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47400000023

第23章 解脱(1)

二十七、遥远的黄鹭鸟

二十三年以后,即北魏神龟二年(公元519年),跋陀大禅师在姬玉博士的辅佐下,带领弟子道房、稠和慧光,完成了《涅槃经》、《华严经》、《维摩经》、《十地经》等经书的翻译和最后一次校勘。此时的姬玉已经圆满地完成了汉文译本的“书字”、“润文”工作,使得甘露台的译本在汉文的表达上具有了准确、易懂、晓畅的风格,成了权威性的译本。这位儒学、佛学兼修而且在跋陀亲授下精通了梵文经典的博士后,又接受河南府府尹的邀请,含泪告别了译经堂和老跋陀,到洛阳担任太学教授去了。

那是北魏孝明帝神龟二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老跋陀手抚一摞摞码放整齐的汉文经书,去佛龛前点燃香烛,拜告佛祖:“四部经书终于翻译、校勘完毕,弟子该回到您的身边去了。”人到中年的道房、稠与年近不惑的慧光都从各自的座位上站起来,静静地望着跋陀。

跋陀问:“译本副卷都已送出了吗?”

道房说:“给京城沙门统送齐了。上次送去的《十地》经书汉文卷,各地沙门都在争相传抄呢!”

跋陀趋窗前,远望天涯,自言自语:“哦,是可以解脱的时候了!”

道房惊诧地望着跋陀,小声问:“师父,您是说?……”

跋陀神情恍惚,答非所问:“有仙乐自天外来,莲花开了……”

道房、稠与慧光面面相觑。

慧光问:“师父,您是说菩萨座台之下的莲花吗?”

跋陀仰望星空,喃喃自语:“那流星倏然逝于河汉,寂然不见,它也安歇去了……”

弟子们互相传递着忧戚的眼神,悄然到译经堂门外商量。

稠问:“师兄,师父是怎么了?”

道房望见,环绕着跋陀的生命之光正在渐次变暗,只剩下一团灰色的光晕恍惚包围着他,神情凄然说:“师父累了!”

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长天,亮光从他们的脸上滑过。

慧光说:“师父说,他要去流星逝去的地方歇着了!”

三个弟子隔窗凝望着师父,只见他缓步趋到书桌前,研墨、摊纸、举笔欲写什么,正在闭目冥想。弟子们都在窗外无声地凝望着他而不去打扰他。跋陀就要在纸上落笔,却有一盏红灯笼从寺院方向快速地游动过来,登上台阶,直抵译经堂,接着,门外就传来了喊叫声:“知客僧慧明有要事禀报方丈!”

跋陀不情愿地收了笔,说:“慧明请进!”

道房、稠和慧光拥着慧明进了译经堂。慧明的脸上还可以隐约看出二十多年前那个“小迷瞪”的模样。

“禀报师父,御前侍卫来我寺传太后懿旨,”慧明气喘吁吁说,“胡太后游幸嵩山,已住太室山下闲居寺,后天要临幸我寺进香朝拜,特宣大禅师跋陀主持进香佛事!”

跋陀像是从梦中醒来,打了个激灵,问道:“胡太后是何许人哪?”

慧明答道:“就是当年孝文帝的儿媳妇、宣武帝的内当家、当今皇帝活着的亲妈妈……”

“什么?”跋陀打断他的话说,“怎的是‘内当家’、还是活着的‘亲妈妈’?”

“宣武帝事事依着她,所以叫她‘内当家’;‘亲妈妈’说的是魏朝开国以来,怕皇权落入母后之手,闹出‘母鸡打鸣儿’的乱子,就立下了‘杀后’的规矩,‘子贵母死’,历代的小太子被确认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永远失去母亲的时候。开国一百多年,已有八位帝母死于非命,八代皇帝都没了亲妈。唯有胡太后逃过了此劫,所以是当今皇上活着的‘亲妈妈’!”

“难为你这个当年的‘小迷瞪’,也能讲得如此的曲里拐弯儿而又如此的条理清楚!”跋陀感叹说,“孝文帝驾崩,转眼二十年了,却不知他的孙儿已经继位、儿媳妇也做了太后了!”

道房说:“师父怎忘了?师父与这位太后大有缘呢!”

“怎的大有缘?”

“师父可曾记得,太和十四年夏天,弟子随师父云游,到了临洮东坡村,适逢大司牧胡国珍回乡省亲,请师父为其老母祈福,在朝拜佛祖的香案前曾见到一个美丽如花的小女,小名阿华……”

“岂能忘记?小阿华那时不过两三岁,却会咿咿呀呀学天竺语念《涅槃经》,她还放飞了一只黄色鹭鸟呢!”

“到了宣武帝继位,小阿华已出落成一个十六七岁的美少女,被宣武帝召进宫中做了嫔妃。师父来嵩山建寺以后,常遣我去宫中走动,听宫里人说,阿华进宫时,宣武帝还没有子嗣,因有‘杀后’的规矩,宫中嫔妃都害怕怀孕,暗中喝‘不孕汤’,都盼着皇后和别的嫔妃早点怀上太子,自己再怀孕就安全了。美丽而勇敢的阿华却选择了怀孕,她的肚子全然不顾她的生死而不加掩饰地一天天鼓胀起来。一些好心的嫔妃便劝她尽快流产,保命要紧,她却说:‘天子岂可无子,怎能因为自己怕死而让皇帝绝后呢?’她还在暗中祈祷:‘愿我怀上男孩儿,按顺序立为太子,就算我死了,也在所不惜!’她果然为宣武皇帝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遂被立为太子。宣武帝得子而大喜,不忍赐死阿华,反将她保护下来,晋升为贵嫔,从此破除了‘子贵母死’的野蛮规矩。宣武帝病逝,太子诩即位,昔日的阿华就成为当今的太后了!”

慧明说:“太子登基时年仅五岁,到今年也不过九岁,胡太后果然‘母鸡打鸣儿’,因皇帝年幼而临朝问政,朝中军机大事都由胡太后手笔自决呢!”

你一言,我一语,译经堂上一时热闹起来。

“肃静!”慧光忽地想起了什么,慌忙问师父,“太后来我寺拜佛是天大的事情,怎的只传了一个口信儿?”

“糟糕!”慧明朝自己的光脑袋上拍了一巴掌,“只顾在这里说话了,御前侍卫还在寺内方丈室等着,等我请方丈亲去接旨呢!”

跋陀急忙朝门外走着说:“瞧瞧,我刚刚夸了‘小迷糊’不迷糊了,谁知他变成了大迷瞪、我也变成老迷瞪了!”

道房这时望见,包围着跋陀的生命火光又霍霍地扑闪着由暗变亮、由蓝变红的火苗苗儿回到了跋陀身上。跋陀去方丈室接了懿旨回来,更是与接旨以前判若两人,像是突然发现自己在世上还遗忘了一件很要紧的事情,不,是遗忘了一个艳丽如花的女孩儿、一位权倾朝野的美夫人。他好像对她负有说不明白的义务。他的濒临衰竭的生命由于发现了一桩与女人有关的未了之义务而成了一盏重新加了油的油灯,生命的火光又已红彤彤地笼罩着他。他行将走进一个女人隐秘的内心。这是一个注定要给这个世界增添一连串的惊叹与羞辱、艳情与阴谋、圣洁与血污的女子。柔情如水、冷酷如冰、野性如火、笑靥如鲜花绽放的陷阱。可她,怎么在此时想起了跋陀?

当跋陀又回到译经堂的时候,虽已临近深夜,却听见久违的木笛声如一条蜿蜒的小溪,从紧挨着译经堂的一座小木屋里流淌出来。那是道房为了就近陪伴师父而住了二十多年的木屋。小窗里的灯光也受了笛声的感动而闪烁、颤动不已,使小窗像一只泪水迷离的眼睛。跋陀不忍心扰乱木笛声造成的氛围和意境,在路过木屋时放轻了脚步,却感到木笛声在他的心上牵动了一下、又一下,使他停下了脚步。他便在登上甘露台的最后一级台阶上坐下来,静静地倾听。笛声像一声绵延不已的叹息,伴着哽咽和低泣,在柏树枝上缭绕、在琉璃瓦楞上跳跃、在星光照耀的夜空里闪烁流动。

老跋陀心中顿时涌出了辛酸的滋味,便起身轻敲窗口,说:“道房,笛声何以如此哀伤?”道房在窗内停了笛声,说:“师父的耳朵真好用,这是一位美女子思念情人时从她心窝里涌动出来的曲子,还有曲词儿呢!”跋陀问:“你为美女子的怀春之情暗自动心了吗?”道房说:“是的,弟子心动不已,请师父罚我!”跋陀说:“你的笛声让师父也动心了呀,罚你就要罚我,还是都不要罚了吧!”道房说:“如此甚好!”跋陀又说:“你要告诉我,这位美女子是什么人?”道房说:“就是美艳多情的胡太后啊!……”跋陀急忙用手指在窗上轻敲了一下:“停!宫中事是不可隔着窗户往外撂的,你跟我来译经堂上小声‘唧咕’吧!”

师徒二人便在译经堂上“唧咕”起来。

道房向师父报告,宣武帝暴病崩殂以后,他依照往年惯例,要把一年来翻译的经卷副本送往内宫,小六子私下派人捎话,要他务必带上木笛来。道房遵嘱而往。这时的小六子已经升迁为六品领班太监,后宫嫔妃都叫他六公公。道房问六公公,何以要他带木笛来?六公公说,胡太后曾亲口吟唱一支《杨白花歌》,曲词和曲谱都是太后所亲作,每唱此曲,都要泪流满腮、低泣不已。太后要宫女踏歌为舞、演唱此曲,乐工中却没有令太后满意的笛声相配,太后怅然不欢。今日之六公公、昨日之小六子便想起了道房哥哥,认为只有他吹奏的木笛才能令太后满意,便让他入宫时带上木笛。道房问,《杨白花歌》到底是支什么歌,竟让太后如此动情?六公公又像过去那样把他拉到无人处,让他用手指塞住一边的耳朵眼儿,才告诉他,杨白花是胡太后私幸的一名禁卫军年轻军官、名将杨大眼的儿子,现名杨华、乳名白花。他身材高大、容貌俊美,英武过人、力能举鼎。胡太后在检阅禁卫军时,对他一见钟情。她入宫为嫔妃时,并非跟皇帝两情相悦,而是应召入宫;这次不期而遇的杨华,才是真正的两情相悦的有情人相逢,太后便召他进了内宫,夜夜要他陪寝,在卧榻上死去活来,娇啼声一夜数起。杨白花却不甘心睡在胡太后绣花裙下被人耻笑,并怕招来杀身横祸,竟在带兵巡边时投奔了江南的梁朝。胡太后为此悲恸欲绝,而亲作《杨白花歌》。

跋陀问:“你把歌词记下来了吗?”

道房将一张叠了四折的白绫巾递到跋陀手中。跋陀拨亮了油灯,展开了白绫,白绫上写着的正是《杨白花歌》。他张口欲诵读此歌,忽觉情歌碍口,便对道房说:“你可让木笛伴我诵读。”待笛声徐起,跋陀吟诵道: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

秋去春来双燕子,愿含杨花入窠里。”

道房的笛声衬托着跋陀的诵读,令跋陀首先使自己受到了感动,他说:“此歌托物于杨花,寄相思之情于杨白花,哀婉缠绵、愁肠百转,胡太后不只是个呼风唤雨、独揽朝纲的女杰,倒还是个多愁善感的多情女子啊!”道房说:“胡太后成了寡妇时才二十几岁,至今也不过三十岁,正是开花引蝶、春潮涌动的年纪哩!”跋陀说:“人间风情你倒是懂得不少了,却不知胡太后对你的木笛满意否?”道房说:“六子要我夹杂在乐工中,隐在幕帘后边吹笛,胡太后闻笛声而凄然落泪,说,木笛懂我!遂在三尺白绫上写歌,交给小六子赠我。”跋陀起了妒意说:“哎嗨,我也颇能读懂多情的她呢……”话未完,就慌忙捂住自己的嘴,却又“呜里呜噜”地在手掌底下怪罪道房,“这译经堂上怎的议论起情歌怨曲来了?”道房说:“是师父特意要我来译经堂上议论的呀!”跋陀就向自己掌嘴说:“哎呀,又是怪它!”

正说着,忽有急骤的马蹄声惊扰了夜的寂静。

慧光推门而入说:“一名自称是六公公的,从闲居寺急来我寺,求见师父。”

话刚落地,一位身穿朝中便服的中年人便摆脱稠的阻挡,挤进了译经堂,见跋陀倒地便拜:“大禅师啊,快去救救永泰公主吧!”

跋陀吃了一惊:“请问你是何人?”

“我是先高祖跟前的小六子呀!”

“哎呀,认出来了,且知道小六子已是六公公了!六公公请起,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胡太后就要杀人了!……”

“你说谁要杀人?”

“我说胡太后呀,她和她的亲信刚刚暗害了削发为尼的高太后,眼下又要谋害高太后的女儿永泰公主了!她她她……”

道房插言道:“六公公,我没有听错吧?过去,我怎么老听宫中人说,高太后心狠手辣,自从胡太后还只是一个嫔妃时生下了太子,当时的高皇后、后来的高太后就一直想方设法要除掉眼下的胡太后、当时的胡太妃的呀!”

六公公说:“这话也没有说错。宣武帝驾崩时,年仅五岁的太子诩即位,尊高皇后为皇太后,尊生母为胡太妃。高太后要依‘留犊去母’的旧制处死胡太妃,眼看就要下手,内宫中给事刘腾与几位重臣闻讯,急将胡太妃移居别处,严加守护,才使她躲过了一劫。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过去是高太后杀过来;眼下,轮到胡太后杀过去了!……”

六公公突然煞住话头,警惕地望着稠与慧光。

跋陀说:“我叫他俩捂住各自的耳朵,你尽管大胆地讲吧!”

六公公把两个眼珠向中间一碰,打了个“对眼”,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似的。稠和慧光便识趣地退出了译经堂。

跋陀说:“你看,我和道房又都捂住了一只耳朵,请你快讲!”

六公公小心地捏着道房压在耳朵上的手指头,把它塞到耳朵眼里,紧拧了一下,上了上劲儿,看到跋陀也自动照此办理,这才说道:“自从侍中领军于忠等人设计捕杀了高太后的父亲——大将军高肇,逼高太后进瑶光寺当了尼姑,胡太妃被尊为太后而临朝听政,胡太后就在宫廷中占了上风。但她只是逼迫多次起意杀她的高太后当了尼姑,对她却仍有怜悯之情,把她唯一的女儿永泰公主带在自己身边抚养,情同亲生。然而,前时有人向胡太后密报,当了尼姑的高太后在瑶光寺仍与其父旧部秘密来往。太史令也观测到了凶险的天象:白虎星移位,这是女祸当头的凶兆。胡太后大惊。当夜,高太后就不明不白地暴死于瑶光寺内……”

跋陀问:“她怎么又要加害于无辜的永泰公主呢?”

“我亲耳听到散骑常侍郎郑俨与胡太后密谋,既杀其母,必杀其女,斩草务必除根,不可留下后患,要乘这次游幸嵩山之际,用鸩酒毒杀永泰公主于闲居寺内,时间就在明天晚上。”

“可我如何救得了永泰公主呢?”

“速将公主收入少林为尼,方可保全公主性命!”

“道房啊,把你塞耳朵的手指头拔出来吧,快来给我洗耳朵!”

“大禅师怎的要洗耳朵?”

“你的一番话,把老僧清净了二十年的耳朵全都弄脏了!”

“哎呀,我的大禅师,脏耳朵的话还没讲完呢,您老人家等会儿一块儿洗吧!”

“六公公快讲!”

“大禅师是否知道喝了毒酒是什么样子?”

“请不吝赐教!”

六公公有意吓唬跋陀,便伸腿、瞪眼、吐舌头,作口出白沫状。

跋陀连忙用袖子遮住眼睛说:“小六子不要吓我!”

六公公仍学着喝了毒酒的模样说:“大禅师还没答应我搭救公主呢!”

跋陀说:“答应了,答应了!六公公速回闲居寺,我天亮就到。”又急急吩咐道房,“你随我去闲居寺,向胡太后要人。”

六公公策马离去后,道房高兴地说:“一说要救人,师父的精气神又回来了呀!”

跋陀埋怨道:“胡太后误我时辰!”

道房捧起水壶,要给师父洗耳朵。

跋陀却望着屋顶发呆,忽问道房:“那个美丽善良的小阿华、那个甘愿为皇上生子而泰然赴死的美嫔妃、那个风流多情的《杨白花歌》的歌者,跟这个行将用毒酒杀人的胡太后是一个人吗?”

道房愕然无语。

跋陀回答自己:“唉嗨,本是一个人啊!”又推开水壶说,“罢了,一壶水怎洗得世上的污浊!”

二十八、逍遥楼

对于胡太后来说,北魏神龟二年应该是她自我感觉异常良好的一年。五年前,当群臣因皇帝年幼而奏请太后临朝问政时,太后的旨意还只能称为“令”,群臣仍称太后为“殿下”。到了神龟二年正月,当太后借小皇帝之名下诏说,太后旨意由“令”改称为“诏”时,群臣不仅没有异议,对太后的称呼也忙不迭地由“殿下”改称“陛下”,太后也就毫不客气地兀自称“朕”了。

同类推荐
  • 青春滴血:三线学兵绝唱

    青春滴血:三线学兵绝唱

    每个人的青春都是滴着血走过的,让我们一起重走青春路。在成长为无坚不摧的人之前,享受那痛苦的青春。
  •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9

    梁晓声文集·长篇小说19

    梁晓声先生以直面现实的态度进行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学创作,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而又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他的作品因此被称为“史性与诗性的综合体”,承载着重要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 有间文库:大江东去

    有间文库: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讲述在抗战期间,一位青年军官为了坚守职责,送妻离开南京,结果他的妻子背信离他而去,导致家庭破裂,而他却在困守南京城,见证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本书可能是最早反映南京屠城的文艺作品。
  • 混蛋男人

    混蛋男人

    陈美红在他的怀中扭累了打累了,渐渐不动了,睡着了般。莫言呆呆的任由她这样睡了一会,然后站起身来把她抱起,径直向她的卧室走去······把她放到了床上,正要直起腰板时,忽然陈美红的一只手向他的脖子绕去······
  • 宫本武藏全传(伍)

    宫本武藏全传(伍)

    宫本武藏,日本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在日本人心中,宫本武藏是强者,是智者,是哲人,是武术家,是永远的胜者。一直以来我们只读了《宫本武藏》的二分之一。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其实只是《宫本武藏全传》的前传,小山胜清的《宫本武藏》是它的后传,只有阅读完整的《宫本武藏全传》,才能读懂真正的宫本武藏。本书描述了剑圣宫本武藏完整一生的生命传奇,揭秘日本民族的心灵密码与文化精神,唤醒敏感、浮躁、柔弱的现代人,找回人类所拥有的强韧的精神面貌、梦想和真挚的人生追求。是现代人磨炼人生、挑战自我、超越困境的必读书。全书共五册,《宫本武藏全传·伍》包含岛原之卷、熊本之卷、天命之卷三卷内容。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三国争锋

    穿越之三国争锋

    2011年元旦,张强因为玩新出的《三国群英传8》穿越到100年后……为回到2011……在那个世界张强创造了他辉煌的游戏征程……
  • 音殁

    音殁

    一个女人的传奇,一个时代的悲剧,在爱情面前有谁都不是自己。时代,左右了所有人的命运
  • 妃常妈咪:负心王爷别想逃

    妃常妈咪:负心王爷别想逃

    唐和满觉得自己真的是被“媒婆婆”遗弃了,而被她的姐妹“霉婆婆”光顾了。25岁的女人,生平第一次恋爱,两个星期,男友的前女友回转心意了,她变成了小三,一气之下她摔了酒瓶,一块碎玻璃插进了她的额头。本以为就是住个院就没事的,谁知道她竟然活生生的穿越了。请问眼前的这个脏兮兮的小鬼是谁?他口口声声说让她陪着一起去找他爹爹,那么他爹爹又是谁?
  • 换体乘龙

    换体乘龙

    高乘龙给岳母看不起,怒签离婚协议,他发誓,一定要活出个人样出来。
  • 催眠宗师

    催眠宗师

    富二代靠钱,武二代靠拳,装逼泡妞横行都市,黑二代路辉另有高招。为救母亲重返都市,绝世心法横扫一切,强大的催眠术独领风骚,哪怕你富可敌国敌不过我一眼,三花聚顶看不见我白搭。我端着酒杯坐在你们的身边,冷眼旁观阅尽尘世,你们的虚伪、惊恐与无助,就是杯中佳酿最好的佐料。
  • 寒剑风云录

    寒剑风云录

    三年一更君子剑,君子剑下无冤魂。没有无敌的主角,没有逆天的运气。每一个角色都背负了自己的坚持,或为名,或为利,或为感情,或为夙愿,当然更多的是为了生存!
  • 我是左木杨

    我是左木杨

    巴巴颜赫家族麾下的五部三十六骑,推翻了星夜王朝,建立了大地王朝!岁月更迭,大地王朝衰落了,三十六骑被消灭了!神秘的五部,却不见踪影!樱鸦部,青衣部,阴蝶部,流炎部,天渊部,秘密潜伏在都市和山区,各司其职。为了延续祖辈的初衷,左木杨在热闹喧嚣的都市中,掀起滔天巨浪!我,就是我,我是左木杨,一名水蓝国军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们的时光里有你我的影子

    他们的时光里有你我的影子

    你我正在经历的故事,年少纯真,年少无知,年少轻狂。
  • 万兽啸天

    万兽啸天

    末世降临,群英奋起,我这一世不为别人,只为自己,还有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