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6000000056

第56章 商鞅变法(节自《商君列传》)

【《商君列传》导读】

商鞅帮助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国的实力超出东方六国,空前富强,变法的过程中,必然要触犯宗室贵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怨恨。孝公死后,反对改革盼势力复辟,商鞅惨遭杀害。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下狱,最终受了宫刑,这一惨痛经历使他对历史上的法家人物没有好感,在本篇的“论赞”中,他对商鞅有许多指摘。但是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忠实的史官,尽管他主观上对商鞅十分反感,却仍然客观地记叙了秦国由于变法而富强起来,并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种种事实。他不因个人的憎恶而缩小、降低商鞅的政治成就,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求实精神。

这篇作品波澜曲折,扣人心弦。开篇写公叔痤向魏王建议对商鞅或重用或杀掉,就揪住读者的心;接着写商鞅游说秦孝公屡次受挫,孝公重用商鞅之后商鞅与甘龙、杜挚等人就变法问题展开的争论,以及变法之后太子犯法,都让读者欲罢不能;最后写赵良劝商鞅改弦易辙以免祸患而商鞅未听,也让读者心悬半空。凌稚隆评论说:通篇以“法”字作骨,曰“鞅欲变法”,曰“卒定变法之令”,曰“于是太子犯法”,曰“将法太子”,而终之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血脉何等贯串。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1],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2]。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3];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4]:“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5]。”杜挚曰[6]:“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7]。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8]。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9]。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10]。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B11]。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各以家次[B12]。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B13]。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B14];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B15]。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注释】[1]卫鞅:姓公孙,名鞅。因是卫国的诸庶孽公子,故亦叫卫鞅。被秦封于商,亦称商鞅或商君。[2]非:即非议。此字在《商君书》中为“负”。必见敖于民:敖,同“警”,即诋毁。必定被百姓诋毁。《商君书》为“必见訾于人也”。[3]不法其故:不必依照效仿老办法。[4]甘龙:秦孝公的大臣,是春秋时甘昭公子带的后人。[5]不肖者拘焉:没本事的人只被老规矩拘束着。[6]杜挚:秦孝公之臣。[7]循古:遵循、依从老法规。夏、殷:指夏桀、殷纣。[8]什伍:五家为保,十保相连。相收司连坐:相互纠集举报,若不举报,十家都受株连。[9]不分异:不分开各立门户。倍其赋:每人纳两份赋税。[10]事末利:指从事工商行业的人。收孥:没收其妻和子女为官府奴婢。[B11]不得为属籍:不能填入王属的册籍中。[B12]各以家次:各人随着其家爵的次序,不能逾越等级。[B13]芬华:奢侈。[B14]初令:即商鞅变法所颁布的新法令。[B15]黥(qíng):古刑法,亦称墨刑,即在面部刺字。

【译文】秦孝公既然用了卫鞅,卫鞅想改变原来的法规。他又担忧天下臣民非议自己,便对秦孝公说:“若想干一番事业而又迟疑不决,那是不能成名的;若想做一件事而又迟疑不决,那是不会成功的。而且凡是品行超常的人,往往遭到世人的非议;具有独特见解而出谋划策的人,必定会被百姓诋毁。愚笨的人即使事情摆在面前,也视若无睹;聪明能干的人便能在事发之前先发现其苗头。不能够在事情创始时与百姓谋划,只能在事业成功后与其同乐。那道德极高尚的人,与世俗不融洽;能成大事业的人,不会与大众谋划。所以,圣人如能够使国家强胜,他是不依照老法子办事的;他如能有利于百姓,是不会遵循依靠从前的礼仪的。”秦孝公说:“很好!”甘龙说:“不是这样的。圣人不是改变百姓而是自然地教化他们;聪明能干的人不变更法规而自然地治理好国家。只须按百姓的习俗去教导他们,可以不必劳神费力而获得成功;依照老法规去治理国家,官吏熟悉法规,而且百姓自然安居乐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言论。平常之人心安理得地处在旧习俗之中;有学问的人沉醉于所听见的知识之中。这两类人,要他居官守老法规,那是可以的,不要与他们论及法外的事情。三朝(夏、商、周)不是同一礼制然而都可称王天下;五霸(春秋五霸)不是同一法规然而他们都成就了霸业。聪明能干的人能够制定法规,愚笨之人只知守住它。有知识的人可更改礼制,没本事的人却只能被法规所拘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变法规;没有十倍的功劳,不能更换武器。按照老法规行事没有过错;遵照旧礼制不是邪门歪道。”卫鞅说:“治理世界不是遵照同一道理,便利于国家不能效仿古代。所以,商汤王、周武王不遵循古法而称王;夏桀、殷纣王不改变礼制而灭亡。违反古法的,不可说他不对;那遵循旧规矩的,也不能说他好。”秦孝公说:“很好!”便用卫鞅做了“左庶长”这个官。

卫鞅当下制订变法的命令。命令百姓五家为保,十保相连。一家犯罪,其余九家便相连举报。不告发案情的人,就受腰斩;告发案情的人,与执斩敌首的人受到同等奖励;藏匿犯罪的人,与投敌的人受到相同惩罚。百姓家中有两个成年男子以上,不分开独立门户,每人须纳两倍赋税。有立了军功的,各自按照老规矩受封上爵位。为了私事而打架斗殴的,就各依情节轻重判刑。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一同出力做其根本之行业,即耕田纺织。收获粮食和织布帛很多的人,就免除他的官差。倘若做工商之事业,以及那些因懒惰而贫穷的人,便没收他的妻子儿女,充入官府为奴。宗室里没有立军功的家庭,其户籍就不能填入王属的册籍中。还明确了尊卑、爵位秩序、等级制度,各自按其次序差别,凡属田产、房宅、臣妾衣服的名目,都要随其家爵的次序。有功劳的,就荣华富贵;没有功劳的,虽是富豪之家,也不准许他奢侈。法令已经制订完毕,还未公布的时候,卫鞅担心百姓对新法令不相信,他便在国都的南门处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柱,招募百姓,如有人能将此木移至北门去,就给予他十两金子。百姓觉得很奇怪,没人敢去搬移那木柱。卫鞅又重申道:“如能搬移木柱到北门的,就给他五十两金子。”有一个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就如数给了他五十两金。以此明确卫鞅不欺骗人。然后发布新法令。法令在百姓中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去到都城,说新法令不便当的人有几千人。于是,太子违犯新法令。卫鞅说:“这新法规的不能推行,就是位居在上的人违犯法规的缘故,定要法办太子才是。然而太子是君王的后嗣,不能对他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太子的师傅公子虔以肉刑,对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的百姓都遵守那新法令了。

这法令推行了十年,秦国的百姓非常快乐。道路上有东西丢落,也无人去拾取;山野中没有盗贼;百姓家中粮食、费用充足。大家都勇于为公家作战,畏惧私下斗殴,乡间城里都很太平。在秦国百姓中,当初说新法令不便当的人,现在又有人来说这法令便当了。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便将这些人迁到边城去。此后,老百姓再也不敢非议这新法令了。

【鉴赏】商鞅(约前390—前338),战国时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初为魏相公叔座家臣,后入秦进说秦孝公。秦孝公六年(前356,一说在五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的制度;采用李悝《法经》作为法律,推行连坐法。秦孝公十二年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进一步变法:合并乡邑为三十一县(一说四十一县);废除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规定一户有两个丁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赋;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后十年(前340)因战功封於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十五邑,号商君,亦称商鞅。他的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本文记述的就是商鞅的“变法”思想、“变法”举措及“变法”效果。

(一)“变法”思想。文章通过他对秦孝公的进言以及同保守派的代表人物甘龙、杜挚的辩论来体现的。主要有: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即“变法”、改革才能强国利民。2、“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即聪明能干的人“变法”、不循法,三王、五霸就是如此;愚笨无识之人只能守法。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并以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殷纣王不易礼而亡为例,说明只有根据时代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变法”,国家才能兴旺。

(二)“变法”举措。文章综合了商鞅两次变法的内容,分列为:1、连坐法;2、按丁男征赋法;3、按军功大小奖励法;4、勉农法,即奖励耕织,生产多者免徭役,从事非农业生产(工商业)以及懒惰而贫穷的人,其妻儿充入官府为奴;5、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宗室没有军功,不得入王属的户册;明确尊卑爵秩等级,奖励有功者。

(三)“变法”效果。“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文章除表现商鞅的“变法”活动外,还通过他招人移柱奖五十金、惩治犯法的太子两件小事,以显示他“变法”的决心及果断的作风。

同类推荐
  • 大清灭亡启示录2

    大清灭亡启示录2

    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民众普遍失去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利益集团垄断资源,官场腐败已达极点。然而,甲午惨败后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却以光绪皇帝在宫廷权斗中不敌慈禧太后,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收场;而慈禧太后和皇族权贵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受西方势力威胁,竟然利用民间势力义和团向十一国开战,却险些为大清招来了灭顶之灾;危亡之际,统治阶层不得不主动寻求变革,随着清末新政步步推进,变革进入了快车道:振兴商务、废除科举、兴办西学、改革官制、修订新律,乃至推行宪政,组建内阁。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变革,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所有变革方式后,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
  • 狼山记

    狼山记

    一座神秘的山,狼人族的灭亡,几位少年的到来,将掀起一阵风浪。
  • 财迷抗日记

    财迷抗日记

    C国和J国都有人穿越回到过去一九二九年,想要改变历史。C国却意外的过去的是没准备去那个时空的一个小老板财迷先生。而那个时空也将因为他们的过去而发生了变化……看财迷老板破财救国,还是大发横财……
  • 兵谋

    兵谋

    官不作为,结党营私,相互争斗,穷奢极恶;皇室混乱,皇帝平庸。百姓困苦,天之将变。看如何乱天下,如何重振天下。
  • 司马王朝的黄金段位

    司马王朝的黄金段位

    本书属于历史小说,也是一部对司马王朝未能支持长久的一种幻想型弥补。如果抛却“义”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晋朝无疑是一个“努力者”的传奇。不过历史没有如果,无法改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每一天的我都很快乐

    每一天的我都很快乐

    末世到来的前一天,亲哥哥厌恶自己……邻家哥哥想杀了自己……还有司机小王……他“觊觎”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小姐妹翻脸不认人,这一切……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湮灭?各位看官敬请期待……
  • 仙域皇门传

    仙域皇门传

    天荒事变,众人陨落。幻印重生,却只是铸造了另一个意识。神门降世,谁可获得成功。恒辰混沌,秩序罚魔!
  • 穿越到冰与火之歌

    穿越到冰与火之歌

    穿越到维斯特洛大陆,唐仁得到了铁王座系统,来自东方龙之国的少年能否书写属于自己的冰与火之歌。
  • 科魔宇宙

    科魔宇宙

    当科技遇见魔法,现代遇见田园。这两个世界最终会何去何从?世界已暗流涌动。野心也不可抑制。自我毁灭或得到救赎?谁又能救赎两个世界的野心?
  • 叙缘玲

    叙缘玲

    叙白和玉玲,尹国的风雨在等着他们,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 快穿一姐

    快穿一姐

    欢乐与不为人知的小悲伤,谁会去探索?时空的救赎到底是他/她的?
  • 店长也能称霸世界

    店长也能称霸世界

    奈何我太优秀,去异世界当店长也要称霸世界,太累了,还好我只是开店的,店长也能当爸爸!
  • 暖风正好遇见你

    暖风正好遇见你

    沈茜遇见了慕子衿,“不食人间烟火”是她对他的第一印象。“傲娇小魔女”VS“高冷腹黑男”#双洁#甜宠
  •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

    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不同的学生学习结果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最终如愿进入大学殿堂;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也不能上升,最终名落孙山。造成后一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效率不高。对于学习来说,谁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的知识多,谁就能成为佼佼者。我们常常看到不少学生非常努力,有的晚上学习到第二天凌晨,做的题目也很多,但是成绩却总是不好,这就是效率不高的结果。要想提高效率,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本书根据目前教学情况、考试形势、知识结构及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出了一套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