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688300000002

第2章 德国老太玛尔塔

有一年春天,天津作家航鹰给我来电话,说有个德国老太,在武汉出生,并在武汉长到十四岁才回德国。她过几天要来武汉,想寻找她家以前住过的房子。但她已有八十多岁了,大家怎么劝阻,她都不听,执意只身前往武汉。甚至她已经预订了武汉的酒店和往返机票。可是她在武汉一个熟人都没有,你能不能照顾她一下?航鹰随后传来了一份老太太的资料。资料上说她叫玛尔塔,能讲德语和英语,在武汉逗留的时间是一周。

我满口答应了下来。对于有这样情怀的老人,我很感佩。照顾并帮助她自然是件义不容辞的事。但糟糕的是,我是个外语盲。非但拗口的德语一句不会,就连大学念了几年的英语也几乎悉数还给了老师。我该怎么接待这位念旧的老太太呢?

苦思苦想后我终于想到了一招:去网络求助。

武汉有一个“汉网”。汉网有一个叫“人文武汉”的论坛。这个论坛上活跃着一帮热爱武汉的“极端分子”。谁要有半句对武汉不敬的话,几乎就会被他们的板砖砸死。因为认识版主江城丫丫,所以我经常去那里潜潜水,看他们对武汉林林总总事情的评头论足。他们最关心的是武汉老建筑,经常相约一起,沿街拍照。他们把这种行动命名为“扫街”。写了许多有关武汉风土民情地理历史的文章,我也从中获益不少。我想,德国老太如此深厚的武汉情结,一定会令他们开心,很可能他们会施以援手,帮我解决难题。

于是,我赶紧在汉网正式注册,并到“人文武汉”发出求助信。我的求助内容如下:

有一位八十二岁的德国老太,是一位无喉发声专家。她在访问天津后,突然自己买了机票要来武汉。原因是:她的父亲曾经是武汉德商(凯利贸易公司老板——老太再三表态,说绝对不是侵略者),母亲(美国人)曾在协和医院工作。而她本人在武汉出生,并在这里生长到十四岁才回去。她想来看看她以前生活过的武汉,看看她生活过的家(这座房子还在,据说现在是武汉迎宾馆)。她随身带着当年她在武汉拍的许多老照片。以上内容是天津作家航鹰告诉我的。老太只身一人到武汉来,无亲无友,为此航鹰打电话向我求助,我当即便答应下来。虽然我与这位德国老太素不相识,但我却很为她对武汉的这份感情所感动,深觉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这位老太。

老太太13日到武汉,21日离开。这七天时间,除了一天(也或者两天)由武汉外国专家局安排其到协和医院讲座外,其他时候都得我来照顾。但可怜的是我学过的外语一毕业就都还给了老师,实在无力独自相陪。同时这期间我还有可能要出一两天的差。所以,在这里急寻热心人——跟我一样,相当于义工——援手相助:陪陪这位热爱武汉的德国老人。能说外语者最好(老太能说英语和德语,估计还会说几句武汉话。她自己说到了武汉,就能想起一些武汉话来)。时间是16日至20日。(14日她去协和医院讲座,15日我落实了一个翻译。)

这期间,估计有传媒对她做专门的采访(尚无翻译)。武汉电视台可能有人跟拍人物片(亦无翻译)。因为这个老太跟武汉的关系还是很有意思的,相信这些报道会有人关注。如果有朋友有心有意有时间有能力愿意帮忙,请在此留言告诉我。或者告诉江城丫丫,请她转告于我。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网络的力量,相信它法力无边。在此也先向各位道谢。

我发完帖子,给版主江城丫丫打了电话。很快丫丫回话说,大家相当踊跃,都表示愿当义工,一起来照顾玛尔塔老太太。具体事项由一个网名叫“兵哥哥”的年轻人负责。

年轻人的效率真是高极了,他们很快就排好值班日期。每天都有两个以上的网友前来照顾老太太,并且其中有一人能讲英语。德国老太来武汉寻找她少年时代的住所,重温她的武汉梦,这样的事,自是有新闻效应,本地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们亦被惊动,他们都对这位老太的武汉情结产生兴趣。

老太太住在长江大酒店,这是她自己预先通过旅行社订好的。旅行社的人把她送到酒店,她刚一住下,便急着要去寻找自家的房子。这天我也陪她同去了。

武汉迎宾馆在汉口惠济路一带,因距当年英国人开办的西商跑马场很近,故这一带曾经住有许多洋商。1949年以后,那些老屋被政府收去,或成宾馆,或成政府官员住宅。也因为这个缘故,它们得以保留。更巧的是,我家以前也住这一带,那些地方,我都极熟,根本不费半点气力,我们就到了玛尔塔老太家的附近。

现在的惠济路,新旧房子错落混杂。隔得老远,便见一幢小楼的窗户从其他房屋的缝隙中显露出来。玛尔塔老太太一见这扇窗户,立即说:“这就是我家!窗子还没变。”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果然是一幢很德国式的小楼,现在它以招待所的方式存在。我们对里面人说明情况,于是得到自由参观的允许。大家随着玛尔塔参观这房子。除阁楼的窗子完全没变外,室内大部分地方都被改造过,格局与以前不太一样。但玛尔塔老太太依然饶有兴趣,她一间间地参观,不停地向我们介绍,这里原来是什么样的,那里原来是做什么的。

有一个房间里,放着一张麻将桌。玛尔塔老太立即兴奋起来。她笑着坐了下来,并且告诉大家她会打麻将。我们一帮人有些将信将疑,几个记者和义工便也坐下,认真地陪她打了一圈。玛尔塔老太非常老练,居然还和了!而且绝不是另外三个人谦让的。这结局着实让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惊讶过后,又都大笑不止。玛尔塔老太也跟我们一起大笑。

找到自己的老屋,了却了玛尔塔老太太一桩心事。余下几天,便是闲逛武汉了。现在的武汉,与老太太少年时的武汉自是太不一样。几乎她印象中有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连她以为自己来到武汉便能说几句的武汉话,她也完全回想不起来。在武汉近一周的时间里,她过得像大明星一样。每天都有翻译、有车马、有陪同,还有人请吃饭。这且不说,电视台记者天天贴身跟拍,报社记者亦时时追随采访。汉网的朋友,更是轮流安排人员陪着她玩,当然也听她讲述当年武汉的旧事。几天里,她把武汉好玩的地方,什么黄鹤楼、东湖磨山、汉口江滩等等,都玩了个遍。

汉网朋友管她叫“德国太婆”,这称呼最有武汉话特色,我看一次笑一次。因长期拍摄老建筑之故,他们几乎人人手持数码相机。每到一处,都为这位德国太婆留影无数,并且将她全天的活动在汉网向所有围观的网友做特别报道,真是像节日直播一样。到东湖那天,我也抽空同去了。玛尔塔老太讲她在少年时,有一次跟父母闹别扭,一个人赌气骑着自行车跑到了东湖。家里人找疯了,最后还是动用了警察才把她找到。那时的她,正一个人躺在东湖附近一间废弃的小屋里哭泣。她说时,不停地笑,脸上的神情天真若小孩子。她甚至还想找到那间小屋。大家都说,啊啊,这不可能。

更有意思的是,玛尔塔说她家当年还有幢别墅在庐山。于是我带去一本我写的《到庐山看老别墅》的书,想让她看看现今山上的样子。哪知道玛尔塔只翻了几页,就指着一张图片,惊呼道:看,这就是我家别墅!然后忙不迭地拿出自己从德国带来的照片进行比照。我们一看,发现果然就是。实在太让人惊异了,于是我把那本书送给了她,虽然她不认识里面的任何一个中国字。

玛尔塔走的时候,我因头疼没有前去相送。汉网的朋友们把她送到机场。他们相当细心,做事有情有义。他们把这位“德国太婆”在武汉所有的照片刻成光盘,又将印着她大幅照片的报纸,整理了好几张,都当作礼物送给了她。说真的,我听到这些时,一直在想,玛尔塔老太太面对这些热情的武汉年轻人,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回到德国,她会对她的亲人说些什么?无论如何,我想,在武汉的这几天,都会成为她的美丽记忆。

故事还没有完。

忽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腔调听得出是外国人在说中文。他说他的电话是从慕尼黑打来的。他叫谢教授,是玛尔塔老太太的朋友。玛尔塔托他打来电话,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希望我能有机会去德国并到她家做客。我自然一一答应,并请他代问候玛尔塔老太太好。此后谢先生就经常给我打电话或是写邮件,都是代玛尔塔老太太亲力亲为。内容最多的就是:你什么时候能来德国?

2009年,我应“德中同行”文化项目的邀请,终于得了个机会去德国。我将在德国的德累斯顿住一个多月。行前几天,正好谢先生有电话来,我便告诉了他这件事。

显然他迅速地把这消息转告了玛尔塔老太太。于是我不停收到询问我何时能去慕尼黑的邮件和电话。德累斯顿其实离慕尼黑也不算太近,要坐飞机。临时买机票,非常贵。而我在慕尼黑既没其他熟人,又没别的事情,所以我一直犹豫要不要破费银两跑去一趟。可是催我去慕尼黑的邮件更勤了。不光谢教授,还有玛尔塔老太的华人朋友。我终于架不住玛尔塔老太的盛情相邀,决定专程跑一趟。

到机场接我的是谢教授。机场距玛尔塔老太的家很远,谢教授住在城区较近的地方,所以他担当了车夫。我到的第二天即由谢教授送我去玛尔塔老太家里,一同去的还有玛尔塔老太的两位女友。谢教授笑说,她们都是老太太的麻友。

玛尔塔老太太住在慕尼黑郊区。一路上他们都跟我介绍,说老太太经常约他们去她家打麻将。并且玛尔塔老太的麻将打得特别好,这一带会打麻将的德国人,差不多都是她教出来的。又说,虽然她很老,但她相当精明,很会算,并且性格有点强悍。所以,她赢的时候比较多。

听他们讲这些闲话,我觉得非常有趣。原来麻将就是以这样渗透的方式,慢慢在欧洲流行起来的呀。

玛尔塔老太对于我的到来,非常高兴。她早早就在家里做好了点心。她家的房子很大,但已经比较旧了。家里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面散种着树与花,非常漂亮。她的丈夫早已去世,她与女儿住在一起。跟前几年来武汉时相比,她的腰弯得很厉害,走路弓着身体,形成一个钝角。但她的生活完全自理,尽管她已经八十六岁了。

我们在她家的屋廊下一边吃点心,一边聊天。玛尔塔老太找出她家保存了无数年的几本书和照片送给我,都是关于庐山的,是些相当珍贵的资料。我说,我一定把它们送给庐山图书馆。如果可能,请他们给您寄一个证书。她听罢十分高兴。对于武汉,她一直赞不绝口,只是感叹自己再也没有力气飞去武汉了。

其实像玛尔塔老太这样的人,是一刻也闲不住的。中午过后,她提出来要带我们去她家附近逛逛。她家四周很漂亮,远远地能看到阿尔卑斯山,山下有很多自由散漫的奶牛悠悠地走来走去。

因为谢教授已经开车回家了,我以为她不过是带我们出门散散步,闲逛一下。不料,她却从车库里呼呼地开出一辆小汽车。尽管她的腰弓得厉害,但当她佝偻着腰钻进车里,一坐下来,立即满脸神气。几个动作下来,完全不像一个行动迟缓的老太,而更像一个莽撞的年轻人。

我的吃惊感真是不小。同行的我们三人,最年长的是我。就算年长,跟玛尔塔老太相比,也要年轻三十多岁。我们却听任着这位老太,呼啸地开着车,在阿尔卑斯山下到处兜风。我立即想到“拉风”这个词。可是,这样的词汇,从来都不是形容老太太的。

玛尔塔老太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们介绍周边环境。汽车太老旧了,仿佛像她本人一样老,半道上突然发出奇怪的巨响。我们不明原因,都有些紧张。玛尔塔老太也不知原因,但她下了车,对着汽车,伸出脚,“嗵嗵”就是几下。再上车时,声音居然没有了。然后她又继续开。不一会儿,巨响又起,如是这般好几回。每次她从容下车,然后抬脚踹车,“咚咚咚”的声音,很大,似乎她还有不少力气。那副架势,让我们坐在车上的人,全都笑坏了。

晚餐时,玛尔塔老太执意要请我吃中餐。中餐馆在城里,老太住在乡下,中间路程要花一个多小时。正逢下班高峰时间,仍是老太开车,一路堵堵行行,到餐馆时天都黑了。点菜时,玛尔塔老太问我有没有喝过慕尼黑啤酒,我说还没有。于是她立即帮我要了一杯啤酒,也给自己要了一杯。她说,到慕尼黑来不喝我们的啤酒是不行的。

啤酒送上来时,我真是吓了一跳。那是很大的一个玻璃杯,我从没一次喝这么多啤酒的经历。我说我恐怕喝不了。玛尔塔老太说,你一喝就知道你能喝了。对她这样的说法,我也没辙。玛尔塔老太全无顾忌,拿起杯子,就豪饮起来。于是,我也喝。这个晚上,我随着这位豪迈的老太太,喝了我平生最多的一次啤酒。喝完后,她说,你看,一点问题都没有吧。

吃饭聊天是很耗时的,不觉间就很晚了。玛尔塔老太从早上开始陪我们,下午又是兜风,又是踹车,一直到现在,几乎没有休息片刻。而我们饭后,很快就会回到住地,她却还要一个人开一个多小时的车回到她的乡下。我有些担心。谢教授说,她没问题。她强悍得很。

这是我第二次听到他们用“强悍”一词形容玛尔塔老太。从他们的语气中,我听得出他们用这个词时,带有调侃和亲昵之意。他们说,玛尔塔老太比他们的身体还要好。

第二天,我要离开慕尼黑,仍然是谢教授送我。玛尔塔老太打电话找谢教授跟我告辞。她声音洪亮,说了一长串的德语,我一句也听不懂。谢教授翻译完说,你看,她什么事都没有吧。她还要我们过去打麻将。

我也忍不住大笑。笑完觉得,面对这样的老太,你除了佩服和赞叹,更多的还有惭愧。

因我们很容易感叹自己的老,很容易为青春的流逝而伤感,很容易说那句“岁月不饶人”的话,觉得人生到此也就如此了。可是我们的这份老,距玛尔塔老太的老,隔着三十多个年头,真有着相当长的距离。老成那样的玛尔塔老太,却始终满怀着童心和斗志。一想到她坚决果断地不顾众人相劝,一意孤行地跑来武汉寻找往事的样子,一想到她用脚狠狠踹车的样子,一想到她豪迈地打着方向盘开车的样子,就觉得这样强悍的生命力真是让人感动,也真是励志。

同类推荐
  •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存·我

    存·我

    《存·我》,是对一直以来自身情结的提炼:我,具有什么样的个性?我是奋进的人吗?我不断总结梦,我存住了与生俱来的情绪和理想。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是世间常态。变,是历史的规律;不变,是每个人永恒的风骨。所以,存我是自己的行为,存我是自己的景色,存我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 美国镜像

    美国镜像

    中国的学者、中国的视角、中国文化背景下国学大师,林语堂全面解析美国的历史、文化、思想……独特的方法和犀利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他眼中的美利,告诉你大洋彼岸的世事沧桑。
  •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诗集《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是作者李一苇在2015年2月27日至10月27日在家里和医院之间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的。共有诗歌259首,有《新年快乐》、《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那些上元节的樱花》等作品,体现了作者内心不灭的童真以及用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观察得到的生活。
  • 天下美文成长卷: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天下美文成长卷: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

    这是一本温情的暖心读本,以清新恬淡的文字,通过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记叙了关于青春、关于生活、关于苦难的往事与感悟。让你学会善待回忆,学会转换角度品读生活,获得心灵的成长。能于回忆中多一分从容,在生活中多一分诗意,面对困难时多一分乐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钻王

    神钻王

    神钻王是力量的象征,同样是荣誉的象征。成为了神钻王,就要负上相应的责任,包括维护世界的平衡。一个世界只有十个神钻王,每死去一个,世界都会面临一次大难,除非立即就有人接替神钻王。主角成为神钻王后,却没有承担神钻王的义务,导致了世界有史以来最凶猛的一次大灾。而这一切,却只是因为一个女子。
  • 超少年密码ll

    超少年密码ll

    高中生夏常安、隋玉、谌浩轩一步一步解开了育贤高中里AI的秘密,层层迷雾的背后,一段全新的旅程即将开始,等待他们的,又会是怎样的挑战?
  • 王是否看到梦的尽头

    王是否看到梦的尽头

    主角的一生其实只是在寻找一个答案.当他年少时,在少林寺的生活经历,让他懂得了禅武合一,才是天下武学的最高境界!…………………………………………………………………………………………而当他身在江湖时,经历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和江湖中的血雨腥风!换来的是天与地赐予他的一身王者之气!…………………………………………………………………………………………可是,当他有一天站在了与天比肩的高度时.他却看破了世间红尘...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的菩提树下...…………………………………………………………………………………………江山何物,不过尘世浮华...也许,红尘背后,永远看不到梦的尽头...
  • 余生不负我遇见你

    余生不负我遇见你

    一个天才设计师?一个是行业的大佬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就像冤家一样,可是谁又知道最终他们会收到这两个人的婚柬呢?“第一次看到你就觉得你很好看,就认定要和你在一起。”面对顾晟的告白,林挽只有一个心思,我不信!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 南风觅乐意

    南风觅乐意

    那是秋天,7岁的姜乐潼第一次见到8岁的南羡,她就一见钟情了。火红的枫叶飘落在院子里,南羡坐在树上看着她,神情不可一世。姜乐潼看着他,南羡也看着她傻傻的表情,笑:“喂,你流口水了。”姜乐潼连忙擦干净口水,她看着他绽放出一个笑容:“你长得这么帅,我好喜欢你啊!”南羡笑了,看着她的笑容,他真心笑了。那一笑,就纠缠了那么多年。
  • 男神缓缓归

    男神缓缓归

    “我每天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你身后,你会不会觉得我很烦?”“不会,你在我心里有位置。”当你越是费尽心思的取悦一个人,那个人就越可能让你痛彻心扉。期待,永远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能不能回头看看我,我也是对的人。”“我对你不是没有感情,但我对自己无能为力。”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忽明忽灭间的深刻,成长在彼此心里。既然有爱,就试着在一起吧!一直都不想,凑合地,爱一个人,除了你。
  • 晨曦海上花中等你

    晨曦海上花中等你

    她从冠军到遭人唾弃,没人能理解,也没人能为他分担。直到遇到了他,那个全世界都是光芒的男人。“师父做的都是对的,说的一定不会错。”“不要以为你搬出我师父我就不收拾你了。”“小海,你在干嘛?”“师,师父,我在和狗子一起玩耍呢!”刚刚你说的不收拾我,看看你现在的模样!男女主身心健康,男主腹黑痴心,女主美丽多智。全程无误会,无车祸,无打胎。
  • 军事间谍

    军事间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能力加行动等于成功

    能力加行动等于成功

    管理成功学是把管理学与成功学结合起来,把人的成功看成是企业成功的本质,把管理看成领导力的培养、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员工与老板一起成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工程来运筹与管理的新学科,从而使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路线图得以深化、具体化、可操作化。它既是管理学与成功学的综合学科,也是管理学与成功学的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