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34900000002

第2章 以食为天——古色古香的玉盘珍肴

1.从伏羲和烧烤说起

(古代的BBQ)

现如今,BBQ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名词。BBQ是barbecue的缩写,即“烧烤大会”的意思。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烧烤,如韩国料理、BBQ烤肉店等等。平时约上两三好友,围桌而坐,几瓶冰凉的啤酒,边喝边聊,边吃边烤。上班时的不快便会被火炭烘烤得无影无踪!烧烤时散发出的诱人四溢的清香,再加上肉在铁板上发出的“咝咝”声,无不让“好吃者”垂涎欲滴。

烧烤这种烹饪方法在世界上已经流传很久了。古时并不像现代这样用锅、用灶,而是直接放到火上烧制出美味的佳肴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自从人们掌握用火的方法之后,烧烤就一直伴随着人们的饮食。在我国,烧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伏羲时代。

说到北京的饮食,那就不能不提“北京烤鸭”。稳坐北京饮食龙头老大的“北京烤鸭”其实是起始于明朝的南京城。嘉靖年间,北京出现了第一家专业的烤鸭店,其名为“金陵老便宜坊”。同治三年,现如今的全聚德烤鸭店正式诞生了。同时代的鸿宾楼和翠华楼的鸭子也都不错,皮脆里嫩,油而不腻。

新疆羊肉串可算得上是地地道道的烧烤。在北京,早在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便把具有浓厚草原气息的“烤肉”带到了北京。而清康熙年间,北京的街头就已经出现了推着烧烤车的小贩。到了咸丰时,北京人熟知的烤肉店——“烧肉宛”,在宣武门大街正式营业。同治时,北京什刹海出现了专卖烤肉的食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烤肉季”。

蒙古烤肉以羊肉为主。而取肉的部位一般都是肉质鲜嫩,特别是肥瘦相当的“上脑”“大小三岔”“瓜条”等处,这样烤出来的肉才会不膻不腻。

韩国的烤肉则以“萨拉伯尔”为代表。在韩式烧烤中,一直以牛肉为上品,先用料酒、酱油、红糖、蒜泥等调味品腌制,在烤熟后拿薄荷叶包住,再配上多种韩式特制的泡菜,那种特有的香味,吸引着为美味而来的顾客。

现如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烧烤店,烧烤种类和方式也层出不穷,例如在肉类烧烤中,有烤羊肉、烤牛肉、烤鸡肉等,仅烤鸡肉就有鸡肉串、烤鸡翅、烤鸡腿、烤鸡心等,甚至连鸡皮都能烤。

每一种烧烤都蕴含着各地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我国的烧烤虽然不能算是一种舶来品,但其中蕴含的时尚因素却是由异国带来的。随着韩国烤肉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逐渐地改变着我国烧烤文化,使得我国带有粗犷性的烧烤披上了典雅的外衣。这更让崇尚优雅的白领们对其爱不释手。

2.“吃豆腐”趣话

(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豆腐是人们平时经常食用的物美价廉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非常高,从古至今,它一直为国人所喜爱。

相传,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用大豆制作豆腐的方法。经一些史学家的考证和揣测,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利用大豆制作豆腐的方法。北宋大诗人苏轼曾作有“煮豆为乳脂为酥”等关于豆腐的诗句。

人们为什么不直接食用大豆,而是把大豆制作成豆腐呢?

我们都知道,维持我们生命的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体内各种细胞的基本材料和新陈代谢,都离不开蛋白质。

食物中的鱼、肉、蛋等动物性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质,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在植物性食品中,大部分含蛋白质较高,但其并不是完全蛋白质。唯独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特别高,而且还是完全蛋白质。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几乎是鱼、肉所含蛋白质的两倍,所以,大豆在民间又有“素牛肉”之称。

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虽然量多质优,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较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只有把大豆加工为豆腐或其他豆制品时,大豆中所含的蛋白质才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古人无意间触碰了我们现代人的科学成果,发明了制作豆腐的方法,使之成为一种大众食品,促进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古人研究出的制作豆腐的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加工植物蛋白质的重大突破,是我国饮食界的一项重大发明。

古人探索制作豆腐的方法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们首先要把大豆用水浸胀后,磨成豆浆,之后把豆浆放到锅中煮熟。但是豆浆并不能马上成为块状的豆腐,人们还必须往豆浆中加入适量的盐卤或石膏。这样,豆浆就会慢慢地凝结成豆腐花或豆腐脑,最后用布兜着放在木架上,把豆腐花中的水滤去一部分,这样,既新鲜美味,又营养丰富的豆腐就做成了。

通过这样复杂的工序,“素牛肉”中所含的蛋白质被“撕得粉碎”,从而更易于人体吸收了。

古人将豆浆制作成豆腐的过程,从化学上讲,其实就是将胶体溶液变成胶冻溶液的过程。这种技术在如今的很多方面都有所应用。例如,在橡胶工业中,工人从橡胶树上采下白色胶汁,也就是橡胶的胶体溶液,然后在这种胶汁中加入适量的醋酸,胶乳就会慢慢地凝聚成胶片,最后送到加工厂制作出各种橡胶制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一千多年前所发明的制作豆腐的方法,与现代工业中所运用的技术已经十分相似。

3.番茄的滋味

(古代从异国传入的“异”味)

据说秘鲁和墨西哥是番茄的老家,以前人们认为番茄只是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有毒的果子,常把它称为“狼桃”。当地有个古老的传说,森林中的狼桃有巨毒,如果有人吃了狼桃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全身起疙瘩长瘤子。尽管它成熟时鲜红欲滴,在绿叶的衬托下,十分诱人。但正如娇艳优美的蘑菇有剧毒一样,人们对它敬而远之,没有人敢去当“傻瓜”吃上一口,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观赏植物。

据记载,当时有位来自英国俄罗达拉里的公爵去南美洲游历,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番茄,第一眼就被它光鲜亮丽的颜色深深吸引,于是公爵就把这个光艳照人的番茄带回了英国,作为稀世珍品献给了他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用来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贞。自此,番茄便被套上了“爱情果”的美名。人们常常把番茄种在自己的庄园里,作为象征爱情的礼品赠送给爱人。就这样,过了一代又一代,番茄仍然只是作为一种观赏品留存于世。

番茄是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很长时间内仍是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存在。据《群芳谱》中记载:“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株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直到十八世纪初,才有了第一位敢于冒险吃番茄的人。相传,法国有一位画家看到番茄如此诱人,便萌生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念头,要尝尝它到底是什么滋味。他鼓足了勇气,为了后人的“口福”,一咬牙,一跺脚,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吃了一个,觉得甜甜的、酸酸的,他禁不住又多吃了几个,然后,整理好衣服,躺到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

一天过去了,他还睁着眼睛对着天花板发愣。怎么?自己吃了像毒蘑菇一样艳丽鲜红的“苦果”居然没死!他咂巴咂巴嘴,回想起番茄那酸中带甜的味道,真是好极了,于是他兴高采烈地把“番茄无毒可以吃”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大家被他吃“苦果”的行为惊呆了。不久,番茄无毒的新闻便震动了整个西方,并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从此,人们知道了番茄的实用价值。享受到了这位“敢为天下先”的勇士冒死给人们带来的口福。于是人们便纷纷把它从花园里挪到了自家的菜园。

后来,意大利厨师把西红柿做成了一道色艳、味美的菜肴。客人吃后赞不绝口,番茄终于登上了历史的餐桌。自此,番茄赢得了人们的好评,被誉为金苹果、红宝石、爱情果。而到了清朝末年,番茄才被中国人应用到饮食调味的行列。

目前,已经被科学家证实,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并且含有叶酸、钾等营养成分,特别是它含有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茄红素,要远远大于西瓜、柚、杏等水果。近些年,根据美国《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的报道,美国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多吃番茄可以有效起到防癌的作用,甚至对胃癌、结肠癌等也有作用。

4.皇帝如何请客吃饭?

(古代国宴的排场)

同事之间请客吃饭叫什么?家常便饭。领导呢?饭局。国家领导呢?国宴。那么古代皇帝请客吃饭该叫什么呢?

帝王请吃饭应当是恩,说帝王请客未免有些大不敬,但是如果改成“赐吃”“赏饭”,又有些不恰当。那么皇帝是如何宴请百官吃饭,这场饭局又当如何称之呢?明代的官方解释是把这种饭局称为“大宴仪”。

既然皇帝宴请百官是一种国家礼仪,那么规矩当然是不能不定的,按明朝时的制度,分为大宴、中宴、常宴和小宴。一般只有像立春、元宵、端午、重阳、腊八这样的节日或者在宗庙或宫殿建成之际才有机会举行“大宴仪”。那些大宴仪以下规格的,都是在“凡祀圜丘、方泽、祈谷、东宫讲读”时举行。

早在大明王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朱棣就在奉天殿举行过“大宴仪”,赏赐百官共同进膳。当然,皇帝要是突然想要“行礼”时,只需要找个借口就可以了,如《明史》中记载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序”。

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当时的尚宝寺负责,首先在殿的正中央放好龙椅,铺好黄麾,并设有二十四人在旁服侍。在殿内设有九个小型“乐队”和舞女,殿外还准备有歌舞杂技等艺人,供皇帝等大臣们赏乐。尚宝寺命负责膳食的光禄寺在龙椅的西面设酒亭,在龙椅的东面设膳亭,并在酒亭和膳亭的东西两侧各设珍馐美味亭,御宴则放到龙椅前的东西两方。皇太子的座位在龙椅的东侧,呈面向西方,而那些诸王大臣们则依次由南而北东西相向而坐。群臣中,四品以上殿内招待,而五品及以下则在殿外招待。

在开宴的时候,由仪礼司请皇帝先坐上御座。当皇帝一走出来,乐队便开始奏乐,等到皇帝就坐,奏乐停止,随后鞭炮鸣响,皇太子、亲王贵族等依次上殿,接着便是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分为东西两队,进入殿中,五品以下的只能站到殿外。百官行完大礼之后,光禄寺官员持酒而入,这时乐队再次响起,等到光禄寺官员走到皇帝面前时,乐队就停止奏乐,光禄寺官员便打开酒壶为皇帝斟满,首先向皇帝敬酒。

在敬皇帝第一轮酒的时候,乐队开始奏《炎精之曲》,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文武百官都跪下来,以敬皇帝,待皇帝饮完杯中酒后,音乐方可停止,众百官还要俯首,再行谢拜之礼,然后就可以各就各位了。

第二轮敬酒的时候,乐队开始奏《皇风之曲》,音乐一起,光禄寺官员上前为皇帝斟满酒,文武百官由那些“皇家服务生”斟酒。等到皇帝举杯喝完后,群臣才可以饮杯中之酒,这时乐队才可以停止奏乐。

接下来进汤,光禄寺官员走到殿外,乐队开始奏乐,这时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员向皇帝进汤,给皇帝上完汤,群臣方能入座,然后再由“服务生”为百官上汤。接下来是赞馔,即皇帝举起酒杯,慰问百官,百官则先后举起酒杯以示感恩。

此后就是歌舞欣赏的节目了,第一项一般是歌舞《平定天下之舞》,按如今的说法相当于劲舞一类的表演。第二项是由乐队奏《眷皇明之曲》,由舞伎跳《安抚四夷之舞》。第三项是奏《天道传之曲》,舞伎跳《车书会同之舞》;之后依次奏《振皇纲之曲》《金陵之曲》《长扬之曲》《芳醴之曲》,跳《百戏承应舞》《八蛮献宝舞》《采莲队子舞》《鱼跃于渊舞》,最后,再由乐师演奏《驾六龙之曲》。在每演完一项节目之后,都如同初轮一样,照葫芦画瓢地敬酒谢酒一番。

在九轮之后,光禄寺官员清理御桌上的糕点、酒盏,而其他皇亲大臣的酒盏则由“宫廷服务生”清理。估计到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被折腾得饥肠辘辘,胃口打开,接下来终于到了群臣们盼望已久的进大膳的环节了,乐队奏乐,群臣起立,再谢过皇恩之后,“宫廷服务生”便依次开始上菜。

好在给群臣们吃的都是祖国四方的珍品,那些鲜果和鲜食都是通过当时的快递从全国各地由水、陆两路加急送来的,到达京城后再经御膳房的名厨精心烹制,可算是绝世佳品了。

这样,“国宴”享受完毕,乐师也停止了演奏。在撤膳的时候,还会有一支舞蹈演出,舞伎所跳的是《百花队舞》。在轻歌曼舞之中,国宴的“战场”被打扫干净了。《百花队舞》结束后,群臣起立向皇帝行大礼谢恩,仪礼司则向皇帝禀报大宴仪结束,请圣驾回宫。群臣恭送皇帝回宫后,大宴仪正式结束。

这顿“设山楼排场,穷极奢丽”的大宴仪下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谓是难以估算。上不及宋,下不赶清的明代皇帝请客尚且如此,由此可见,古时皇帝请客吃饭的排场有多么大了。

5.为什么长寿的偏偏是“面”?

(长寿面的由来)

过生日的时候,按中国的传统,亲朋好友总会让“寿星”吃上一碗面条,这碗面条还有个很响亮的名字——长寿面。长寿面真的可以使人长寿吗?长寿面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

据说长寿面是从我国西汉时期的辞赋家东方朔开始的,并且长寿面与东方朔还有过两次戏剧性的接触。

戏剧性接触一:相传,西汉时期有“滑稽之雄”之称的东方朔,听说当时的博士董仲舒到如皋拜贾大夫庙后,称如皋为长寿之乡,于是出于好奇,他就来到了如皋。果然,东方朔到了如皋后,看见了这里的长寿老人很多,并且还有许多五世同堂的家庭。正在信步闲游时,看到一户人家正在为百岁老人贺寿。东方朔驻足观看,办寿宴家中的主人见他是个长袍大袖的老夫子,便请他上坐,且端上了两碗面条:一碗是鸡汤面,另一碗是拌了一百粒虾米的面条。在端上这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后,主人请东方朔解释其中的含义。聪明的东方朔当然不会被难倒,便说道,鸡汤面是滋补之物,百粒虾米是对老人的祝福。

戏剧性接触二:相传汉武帝迷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汉武帝与众大臣闲谈,谈到人的寿命长短时,汉武帝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坐在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东方朔听后哈哈大笑,众大臣莫名其妙,都怪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解释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就长8寸,那他的脸该有多长啊!”众人闻之也大笑,随即明白靠脸长是不可能长寿的。东方朔趁机献言:脸即面,那“脸长即面长”。汉武帝闻之大悦。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长寿面的说法也开始广为流传。

面条代表着“长寿”的传说渐渐深入人心,随之也产生了很多关于面的习俗。俗语说“人生有三面”,即“洗三面”“长寿面”“接三面”。每当新生儿降生后的第三天,家人就会办洗三仪式,亲朋好友吃洗三面,意为祝愿新生儿“长命百岁”;在过生日的时候,人们都会给“老寿星”吃“长寿面”,也称之为“挑寿”,其中蕴含着“福寿绵长”的美好愿望;人死后的第三天初祭之日,称之为“接三”,主家用“接三面”来招待来宾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绵绵不断。

6.哥吃的不是月饼是文化!

(小月饼上的大文化)

月饼自古就象征着团圆和美好,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关于月饼由来的传说很多,但是在所有的传说中,月饼都是用来庆祝胜利的食品。

据说,远在唐高祖李渊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大获全胜,于八月十五回朝。当时的一些吐鲁番商贾为了向大唐表示庆贺,便做饼以供之。高祖李渊接过商贾所供的胡饼,笑着指着空中的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便命人把这些胡饼分给群臣共同品尝起来。

从此之后,月饼的制作流传开业,其制作也越来越精细考究。

史上关于月饼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宋代秦再思所著的《洛中记闻》,其中记述唐僖宗李俨在中秋节吃月饼时,感到口味极其鲜美。僖宗赏月时,听闻新科进士正在曲江设宴庆贺,便令御膳房用红色的绫缎包裹好月饼前去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宋代的月饼是菱花形的,所以便有了“荷叶”“金花”“芙蓉”等精致典雅的称呼,与此同时,在月饼制作的方法上更是精进了不少。苏轼曾有诗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就是油酥,饴就是糖,由酥和饴制作出来的月饼,其香脆可口的味道可想而知。自宋以后,在月饼制作的时候,不但在口感上香甜酥脆,更是在月饼的饼面上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圆形的月饼如同十五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家庭的团圆,人们经常用它来当作节日的食品、祭祀的祭品或亲朋的互送礼品。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我国汉民族的一种共同民族亲情的心理反映。

关于月饼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北宋时期,中秋节人们都以爬高、登楼先睹明月为快,然后再举行一种祭拜月亮的仪式,其中的贡品就有月饼。根据《燕京岁时记·月饼》中所说:贡桌上的月饼随处可见,其中大的有一尺来长,并且饼面上画有月宫蟾蜍的图案,祭祀完毕,人们共同而食的场面,这也就是中秋时节吃月饼的习俗。

相传,元朝初年,忽必烈怕汉族的民众反抗,于是便下令每十家住户,派一名官兵进行监视,且十家里,只允许用一把菜刀。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人民忍无可忍,便想到了在八月十五互送月饼的时候,在月饼中放个蜡丸,并且在蜡丸中包好一张写有“反蒙复国”等誓言的小纸条。这种月饼在古时的温州一带被称为“三锦”,按照当地方言的发音,就是“杀紧”。也许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在月饼外贴上一张纸的由来。到了元代末年,刘伯温更是利用月饼组织了一场农民起义,推翻了元朝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更加流行了。

中国历代很注重农业,中秋节正逢五谷丰登的农收季节,农户家中常食用“芋魁”,就是我们中秋时节所吃的番薯、芋头。这两种食物因其体型硕大而圆润,常被人们比为丰收与圆满之意。而如今我们在走亲访友的时候互赠月饼,同样也具有象征圆满、团圆之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月饼逐渐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寻常百姓中秋节的必备品。月饼发展到今天,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其中更是有京式、津式、苏式、广式、潮式等五大种类。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的水果月饼,是在海南等地近些年兴起的。

总而言之,中秋这场团圆的聚会,吃着月饼赏月的习俗由来已久,并且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7.菜上有山水,盘里有诗歌

(古代诗歌里的名菜)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自古我国的文人雅士就对酒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刻骨柔情,留下了许多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诗句。同时,对于下酒的美味佳肴,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称道的名诗佳句。如《诗篇·土豆歌》中赞美土豆风味的诗句:“油炸肉炖皆可口,也喜素食也喜荤。”宋代苏东坡称赞豆豉口感香美、独特的诗句:“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这些诗所要表达的对象、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表现了人们对这些珍馔的喜爱。中国的菜影响了诗,诗更使中国的菜插上了翱翔的翅膀。菜与诗的互相影响,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诗歌对菜肴不仅仅停留在概括性的描述上,更在于对其全方位的描绘上。

赞扬菜的“色”。饭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而色是第一要求。在这里所说的“色”专指食物的“品相”或“卖相”。好的卖相可以引起人们的食欲,孔子在《论语·乡党》中就曾提到过“色恶不食”的饮食标准,这就是要求菜肴的颜色要纯正、好看,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欣赏要求。

明朝时的名菜“水母脍”,即今天的“冷拌海蛰”,它呈现出的晶莹剔透,让诗人谢宗可大为称赞:“海气冻凝红玉脆,天风寒洁紫云腥。”揭示了“水母脍”在色泽上的特点,宋代林龙发所描绘名菜“拨霞供”的“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就将热气腾腾的浓汤比作波涛汹涌的“晴江雪”,把粉红色鲜美的兔肉比喻为“晴朗晚霞”的余辉,这样更具动态的美感,同时蕴含着“色”的神韵。

歌咏菜的“香”。一道菜四溢飘香可以有效地刺激人的食欲。福建的名菜“佛跳墙”,是用鱼翅、鲍鱼、海参等和鸡、鸭蒸烧、煨制而成,其中所用到的原材料的各种香味融合到一起,香味浓郁。出锅之时,整个房间都充溢着诱人的香味,令当时的秀才们拍手称奇,趁着酒过三巡之际吟诗作赋:“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其真正在嗅觉上抓住了人们的食欲,并引发出无限的遐想。

明代的李流芳对名菜“西湖莼菜汤”所发出的感叹:“玻璃碗成碧玉光,五味纷错生馨香。出盘四座已叹息,举箸不敢争先尝。”使菜肴的香味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试想:当你望着眼前的“碧玉光”,闻着菜肴所发出特别的“馨香”,沉醉之余竟然忘了拿起筷子,这是只有沉浸在如此“馨香”的氛围中才能体会到的。有谁在吃饭的时候不想忘情一回?

感叹菜的“味”。菜肴本身就是供人品尝的,好的菜肴注重好看、好闻,更注重好吃,味道、口感对于菜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味道才是菜肴的根本,人们只有通过品尝之后,才能满足口舌之欲,否则,“色”再美,再飘香四溢,可味道不好,也会使人望而却步。

有的菜口感独特,如宋代杭州名菜“清蒸鲥鱼”就引来苏东坡的赞叹:“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有的菜是“五味”变幻无穷,如陆游对“东坡羹”(荠糁)赞不绝口:“荠糁芳甘妙绝伦,啜米恍若在峨嵋。莼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当惜授厨人。午窗自抚彭亨腹,好住烟村莫厌贫。”由此可以看出,这道羹比天下闻名的莼菜羹、牛乳酥还要好吃,其一定如老子所说“令人口爽”。

称颂菜的“形”。菜肴的直观形态,是美学价值的更高审美对象。厦门的名菜“半月沉江”,就是用面筋、香菇、冬笋、当归等原料烹制而成的一道菜肴。当年郭沫若游南普陀寺后进餐,见这道造型优美的菜,就好像半轮明月沉于江底,于是便写下了“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的佳句。如果说静态的造型是一种美,让人赏心悦目,那么另一种“气韵生动”的造型就更令人难以忘怀了。

“汆西施舌”是源于清代福建和浙江等地的名菜。其实“西施舌”就是原产于近海泥沙中的一种软体海蚌,由于它的形状很像人的舌头,并且肉质鲜美、细嫩,所以人们就形象地把它比喻为“西施舌”。这道菜让前唐时期的陆养和大加叹谓:“碧海波摇冰作骨,琼筵夏赏滑流匙。”更让人们体会到“此是佳人玉雪肌”的楚楚韵致。

夸奖菜的“质”。菜的质也就是菜肴的口感,其表现为脆、嫩、酥、软等,并且结合了色、香、味、形等因素,使口感产生复杂而多样的变化。杨静亭在赞美名菜“东坡肉”时就曾说:“原来肉制贵微火,火到东坡腻若脂;象眼截痕看不见,啖时举箸烂方知。”这恰恰是一种肉质酥烂、肥而不腻的口感。

除此之外,文人墨客有时还会从原材料着眼,如赞美“金针银鱼”时,就有“银缕寸肌游嫩白,丹砂双眼漾鲜红”;有时又从侧重吃法着手,如赞美“北京烤肉”时,就有“火炙最宜生嗜嫩,雪天争得醉烧刀”等等。

诗歌与名菜,是一种虚与实的强强联合,是一种高雅与平凡的结合体,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使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的饮食文化中魅力四射!

8.呼儿将出换美酒

(杯中的历史沉淀)

中国可谓酒之大国、酿酒古国,自古就产美酒佳酿,而且销量非常大。提起酒,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温酒斩华雄的关羽,景阳冈打虎的武松,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还会想起“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名诗佳句。酒,从古至今都是文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文人学士不仅爱饮酒,而且还为酒起了许多的雅名,如“杜康”“琼苏”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酒从一出生的那天起,就扛起了“浸润中华文明发展”的重任。我们不难从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中看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于中国的酿酒历史有三种传说。其一是“古猿造酒”,据说人类的祖先猿猴在“石洼”中储藏了大量的水果,由于这些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发酵,于是便在石洼中“酿”出了史上的“第一杯酒”。其二是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术。《战国策》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禹帝的女儿让仪狄制作美酒,并献给自己的父皇禹帝。禹帝喝后就睡着了,等醒来之后,对仪狄说:“将来一定有因为酒而亡其国的国君。”说罢,便下令不得再生产酒。这就是“仪狄造酒”的故事。其三是说夏朝的第六代国君杜康(也叫少康),发明了酿酒术,也就是“杜康造酒”,这是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无论是哪种说法,都可以证明我国的酿酒文化已经延续四千年了,当今许多考古人员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约在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到了商代,人们已经掌握并利用谷物的糖化再酒化的原理,那时的柜鬯(chàng,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用的酒)就是当时酒中的极品,它是用当时的黑黍(shǔ)加香草鬯酿成,通常这种“国窖”为王室所特有。而一般普通百姓所用的酒叫做“醴”。

先秦时期人们发现了一种通过谷物或其副产品所培养出来的“曲”,它是一种可直接用来发酵的微生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曲酿酒的国家。汉代,先秦时的制曲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曲的种类增加了,酒的品种自然也增加了。东汉时,张骞从西域引进了葡萄酒的生产技术。魏晋时期,出现一种所谓的魏晋风度,也就是文人喝酒成风的状态。

唐宋时期,造酒业继续发展,除了酿造普通的粮食酒外,还开始研究酿造果酒和药酒,并且,唐宋两代的文人也都是“文中仙,酒中圣”。李白、杜甫、苏东坡、白居易、杜牧等都是中华酒文化中的佼佼者。自元代开始,蒸馏法标志着中国白酒正式诞生。而明清时期,伴随着酒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较高度数的“牛二”也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自此之后,中国“牛二”深入百姓生活,成为家中必需品。

总而言之,中国的酿酒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酒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从白酒、黄酒、米酒、药酒到外传来的葡萄酒、啤酒应有尽有,其中的名品也是数不胜数。

酒已经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满月酒”“接风酒”“饯行酒”“庆功酒”等等,同时,民间生活与酒文化的一些相关显现也越来越丰富。譬如绍兴的“女儿红”,也称为“花雕”,民间习俗当有女孩降生后,家里会酿造一坛好酒,用带有花纹的酒坛盛好,并用红纸封严,窖藏到这个女孩长大出嫁的时候用。

酒除了作为一种成人饮品外,还可以调节人们的人际关系。从古到今,中国人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赴会,都会在酒中加入丰富的情感,喝个痛快。在饮酒时,中国人还非常追求意境,所谓喝酒的最佳状态就是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在这个阶段,人处于最快乐、最兴奋的状态,这时的人们不仅话多,而且兴致大发,妙语连珠。也正是因为酒进入了社会生活,所以酒才有了社会精蕴,最终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中国酒文化。

9.油锅里炸的是“谁”?

(油条的来历)

“老板,来一斤油条,打包。”

“好嘞,您慢走。”

这样的场景相信人们在早点摊上经常看到。接下来我就要发问了,大家整天吃油条,可有谁知道油条的来历?既然没人回答,那么我们就一起穿越到宋朝,看看宋朝的油锅里炸的是“谁”。

相传,在南宋年间,奸臣宰相秦桧和他的老婆王氏因贪婪嫉妒,通敌卖国,在自家东窗下定了一条毒计,把精忠报国的抗金名将岳飞在风波亭害死了。这个震惊国人的消息传开之后,老百姓们愤愤不平,全国各地的茶馆、酒楼,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件事。

那个时候,在从安桥下有两家食品店,一家是卖烧饼的,另一家是卖油炸糯米团的。一天,刚刚散了早市,做烧饼的王二整理好炉中没有卖出去的几个烧饼,看看没有买主,便坐在自家的板凳上休息。这时,做糯米团的李四也坐在那里抽着自己的老烟袋。

二人彼此打过招呼,便一起聊了起来,谈天谈地的就谈到忠臣岳飞被奸臣秦桧害死的这件事上来了。两人对这件事非常愤慨,都想用某种方式发泄心中的愤恨。于是,王二从他的面板上弄了两个面疙瘩,揉揉捏捏,不一会儿,便捏成了两个面人,一个是吊眉的无赖,而另外一个是歪着嘴的妇女。他还觉得不解气,顺势拿起了切面的刀,在那无赖的脖子处和妇女的肚子上均切了一刀。

李四看到后,认为这样还是不解气,于是将那两个切断的面人重新捏好,把他们背对背地绕在一起,然后丢到滚烫的油锅中去炸。他们一边炸面人,一边喊着:“大家来看油炸桧喽!大家来看油炸桧喽!”

过往的行人听见“油炸桧”感到非常新鲜,便都围了过来。大家看到油锅中正炸着两个丑陋的面人,马上明白了怎么回事,也跟着一起喊:“大家来看看,这里油炸桧喽!”

此时,恰巧秦桧坐着八抬大轿经过从安桥。在轿子中的秦桧听到外面嘈杂的喊声,觉得这声音如针一样直刺入自己的心口,便令轿子停下,立刻去抓人。官兵把王二和李四抓了起来,并且把那个油锅也一并带到了秦桧的大轿前,秦桧看到油锅中那两个被炸的黑乎乎的面人,气得连胡子都朝天了,走出大轿对着王李二人大喊:“你们好大的胆子,想造反呀?”

王二平静地回答道:“我们都是做小买卖的,对造反的事不感兴趣。”

秦桧问道:“既然这样,你们怎么敢乱用本官的名讳?”

王二答道:“啊呀,宰相大人,您大名所用的‘桧’是木字旁的,而我所用的是火字旁的‘烩’呀。”这时,在旁围观的群众都喊道:“对呀,音同字不同呀,怎么说的就是你的大名呢?”秦桧无话可说,他看看锅中那两个在油中浮动的面人,怒道:“不要嗦,这炸成黑炭一样的东西,还怎么吃,分明就是两个刁民在这里聚众生事。”

听秦桧这么一说,从人群中走出了两个人,一边把锅中的面人捞出来放到嘴中,一边说:“就要这样炸才好吃,我越吃越觉得自己的牙齿畅快。”秦桧听后,脸气得如同鸭血一般,只好钻回大轿,灰溜溜地回家了。

奸臣秦桧被当众羞辱这件事,一下子轰动了整个临安城。人们纷纷从各地赶到从安桥来,都想一品“油炸桧”的滋味,后来人越来越多,王二和李四索性就合伙开了一家专做“油炸桧”生意的小店。

后来,由于捏面人很费功夫,顾客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因此,王二和李四两人想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他们把一大团面摊开,用刀切成等分的小条,从中拿两根出来,一根代表秦桧,另一个则代表了他的妻子王氏,然后用擀面杖一压,相互缠绕在一起,放到油锅里去炸,但人们依旧把它叫做“油炸桧”。

当时老百姓吃“油炸桧”的时候,都是为了一解心头恨,但经过品尝,感觉味道还不错,价钱也比较便宜,于是,吃的人越来越多。一时间红遍临安城,很多小餐馆也都学着做了起来。以后逐渐地传到了全国各地,日久天长,人们就把这根长长的“油炸桧”称作了“油条”。

10.美女私房菜

(中国古代六大美女厨神)

性感的英国美女奈吉拉·劳森在现今的饮食界大名鼎鼎。她所主持的电视节目《吃定奈吉拉》,让千万男人百看不厌。特别是她在做菜时的招牌动作:用手指尝菜,放在嘴里吮吸,更引起百万男人的惊呼一片,她也由此被誉为“美丽女厨神”和“性感厨娘”。

国内的饮食节目近几年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各种饮食节目纷纷登上了电视荧屏,走进了千家万户,但至今还没有能与奈吉拉·劳森所主持的《吃定奈吉拉》一决高下的节目。不过说到可以达到厨神级别的美女,在中国古代还真出现过那么几位。

在我们一般人的印象里,精通技艺的大厨往往是男人,因为做菜也是一项体力活,需要经常操刀杀生,忍受烟熏火燎,这些根本就不是一个柔弱女性所能胜任的,特别还是美女。可是,在我国记录的历史十大名厨中,居然有六位是女性,其中甚至还包括秦淮名妓董小宛,这实在是让我们深感意外。

在我国古代六大美女厨神中,首屈一指的是唐代的膳祖。我们光看名字,就可想而知她做菜有多么牛了。膳祖是唐代宰相段文昌的家厨,对菜肴从选料、加工到制作等各步骤都非常精通。段文昌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写成了他的传世之作《食经》五十章。

段文昌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他的儿子段成式可在历史上非常出名。一本堪称奇书的《酉阳杂俎》让段成式广为人知,更被历代文人所推崇。《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很多美食,其中的绝大多数是膳祖所创的平民百姓家都可做的家常菜。

六大美女厨神中,排名第二的是梵正。梵正是一个尼姑,“梵正”自然是她出家时的法号,既然已遁入空门,为何还如此热衷于美食,这也许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一定关系吧。史书中并没有介绍梵正的长相,但想来应是一位面目清秀的美女。宋代陶谷曾在《清异录》中记载过关于梵正根据王维晚年隐居之地“辋川别墅”的画面所做的一道菜:“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脍、脯、腌、酱、瓜、蔬、黄、赤杂色,斗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则人装一景,合成辋川图小样。”

仅凭《清异录》所记载的这一道菜,梵正就可占据十大名厨的一席之地了。这道根据王维画图所做的拼盘,真可算得上是色、形、意具备,做这道拼盘不但需要精湛的手艺,更需要对王维所作诗画的深刻理解,在做之前需要很好的艺术构思,以达到“菜上有山水,盘中有诗歌”的境界。梵正可以说是一个才女型的厨师,只可惜遁入空门,不问世事了,难道她已经看破红尘,不堪尘世的羁绊?

宋代的刘娘子也可算是六大美女厨神中的一员。刘娘子原是宋高宗赵构的御用家厨,在赵构未登基之前,掌管赵构府中大小膳食。高宗登基后,便任命其为御厨,这实际上在当时是有些违背规矩的。按当时的制度,女人不能担任御厨。但是高宗就认准了刘娘子做的菜,也没有办法。得到高宗如此青睐的“御厨”,想必模样也不会差。

排名第四位的是宋五嫂。宋五嫂本是山东人,后随宋朝南迁至杭州,并在杭州城外开了一家小餐馆,她所做的鱼羹,名扬京城。宋五嫂所做的鱼羹一直传到今天,成为浙江名菜,名为“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是以鳜鱼为材料,味道鲜美,又名“赛鱼羹”。据宋代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中记载:“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如今,宋五嫂被尊称为“烩鱼之祖”。

明末清初的名妓董小宛在六大美女厨神中位列第五。董小宛身为“秦淮八艳”之一,想必没有人怀疑她的美貌。大家都知道她与名士冒辟疆之间的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董小宛其实在美食上的造诣也非同小可,烹制糕点更是不在话下。她所做的桃糕、菊花糕均名满江南。当时人们争相模仿。

在史料中有所记录的美女厨神排名最后一位的是清朝的萧美人。萧夫人名叫仪征,居住在江苏,她最拿手的就属做点心了。清代著名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单独有一篇《萧美人》,其中这样记载道:“仪征南门外,萧美人擅制点心,凡馒头、糕、饺之类,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袁枚对萧美人所做的点心已经达到了一种痴狂的程度,当然,是对人痴狂还是对点心痴狂,我们无从知晓。乾隆五十七年,袁枚在重阳节时曾托人专门到南门外仪征处订购了三千点心,并将其中的一千点心送给了当时江苏巡抚奇丰额。

有了这些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宣传,想必萧美人不出名都难。现如今在扬州还有许多号称得到萧夫人真传的点心店,但是,恐怕已经不是当年的“萧夫人味道”了吧。

11.“臭名远扬”的美食

(王致和臭豆腐传奇)

很多人都吃过那个把味觉两个极端融于一体的臭豆腐,但是很少有人会去探究臭豆腐到底是王致和如何发明出来的,关于王致和臭豆腐的“横空出世”,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求王致和与臭豆腐的“柔情蜜意”吧,准备好了么?Let’s Go!

在清代康熙八年的时候,来自安徽省仙源县的一个叫做王致和的举人进京赶考。他一心想要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刚上战场,就被“敌人”给“秒杀”了。退出考场后,王致和想要继续攻读,准备再次应战,可是身上的盘缠所剩无几,距下一科考试的时间又非常长。无奈之下,只能留在京城谋生计。

王致和的老家并不富裕,他爸爸在家乡开设了一个小的豆腐坊,王致和年幼的时候,曾经跟父亲学过做豆腐,于是,王致和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了几间单居室,并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就得出去卖一回。时值夏季,有时卖不出去而剩下的豆腐,很快都会发霉,根本无法食用,王致和不忍心将这么好的东西扔掉,苦想之下,他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晒晾,再找到一个小缸,用盐水腌制起来。之后紧关大门,一心攻读,渐渐地,王致和就忘记了此事。

秋风送爽,一转眼到了秋天,王致和想重操旧业,突然,想起了那坛腌制已久的豆腐,急忙打开缸盖,呵!一股恶臭席卷而来,王致和不由地倒退三步。王致和定了定神,取出一看,这哪还是豆腐呀,都已经成了青灰色,他心里好奇,竟用筷子挑出一点尝了尝。嘿!味道别有一番滋味,竟然又鲜又香。虽然不是什么美味佳肴,但是也耐人寻“味”。送给邻里品尝,邻里先是被这股恶臭弄得望而却步,听了王致和的说法后,又对这个奇怪的东西感到好奇,于是,邻里们尝试着吃了一口,都反映不错。大家称赞道:“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可真算得上是外臭内香啊!”

王致和由此受到了启发,干脆就把豆腐店的招牌换成“专门经营臭豆腐”。人们对这个“新有名词”感到好奇,在这好奇心地驱使下,几个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一次吃到了“臭豆腐”,并且感到不错。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没用多长时间,王致和连同他的臭豆腐闻名遐迩,在京城中,只要一提起臭豆腐,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主人就是城南的王致和。

这件事传到了宫中,宫中的一个太监好奇地买了一些回去品尝,果然名不虚传,与民间的说法一致,好吃极了!于是,他立即奉给皇上。皇上品尝后,顿时胃口大开,随即传旨将“臭豆腐”列为“御膳坊”的小菜之一,并赐名曰“青方”。这下,王致和可是捡到一个大便宜,不用自己费心宣传,自己的臭豆腐就已名声大振,生意很是兴隆。康熙十七年(1678年),王致和索性就在延寿寺街的路西口建立了自己的作坊“王致和南酱园”,并且招徒雇师,臭豆腐的生意越做越大,代代相传。

据说,清朝的慈禧太后对臭豆腐的喜爱无人能及。每天她都要吃一小碟用炸好的花椒油过几遍的臭豆腐,而且必须是从王致和那里买回来的当天的臭豆腐。而在“王致和南酱园”休业整顿期间,侍奉慈禧的太监只好用剩下的臭豆腐顶替,可是,这怎能够瞒得了慈禧的“火眼金睛”。慈禧刚尝第一口,就起了疑心,于是便在用膳时,将一粒花椒藏到了臭豆腐中。第二天进膳时,慈禧见自己放的那粒花椒果然还在,不禁大怒。从这以后,太监们再也不敢欺瞒她了,只得天天跑到城南王致和处,购买新鲜的臭豆腐了。

同类推荐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现在人们普遍喜欢玄幻,穿越等题材著作,小子以非主流古板式,演义一下我们的,先贤明主朱元璋。有不到之处,敬请谅解。自古王侯本无种,谁想村娃竟成龙。百战寂寥造帝业,笑看古今真英雄。
  • 小白在三国

    小白在三国

    本是刚刚踏足社会还未想好如何报效国家的路人甲,一次意外却是让他深陷三国,深陷那个混乱、动荡的年代!且看一介小白如何在乱世中立足,如何一步步上位?
  • 隐世三国

    隐世三国

    汉末衰败,民不聊生。群雄割据,乱世初起。然而历史的齿轮却因一少年的提前出世而偏离了轨道。我叫诸葛谦我现在很慌,因为亮姐姐丢了,我带着企儿下山去找她但是听说他被刘关张三姐妹给绑走了!亮姐姐撑住我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
  • 明海风云

    明海风云

    天苍黄、地苍黄、十八离家好儿郎山高高、水长长、当兵十年人如枪雾茫茫、雨茫茫、转战千里斩豺狼日长长、月长长、旧伤未愈负新伤怜我辈、凄惶惶、马革裹尸葬他乡不跪天、不跪地、我代兄弟跪爹娘(出自大神常书欣的红男绿女)
  • 三国之功法系统

    三国之功法系统

    叶良辰,因为一次车祸,穿越到三国,意外获得,可以观看历史人物功法,的系统,且看,良辰有1000种方法搞定你。你可不要轻易惹我
热门推荐
  • EXO之致命血色玫瑰

    EXO之致命血色玫瑰

    前世惨死穿越到另一个时空――“异时空”这个时空和原来的时空相似不过“为什么别人重生都是一些特牛的人?而我却到了一个草包女身上?哥哥不疼奶奶不爱?”在这段路上,失去的同时也收获的许多“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你,那么,我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by―鹿晗“我无法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包括。。。我自己”by―伯贤“接近你是为了完成任务,爱上你是出乎了我的意料”by―灿烈“我一直以为我才是这场游戏的胜利者,可我现在才明白真正的胜利者不是我,而是你”by―lay“既然你可以不顾一切的相信我,那我也可以为了你倾尽所有”by―世勋“我们注定要相遇,只不过提前了,如果我一定要结婚,那对象非你莫属”by―Kris
  • 莫翎微柒

    莫翎微柒

    一场战乱情缘,一次夫妻大赛,把毫无关联的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相见无情,再见心动,不知是谁先失了心,却浑不自知。一次受伤,是谁明了心意,不敢表露,千方百计设计挖坑,只为捕获她的心。万般纠缠,无情被化成有情,深深陷入,不愿脱身。不虐,轻松,不小白。女主性格百变,非心软之人;男主腹黑闷骚,却是缠人了得。有多枚逗比配角,取材于身边某些人。
  • 末世分裂

    末世分裂

    当末世降临,人类从顶端生物链上掉到了低级生物,在无数的恐怖与灾难中,这究竟是一种进化天堂,还是一次恐怖地狱。
  • 公子别慌

    公子别慌

    【此文女主一技之长,男女双洁,酸甜甜甜】世间有女兮,其眸如星,轻扬流转兮,绮丽生光;世间有女兮,其心如火,爱尽余力兮,须眉斗长;世间有女兮,如珠如宝,汝许今生兮,吾许吾命;世间有女兮,原为绎心,生不相别兮,死亦同穴。被误判入刀山地狱,楚绎心如何能忍,混入起义鬼军,明目张胆地“越狱”了!高高兴兴附身在一个妙龄少女身上,没喝孟婆汤以为开启了妖孽般的绚丽人生。然……身体还没捂热,就被一块冰疙瘩揭穿。。撒娇,卖萌,出谋划策,只希望冰疙瘩给条活路。。。好不容易留在冰疙瘩身边,谁料这冰疙瘩好像错拿了女主的剧本,各种波折磨难如家常小菜。楚绎心叹了口气,摸摸头,有姐在。看一会罪犯画像女警在古代的求生之路!不是命运让我非你不可。而是我的心,在遇见你的那一刻,就已经容不下其他。你的黑暗,我来驱除,我的未来,你来守护。岁月如歌卿如曲,江山如画君如墨。
  • 创世封帝

    创世封帝

    我造之物,不可染指。我创之世,不可改动。染指则毁,改动则灭!
  •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号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半的海底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持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 穗穗平安

    穗穗平安

    我叫苏静,唔~也可以叫我秦穗,人生二十年,作为一个万年潜水宅女,向来都是我看别人天雷滚滚,从来没想过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人生何处不意外?谁能想到有一天我可以摇身一变成为秦家正正经经的大小姐!!!!没有奇葩的七大姑八大姨,没有高冷神秘的未婚夫,总之,狗血似乎从我进了秦家的门就停止了。嘛~这种日子就该晒晒太阳,养养花,打打游戏,做点喜欢的事,把宅文化彻底贯彻下去啊!!!游戏最好还是当个小透明,笑看各路年度大戏啊!啧。。这日子真是快活似神仙呐,要不我取个法号?
  • 朱雀超人

    朱雀超人

    南山南,北海北,南山有谷堆。南风喃,北海悲,北海有墓碑。一个少年背着竹篓,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一路上遇见了很多人。“上帝赐予我的,同样赐予你!”“全东南亚都知道我短笛哥!”“那些杀不死你的东西,只会让你更强大!”“我已经过时了吗?”“上吧。你已经被强化了!”“这个世界需要英雄!”“其实,我只是想做个厨子。”他呢喃着,背起竹篓,继续前行,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这个世界需要英雄,更需要你!
  • 卧底大汉奸

    卧底大汉奸

    晴空一阵噼啪响,李良穿越古战场。以为两方在拍戏,谁知他们搞实枪。最后被俘做伪军,成了汉奸披黄装。吃了日军他的粮,忍辱负重収情报。为了抗战能胜利,做个汉奸又何妨。只要心存民族义,相信抗战会胜利。新出小说求观看,大家请来赏一赏。【感谢创世小说网对我的大力支持,给我一个写作的空间】
  • 风起了花落了

    风起了花落了

    或许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无论我怎样的呼唤,你是不是永远都回不来。我们之间是不是又只能有错过。我是那个弹着箜篌的十六岁的女子,只是在那样庄重的宴会上,我纵使注意到你向我投来的目光,我却只能那样淡然的回以一笑。我是那个唱着古相思曲的二十岁的人妇,你纵使听到了我曲里的蹉跎与哭泣,你却只能这样轻咳一声。在开满了木兰的树下,我们为什么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风起了,花落了,花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