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89800000005

第5章 难得糊涂

最低调者,莫过于那些大智若愚的人。

大智若愚的人,憨厚敦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有点迟钝,有点迂腐;大智若愚的人,宠辱不惊,遇乱不躁,看透而不说透,知根却不亮底。大智若愚的人,大智在内,若愚在外,将才华隐藏很深,给人一副混沌糊涂的样子。实际上,他们用的是心功。

大智若愚是基于东方传统文化而催生的一种智慧人生境界。达此境界者,退可独善其身,进可兼济天下。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愚、拙、屈、讷都给人以消极、低下、委屈、无能的感觉,使人放弃戒惧或者与之竞争的心理。但愚、拙、屈、讷却是人为营造的迷惑外界的假象,目的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压力,或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要克敌制胜,那么可以在不受干扰、不被戒惧的条件下,暗中积极准备、以奇制胜,以有备胜无备;如果意图在于获得外界的赏识,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

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引人重视。“大智若愚” 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在暗中分析明,因此它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优势,更能保护自己。

曾国藩涉足官场较早,对那些结党营私、苟且求生、贪图享乐的庸官俗僚了如指掌,他想做点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也不想得罪他人,以免招来闲话和灾祸。特别是清王室对汉人有着强烈的排挤,使得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唯恐不测。曾国藩才华不及当时的左宗棠、李鸿章,他前期在与捻军、太平军抵抗中,大都以失败而告终,甚至曾想过自杀。正是这样,他把自己看成是愚鲁笨拙之人,以“勤奋”修身、处事,加上他坚忍不拔、愈挫弥坚的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严于律己、自强不息的个性,最终成就了他那个时代无人能及的功绩。从这一点来看,他的智商和情商都算是超常的。他自称“愚拙”,不事张扬,甚至不与朝中贵人交往,其实是一种自身保护。他一个汉人能在满人掌政时期“出人头地”,而没被“枪打出头鸟”,算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典范。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 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 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 有着海纳百川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在地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很多时候, 大智若愚伴随的还有大器晚成,毕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断积累自己, 就像玉坯不断积累一样,多年的积累所铸就的往往是绝代珍品,出世的时候由于体积太大而需要精雕细琢,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样几下子

就可以雕琢出来,马上能够拿到市场卖个好价钱。大器晚成者往往都是无价之宝。

萧何是刘邦的第一功臣,在汉高祖开创西汉王朝的大业中,萧何忠贞不贰地追随刘邦:他在丰沛起义中首任沛丞,刘邦屈就汉王时他任汉丞;西汉建立以后,他任汉皇朝的丞相,并享有“带剑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在近三年的反秦战争中,他赞襄帷幄,筹措军需,直到打下咸阳进入汉中;在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中,萧何在后方精心经营,保证了兵源和军需的充足供应。总之,危难关头,他多次力挽狂澜,使刘邦绝处逢生,其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有“咸阳清收丞相府”“力谏刘邦就汉王”“收用巴蜀,还定三秦”“月下追韩信”“制定九章律”“诱捕淮阴侯”等。萧何以其超人的智慧、胸襟和气魄为西汉王朝的创建和稳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随着汉朝的江山渐渐稳定了,时过境迁,而萧何的功劳有那么大, 刘邦对他自然会猜忌和怀疑。汉十二年初萧何看到长安周围人多地少, 就请求刘邦把上林苑中的空闲土地交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本来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小事,不料使刘邦龙颜大怒,以受人钱财为由,将萧何关进大牢。困惑莫名的老丞相,出了监牢,才明白自己犯了“自媚于民”的错误。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萧何留守京城。战争中,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问候萧何。萧何的幕僚警告他:“君灭族不远矣。”萧何一听此言,如五雷轰顶,方明白自己已有了功高盖主之嫌,再继续做收揽民心的事情就必然引起皇帝的疑心,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就利用权势以极低的价格强买民田民宅,激起民怨。终于使刘邦将他看作为子孙谋利,胸无大志的人物。刘邦回到京城,收到了一大堆平民百姓告萧何的状子,然后对萧何放心了许多。

纵观萧何的一生,他大智若愚、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

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力辞干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唐代的李贽也有类似观点:“盖众川合流,务俗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这都是在告诉我们要虚怀若谷、深藏不露,低调做人,不要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不要向人炫耀自己、抬高自己,否则会引来嫉妒、排挤,甚至杀身之祸。

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技巧, 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 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力内外之别,虚实之分。

过于精明是愚蠢

在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里,大英雄郭靖就是一个“傻乎乎” 的人,没有心机、心术,没有人生技巧与策略,然而,他学到了天下最高的武艺——“降龙十八掌”,成为顶天立地的武林高手。与之相比, 他的伴侣黄蓉,虽然聪明,却没有郭靖的那么一股执着的傻劲儿,结果她只学到了拨弄“打狗棒”的粗浅功夫。可见,但凡取得大成就的人, 正是那些精明而又不外露的人。

谁都希望自己聪明,聪明的人希望自己更加聪明,没有人愿意自己是个傻子。聪明不是坏事,但自以为聪明,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往往就会做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来,那可就是最愚蠢不过了。

《红楼梦》中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人聪明点是好事,太聪明就未必是好事了。虽然王熙凤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可生活中倒真不乏这类角色,“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 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有一个叫吉姆的人,他很自私,经常说谎话,常常使用鬼点子欺骗别人。很多人都被他捉弄过,但是都拿他没办法。

一次,他出门远行,要坐很长时间的火车。想买卧铺票,又嫌价格太贵,于是,他就想占用两个人的座位当卧铺用。

他早早到达火车站排队,站在了检票口的最前面。检完票后,他便快步跑上火车,拣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然后又把自己的行李放在旁边的座位上,靠在上面装睡。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挤,很多人都站着,可是,吉姆却装作没看见,继续靠在行李上。旅客问他行李是谁的,他总说是别人的。

有一位聪明的教授猜出吉姆是在撒谎,于是就想戏弄他,给他一个教训。

吉姆是个烟鬼,从上火车开始就想去吸烟室吸烟,因为怕别人占他的位子,一直忍着没去。后来,他实在忍不住了,就离开座位去了吸烟室。

吉姆离开后,那个聪明的教授把吉姆的行李都挪到了座席底下和货架上,然后让一位老太太坐在那个座位上。

吉姆回来后,发现行李被挪走了,就理直气壮地问那个老太太:

“你把行李放到哪里去了?”站在旁边的教授很有礼貌地回答:“先生,刚才行李的主人说他有急事要办,已经在前一站下车了,他托付我把他的行李带到下一站丢掉。”

吉姆听了, 想说行李是自己的,又不好意思说,怕周围的人取笑他。

下一站快到了,那位教授开始整理吉姆的行李,准备把行李送下车,吉姆开始阻拦,教授说:“这是别人的行李,您怎么阻拦我呢?”

吉姆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句话,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把他的行李丢了下去。随后,他便不得不悻悻地随着行李下了车,虽然他还没有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吉姆下车后,车厢里的旅客禁不住发出了一阵哄笑。

聪明反被聪明误!

精明也要十分,只需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之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装傻是一种智慧

人们常说, 傻人有傻福。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一般懒得和傻人计较——和傻人计较的话自己岂不也成了傻人?也不屑和傻人争夺什么——赢了傻人也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相反,为了显示自己比傻人要高明,人们往往乐意关照傻人。因此,傻人也就有了傻命。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儿时是

一个很文静又怕羞的老实人,以至于人们都把他看成傻瓜,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五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可怜他的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一角要比五分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一角的,恐怕他们就再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红楼梦》中的另一主要人物薛宝钗,其待人接物极有讲究。元春省亲与众人共叙同乐之时,制一灯谜,令宝玉及众裙钗粉黛们去猜。黛玉、湘云一干人等一猜就中,眉宇之间甚为不屑,而宝钗对这“并无甚新奇”,“一见就猜着”的谜语,却“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有专家们一语破“的”:此谓之“装愚守拙”,因其颇合贾府当权者“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训,实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之高招。这女子,实在是一等一的装傻高手。

真正的聪明人在适当的时候会装装傻。

明朝时,况钟从郎中一职转任苏州知府。新官上任,况钟并没有急着烧所谓的三把火。他假装对政务一窍不通,凡事问这问那,瞻前顾后。府里的小吏手里拿着公文,围在况钟身边请他批示,况钟佯装不知所措,低声询问小吏如何批示为好,并一切听从下属们的意见行事。这样一来,一些官吏乐得手舞足蹈,都说碰上了一个傻上司。过了三天, 况钟召集知府全部官员开会。会上,况钟一改往日愚笨懦弱之态,大声责骂几个官吏:某某事可行,你却阻止我;某某事不可行,你又怂恿我。骂过之后,况钟命左右将几个奸佞官吏捆绑起来一顿狠揍,之后将他们逐出府门。

“装傻”看似愚笨,实则聪明。人立身处事,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即所谓“藏巧守拙,用晦如明”。

“愚不可及”这句话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常用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傻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要是查一下出典,此话最早还出于孔子之口, 原先并不带贬义,反而是一种赞扬,《论语》说:“子曰:‘宁武子,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有名的大夫,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宁武子经历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个朝代国家局势完全不同,他却安然做了两朝元老。卫文公时,国家安定,政治清平, 他把自己的才智能力全都发挥了出来,是个智者。到卫成公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情况险恶,他仍然在朝做官,却表现得十分愚蠢鲁钝, 好像什么都不懂。但就在这愚笨外表的掩饰下,他还为国家做了不少事情。所以,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那种聪明的表现别人还做得到,而他在乱世中为人处世的那种包藏心机的愚笨表现,则是别人所学不来的。其实,真正学不到的是宁武子的那种不惜装傻以利国利民的情操。

在我们的周围,总发现有些人处处喜欢表现自己。固然,爱表现自己没有错,但在有些场合下,这却是一个缺失,会把某些关系搞糟,会把某些事情搞坏。比如,你的领导在场的场合里,一旦遇有困难或问题需要解决,只要不是领导点名让你谈看法、拿意见,一般来说,你切不可唐突发言满怀自信地谈你的看法,并提出处理意见。因为很多情况下,领导需要维护自己的面子、需要体现出自己的高明, 所以,你最好装傻,多分析问题,而把解决问题的点子,让给领导,

其结果是:问题解决了,也体现了领导的高明。那么,久而久之,你的领导一定喜欢和你一起共事,也会渐渐地欣赏你。反之,遇事总显得你比领导高明,那么领导的面子往那里放?若是让领导觉得你挡光,他还会把你放在前台吗?

装傻是一种大智慧、大谋略。懂得装聋作哑的人,要少惹多少是非啊。

大智若愚在生活当中的表现是不处处显示自己的聪明,做人低调, 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则是厚积薄发,宁静致远,注重自身修为、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对于很多事情持大度开放的态度,有着海纳百川的心态,从来没有太多的抱怨,能够真心实意地踏实做事,对于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够不断得到积累。

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出自清代画家郑板桥的手笔,原文书法怪异而大气, 后加小字注为“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福可报也。”

“难得糊涂”这四字箴言通俗易懂,因而广为流传,至今成为许多人处世待人的原则和方法。

但是,往往看起来越是简单易行的东西做起来就越难,难得糊涂就是如此。多少年来,许多人都以难得糊涂作为处世做人的箴言,但真正领悟出其中真意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因为难得糊涂并非努力就能做到的,努力做到的糊涂也有,但它看起来更像是装糊涂,而非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是对小恩小怨的不执着、不计较,是性存忠厚,是对弱小

者的体恤宽容,是一种良好的道德修养。纵观世人,多对人斤斤计较, 对别人的缺点用放大镜来看,连毛孔粗细都瞧得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而对于自己,却是稀里糊涂,从不曾拿个照妖镜来照照自己又是何方神圣,这是人性的弱点。若世人都能换个视角,对自己多检点,对别人难得糊涂,从此天下太平矣!当然,这种难得糊涂是用在善良弱小或是亲朋好友的小毛病、小缺点或是内部矛盾上,在大是大非面前是绝不可难得糊涂的,这也是一个做人的准则问题。

难得糊涂,人才会清醒,才会清静,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可见,难得糊涂不是真糊涂,而是不糊涂。

一个人在处世、生活中学会难得糊涂,会在很多方面受益无穷:

第一,避免矛盾和纷争。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果我们采取难得糊涂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点都不糊涂,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纷争、甚至流血牺牲都有可能发生。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总是喜欢揪别人的辫子,抓别人的缺点,以为这样做可以显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实际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丝毫不糊涂, 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的根本原因。

第二,可以使自己心态平和。与人交往、处世的关键要使心情愉快,而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难得糊涂就可以使一个人心态平和。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不站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昭示的话, 既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连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来到河边,一个年轻姑娘正犹豫着如何过河,看到和尚们来了,便求和尚帮助。老和尚念了一声“善哉”,便抱

着姑娘过了河,姑娘千恩万谢地走了。走了相当长一段路,小和尚突然问:“出家人,不近女色,师父你犯戒了。”老和尚哈哈大笑道:“我就早放下了,怎么你还抱着?”小和尚面红耳赤。

很多人在处世时就像这个不懂真谛的小和尚,总不自觉地使自己的心态处于不平和之中。

第三,与己方便。人常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给人方便,人就会对你也方便。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打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负来,这于双方的身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糊涂如一挑纸灯笼,明白是其中燃烧的灯火。灯亮着,灯笼也亮着,便好照路;灯熄了,它也就如同深夜一般漆黑。灯笼之所以需要用纸罩在四周,只是因为灯火虽然明亮但过于孱弱,还容易灼伤他人与自己,因此需要适当地用纸隔离,这样既保护了灯火也保护了自己和别人。明白也需要糊涂来隔离。给明白穿上糊涂的外套,既需要处世的智慧,又需要处世的勇气。很多人一事无成,痛苦烦恼,就是自认为自己明白,缺乏“装糊涂”的明白与勇气。

其实糊涂者哪里是真的糊涂,他们只是因为看清了、看透了,明白与清醒到了极致,在俗人的眼里才成了糊涂而已。

糊涂如一挑纸灯笼,明白是其中燃烧的灯火。灯亮着,灯笼也亮着,便好照路;灯熄了,它也就如同深夜一般漆黑。灯笼之所以需要用纸罩在四周,只是因为灯火虽然明亮但过于孱弱,还容易灼伤他人与自己。

吃亏是福

一个人稀里糊涂、不精明地活着,往往就会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相反,一个人太清醒、事事过于用心,就容易遭人暗算。

《菜根谭》中说:“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能及圆融。”牙齿较之于舌头,自然是坚硬刚强的,可是它们却经不起虫蛀菌噬,常被腐蚀得不堪入目,直至完全脱落,而柔软的舌头虽经酸甜苦辣,却毫发无损,安然无恙。以过于刚强之势对人对事,以强权逼迫过分,不能掌握适可分寸,便会物极必反,进取过了头必会招来灾祸。

隋朝的薛道衡,13岁即能讲《左氏春秋传》。隋文帝时,做内史侍郎,隋炀帝时任潘州刺史。大业五年,被召还京,上《高祖颂》,隋炀帝不悦,说:“仅是文辞华丽而已。”拜司隶大夫。隋炀帝自以为文才甚高,不想让众人超过自己。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子名,不把皇上看在眼里,这是有造反之心。隋炀帝便把薛道衡处以了绞刑。

人人都有自尊心,两个人在一起,如果一个人特意地在对方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大露光彩只能导致两个结果:使对方倍加自卑,不愿同你来往;使对方倍加生气,决定要煞一煞你的威风。

富兰克林年轻时十分浮躁,什么事都喜欢出风头。有一次,一位

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就是他接受教训的态度。同时,他已经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也发觉他正面临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于是,他决定立刻改掉傲慢、粗野的习惯。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回忆道,“绝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比如‘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绝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 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我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我最初采用这种方法时,确实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逐渐习惯了。也许50年来,没有人听我讲过些什么太武断的话,这是我提交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能得到同胞的重视,而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我不善辞令,更谈不上雄辩,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我的意见还是得到广泛的支持。”

正如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所说:“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做人宁可显得笨拙一些,也不可显得太聪明,宁可收敛一下,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自命清高;宁可退缩一点,也不可太积极前进。

汉朝有名的游侠郭解就是一个很能藏锋露拙、大智若愚的人物。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他们排解这场纠纷,郭解晚上悄悄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服,对方就逐渐让步了。

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于示人。但郭解不同,他对那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能接受我的调解。但是,我作为一个外地人, 却压倒了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调解了你们的纠纷,实在是有违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我是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才接受,怎么样?”

郭解的做法异于常人,但却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又能说郭解不是大智慧者呢,那些极力显示自己才能的人,不过是耍小聪明罢了。

黑夜使眼睛失去它的作用,但却使耳朵的听觉更为灵敏。当你失去所有身外的价值时,别忘了你还有生命的价值。

学会视而不见

人生在世,烦恼多过发丝。而这些烦恼,不少是源于“看”——看到同事对上级的谄媚,看到妻子的对家务的敷衍,看到朋友在背后耍小聪明……“我”看见了,看清了,心理上自然有了抵触与愤怒,行为上也很难抑制住对那些“不良”行为的讨伐。可以想象,这种状态下与同事、妻子、朋友之间的关系难免会紧张。

有些人在陷入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泥潭时,会尝试控制自己对“不良”行为的讨伐,试图以此营造与外界和谐的美好氛围。但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个。其一,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我”陷入压抑与克制自己真实内心之苦闷中,明明自己看不惯,还要假装自己看得惯,不是委屈自己吗?其二,当压抑与克制到难以克制时,“我”会突然猛烈爆发, 结果闹出更大的不快。

笔者在刚走向社会的时候,就遭遇过以上所提及的困境。那时, 我总喜欢把导致责任归咎于他人,很少想自己哪里做得不对。有一次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发现你身边的一切都是错的,那么错的一定是你自己。”想想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于是便向一位和蔼的长者讨教为人处世的技巧。长者听完我的倾诉后,说:“年轻人啊,你的苦恼来自于你的视力太好了。”

我不解。

长者哈哈地笑着继续说:“你看,我现在是老花眼,看不清同事对上级的谄笑,看不清老婆子打扫的瑕疵,也看不清朋友的小聪明,所以

也就眼不见心不烦。”

原来,年长的人要比年轻人更平和淡定,是源于岁月洗礼下的“看不清”。而这种“看不清”,表象是视力的糊涂,实质是内心的明白——明白这个世界上永远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明白过细的较真儿只是令自己徒增烦恼。而内心一旦明白,其外在表现就糊涂了,接下来与外界也和谐了。

古人云:“甘瓜苦蒂,物不全美。”又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俄国哲学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既然太阳上也有黑子,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即使是太阳下也有阴暗的角落,人身边的世界不可能总是那么干净亮堂?梦中的情人也许会很完美,现实中的爱人却多少有些缺陷或者缺点;广告中的商品也许会很完美,真正用起来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四大美女够完美了吧,但据有关史料表明:有“沉鱼”之美的西施耳朵比较小,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的脚背肥厚了些,有“闭月”之颜的貂蝉有点体味,有“羞花”之容的杨玉环略胖了些……你要是看得太清楚了,岂不是一件大煞风景的蠢事?

在《红楼梦》中,贾雨村进入智通寺时,在门前看到一副破旧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无疑是一句睿智的醒世良言,想必寺里住着的是一个“翻过筋斗来的”明白人,可当贾雨村进寺门后,他看到的不是一个容貌端详、白须飘飘、言语睿智的高僧,而是一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的煮饭老僧。这个老僧看上去是个糊涂之人,但却是智者。

其实,谁又能分得清哪个是明白,哪个是糊涂?

雾里看花最美丽。事事要看得清清楚楚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我们心灵的毒药。因为这个世界本来是以缺陷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并不是完美的。我们如果事事清楚明白,那无疑是自讨苦吃。

台湾著名女作家罗兰说,当一个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战的时候,常会发现越是清醒,就越是痛苦。因此,有时候对于一些人和事“真是不如干脆糊涂一点好”。人生在世,数十寒暑,不过弹指一挥间,所有生命都无一例外,既短暂又宝贵,却仍有许许多多的人,活得无聊,活得烦恼。

我们的先哲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鸿蒙之初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有真假。现代科学也认为,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尔后才进化成现在这样的大千世界。可见,天道人事,从终极意义而言,无不归于混沌,归于糊涂。

先哲老子就极为推崇“糊涂”。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明白又非明白的境界。

学会听而不闻

吕端在做北宋参政大臣、初入朝堂的那天,有个大臣指手画脚地说:“这小子也能做参政?”吕端佯装没有听见而低头走过。

有些大臣替吕打抱不平,要追查那个轻慢吕端的大臣姓名,吕端赶忙阻止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怕是终生都很难忘记,不如不知为

上。”吕端对付“记得”的招数,直接干脆是“不听”。没有听见,就无所谓记得不记得了。

这个世界似乎很嘈杂,我们的耳膜里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声音让你开心,有些声音让你尴尬,有些声音会让你恼火……

有一位叫露丝的美国女士,她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说什么我没听到哦。”这句话,给她的生活与事业带来了双丰收。

露丝在自己举行婚礼的那天早上,她在楼上做最后的准备,这时, 她的母亲走上楼来,把一样东西放在露丝手里,然后看着她,用从未有过的认真对露丝说:“我现在要给你一个今后一定用得着的忠告,那就要你必须记住,每一段美好的婚姻里,都有些话语值得充耳不闻。”

说完后,母亲在露丝的手心里放下一对软胶质耳塞。正沉浸在一片美好祝福声中的露丝十分困惑,不明白在这个时候塞一对耳塞到她手里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没过多久,她与丈夫第一次发生争执时,便明白了老人的苦心。“她的用意很简单,她是用一生的经历与经验告诉我,人生气或冲动的时候,难免会说出一些未经考虑的话,而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充耳不闻,权当没有听到,而不要同样愤然回嘴反击。”露丝说。

对露丝而言,这句话产生的影响绝非仅限于婚姻。作为妻子,在家里她用这个方法化解丈夫尖锐的指责,修护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职业人,在公司她用这个方法淡化同时过激的抱怨优化自己的工作环境,她告诫自己,愤怒、怨憎、嫉妒与自虐都是无意义的,它只会掏空一个人的美丽,尤其是一个女人的美丽,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候会说出一些伤人或未经考虑的话。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就是暂时关闭自己的耳

朵——你说什么,我没听到哦……

明明听到了,却要说没听到,并做到“没听到”的境界,当然不是那么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才区分出一个人情商的高低。你也许不能一下子就跃升到露丝的境界,但不妨从现在起、从对待身边的人起, 尝试一次“听不到”,再尝试一次……

万事开头难,但开头之后,再刻意坚持坚持,或许就“习惯成自然”了。心理专家认为改掉旧习惯、养成新习惯只需要28天。也许,你改掉喜欢计较他人说的话的习惯,只需要28次“听不到”就可以养成新的习惯。不信,你试试。

心中太明白了,就犯糊涂了,再糊涂一些就明白了,再明白一些, 又真糊涂了。真糊涂了,那才是大智慧呀。

知不尽言,言而有尽

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人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意思是知道的就要说,要说就毫无保留地说。但长大后却发现,这句箴言是有问题的。首先,什么是“知”,是“真知”还是你所“知”?其次,如果什么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话,人岂不成了一台不知停歇的喇叭?再者,无所顾忌的“言”,难免变成伤人的刀。

邻居老张和妻子打架,令老张脸上挂彩。有好事者问你老张伤从何来。你“知无不言”地说明来由,有必要吗?然后还“言无不尽”地传播他们之所以打架的原委,不是多事吗?一句“不太清楚啊”回答,不是很好。要是好事者继续诱导你:“听说是老张妻子发飙……”你装糊

涂,一句“是吗?我不清楚”给打发了,不是很好吗?

无关紧要的事情,要讲得那么清楚透彻干吗?不但自己累,还容易招来别人的怨恨。人人都有好面子的心理,只是程度的深浅有所差别而已。张三手腕上的名表你一看就是假货,在他吹嘘多么名贵时,你点破他有什么好处?还不如装装糊涂,附和一二句,反正假表又不是戴在你手上。

夫妻间吵架,要你去评理。你还真的把自己当公正的法官,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把谁是谁非分析得头头是道。结果,被你分析得没有道理的人不服,争吵继续。吵架过后,先是一方怨恨你,等到他们夫妻和好,怨恨你的说不定变成了两个。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真是何苦呢!人家的家务事,你判得清?还不如一上场就和稀泥,做一个糊涂的和事佬。

在圣诞节,一位带着礼物的圣诞爷爷问邓肯:“小朋友,猜猜圣诞爷爷给你带来什么礼物了?”邓肯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爷爷,你是假的圣诞爷爷。”圣诞爷爷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爱,就逗她:“要相信圣诞爷爷的小朋友才有糖果吃噢。”小邓肯回答:“我才不稀罕糖果呢。”

邓肯因为年龄小,直言直语还透着些许童言无忌的可爱。但成年人生活中一些看似坦率的实话,实在没有必要全部实说。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是生活的希望,是沙漠中的绿洲。在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述的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的故事。当生病的老人望着凋零衰落的树叶而凄凉绝望时,充满爱心的画家用精心勾画的一片绿叶去装饰那棵干枯的生命之树,从而维持一段即将熄灭的生命之

光。这难道不是谎言的极致吗?

说了那么多,并非鼓励大家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表态、做个坚定的滑头,而是要告诉大家不要被一些世俗小事牵绊住,一味地求真。遇到大的原则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不二选择。只是,人的一生, 真正遇上的原则问题又有多少呢?

“难得糊涂”是一剂处惑之良药,直切人生命脉。按方服药,即可贯通人生境界。所谓一通则百通,不但可除去了心中的滞障,还可临风吟唱、拈花微笑、衣袂飘香。

不妨“健忘”

“ 小雨, 对不起, 我说过一定要赚100万才回来见你, 但是我没有……”一对久别的恋人重逢,男的对女孩这么说。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孩回答。 “我不应该指责你贪财,是我不对。”男孩继续忏悔。“你有这样的指责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孩回答。

男孩一定是有过这样的誓言与指责,但女孩已经“不记得”了。无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否还在,“不记得”都是一种最好的回答。在“不记得”的基础上,可以重新开始,也可以就此结束。

世界上最恐怖的莫过于这样一种人,只要他一打开话匣子,就唠唠叨叨没个完,张家长李家短,多少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像本账簿,记得一笔不漏。人的大脑到底有多大的空间?能储藏多少记忆?七八十岁的老人,孩童时的事情仍记忆犹新。电脑还得点击检索,人脑则张嘴就

来,仿佛几十年前的事情就含在嘴里,随时可以准确无误地倾吐。其实也不尽然,同是一个人,有些事情又转瞬即忘,甚至几天前说的话,做的事竟然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应该忘记什么?

我们以人世间最普遍存在的恩仇来说吧,有人记恩不记仇,也有人记仇不记恩。一个人,只要看看他一生中记住些什么,忘记些什么, 就能大体上观察出他的心胸、气度和人品。记恩不记仇的人,一般都豁达大度,为人磊落,感恩而不计前嫌;记仇不记恩的人,一般都胸怀狭隘,心境阴暗。

健忘是一种病症,但健忘的人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因为人生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那么快乐自在。人生中有许多痛苦和悲哀、令人厌恶和心碎的东西,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储存在记忆之中的话,人生必定越来越沉重,越来越悲观。实际上的情景也正是这样。当一个人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人的一生中,美好快乐的体验往往只是瞬间,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时间则伴随着失望、忧郁和不满足。

人生既然如此,健忘一点、糊涂一些有什么不好呢?它能够使我们忘掉幽怨,忘掉伤心事,减轻我们的心理重负,净化我们的思想意识; 可以把我们从记忆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忘记我们的罪孽和悔恨,利利索索地做人和享受生活。

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记忆就像一本独特的书,内容越翻越多,而且描叙越来越清晰,越读就会越沉迷。有很多人为记忆而活着, 他们执着于过去,不肯放下。还有一些人却生性健忘,过去的痛苦与悲伤对他们来说都是过眼烟云,他们不计较过去,不眷恋历史,不讨旧账,活在当下,展望未来。

当然,人不能全部将过去忘记。别人对你的好,你要记得。我们

该忘记的,一是过去的仇恨。一个人如果在头脑中种下仇恨的种子,梦里都会想着怎么报仇,他的一生可能都不会得到安宁。二要忘记过去的忧愁。多愁善感的人,他的心情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得不到释放。愁伤心,忧伤肺,忧愁的结果必然多疾病。《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就是如此吗?在我们生活中,忧愁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三要忘记过去的悲伤。生离死别,的确让人,伤心。黑发人送白发人,固然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叫人肝肠欲断。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沉浸在悲伤之中,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很大伤害的。与忧愁一样,悲伤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给自己、给他人徒添烦恼。逝者长已矣,存者且偷生。理智的做法是应当学会忘记悲伤,尽快走出悲伤,为了他人,也为了自己。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有何快乐可言?在生活中选择“健忘”的人,才活得潇洒自如。当然,在生活中真的健忘,丢三落四,绝非乐事。我们说学会“健忘”,是说该忘记时不妨忘记,该糊涂时不妨“糊涂”。

糊涂是明白的升华,是看透不说透的涵养,是超脱物外、不累尘世的气度,是行云流水、悠然自得的潇洒,是整体把握、抓大放小的运筹,是甘居下风、谦让阔达的胸怀,是百忍成金、化险为夷的韬略。

同类推荐
  •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22岁以后,你走出了校园,走进了社会,走入了职场,要怎样才能把事做好、把人做好?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融入到社会、融入到职场?这里有个极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懂得人情世故。所谓人情世故,是指与人交往中的博弈与礼数。这在人际关系极为重要的当今社会尤为突出。对于阅历尚浅的年轻人而言,若想在人际交往中站稳脚跟并最终胜出,的确是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是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才算走好了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才能迈好踏入社会以后的每一步。
  • 再造职场情商

    再造职场情商

    学生时代靠智商,一走上社会,我们会发现,情商越来越重要。智商提高有难度,但情商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改变的。本书通过职场中常见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如何在工作中提高情商。
  • 每天读点成功学

    每天读点成功学

    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一样。当然,获得人生的成功也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而那些成功人士正是有意无意地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且身体力行,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自古以来,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成功=智慧时间”。这里的智慧就是成功的规律,也就是说只要掌握了成功的规律,再加上足够的时间去实行,成功就指日可待。然而遗憾的是,智慧与时间很少并肩而行,我们年轻的时候有时间,可头脑中都是些稚嫩的想法,懵懵懂懂,不可避免要走很多弯路,遭受种种失败。斗转星移,历经多年沧桑,终于沉淀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形成了睿智的观念,然而此时却已经没有了时间。
  •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本书将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指导人们灵活运用“创新”这把利剑,刺破阻碍发明创造的壁垒,斩断通往成功顶峰的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永立不败之地。
  • 情商与人生 性格与人生 心态与人生

    情商与人生 性格与人生 心态与人生

    有几人未曾思考人生?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获得自己梦想的成功?然而,到底有多少人实现了美丽憧憬?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飞黄腾达,而有的人一生却暗淡无光?……人们在孜孜以求成功的时候,不禁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到底是什么拉开不同人之间的人生差距?从无数成功人士身上我们看到,情商、性格、心态正是决定人生成败三大主要因素。
热门推荐
  • 超能宇宙大侠游记

    超能宇宙大侠游记

    失去父母的瓦带着弟弟,和几个同命相怜的朋友被街头混混欺辱,在反抗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了自己潜在的超能力,一步一步,走向太空,成为整个宇宙的守护神
  • 动动左脑

    动动左脑

    左脑,被称为“文字脑”,主要处理文字和数据等抽象信息,具有理解、分析、判断等抽象思维功能,有理性和逻辑性的特点,所以又称为“理性脑”;右脑,被称为“图像脑”,处理声音和图像等具体信息,具有想象、创意、灵感和超高速反应(超高速记忆和计算)等功能,有感性和直观的特点,所以又称“感性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人圣心

    凡人圣心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无论你是谁终会生老病死,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自由而不平凡的自己。其实凡人都是俗人,可人们偏又看不上这种俗,而不俗又做不到。徘徊在俗与不俗之间太痛苦;生活在活着又像死了一般太挣扎。或许我们只能期待在另外一个世界找到那个像圣人一样的的自己。我正在为此而努力,你们准备好了吗?
  • 小子,我要跟你决斗!

    小子,我要跟你决斗!

    典梵知道自己的轮滑很优秀,可是优秀归优秀,被别人设计加入校队就不必了吧?就算入了校队,可为啥队长会是那个曾被她看成人妖的家伙咧?打死不承认人妖比她更优秀,所以——小子,我要跟你决斗!
  • 武运战神

    武运战神

    武神大陆传承数万载,人人习武为尚,追求武道巅峰,大学生叶风穿越武神大陆,一路劈荆斩棘,以强大的运势开启他以武成神之路
  • 网王之哀伤之后的幸福

    网王之哀伤之后的幸福

    四岁时的阴霾,就如同从小在心底生长的种子,根须早已深不见底,不管如何,都无法忘怀。八岁时的分别,让她学会了向路人一样回顾过去。不悲不喜,不愠不火,总是像天使一样淡淡地微笑着。十二岁,隐藏了八年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当这一切得谜底揭开,她又将何去何从。十二岁的生命,就如同盛夏里的浮云,一去不回。青春的狂傲,童年的青涩,还有成长的艰辛,这一切,都是幸福的奠基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绣山鹰

    绣山鹰

    绣山鹰,绣出心中最美的信仰。绣出云贵高原上的幸福时光,绣出乌蒙山区的小康生活。用心耕耘,谱写山区青年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