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207200000008

第8章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从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之交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在汉代刘向的《战国策》中曾这样描写战国时期——“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历史上被称作“战国七雄”的国家彼此间进行着激烈的战争。同时各国内新旧势力之间也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于是纷纷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变法最彻底、最成功的秦国力量最强,最终统一了中国。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期因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呈现出天下大乱的形势而得名。这一时期,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这七个大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对内变法改革,以图自强,对外侵略混战,相互兼并。首先是魏国独占中原。后来,魏国逐渐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赵、中山等五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退还了原先侵夺的韩、魏两国的一些地方。齐国为当时关东各国的盟主。公元前286年,秦国联合了燕、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削弱了齐国,随后向东方大力发展势力范围。秦国先后吞并了赵、魏、韩等国,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军攻入燕都,燕国灭亡止,秦统一全国的大业基本完成。

三家分晋(前403年)

春秋后期至战国初期,晋国公室(诸侯国君)与私家(卿、大夫)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相互的斗争中,公室宗族的势力逐步衰弱,卿大夫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进而掌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到了春秋末期,这些卿大夫都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互相兼并,最终剩下了韩、赵、魏、范氏、中行氏、智氏六家。在后来的相互斗争中,范氏和中行氏也先后失败,其土地被瓜分,最后就只留韩、赵、魏、智氏四家。公元前453年,智伯侵占了韩、魏的土地,又胁迫韩、魏联合攻赵,相约灭赵后三分赵地。在智伯将要攻破赵城的时候,赵派人说服韩、魏,三家一起灭了智氏,三分其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发布诏令给韩、赵、魏三家,正式承认了三个诸侯国的地位。

魏文侯出兵平定晋乱

晋国传位到晋幽公时,日益弱小的晋国,土地已仅剩绛、曲沃之地,其余广阔之地皆被韩、赵、魏三国瓜分,晋幽公反而朝拜韩、赵、魏之君。晋幽公夜出淫妇人,被杀。魏文侯闻讯后,立即出兵平定了晋的内乱,立晋幽公之子止继位,是为晋烈公。魏文侯(前445年—前396年)是魏桓公之子,于公元前445年即位。魏文侯在位期间,任人唯贤,起用李悝为相、吴起为将,奖励耕战,兴修水利,进行改革,使魏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李悝变法(前403年)

战国初期,魏文侯在位,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任用李悝为相,在国内推行变法。变法的主要措施有:一、鼓励农民勤谨耕作。李悝认为,农民的劳作态度直接关系到土地的收成高低。二、实行“平籴法”,丰年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灾年则平价出售,使粮价保持平衡。三、依据“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有功劳的人以职位和爵禄,取消那些无功于国而又过着奢华生活的人的世袭特权。四、编成《法经》,分为盗、贼、囚、捕、杂、具六篇,目的是为了保护地主阶级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新兴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李悝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发展了封建经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先强盛起来。

西门豹治邺(前403年)

公元前403年前后,魏国翟璜推荐西门豹,魏文侯便任命西门豹管理邺地。邺地是魏国遭受水患最为严重的地区,当地的贪官污吏又以治水为名多方盘剥百姓,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勾结当地巫祝,制定治水的办法,每年向百姓摊派巨资,说是要为河神娶妻,事实上大部分钱财都被他们贪污。所谓给河神娶妻,就是选择面容姣好的女子抛入水中,其实就是人祭。西门豹到任后,决心以此为突破口治理邺县,并想出一个良策。在这一年给河神娶妻时,西门豹到场观看。他看了给河神选定的妻子后,大摇其头,认为此女子不会让河神满意。于是,西门豹决定让主持活动的老巫婆辛苦一趟,告诉河神改日再送个好女子。不由巫婆分说,西门豹就命令士卒们将巫婆抛入水中。等了半天不见“回音”,又把巫婆的三位女弟子抛入河中去打探消息。此时,当地的贪官早已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请求饶命。给河神娶妻的陋习就此被根除,西门豹在当地树立起了威信。西门豹见时机成熟,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彻底解决水患,决定组织民众兴修水利,经过几年的努力,共开凿水渠十二条,引漳河水灌溉农田,使邺地得以大治。在西门豹治邺的过程中,朝野对西门豹的非议也很多,但魏文侯给予他很大的支持,这也是西门豹治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吴起变法

吴起,战国时兵家,善用兵。初任鲁将,继任魏将,屡建战功。魏文侯死,遭陷害,逃往楚国。楚悼王任命亡魏奔楚的吴起为楚国令尹,主持楚国变法。吴起“明法审令”“要在强兵”,取消贵族特权,削减官吏俸禄,用以供养战士,奖励军功。在军事上,吴起认为要想统一全国,必须依靠强大的军队。在吴起的率领下,楚国南收扬、越,北并陈、蔡,击退韩、赵、魏,进逼魏国的黄河两岸。吴起变法加强了王室的权力,增强了国家实力,但同时也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使得旧贵族对他恨之入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吴起被车裂肢解而死,变法失败,但他的变法对楚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齐威王治齐

齐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统治齐国长达三十六年,在位期间,齐国在“战国七雄”中处于领先地位。齐威王招纳天下贤才,任用邹忌为相,田忌、孙膑为将和军师,改革政治,国力渐强。公元前353年,齐国发兵围魏救赵,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国又在马陵击溃魏军,迫使魏惠王求和。公元前334年,齐、魏互尊为王。此后各诸侯慑于齐国的威力,二十多年不敢轻易加兵于齐。在齐威王的精心治理下,齐国的势力和威望达到了顶峰。

围魏救赵(前353年)

公元前353年,魏军和齐军大战于桂陵,结果魏军大败。

魏国为了救援被赵国攻击的卫国,派大将庞涓率领宋国和卫国军队攻打赵国,并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眼看邯郸就要被魏军攻破,赵国不得已向齐国求救,齐国任田忌为大将、庞涓的同窗孙膑为军师。

为了解救对邯郸的包围,田忌没有直接攻击邯郸的魏军,而是进逼魏国的都城大梁,并让已经倒戈的宋国和卫国的军队,配合另一部分齐军攻击魏国的襄陵,形成对大梁的夹攻之势。其实,这只是孙膑的一个计谋,齐军的本意并不是攻取大梁,而是迫使攻伐赵国的魏军撤兵,并伺机进行攻打。果然,在攻陷邯郸之后,魏军只好回救大梁。魏军到了桂陵时,中了孙膑的埋伏。魏军大败,庞涓被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前341年)

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成王派田忌、孙膑率军救韩,魏将庞涓、太子申以十万大军迎战。孙膑为避其锋芒采用退军减灶之计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于马陵陷入齐军包围圈。齐军万箭齐发,魏兵大败,庞涓拔剑自杀。齐军消灭了魏军主力,俘虏了太子申。魏国遭到从未有过的惨败,元气大伤。同年,秦、赵、楚也乘机攻魏,在接连的打击下,魏国开始由强盛走向衰落。

秦国开始复兴

自秦献公开始,秦国的国势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366年,秦在洛阳打败韩魏联军。公元前364年,秦、魏在石门展开大战,结果秦军斩首魏军六万,获得大胜,这也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周显王向秦献公表示祝贺,送去黼黻,并命秦献公称“伯”。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后,秦孝公即位。此时,地处中原的齐、楚、魏、燕、韩、赵六国并强,秦国处于僻远的雍州之地,中原诸国视秦如同夷狄。秦孝公发愤图强,开始广招贤才,凡能出奇计强秦者,予之高官,分以土地。同时,秦孝公还赈济孤寡,招募战士,明功奖赏。秦孝公求贤若渴的诚意和美名逐渐传播开来,四方之士纷纷慕名而来,秦国也因此日益强大。

商鞅变法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亦称卫鞅,在秦孝公下令求贤时来到秦国。他游说秦孝公,主张实施变法图强。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一、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三、统一度量衡,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四、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贵族中凡没有立军功的人不得入贵族籍,不得授予军功爵。五、“燔烧诗书,明法令”,并申明“刑无等级”。六、设什伍连坐法。编户籍,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奖励对“奸”告密,知而不告者处以腰斩,告密则可与斩敌同赏。七、革除戎狄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赞赏,在他的支持下,变法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行,秦国因此而国富兵强,为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仪连横说(前328年)

张仪本是魏国人,早年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公元前328年,被任命为秦国国相,开始推行其“连横”策略。张仪首先从韩、魏入手,迫使韩、魏两国太子入秦朝见。秦派公子桑率军攻取魏国蒲阳,然后,张仪又请求秦惠文王将蒲阳交还魏国,还使公子太繇为“质子”到魏国。一打一拉之后,张仪亲赴魏国,劝说魏惠王认清利弊,不可对秦无礼。此时,楚怀王宣扬已与秦联合,魏国闻讯十分惊恐,连忙把上郡十五县,包括少梁等地一起献给秦国,并与秦修好言和。一年后,秦将以前所攻取的焦和曲沃两地归还魏国。张仪的“连横”策略获得很大成功,他这种又拉又打的策略,使秦、魏、韩形成连横形势,同时齐楚联盟宣告瓦解。张仪还曾率军向东侵伐,使秦完全占有了河西、上郡等地,并在河东占有土地,从而使秦国彻底控制了黄河地区,其东进的步伐又向前迈了一步。

胡服骑射(前307年)

战国时期,在我国北方开始有胡人部落出现,赵国处于北方,与胡人相邻。这些部落和赵国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骑马、射箭迅速敏捷。赵国军队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交战时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此,赵武灵王于公元前307年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令胡服骑射。公元前302年,下令将军、大夫、嫡子、代吏均穿胡服。但他的做法遭到了顽固贵族的阻挠,认为这有违祖训。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推行改革。在改穿胡服成功之后,赵武灵王接着训练骑兵队伍,练习骑马射箭,同时改变原来的军事装备。改革之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在七雄中占有一席之地。

苏秦合纵五国攻秦(前287年)

公元前288年,秦、齐再次联合。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苏秦奉燕昭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对外战争,以便攻击,为燕复仇。齐湣王末任命苏秦为相。公元前287年初,齐湣王在苏秦的劝说下取消帝号,恢复称王。而秦仍使用帝号,自居于天下诸侯之上,这种自高自大的行为激起各国不满。这时,苏秦与赵相李兑发动赵、齐、楚、韩、魏五国合纵攻秦,燕亦派兵从齐军。为了破坏五国合纵,秦设法离间笼络合纵各国。齐连忙派苏秦去游说,最终促成五国合纵攻秦,虽未与秦发生战争,却迫使秦国废除帝号,并归还了原先侵占的魏国和赵国的土地,与五国媾和。深受齐湣王宠信的苏秦表面上效力于齐国,但实际上仍忠心于燕。苏秦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并消耗了齐的国力,为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奠定了基础。

乐毅伐齐(前284年)

公元前316年,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欲将王位禅让给相国子之,但遭到宗室的反对,两年后,太子平叛乱,齐趁机攻燕,杀燕王哙和子之。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次年,秦约各国伐齐,取齐九城。燕昭王见时机成熟,决定复仇。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将,率秦、楚、韩、赵、魏五国联军共同讨伐齐国,齐军大败,失去城池七十余座。乐毅乘胜追击,直逼齐都临淄,齐湣王逃走。后齐将田单用“火牛阵”夜袭燕军,乘胜收回大片失地,使齐国转危为安。但齐大国地位已经丧失,与秦东西对峙局面被打破。齐国疆土分裂,势力大减。五国联合伐齐,是战国时的一场大战。后来,六国之间的自相残杀愈演愈烈。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王得知和氏璧在赵国,就说想用十五座城跟赵国交换。

赵王本不想把和氏璧交给秦王,但慑于秦国的强大,如果不同意,怕引来秦国的强攻,如果同意,又怕换不回十五座城。就在左右为难之际,宦官令缪贤的门客蔺相如挺身而出,自愿出使秦国,立誓或者要回城池,或者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带回来。于是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见到秦王后,秦王在庭堂上拿着和氏璧,只顾让人传看,根本不提交换城池的事。于是,蔺相如上前一步说:“玉石上有个瑕疵,请允许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玉石交给蔺相如后,蔺相如马上高举玉石,对准了石柱子并面现怒色,对秦王说:“或者给城,或者还玉。如果大王一定要逼我,我就与玉石同归于尽。”这一举动出乎秦王意料,他马上道歉,说希望用城池换玉石。蔺相如一眼便识破了这乃秦王的缓兵之计,于是也如法炮制,一面要求秦王斋戒之后再接受玉石,拖延时间,一面命令随从怀揣和氏璧偷跑回国。到了要交和氏璧的日子,蔺相如只身面对秦王,甘愿听从发落。蔺相如的行为既没有使秦王的阴谋得逞,也维护了赵国的国威。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使命,回国后,当即被赵王拜为上卿。

负荆请罪

秦赵渑池大会,蔺相如不辱王命立了大功,回国后被赵王封为上卿,官位在将军廉颇之上。对此,廉颇大为不满。他对外宣称:“我出生入死、攻城野战立下血汗战功才做了将军,蔺相如出身贫贱,只是凭着会耍嘴皮子就要站在我的上头。如果见了面,我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此话,就常常称病,不去上朝,以免跟廉颇分出官位的上下。如果出门远远望见廉颇,也要引车回避。蔺相如的门客们认为这是一种耻辱,蔺相如则解释说:“就是残暴无比的秦王,我都敢当面斥责他,更何况廉将军?说实话,强秦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如果我们两人的矛盾激化,斗个你死我活,对个人和国家都是没有好处的,我们也会成为国家的罪人。”蔺相如的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感到惭愧难当。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袒露出肩膀,背着荆条,请求蔺相如的责罚。蔺相如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从此将相二人合好如初。

白起拔郢(前278年)

战国中期,楚怀王任用奸人为相,又受张仪蛊惑,以致楚国政治腐败,内不能改革图强,外不能合纵抗秦,危机四伏。到楚顷襄王时期,更是国力日渐衰弱。秦赵渑池之会后,使秦得以专攻楚国。公元前278年,秦分两路由白起和张若分别率军攻打楚国,打得楚军首尾不能相顾。白起引西山长谷水灌*城,城中居民溺死数十万。白起乘胜攻安陆,最后攻克郢都,在洞庭湖边驻扎军队。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白起因功被封为武安君,此次战争之后,楚国元气大伤,国家已名存实亡,而秦国已经成为不可抗衡的大国。

长平之战(前262年)

公元前266年,秦昭王任用范雎为相,范雎提出“远交而近攻”的战略,把斗争重点放在邻近的韩、赵、魏三国。秦昭王甚为欣赏并采纳。公元前262年,秦王发兵攻打韩国,紧接着秦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郡而与赵发生了战争。赵将廉颇率领大军驻守长平,秦国派白起率兵攻打,廉颇以逸待劳,坚壁清野,双方在长平对峙了三年,不分胜负。后来秦国使用反间计,故意宣称秦军只畏惧赵奢之子赵括。赵王中计,改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军事策略,易守为攻,全线出击,向秦军发动猛烈进攻。白起兵分两路,一路诱敌深入,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施反包围。赵军因被秦军切断了粮道而困于长平,不愿坐以待毙的赵括率军突围,结果被乱箭射死,赵军四十多万降卒被俘或坑死。长平之战后,赵军主力丧失殆尽,从此再没有与秦国抗衡的能力。

毛遂自荐(前257年)

长平之战结束,赵国无法对抗秦国,秦国为了吞并赵国,于公元前257年再次派出重兵围攻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王让平原君到楚国搬救兵,平原君从门下食客中挑选二十名随行人员,挑来挑去,还差一人。于是有一个叫毛遂的赵国人自荐于平原君面前,平原君说:“贤士处世,就如同装在口袋里的锥子,锥尖会自然戳出。先生你在我门下已有三年,从未听说有什么过人之举。”毛遂马上应答说:“如果你早把我放在口袋之内而不是扔在口袋外面,我早就脱颖而出了。”平原君便带上毛遂一起上路了。果然,平原君与楚王的谈判十分艰难,正处于僵局之时,毛遂按剑上前,质问楚王说:“合纵抗秦的利与害,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为什么你们说了半天还没有个结果?”楚王怒斥毛遂,毛遂则历数近年来楚国所受秦国的欺辱,并说明合纵抗秦对楚国同样有利。同时,毛遂又勇敢地以武力要挟楚王,说若不同意合纵抗秦则三步之内血溅大王。楚王害怕,只好答应合纵抗秦,并最终派出春申君黄歇,率师救赵,从此毛遂也为他人所另眼相看。

窃符救赵(前257年)

长平之战后,秦国于公元前259年乘胜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历时两年未能攻下。

毛遂用武力求来的楚国救兵,终究心意不诚,同时也惧怕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也未能解除秦军对邯郸的围攻。此时的邯郸,已被围困三年,开始用人骨生火,易子而食了。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她不断写信给信陵君,请求魏国出兵相救。在信陵君的请求下,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救邯郸。秦王闻知,马上派人威胁魏王,如果魏国再三援助赵国,秦军攻下邯郸后,立即讨伐魏国。魏王胆怯,命令晋鄙在邺地观望待命。信陵君屡次请求魏王不得,就向担任首都大梁城看城门的隐士侯嬴求教。侯嬴设计,信陵君派人斩杀魏王宠姬的杀父仇人,魏王宠姬感恩,便从魏王卧室中偷出了调动军队的符节。信陵君手持符节来邺地调动军队,将军晋鄙不想服从,侯嬴推荐随行的大力士朱亥用重锤击杀了晋鄙。信陵君挑选精兵八万,在邯郸城下打败秦军,终于解救了赵国。自知闯下大祸的信陵君也不敢再回魏国,就在赵王及平原君的邀请下留在了赵国。

周朝名存实亡(前256年)

公元前256年,秦将攻取韩国阳城、负黍。由于二地已经接近了西周国界,周朝的末主赧王惧怕祸将及己,于是撕毁与秦订下的盟约,联合其他诸侯,率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阻断秦国与阳城间的通道。秦昭王怒,令将军攻击西周,大败西周及联合军队,周赧王入秦谢罪,尽献其三十六邑和三万臣民。秦昭王受献,遣返周赧王。同年,周赧王卒,西周臣民投奔东周。昭王于是在次年取周九鼎宝器,把周赧王赶到了军狐,周朝灭亡。此后,周朝虽存,但已不再称王,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王朝,纪年也开始使用秦王纪年。

荆轲刺秦王(前227年)

公元前227年,秦军压境,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灭亡的命运,募得壮士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带着秦悬赏捉拿的樊於期的头颅和假意要献给秦国的督亢地图出使秦国,以降秦献礼为名,企图行刺秦王。献图时,荆轲亲手打开地图,荆轲抓起藏在地图里的匕首,意图行刺秦王。可惜事未成,荆轲反被秦王砍断左腿,后被乱剑砍死。次年,秦大举攻燕,攻占燕都蓟。后五年掳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借击筑之机,扑击秦始皇,也失败被杀,秦始皇因此“终生不再接近各诸侯国的人”。

秦灭六国(前221年)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王翦率兵攻下井陉,包围邯郸,次年俘赵王,赵国亡。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王大怒,令王翦、辛胜为将,大举伐燕。公元前222年,秦军俘燕王,燕国亡。公元前225年,秦王使李信、蒙恬率兵二十万攻楚,但为楚将项燕所败。秦王政于是亲自赴频阳,请求老将王翦为将,王翦大破楚军,并于公元前223年掳获楚王负刍,楚亡。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引河水灌魏都大梁,魏王投降,魏国灭亡。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王贲攻克临淄,俘虏齐王田建,齐国遂亡。至此,秦王政分别灭了韩、赵、魏、楚、燕等五国,东方六国全部灭亡。从而,秦王政完成了多年以来的夙愿——统一中国。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社会激烈变革,“士”阶层扩大,私人讲学之风兴起。代表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从本阶级或本集团利益和要求出发,对宇宙、社会以及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这样,在思想领域里就出现了一个十分活跃的、后世十分少见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并非实指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各家各派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战国时期的文化基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

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儒家是一个主要的学派,崇尚孔子学说。学说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战国中期,孟子成为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从师孔子嫡孙子思。孟子在四十岁以前,主要活动是教书。此后他率车数十乘,侍从弟子数百人游说齐魏等国,晚年回家著书立说。孟子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主张“法先王”。到了战国末年,荀子成了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性恶论和君民舟水关系的观点,此观点不同于孟子,对孟子的学说也有过激烈的批判,但他的思想不被后代儒生所重视。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用后,便成为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正统思想,一直统治中国思想两千余年。

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其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韩非子,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结合了战国前期法家的法、术、势三家思想,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法”是为维护统治秩序而公布于世的成义法,“术”是国君用以控制臣民的权术,“势”就是君主所掌握的统治百姓的权势。韩非子认为这三者对于一个国家的统治来说缺一不可,而三者的根本是法。韩非子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他还提出了“法后王”的观点,认为统治者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在当时来讲是有进步意义的。韩非子的这些思想,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和采纳,他的思想也成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依据。

儒法之争

周礼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利益的典章制度。之前,一直被统治者所尊崇,春秋时期之后,周礼的威力逐渐降低,旧有的典章制度随之而衰落。同时,各国出现了一批改革家,如管仲、子产等,他们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成为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先驱。法家的创始人是李悝,在他任魏相时,废除了官爵世袭制,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选拔官吏,与儒家的“贤其贤而亲其亲”的重德观有了差异。与李悝同时的吴起,在楚国进行政治改革,强迫旧贵族去边疆垦荒,为贵族所不容,最终为贵族所杀害。商鞅在秦国实行两次变法,其主要是开阡陌,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实行郡县制,主张严刑重罚以杜绝犯罪。商鞅排斥道德教化,轻视儒家的礼乐。最终,商鞅也因为得罪贵族而遭到杀害。到战国末期,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主张“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韩非子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性恶学说,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依靠严刑峻法,只凭借仁义道德教化不足以平定四方,韩非子把“法治”与儒家的“德治”对立起来,嘲笑仁义道德不合时势。法家对儒家在理论上进行了批判。在当时,韩非子的学说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法家“刻薄寡恩”、过分压制的政策,显示出其残暴、不合人情的弊端。秦亡后,儒家学派吸收了其法治思想,提出了德刑并用的主张,从而也逐渐被地主阶级所采用,成为他们统治人民的工具。

墨家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与儒家学说的地位平分秋色。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他当过工匠,会造车,也善于制作守城的器械和会飞的木鸟。墨子认为,世界上之所以存在不合理的事情,都是人与人不相亲爱的结果,因此提倡“兼爱”,力主“非攻”,认为当时各国之间进行的战争是不正义的。墨子反对孔子提倡礼乐的主张,认为儒家倡导的那一套礼乐制度纯属劳民伤财,不利于生产和生活,人们应当“非乐”和“节葬”。在治国方面,墨子的主张主要有两点:尚贤和尚同。所谓尚贤,就是官无常贵,民无常贱,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有才能,就应该选拔出来做官,管理国家事务。所谓尚同,就是一个国家必须要有天子,以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防止天下混乱。和其他各家的思想相比,墨子的思想是典型的下层庶民的思想,代表了下层人民的利益。

道家

与儒、墨两家主张积极入世不同,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是消极避世的隐者。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著有《道德经》一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主张恢复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他的思想从老子发展而来。他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还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等一切筹别性都不存在,这实际上否定了事物具有质的规律性。他还提出了“齐是非”“齐万物”“齐物我”的主张,宣扬“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为不可知论的思想。道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士人每有失意之时,常常用此思想来寻求解脱。

《尚书》书成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成书于战国时期,战国时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尚”意为上古,“书”是指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尚书”意即“上古的史书”。《尚书》所录,据称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关于《尚书》的编订年代,有人说为孔子所编,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订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后,《尚书》多残缺。《尚书》内容丰富,是封建社会政治哲学的经典,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孟子》

孔子在世的时候并不主张建立任何学派。到了孟子时代,为了与其他各家学说分庭抗礼,在政治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孟子以孔学嫡传自居并倾尽全力,正式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极力提倡仁义治国的理想政治。他认为,只要一国之主能行仁政,就可称王于天下;而仁政之所以能胜,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本心。通过行仁政把人的善良之心找回,就会激发出人心深处的无穷力量。为了让君主接受他的仁政学说和性善论,孟子带领着由众多弟子组成的宠大队伍,在各国间奔波了几十年。在同时代,也有许多投身于实际政治的思想家,孟子与他们不同,他从不央求君主接受其主张,而是怀着他独特的知识分子的矜持,要求君主上门来请求他替他们治国称王。因为拥有这样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孟子毫不留情地批评各国政治中的腐败无礼之处。为了贯彻他的批评精神,孟子甚至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这使得在后世的某些专制王朝中,孟子其人及其思想不太受朝廷的欢迎。不过,他作为知识分子特有的矜持性格,却成为后世文人的榜样。他偏重内省的思想方法,又为宋明理学所尊崇。孟子晚年,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后经弟子们编辑,把孟子一生的言行集中在一本书中,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孟子》。

庄周与《庄子》

庄周,宋国蒙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鄙夷权贵,崇尚自由自在的乡间生活,他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当时社会的各种现象,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复杂的人生体验为基础,借汪洋恣肆的文风表达他的思想。庄子学识渊博,思维敏捷,想象丰富。他几乎很少与当时学者来往,惠施是与其来往最频繁的一个,同时也是他的辩友,《庄子》中记载有二人河上辩鱼之乐的故事。惠施死后,庄子甚觉惋惜,因为从此无人再能与他辩论。对现实人生,庄子采取顺生乐死、乐天安命的态度。他追求绝对无限的精神自由,向往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的性格特征、思想旨趣与人生态度一直影响着以后历代的知识分子。庄子的著作收在《庄子》一书中,它既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美学作品。明末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评点出了六部才子书,分别是《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西厢记》,并列《庄子》为第一,可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庄子的哲学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和般若学思潮产生影响,成为“三玄”之学。《逍遥游》为其哲学思想代表作,是道家学说的重要理论,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楚国宗室。屈原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主张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怀王昏庸,亲佞远贤,忠正耿直的屈原屡遭诬陷,反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屈原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其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其中《离骚》比喻生动,语言瑰丽,诗篇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诗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诗经》那种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他写的诗歌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被后人尊崇和模仿,称为“骚体”。由屈原开创的楚辞,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都江堰

在秦国境内巴蜀地区,水利资源相当丰富。可当时江水、河水不光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利,也带来了危害。蜀郡守李冰父子访察水脉,带领民众治理水患,取得了历史性的杰出成就。李冰最有名的治水功绩是修筑四川灌县境内的“都江堰”,利用分水工程把岷江之水分为内江和外江两部分,当汛期来临之时可以有效地抵御洪水,同时又充足地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八百万亩良田。这项工程,我们至今还能看到并依旧发挥着它的重要的作用。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属杂家学派思想,吸收了诸多学派的思想成果。

吕不韦原本是商人,但他的雄心却不止于商界。他在秦国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还想在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战国时代,盛行着所谓“养士”的风气,一般皆为有权有势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战国四公子。据说,吕不韦门下也有食客几千人,而且颇有不少文学之士和百家争鸣中各家各派的学者。尽管其中的一流人物很少,但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当时的各种思想取向。吕不韦亲自担当主编,让各家学者围绕着他所编定的结构和主题,撰写各自的学术思想,进行汇编整理并命名为《吕氏春秋》。吕不韦所编定的结构,是八览、六论和十二纪,所确定的主题是所谓的“兼儒墨,合名法”,成为“杂家”思想。其实,所谓杂家并非杂乱无章。《吕氏春秋》的主导思想十分明确,就是以杂家之名,把百家思想统一起来,为秦国的统一天下作舆论宣传。所以,尽管后来吕不韦获罪自杀,他主编的这本书却没有被划为禁书。

名医扁鹊

扁鹊,秦姓越人,战国时医学家,传说年少时为客舍长。有一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十多年来常在这家客馆投宿,扁鹊对他很友好,长桑君看出扁鹊非平凡之人。十几年后,有一天,长桑君单独找到扁鹊说:“我有传世秘方,现在年老了,想把这方子传给你,你不要让外人知道。”长桑君从怀里拿出药,说:“配上池水饮服,三十日后当有效。”他把秘方都传给了扁鹊,说完就不见了踪影。扁鹊按其嘱咐服药,三十天后,可隔墙看见物体。诊病看人体,可以见五脏六腑。

于是扁鹊开始周游各国行医,有一次路过虢国,听说虢国太子死了,扁鹊向中庶子好方术者询问太子病情后,说:“我能使他复活。”中庶子马上告知虢君。悲痛万分的虢君大喜,忙请扁鹊救活太子。于是入诊太子,还能听到耳鸣,看到鼻翼微张,摸到两腿之间尚有余温。扁鹊于是医治,片刻,太子仿佛一觉醒来,扁鹊又给其开了药,太子连服两个月后,病就好了。天下人都传颂着扁鹊能医活死人的奇事。扁鹊说:“不是我能使人死而复生,而是他本来就是活的,我只是使他站起来罢了。”

扁鹊经过齐国,齐国国君蔡桓侯热情款待他。扁鹊说:“您有疾病在腠理,不及时医治将加深。”桓侯不相信,认为扁鹊想居功。过了五日,扁鹊又见桓侯,说:“您的病已经浸入到血脉。”桓侯还是不信。又过了五日,见了桓侯,说:“病情已深入肠胃。”桓侯没有理会。又过了五日,扁鹊望见桓侯后转身就走。桓侯奇怪,派人询问,扁鹊说:“当病还在腠理,汤熨可治好;到了血脉,针石之法可治好;入到肠胃,酒醪可治好;深入到骨髓,就无可奈何。现在桓侯的病已深入到了骨髓,我也无计可施。”又过五日,桓侯发病,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不知去向。桓侯不治而死。

扁鹊医术高明,声振天下,精通妇科、耳目鼻科、小儿科等。秦国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及扁鹊高明,又心存妒忌,就派人把扁鹊杀害了。

扁鹊一词已成为名医的代名词。扁鹊被誉为中国方剂学鼻祖,他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医学的兴起。

同类推荐
  • 曹魏第一祸害

    曹魏第一祸害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重生曹操嫡长子曹昂,这一世的曹昂,不愿当个本本分分大孝子,而要当个曹魏第一大祸害。ps,无系统,无异能,无召唤,纯推演历史文,不喜勿入,若是喜欢,还请支持。
  • 东周烩(上):春秋篇

    东周烩(上):春秋篇

    《东周烩(上)》以轻松、诙谐的笔法,给大家带来一场名为“春秋战国”的历史盛宴。书中囊括了从周王室东迁洛邑,到秦始皇赵政灭掉六国,一共515年的历史;描写了包括周幽王、郑庄公、管仲、楚武王、宋襄公、先轸、楚庄王、晏子、老子、孔子、吴起、墨子、孟子、庄子、赵政等数十位历史文化名人;记载了包括“烽火戏诸侯”“颖考叔劝孝”“齐桓公称霸”“泓水之战”“晋国雄起”“阖闾战楚”“勾践兵败”“三家分晋”“窃符救赵”“王翦灭赵”“中原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作者笔触简约、细腻传神,让两千年前的前尘往事浮现眼前,可读性甚高,值得有兴趣的人一同品读。
  • 贵知行:在知行中聚合智慧,在坚持中绽放价值

    贵知行:在知行中聚合智慧,在坚持中绽放价值

    本书关于贵州历史、地理、民俗、文化的人文散记。全书分三编,第一编“自在之道/在边缘上演绎中心”,主要围绕贵州的历史展开,以历史遗迹、名人、事件串起了贵州从史前时期到21世纪的历史;第二编“知行聚合在智慧里穿越历史”,主要围绕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展开,通过战役遗址、会议遗址展现贵州的现当代历史,突出贵州在新中国历史上的独特地位;第三编“锦绣黔程/在坚守中绽放价值”,主要介绍了贵州与全国各省的人文、地理联系,并对贵州的自然风情、民族人情进行了简述。
  • 初回盛唐

    初回盛唐

    意外穿越到盛世唐朝,且看主角凭着聪明才智,如何混得风生水起,好一个风流倜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人生!
  • 问道读道

    问道读道

    用最直白、最朴素的语言谈谈《道德经》、《易经》等等国学经典的个人理解和领悟,并在过程中穿插大量的历史故事。在反复阅读、反复学习的基础上谈个人理解和领悟;在广泛读史、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谈个人理解和领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高手在地球

    无敌高手在地球

    绝世强者灵蕴天尊的传承现世了!只要能够在灵榜大会上夺魁,就能够得到进入灵蕴遗迹的机会!一时间,灵界风起云涌,无数青年才俊踊跃参与灵榜大会!擂台边上,一个青年费力的爬上擂台,轻声对着擂台道了句。“垃圾!”离他最近的青年强者脸色一变.....“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擂台上的所有人!都是垃圾!”.......而数月之前,北部大荒,一道神秘光柱冲天而起。无数闭关的超级大能纷纷出世。灵界,起风了!PS:这是一个无敌面瘫强者纵横灵界的牛逼故事!【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的平行时空】
  • 似梦君倾

    似梦君倾

    她叫君倾,南城和西城的大战,使得一场大火吞噬了她原本平淡幸福的生活。他救了她,教她琴棋书画,从不责怪的宠溺着她,对她这般好究竟为何?然,他把她送去了西城。可不久之后,她便销声匿迹……她该如何选择自己接下来的路……处处皆是选择,错一步,误一生。人生似梦,谁家忆君倾。
  • 陪你走到下个世纪末

    陪你走到下个世纪末

    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14岁的他们,相聚在一中。金缕衣依稀记得,那天是8月20日,初一新生报到。然后,她就喜欢上了他。可他甚至在后来都不相信她,认为她跟别人乱说话,认为她胡乱打人,甚至认为她谋杀。她不想解释,因没有力气解释了。好在,还有人愿意给她温暖,愿意保护着她。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到了后来,他却牵着另一个人的手?你不爱我,我不怪你。可你这样,让我何去何从?“什么是爱情?”金缕衣在本子上胡乱写着。“爱情,就是你爱我,而我也爱你。”[献给我们美丽的青春年华。]
  • 王子神马的最讨厌了

    王子神马的最讨厌了

    爱情,不外乎一见钟情和日久生情。既然做不到让王子一见钟情,我就要让你对我日久生情。然而她却忘记了,自己也是有感情的。美女变身跟屁虫,被王子恶整,趣事横生乐趣多。某男,既然说喜欢我,那就让我看看到底有多喜欢自己。某女,真的吗?王子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糟糕,这贱笑是越来越熟练,要不是为了钱,鬼才理你呢。王子神马的,最讨厌了。某男:世界上只有你有初吻嘛?某女:偶像剧都是骗人的。某男:是不是ED,咱们床上见。某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女子报仇倾家荡产!某男:隔壁的,不睡觉啊!大晚上的要叫到几点啊。某女:上帝就是个偏心眼。某男:白天是生活,晚上也是生活。……
  • 天赋逆变

    天赋逆变

    创造者创造世界的时候将那些不安分的因素,危险的能量,无规则的因子分离开来,而那些一切也成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这些世界相似而不同,分离而相互影响。故事发生在这个世界……
  • 山河之慕

    山河之慕

    一场朝堂权利争夺引发的流落民间。一场为保血脉安然达成的代养任务。原本魂归故土再世为人,想放弃天命远离四处战征战,做一个堂前庭下的富贵闲人。却为爱一人毅然显露锋芒,甘愿放弃安然富贵再入修罗境。 也为爱一人决然肩扛天下,甘心引战己身只为那人平安归。老生常谈的问题——作者有矫情的轻微强迫症。爱细究逻辑和场景,所以万一成了裹脚布,请在心里默默吐槽顺便点XX,千万不要让我知道。
  • 秋暮霞传奇白衣镇

    秋暮霞传奇白衣镇

    深秋,日暮,晚霞。秋暮霞,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他的身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又背负着怎样的命运呢?一人一剑,仗剑天涯。踏遍千山寻幽处,遨游四海探迷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小娘子的锦绣良缘

    重生小娘子的锦绣良缘

    俗话说,不想复仇的重生都是耍流氓。玉珺原本也想耍一次流氓,远离渣男,安稳生活。谁知道,上辈子让她死得惨烈的渣男渣女们这辈子依旧缠着她。既然如此,那就别怪她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