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11600000003

第3章 嘴巴决定吉凶祸福——说话必须牢记的这些戒律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往往由嘴巴决定。有些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分寸拿捏得刚刚好,于是人生处处逢凶化吉、风生水起;而有些人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张口就令人生厌,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根本原因就在于你是否掌握说话的戒律。本章告诉我们不可不知的说话戒律,如果牢记掌握,可保您的人生顺风顺水,并让你在人群中的人气指数迅速暴涨!

戒多言:言多必失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口若悬河、聒噪不已,自认为口才很好。关于这一点,散文大师朱自清在《沉默》中写道:“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言不在多,少言则贵。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古语虽然平淡,但胜似万语千言。“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些古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可大多数人真做到了吗?让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样教育自己学生的——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非常善于演说的哲学家,名声在外,自然有不少年轻人慕名拜师。一天,有位青年从远方赶来,虔诚地请苏格拉底教他演说的技巧。

为了表现自己,青年在苏格拉底面前大谈自己对演说的理解。苏格拉底耐心听他说完,向他索取两倍的学费。青年大惑不解,询问原因。苏格拉底答道:“因为我除了要教你演讲以外,还要教你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闭嘴。”

其实,苏格拉底说出了一句大实话,那就是:“戒多言”。世间的强者大都惜字如金,弱者才废话连篇。言多必失无益处,季布一诺胜千金。因为话语并不代表你的思想,沉默的思考才可能催生出一句有价值、有分量的话。让头脑在沉默中孕育思想,让思想在沉默中沉淀价值。

很多人都明白言多必失的道理,言多必失是让我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要掌握深浅火候,掌握好“度”,既能把话说明白,还能少说话,免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果不加节制,暴露出一些行业技术方面的秘密,甚至是国家机密,那损失的绝不仅是个人了。

在一次聚会上,张明和许久不见的同学李海聊了起来。原来李海一直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他说他犯了一点小错,结果被公司开除,要张明一定引以为戒。

李海说他本来是工作很努力的人,但太爱说话。有一次和客户谈生意的时候,客户问了一个问题:你们公司自己员工买房是不是便宜很多啊?李海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本来应该简单应付一下就可以的,结果随口说了一句——我们员工购房底价为多少多少。一句话泄露了全部的价格秘密。

谁知,这个客户把这个消息大肆传播,导致一大群购房者知道这个消息后,都取消了原来的购房计划,公司的房产一度滞销。老板气冲冲地找他谈话,把他直接辞退,因为他把公司底价透露了出去,这可是行业的机密,严重影响公司的业务。

后来他自己总结到:销售最重要的不是开口说话,而是如何闭嘴。一个连自己嘴巴都管不住的人,升职加薪就是奢望。

关于闭嘴的艺术,青帮大佬杜月笙深谙此道。杜月笙识人很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的确如此,话说多了,就会不严谨,就会暴露许多问题。古龙也曾有言:“愈是沉默寡言之人,其言语便愈可贵。其人若论武功、气度亦必有慑人之处。”少说话,保持沉默的状态,这是一种实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城府和智慧的象征。

鬼谷子在《中经》篇中说:“言多必有数短之处。”言语越多,暴露的短处也就越多。这正是“言多必失”的诠释。口才好不只是会说,真正的口才大师必然深谙闭嘴之道。所以我们要善于保持沉默,少说为妙。

戒狂言:不知轻重必后悔

中国伟大哲学家管子说:“言不得过其实,实不得过其名。”意思是我们说的话不要超过实际,也就是不要说大话,不要口出狂言。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是智慧的,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是高明的。

纵观历史,很多狂妄之人,总是不知轻重,爱说一些狂妄的话。如今,这些话大都成为笑谈,这些人也就因此成为了历史的笑柄,成了愚蠢的代表。狂言者并非浅薄者的专利,很多在某一领域德高望重的人,也可能会一不小心犯此错误。

1889年,值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法国为了纪念这一光荣时刻,决定在巴黎的战神广场修建一座高塔。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了一座钢铁结构的拱门高塔,这个方案最终胜出。

然而,铁塔方案却遭到巴黎众多艺术家的强烈反对,如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人,联名在巴黎《时代报》刊登了《反对修建埃菲尔铁塔》的抗议书。抗议理由是:“这样一座丑陋的铁塔不适合伟大的巴黎。”其中,素以短篇小说见长的莫泊桑更是扬言:“如果巴黎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

最后,埃菲尔铁塔终于落成,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肯定。大家都拭目以待,看这位“短篇之王”如何收场,是否真正离开了巴黎?意想不到的是,巴黎铁塔建成之后,来这里吃饭和用下午茶最多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放出豪言的莫泊桑。当别人问起时,他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地说:“我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这是全巴黎唯一看不见埃菲尔铁塔的地方。”

当我们不了解一件事情的时候,万万不可妄下结论。以狂妄为始,必将以悔恨为终。美国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富兰克林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狂言之人要么是缺乏谦虚,要么缺乏见识,给人们的印象是放肆自负、目中无人。不过还有一种情况,当我们盛怒和狂喜的时候,更要懂得闭嘴。明朝的吕坤在《续小儿语》中说:“怒多横言,喜多狂言。”狂言的戒条,要时刻牢记在心。

每个人都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陷阱,喜欢一有机会就标榜自己的本事和功德,自吹自擂,仿佛周围人都是鼠目寸光、酒囊饭袋、碌碌无为之辈。殊不知,自己才是那个最大的傻瓜——

祢衡是狂妄的人,对于曹操帐下的武将谋士们,他曾说过一句狂言:“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许褚可使牧牛放马……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在祢衡眼里,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是无足挂齿而已。

岂不知他自己才是一只夸夸其谈的井底之蛙,每天狂言一大堆空话,并没有做出什么实际作为。曹操深知这样的人是无法委以重任的。如果说祢衡不知轻重,那同一时期的谋士荀彧就是一个明智之人。他在帮曹操分析时局、对手以及贡献良策的时候绝不狂言空谈,而是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丝丝入扣。

在官渡之战前,他如此分析道:“袁绍手下的谋士虽然众多,但都不足为虑。田丰这个人性格耿直,喜欢顶撞上司;许攸贪图功劳和钱财,容不得别人;审配有很强的权力欲望却没什么智谋,是个志大才疏的人;逢纪处事果断却非常自负。至于颜良、文丑,虽然名声在外,但只是两个有勇无谋的武将,一旦开战必定会被我们俘虏!更何况,袁绍的军队虽然众多却没有良好的军纪,一旦交战,内部一定会发生叛乱,相互猜忌、互不听从,最后土崩瓦解!”

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对能否打赢这场战争,尚未有充分的信心。他就召集手下的谋士一起开会,此时荀彧的一番见解,彻底打消了曹操的顾虑。这才是真正分析问题发表言论的风格,有理有据,绝不狂言。事实上,战况的发展确实像荀彧的预测一样。与之相比,喜欢狂言的祢衡只是嘲讽别人,何尝贡献过良策呢?

在生活中,我们见过不少口出狂言的人,他们以“这事小菜一碟,包我身上了”为口头禅,最终却无法为自己的狂言买单。面对他们的狂言,我们不要深信,最好敬而远之。我们自己更要戒狂言,万不可等到后悔的时候再从梦中惊醒。

戒戏言:玩笑不可乱开

“互黑”“吐槽”现在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交流方式。在现实压力下,大家互相调侃戏言,以轻松的姿态笑对人生倒也无可厚非。但戏言毕竟是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既容易伤到别人,更容易伤着自己。有时甚至会丢掉自己的性命。出言有尺,戏言有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且不谈“烽火戏诸侯”这样丢掉江山的天大玩笑,历史上还真有因戏言而丢掉性命的故事——

古典名著《东周列国志》中,记载了一个因戏言而引发的惨案。春秋时期,齐国联合宋国攻打鲁国,宋闵公派出大力将军南宫长万参战,谁知南宫长万竟然被俘,后又被鲁国释放。南宫长万回到宋国,觐见宋闵公,闵公竟开了一句玩笑:“以前我们是君臣,有君臣之礼,现在你被鲁国俘虏了,君臣之礼也就免了吧!哈哈。”闻听此言,南宫长万唰地红了一脸。大夫仇牧悄悄劝宋闵公:“主公作为老大,怎么能跟臣下开这等玩笑呢?这样会出大乱子啊……”宋闵公笑着一摆手:“我跟南宫这小子玩笑惯了,没事。”不过,南宫长万可不认为是开玩笑,《公羊传》记了两个字——“病之”,南宫长万对此落下了心病。

六年后的一天,宋闵公在宫里与南宫长万下棋。南宫长万是一介武夫,自然下棋不敌宋闵公,连输五局,被罚了五大杯酒。这时,宋闵公又开玩笑道:“囚徒怎么能赢得了君子呢?”南宫长万犹如利剑穿心,依然忍住怒火。

正在这时,传来周天子驾崩的消息,宋闵公问群臣:“谁愿去都城吊唁?”南宫长万正想远离是非之地,主动请缨。宋闵公调侃南宫长万说:“难道我宋国已经没人了吗?要派一个俘虏去王都吗?哈哈。”在场的宫人以为是玩笑,都大笑不止。看到众人都在嘲笑,南宫长万酒劲上头、忍无可忍,随手抡起棋盘砸在宋闵公头上,一命呜呼。

作为君王,竟然三番五次地以他人的丑事“开玩笑”,揭别人的伤疤,而且丝毫不知节制。宋闵公的大夫仇牧曾如此劝告:“君臣之间,当以礼相交,不可戏言。戏则不敬,不敬则慢;慢而无礼,悖逆将生,君必戒之!”可惜宋闵公没有认真听从,最终死于由玩笑引发的事故,白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喜欢开玩笑,人们也都喜欢幽默风趣的人,这是没错的,适当的玩笑的确能够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有些场合,玩笑真不是能够乱开的!比如在飞机上,绝不能随口对空姐说,自己行李里有炸弹。这样荒唐的事情却真实地发生在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一架飞机将要起飞,旅客正有序地进入机舱寻找自己的座位,安放随身携带的行李。一位中年男性旅客正费力地把一个黄色木箱举过头顶放进行李舱,空姐黄某看到后上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同时进一步询问:“先生,请问您箱子里是什么?”“炸弹!”男子的一句回答,让机舱里的空气瞬间紧张起来。

刚开始,空姐以为是开玩笑,只好再次确认。男乘客却信誓旦旦地说:“我都已经这么说了,你可以检查一下!”此话一出,空姐马上联系公安人员,公安人员立刻命令中止航班起飞并迅速赶到现场,将这名男子制住。同时对飞机上所有乘客及物品进行清查。

经查,男性乘客的箱子里并没有携带炸弹,只有一件瓷器礼品。随后,他向民警承认错误,他说:“当时自己就想开句玩笑。”可是,这玩笑开得未免太离谱了,他必须接受法律对自己的处罚。

玩笑本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如果开得恰当、得体,会显得幽默风趣,为周围的人带来欢乐。然而,不恰当和不合时宜的戏言,又可能弄巧成拙。在你看来只是一句玩笑,无伤大雅,但在别人看来没准就是晴天霹雳。要知道,戏言可成真,甚至比真话还真。所以,我们要牢记——戒戏言,玩笑不可乱开!

戒漏言: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出自《韩非子》,意思是说,保密是确保事情成功的必要因素,而失败则往往是由于泄露了机密,嘴巴说漏了就容易失败。简而言之,守口如瓶、口风把紧。保密的汗水越多,泄密的泪水就越少。

在《战国策》中,商鞅劝说秦孝公变法,秦孝公觉得还是与大臣们商量一下为妙。这时,商鞅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也就是说一旦反对变法的那些人事先知道,就等于自己的计谋暴露在对手那里,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个人越是高调做事,炫耀自己,就越会招来别人的嫉妒和打击,就会有人绞尽脑汁来破坏你炫耀的事情。你越是炫耀什么,越容易失去什么。

不论古今中外,无论商场战场,保密工作须万无一失,否则一失万无。我们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绝不要轻易泄露机密。一个机密泄露,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如果保密工作做得好,就会让事情顺利进行,最终取得成功。

美国有位巨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应邀参加了朋友在柏林举行的宴会。在宴会上,结交了一位德军高级参谋,美国巨商频频向这名参谋敬酒,参谋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的很是高兴。就在宴会即将结束时,美国巨商极力拍德国军官的马屁,高声说:“德军必胜,未来的世界要靠德国人主宰。”

德国军官听后很是兴奋,骄傲地对美国巨商说:“英法快要完蛋了,我们将要在凡尔登发动一次总攻。”宴会过后,美国巨商立即将情报告诉美国驻英大使馆,大使馆又向英法通告。英法知道消息后,及时防范,终在凡尔登大胜德军。

不经意泄漏机密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玩具模型泄密、搬家泄密、复印机泄密、间谍同姓同名泄密等。有时候真是防不胜防,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小小的蛛丝马迹就可能暴露真相。而现实中许多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行为,也可能藏着机密,正所谓:“自家的垃圾,可能是别人的财富”。

日军素以擅长情报工作著称。20世纪时,在东北的日特机关经常以高价收购东北军高官纸篓中的废纸,借此收集情报。一天,日本情报人员看到了一张油印的电文,上面写着“退避为上”四字,很快将这张电文送到了关东军司令部。此时东北的中国驻军有十几万人,而日本关东军仅是东北军的十分之一。日本纵有闹事的野心,却没有闹事的胆量和本事。但看过这个电文后,日本人的气焰就嚣张起来,肆无忌惮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看完这个故事,你说我们要不要管住嘴巴?该不该重视情报保密工作?至少,我们最应该小心的就是自己的废纸篓!你的快递电话、银行卡密码以及其他重要的文件,在扔垃圾篓之前,建议先撕个粉碎。日本人能从废纸中翻出情报,但他们自己也有疏忽大意的时候,最终也因此遭受了损失。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美国人开始警惕日本的野心,于是就派人搜集日本军队的建制等情报,这项任务委派给泰勒中尉。一次,泰勒中尉来到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偶然发现万寿山一尊大佛背后,竟然有3个日本兵的签名和所属师团的番号。他不禁欣喜若狂,于是遍访其他名胜古迹。经过一番搜集整理,他基本搞清了侵华日军的编制等许多军事机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日本人有一个不文明的习惯——喜欢在名胜古迹上面签名留念,而且题字时毫不隐讳自己的身世。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呢?信息保密是任何一家组织机构的基础,是谋略完美实施的前提。如何才能做到保密呢?一方面我们要反思自己不文明的习惯,另一方面要管住自己的嘴,包括自己的手,因为手会通过写字来说话。

关于保密工作,人称“文兵法”的《鬼谷子》书中说:“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什么叫“谋之于阴”?即管住自己的嘴巴,绝不要泄露任何机密。这样才能确保神机妙算,所谋无所不成。

曾国藩有句名言:“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为什么谋划决策的人越少越好?除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保密方面的考虑。正所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所以我们一定要戒漏言,确保自己说的话严谨缜密、滴水不漏。

戒敏言:敏感话题莫妄加议论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一现象被广大历史学家所诟病,那就是“文字狱”。什么叫“文字狱”?即一些文人用口或笔谈论敏感话题,引发统治阶级不满而招致牢狱之灾。所以,我们务必戒敏言,敏感话题切莫妄加议论。

文字狱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据说,明朝朱元璋因当过和尚、当过叛军首领,于是禁止天下人谈论僧、光、秃、盗等字眼。有人为拍朱元璋马屁,写了《贺立太孙表》,其中有句“天下有道”,朱元璋因“道”与“盗”音同,就杀了他。不过经史学家考证,朱元璋并没做过这件事。尽管如此,莫论敏感事仍是中国人一贯的准则。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故事流传,恰恰证明中国人对敏感话题的一致共识。

清朝时期,有一个文人正在捧着书本读书,可没想到读着读着顿生困意,于是将书放在书桌上,然后卧床睡觉去了。睡了一会,困意全无,回到书桌前却发现,自己看的书被从窗而入的风吹乱了几页,于是随口吟诵:“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谁曾想,这句话被自己的书童听到了。书童原本就与这个主人交恶,于是告知官府。书童对官府说:“清风暗指当今大清朝廷,他以此讽刺朝廷没文化。”官府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位文人依律判刑。

这就是典型的文字狱样本。清朝入关前,曾被明朝认为是不识字的蛮夷,因而清朝统治者特别在乎别人谈论这件事情。如果这位文人在读书写字时,多停下来想一想,这么做诗合适不合适,这样写有没有涉及相关敏感话题,如果他这样做的话,那么就不会生出这样的悲剧了。

社会上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跟风起哄,喜欢围观凑热闹,更喜欢谈论敏感话题和传播谣言,甚至还总结出一套“法不责众”的谬论,例如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就一起走。不过,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敏感话题不是过马路,它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和无数家庭的幸福。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公共网络平台,哪怕是自己独处一室,都不要谈论敏感话题。我们要有基本的法律意识,做不违法的好公民。不要觉得自己不是明星,是小老百姓,说话就可以随意一些。要记住,谈论敏感话题不仅事关个人素质,而且事关个人前途。无论个人还是公司,凡涉及敏感话题者,都将面临九死一生的考验。

有一个叫“暴走漫画”的内容品牌,在“今日头条”等众多自媒体平台发布了一段长达58秒的视频,涉嫌戏谑侮辱董存瑞、叶挺英烈的短视频。视频播出后,立刻引发广大网友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和封杀。迫于强大压力,“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立即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对涉事账号“暴走漫画”进行永久封禁处理。曾经红极一时的“暴走漫画”因涉及敏感话题而永远离开了我们的视线。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明星出轨等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已经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大家对此都司空见惯。大家在聊天时,如果局限于插科打诨,那也无伤大雅,怕就怕谈论的内容涉及敏感话题。现在饭局吃饭、微信群聊天以及撰写文章,我们都要注意敏感话题,不可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弄不好别人告你诽谤吃官司,严重点让你遭受牢狱之灾,甚至为此身败名裂。

除了政治、宗教敏感话题外,我们也要杜绝议论别人文化习俗习惯。如果出去旅游,务必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可随便议论和抹黑,不要胡乱发表言论和拍照传播,不少人就因为说错一句话而遭受当地人暴打,小则鼻青脸肿,大则性命不保。可以说,这都是无知犯下的错,你所流的血都是脑子里进的水!

戒尽言:即使是好话,也不可说尽

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意思是我们在向人提供帮助时要全力以赴,做事情一定要善始善终。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道理当然是没错的。不过,如果放在说话沟通方面,这样做就一定对吗?当遇到别人提问时,有人劝导我们要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来回答,但又有人劝导我们要“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事实上,在与人沟通时,我们千万不可过于完美主义,主动将好话说尽,而是要懂得给自己留余地。

在现实生活中,就算你目光锐利,能够洞察一切,说什么都对,但我建议也不要多说,因为在别人眼里,你的言语非但不是指点,很可能是指指点点。比如你发现朋友的妻子/丈夫有了婚外情,应该怎么做呢?这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沉默。稍有不慎,你就会好心办了坏事。再比如,你朋友很胖,但又爱吃垃圾食品,你却屡屡劝说,每一次对方都不听。虽然你是对他好,句句都是好话,但不免有“好为人师”的嫌疑。

好话不可说尽,不是不说,而是要说到恰到好处。民间俗语也教导我们说:“好话说三遍,猪狗都不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人心隔肚皮,你很难知道别人的想法,就算你说的所有话都是为对方好,但对方不一定领你的情。不论你是对方的亲人、朋友还是邻居,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好话千万不要说尽,这样情谊才能地久天长。

在《韩非子·说难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国有一位大富商,有段时间天降连阴大雨,冲毁了他家的墙。有个热心的邻居,对他说:“你应该赶快修墙,要不晚上可能会进来小偷!”富商没有采纳邻居的建议,邻居又重复提醒了好几次,富商依然不听,过了几天都没修缮。

随后,富翁的儿子从外归来,看到倒塌的墙,也给父亲同样的建议,但富商又没听从。某天晚上,贼人果然悄悄进来,富商家损失了不少财产。但出乎意料的是,富商赞赏儿子有先见之明,但却怀疑财物是邻居伙同贼人偷走的。

哪怕你很聪明,哪怕你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但也不要说透。在人际沟通中,看透不说透,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这个世界,要有火眼金睛的本事,也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智慧。精于世故的人,他们懂得闭嘴之道,即使开口,也只说三分话,这并非做人滑头,而是在日常应酬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看透不说透是一种高深的境界。要知道,生死之交不是常有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故事,不过是书中的美丽传说。看透不说透,是一种“心知肚明,故作糊涂”的智慧,是一种“雾里看花”的悠然。在这个复杂的时代,我们一定要掌握这种分寸感。

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可谓神奇的计谋。诸葛亮凭借一把琴,稳坐城头,吓跑了率领大军的司马懿。大家在称道诸葛亮高明智慧的同时,却忽略了司马懿“留有余地,难得糊涂”的智慧。司马懿为什么这么做?他是在自保,因为他熟读史书,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规律。大家可以想一想,诸葛亮一旦被司马懿杀死,蜀国必然灭亡,魏国就会一统天下。那时候,即使司马懿战功赫赫,但对曹魏集团来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司马懿肯定是看出诸葛亮的空城计了,诸葛抚琴的这一刻,是他俩灵魂交流的一刻。但是他看透不说透,放诸葛亮一马,同时为自己留余地,得到一个最佳的结果。

同样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比如,我们都知道魔术是假的,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观赏。如果有个人很聪明,看透了其中玄机,见人就揭露魔术的真相,那么这门艺术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皇帝的新衣》中的小男孩勇气可嘉,戳穿骗局的精神值得称赞,但如果每个人都像这个光屁股小孩,将这种对付坏人和骗子的手段用在正常的沟通交流中,整天说实话,所有的话都像竹筒倒豆子似的非说尽不可,那么这个世界还会有和谐吗?

在人际沟通中,我们不要什么都说破、说尽,而应该像诸葛亮与司马懿一样,彼此心领神会、默契前行。如果能在“不说透”、“不说尽”的朦胧状态中看淡人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一个可以驾驭幸福的人!

戒恶言: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时候,恶言恶语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们脆弱的心灵,即使在六月的盛夏,也似身处隆冬,令人感到阵阵寒意。有人说:“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一个人如果被利刃割伤,疮口还会愈合;但如果被恶语所伤,内心的怨恨则难以消除。由此可见,伤人的恶语比用刀子挖对方的肉还要狠毒。

阮玲玉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演员,曾经红极一时。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阮玲玉与张达民分手,选择跟唐季珊这个有妇之夫在一起。张达民心中不悦,报复心切地起诉二人通奸。此时的阮玲玉想结婚要个名分,好证明自己堂堂正正,但唐季珊却只想和她做“一对高贵的奸夫淫妇”。

阮玲玉结婚无望,又承受不了世人恶言恶语的压力,于1935年3月8日服安眠药结束了25岁的生命,死前写下著名的“人言可畏”遗言,令人唏嘘不已。

关于人言可畏,古人早就有所认识。《韩非子》中记载:“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足见恶言的破坏力之大。除此之外,还有像什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人口中的恶言恶语可以熔化金属和人骨。美国思想家埃默森说:“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这句话告诉我们,语言本身也是有生命的,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和毁灭性,在使用的时候,不可不慎。

在冯梦龙所编的《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故事中,赵匡胤搭救了一位女子,名叫赵京娘,两人结为兄妹,并千里护送她回乡。途中,京娘喜欢上了赵匡胤,芳心暗许。到家后,京娘的兄长做主将妹妹许配给赵匡胤,但赵匡胤以事业为重,假装不察,早早离去。痴情女京娘因此伤心不已。

此时,大家本应良言安慰,好好相劝,不想京娘的嫂子却风言风语、冷嘲热讽。一顿恶语,夹枪带棒,直气得京娘泪流不绝,心下自想:“遭逢强暴,幸遇英雄相救,指望托以终身。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谅,何况他人?似此薄命,不如死于清油观中,省了许多是非,倒得干净,如今悔之无及。”等到夜深,爹妈睡熟,京娘取笔题诗四句于壁上,撮土为香,望空拜了四拜,将白罗汗巾悬梁,自缢而死。

恶语真的能于无形之中索人性命,而且还不带承担法律责任的。难怪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说:“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少说话,少说恶言恶语,不仅可以积口德,也是一种高贵的素养。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小妾的祖母是骂人高手。后来有一天,突然舌头烂到喉咙处,不能吃饭、说话,疼得死去活来,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这个故事虽然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揭示的问题是很严重的,那就是恶语之人坏就坏在自己的舌头上,必将因此而遭受惩罚。

所以,做人切记口下留情,不要恶语伤人。多说好话,仿佛严冬中的炭火温暖人心。如果说话做到了这一点,何愁没人跟你交朋友呢?如果你是销售人员,何愁没有源源不断的客户呢?

大家可以发现,化妆品销售冠军们永远不会说的两个字是“老”和“丑”。事实上,他们面对的大都是财力充足但又老又丑的中老年妇女。为了更好地沟通,他们会说:“您看起来就像我的姐姐,甚至更年轻呢!”、“这点色斑在您这个年纪里算是很少的,有很多年轻的演员到我这里,我观察了一下,色斑比您还多呢!您一定生活很幸福!”这样说的结果是什么呢?顾客高兴了,产品销量自然也就上来了。

人生在世,与人交谈是在所难免的,可上天让我们长了嘴巴,绝不是让我们口吐刀子伤害别人的。如果一个人总是恶语伤人,其结果一定是获罪于人。当遇到困难时,就会得不到他人的指点;遇到危机时,得不到别人的帮助;所到之处,必将受人排挤,落得孤家寡人一个,最终必将一事无成。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话也是一样,我们要多说好听的话、鼓励的话,以此增强他人信心,使对方身心愉悦。这样一来,哪怕剑拔弩张也能一笑泯恩仇,哪怕劳燕分飞也能重归于好。

戒谗言:背后莫说人坏话

关于谗言的危害,有首《听谗诗》这样写道:“谗言谨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妻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堂堂八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你看,谗言看似简单,但对我们人生的破坏却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我们知道,古代剑客武功越高越谨慎,最怕背后有人偷袭,因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背后的谗言与背后偷袭如出一辙。

一般来说,爱说谗言的大都是小人。小人不比君子光明正大,小人最喜欢背后说人。但岂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善因结善果,小人若种下不善的种子,最终结果必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君子谋事不谋人,小人谋人不谋事。小人的谗言,导致内耗丛生。但伦理有常,无论小人再散布谗言,再兴风作浪,最后必将损人不利己,殃及子孙后代。

春秋时期的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大王。公元前356年,他上台不久,就着手整顿吏治、广开言路,向左右了解地方官吏的政绩。大家纷纷称赞阿城大夫是贤臣君子,很有能力;谈到即墨大夫,大家都认为此人资质平庸,不堪大用。由于左右过于众口一词,齐威王觉得事有蹊跷。

于是,齐威王决定眼见为实,亲自深入两地明察暗访,谁知老百姓的说法与左右大臣的说法截然相反。即墨大夫的管辖地盘田产丰盛,人民安居乐业、富足殷实而宁静无事,而阿城大夫管理的地盘却是田野凋敝、人民贫苦。

齐威王更加深入调查,最终了解到背后缘故——即墨大夫为人刚正不阿,一心为民办事,不善结交自己的左右近臣,所以大臣们都在背后说即墨大夫的谗言和坏话。而阿城大夫则贿赂左右,巴结堂上大臣,因此大家都说阿城大夫是好官。

掌握实情后,齐威王决不允许此等颠倒黑白的事情存在。就把各地官吏召集过来,当着大家的面对确有政绩的即墨大夫“封之万家”,而对阿城大夫及那些因受了贿赂而背后谗言、颠倒黑白的大臣一起扔到大锅里烹煮了。

那些喜欢在背后说谗言的人觉得自己很聪明,自以为谎言说三遍就是真理,殊不知,真正英明的人是不会听信谗言的。要知道,人们憎恨小人,更鄙夷小人背后说谗言的行为。对待这样的小人,天网恢恢,终将疏而不漏。

在历史上,赵高是小人,背后进谗言,离间扶苏,搞死李斯,但自己终被子婴杀死,被诛灭三族;秦桧善于谗言,害死忠臣岳飞,但却在岳王庙前跪了上千年,永无翻身之日。由此可见,身处谗言之中,我们要洁身自好,小心谨慎。静坐多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既不可同流合污,又不可因疏忽被小人所害。

某单位,两个同事因为一件小事闹了矛盾。虽说平时两人依然维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一旦彼此分开,立刻会在背后相互攻击。

由于同在一个小组,她们就把阿丽作为双方发泄不满的倾诉对象。当一方攻击另一方时,阿丽总是好言相劝,从不传播谗言。

一段时间后,两名同事冷静下来,想起之前那些话,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相互道歉。由于阿丽的做法得当,二人对她更加敬重。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身不制造谗言,同时不传播谗言,这就是一个有品格的君子。不要认为,在背后说别人谗言没关系,反正对方也不知道。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你是否听说过“六度空间”理论?意思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远不会超过六个人。所以,千万不要背后说人坏话了,就算他不知道,但隔着六个人,对方很快就能获悉。为什么对方听到后不理会你呢?这是因为对方是君子,本着“清者自清”的原则,大人不计小人过罢了。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上有坦荡荡的君子,就有常戚戚的小人。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诗,专门用于纪念屈原,诗的内容是:“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屈原写过那么多华光丽彩的锦绣文章,但仍敌不过小人的一句谗言。诗人身处晚唐,当时政局腐败,朝堂之上小人为政,所以诗人以被谗言所伤的屈原为题,暗示当朝的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戒谗言。

那么,我们应如何与人沟通呢?美国奥格·曼狄诺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赞美方案:“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赞美别人,绝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想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可见,健康的沟通之道是多赞美、少谗言。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人生必将呈现一幅与众不同的景象。

戒怒言:生气时不要说话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著名兵书,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这段话中,有四个字十分值得我们深思,那就是“怒而挠之”,对于爱生气的敌人,我们要想尽办法、绞尽脑汁激怒对方,如果能让敌人情绪失控、失去理智,那么战斗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军队是这样,个人也是如此。发怒是一种极端的情绪。世上有不生气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些垂垂老矣的人,他们看惯了世间的种种,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不会轻易动怒生气。但作为还没有那么“颓”的人,有点脾气很正常,一个人如果太逆来顺受,连一点“冲冠一怒”的脾气都没有,不是太窝囊了吗?生气在所难免,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那就要管住自己的嘴。

海棠谈恋爱了,这是她的第一次恋爱。开始的时候,她与男友你侬我侬,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一天,男友邀海棠姑娘去看电影。买好了票,排队进场时,男友突然说:“我先去一下厕所,你自己先进去吧!”

想到电影马上开始,而男友竟然把自己一个人丢下不管,海棠就发怒生气起来,站在门口倔在那里。过了一会儿,男友回来看见门口的海棠,就问:“你怎么不先进去找座位啊?不是让你先进了吗?”

海棠姑娘没忍住心中的不快,愤怒地回应道:“因为我瞎啊!我干嘛跟你来看电影,带条狗来都比你强!”然后海棠姑娘连头也没回就一个人走了。

男友知道海棠姑娘正在气头上,也就没去追。过了两天,海棠姑娘消气之后,觉得自己说话有些过,就主动联系男友,男友没有回复她,这段感情就此终了。

很多夫妻、情侣之间本来很恩爱,但往往由于一些小事而变得不愉快。因为年轻,所以气盛,“狠话”和“言语攻击”满天飙。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会激起别人的“自我防御机制”,你一言我一语,非要吵出个所以然,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甚至演变为分手或离婚的结局。

人这一生难免会生各种各样的气,如果你懂得控制自己的嘴,三思而后言,就会少犯很多错误。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动不动发脾气。面对亲人和朋友,再愤怒也不要说狠话。这是一项基本素质。盛怒之下,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弄不好就会酿出不可逆转的意外悲剧!

在国外,有一位父亲看到儿子沉迷电脑游戏,整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于是在愤怒之下,拿来一把手枪,上了枪膛,放到儿子面前,大声吼道:“成天玩游戏,不学习,有什么意思?有种你就别活了!”谁知,就在这个父亲转身的一瞬间,枪响了,儿子真的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头来,孩子已经倒在血泊之中。

弘一法师说:“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盛怒之下,人往往会失去理智,做出错事。生气的时候,说话大都不过脑子。一句话脱口而出,即使追悔又有什么用?

所以,我们万万不可在盛怒之下乱说话,而是始终管好自己的嘴巴,学会闭嘴和少说话。如果实在有事要声辩和解释,那就等自己冷静之后再好好说话。可以说,冷静之后和盛怒之下所说的话,大多情况都将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内容。这就是我们要牢记的怒言戒条。

戒轻诺之言:轻诺者必寡信

“轻诺必寡信”,这是《道德经》中的名言。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也不要轻易相信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有机会请你吃饭”,可以说,就是一句最大的谎言。比如,有人托你上街代买豆腐,或者顺便捎盐或者咖啡什么,出于好心,你当时当然会说没问题。可万一你忘记了,害得人家没有炒成菜或者没有喝成咖啡,自然也就误了别人的事。久而久之,你也就没什么信誉可言了。鸟惜羽毛,人爱名声,难道我们还不如一只鸟吗?

有这样一家公司,遇到一个非常难缠的客户,公司跟踪谈了几次都没谈成。有一天,公司招来一名业务主管,对老板承诺——没有拿不下的客户!于是搞定难缠客户的重任就交到了他的手上。一个月后,他不仅没拿下客户,反而被客户投诉了。出了这等事情,他自然没脸留在公司,只好主动辞职走人。

事情没做成之前,承诺太多是没任何好处的。当你把事情做成,别人自然也就看到了。关于言语和行动的关系,《论语》中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就是,一旦承诺就要兑现,一旦行动就要做出成果。正因如此,聪明人说话从来不会太满,从不轻易许下诺言,让自己欠下无法偿还的账。做到不轻诺,就不会轻易辜负别人。换句话说,先做后说,不要光吹不做。

Robin经营一家创业公司,业绩很好,常常需要加班。一天,美国投资人打来电话,问Robin是否可以提前两个月完成合作项目?如果可以的话,对方愿意增加一半的投资。

经过一番认真考虑,Robin回答:“提前两个月完成项目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绝不会轻易推出一款自己没把握的产品。提前也许可以完成这个项目,但是项目的质量会打折。我们不愿意这样做!”听到这样的回应,对方沉默了一会,而后突然开怀大笑,说:“Robin,你诚实的拒绝让我感到很放心,把项目投资给你这样的人,我们很放心。”

事实证明,这位投资者选对了人。因为这家创业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为投资者带来上千倍的回报。这就是百度的故事,Robin就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英文名。

没人愿意与不诚信的人相处。你只有诚信待人、做到兑现承诺,大家才愿意追随你。美国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大家看古装剧时,等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完毕,下级就会道一声“诺”,以此表明自己兑现承诺的决心。但并非所有人都会像说的那样去做,而是擅长两面三刀,口上答应,背里却阳奉阴违,最终失信于人。还有一些人,轻易对人许诺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最后狼狈不堪。

在某高校,有一位系主任向本系青年教师承诺:保证他们当中的三分之二得到中级职称。但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他并没争取到那么多的名额。尽管多次据理力争,说尽好话,事情还是没能转机。这时候,他应该把实情告诉那些青年教师,并主动承认错误。但是他顾及自己的面子,没有那么做。每当别人问起时,他总是说还在办,再等等。

最后,职称评定结果公之于众,纸终于没包住火,大家都很失望,他也就成为了万夫所指。有人甚至当面指着他说:“主任,说好的中级职称呢?你明明答应的呀!”校方也在开会时,多次批评他是“本位主义”。至此,他在下属面前名誉扫地,面对上级,也失去了尊严,落得两头不是人。

由此可见,我们在工作中,万万不可轻率许诺。如果不得已要许诺时,切记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保证,而应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和退路。

要知道,你一旦许诺,就等于欠下了帐。别人都会把你的许诺当成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果做不到,就等于欠账不还。很多人之所以喜欢承诺,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虚的实力。如此随便许诺,必将违背诚信原则。

轻诺和寡信,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影随形,中国古人的论断实在是至理名言。不仅我们自己在说话时要做到不轻易许诺,而且发现有人对我们动不动就给出美好承诺,千万不可什么都信以为真。一般来说,如此承诺之人多半言过其实,用不了多久,就会沦为寡信之辈。

戒出位之言:不要超越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什么叫出位之言?出位之言就是说超出自己本位的话,说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话。我们看喜剧时,经常会看到这种人,明明是一个很粗犷的大老爷们,却非要穿起女人的裙子,打扮的花枝招展,说话嗲里嗲气,结果非常滑稽,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舞台上,为了追求喜剧效果,人们可以说出位的话、做出位的事,但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如果再说出位的话,可就不仅仅是可笑那么简单了。

在一家公司的面试中,小吴神情紧张、非常不安,因为他深知这十分钟的意义。为了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准备说几句好话,拍一拍面试官的马屁。可出乎意料的是,话一出口,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倒偷鸡不成蚀把米。

原来,他如此开口说道:“各位老师辛苦了,我看咱们,尽量快一点,别耽误大家的时间。”要知道,在场的面试官有很多企业的主管,小吴是个应聘者,怎么能以领导的口气说出要求大家快一点的出位之话呢?

不管小吴是否适合岗位要求,刚才的出位之言都冒犯了面试官,自然不会给对方留下什么好印象。中国人讲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决定嘴巴,一个连屁股位置和自己身份都搞不明白的人,情商也就可见一斑了。在开口说话时,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每个人都要“各守其位”,说符合自己本位的话。

在佛门,有一种非常讲究的规矩,那就是你在什么位置,就要讲那个位置的话。在官场,不说出位之言,遵守这种规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国古代,不同身份阶层人的着装、出行、器具使用等,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一旦违反规定,后果很可怕,重则当场打杀,次则乱棍叉出,最轻的也要遭人嘲笑一通。

宋朝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中国宋代,有一种叫“子鱼”的鱼是绝对的奢侈品。当时南宋初建,天下混乱,宫中子鱼的供给就成了问题,导致皇帝家里都吃不到。一次,太后邀请秦桧的老婆王氏聊天,闲聊之中,太后无意中想到了子鱼,并说自己很久没有尝到子鱼的滋味了。王氏认为这是个巴结太后的好机会,就说:“子鱼我家有的是,回去给您送百十条来。”

王氏回家后就马上装点百条上好的子鱼,正要往宫里送时,却被秦桧知道了。秦桧立即制止了王氏的做法,因为他知道,皇帝都吃不起的东西,自己家里随便吃,就是想死也不能这样作啊。但老婆出位的话已经放出去了又不能收回,怎么办?因为子鱼与青鱼相似,干脆送了几十条青鱼上去。太后见了青鱼,以为王氏分不清子鱼和青鱼,也便一笑而过,没有深究。

中国古代有个词,叫“僭越”。按古书中的说法,就是天尊地卑、长幼有序。作为大臣,总是忍不住整天去操心皇帝的家事儿;作为基层员工,在公司里总是考虑老板才思考的战略问题。于他自己而言,这是竭诚效劳,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但在上级看来,这就是僭越,就是不长眼色。历史上,即使被称为明君圣主的皇帝们也讨厌这种出位的做法。下面是乾隆皇帝的一则故事——

一次,任奉天府府丞的傅为詝上奏,大致意思是说,奉天和锦州两府的生员名额不够了,应该扩招,并在奏折里说自己“不敢沽名钓誉”,只是职责所在。可谁知皇帝却发火了,因为扩招生员是施恩,这个恩只能皇帝来施,其他人施恩就是僭越。一怒之下,乾隆批示:“先说自己不是沽名钓誉,其实就是最大的沽名钓誉,尤属巧诈无耻!”随即下令,将傅为詝交吏部“严察议奏”。

看完这个故事,有人可能会想,傅为詝是一个热心的人。他觉得皇帝做事有漏洞,善意地提醒一下也不可以吗?可事实是什么呢?我们常说“好心办了坏事”。有些话确实应该说,有些事确实应该帮,而且应该义无反顾地帮,但我们应当注意时机、方式。如果你不是主管,却替老板教训同事,在同事看来,就无法忍受。总之,在一个团体里,不要说出位的话,否则你就会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要知道,很多时候,只靠一颗赤诚之心是行不通的。

戒取怨之言:莫让言语播下怨恨的种子

什么是取怨之言?就是不懂说话,张口就遭人怨恨。这样的人不是个性傲慢,就是情商太低。孔子说:“非礼勿言。”意思就是,不符合礼仪的话不要乱说。为人处世,说话礼貌、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尤其是取怨之言,更是无礼的表现。要知道,智者可以用一句话把人说笑,而蠢人一句话可以把人说跳,这就是智者和蠢人的区别。

言语是一个人情商和智商的综合体现。一个会说话的人,虽说忠言,但不逆耳。而那些不会说话的人虽说“良药苦口”,但却遭人怨恨。如果我们说了让别人心生怨恨的话,就会播下怨恨的种子,其结果就是凶多吉少。在历史上,因为说取怨之言而惨遭杀害的事屡见不鲜。不仅小人物容易犯此错误,不少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有时候也难逃此劫——

关羽武艺高强,被称为“战神”,但最终却落个败走麦城的下场。一方面这与关羽的疏忽有关,另一方面这与他心直口快、出言不逊的个性也是分不开的。当时关羽驻守荆州,东吴之主孙权想与他结为亲家,迎娶关羽的女儿。

于是,孙权就派人向关羽提亲,提亲之人正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以显示东吴的诚意。可关羽却毫不领情,对诸葛瑾一顿嘲讽,还辱骂孙权说:“虎女焉能嫁犬子?”这话说的实在是有些狠毒了。此言一出,孙权震怒,打破了原本牢固的孙刘联盟,转与曹魏结盟,用计奇袭荆州,关羽因此被斩杀。

俗话说:“打狗尚需看主人。”诸葛瑾一方面是东吴的重臣,是孙权的使者,同时又是蜀国军师诸葛亮的哥哥,况且诸葛家族在当地颇有势力,关羽如此说话做事,实在是不留情面。再说,孙权好歹是江东霸主,他的儿子不算辱没关羽的女儿。实在不想答应,也可以委婉地找理由推托,何必出口伤人呢?

有些心直口快的人,说的时候并不经过大脑思考太多,根本不在乎对方是否喜欢,也不在乎对方是否怀恨在心。他们只是图一时的口舌之快,证明自己是一个问心无愧的君子。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大错特错,有些话一旦说出口,所带来的危害将是连锁反应,破坏力往往会超出自己的想象。事实上,因取怨之言被杀的人,不仅是武将,就连贵为天子的皇帝,有时候也难逃噩运。

汉质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八岁继位,生性聪明。由于汉质帝刚登大宝且年幼,大权全都掌握在大将军梁冀手中。梁冀为人嚣张跋扈,很是蛮横。有一次,汉质帝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指责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意思就是,你真是一个蛮横无理的飞扬跋扈将军。梁冀听后,很是气愤,往深处仔细思量,这孩子这么小就如此机敏,长大后还有我活的份吗?不行,绝对不能放过他!于是,梁冀就派人暗地在饭里下毒,汉质帝就这样被白白毒死了。可怜的汉质帝,登基不到一年,就因为一句遭人怨恨的话而命丧黄泉。

由此可见,如果做不到适时闭嘴,就连皇帝也不好混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取怨之言呢?孙叔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相,他在总结自己的为官之道时说:“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意思就是,爵位越高、俸禄越多的人,越容易遭到他人嫉恨。比如,一家人房子盖得很高,遭受邻居和路人的嫉恨在所难免。如果这个时候,你再不管住自己的嘴,到处炫耀,所招致的怨恨就会更多、更深。所以防人嫉恨的最好办法就是管住自己的嘴。伟人多谦虚,小人多骄傲,我们即使做不了伟人,但也不能选择做小人吧?正所谓“守住口业,即成佛一半”。

夏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他即使在临终前,还不忘以“请”字代替别人话语中的“叫”医生。他的一生,时时刻刻尊重他人,展示了这位文学巨匠的高尚风范。而有个作家,在描述一位靠养狗致富的人时称之为“狗养的”,这是一个作家该说的话吗?如果被对方知晓,不会怀恨在心吗?

古语云:“敬人者,人恒敬之;恶人者,人恒恶之。”在大多数情况下,运用尊敬礼貌的话语,都是符合时宜的。而出言不逊、没有分寸之言,往往会在无意间种下仇恨的种子,终有一天你将自食恶果。

戒揭短之言:当着矬子不说矮话

西方有句俗语:“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可见,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人人都有缺点。要知道,皇帝身上还有几只玉虱呢,何况你我?谁没有点难言的缺陷?谁没有点伤心的过往?缺陷、弱点,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这些都是敏感痛点,不可随意触碰。然而,总会有一些不识趣的人,不仅喜欢揭人伤疤和短处,而且喜欢在别人伤口上撒盐。这样的人,说轻点是缺乏同情心,说重点是素质差、没道德。

历史上,有人就因说一些嘲讽揭短的话而导致祸国的下场——

春秋时期,陈国国君灵公与孔宁、仪行父三人都和夏姬私通。夏徵舒作为夏姬的儿子,把这件事当成奇耻大辱、心怀怨恨。

一次宴会中,陈灵公对孔宁和仪行父说:“徵舒像你俩。”他们二人也戏言回应道:“也像您。”三人就在宴席上,互相开着对方的玩笑,完全忽略了旁边夏徵舒的感受。夏徵舒越听越恼,埋伏在马棚边,趁陈灵公喝酒出来,一箭射死,孔宁、仪行父两人趁乱逃到楚国。

人活一生,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瘸子面前不说短,胖子面前不提肥,“东施”面前不言丑,对别人的缺陷和伤心事应尽量地避而不谈。这是一种避讳的艺术。避讳不仅是人际沟通的要点,更是自我修养的体现。

在传说中,龙喉下的鳞片是倒长的,中国人管它叫“逆鳞”。无论是谁触摸到这个地方,都会惹龙暴怒而被杀掉。龙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你总是当着矬子说矮话,对着光头说灯亮,别人哪里伤痛你戳哪里,这不是让别人痛苦也给自己找不痛快吗?你只有给足对方面子,对方才会回你应有的尊敬。如果总是一味地揭人家的短,即使是交情再深的朋友,也难免会反目成仇。曾有这样一则关于朱元璋的民间故事,相信会给大家一点启发——

朱元璋当皇帝以后,虽然自己衣食无忧,可他的儿时伙伴却还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于是不少伙伴就想去南京以看望朱元璋为名义,顺便要些封赏。其中有一个伙伴觐见朱元璋时很会说话,博得了不少赏赐,他是这样做的:

一进大殿,他就赶快大礼下拜,高呼陛下万岁,提起当年旧情说:“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落荒而逃,豆将军被拿住,红孩儿挡住去路,多亏菜将军才杀出一条血路。”朱元璋听完这番话,想起当年自己的滑稽事,大大封赏了他。

听说这个伙伴获得封赏,当年的另一个伙伴羡慕不已,于是也来到朱元璋宫殿。他是这样说的:“老八,你小子可不能忘本啊!小时候有一次,咱俩一起在芦苇荡里给东家放牛,看见路边有豆子,就偷着在瓦罐里煮着吃,可你还没等煮熟,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和汤撒了一地,可你一点吃相都没有,只顾两手从地下抢豆子吃,结果红草根卡在喉咙里了!还是我的主意,让你吞了一把青菜,才把那红草根带进肚子里。你说,就这份情儿,你得给我多少封地啊?”这番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当时尴尬的情景大家可想而知。朱元璋又气又恼,命令左右将他推出斩了。

哪怕你有天大的功劳,如果总是逆龙鳞、揭人短,那么也必定不会有好的下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善于择善言、弃恶言,尽可能回避对方的缺点和丑事。交谈中不要用他人忌讳的语言,如谈到某人死了,要用“病故”、“去了”,文雅一点还可以用“仙逝”、“作古”、“归西”等委婉的语言来表达。尽量不要议论别人的长相、身材,实在避之不及时,可把“肥胖”改说成“丰满”或“福相”,用“苗条”代替“瘦”。在探望病人时,应说些宽慰的话,如“你的气色好多了”等等。如果你不懂这一点,总是说揭短之言,未来的路必将越走越窄!

戒好为人师:孤家寡人是这样炼成的

《孟子·离娄上》中有句话说:“人之忌,在好为人师。”意思是说,爱做别人老师,是做人最大的忌讳。那么,有人就会问了:按照这句话来做,岂不是不应该教学生?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真的让我们不为人师,而是让人们谦虚谨慎,不要见人就摆出老师教训的架势。

如果说师傅指点徒弟,这是“作为人师”,但如果徒弟不虚心,反倒指点起了师傅,在关公门前耍大刀,这就是“好为人师”。好为人师者,大都喜欢炫耀自己的本事,卖弄自己的学问。这样的人往往自鸣得意,以教导者自居,喜欢教导自己的同级、同辈、同事,有时候甚至会目中无人,教训起自己的长辈、上级。相传苏东坡就犯过这样一个“好为人师”的错误——

北宋诗人苏东坡,他聪慧过人,进京赶考仅有十九岁,凭借出色的文章,被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看重。虽没有高中状元,但也位列榜眼,自此声名大噪。人一得意就发飘,一发飘就容易找不准自己的位置,苏东坡也是如此。

一日,苏东坡去拜访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可能是事先没有沟通好,王安石没有在家,苏东坡看见王安石没有写完的两句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看完后苏东坡当时就笑了,明月那么高,又不会说话,怎能在枝头叫呢?多大的花能够让黄狗卧在上边呢?于是大笔一挥,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改完之后,得意地去了。

王安石回来后,看到自己的诗被改了,心中不满,后来上奏朝廷,将苏东坡贬到合浦。接到诏书后,苏东坡的心情糟糕透顶,此时在他眼中,王安石一定是个嫉贤妒能的人。到合浦后,他经常在外散步。有一天,他听见一个小孩在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好奇的苏东坡就走过去问小孩在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在喊黄狗虫、黑狗虫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定睛一看,就看到几条黄色、黑色的小虫子在花蕊里蠕动。

苏东坡刚离开花丛,又听见榕树上传来一阵动人的鸟叫声,询问之后才知道这是一种叫“明月”的鸟。此刻,苏东坡想起王安石所写的“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的诗句,感觉自己浅薄可笑,竟然好为人师地错改了王大人的诗,不禁脸上阵阵发红,后悔不已。

作为一个后生晚辈,苏东坡却指教起了当朝宰相,自己的上级,一个年长他十五岁的长者,就算指教对了,也难免遭到对方的反感。这个世界无奇不有,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多着呢,别以为读过几本书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事实上,人生有限,我们所学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做人万万不可好为人师,狂妄自大、自作聪明,而应该让自己心态平和。众所周知,儒家教导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修身”,就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好为人师的县令——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来到比干墓前凭吊,立石刻字以作祭奠,将“墓”写成“莫”,意思是“借地为土”。后来,一个县令路过比干墓,恰好看到孔子的题字,觉得孔子错了,于是就以刀为笔,将“莫”改成了“墓”,并对随从说:“从今天开始,我也是孔子的一字之师了!”谁想,“土”刚刻好,天上就降下雷电,“轰隆”一声把“土”字轰掉了。县令这才明白孔子的意思。

曾国藩是清朝重臣,早期有过一套处世原则:对晚辈,只有教训,没有商讨;对兄弟,商讨少,教训多;对同僚,商讨多,教训也多。周围的人受其教训非常之多,加上他原本就耿直的性情,总是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好为人师”的言行,令人不悦。后来,他虚心反省,意识到了自己好为人师的毛病,痛下决心改正,于是才有后来的成就。后人评价曾国藩是“千古第一完人”,事实上这与他虚心反省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好为人师”是人的一种天性。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潜意识。如果曾国藩没有及时悬崖勒马,依然我行我素,必然会沦为孤家寡人。相反,如果我们放下自己“好为人师”的念头,而是改为“以人为师”,这样一来,你不但能满足对方“好为人师”的优越感,而且自己也能真正学到知识,如此不就一箭双雕了吗?

戒强人所难:不要问别人不愿回答的问题

孔子有个很有名的弟子,名叫子贡。有一天,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守的准则呢?孔子回答道:“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宽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做事是如此,说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人际沟通中,我们千万不要问别人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在一次聚会上,有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属于皮肤白、相貌美的女神级别。女神旁边的妹子,由于身体原因,不太爱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话。这时,女神用自以为大家都听不到的低声,直接表示关心:“你是不是刚打过胎儿,应该多休息,身体这么虚就出来了?”

大家都假装没听见,旁边妹子只好勉强挤出一个不失礼貌的微笑说:“没有,只是有点感冒,没那么严重。”女神非但没有住嘴,反倒接着说:“你这不是感冒的事,大家都是朋友,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旁边妹子见她实在没礼貌,于是找个理由就离席了。女神终于反应过来,觉得冷了场,对大家解释说:“我是关心她。我就是这么个人,说话太冲,直肠子!大家别介意啊!”

本来是非常漂亮的女神,却因为不会问话,变成了毒舌妇。人与人之间,最好留有余地,不要轻易问别人的隐私。要知道,我们不是特工,没必要非千方百计从别人嘴里抠出情报;我们也不是大学者,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我们也不是刑侦人员,非要让罪犯开口吐露实情。当别人不愿意告诉我们时,我们再不识趣地强人所难,那就是不近人情、欺人太甚,到哪里都会讨人厌。

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为人倨傲少礼,喜欢当面批评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合乎自己心意的人就加以善待,不合自己心意的人连见都不想见。人们都认为这是个性、不攀附的体现,给了他很多赞誉。

然而,有一次汉武帝当朝议政,告诫大臣们要多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要认识到民为贵君为轻。闻听此言,汲黯插话道:“陛下贪欲无穷,外表却假装仁义,这又是何苦呢?”汉武帝被质问得一时语塞,顿时哑口无言,只能宣布罢朝。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上升过。

与此同时,公孙弘和张汤却扶摇直上。要知道,汲黯比他们两人更早步入仕途,于是就有些愤愤不平。接下来,他又去质问汉武帝,当面直问缘由。汲黯问汉武帝:“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这背后到底是什么缘故呢?”汉武帝被怼的哑口无言,只能冷冷地说:“汲黯老了,越来越会说胡话了。”

这就是“后来者居上”的典故。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外工作的白领回家过年,总有七大姑八大姨问:“工资多少啊?”、“有没有男/女朋友”之类很隐私的话题;有时候,男生会直接问女孩年龄、体重,甚至三围,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只是对方碍于情面,没有发作,硬着头皮回答罢了。其实与人为善很简单,牢记戒强人所难这一信条,不要逼问别人不愿回答的问题。

戒老生常谈:又来了,怎么那么没劲

什么叫老生常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有些人说着正确但却不断重复的话。如公司开年会,大主管说了一通,二主管又接过了接力棒,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些话去年听过,再细心的人还会发现,不仅去年,前年也听过。但重复说了这么多遍,大家什么都没记住,甚至昏昏欲睡。这就叫“老生常谈”。

老生常谈的话,就是那些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话。那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话。其实,这些话大可不必说,沉默就好。尤其在重要场合,切记老生常谈。说话没有重点,没有新意,最容易误事。而有的人说话则简洁有力,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秦朝末年,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当时,陈胜仅用了短短几十个字的话语,就向900余名戍卒发出了起义动员,喊出了中国农民起义的第一声。

陈胜是这样说的:“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时的戍卒听到这样简短精炼且极富号召力的话语,怎能不揭竿而起呢?尤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更是激发了大家的斗志。如果陈胜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一样长篇大论,把戍卒说得昏昏欲睡,可能没等演说完毕,秦朝军队已经打过来镇压起义军了。

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那些熟练运用说话技巧的人,绝不会老生常谈,而是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说出新鲜独创的洞见,直指人心。他们信奉“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沟通原则,安静的时候犹如处女,一旦开口表达或动手行动,则犹如脱兔一样精准迅猛。无论是说话的时机,还是力度,都恰到好处。

汉初丞相萧何,曾向刘邦为民请愿,将上林苑中的空地让出来供百姓耕种。刘邦见萧何居然敢染指自己狩猎的地方,认为他一定是收受了贿赂,命令廷尉着手调查,并将萧何下狱。

就在这时,一位追随刘邦打猎的警卫趁机对刘邦说:“陛下一定还没忘记楚汉战争时,萧丞相留守汉中,不断为陛下运送军粮的事吧?萧丞相如有二心,恐怕早就造反了,又何必等到今日呢?以萧丞相之聪明,为什么不贪图当时的大利,反而会贪占百姓和商人的蝇头小利呢?”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刘邦的心坎。刘邦反思之后,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公司的总裁、总监,都是工作效率高、富有管理才能的人。他们说起话来无不主题鲜明,一口唾沫一个钉。而且有趣有料,极大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可以说,他们即便不是演讲达人,也同样充满魅力。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据说,美国南部一些议会中有这样一项规定:演讲者讲多长时间的话,就握多长时间的冰块。冰块化完了,你的话也该结束了。非洲某个部落,也有一个类似的传统:商议问题时,只允许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抬起,中间只允许换一次脚,换脚的次数用尽了,说话也就要终止了。这是人们为避免讲话老生常谈所专门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

众所周知,写文章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那么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我们说话更应该杜绝老生常谈,确保自己的每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

戒交浅言深:交情不深不要掏心窝子

在酒桌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人:明明跟别人刚刚认识,但一见如故,好像有多大的交情,恨不得为对方两肋插刀。如果双方都是逢场作戏也就罢了,就怕有人信以为真,交浅言深,刚刚见面就把自己的家底全部透露出去。要知道,就算是亲朋好友都可能为了利益从背后插你两刀,更何况是这种情谊浅薄的酒肉之交呢?

鸿门宴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司马迁浓墨重彩讲述了刘邦是如何逃出虎口的。其中一个细节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那就是项伯对刘邦犯了“交浅言深”的错误。正是这个错误,让项羽错过了诛杀刘邦的最好时机。

由于刘邦先入咸阳,惹怒了项羽,做出准备攻打刘邦的计划。这时,项羽最小的叔父项伯,因为和张良有很厚的私交,不忍张良死于乱兵之中,于是连夜告诉张良,让张良逃跑。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张良救过项伯的命,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可事情坏就坏在张良告诉了刘邦,而刘邦为了巴结项伯,承诺跟项伯做儿女亲家。项伯是个实诚人儿,没什么心眼,竟然深信了刘邦,不仅对刘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好话,还在刘邦要被项庄刺杀的时候,亲自保护刘邦,最终使刘邦成功逃脱,为日后项羽的败亡埋下了最大隐患。

其实,稍作分析就知道,刘邦和项伯本来没什么交情,而且还是板上钉钉的竞争对手,说严重点就是死敌。刘邦此时此刻需要项伯,才假意和项伯客气,两家这才结为秦晋之好。可天真的项伯却忘记了管住自己的嘴巴,犯了“交浅言深”的毛病,初次见面就跟自己的敌人掏心窝子,殊不知人心隔肚皮,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刘邦以一张空头支票,就换来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真的是赚大发了。在我们佩服刘邦的同时,应该从项伯身上学什么呢?那就是千万不要交浅言深,交情不深打死也不要掏心窝子。

《红楼梦》第四回叫《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讲的是贾雨村刚上任,就遇到一件大案。听到凶手薛蟠逍遥法外,不免火冒三丈,命令属下拿人。这时,他手下的一个门子给他使了一个眼色,贾雨村随他到后堂谈话。

到了后堂,门子给刚上任的贾雨村讲解“护官符”,即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不仅如此,门子还把如何“释放”薛蟠的方法说得一清二楚。贾雨村照着他的建议去做,果然一帆风顺。按理说,贾雨村应该对门子好好赏赐一番。但结果却是贾雨村认为门子如此老成世故,如果留在身边,不一定会整出什么幺蛾子,于是只好编造一个借口,将他发配流放了。

你看,门子把贾雨村看作知心朋友和一生值得托付的贵人对待,可谓是掏心窝子传授各种经验,可贾雨村的回报却出乎意料。这就是交浅言深的后果!信任不到,千万不可推心置腹,否则你喂养的就是白眼狼!

信任是一种莫名的好感,谁也拿捏不准。在当今爱情中,到处流传“谁认真谁就输”的经典语录。在聚会交往中,我们同样要信奉“谁认真谁就输”的原则。记住,你准备掏心窝的这个人,是跟你交情不深的陌生人或竞争对手!如果你什么话都说,就等于你手里拿着一把手,刀柄朝着对方递给他,让他有随时杀自己的主动掌控权。别以为自己微信上的好友很多,大部分时候那只是虚假的繁荣而已。是否要与面前这个人深入探讨话题,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关系不深的时候,我们没必要随叫随到,更不应该抢着买单,而应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与人说话沟通,不可用力过猛,不要以拼尽全力的速度来讨好他人。正所谓“水深不语,人稳不言”,见到什么人都喜欢竹筒倒豆子的人,一般来说缺乏气度和内涵。在整个过程中,损失的是我们自己的时间,浪费的是我们自己的感情,而换来的却是他人的冷漠。要知道,有些热闹,终究会散去,交情不深的人犹如过眼云烟,可以留意观赏,但千万不可当成心腹而展示自己的底牌,否则你的人生必将一败涂地!

同类推荐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22岁以后,你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会,走入了职场,要怎样才能把事做好、把人做好?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到社会、融入到职场?这里有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懂得人情世故。所谓人情世故,是指与人交往中的博弈与礼数。这在人际关系极为重要的当今社会尤为突出。对于阅历尚浅的年轻人而言,若想在人际交往中站稳脚跟并最终胜出,的确是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才算走好了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才能迈好踏入社会以后的每一步。
  • 成功无限

    成功无限

    科学研究发现,人具有巨大的潜能,若能发挥大脑的一半功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著名控制论奠基人之一维纳说:“我可以完全有把握地说,每个人即便他是做出了辉煌成就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利用自己的大脑潜能还不到百亿分之一。”美国学者詹姆斯研究发现,普通人只开发了自身所蕴藏能力的10%,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

    《感动学生必读系列:感动学生的励志故事》编入了中外百余个励志小故事,从好学上进、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简准确的成功箴言作为提示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树立目标,扬帆启航,更加勇敢、坚定、豁达地面对人生。
  • 眼界决定境界

    眼界决定境界

    什么是眼界?眼界是所见事物的范围,借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宽度或广度。什么是境界?境界本为土地的界线,常指人们思想认识上所达到的深度与高度。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基于其对客观事物的见识、理解与认知,表达的是其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视角与层次,并蕴含在其为人处世、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的各项活动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通过一个人在处理复杂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中的表现,来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高尚者、操行高洁者通常被认为拥有崇高的境界。
  • 西点军校写给中国青少年的16堂情商课

    西点军校写给中国青少年的16堂情商课

    情商是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和人生的关键因素,它是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之一。美国西点军校全称“美国陆军军官学校”,是美国军队培养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在其200年的历程中,培养了众多军事人才——包括3700多位将军、两届美国总统、四位五星上将,数以千计的世界500强董事长。多年来,西点的荣光照耀着哈德逊河岸,也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心。
热门推荐
  • 三步成仙

    三步成仙

    周冲,顺天应道,天赐仙资之人。拥有最强灵根,最强根骨,最强悟性的修道之人。本应在十五岁“三步成仙”,不想却遭天下修士的嫉妒而遭到围攻。本来实力强横的周冲并不惧怕,不料,修士中的三强联手,运转上古著名的可以斩仙的法宝“浑天斧”,偷袭得手。虽然周冲得以成仙,不过毕竟未曾稳固仙基,终究是仙躯破碎。所有人都以为周冲已经身死道消,却不知道,也只是暂时阻挡了他成仙的脚步。
  • 熙日伶憬厢

    熙日伶憬厢

    彼岸花海,那么美,我这在这里看着渐远的你,不语,也不去追。对我们来说,分开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就像彼岸花,花与叶,生生世世,永不相见,才能够好好生活。
  • 九流传说

    九流传说

    古有三教九流。九流又分上中下三流。其中风水一流多传奇故事,多与鬼怪盗墓有关。我们的故事从我当兵的那一年说起,无意间开启了一段九流的传奇。走上了一条摸金倒斗,搬尸运鬼的道路。
  • 笑忘书之在人间

    笑忘书之在人间

    18岁的少年,带着一头驴穿越了,来到了无人荒岛,他将如何生存,如何一步步成长。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重生一只鸟

    重生一只鸟

    堂堂浴火凤王重生成为一只小小鸟,一路颠簸重回巅峰的励志小说!
  • 神之癫

    神之癫

    一群考古学家发现一种神秘的能力却被开发,只要人们想开发这种能力就会使用而有的人却想用这种能力称霸世界,我们称它为第六感
  • 今天又戏精了

    今天又戏精了

    一个星际少将,因一次的星际大战,而陨落。再一次醒来,已是华夏帝国。她,重生在一个女扮男装的废材身上。没关系,既来之,则安之。他人欠你的,我会一一讨回。他,华夏帝国少将,帝国三大世家之首的继承人,做事凌厉风行,却在她的身上栽了跟头。
  • TFBOYS之桃花运降临

    TFBOYS之桃花运降临

    这是一个tfboys和三个少女的故事,中间有许多故事。其中之一也有写到我,我这人是行星饭,最了解TF,所以只好写这个了。写的不好见谅,毕竟新手
  • 十三屋

    十三屋

    一个不小心踏进了鬼屋,怎么逃也逃不出来了。后来才知道自己八字九阴,天生和鬼有缘,于是——我阴差阳错地成了十三屋的鬼主,自由地行走阴阳,为了摆脱这个头衔,我拼命积德(阴德和阳德)于是,我看到了一个比人们说的还要惊悚诡异的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