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66200000065

第65章 世界进入“她时代” “中国女性”决定“中国未来”(6)

中国几千年的习惯社会心理,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就是“女不言权”,“妇不干政”。否则,就是“红颜祸水”、“牝鸡司晨”。女性和政治有了联系,就是男性的昏聩,国家的灾难。

中国几千年的“妇道”宣传,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母以子贵”,“妻以夫荣”,“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崇尚“相夫教子”、“贤妻良母”。否则就是“不守妇道”,就是“张狂”,就是“另类”,受到打压。

正由于在中国历史上,把妇女“执政”定性为“大逆不道”,把妇女“参政”看成是“离经叛道”,把妇女“论政”视之为“不守妇道”,结果,就在女性与政治的关系中形成了一种恶化、丑化、罪化的文化,导致几千年的中国女性,普遍缺乏政治细胞。

今天的中国社会,女性参政文化的创新,依然面临诸多的阻力。

一些现代传媒,对女性参政的宣传是扭曲失真的。媒体对从政女性形象的塑造刻板化、片面化,甚至是丑化和妖魔化。这些女性要么是靠官场男女关系的“潜规则”上去的;要么是没有女人味,没有幸福家庭和儿女私情,只是一个工作狂;要么是性格变异、心态畸形,认为女人一旦参政当官,就是政治人,而不是女人了。

一些男性领导特别是正职的男领导,认为女性天生好计较、不团结,说什么:“班子里有一个女干部就可以了,两个以上,就容易闹不团结。”对女干部的偏见,导致对女干部提升比例的限制。

一些普罗大众也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大不同,就是特别欣赏含蓄、隐忍,对女性尤其如此。女性参政难免外向、张扬,使传统心理感到不爽。家庭矛盾甚至穿衣打扮,都可能引发不少女性官员的婚恋困境,导致事业受损。在一份调查中,57.61%的受调查者认为“女强人”面临的危机是“家庭危机”。

中国妇女刚刚实现了从传统的家庭妇女向现代职业妇女的转化,她们对由一般职业妇女向参政女性、从政女性的进军,还缺乏准备。大部分的中国女性,甚至连这方面的意识都没有。全国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少边穷地区,有69%的女性,根本未想过要当干部。中国女性,她们对自己的能力估价过低,奋斗目标太小,容易自我满足,有些优秀女性甚至害怕成功,不愿意当先进,害怕做女强人,从而影响了她们去开创自己的参政、从政人生。

全国妇联副主席甄砚说,在中国,包括女性官员在内的女性高层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还有待改善。传统观念认为,女性的智力和思维只适合从事具体工作,而不适合宏观的管理工作,一些女性受到传统思维影响,也缺乏追求卓越和杰出的精神,影响了女性高层人才成长。她介绍说,当下中国正在研究继续打破“桎梏”女性高层人才的“玻璃天花板”,全国妇联近期将与全国十个重要部门合作,研究培养女性高层人才的专门战略。

“如果女性不能成为社会政策的制定者,那么男女不平等的局面就难以发生改变”。这是美国******全球妇女事务研究所大使弗维尔在上海的呼吁。而女性要成为社会政策的制定者,就必须积极参政从政,进军政治舞台,实现政治崛起。

中国女人——决定“********”

1956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指出:“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选集》第5卷)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具有两种伟大的人力资源,一种是男性人力资源,一种是妇女人力资源。由于重男轻女的传统,使得中国妇女这种伟大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变迁中,中国妇女总体上是处在“被解放”的地位,而不是处在“解放者”的地位。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权利的扩大,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傅立叶文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肯定和赞赏傅立叶的观点。

而妇女的彻底解放,不能老是依靠“被解放”,而是要通过妇女的奋斗来实现妇女的解放。妇女权利的扩大,最核心的是政治权力的扩大,妇女要实现从“被解放”到“解放者”的转变,要实现自己的彻底解放,就必须积极参政。中国妇女这种伟大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人口再生产的人力资源,也不仅是物质生产、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源,而且是一种宝贵的政治资源,是伟大的政治人力资源。只有通过扩大妇女参政从政,焕发中国妇女政治热情,发掘中国女性政治资源,才能够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20世纪,中国妇女争取参政的光荣传统,起自辛亥革命。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对于妇女的权利未提一字。已经将女子参政权写入宪法并且上书参议院的唐群英,联合20余人再次上书孙中山,要求修改《临时约法》。可是她们的女子参政案却遭到临时参议院否决。为此,唐群英率20余人闯入参议院大打出手, “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大闹参议院”事件。五四运动后,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的呼声再次高涨。

1919年秋,广州女界70多人发出通告,提出解放教育、解放职业、解放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参政蔚然成风。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等都先后步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目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女干部的比例是41.1%,广州市女干部的比例更是高达51.5%。

当世界女性特别是发达国家女性在进军政治舞台的征途上所向披靡,在国家权力和世界政治舞台叱咤风云时,中国女性决不能淡出政治舞台,淡漠女性参政的目标和理想。目前,一些中国女性热衷于对权势男性和财产男性的崇拜和追逐,她们对掌握财富和权力的中国男性的依附和屈服,她们对自己青春和肉体、情操和灵魂的扭曲、交换、出卖和背叛,暴露了部分女性的颓废和堕落。

没有中国女性的崛起,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崛起。

中国崛起,需要两个政治积极性,既需要男人的政治积极性,也需要妇女的政治积极性。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把扩大妇女参政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抵制腐败,特别是抵制两性关系上的“性腐败”,需要女性参政的威力。最重要的监督和制衡,是女性权力对男性权力的监督和制衡。现代民主制度,需要两权分立,就是男权和女权分立,以便从根本上扭转妇女的从属和依附地位。

实现男女平等的最后一个堡垒,是打破男性对于政治权力的贪婪和垄断。

时代呼唤“中华新女性”。造就中国21世纪的经典女性,让中国妇女引领风潮、风范世界,是中国崛起对中国女性的要求。古代中国女性,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女性。例如,忠于恋情的祝英台,保家卫国的花木兰,一门忠烈的杨门女将,忠于丈夫的孟姜女,抗日英雄赵一曼,大义凛然刘胡兰,母仪天下宋庆玲等。今天,中国的经典女性、英雄女性,你们在哪里?

抵制腐败,特别是抵制两性关系上的“性腐败”,需要女性参政的威力。最重要的监督和制衡,是女性权力对男性权力的监督和制衡。现代民主制度,需要两权分立,就是男权和女权分立,以便从根本上扭转妇女的从属和依附地位。

实现男女平等的最后一个堡垒,是打破男性对于政治权力的贪婪和垄断。

时代呼唤“中华新女性”。造就中国21世纪的经典女性,让中国妇女引领风潮、风范世界,是中国崛起对中国女性的要求。古代中国女性,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女性。例如,忠于恋情的祝英台,保家卫国的花木兰,一门忠烈的杨门女将,忠于丈夫的孟姜女,抗日英雄赵一曼,大义凛然刘胡兰,母仪天下宋庆玲等。今天,中国的经典女性、英雄女性,你们在哪里?

同类推荐
  •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一本真正切入研究英国私立教育体系的中文著作,一部关于英国私立学校的研究性报道集。主要提出这样五个问题,多元化、帮助小孩走向社会、体育、批判性思维、公民教育和精英教育。
  • 校长学校岗位与师生的管理(下)

    校长学校岗位与师生的管理(下)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不定期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睿文馆)

    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新媒体时代党报创新与社会发展

    作者以长期的新闻实践为基础,详细描述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生存与发展境况,全面观察了新媒体对党报采编方式、广告运营方式、发行方式、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党报理论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党报的发展策略。本书选题紧扣现实,论述角度新颖,案例详略得当,语言通俗流畅,不仅适合新闻传播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之用,也可以作为新闻管理者、从业者的业务参考之需,还可以作为新闻传播研究者案头阅读之备。
  •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

    本书是对21世纪以来《纽约时报》的数字化发展策略和新闻工作现状的近距离考察。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大行其道,使得《纽约时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动荡。一方面,纸质版的竞争变成了电子版的竞争,不仅是同行之间,在《纽约时报》内部,纸电亦是敌友难辨;另一方面,受众不仅要求新闻的获取及时、方便,甚而要求与之互动并参与新闻生产;而社交媒体在成为新闻记者信息源的同时,也冲击了记者和媒体的传统工作方式以及权威性。作为全球媒体的标杆,《纽约时报》上至企业管理制度,下至新闻工作流程和记者的个人技能、岗位,都不再能够满足当下新闻工作的需求,不得不大量引入编程、网页设计人才并与众多博主、网络极客合作,进行各种探索和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转变值得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思考、借鉴,对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或者关注时事的网民也未尝不是有趣的读物。
热门推荐
  • 复仇公主们的幸福恋曲

    复仇公主们的幸福恋曲

    四个公主王子,四对恋人。她们的父亲的做法让她们心寒,四个本没有交集的女孩因为复仇成为了姐妹,姐妹情深,却要因为复仇而放弃自己的终身幸福吗?她们的仇人确实自己的亲生父亲。储备了十年的仇恨,要从她同父异母的妹妹身上下手。最后她们是否能放下心中的仇恨呢?直到遇到了他们,帅气多金的校草之后,她们是否可以放下心中的仇恨,执子之手呢?
  • 盘龙之神墓掌控者

    盘龙之神墓掌控者

    穿越进盘龙世界,成为神墓掌控者,如何发展?何去何从?
  • 007系统

    007系统

    男主女主相爱相杀,最终都能在一起。但是为什么,为什么非要牺牲女配的性命才能成全你们啊!不公平,不公平!来,让我们一起玩转这场华丽的女配逆袭战吧!
  • 先生你的复仇甜心到了

    先生你的复仇甜心到了

    做木小竹的时候,她忍让,克制,无欲无求,只为了守住那一丝难得的温暖。可命运和情敌都不允许她的人生如此顺利,而不允许的方式也是非常的原始和残忍。几乎要了她的命。死里逃生之后,她重新站了起来,光明正大地做回了穆筠之。木小竹也好,穆筠之也罢,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接下来的人生目标就是让那些恶人也品尝一下地狱的滋味……什么?爱情?谈恋爱真的很影响复仇哎大哥!【复仇文,有点虐,小心食用】
  • 老舍与都市文化

    老舍与都市文化

    本书是2011年10月中国老舍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此次会议聚集了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老舍研究界的知名学者,探讨了老舍与北京、青岛、济南、大理等各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拓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阈,推动了老舍研究的发展。本书所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老舍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不同城市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呈现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拓宽了老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一座矿洞内,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再次爆发。各国科学研究院都发现了这种病毒。感染者都是发烧.咳嗽,紧接着就恢复如初科学家发现这种病毒可以将人体你的癌症治愈。世界卫生组织用这种病毒救下无数重症患者,但危险才刚刚来临......有一个人带领幸存者恢复了安定,甚至开始研究病毒,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灾难被埋下......
  • 桂花:阿多尼斯中国题材长诗

    桂花:阿多尼斯中国题材长诗

    《桂花》是著名诗人阿多尼斯中国题材的长诗,记述了诗人2018年九、十月间的中国之行,尤其是皖南和黄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整部长诗由50首相对独立的诗作构成,字里行间随处流露出他对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热爱,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友谊是长诗《桂花》的基调之一,阿多尼斯对中国自然、文化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在诗中溢于言表。他眼里的中国,“不是线条的纵横,而是光的迸发”。他心中的中国女性,是“云翳的队列,被形式的雷霆环绕,由意义的闪电引导”。
  • 穿梭诸天的军火狂人

    穿梭诸天的军火狂人

    在武侠世界学武功,打人主要用军火,在科幻世界弄军火,优势主要靠武功。你有绝学,我有军火,你有科技,我有神功。用科技侧怼神秘侧,再用神秘侧怼科技侧,能够穿梭诸天万界的男人,就是这么任性。杨翼飞:“真男人从不回头看爆炸,我是真男人,我为自己代言。”
  • 桑克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桑克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中国新诗自“五四”发轫,至今已近百年历史。本书全部收录了诗人桑克的代表作品,力求系统地收录桑克迄今为止的主要作品以及创作风格。书前附有诗人生活照片二帧,书后附有“诗人简历”,以说明诗人生活与写作之基本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