不因此而怀有二心,曹公十分赞赏他的行动,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毕谌离开曹公后,就跑到张邈那里,归附了张邈。

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活捉时,众人为他担心,曹公说:“凡是孝敬父母的人,难道不也是忠君之人吗?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封他为鲁国国相。

【评点】

大家看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流涕”。就是流眼泪。谁流泪?不是毕谌,而是曹操。

曹操杀吕伯奢全家,那是多么血腥的场面,冤枉好人,又该多么悔痛骨髓,可是曹操也没有哭,这里仅仅因为一个毕谌为自己做了一个“决不因此而怀有二心”的承诺,就感动得流眼泪。

这眼泪的成分里,又能有几分真诚?有几多虚假?

所以说,凡是搞政治的人,大抵都会运用眼泪来当武器。

大耳儿刘备动不动就哭,真哭假哭一齐上阵,哄得一干兄弟为他卖命。曹操更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你看他的眼泪,带来了多大的效益,这个效益就是人心。从此以后,在那个孝悌当道的时代,哪个孝子都乐意为他倾身卖命,抛洒一腔热血了。

其实曹操一生,真的为不少人流过眼泪,不过,他在残害他的直接上司汉家天子的时候,可真是一点都没有心软,没有流泪啊!

第四节 曹操的知人之明

除了用眼泪收买人心之外,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毒辣的眼光也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原文】

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

【译文】

曹公想亲率兵马东征刘备,众将都劝阻说:“与您争夺天下的人是袁绍,如今袁绍要来讨战,您却弃之不顾,而要东征刘备,倘若袁绍乘机从背后进攻,该怎么办呢?”

曹公回答:“刘备是个大英雄,现在不除掉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心腹大患。袁绍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反应迟钝,不会马上出兵。”

郭嘉也支持曹公的看法,于是东征刘备,把他打败,活捉了他的部将夏侯博,还捉住了他的妻儿。

【评点】

袁绍是什么人?他的家族就十分了不起,人称“四世三公”,从他的曾祖父起,四代里面,有五个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

群雄割据,他割的是一块大大的蛋糕,先占冀州,又夺取青州、并州,然后把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打败,势力之大,四海仰望。

就这么一个人,在曹操眼里居然比不过一个织席贩屦之辈的刘备,而最终事实证明,袁绍确实不如刘备,一场赤壁之战刘备把曹操杀得大败,一场官渡之战曹操把袁绍杀得大败。所以说不得不佩服曹操此人见事之清、识人之明。

当一个人已经显露英雄之相的时候大家夸他是英雄,这不叫本事,当一个人没有显露英雄之相的时候,有人夸他是英雄,这个人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是知音。从这个角度说,刘备和曹操这一对死敌,也算是亘古两个知音人了。

第五节 身先士卒不怕死

曹操这么一个敢于在乱世中争雄的人,一方面要有见事之明,另一方面,还要有一个绝不可缺的特质,那就是不能怕死贪生。在这方面,曹操也是可以打一百分的。

【原文】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

【译文】

袁绍几千辆运粮的军车来到,曹公采用荀攸的计谋,派徐晃、史涣截击,大败袁军,烧毁全部粮车。

曹公与袁绍相持几个月,虽然每次交锋都斩杀袁军的大将,但兵少粮尽,士气低落。

曹公对运粮的人说:“半月后,一定打败袁绍,不再劳累你们了。”十月,袁绍派兵运粮,命淳于琼等五人带一万多人护送,在袁绍大寨北面四十里的地方宿营。

袁绍的谋士许攸贪财,袁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便来投奔曹公,劝说曹公派兵袭击淳于琼等人。

曹公左右的人都不相信他,只有荀攸、贾诩二人劝说曹公采纳他的建议。

曹公让曹洪留守大营,亲领五千人,连夜出发,在天亮前赶到。

淳于琼等看曹公的人少,就在营外摆开阵势,曹公下令冲击;淳于琼退回营内固守,曹军攻打营寨。

袁绍派骑兵救援淳于琼。

左右有人说:“敌人骑兵越来越近了,请派兵迎敌。”曹公大怒说:“等敌人到了背后再来报告。”曹军殊死奋战,把淳于琼等打得大败,把他们都杀死。

【评点】

这里记叙的是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

三国有三大战役,第一大战役就是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第二大战役是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的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权和刘备的彝陵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得非常艰苦,详情请看下文。

这里的“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背后,隐藏着一个殊妙殊胜的插曲,可以很好地解释曹操这个人到底有多少个心眼。

这件事仍旧要借助《曹瞒传》:

“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

许攸年轻时就和袁绍、曹操交情不错,后来给袁绍当谋士,多次给袁绍出谋划策,袁绍都不听,许攸就不满意。

于是曹操和袁绍打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因家里人犯了法要被收治,干脆投奔曹操来了。

从敌营过来的故人,曹操还不大喜过望!所以他就光着脚连鞋也顾不上穿迎出去了,亲亲热热地叫着说:“子远,你来了,我的事情就成功了!”

结果两个坐定之后,许攸马上问到这个性命攸关、胜负攸关的关键问题:粮草还有几多?这个时候,曹操还玩虚的,或者说,他说瞎话动心机已经轻车熟路,到了不动心机就觉得不自在的地步,所以顺嘴出溜,说:“还够一年吃呢。”

许攸不买账,说:“不对,你再说。”

他又说:“还够吃半年。”

许攸气坏了,说:“你不想破袁绍了啊!怎么老不说实话呢!”

曹操这才说:“我跟你开玩笑呢,其实只能吃一个月了。怎么办?”

许攸这才献计火攻,烧袁绍粮草,大破袁绍……

事情到了《三国演义》这里,对曹氏的奸诈描写得更入木三分:

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

就这么一个人,玩奸诈、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一套,无人能敌;论英勇,且看他的“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的举动,这么一个人,想不成功都难啊!

于是,他把袁绍的粮草都烧光,最终扭转颓势,获取了胜利。

第六节 人心是个大问题

当然了,他不怕死,是因为他有雄心、有壮志,但是他的兵跟着他,可不只是为了出生入死,而是要在死地里争出自己的命来,还要能够过一份自己向往中的好日子。在这方面,曹操也很注意收买人心。

【原文】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淝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

【译文】

建安十四年(209)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操习水军。

七月间,曹军从涡水进入淮河,经过淝水,在合肥住下。

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官兵都有死亡,有时还遇到瘟疫,不能再回家乡,夫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愿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特此命令:凡是死的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政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救济他们,这才合我意。”

【评点】

战乱年代,群雄逐鹿,烽烟四起,百姓疲敝。

那年老力衰的,辗转沟壑。

那黄口幼子,被弃被卖。

那独守空闺的少妇是绝对没有闲情逸致去赏花作诗、揽镜自怜的,因为那做儿子的,做父亲的,做丈夫的,做未婚夫的,不是去做官,不是去赶考,不是去行商,而是正在战场上拼死冲杀、浴血奋战,为着那上位者的虚无缥缈的前程,那无可名状的雄心,做着杀人利器或者刀下亡魂。

在这种时代,谁会体恤这些冲锋陷阵的人呢?谁会知觉他们也有血有肉,也有家有室、有父有母、有婆有娃、有牵有挂呢?

如果有人能够这样做的话,能够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那么,这些健儿们,是绝对不惮以死相报、以命相酬的呀!

在这个时候,曹操的政令一颁布,怎不令这些将士们感恩戴德、感激涕零、杀身以报呢?

所以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即此之谓也。

第七节 最贵的是什么?人才

《天下无贼》里,葛优说,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然后把眼一瞪,小眼精光四射,说:人才!

所以,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得人才者得天下。

其实,任何时代人才都是最贵重的消耗品,岁月、战争、饥荒、灾害、谗构、陷害,都可能让人才成为鬼才。

而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常我们都讲百行德为先,只有曹操高举起百行才为先的大旗,给天下那些德行不足而才能有余的人一个施展身手的广阔天地大舞台。

【原文】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译文】

建安十五年(210)春天,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无不靠贤人君子帮助共治天下。君主得到贤才,足不出巷,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

“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

“孔子说:‘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之长,是绰绰有余的,却不能做滕、薛两个小国的大夫。’

“假如一定要廉洁之士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霸天下呢?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的人吗?

“又没有像陈平那样被诬与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却还没有遇到识才的人吗?

“各位一定要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

【评点】

曹操的论点,处处显示着他的与众不同。

古人一向重德行甚于重才能,可是,天之生人,有德未必有才,有才未必有德,这是谁也没有办法的事。

而在群雄纷起的时候,谁揽住了人才,谁就把胜利的天平倾斜向了自己这一方。

这个时代,有的上位者可能顾忌世人议论自己重才不重德,或者自己道德上有洁癖,因此会将那些有才无德之人拒之门外,这下子可就便宜曹操了,曹操可绝对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换句话说,就是“唯才是举”。

那么,曹操手下那些人才,德行有亏而才能出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些人的下场也很堪忧就是了。比如这个许攸,因为立了功,就很得意,就老是不顾及曹操的面子,阿瞒阿瞒地叫人家小名。要知道,别人叫曹操,那可是曹公、明公、丞相,就连汉天子对曹操都怕得要死,唯独这家伙,揭曹操的短,说阿瞒啊,要没有我,你怎么会有今天呢?!曹操就笑着说:是,是,要没有许先生,我曹某人就没有今天。他一边说这话的时候,一边就已经在心里恨上了。后来,曹操就把许攸给杀了。《三国演义》里面说得更详细:

“一日,许褚走马入东门,正迎许攸,攸唤褚曰:‘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褚怒曰:‘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无礼,某杀之矣。’操曰:‘子远与吾旧交,故相戏耳,何故杀之!’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

值得玩味的是曹操对许褚的态度,许褚杀了一个有名的大谋士,曹操只是“深责”一下;而曾经立过大功的大谋士许攸被杀,曹操也只是“厚葬”一下,他的心里,本来就巴不得这家伙死呢!

第八节 汉家天子不如贼

曹操一向心黑手狠,这一点在《三国志》里面只是两笔带过,语焉不详。不过,他残害汉家正室天子的情形,还是被记录了下来。

【原文】

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译文】

十一月,汉献帝皇后伏氏因从前给她做屯骑校尉的父亲伏完的一封信而犯罪,信上说献帝因董承被杀而怨恨曹公,言辞十分恶毒,被发觉后,伏氏被取消皇后名号,处以死刑,她的兄弟也一同被诛杀。

【评点】

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十分明确地知道什么叫“为尊者讳”了。这么一个大人物,他做了什么不入眼、不入流的事,能遮则遮,能饰则饰。

不过,群众的眼睛毕竟是雪亮的,这一事件,甚至更多的残害汉家王室的事件,都在《曹瞒传》和《三国演义》里面极其详尽地记述下来。

《曹瞒传》曰:“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意思是说曹公派华歆带兵入宫捉拿伏皇后,皇后害怕,把门关起来,自己藏在夹壁里面。

华歆把门破坏,把墙壁刨开,搜出伏后,“牵后出”当然不是牵着皇后的手出来——这么温情的举动——那是揪着头发像牵狗一样“牵后出”的。

皇帝和御史大夫郗虑正一起坐着,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走过,拉着皇帝的手说:“不能活我一命吗?”皇帝说:“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的命在什么时候结束啊!”然后对郗虑说:“郗公啊,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事吗?”

于是(曹公)就把伏皇后杀了(乱棒打死的,伏后的两个儿子也给毒死了),伏完及宗族死了几百人。

真令人酸不可忍。

贵为天子,保护不了自己的老婆,尚且连自保也不能,这么一个皇帝,做来何用?只不过是曹操手底下一盘小菜!

《三国演义》里面,对华歆捉拿伏后的场面有更详细的表现:“伏后情知事发,便于殿后椒房内夹壁中藏躲。少顷,尚书令华歆引五百甲兵入到后殿,问宫人:‘伏后何在?’宫人皆推不知。歆教甲兵打开朱户,寻觅不见;料在壁中,便喝甲士破壁搜寻。歆亲自动手揪后头髻拖出。后曰:‘望免我一命!’歆叱曰:‘汝自见魏公诉去!’”

华歆,就是那个和管宁当朋友的人。两个人都是才子,平时交情也很好。

一天,二人一块锄地,见到一块金子,管宁只管干自己的,就跟没看见一样;华歆拾起来看了看,然后才扔掉。又一天,两个人并坐读书,窗外有人喝道而过,原来是个贵人。管宁端坐读书,不为所动,华歆把书扔掉跑出去看。于是管宁就跟他割席分坐,不再和他当朋友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割席断交”典故的由来。

后来乱世来临,管宁避居辽东,不问世事,华歆先效事孙权,后来又投奔曹操,现在奉命做爪牙捉拿伏皇后。由此,我们也就对曹操的“择才而用”的原则十分清楚了。

在此之前,曹操还杀了皇帝的另一个老婆董贵妃,因为国舅董承等人密谋除逆——也就是除掉他。

贵妃当时已经怀孕五个月,曹操直接带剑入宫,叱武士擒董妃。“帝告曰:‘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见怜。’操曰:‘若非天败,吾已被害。岂得复留此女,为吾后患!’伏后告曰:‘贬于冷宫,待分娩了,杀之未迟。’操曰:‘欲留此逆种,为母报仇乎?’董妃泣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操令取白练至面前。帝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言讫,泪下如雨。伏后亦大哭。操怒曰:‘犹作儿女态耶!’叱武士牵出,勒死于宫门之外。”(《三国演义》)

读到这里,真可以想见曹操当年那“气昂昂头戴簪缨”的王霸之气,事到如今,他可真的是做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枭雄,也算遂了他当年的宏图大志。

第九节 枭雄之死

可惜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人总归是要死的。

【原文】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译文】

正月二十三日,魏王在洛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临终时说:“天下还未安定,不能遵循古代的旧制。下葬以后,即便除去丧服。凡是带兵在外戍守的将领,都不准离开驻守之地。官吏们要各尽其职。装殓用当时所穿的衣服,不要放金银珠宝做陪葬。”魏王谥号为“武王”。

二月二十一日,安葬在高陵。

【评点】

人们常说盖棺论定,只是这个论也不是定论,也会分两派。对于曹操的论定,《魏书》是如此说的:

“太祖自统御海内,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与虏对陈,意思安间,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是以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

“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傅子曰:太祖愍嫁取之奢僭,公女适人,皆以皂帐,从婢不过十人。”

总的来说,就是说曹操战无不胜,曹操知人善用,曹操好学不倦,曹操奉己甚俭,曹操宽惠待人。

而《曹瞒传》是如此说的:

“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然持法峻刻,诸将有计画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及故人旧怨,亦皆无余。其所刑杀,辄对之垂涕嗟痛之,终无所活。初,袁忠为沛相,尝欲以法治太祖,沛国桓邵亦轻之,及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忠、邵俱避难交州,太祖遣使就太守士燮尽族之。桓邵得出首,拜谢于庭中,太祖谓曰:‘跪可解死邪!’遂杀之。

“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又有幸姬常从昼寝,枕之卧,告之曰:‘须臾觉我。’姬见太祖卧安,未即寤,及自觉,棒杀之。

“常讨贼,廪谷不足,私谓主者曰:‘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太祖曰:‘善。’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特当借君死以厌众,不然事不解。’乃斩之,取首题徇曰:‘行小斛,盗官谷,斩之军门。’其酷虐变诈,皆此类也。”

第一段是说曹操这人轻佻不庄重;第二段是说曹操这人心狠手辣,一边哭一边杀人;第三段是说曹操执法严明,既是下令不伤麦,自己马踏青苗,于是割发代首;第四段是说曹操翻脸不认人,宠幸的姬妾没按时叫醒他,他就把人家给大棒打死;第五段是说军粮不够,只好小斗派粮,搞得兵怨沸腾,于是他就杀了那奉命“小斛以出”的人,然后说是人家为了贪官谷所以才会小斛派粮。

所以说,语言真是最靠不住的东西。而曹操到底是怎样一个人,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的眼里也有一千个曹操。

第十节 后人评说

逝者已逝,徒留下无数咀嚼的资料,任凭后人评说。

【原文】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译文】

评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袁绍虎视四州,兵强地广,无人能敌。

太祖运筹帷幄,高瞻远瞩,东征西讨,足迹遍九州,运用申不害、商鞅的治国之方,兼采韩信、白起的奇谋妙策,视才授官,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计私怨,最终能够总揽朝政大权,完成建国大业,是由于他的聪明才智超出常人的缘故。

他也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凡的人物,超绝一世的豪杰啊!

【评点】

现在,我们可以综观一下曹操这个人了。

不错,曹操是残暴的。他多次屠城,被杀战俘和平民达数十万。

曹操是唯才是用的。这个毋庸赘述。

曹操是用兵如神的。要不为什么民间谚语会说“说曹操曹操到”呢,说的就是他的用兵如神、兵贵神速。

曹操创立了屯田制,让不打仗的士兵拿起锄头来耕种自养,这种方法是十分先进的。

曹操是有才的。建安十二年(207)金秋,曹操登临渤海之滨的碣石山(在河北昌黎),诗兴大发,欣然赋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真正的歌以咏志。人说言为心声,诗是人心中真情真意的流露,能见到如此广大的景象,能想见日月与星汉,那是什么样的胸怀!如果说唐代李贺作的“三十六宫土花碧”是衰士之诗,曹操此诗就是雄士之诗了!

曹操是温情的。临死《遗令》,分香卖履: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穗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意思就是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她们住在铜雀台,好好安置她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平时杀人如麻,此时尚记着他的那些女人们,结果被人说是小家子气,“留恋妾妇”,非大丈夫所为。

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是相当正面的,他的诗词里就写“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还在1954年赞扬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易中天品《三国》的时候,是这样评价曹操的:“他既狡诈又老实,既温情又狠毒,既宽容又报复。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个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结论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么在我们看来,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他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的是这张脸,一会儿展示给我们的又是另一张脸。但是大家注意一条,不管哪张脸,都是曹操的,不会认作是别人的。能够把这样一个复杂的性格统一于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体现的是什么呢?体现的是曹操的大气。什么叫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个能够容的,一个容量非常大的人,什么样的矛盾的东西到他这儿都统一了。”

说实话,说他是超世之杰,这话听起来有一点溢美,不过说他一个枭雄,盖无错也!总之,说他是非常之人就对了!

同类推荐
  • 老舍作品集·散文卷

    老舍作品集·散文卷

    本书收入了老舍的散文近百篇,分为民俗风物、人生人物、谈艺录三辑。老舍先生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凡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等都有笔墨。其用情最深的是北京。他写可亲可敬的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他写资助自己入学读书的宗月大师的慈善,他写自己戒掉抽烟、酗酒、玩牌等不良嗜好,他写自己没有结果的初恋,他写回到新北京后的欣喜,等等。老舍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特点,所写均为真人真事,所感亦为真情实感,文字本色自然,朴实无华,尤其是记录老舍在北平时影响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人和事,再现了老舍的性格养成,如同烙在老舍身上的烙印,影响他一生向善行善。
  • 南方冰雪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2008年中国南方暴风雪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作者历经数月的艰辛而深入的采访,通过那些最底层的、第一现场的受灾和救灾的老百姓的亲身经历或口述,获得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和许多独特而不可重复的细节,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重新发现的可能。全书以交叉重现式的结构和鲜明的精神在场感,试图呈现出一种直逼物象本真的情景与氛围。在报告文学很长时间以来只强调“报告”而遗忘了“文学”时,这部作品具有很丰厚也很纯粹的文学性,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报告”核心价值。
  •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我爱这可喜的寂寞:老舍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散文集,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幽默大师、语言大师,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本书收录了六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分为“无边光景四时新”“随心随喜去生活”“寂寞是一种清福”“骨子里的幽默”“故人从未走远”“大发议论”六大章节,完整收录《猫》、《济南的冬天》等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篇目,《朗读者》节目上朗诵的名篇《宗月大师》等。本书或描写人文景观及自然风光,或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及家庭生活情趣,或抒发对师友的悼念及内心情感,或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及作品,贯穿着老舍一贯的幽默风格,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生活。
  • 中国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中国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本书收录了这一百多篇优秀作品,并在吸纳当代专家学者评析的基础上,对每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介绍了现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 寂寞如花落无声

    寂寞如花落无声

    本套书是一套给青少年的散文读物,内容丰富多彩,从文学与思想的尖峰话题到青春时代的镜像风景,从瞬间速朽的绿菌传奇到绚烂舞台后的寂寥烟花渗透着激情与锐思的文字,无不沉淀着青春年华中令人感念的情愫。
热门推荐
  • 国民党特务活动史上册(修订版)

    国民党特务活动史上册(修订版)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在第一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对国民党特务组织在中国大陆的整个活动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生动的记述。全书用了大量原始史料,全面客观地论述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之源起、发展及其活动,直到抗战胜利后在大陆的没落结束的历史。全书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文献性于一体,文笔严谨而生动,不仅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拓展了民国史的学术研究范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证道纪元

    证道纪元

    本来只是平凡无奇的时代,因为未知存在的降临而迎来全新的纪元。全球所有人都能够进入神秘而又未知的任务世界。从此肉身成圣,移山倒海不再是梦想。无尽纪元的诸多传承与古老存在也在逐渐出世。这是黑暗的时代,也是黄金的时代。--------------------------------------------------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票~~新书群307540233
  • 七界山

    七界山

    在一个名叫七界山的基础世界上,实力为尊。少年废材齐炎因意外奇遇而走上了强者之路……
  • 愚者降临录

    愚者降临录

    这本书上记载了平凡的高中生杨懿,在某一天获得了来自塔罗牌【愚者】的力量,因为这份力量,使得杨懿的人生变得不在平凡
  • 游戏都市之部落家园

    游戏都市之部落家园

    今年,我们的第二世界定位在了游戏虚拟,而真正的游戏,却不是他的本身……
  • 尤长靖匆匆那年

    尤长靖匆匆那年

    尤长靖and顾寄知偶像and在校大学生(练习生)超治愈的故事开篇ok
  • 超级武装

    超级武装

    特种兵玉伊异界重生,一部诸佛经卷让他获得强大力量;大陆军团混战的格局,更是让他如鱼得水!说我是菜鸟?下一秒就打爆你!想要追杀我?一口气反杀你整个军团!笑傲苍穹,成就绝世强者,南征北战,图霸整个大陆!或许,唯一能让他烦恼的,就是那些疯狂爱慕他的女人吧……
  • 想着等着

    想着等着

    生活总归是细水长流,没有所谓的惊心动魄,纵使会有爱我的人去往天堂,很庆幸你还愿意一直等着我
  • 快穿之沈慕

    快穿之沈慕

    嗯…你看了就知道了,还有作者更新时间不定,比较佛系(本文无Cp.)不喜勿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