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4100000030

第30章 百岁将星的军旅生涯——记李懋之将军(5)

筹委会恰似一列已经启动的火车,开始在轨道上加速,陈赓就是火车头,他放手让大家工作,自己则以主要精力抓师资和校舍两件最紧迫、最棘手的大事。李懋之不离陈赓左右,满腔热忱,一丝不苟地投入军工学院的筹办工作,是陈赓得力的助手之一。

三个月后,筹委会完成了预期的工作任务,全体人员于12月初移师哈尔滨。12月1日,李懋之偕妻子兰风,抱着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与唐凯一家抵达尚是一片荒野的哈军工校园。12月3日,陈赓率大批人马也抵达了。正值天寒地冻的严冬,陈赓带头住进哈医大留下的两排简陋的小平房,把市里的好房子留给老教师们住。

12月5日上午,陈赓带着徐立行、李懋之、张衍等人冒着风雪,踏勘学院的范围;下午,召开院办公会议,宣布学院领导人的任命。在陈赓的三大助手中,徐立行管教学和科研系统,张衍管政工系统,而李懋之除了被任命为副教育长外,还兼任队列部、物质保障部和技术器材部三个部的部长。实际上,陈赓是把他摆在哈军工“大管家”的岗位上。

12月18日,哈军工营房建筑委员会(简称“建委会”)宣布成立,陈赓任命李懋之为主任委员,徐立行、张述祖、高步昆、殷之书等九人为委员,下属工作人员有百余人。建委会当天就开始办公,各个专业组分兵把口,各司其职,年轻人铆足了劲,风风火火地投入工作。

这个建委会才是李懋之双肩上最重的担子,一场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大的基建工程之一即将在这片荒原上铺开,李懋之和他的同事们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地投入工作,每天恨不得把自己分出八瓣。处理建委会的繁重工作,制定基建总体方案和施工计划,确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水泥、钢筋、木材等国拨“三大材”等等,千头万绪,错综复杂,都要这位大管家来指挥。跑省、市各有关单位,跑北京各领导机关,更得这位大管家亲自出马。身经百战的老战士突然面对陌生的基建管理科学,李懋之的过人才华就体现出来了。

到了四月份,李懋之过关斩将,把所有重大问题都一一解决了。建委会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审查大堆的图纸,协同施工单位勘定放线位置以及工棚和材料堆放位置,拟定防火措施。从高步昆、殷之书两位教授到年轻的练习团战士,都要抢在大地冰雪消融之前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几夜的西南风呼悠悠吹过,积雪融尽,黑色的大地上散发着缕缕潮气,姗姗来迟的北国春天终于露面了。

4月25日上午9点,在插满彩旗的工地上举行哈军工开工奠基典礼。在省、市代表、哈军工建委会成员和建筑公司代表的簇拥下,陈赓接过一把铁锹,铲了满满的第一锹土扔向奠基石,掌声响起,李懋之和松江省建筑公司总经理边敬等人也跟着陈赓铲土奠基。

边敬放下铁锹,与陈赓握手。陈赓说:“边经理,咱们开工的第一栋楼房命名‘八一楼’,这意义不一般呀,拜托你们啦,希望咱们双方合作成功!”

边敬说:“您放心吧,陈院长,我带来这5000名工人都是各个下属公司挑选过的,技术熟练,我们保证优质高速拿下军工的活儿。”

百余名哈军工施工检查员和5000工人日夜并肩战斗,哈军工规模浩大的基建施工揭开了序幕。

七、教学大楼,气势恢弘大屋顶

1953年5月29日,建委会扩大会议在王字楼礼堂召开,这是苏联顾问来到学院之后第一个重要会议,院部系的领导、苏联顾问团和教授会主任以及建委会全体干部们都参加。

陈赓院长和首席顾问奥列霍夫讲话之后,人们的眼光都投向李懋之,因为他是这次会议唱主角的人。近几天和李懋之副首席顾问叶果洛夫交换过意见,发现双方在1954年的基建总体方案设想上大相径庭,而且没有互相妥协的可能性。这让李懋之挺犯难,想来想去,只有把两种有争议的意见和盘托出,通过讨论,最后由院长和首席顾问定夺,别无他途。

李懋之先介绍学院建筑总平面图的两个方案:叶果洛夫的意见是:五个工程系合建一个综合教学大楼,像莫斯科大学那样的巨大建筑,坐东向西,骑在文庙街东头,可俯视全哈尔滨市,空中投影形似飞机。

李懋之和五个系主任的意见是:五个系各建一个教学大楼,根据地形条件,院办公大楼和连在其后的大礼堂,坐北向南;空军系和炮兵系在文庙街东头,隔街相望建两个教学大楼;海军、装甲兵、工程兵三个系在院办大楼后,北、东、西各建一个教学大楼,院体育馆连接大礼堂后,向北开门,与海军系相对,四个建筑物中间为一个主操场。只有把这个总体布局先确定下来,方可讨论五个系各自的建筑要求。

各个系大楼的立面造型也有争议,叶果洛夫主张是俄式的,即采取平板墙面,铁皮屋顶,四周为“女儿墙”,门厅可搞欧式雕塑。

李懋之则主张墙面要有线条,屋顶是中国式的宫殿大屋顶,铺灰色瓦,不搞雕梁画栋的飞檐斗拱,只要蓝绿色的朴素花纹即可。高屋脊两端各蹲一只与楼高匹配的“大老虎”,四角挑檐上按各系的武器设备摆上一排小模型,如空军系摆各种飞机,炮兵系摆各种大炮,海军系摆各类舰艇,装甲兵系摆各型坦克,工兵系摆各种工程机械。

大楼墙面都用灰白色水刷石,既朴素大方,又气势雄伟。

人们把叶方案简称“火柴盒方案”,李方案简称“大屋顶方案”,两种方案争论不休,但与会的各个系领导、教授们和干部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大屋顶”,反对“火柴盒”。

建筑学家叶果洛夫坚持他的意见,但他的理由缺乏说服力。搞一个综合性的摩天大厦显然脱离实际,当时中国的建筑技术水平无法实现,到哪儿去找相应的塔吊呀?

且不说偌大的校园里孤零零竖着一座人造大山,这肯定是个失败的布局。“大屋顶”是中国人乐于接受的民族建筑风格,气势雄浑庄重,又与文庙建筑群相呼应,李方案的合理性和独特性不言而喻,几个系主任都站起来发言,支持“大屋顶”。

处于下风的叶果洛夫有点尴尬,他瞅瞅原来支持他的徐立行,徐立行只是批评“大屋顶”是“穿西服戴了顶瓜皮帽”,说过这么句俏皮话,就再无下文。叶果洛夫成了“孤家寡人”,不免有点垂头丧气,耸肩摇头。

陈赓心里有数,大概怕和顾问们搞僵了,就随口说道:“大楼造型问题与实用价值关系不大,照叶果洛夫同志的意见办也未尝不可嘛,大家再讨论一下吧。”

李懋之一听这话可有点急了,他涨红了脸,冲着陈赓说:“我们中国人喜欢自己的民族形式,大家都同意这样的形式,设计单位也想这样设计,我希望能按多数人意见确定下来。”

陈赓瞅瞅李懋之焦躁不安的样子,故意不紧不慢地摘下眼镜擦拭着,笑着说:“大家继续讨论嘛!”

一直坐着不出声的奥列霍夫,不停地让翻译锻钢把大家的意见及时告诉他。现在他慢慢站起来,做了一个小小的手势,会场上顿时安静下来。

“同志们,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好比一只老母鸡,下的蛋要给各军兵种的。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军兵种技术装备的增加,现在的五个系将来会成为各军兵种直属的工程学院。把几个系集中在一个楼里会互相干扰的,因为专业不同,设备各异,所以还是各建一个教学楼比较合适。

至于建筑造型,各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感情,喜爱自己的传统风格,既然形式与教学使用价值无关,那就按李副教育长的意见决定好了。他设想的大楼造型,含意很好,尤其高屋脊两端蹲着两只‘大老虎’,很有创意啊,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我是赞同这个造型的。”

与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奥列霍夫又转过身问道:“叶果洛夫同志,你同意我的意见吗?”

叶果洛夫耸耸肩,爽快地说:“我已经放弃了我的意见,完全站在李的一边,我投降了!”

在笑声中,各个系的主任顾问也都表态同意首席顾问的意见。

陈赓微笑着站起来,环顾会场,大声说:“看来我们的意见统一了,那么就按首席顾问同意的意见,五个系各建一座教学大楼,搞个中国式的大屋顶吧!”

与会者皆大欢喜。各个系又将大型实验室的问题提出来讨论,如风洞试验室、停机坪、大炮和坦克实验室、航模试验大水池、大型工程机械库等等。直到天黑下来,会议才结束。

后来,建委会根据全院建筑总平面图,制作了一个大沙盘。俯视沙盘,在古香古色的文庙大殿模型四周,错落有致地摆上新旧建筑的模型,五座系大楼虎踞龙盘,气势恢弘。建筑物布局合理,相互呼应,道路笔直,林木葱茏,俨然是个美丽壮观的大花园。苏联专家争相观看,啧啧称奇。不久大沙盘送到北京展览,一炮走红。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的首长们,政务院薄一波主任和教育部、建工部领导及部属设计院的设计师、建筑师都先后来观看过,大家一致认为军工学院规模大,有气魄,堪称中国第一流的大学校园。

八、勤勉无私,有口皆碑“好管家”

学院成立伊始,李懋之就是党委常委,历任副教育长、教育长,直到后来的副院长,除了1958年2月至1960年11月入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三年,他一直工作在院级领导的岗位上。

建院初期他环顾周围,唐铎、徐介藩、赵唯刚、唐凯等系级领导干部都是20世纪20年代的老党员或是老红军,自己是个“三八式”干部,心里不免打鼓,怕因为自己资格浅而碰钉子。没有想到陈赓院长早就把工作做到前头。后来徐介藩、唐凯主动找他征求意见,说陈院长让他们注意尊重在院机关工作的资历浅的同志。他们问李懋之,有没有不尊重你的地方?这让李懋之很感动,他说,没有,希望你们多提意见,多帮助我。每次出差,李懋之都委托唐凯代理他分管的工作。

李懋之严格自律,两袖清风,一直保持谦虚谨慎、勤勉敬业的好作风,他性情温和,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从来不整人,在哈军工有良好的口碑。

他顾全大局,总是勇挑重担,迎着困难上;他勤于学习,善于理财,精通经济管理。在短短两年多时间,组织建成60万平方米的规模宏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用房,为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李懋之为哈军工立下大功。

李懋之还是哈军工的“外交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中央党政军许多领导同志关系很好。哈军工被肢解后,他多次在军委领导处建议,为军工重返军队立下汗马功劳。

1961年,李懋之晋升为少将军衔。

三年困难时期,哈军工领导以身作则,吃苦在先,全力以赴抓好全院人员的生活。从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1960年底李懋之回到哈军工,他受院党委委托,具体负责全院的生活保障工作。为当好“管家婆”,他先抓物质保障部,办好小赵家农场,组织全院人员轮流参加农场劳动,种粮、种豆、养猪、养鸡、加工豆制品;各系也办起小型畜牧场。李懋之拿出当年筹办学院时的干劲,发挥山西人会理财的特点,带着军需处处长杨进和副处长申东初,风风火火,四处奔波。学院组织了打鱼队到松花江和兴凯湖捕鱼,又组织打猎队到内蒙古草原打黄羊。1961年初,李懋之跑到北大荒最东边的密山农场联系投资,哈军工当年投了40多万元,年底密山农场就拨给学院40吨大豆,学院留下了25吨,另15吨上交国防科委,聂帅闻讯十分高兴。

纵观李懋之在哈军工的工作实践,他始终是属于具有开创精神和脚踏实地干实事品质的业务型干部,他从不讲大话,实事求是、兢兢业业、忍辱负重是他一贯的品格。

他密切联系群众,从来没有当官的架子,非常随和。20世纪50年代末,家里有一台苏制的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附近的干部和工人常到李家看电视,家里就跟小电影院似的。大女儿李莉回忆说,我在哈十三中的同学,不管家远家近,周六都常来看电视,太晚了不能回家,就在我家打地铺,爸爸总是笑眯眯地欢迎他们。

1961年3月16日,陈赓院长在上海溘然长逝。正在内蒙古看地形、考察哈军工后方基地的李懋之从广播里听到噩耗,通宵流泪,不能成眠。次日急返学院,下车后直奔陈赓灵堂,放声痛哭,第三天就去北京参加老首长的吊唁活动。陈赓之死给了李懋之沉重的精神打击,他决心继承陈赓遗志,为哈军工的发展壮大鞠躬尽瘁。

然而,几年后,随着国家形势的剧烈变化,哈军工开始走下坡路,被列为全军“不突出政治”的落后典型,李懋之为哈军工的前途而隐隐不安。果然,1965年秋,林彪下达命令:哈军工退出部队序列,集体转业。犹如晴天霹雳,哈军工全院人员悲伤不已。上面原定1966年1月1日全院脱军装,院党委研究后认为时间太急,准备工作来不及。受院党委委托,李懋之去北京,请示聂荣臻、叶剑英、刘伯承三位老帅,希望能把时间后延三个月,三老帅都同意,后经周总理点头,哈军工迟至4月1日才脱下军装。

哈军工改制后,李懋之的工作要随之变动,他接到指示,不脱军装,到军委等待分配,谁也料想不到,“文化大革命”轰然而起。

九、艰难岁月,铁骨铮铮战鬼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懋之就靠边站了,他去北京找总政干部部,要求分配工作。

部长袁子钦对他说,现在乱哄哄的,根本谈不上干部的分配,原来考虑让你到新成立的兵种“二炮”去工作,现在搁起来了,什么时候下命令,我也不知道。你就不要回哈军工了,到疗养院待命好了。

同类推荐
  • 吉安民俗

    吉安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俗是人类各级社会集团的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李自成第三卷:紫禁城内外

    八年,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九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被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战法,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卓别林自传

    "卓别林是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偶像之一。1975年3月9日,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卓别林不列颠帝国勋章,从此人们开始称呼卓别林为爵士。本书作为卓别林的亲笔自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他的一生,包括辉煌的事业历程,也包括被某些人诟病的私生活;既有具体事务的记录,也有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深层思考。阅读人物传记,其实也就是对自身的一次检阅,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地认识自己,并获得进步的力量。"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居里夫人(伟大的女科学家)》讲述了,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
热门推荐
  • 兽王录

    兽王录

    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的杨一豪都没能搞懂,自己为什么能够过目不忘,为什么能够力大无穷。有的时候甚至能够飞起来。但是,在高中毕业晚会上的一刻,数百公里以外的父亲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展现了惊世骇俗的力量,才让他知道,原来他竟然是兽神---烈阳白虎的后裔。。
  • 十三朵彼岸花

    十三朵彼岸花

    在漫长寂静的黑夜中,鲜血是城市里最明亮的事物,换一个去看,对与错又有谁分得清呢?角落里隐隐约约的彼岸花。
  • 冷面夫君俏冤家

    冷面夫君俏冤家

    我怎么这么倒霉?人家穿越我也穿越,但上天也太不公平点了吧!别人都做王妃,公主,还有各种皇后,我却穿在了一个智商只有六七岁的低能儿身上,虽然也是个大小姐,但是......这也不提了,更倒霉的是“我”十日后就要跟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成亲了,再次晕一下,据说那男人很冷血,酷得很哪!我该接受命运的安排么?好吧,先看看那家伙再做打算!
  • 我的身上有秘籍

    我的身上有秘籍

    某天,从小痴迷武侠的徐长青意外被人拉进了一个满是骗子的“中华秘籍聊天群”,徐长青用尽“毕生所学”从群主那骗了一本秘籍。有一天,正在研读秘籍的他突然发现……身上多了一个秘籍系统!啊啊啊啊,徐长青弱小猥琐的心灵在一夜间彻底崩碎啦!
  • 一吻成瘾:荣少独宠病娇妻

    一吻成瘾:荣少独宠病娇妻

    她,莫氏的二小姐,从小身体弱养在家里。他,荣家的大少爷,从小对她呵护与溺爱。她分得清对他是爱情还是友情,却不敢表白,因为不能。他这辈子清楚的事情只有一样,那就是爱她,照顾她一辈子。“煜哥哥,不要走。”“等我。”
  • 我不是八贤王

    我不是八贤王

    孟昶棺前吻花蕊,后宫秀榻睡皇娘。赵家四子,帝王之才,年少却多谋,气盛则不傲。朝堂上,鞭相国,少年气盛文武双。百万军,斩敌寇,一柄金锏屠天狼。新建QQ群:39626515
  • 心动的N次方

    心动的N次方

    Ilikeyou,justlikeyou。因为喜欢你,所以喜欢你。年少时,没来得及发现你这颗星星,多年后,触碰到你这颗星星后我便不想再放手。我们在最幸运的时间,遇见了最好的彼此。
  • 病娇娇妻:腹黑总裁别上门

    病娇娇妻:腹黑总裁别上门

    “你这个混蛋,我要告你们医院!骚扰女病人!”某女恶狠狠的擦着自己的嘴唇对一脸满足的男人说。“哦~是吗,欢迎来告~告赢了我,我给你当老公,告输了我,给我当老婆。”本文女主是个病娇,男主一个大腹黑。不弃文,偶尔断更,会写完。是一个隐瞒身份的大boss的医生和自己病人的故事。
  • 灵皇邪帝

    灵皇邪帝

    带领大陆文明走向辉煌,一生放荡不羁。自幼拔剑长歌,剑指苍穹,一路披荆斩棘。什么天才,什么教主,都是用来踩的。宅心仁厚,外表却邪气外露,带着一腔永不消融热血,成就无上帝位。
  • 重生八零有点咸

    重生八零有点咸

    (超甜宠文)项昂求教了十几种哄媳妇儿复婚的方法,自信用不到五种,就该能重新把媳妇儿抱回家了。后来,十几种都用完了以后……项昂:媳妇儿,你看我今天求饶的方式还满意吗?——上一世,萧叶子恨了项昂十年,以为他没爱过她。后来才知道,他只是没来得及告诉她他有多爱她。重生回来,萧叶子一手抓前夫,一手抓致富,领着老公和孩子,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