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23900000022

第22章 22、隐逸的江南(3)

不论是江南人还是外省人对江南的遐想,总是会把春天、雨、花这几个主要元素合并在一起。这似乎成为了“江南”这个词的主要内容,温暖、潮湿、艳丽,这就是它的“风骨”。杜牧的《清明》最早在我脑袋里烙下这几个词的相互关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自然在春天。清明节,春风盎然。这是酷爱风筝的我对清明最重要的感受。我能想起来的有关“杏花”的词语,只有山西“杏花村”。我并不知道杏花长什么样子,甚至不知道南方是否有杏花。可是“杏花”的确是我已经“熟知”的事物,而且它经常和“雨”一起出现。后来读到写江南最为贴切两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僧志南这两句诗出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浙版中小学教材均为彩印。诗歌都放在单元之后,配有插图。我最喜欢的是安插在各单元里的古诗和淡雅的着色水墨插图),一直刻在我记意识深处,是“江南”在我记忆力深处休眠的卧室。可我还是弄不清楚杏花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只能在画里,想象它淡粉的花瓣、花瓣上欲滴的春雨。

在西安上大学的时候,陆游的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吸引了我。这两个句子完全更新了陆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此后的陆游,不再是写《示儿》的老人陆游,而是写《临安春雨初霁》的江南诗人陆游。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强烈的反差让我耳目一新。诗题已经点明是写春雨刚过的南宋京城临安,如今的杭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雅致、飘逸、悠闲、生动尽现诗中。且诗句又一次把“春雨”和“杏花”植入同一幅画面。我却还是尚未在目光里遇见杏花,它一直是神秘的事物。小时候,去买零食,一般会买一包话梅或者杏肉。杏肉已经研制得面目全非,几成黑色。根本想象不出原来的容貌,更不能猜测其花朵的样子。新市镇有一家莫干山蜜饯厂,母亲曾经在这里工作过,于是家里到处是蜜饯的身影。据说这家厂规模是想当大的。我特意留心过杭州和上海的超市,果然可以发现这种叫做“莫干山”的产于新市镇的蜜饯。于是,我对蜜饯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每次买蜜饯,总是会升起儿时的疑惑:长出杏子(母亲叫杏桃,杏的发言发音是ang,所以就成为ang桃,这在家乡的语音里是很独特的)的杏花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又读到虞集的一句词:“杏花春雨在江南”,虞集的词不多也不甚出色,唯独这句,让我记住了这位元代诗人。很多诗人就因为一两句话让我记住了他,甚至用一两句诗偏移了我对现实的看法。比如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比如虞集的这句“杏花春雨在江南”,他最终完成了我头脑中几个割裂的事物的团聚:杏花、春雨、江南。他的诗很好地注释了杜牧的江南:“多少楼台烟雨中”(诗不正好叫《江南春》吗)。在杜牧烟雨迷蒙的江南里,如果再添入细节:春雨轻轻拂过杏花,在淡粉色的花瓣上渐渐凝聚成露水,露水晶莹,缓慢地滑下来,最后在边缘拉长,以至滴落,另一滴紧接着追过来——此时,江南春天的动人之处可谓到达了极致。在我看来,江南的长处不仅仅在于温和,更在于其细致。这种品质慢慢在我身上蔓延,成为我理解事物的方式之一,甚至成为我写诗的标准之一:细致,或曰细致的幻觉。细致是我在事物身上周游了一圈后所回归的地方,对前几年的诗学观念的一个调整。我发现,事物难以逃脱幻觉的牢笼,所谓事物本身,原生态的东西,根本不存在,追求直接也只是对“事物本身”的幻觉。但我依然接受不了华而不实的幻觉。我喜欢的幻觉越来越是贴近在事物周身的细致的,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正如任何事与物都难以抵挡想象的入侵,这样的江南里自然参杂了诸多想象的成分。我必须坦白,虽然后来的确见到了真实的杏花,但是雨中的杏花依然只是一种幻觉。雨水在杏花上运动的想象来源于上海诗人王寅的几句名诗:

我看见一滴雨水与另一滴雨水/在电线上追逐/最后掉到鹅卵石路上

我在2006年见到了杏花。在上海大学校园里。上大拥有一片庞大的绿化地,几乎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生态群落。一条荷塘呈四方形围绕四周,荷塘外边是草地和玉兰、樱花、枇杷、杨梅、桃树、李树。里边是一个小岛,大家戏称为情人岛。岛上四周是一条泥路,路边一圈金橘,每年金橘成熟,我都会去摘来吃。岛上遍植果树。最多的是桃树,以及野草莓、枣树、柿子树、杨梅,当然还有一片杏花。我从没见过杏花,以至于刚开始站在杏花丛中,误以为是桃花,渐渐地我意识到了差异。杏花与桃花虽然花型相似,颜色却有些差别。桃花的红更浓艳,杏花的红更淡雅。于是我断定此时所置身的是杏花无疑。我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杏花。脑袋里,又一个事物被落实,很舒服。

然而,记忆里的江南之春依然不是杏花在雨里摇曳的春天。尽管见到了真实的杏花,它对我来说仍旧是稀少的事物。一直以来,我见到最多的是桃花。故乡村子里只有桃花,我在江南其他地方,见到的还是桃花。也许我见到了杏花,它对我来说不在经验深处,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桃花。

剃头大伯家的桃花最后不再是一枝独秀了,村子里家家户户种上桃花。大家却不会打理,若干年后,家种的桃花几乎成为了野花,或者干脆死去。我慢慢成长,不再是到处疯跑,开始流连于故乡的花草。有几次,下过雨,我瞥眼看这乡野的桃花,竟然产生了幻觉。我不再把它们当作果树,而是被诗词的幻觉浸透的江南事物。张志和的那首《西塞山》词在这中间起了不少作用。张志和曾隐居湖州(德清是湖州所辖的一个县)西塞山。这首词当然会出现在浙版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它之后,我就难以忘怀,它在一千年多前就已经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本身是湖州的山。白鹭是我小时候在水田里经常遇到的鸟,被我们称为害鸟,因为啄食稻子,但它身材优美,行动优雅,我很喜欢它们。每次它们从来到故乡的田野,我总要独自去看望它们。桃花、流水、鳜鱼——这是我在前面说过的捕鱼的情景。春水一夜溢满水田,从水田里沿着沟渠流到湖里,然后,捕鱼行动就可以开始了。鳜鱼是其中我很喜欢的一种鱼,它不仅有好看的花纹(我们因此叫它桂花鱼),还有肉嘟嘟的身子,软绵绵的,且行动迟缓,贴水底游动,容易捕捉。箬笠、蓑衣——在我上学之前,我家的雨衣确实是古老的配上箬笠的蓑衣。箬叶是做粽子的叶子,有一股清香,我捉鱼的那条沟渠旁就长着许多箬叶。棕榈树身上的“皮”可以做成蓑衣。黑色的,发丝一般,只是很硬,扎人。建伟家屋后就有一株棕榈。我从那里经过,常常要看它一眼,它的“皮毛”经常被人扒走,去补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清明节是家乡除了春节做客最多的时节,清明多雨,小时候,我总是逞强,不打伞。事实上,伞真是多余的,绒毛般的细雨落在衣服上只是一些细小的透明粉末,半天不能积起多少,一拂就没有了。

于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作为真实的记忆,“沾衣欲湿杏花雨”作为纯粹的幻觉,在我意识里一起游走,并行不悖。我的记忆停落在桃花上,想象却飞到了杏花上。来到位于城关镇的德清一中读高中。教室前面正好是个湖。湖边种着许多桃花,从教室里一转头即可看见它们。在这里的第一个春天,我就在徐赟的鼓励下写了第一首诗。名字是《春雷》。诗差得要命。可我清晰地记住了那时的情景。春雷阵阵,雨飘落下来。我看到教室外最大的一株桃树被淋湿。徐赟就站在那里。徐赟是气质非凡的女人。她本身就像一首诗。很长一段时间,她成为我写诗的理想范本——飘逸、独特。而那个春天我开始写诗。里面竟然有一株桃花。现在被我从记忆里捞起。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新市镇一带念的。这里的事物是我心灵的根据地。我的家虽不在镇上,我却一直以新市人自居。空闲的时候,总会骑自行车去老街上走走。新市镇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江南水乡古镇。新市镇自古以来就极具江南水乡的雅致。最要紧的是它不被游人侵占——我走在西河口一带,只有老人在晒太阳、聊天,理发店、小吃店一切如故。偶尔的几个游人,或是镇上的客人,来此随游。或是慕名而来的访古者,由新市人带着,介绍一桥一舍的历史记忆。说话声小,随着水波荡漾开去。新市镇,一切归附自然,在新市镇人的生活里存在着。

先于杨万里来到新市镇的诗人是黄庭坚。

炉烟郁郁水沉犀,木绕禅床竹绕溪。

一段秋蝉思高柳,夕阳原在竹荫西。

这是黄庭坚来新市镇觉海寺之后写的诗篇,成为我暑假回家,蜗居家中,想象这篇土地的绝好文字,虽然写的是夏天。《宿新市徐公店》将远处的知识拉近,而这首《题觉海寺》则是将近处的事物推往远方。我常常在觉海寺前的迎圣桥上,面对桥下皂角、柳树阴影下的河水,吟诵这首诗。它给我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位移。

同类推荐
  •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只要在路上,全世界都会帮你

    四年前,我未曾踏出过国门;四年前,我的英语四级最高38分。如今,我用自行车围着地球绕了一圈;如今,我可以同各国的朋友们随意“摆龙门阵”。当路走得足够远,当风景看得足够多,我蓦然发现,是旅途中所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我住过80couchsurfing和warmshowers家庭,地球居民不分国界,那一个个热情的拥抱和热切的笑脸,特别是伊朗的卡尚爸爸在离别时的潸然泪下,爱尔兰妈妈为我缝补衣至凌晨四点,一路上获得的帮助铭记终身。那些在路上的日子,每一公里都是上天赠予的美丽新世界。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这些美好时光同在,即使我们是陌生人,终究会被这个世界温暖着。
  •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

    这是2013年生日前夕我送给自己的礼物,也算是结束求学生涯之后的毕业旅行。历时二十多天的旅行,我和同伴辗转西班牙瑞士两个国家,大大小小十几个城市,巴塞罗那、格拉纳达、马略卡、伯尔尼、苏黎世等等,我们参观高迪建筑、观看现场球赛、欣赏弗拉明戈表演、参加海岛骑行、爬雪山、游湖景、漫步世界上最富有的银行大街,领略了真正的欧洲风情,赢得了最难忘的经历,收获友情,邂逅心动。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风景,每个地方都有动人的故事和全新的领悟,一路上有过困难挫折,但更多的还是欣喜浪漫。这是一场动人的旅行,也是一次难忘的修行。
  • 世界上最富哲理的美文

    世界上最富哲理的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凡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心田,一篇美言也会使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防伪职责和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餐饮概论、包括前期经营规划、厨房管理、服务现场管理、原料采购管理、菜单设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餐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
  • 中国旅游民俗文化

    中国旅游民俗文化

    本教材比较全面地阐述旅游民俗的常识,并试图从理论到实践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适当引入当代旅游民俗的新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知识进步的需要。具体内容包括民俗概述、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行旅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交际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信仰民俗和游艺民俗。
热门推荐
  • 仰路

    仰路

    我本为渣,没有令人向往的财富,权利,美人。我不帅,汪洋一滴,人海之中埋没不见。但是,我们都是一样的。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出入豪华之地,我们也可以,我们有什么,成长之路,逆转之道,我就是我自己!
  •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

    心理健康六年级(下)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以革命的名义

    以革命的名义

    一部波澜壮阔的法国革命历史巨篇,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主导法国革命的传奇。《以革命的名义》将把你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刀光血影的18世纪欧洲风云。,"一部波澜壮阔的法国革命历史巨篇,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主导法国革命的传奇。《以革命的名义》将把你带回到那个激-情澎湃,刀光血影的18世纪欧洲风云。革命是什么?革命是毁灭,她镇压一切反抗革命的敌人;革命是重生,她让所有受压迫的人获得自由;革命也是掠夺,她在向统治者讨还所欠的本利;革命更是获取,她能给革命者想要的一切!~~~~~~~~~~~~~~~~~~~~~~~~~~~~~~~~~~~~
  • 快穿直播之宿主太病娇

    快穿直播之宿主太病娇

    新书:《快穿:黑化主神太病娇》流妃颖是小说里的炮灰反派,她被虐致死。因怨气太重,被蠢萌系统绑定。因天命成为主神的她和萌宝穿越三千世界,虐渣男贱女自称家常便饭。只是…身后的男人看跟着她干啥?#禁欲和尚双手合十:“施主,往事不如皆忘了。”莲魅郁闷:“忘不掉!!”……花妖惑世、……此书练笔为练笔,不要入坑……
  • 我师父太好了

    我师父太好了

    猪八戒:“取经回来后我想娶高老庄的高小姐。“三藏:“当然可以。”孙悟空:“师父,我又打死了几个妖精。”三藏:“没事,这属于你们妖族内部事务。”
  • 快穿之我只想投胎而已

    快穿之我只想投胎而已

    某天,身为萌新版的孤魂小野鬼的锦瑟无意间加入了某微信群之后,懵逼的开启了她的快穿之旅————(快穿,无CP)
  • 第十枚纹章

    第十枚纹章

    他的眼睛睁开,是幻境、是玄妙、是无穷无尽的轮回。“你知道第十枚纹章的名字是什么吗?”“是‘希望’。”“可你永远找不到它。”-----------------------------------------15名精英高中生在参加全国竞赛的路途中突遭暴雨,临时决定住在就近的一家酒店,却不曾料想,这一决定,开启了他们人生的最大冒险……
  • 东浊,有个杨家

    东浊,有个杨家

    这只是一本,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结束的,染墨之纸……感谢每一个爱读书的你!
  • 无敌战尊

    无敌战尊

    海底世界,修真者已经扎根,建起一座座仙气缭绕的宗门。修道不只问长生,还需争资源,修资质,叩动生命壁垒,方可夺天地造化,返璞归真。王不凡,区区一介凡人,叩动灵湖大门三次而不破,受尽世人冷眼,终有一日,灵湖大门被寸寸推开,紫府光亮普照万里。原来,他不是天资愚钝,资质顽劣,而是先天紫府。有道是,长生不死可称仙,一手遮天方为尊。王不凡道:“用数载光阴叩动灵湖,踏上长生路,不问余生多少年,只求掌握自己的命运,成无敌战尊。”
  • 别动我的灵气

    别动我的灵气

    断灵时代,法力低微的修士们成为了弱势群体,空耗一生追寻着虚无缥缈的长生大道,在世人看戏的笑声里一次次叩问道门。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被视为弱者的修士们竟然已经如此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