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6600000046

第46章 荒诞奥秘(2)

尼奥斯湖奇灾

喀麦隆是西非火山最多的国家,在首都雅温得西北约400千米处,有一座还在经常活动的阿库火山。在火山脚下有一座面积不到2平方千米的小小火山湖——尼奥斯湖。世界上像这样的火山湖有很多很多,所以它先前默默无闻。它的出名,是在发生那次奇灾之后。

1986年8月22日晚上9点30分左右,尼奥斯湖中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巨响,几股强大的气体从湖底冲出,整个水面就像是开了锅一样。这冒出的大量气体悄无声息地向湖边的村庄扑去。这时,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都在酣睡之中,谁都料想不到灾难已经降临。

气体弥漫到哪里,那里就传出呻吟。有人发觉不对劲后赶紧逃命,可没等跑出门口就一头栽倒。一位幸存者后来描述,当时他感到很热,就跟喝醉酒一样,接着就是咳嗽、吐血,最后是挣扎着钻进了一个草垛里才免于一死。

受害最烈的是离湖最近的尼奥斯村,虽然从外表上来看,房屋依旧完好,树木仍然葱茏,可全村竟然只剩下两个活人!其余的人,连同饲养的家畜、家禽都死得精光,这幅惨象就跟挨了一枚中子弹一样。

面对这一重大灾情,喀麦隆政府向国际社会紧急求援,数十个国家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当时正值雨季,道路翻浆,交通不便,大批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是由直升飞机直接运到这里的。一时间,这偏僻的山区热闹非凡,直升机在天空盘旋轰鸣,各种车辆在地面不停地穿梭往来,一位抢险人员说:“如果你想了解什么是人类处理紧急状况的现代化手段,那么可以来这里看一看。”

救援活动告一段落之后的8月29日,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在日内瓦宣布:尼奥斯湖灾难中的死亡人数达1746人!

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是谁?

1987年3月,来自全世界11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参加在雅温得举行的尼奥斯湖灾难国际讨论会,在5天的讨论后得出结论认为:从尼奥斯湖喷出并酿成灾难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是从湖底溢出湖面,而不是湖底火山爆发喷出来的。

那么,这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从何而来的呢?

科学家认为,湖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一点点慢慢地从火山裂缝中散发渗入到湖水中去的。也有一些是通过水下的碳酸钠热泉进入湖里的。由于近百年来这里并未发生过强烈的火山活动,微妙的化学平衡使湖水分成若干层,最深的一层含有大量的碳酸氢盐。我们知道,碳酸氢盐不够稳定,一旦湖水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搅动,富含碳酸氢盐的深水就会上翻,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这情景,就同打开一瓶汽水差不多。

科学家发现,把湖底的水样取出水面时,水就会大量冒气泡,气泡中的气体98%~99%是二氧化碳。可以想象,这样大量的二氧化碳弥漫到村庄里时,当然会造成大批的生命窒息死亡。况且,二氧化碳中还混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呢。

可是,是什么原因使本来处于微妙平衡状态的湖水猛然间出现大搅动呢?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当湖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时,这种微妙的平衡就变得岌岌可危了。哪怕是一次轻轻的震动,比如说一次小小的地震,一次小规模的火山爆发,一块巨石落水,或者是一场风暴,都可能破坏平衡,使湖水中的气体释放出来。

由于出事那天正下着暴雨,有些学者认为,那就是触发原因:暴雨使得尼奥斯湖水的各层上下翻腾,形成了底层水上翻和释气的条件。这二氧化碳的爆发是这样的猛烈,以至产生了5米高的波浪,还击倒了不少岸边植物。后来,那令人窒息的毒气便窜进村庄,登堂入室作案,最终酿成了这次奇灾。

倒霉的伊凡

唐明皇是距今1000多年前的中国帝王,伊凡是距今100多年前的俄国工人,本来他们八杆子也打不着,可是,由于神奇的“猫眼绿”的关系,他们都成为这篇科学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的名字才同时出现在这页书上。

先讲唐明皇之谜。

一天,南方爪哇国的使臣来到长安,进贡给唐明皇一对绿色宝石:“大唐天子陛下,这两块猫眼石为仙女所赠,可用来看时间。”据说,唐明皇见后爱不释手,特意为之配了精致的牡丹钿盒,藏在身边。当他和杨贵妃在花园中游玩时,只要贵妃一问:“三郎,什么时辰了?”他就把那小盒打开,对准南方看一下:“哦,爱妃,将到午时,该用膳了。”

唐明皇未能把那两块猫眼石留下来,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谜:猫眼石怎么能当钟表用呢?直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家才破解了这个谜。

这“猫眼石”为何物?原来它俗称“猫儿眼”,是一种神奇的宝石。在这种宝石中有一道像猫眼瞳仁一样的明亮光带,宛如正午时分的猫眼,因而得名。

“猫眼”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它是一种“游彩”,产生游彩的原因是由于某些宝石因有平行纤维构造、平时针状矿物包裹体或平行分布在晶体中的显微管状气穴等,对光产生干涉和集中反射的一种光学效应,即“猫眼效应”。这种效应,目前大约在20余种矿物宝石中都有发现,它们都被称为“猫眼石”。但最好的游彩效应出现在金绿宝石猫眼石中,即“猫眼绿”中。爪哇国进贡给唐明皇的,就是猫眼绿。

猫眼绿又为什么能用来看时间呢?这是因为猫眼光带可以随光变化,左右摆动。早上、中午或晚上,由于光源方向不同,猫眼光带左右摆动的位置也不同。虽然利用这种变化来判断精确的时间是不行的,但用来判断大体的时辰还是可以的。古人没有钟表,用来计时的“沙漏”、“水漏”等器具不便携带,这样,猫眼绿几乎就是最佳的能随身携带的“钟表”了。当然,这样名贵的“钟表”也只有唐明皇这样的帝王才能用得起。

再讲伊凡之谜。

1831年4月29日,在俄国乌拉尔的一个矿井里,矿工伊凡借着矿灯的光亮,吃力地沿着结晶岩矿脉开掘,寻找猫眼绿。突然,他的眼前一闪一亮,跳出了一块红色的宝石。伊凡对着这块红色宝石看了又看,吃惊得张大了嘴:在这座矿山上,屡有绿色宝石出土,可从未有过红色宝石啊!

“我发现了红宝石!”还没跑出矿井口,伊凡就兴奋地叫嚷起来。很快,他被带到了沙皇派来的驻矿大臣面前。驻矿大臣疑惑地问:“你真的在那片只有绿宝石的矿脉中发现了红宝石?”“真的,大臣。”伊凡忙不迭地回答,并奉上包有宝石的小布袋。

“混蛋!竟敢戏弄我。”驻矿大臣一打开布包就咆哮起来,因为在他手中的分明还是一块绿宝石,一块猫眼绿。尽管它也很珍贵,但毕竟不是红的。可怜的伊凡当下就被拖了出去,砍了头。大臣随手将这块使伊凡丧命的猫眼绿放在了桌上的玻璃瓶中。

晚上,驻矿大臣坐在桌前,就着烛光写信。他偶一抬头,不禁“啊”地叫了起来:玻璃瓶中那块“猫眼绿”,在摇曳的烛光辉映下,正发出熠熠的红光呢!

伊凡死得真冤。原来那块猫眼绿是块会变色的“变石”,在白天的阳光下呈现翠绿色,而在晚上的灯光下就变成了紫红色。后来,驻矿大臣将这块奇特的宝石献给了沙皇。在皇太子亚历山大21岁生日时,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石被镶嵌到了他的皇冠上。

这真是一个谜:变石怎么会变色呢?

这个谜到现代才破解。原来,这是由于变石晶体会有选择地吸收黄色和紫色光波的缘故。众所周知,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每一种颜色都在白色波长中占有一定的位置。阳光中蓝绿色光波较强,既然黄色和紫色光波被变石晶体吸收了,便会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光,给人绿色或翠绿色的感观。而矿灯光和烛光中红色光波较强,同理,变石晶体吸收黄色和紫色光波后,就会给人红色或紫红色的感观。变石对光波的选择吸收是变色的奥秘所在。

以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些变石,因其量少,十分珍贵。后来有人根据变石变色的原理,在人工合成刚玉时,加入一定量的铬离子,使其具有变石一样的吸收性,结果真的制成了合成刚玉变石。不过,这种变石在灯光下呈现红色,在阳光下呈现蓝绿色,与天然猫眼绿变石的色泽略有差别。

失踪的纽扣

1812年6月23日,在初夏明亮的阳光下,拿破仑率领他战无不胜的军队越过了涅曼河,踏上了俄国的土地。虽然遇到了俄国人顽强的抵抗,法军还是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向俄国腹地挺进,8月攻占了斯摩棱斯克,9月占领了莫斯科。

正当拿破仑踌躇满志地规划下阶段的军事行动时,俄国的冬季提前降临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掠过俄国北部,刺骨的寒风呼啸着钻进每一个角落,天空下着鹅毛大雪,气温急剧下降,0℃,-10℃,-20℃……

来自温带地区的法兰西士兵哪里遇到过这种情境,个个被冻得半死。拿破仑只得下令撤军。11月29日,大军撤到了别列津纳河畔。大部队过了桥,继续往西方撤去。一支警卫部队留了下来,他们奉命待掉队的散兵过桥后,于明日早晨炸掉大桥,以阻挡追击的俄军。

当晚,又一股寒流袭来,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跌落到了-38℃。总算天亮了,醒来的士兵纷纷站起来活动活动,整理一下服装。突然,大家发现呢军大衣上面的白锡纽扣不见了,更令人尴尬万分的是,大家得把军裤提在手中,因为那上面的白锡纽扣也不见了。

尴尬倒是小事,要命的是,俄军随时都可能追上来,这样子怎么打仗啊!带队军官立即下了紧急命令:马上从死尸身上剥下衬衫,将其撕成布条,把裤子系上,把大衣捆上……

法国人怎么也找不出造成别列津纳河畔尴尬的原因是什么,只能将这件事记在了军史中,留待后人去琢磨了。

不到50年,这样的奇事又在俄国重演。

1867年,冬天又提早降临俄国北部,10月份时气温已经降到-30℃以下了。圣彼得堡军用品仓库接到紧急通知,立即将刚做好进库的呢军大衣发给部队。待管理员从仓库里将呢军大衣从箱子里取出来时,军需官的头上冒出了冷汗——呢军大衣上的白锡纽扣全都不见了,在原来钉纽扣的地方,只留着一些灰色的粉末。

这是怎么回事?锡并不是一种很值钱的金属,不能想象有人会起歹心偷盗。那么,难道是有人存心捣蛋吗?

“果然是有人在捣蛋!”不久,化学家终于找出了原因:这是严寒天气搞的恶作剧。

原来,锡的固体随着温度的变化会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常温下的锡亮晃晃的,我们称为“白锡”。它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可压成很薄的锡片,人们称之为锡箔的便是。

如果将白锡加热,达到161℃以上时,它会变得很脆,一钅郎头敲上去就会碎成粉末。因此,人们称之为“脆锡”。如果脆锡继续受热到231.8℃时,它就熔化成液态了。锡的这个熔点在金属中算是较低的。

锡受不了热,也挨不起冻。当温度低于-13.2℃时,白锡的晶格就发生变化。此时它不仅色泽灰暗,失去了金属的特性,而且各晶格交接处的内部应力导致晶体破裂并化为灰色的粉末。这种粉末状的锡,被叫做“灰锡”。

这个转变虽然在-13.2℃时开始,但转变的趋势不大。当温度降到-33℃时,这种变化会发生得很快,好好的一粒锡纽扣,一个晚上就会变成一撮煤灰状的粉末。如果温度更低点,比如-50℃,我们甚至可看到白锡会神速地解体崩溃。

锡的这种变化,人们称之为“锡疫”。奇怪的是,这种变化居然还会“传染”呢。如果你把患有“锡疫”的锡器与“健康”的锡器相接触,先前完好无病的锡器会很快染上“疫情”,就像人畜的瘟疫蔓延开来一样。这是因为少量灰锡的存在,可大大促进从白锡转变为灰锡的过程。

人们搞清楚这个道理后,就能有选择地使用锡了。至少,后来严寒地区的军人,身上穿着的服装不再用锡做的纽扣了。这样,类似圣彼得堡的奇事和别列津纳河畔的尴尬就不会再出现了。

不翼而飞的金刚石

20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曾发生过一桩家喻户晓的离奇案件。那天,从巴黎来的国际航班抵达虹桥机场后,一批标明为“贵重”的货物从机上转移进了航空公司的库房里。说是“一批”,其实也就是一只五六寸见方的木盒子,分量也很轻。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是根本就没把这只小木盒子放在眼里,库房管理员竟在作了入库记录后,随手将它放在了普通货架上。这一切都被送货进库的司机看在眼里,见财起意的司机在第二天送货离开库房时,随手就将这只小木盒子揣在怀里偷了出来。

在回家途中,司机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小木盒子。盒里有只布口袋,里面是一只只密封的小塑料袋。司机看了,宛如一盆凉水从头泼下,因为那些透明小塑料袋里装的是一粒粒碎玻璃屑。也许是什么工业样品吧,司机一边想,一边懊丧地将塑料袋撒开,将这些碎玻璃屑胡乱地丢到路边。看看那只木盒子倒是蛮精致的,拿回去放放东西吧,就这样,他揣着空盒子回家去了。

第三天,待货主来提货时,管理员才发现这只木盒子不见了。而且,到这时候,他才知道木盒子里装的是价值500万元人民币的金刚石,那是珠宝进出口公司从巴黎购来准备加工后再出口的。

以后的情节就比较简单了。公安人员很快就破了案,逮捕了司机,可缴获的仅是一只空盒子。随后,公安局出动了数百名警察,封锁了交通,在司机丢弃金刚石的宛平南路一带梳理似的用放大镜一寸寸地搜寻了好几天,可找回来的金刚石仅仅是为数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听到这里,你可能要皱眉头——恐怕说错了吧,那金刚石亮晶晶的,光芒四射,璀璨夺目,司机怎么会把它看成是玻璃屑呢?说来很简单,你心目中的金刚石实际上是钻石,那是人们用金刚石精心琢磨成的有许多平面相交的多棱体,由于钻石具有很高的折射率和色散性,光线照射在钻石上面的时候,就会显出霓虹般的七彩。而未经加工过的金刚石,在常人眼中确实跟玻璃屑差不多。

由于钻石晶莹剔透,光彩照人,所以自古以来就是贵重的装饰品。有些国家的国王,就喜欢把一些硕大、华丽的钻石镶嵌在皇冠上,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金刚石的贵重,还在于它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科学家把各种物质的硬度分为10级,一级称为一度,那金刚石就是10度。南非一家矿业公司曾做过一项试验:把金刚石与砂石、钢珠和水一起放入滚筒里转动,经过1000个小时,金刚石才被磨损万分之一。用这样硬的物质做切割工具,真正是“削铁如泥”了。有一份材料说,一把好的高速钢车刀进行8千米长的切削就钝了,一把硬质合金车刀可以加工34千米,而一把金刚石车刀可以加工1968千米。有这样漂亮的外表和优异的性能,金刚石当然就成了大自然宝库中的骄子。

那么,无价之宝的金刚石是什么材料构成的呢?300多年前,意大利佛罗伦萨科学院的院士们就曾研究过这个问题,并由此引出了另一桩离奇的案件。

1649年初夏的一天,在明媚的阳光下,这些院士聚在花园里的一张石桌旁,用放大镜细细地观察放在石桌中央的一粒金刚石。突然间,大家惊叫了起来——那闪闪发亮的金刚石顷刻消失了。人们找遍周围的草坪,也不见金刚石的踪影。各位院士都是德高望重的学者,也不能想象他们中有人将金刚石藏起来。一位院士说,他似乎看见在石桌中曾冒起一缕青烟。这就更奇怪了,难道金刚石成了精怪,化作青烟溜走了?

金刚石不翼而飞的离奇案件被载入了佛罗伦萨科学院的大事记中,直到1793年,才由英国化学家特南解开了这个谜。特南将一粒金刚石放在充满氧气的密封金钵中灼烧,而后打开金钵,发现金刚石消失了。分析金钵中的气体,竟是常见的二氧化碳。再经过定量分析,证明了金刚石是纯碳组成的。至此他才恍然大悟,当年佛罗伦萨科学院的那粒金刚石,正是被聚焦后的阳光点燃的。很小的一粒金刚石几乎在一刹那就烧完了,要不是眼尖,可能连青烟都看不见呢。

死海神灵

公元前70年,古罗马的军队对中东的圣城耶路撒冷发起了进攻。一天,罗马大将狄度带着队伍来到一个大湖边。这大湖可真奇怪,望不到边际的广阔湖面上,水平如镜;湖中不见鱼虾遨游,湖上也无鸟儿凫水;湖边草木不生,一片荒芜。

“啊,这真是一个毫无生气的死湖!”狄度胸中涌起了悲凉,无限感慨。

“是的,大人,它就叫死海。”向导说。

“死海——”这不祥的名字使狄度的心情更感压抑,“来人,将刚才抓到的那几个俘虏丢到死海里去,祭祭水神,消消晦气。”

“扑通!扑通!”几个带着镣铐的俘虏被抛进了死海中。可说也奇怪,这几个俘虏就像身上裹有海绵似的,老是浮在水面上,就是不往下沉。罗马兵用长矛将他们戳进水里,可只要长矛一松开,他们就又浮了起来。

“天哪,神灵在庇护他们!”狄度望着这不可思议的场面直发愣,马上下令将那几个俘虏释放了。

庇护那些俘虏的是什么神灵呢?后来人们才搞清楚,那就是人类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朋友——食盐。死海的水含盐量特别高,达25%,密度也大得出奇,约在每立方厘米1.172~1.227克之间,比人体的密度还要大,所以,人落到死海中是绝对不会被淹死的,会像软木塞浮在水上一样浮在死海上。

一般海水的含盐量只有3.5%左右,也就是大约只有死海的七分之一,那么,为什么死海的含盐量这么高呢?

这同死海的地理环境有关。死海的四周是一片山岭和高原,死海陷在其中,就像是储在一口硕大无比的大锅底部的水。而且,这口“大锅”还是埋在地平线以下的。1848年,西方地质学家林契来到这里,测出死海的水面竟比相距仅100多千米的地中海的海平面要低392米。人们这时才知道,死海是地球上最低的洼地。这样低的地方,水是不可能自动排出来的,所以只有约旦河、哈萨河等几条不太大的河流把水注入到死海中去,而没有河流把水从那里引出来。

既然河水在源源注入,而没有水从死海流出,那死海的海平面会不会渐渐抬高呢?

不会的。因为这一带的气候极其炎热干燥,湖水的蒸发量极大,流进的河水最多只能补充蒸发掉的水量。实际上,近代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取用约旦河等河流的水量增加,所以死海的海平面不仅没有抬高,反而下降了。到20世纪70年代,死海的海平面已低于地中海海平面约400米,比1848年时还要低7米。

湖水在蒸发,水变成水蒸气后就散发到空气中去了,而溶解在水里的盐类是不会随水一起蒸发的。这样,水中溶解的盐类慢慢地在湖内积聚起来,年复一年,越聚越多,使死海的含盐量越来越高。而且,约旦河等河流流经的地区,有着许多石灰岩,水这种本领强大的溶剂对石灰岩有很强的溶蚀作用,流入死海的河水本身就含有比一般河水更多的矿物盐,死海的含盐量当然更是居高不下了。

岂止居高不下,据测定,死海的含盐量还在不断增加呢,最近已有数据说明,它的含盐量已高达27%了!

这样高的含盐量已不可能有动植物生存了。怪不得死海中不仅没有鱼虾,就连水生植物也没有。“死海”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这淹不死人的海就成了游览胜地,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拥到那里,体验一下当年古罗马俘虏的经历。对此,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在死海中游泳是多么有趣啊,我们决不会沉下去!你还可以挺直你的身体,把头完全抬起来,舒舒服服地在水面仰躺着,并且还允许你撑开伞,挡住炎热的太阳。”

死海目前还是一个著名的疗养地。人们发现,那里的海水除了含有食盐外,还有许多其他矿物盐,从而使海水具有一定的疗效。据说,有人用死海海水为原料试制了一种药膏,用来对付顽固的牛皮癣,竟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呢。

诸葛亮南征遇险

《三国演义》中叙述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对我们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

建兴三年(225)五月,诸葛亮率领蜀军渡过波涛汹涌的泸水(即金沙江),南征云南,平定由孟获领导的夷人叛乱。那里人烟稀少,山岭险峻,森林绵延,虎豹成群,蛇蝎遍地,洞穴深邃。一到夏季,更是炎热难熬,瘴气、瘟疫成了索命的魔王。在这种恶劣环境中征战的蜀军,碰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遭遇了许多怪诞的事物。下面讲的就是其中的一起。

那是在诸葛亮第四次放回孟获后,再次征讨孟获时的一次险遇。

孟获和弟弟孟优逃到了西洱河畔的秃龙洞,蜀军接着追了过去,准备进攻。一天,天气炎热,先锋王平带领几百名军士前去探路,见到路边有一汪清泉,口渴难忍的军士大喜,挤上喝了个饱。这泉水不仅清澈,还带有美丽的淡淡的青绿色,更令军士们喜欢。军士们喝了后精神倍增,很快完成了探路任务。可是,等这几百号人回到大营时,一下子却全成了哑巴,一个个只会指着嘴巴,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这是怎么搞的?诸葛亮大惊,在军士的指引下来到这清泉边观察。只见在丛山峻岭之中,有一潭清水,深不见底,水气凛凛,泉边虽然林深草盛,却不见走兽,也不闻鸟雀声。诸葛亮心存疑问,来到山林深处的“万安隐者”那里请教。

隐者告诉诸葛亮,蜀军饮的是“哑泉”,人若喝了后就会成为哑巴。而且,他还告诉诸葛亮,饮了哑泉水的人将在10天后死去。诸葛亮一听更是焦急万分,赶忙请教有什么解救办法。隐者为诸葛亮的诚意所感动,就将这几百名“哑军”带到他草庐后的一口水塘边,说:“这是安乐泉,喝了可解毒。”隐者还要三告诫说,这里的泉水险恶莫测,以后绝不可随便饮用,保险的办法是渴了就就地掘井取水。

果然,王平等人饮了安乐泉水后就大吐,随后就能说话了。以后蜀军就只饮用自掘井里的水,没再出过问题,顺利攻占了秃龙洞,第五次擒住了孟获。

《三国演义》将这桩奇事说得活灵活现的,但好些人还是有怀疑:这种事真有可能发生吗?

科学家对此倒并不怀疑。他们推测,所谓哑泉很可能是一种含铜盐的泉水。这故事发生在云南,云南是我国著名的产铜省,境内遍布大小铜矿。云南东北部的东川铜矿是著名的大铜矿,早在东汉时代就开采了,它的位置就距诸葛亮当年南征的地点很近。很可能,哑泉中的铜盐就来自这些铜矿。

科学有进一步分析,云南的铜矿多是铜的硫化物矿物,如黄铜矿等,这类矿石中的铜能溶于水,主要是几种微生物的功劳。黄铜矿往往与其他一些金属的硫化物矿石共生在一起,有几种微生物,如氧化硫杆菌、氧化铁硫杆菌、氧化铁杆菌等生活在这些矿的酸性矿水中。它们专吃矿中的硫化物等,形成酸性菌液,对矿石中的铜有氧化、分解和溶解作用,于是把本来不溶于水的铜转化成含结晶水的硫酸铜,这在科学上叫做微生物沥滤反应。

硫酸铜的水溶液颜色为青绿色,有点像胆汁,所以古时人们就称它为胆水。中国古代很早就知道胆水中含有铜,而且还发明了铜的“水炼法”:将铁器浸到胆水中,过一段时间后就能从铁器上刮下铜来。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曾描述过他在江西铅山的见闻:铅山有一个苦泉,流下成为山涧,取涧水煎熬就得到胆矾(结晶硫酸铜),时间长了,熬胆矾的大铁锅,就变成了铜锅。沈括写的,就是这种变化。

科学家说,铜盐有毒,所以人如果误饮胆水后就会中毒,其症状是:呕吐、恶心、腹泻,语言中枢麻痹,说话从含糊不清到说不出,最后虚脱痉挛而死。这症状与《三国演义》上描述的王平等军士中毒的情况很像。

胆水中毒有没有救呢?有的,而且具体操作并不困难。从化学原理上来看,硫酸铜如遇到了碱性很强的石灰水,就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铜和硫酸钙沉淀,剩下的就是失去了毒性的清水。估计“万安隐者”给诸葛亮部下饮用的安乐泉,就是碱性水,它能和铜盐作用产生不溶性沉淀物。中毒军士饮了此泉水就等于洗了胃,减轻了中毒症状。

科学家还说,云南的东北部,尤其是靠近四川一带,是大片的石灰岩地区,那地方的许多泉水都含有石灰水,像安乐泉那样可解胆水中毒的泉水是到处皆有的。也许,隐者那口泉水中的石灰水浓度要大一些,所以解毒效果比较显著吧。诸葛亮本身就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加上这桩中毒又解毒的事件也的确富于神奇色彩,好像诸葛亮真有神灵相助一样。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其中的道理也并不复杂。

毒药事件

1997年9月5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的一则“紧急告示”引起了广大市民的注意:凡服用过批号为970729的中药“尿石通合冲剂”的病员,请速与医院或药厂联系。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药中有毒?市民议论纷纷。而后,经过新闻媒体的陆续披露,市民才渐渐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事情是从8月中旬起陆续发生的。

某医院收治了一位中年女士。据送她来院的家人说,这位性格温和的女士下午在办公室里动作失控,不知怎么一上班就打碎了茶杯,又推倒了书架,还将办公桌上的资料撒了一地。同事看她不大对头,送她回家,她又在公共汽车上胡言乱语,说这是接新娘子的彩车。现在虽然已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但她对已发生过的事茫然不知。

某中学一位初中女生惊恐地对老师说妈妈“不大正常”:昨天晚上,妈妈早早就入睡了,哪知半夜12点就起来为女儿做蛋汤、烧泡饭,就像在发夜游症似的。而且还大声叫女儿:“7点了,快去上学!”她被闹醒后一看,还不到1点呢。

最荒唐的莫过于某精神病院的反映了:一位平时极有教养的老人,在晚上突然“中了邪”,竟会粗暴地抓住塑料袋塞进嘴里,一个劲地咀嚼,还对前来劝阻的家人露出要打人的凶相。次日上午,家人将他送进精神病医院时,他显得很正常,对子女送他来这个地方感到莫名其妙。

真是活见鬼了,是谁在闹鬼?经过曼陀罗籽分析后,人们发现,做出这些荒诞不经的怪事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肾结石患者。再一调查,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在做怪事之前,他们都服用过批号为970729的中药“尿石通合冲剂”。

看来,这药有问题。经过对服用过这种药的病员的调查,发现尽管有些人服药后还不到“不正常”的地步,但也有头晕口麻、视觉模糊等反应。幸好吃过这个批号药的病员并不多,后果并不严重。上海药品检验所对这批中药进行了细致周密的检验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批中药里混入了曼陀罗籽,闹鬼的就是它!

曼陀罗是一种颇有名气的植物。它也称“风茄儿”,属茄科植物,为一年生有毒草本。它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南方并不罕见,夏秋季间开白色花,有人叫做“洋金花”。据当代研究,在古代,人们曾用曼陀罗的花、籽子或叶作麻醉药或蒙汗药。

从古书记载看,中国人用麻醉剂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书《列子》记载说,战国时名医扁鹊在给鲁公扈和赵齐婴做“换心”手术时,先给他俩喝了“毒酒”,等他们麻醉后再做手术。相比之下,三国时期名医华佗的“麻沸散”比扁鹊的“毒酒”名气更大,《后汉书华佗传》说,对那些需要施行外科手术的人,华佗先让他们以酒服下“麻沸散”,使他们麻醉失去知觉后再做手术。

“毒酒”和“麻沸散”里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古书上记载得太简单,也没写清楚。到了现代,人们研究出它们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曼陀罗的花、籽和叶中含有莨菪碱、东茛菪碱和微量阿托品。江苏徐州医学院曾以曼陀罗花为主药,配制成麻醉汤剂用于临床,效果不错。

人们还研究出,我国古代小说中常提到的“蒙汗药”,其主要成分也是曼陀罗。一些开黑店的强盗,常将蒙汗药掺进酒内,过路客商不知有诈,误饮后昏睡过去,财物被抢不说,还会送掉性命。《水浒传》里就记述了武松和两个差役在十字坡孙二娘的店里喝酒,孙二娘悄悄地在酒里下了蒙汗药,武松差一点丧命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误服了含有曼陀罗籽的中药后,病人没有麻醉过去,而是反常兴奋了呢?这跟服用的量有关。由于混入的曼陀罗籽的量并不多,所以它对人体起的主要是兴奋和致幻作用。这就像南美洲一种金虎尾科的植物,被当地人用来做迷信占卜或麻醉剂饮料。人服了以后,会产生兴奋的感觉,并引起知觉障碍,周围的环境好像波浪式地在活动着,闭起双眼遐想,脑中会出现种种生动逼真的形象来。而如果大量服用的话,那就会麻醉过去,昏睡不醒了。

最后,人们还有一个疑问:曼陀罗籽是怎样混进这批中药里去的,难道有人特意下毒?调查的结论是:这是无意中混进去的。原来,这种中药的原料中有一味是冬葵子,原料的供货单位误把少量曼陀罗籽混入了装冬葵子的口袋之中。这两种种子均是绿豆大小,灰黑颜色,是极难分辨的。幸好混入的曼陀罗籽并不多,所以误服的病员只要停药后就都恢复了正常,如大量混入的话,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更大的事情来呢!

送给“新娘”的礼物

在澳大利亚的西部滨海城市珀斯,有一家豪华的“黑天鹅”旅馆,接待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一天,旅馆里发生了一起重大失窃案:法国的柯尔特先生到这里来与他的澳大利亚新娘结婚,带来了一件结婚礼物——珍贵的钻石戒指。可它突然不见了!

沙利文警长带领一批警员立即赶到了现场。摆在这位干练警长面前的案情非常简单:这天上午,柯尔特先生刚把钻戒放在窗边的写字桌上,就响起了敲门声。他起身去开门,原来是花店送来了他电话预订的鲜花。柯尔特先生付了钱,拿着花回到写字桌前,钻戒已失去踪影。其间不过几分钟的时间。

这真是不可思议了。房间里仅柯尔特先生一人,送花人站在门口始终未曾进来。而柯尔特先生的房间又在8楼,尽管窗子是开着的,可又有谁能爬这么高来偷这枚钻戒呢?而且,现场是这样的干净,竟没有留下丝毫的作案痕迹,又有哪个窃贼有这样高明的手段呢?

沙利文警长折腾了半天后一无所获,只得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走进院子,看到小儿子约尼正往屋后的灌木丛奔去。“干什么哪,约尼?”“我去掏鸟窝。”“约尼,你是不是又要掏鸟蛋了?这可不好,快回来。”“不,爸爸。你不知道,那里有一只园丁鸟的窝,我要去掏里面的小玩具。”

园丁鸟!像被冷水泼了一下似的,沙利文警长打了个激灵。是的,澳大利亚谁不知道园丁鸟啊。

乘沙利文警长还愣在那里,咱们先讲讲园丁鸟。这种鸟仅仅生长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它可以说是鸟类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和“室内装饰家”,也是鸟类中最古怪、最不可思议的“求婚者”。

这种鸟的雄鸟长着一身漂亮的、像锦缎一样的羽毛。它在求偶的时候,从5月~12月,要花8个月的时间,为雌鸟建造华丽的“亭阁”和内容丰富的“礼品陈列室”。

这未来的新郎为筹备自己的婚事,真是费尽心血。它先是在灌木丛中找一小块空地,把泥土弄平,然后弄来许多二三十厘米长的枝条、木棍,一根紧挨一根地斜插进土里,最后做成一个像凉亭一样的小房间。

“亭阁”建成后,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收集“礼品”布置“陈列室”。花朵、羽毛、鲜艳的野果、贝壳等,都属于园丁鸟的收藏之列。栖息在住家附近的鸟,还收集晾衣服的夹子、花布条、铅笔头、碎纸片等五花八门的东西。它把这些东西找来,一件件摊在“亭阁”入口处的“陈列室”中。

当雌鸟在附近露面时,雄鸟就开始围着“陈列室”奔走,跳跃起来,嘴里发出“咕咕咕”的清脆叫声。与此同时,还不时把它认为最好看的“礼品”一件件地“举”起,好像在说:“请到我这儿来,我有最好的礼物送给你!”在这样丰富多彩的“聘礼”面前,雌鸟动心了,便跟进了“亭阁”,成了雄鸟的“新娘”。

园丁鸟有十几种,它们所喜欢的“礼物”略有不同,如一种蓬颈园丁鸟,特别喜欢发光的东西。有一位生物学家曾经统计过住家附近的一只雄鸟收集的“礼品”,计有:30只闪着黄色光泽的蜗牛壳,24块玻璃片,12枚新的铁钉,2把汽车钥匙,1只玻璃球和1只嵌有人造宝石的耳环。

“对,一定是它,是园丁鸟,是蓬颈园丁鸟!”沙利文警长拍了一下大腿,一下子醒悟过来。他马上奔出院子,驱车直奔警察局。

于是,大批警察出动了,搜查蓬颈园丁鸟的窝。这种园丁鸟的“亭阁”最为豪华,高可达40厘米,屋顶是漂亮的圆形,特征是很明显的,找起来并不很困难。

不久,好消息传来了,就在离黑天鹅旅馆不远的公园里,钻戒找到了。沙利文警长的猜测一点也不错,它被作为一样贵重的“礼品”,给放在一只蓬颈园丁鸟的“陈列室”里了。显然,这只雄鸟是在飞过旅馆窗外时,发现了这个闪闪发光的小玩意儿的。于是,它将柯尔特先生准备送给新娘的礼物带了回去,想来是要送给自己未来的“新娘”的。

石头里崩出青蛙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里说孙悟空是从石头崩裂里出来的。我们也都知道,那是神话,当不得真的。可是,如果有人说石头里能崩出青蛙来,你信不信呢?

这是将近半个世纪前的事了。1946年7月,一位石油地质学家在墨西哥的石油矿床里,发现了一只休眠的青蛙。这只青蛙埋在2米深的矿层内,被掘出来时皮肤还是柔软的,而且富有光泽,活了两天后才死去。地质学家对这个矿床进行了测定,证实是在200多万年前形成的。由此,人们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只青蛙在矿层内冬眠了200万年之久而未死亡。

这还不是惟一的一例。1782年4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巴黎近郊打猎时,看到一个采石工人从一块石头里劈出四只蟾蜍来。藏有蟾蜍的岩石采自地下4米~5米深处的石灰岩层,这岩层还是在距今100万年前形成的。四只蟾蜍并排在一起,各有自己的窝。窝比蟾蜍稍大些,内表面有一层松软的黄土。蟾蜍被劈出后,还能在地上活动。

蛙类动物起源于1亿年前,因此在200万年前就有青蛙是不成问题的。可对于蛙类能否活这么长时间,科学界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持肯定意见的人认为,地底深处的岩石内没有温差变化,埋在岩石内的青蛙和蟾蜍,在这种永久保持“恒温”的状态下,受不到任何外界的刺激。天气的变化如晴与雨、寒与热、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对它们都没有什么影响,实际上等于把生命储藏起来了,几乎不进行新陈代谢,几乎不消耗能量,所以能长期不吃东西而又不死亡。

这些科学家还指出,已有许多事例证明,过去人类对生物的生命力估计得可能太低了一些。如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一位苏联科学家把自然博物馆里储藏了120年的一份低等植物干样品弄湿了,而这份早已干瘪的标本居然就此恢复了生机;在中国,曾有千年古莲子开花的事实;在80年代初,还有人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中挖到一只熟睡了5000年的四趾蝾螈,它重见天日时,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

但是这些还称不上是生物中存活时间最长的例子。加拿大科学家就曾在深达1000米的岩盐层里,发现已沉睡了3.2亿年的细菌居然重新萌动起来。鉴于以上事实,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有活了200万年之久的青蛙和活了100万年的蟾蜍呢?况且,发现者之一的富兰克林是著名的科学家,他的目击应当说是非常可靠的。

持不同意见的学者首先从地质学的角度否定了这一可能。他们说,这些蛙类动物都是在石灰岩或石油矿的岩层中发现的,这些岩石都是沉积岩。岩屑、碎石等沉积物要经过一定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化学的以及其他的变化和改造,例如水分排出、孔隙度减小、胶结等,才能变成这种固体结实的岩石。假如有只青蛙落到沉积物中,在里面休眠,一旦苏醒过来,就能轻易地钻出松软的沉积物,回到自由的大自然里。很难设想它居然在该醒来的时候没醒来,而听任沉积物固化成岩石,把它禁锢起来永世不得复出。而且,压力不断增大是最终形成岩石的主要条件。因此,即使有哪只神经不够正常的青蛙藏身其中不想出来的话,也会被压成肉饼,绝无存活之理。再说,从动物学的观点来看,生活在一两百万年前的蛙类,其形态特点应当与当地现生蛙类有所不同,还可能是个已灭绝的种。但是,目击者的陈述都说这些蛙类与现在的一样,这也是令人怀疑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这两种奇事又是无法重演以获得确证的。人们不禁要问:这吸引了无数科学家进行争论的生物奇迹之谜,最终能解开吗?

白蚁吃白银

康熙二十三年(1684),在广东开平县衙门里,出了一桩怪事。

初夏的一天,即将离任高升的县太爷吩咐银库总管清点库存银两,造清册准备移交。一清点,总管吓得舌头半晌也缩不回来——足足少了3000两银子!这真奇了,要知道,银库是重点保护目标,一直是岗哨林立,里三层外三层的。莫非这盗贼真有飞檐走壁、隐形匿迹的神功不成!

县太爷闻讯大怒。如果此案不破,他不但要赔出白花花的银子,还要丢掉锦绣的前程,岂有不怒之理。

于是,县衙门上上下下都惊恐万分,乱成一团,尤其是负有直接责任的银库总管,更是吓得六神无主,以致县太爷在严令他破案的同时,派人日夜盯着他——怕他自杀。

正当总管为这个无头案走投无路之际,有位亲兵报告了一条消息。这位亲兵偶然在银库墙壁下发现了一堆闪闪发光的白色蛭粉,顿时联想到失踪的银子。他循着这白粉的痕迹找下去,最后在墙脚下发现了几个大如箩筐的白蚁巢。这银子会不会是白蚁偷掉的呢?

总管一听将信将疑。信的是,开平人谁都知道白蚁的厉害,它有“无牙老虎”之称,蛀食对象广泛,从田野中生长的庄稼到林木,从民房里的梁柱、家具到库房里的衣服、书籍,样样都吃,以至开平一带的民房几乎十有九蛀,每每在台风季节发生房屋倒塌,造成压死人畜的悲剧。疑的是,这可是硬邦邦的银子啊,难道白蚁也吃得下去?

唉!死马当活马医,不妨验证一下吧。于是,总管吩咐置一大炉,将火烧得旺旺的。然后破开墙脚,掘出这几大窝白蚁,连蚁带巢一起投入旺火大炉之中。须臾,火灭蚁尽,扒开上面的浮灰一看——哟,炉底竟有白花花的一层银子!一过秤,仅比失盗之银少300两……

这偷盗银子的白蚁是何许样动物呢?

白蚁并非就是白色的蚂蚁,在昆虫分类学上,白蚁因两对翅膀大小相等,属于等翅目;而蚂蚁与蜜蜂、黄蜂等同属膜翅目。也就是说,白蚁和蚂蚁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远亲。

全世界的白蚁有2000多种,我国已发现的也有30种~40种,其中家白蚁主要蛀食房屋和其他建筑,是为害最烈的一种。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布很广,在开平县衙门偷盗银子的就是它们。

家白蚁的巢有时建筑于地面以下,有时建在地面以上,尤其是在房屋密集的地区,凡光线暗浅、潮湿不透风、食料充足的地方,都是它们筑巢的好地方。银库墙厚而无窗,终年黑暗潮湿,那里的墙脚被家白蚁看中筑巢,实在是很正常的。

白蚁和蚂蚁一样,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就是说,它们成群地生活在一起。在每一群体里,生殖蚁只管交配产卵,生养后代;兵蚁只管抵御外敌,保卫群体;工蚁的主要活动则是蛀蚀木材,修建巢穴,喂养别的白蚁。偷银子的事也是工蚁干的。

白蚁的食性很杂,它给人类造成的麻烦事可多着呢。这里再举几例。

非洲有两位旅客到一家旅店投宿。洗澡后,随手将洗净的衣服摊在草地上晾干,谁知夜间忘了收回去。待天亮后记起时,草地上早已失却了衣服踪影,只有几颗纽扣仍在那里。这是白蚁干的好事。

斯里兰卡有位人力车工人,白天劳累,夜晚把车一歇,就露宿在星光下,一觉醒来,人力车上的胶皮轮已不翼而飞。这也是白蚁干的。

1981年6月1日,杭州市少年宫里,随着一声巨响,一大间房子塌了下来。事后检查,是一大梁被白蚁蛀食空后突然断裂。

白蚁的嘴再厉害也是肉长的,能咬动木材、布匹、橡胶就够厉害的了,为什么还能蛀银子呢?

今天,我们可以运用化学原理来回答这个问题。原来,白蚁在啃咬白银之时,口器中分泌出一种高浓度的蚁酸,白银遇到蚁酸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粉末状的蚁酸银。白蚁便可将这粉末状的东西毫不费力地吞到肚子里。不过,白蚁并不能消化吸收这些蚁酸银,而是经过分解,形成黑色粉末状金属银,滞留在白蚁体内。这些粉状金属一经大炉旺火的灼烧,便熔化成白花花的银子显现出来了。

古堡杀手

在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高原,靠近太平洋的一处悬崖峭壁上,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据说,古堡原是西班牙巴塞尔家族的财产,老巴塞尔早在200年前就已死去,他的后人回西班牙去了,于是,昔日曾繁荣过的古堡便日渐倾圮了。由于它处在交通要道附近,所以,有时也有些过路人在此宿夜,不然,它可是一点生气都没有的。

怪事出在本世纪60年代的前两年,古堡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多起神秘的死亡事件。死去的多是这些宿夜的过路人,死的情况也差不多,往往是在鼻端、嘴唇、眼睛或耳朵周围的脸部,或脚底、手掌等暴露部位有一些细小的出血点。死去的人面色煞白,但神态倒还自然,似乎是在安静中死去的。

人们纷纷猜测,老巴塞尔的墓地就在古堡边,这兴许是他的鬼魂在作怪吧?当地的警方当然不相信这种鬼话,可几次派员前去勘查,都未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无奈之下,只得悬赏缉凶。

不久,便有一个两鬓斑白的流浪汉来揭榜,声称愿冒死进此“凶宅”一试。

黄昏时分,这年岁颇大的流浪汉将一个大箱子、一副大渔网和一只猴子搬进古堡。天黑时,他先给猴子注射了一支麻醉剂,再把它放进渔网内,然后将网绳拉好引进箱内。准备就绪后,流浪汉泰然自若地钻进了箱子里。

夜半,只见几片黑影从古堡深处飘出,在悠悠地晃了几圈后,便降落在渔网上。流浪汉马上将网绳拉紧,拉拢网体……

第二天清晨,流浪汉拖着网包从古堡中健步走出。顿时,赶来看热闹的人群将这位能活着走出古堡的英雄围得水泄不通。流浪汉展开网包,躺在里面的,除去那只已死去的猴子外,还有几只蝙蝠。“这就是凶手!”他指着蝙蝠告诉大家。

原来,流浪汉是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的生物学教授,他之所以要化装揭榜,主要是怕万一破不了案会影响自己的声誉。

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老教授讲起了蝙蝠:

蝙蝠这类小兽的品种很多,它们的食谱各有不同。人们常见的蝙蝠多数是以昆虫为食物的,但有些较凶猛的品种,也吃小型的脊椎动物,包括老鼠、小鸟、蜥蜴和青蛙,甚至还吃比自己小的同类。在所有的蝙蝠中,食性最为特别的,要算是吸血蝠了。这是一类专靠吸动物血液为生的蝙蝠,隐藏在古堡里的神秘杀手就是它。

吸血蝠有着特殊的牙齿,前面的门齿和犬齿特别发达,门齿有锐利的“刀口”,可用来切破动物的皮肤。它的舌头在舌边,舌腹面有沟,可形成吸管来吮吸血液。

吸血蝠通常攻击牛、马、驴等大型家畜。如果吸不到动物的血就会去吸人的血。当人进入梦乡的时候,它们就偷偷地袭击过来,专找身体裸露的部分叮咬,先舔它的受害者,然后咬去一块表皮,就开始吸血了。

那么,难道人没有知觉,会听任它们吸血吗?是的,吸血蝠的吸血过程进行得干净利索,被它叮咬的人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一般都不会被咬醒。况且,宿在这里的人多是在日间赶路已很辛苦的过路人,晚间睡得很死,也不易惊醒。这可恶的吸血者的吮血过程,往往可持续20~30分钟,这是因为它的胃延长成管状,长度可以达到8厘米,要使这么长的胃道填满血浆不是几分钟就能办到的。

看来,古堡中的吸血蝠数量不少,所以,往往在一个人身上会叮上许多吸血蝠,被吸掉的血的总量是相当可观的。更可怕的是,由于吸血蝠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物质,使血液不会很快地凝固,因此,被它咬过后,伤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流血。这些死者实际上都是因血流尽而死的,由于这种死是在甜蜜的梦乡中不知不觉降临的,所以死者的神态也都很安详。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一带原本没有吸血蝠,后来不知从哪里迁来了一批,于是才有了这桩疑案,才有了我们的这个故事。

神秘的夜袭者

1985年4月26日晚,在安徽歙县中学校园里的大樟树下,发生了一起奇案:在几分钟内,接连有4名学生的头部被来历不明的利器刺伤,血流满面。据说,当他们毫无戒心地从这棵百年古樟树下走过时,只听得“泼剌剌”的怪声响起,随后便是一阵风,再后利器便刺到了头部。

值班的两位老师闻讯后,即赶往现场勘查,但未发现任何作案痕迹。他们决定躲在黑暗处埋伏起来,看个究竟。1小时之后,远远传来了脚步声,待脚步声来到树下时,传来了“哎哟”的叫声。显然,袭击事件再次发生了!

两位老师冲了上去,手中的大号手电筒几乎同时按亮了,两条交叉摇曳的明亮光柱同时射向古樟树下和夜空中,进行紧急搜寻。好家伙,不远处的低空竟盘旋着一头周身披着暗褐色羽毛的猫头鹰!它显然被刺目的电光所激怒,双眼四周呈放射状羽毛所构成的特有“面孔”变得更加骇然恐怖。此刻,这头猛禽倏地避开光柱,痴如旋风般飞向了黑暗中。

毋庸置疑,刚才向几位路过学生频频发动夜袭的,就是这素有“夜猫子”之称的猫头鹰,“凶器”便是它那呈钩状的弯曲嘴。然而,由此又引出另一个谜:猫头鹰是主食鼠类的益鸟,一般说来不会主动侵犯人类,这次为何一反常态呢?

教生物的刘老师是这样判断的:猫头鹰是一种典型的夜行性鸟类。它在黄昏和夜里活动异常活跃,但白天常常是呆坐枝头,虽圆睁双眼,却很难看清周围的一切。正因为如此,在大白天,猫头鹰——尤其是羽毛还未丰满,飞翔能力欠佳的雏鹰——往往易受外来侵害。这很可能是猫头鹰在受到某些人的恶意伤害后采取的报复行动。

学校在进行调查后,终于搞清楚了。原来在4月26日下午,不知怎么搞的,一只小猫头鹰从树上掉了下来,被一名学生抓走了。猫头鹰痛失爱子后,便在夜间开始向人行凶报复。

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在第二天夜幕降临的时候,雏鹰被带到古樟树下放飞。于是,校园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1988年8月,在南非的一个农场里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有个叫杰里的过路客商,是夜投宿在这个小农场里。他把自己的奥斯汀轿车停在住房对面的空地上后,就进屋休息了。第二天醒来,出门一看,奥斯汀轿车已面目全非了:两个前轮被拆了下来;两盏车灯被砸得粉碎;车后的一排尾灯全被砸坏了;车身上“伤痕”累累。

杰里大惑不解:是谁这么缺德,与他过不去?而农场女主人心里非常明白:这是狮子对她的报复。

原来,昨晚半夜里,她被鸡棚里咯咯的鸡叫声吵醒,便拿了手枪和电筒出门想看个究竟。当她看到一头狮子正在鸡棚前窥视时,她吓得连手枪枪机都扳不动了。等她缓过神来,狮子已优哉游哉地走了。这时,她才慌忙对着消失在夜色中的狮子,胡乱地打完了弹夹中的子弹。

看来,很可能是有子弹击中了狮子,使它受了伤。出于报复,“偷鸡不成反受伤”的狮子便恼羞成怒地毁坏停在她家的汽车。而劳累过度的客商,由于睡得太熟,竟对昨夜发生的事毫无所知,糊里糊涂地成了狮子的报复对象。

比上述两例更骇人的动物行凶报复事件,发生在1985年的印度。10月22日晚,一群野象突然从森林中窜出来,袭击了靠近森林的一个村庄,有1男1女和3个小孩被踩死,数间房屋被撞毁,庄稼被糟踏光。警方获悉后,立即派员前往,将这些疯狂的野象驱赶回了密林之中。事后的调查表明,白天有一村民在狩猎时打伤了一头大象,这才引起了它们的狂怒。

说穿了,动物具有报复心理并不奇怪:在大自然中,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必定会对人的伤害作出强烈反应的。

人鸟大战

信天翁广泛分布在海洋上,体形大的种类身长可达1米以上,而翅膀展开时,翼展更可突破3米,是一种大型的漂泊性海鸟。山海航行的旅客,常能见到它追随海轮活动,姿态异常优美,舒展着一双巨大洁白的翅膀,悠闲自在地盘旋在蓝天上。

只是这些旅客未必能想到,这可爱的大鸟也曾与人类展开过一场生死搏斗……

1942年夏天,美国战舰约翰斯顿号从檀香山出发,悄悄向西北方向驶去。它的任务是秘密侦察中途岛附近一个叫莱托桑纳的小岛,进而在岛上建立起一个简易机场,以便支援正在太平洋上与日军浴血奋战的美军。

午夜时分,目的地到了。舰长命令尤利斯中尉带领他的侦察小组,乘坐橡皮舟出发,去侦察这个荒岛。“瞧,那是什么?”小舟将靠岸时,一位侦察兵发现了情况。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岸边隐约有一长条白色的东西,无边无际,足有半米高,像一堵围墙。

“准备战斗!”尤利斯中尉下了命令。侦察兵们悄悄弃舟上岸,接近围墙。此时,才发现“围墙”原来是一大群熟睡中的信天翁。侦察小组想找到缺口,越过“围墙”进入荒岛内部,但是,信天翁一个个紧紧挤在一起,怎么也推不动。眼看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了,尤利斯中尉焦急万分,只得下令强行驱散鸟群,以开辟一条“通道”。

谁知道,尤利斯中尉才提起一只信天翁,它便没命地仰天惊叫起来,叫声尖锐凄厉,士兵们的耳朵都快震聋了。尤利斯中尉一见不妙,赶紧放下手中的鸟,但已来不及了,只见信天翁“扑棱”一下全站了起来,扇动宽大的翅膀,尖声嘶叫着,向侦察兵们扑来。仅一瞬间工夫,侦察小组便陷入了信天翁的“铜墙铁壁”之中。在黑暗中,一个个白色的躯体扑向侦察兵,不管眼睛、鼻子、耳朵,一个劲地乱啄,侦察兵忍不住痛,嗷嗷直叫起来。

即使在这个时候,侦察兵还牢记不得随意开枪的指令,只是拔出匕首进行防卫。他们两人一组,手持匕首左冲右刺,东拼西杀,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才击退了信天翁的进攻。在惨白的月光下,侦察兵互相对望,只见个个满脸血污,头发蓬乱,衣服破碎,就像是刚从战地死尸堆中爬出来似的……

黑夜总算过去了,金色的太阳徐徐从海面上升起,经过了昨夜恶般的遭遇战后,这太平洋的早晨显得格外的幽静和迷人。忽然,尤利斯中尉发现西南边的天际有一片乌云在向小岛飘来,“真倒霉,怕是要淋雨了。”他喃喃自语。

“哎哟,不好,信天翁又来了!”待到“乌云”临近,尤利斯中尉才发现这原来就是昨晚的敌人,看来,这是它们到远处搬来的救兵。尤利斯中尉话音未落,数不清的信天翁像成千上万架轰炸机,从四面八方向他们聚拢过来,它们的翅膀遮住了夏日灿烂的阳光,使小岛变得昏暗起来。

信天翁开始了它们的复仇行动,它们在低空不断盘旋,一团团又黏又臭的鸟粪雨点般地倾泻在人身上;并不断俯冲下来,啄咬侦察兵的脸面,撕裂他们的衣服,叼走他们的武器。在尤利斯中尉的紧急请求下,舰长同意解除秘密侦察,开枪射击鸟群。顿时,卡宾枪声、机枪声响成一片,被击中的信天翁,像雪片一样飘落不停。舰载飞机也起飞向荒岛飞来,随着一阵阵枪炮声和一团团火光,岛上的信天翁尸体在一层层增加……

在奋战了一天之后,晚上,美军士兵总算趁着夜间信天翁不能飞翔之机,进入到小岛腹地。他们借着探照灯的强光,用推土机将成堆的鸟尸推走,并迅速修筑起一条简易飞机跑道。可等天一亮,成群的信天翁又再次袭来,密密麻麻地占据了跑道……

信天翁为何会如此舍命拼死地保卫家园呢?鸟类学家认为,信天翁具有好群居、恋家园的本性。在它们的脑神经里,有一个“定位”和“定向”的特殊机构。有人做过试验证明,在信天翁经常起飞和降落的地方,即使设置障碍,它们也要强行通过。信天翁还有着爱同类的“美德”,有人把受伤的信天翁的叫声录下来播放,结果引来了无数信天翁,最终把录音机捣毁。

在这样执著顽强的鸟儿面前,人类只得退却——经过反复较量之后,美军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在莱托桑纳岛建立机场的计划。

改造杀人蜂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天,巴西圣保罗州桑托斯高尔夫球场的工作人员罗比,发现一只蜜蜂停在了他裸露的手臂上,就随手将它打落下来。这一下,可不得了啦,一大群蜜蜂铺天盖地而来,团团围住了他,乱飞乱刺。幸亏,听见罗比呼救的同伴们及时赶来,将他送往医院抢救,这才保住了性命。可罗比在医院里连续发烧和腹泻3天3夜。一年之后,他的手上和背上仍留有蜇伤的痕迹。

不久后,类似的事件又在巴西巴拉那瓜州的库里蒂巴重演。一位女教师也因偶然打死了一只落在手上的蜜蜂,瞬时间便招致了数百只蜜蜂飞来,劈头盖脸地向她进攻。而且,她没有罗比那么幸运,当她被人从蜂群中抢出送到医院时,已告气绝了。

这可真奇了,蜜蜂并不会叫喊,为什么一只蜜蜂竟会招来一大群蜜蜂呢?原来,当蜜蜂在用它尾端的自卫武器——螯针进行反击的时候,不光会把螫针脱落在敌人身上,还会留下一种化学成分为醋酸异戊酯的物质。这种有着香蕉水气味一样的化学物质会快速在空气中扩散,好像是在通知周围的蜜蜂:“这里有敌人,快快赶来!”团结性很强的蜜蜂接到报警后,便纷纷振翅飞来援救了。

可是,通常人们被蜜蜂围追袭击后,一般只是被蜇伤,怎么就被蜇死了呢?

这话头,说开来就长了。

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昆虫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展一项课题研究:改良蜂种。他们从欧洲引入一些优良蜂种,企图让它们在巴西扎下根来。可能是因为地理纬度不一样的缘故吧,欧洲蜂在这里始终发育不好。于是,他们改变方向,决定从同纬度的非洲引进一种野生非洲蜂。

可能是因为长期生活在条件严酷的非洲密林里的关系,这种非洲蜂工作勤勉,产蜜量也高,但脾气狂暴,毒性大,一遇挑战,就要群起而攻之。这样的蜜蜂放养在野外,对人自然很危险,于是,巴西圣保罗的研究人员想引入非洲蜂之后,先对它进行改良,使它成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驯服的多产蜜蜂。

当时,研究室共引入了35只非洲雌蜂,考虑到它们的狂暴性格,人们特意在蜂箱入口处装上特制的金属网,以防逃逸。不料,第二年,有个不了解情况的管理人员擅自取下了金属网,26只非洲蜂乘机逃走,这就闯下了弥天大祸。

巴西温暖潮湿,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与非洲相似。逃离蜂箱的非洲蜂如归故土,与当地巴西蜂交配后,生成了一种繁殖力极强、毒性又很大的杂种蜂,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巴西大地上繁殖起来。据专家观察,一群杂种蜂在24个星期里可发展成2048群,每年能以150千米的速度向四周扩散种群。

麻烦来了。

这些杂种蜂反应敏捷,飞速快,进攻性强,尤其是集群作战、围攻人畜的本领堪称一绝,巴西的蜂害从此开始。前述的两例不过是它小试“蜂”芒而已,而后,在巴西及邻近的秘鲁等国不断传出杂种蜂蜇死人畜的消息来。为此,它获得了“杀人蜂”的恶称。

麻烦并没有到此为止。几年间,杀人蜂遍布了整个南美洲,继而,这些可恶的家伙北上巴拿马,到80年代中期,它们已越过中美洲,到达了墨西哥。90年代初,美国人“哇哇”叫了起来——这可怕的“杀人凶手”已进入美国作案,一个美国小男孩死在了杀人蜂的毒针下。

这杂种蜂不但杀人,谋害牲畜,还常常侵入当地放养的蜂群中去,杀死蜂王,霸占蜂房,然后迅速繁殖,致使蜂蜜产量大幅度下降。墨西哥这个世界第二大蜂蜜出口国深受其害,1980年它的蜂蜜产量为65245吨,到杀人蜂猖獗的1985年,下降到47664吨。

怎么办呢?杀人蜂已在美洲“安家落户”,活得滋润自在,要铲除它已经不可能了。人们惟一能做的,就是设法改造它,使它“改恶从善”,化害为利。

深受其害的美洲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墨西哥政府拨款5亿比索,并培训了1200名专业人员,对杀人蜂进行科学研究,希望能逐步驯化和改良杀人蜂。

从巴西传来的消息更是鼓舞人心。巴西的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后,已摸索出一种能改变杀人蜂不良习性的方法:用纯意大利蜂种的母蜂,与杀人蜂的雄蜂进行交配,由此得到较温驯的杂交蜂,然后将杂交蜂放入蜂箱中取代杀人蜂作蜂王。据称效果很好,杂交蜂不但去除了凶恶的性格,产蜜量也比纯意大利蜂提高30%~50%。而且,由于它保留了父辈适应性强、繁殖快的优良性状,从而可以扩大养蜂的地域范围。欣喜的巴西人甚至还宣称要大力推广这项实验结果,让巴西一跃成为世界的产蜜大国!

这里可以告诉读者的是,对杀人蜂的改造很成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各国就基本上解除了关于它的警报。

你瞧,这故事多富戏剧性:仅仅逃逸了26只蜜蜂,就造成了许多国家的灾难,真是荒唐;而最终人们又能用科学手段将这个“杀人凶手”改造过来,真了不起!也许,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吧。

黄金部落的保护神

当年,到达美洲的第一批西班牙人,带回了有关那个神秘大陆的种种消息,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穿过南美大陆葱郁的原始密林,在山间的开阔地带,有着一个盛产黄金的部落。那里的黄金是如此之多,以至人们除了用黄金来装饰自己外,还在庭园中的树木上挂上纯金做的叶片。

对黄金的渴求,使西班牙人德西卡不顾路途险阻,在17世纪末,组织起一支探险队,前往南美大陆寻找这“黄金部落”。他们乘着独木舟,由当地的印第安人作向导,沿亚马孙河溯流而上。

这天,探险队来到了一大片沼泽地的边缘。由于时值旱季,沼泽几乎干涸了,只有远处有几个小水塘在中午的阳光下闪烁着斑斑光亮。“弃舟上岸,穿过水塘。”德西卡下了命令。

“不,不,水塘中有黄金部落的保护神!”不料,担任向导的印第安人居然大惊失色,眼中充满恐惧的神情,拒绝从很浅的池水里走过去。德西卡只得叫一位探险队员做个样子给印第安人看看,于是,这位不信神灵的队员满不在乎地向水中走去。

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探险队员在池水中才迈了几步,就凄然叫了起来,并像被谁重重地打了一下似的,战栗地抽搐着,歪倒在池水中。他的两个同伴冲上前去救他,也同样被看不见的敌人打倒在地,躺倒在泥水之中。过了许久,见池水中毫无动静,其他的探险队员们才战战兢兢地走到水里,把3个同伙救了出来。据这3人讲,他们在水中遭到了不明怪物突然的猛然打击,一阵痛楚传遍全身,而脚几乎是一下子就失去知觉的,人不由自主地就倒了下去。

德西卡茫然不知所措:难道黄金部落真有保护神?看着这批惶惶不安的部属,他只能下令撤了回去。此后,欧洲就传开了关于这神秘的保护神的种种猜测。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已猜出来了:德西卡遇到的“保护神”就是淡水电鳗。

南美的电鳗是一种大型的鱼类,它的样子有一点像蛇,身长一两米,体重也有一二十千克,粗的有人腿那么粗。电鳗被生物学家誉为是活的“发电机”,它两侧的肌肉是由8000块肌肉薄片重叠地排列着的,每片之间都有胶质的白条间隔开来,中间有许多神经连接,通到脊髓。一块块的肌肉薄片都像个小“电池”,能够发出300伏~500伏的电压,在水中的有效范围达3米~6米。

电鳗就是用这强大的电压来谋取食物的。平时,它常常一动也不动地躺在水底,由于热带的河湖池沼底层缺少氧气,它也会不时浮到水面来呼吸氧气。到了夜间,电鳗便开始游动起来,四处寻找食物。它悄悄地游近鱼群,急速放电,一刹那间就把小鱼小虾电死,然后饱食一顿。

放电还是电鳗自卫的有效手段。当电鳗遭到袭击的时候,也会立即放出电来,一举击退敌害的进攻。即使像鳄鱼那样凶狠的动物,如果敢侵犯电鳗,也会被电得半死不活的,只好匍匐逃走。显然,德西卡的探险队员们闯进了电鳗的领地,还不知趣地踩到了它的身边,这才迫使它作出了自卫反应。

因为电鳗的发电器官是一些交替变化的肌肉,像其他的肌肉一样,它也很容易疲劳,所以,电鳗不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连续不断地产生电能。电鳗肉味鲜美,人们在捕捉它时,便利用了它无法连续放电的致命弱点。

南美人在捕捉电鳗前,往往先将一些牛、马赶到水中,电鳗便放出强大的电来进攻这些“入侵者”。受到袭击的牛、马全身痉挛,大吼大叫,想逃上岸来,但会被人再次赶下水去。与人类相比,牛、马不那么容易受到电击的伤害,所以,当电鳗将体内的电能释放完以后,牛、马就会逐渐安定下来。这时,人们才让它们爬上岸去,自己则立即下水,用多刺的鱼叉把电鳗刺死拖上来,也可以直接将它们抱起来丢到岸上去。因为人们知道,这时的电鳗已完全失去了进攻能力,它们大约要经过一昼夜的积聚后,才能恢复放电的能力。

当年的德西卡不知道这些科学道理,不然,他完全可以击败这些不露面的“保护神”,不仅可以继续前进,还能享用到它们的美味呢。

鳄口脱险

关于鳄鱼这种狰狞可怕的爬行动物,古今中外都有着不少传奇般的故事。

唐代元和十四年(819),文学家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那时,潮州地区活跃着许多鳄鱼。它们吞食家畜,伤害人类,总之,作恶多端。韩愈决心为民除掉这一害。

这书呆子的措施也颇有趣,只见他派人将一头猪、一只羊投入鳄鱼出没的江中,同时肃立江边,口念《祭鳄鱼文》,命令众鳄鱼在三天之内迁徙到南海去。“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天还不走,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能不能奏效呢?奇了,据说就在当晚,鳄鱼趁着一阵大雷雨,全都搬走了。

1945年2月29日夜间,由山本太郎大佐率领的1000多名日本陆军官兵,被英军追击得走投无路,逃入缅甸兰里岛上的一处沼泽地中。这触怒了沼泽地老住户——鳄鱼。于是,一场血腥的屠杀开始了。天亮后,沼泽地里满是被鳄鱼撕扯得七零八落的日军碎尸,仅20余人幸存下来。

那些鳄鱼,按当地华侨的说法,就是当年韩愈驱赶过去的鳄鱼的后代。实际上,按现在科学的说法,鳄鱼之所以在潮州绝迹,是由于人为捕杀,以及天气变冷的缘故。

鳄鱼性情凶猛,人若受到攻击,几乎就是死路一条。可说来真是难以让人相信,在非洲的马拉维,有个人被鳄鱼拖进水里,而且还被拖进了鳄鱼洞里,居然能死里逃生。

奇事的开头并无奇特之处:有几个人站在河边,突然,从河里钻出一条大鳄鱼来,咬住了其中的一个人,把他拖下水去。这事情来得这样突然,待河边上的人清醒过来,想去救他时,人早没影儿了。

这伙人惟一能做的,便是跑回去报信;遇难者的家属能做的,也只是站在河岸上嚎啕大哭而已。大伙心里都明白,这个人算是完啦,连尸首也不会留下。

事情发展到夜间才有了“奇”的色彩。

半夜里,遇难者的家属听到了敲门声,开门一看,吓坏了:“死者”浑身是泥地站在门外呢。真是活见鬼了,他是怎样复活的呢?后来,由于“死者”的说明,才知道他不是复活的,而是——原来就没有死。

“死者”是这样叙述的:不幸的是,鳄鱼在岸边站着的许多人中选中了他,把他拖入水中。幸运的是,这鳄鱼的巢穴离出事地点不远,还未等他淹死,便被拖入了这畜生的老窝里。这个鳄鱼洞和其他鳄鱼洞一样,洞口在水下,有一条通道斜着往岸上而去。他被拖入水洞后,接着就进入了陆洞,所以不会被淹死了。当时他一下水就昏了过去。

当他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阴暗潮湿的洞穴里,身边便躺着那条鳄鱼。他吓得一动也不动,心惊肉跳地卧在鳄鱼边上装死。不知过了多少时候,鳄鱼动身离开了他,大约是到河里去了吧。他如获大赦,赶紧往上爬到通气孔那边去——作为当地的居民,他熟知洞的上端必定有一个露在地面上的通气孔,那是鳄鱼用来维持呼吸用的。他拼命地扒通气孔,将它扩大,最后终于钻了出去,带着一身泥泞,丧魂落魄地跑回家去。

一般人对这种奇事听过就算了,可动物学家还要学究气十足地探讨说:这个遇难者的死里逃生,与鳄鱼的取食特点有关。

鳄鱼的齿叫槽生齿,别看它那么锋利,可只能咬断骨和肉,却不能咀嚼。所以,这牙齿主要起“夹子”的作用,无法当“磨子”使用。为了使吞下的食物消化掉,鳄鱼会分泌高度酸性的消化液,还常吃一些沙子、石头之类的东西,通过强有力的胃肌有规律地收缩,将食物搅拌、磨碎。

鳄鱼的咽喉比较狭窄,它不像蛇,颌骨可以脱开,能吞下大于自己头部的食物。这就决定了鳄鱼只能吞下小块的食物。所以如果野兽太大,它就咬住食物,在水中急速甩动,将它撕裂;或者在树干或岩石上将它摔碎,再零吞下去。

当捕获到较大的动物时,一般体形稍小的鳄鱼就无法将它们撕碎了。它们采取的方法就是:将动物弄死先拖回洞里,待动物尸体开始腐烂,变得较易撕碎时,再慢慢享用。那个非洲人之所以能从鳄鱼口中生还,原因大约就在这里吧。

神树仙塔探秘

“神树”在江苏的常熟市。在王市镇南塘村头,有一棵江南常见的银杏树,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据说为明朝末年所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

1991年7月3日傍晚,落日的余辉给古树洒上了一层金黄,一位老太太无意中发觉银杏树冠顶端,有数条灰黑色条状物,影影绰绰,在空中摇曳飘动。

“银杏树显灵了!”随着老太太的惊叫声,村里的人都涌了出来,人们为这400多年来未曾听说过的奇景所迷惑。顿时,整个村庄沸沸扬扬,热热闹闹起来。

这种奇特的景象,几乎总在每天下午8点右右显现,一直持续了10多天。消息不胫而走,越传越神。有的说这是天宫瑶池里的天龙下凡,你看它们似有若无,时断时续,不是天神,哪会有这般神妙?有的说这是看守南天门的巨灵神下凡,你看那些灰蒙蒙的东西幻化无穷,时聚时散,若非神灵,哪有这样的奇谲?

这蒙上了层层神秘色彩的银杏树,被人当做了“神树”,方圆几十千米的百姓,闻讯蜂拥而至。“神树”下天天观者如潮,其中不乏烧香焚纸、顶礼膜拜的善男信女……

“仙塔”在安徽的阜阳市。在东郊的小丘上,耸立着一座32米高的古塔——文峰塔。据地方志记载,这座7层古塔始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

1991年8月31日下午6点左右,一位过路人走过文峰塔旁,偶然抬头一望,就吃惊地喊了起来:“文峰塔冒烟了!”住在塔旁小屋里的管理员闻声跑出,只见塔顶铁葫芦顶端的铁凤凰尾部有股股黑色烟雾冒出,袅绕飘摇,直上天空。

这就奇了,文峰塔身为砖石结构,顶端的葫芦和凤凰均为生铁铸成,绝对不会着火,怎么会冒烟呢?再一看,这“烟”也有点怪异,它呈丝带状,东西方向摆动,时隐时现。看这样子,不像是燃烧产生的烟气,倒像是“妖仙”在作怪。传说在东郊黑龙潭里有条蛟龙,莫不是它在现形?

一时间,这沾上了仙气的文峰塔吸引了阜阳市周围的男男女女,每天傍晚6点~7点都有数千人围在塔边驻足观看“蛟龙”在空中舞动,最多时达一万余人……

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多数人,当然不会相信有什么“神灵”和“妖仙”,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奇异景象呢?案发后不久,两地都组织了科技人员进行考察、调研分析,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在常熟市的银杏树上“作案”的是一种名谓银杏木虱的小昆虫。这种小虫子体长仅4毫米左右,褐色,长一对透明的翅翼,白天群集隐藏栖息在银杏树的洞穴中和叶子背面。晚上8点前后飞出群集追逐交尾,因木虱交配时对光照要求特殊,趋光性小,这时的光线正合它们胃口。

交配前,雌木虱率先起飞,招摇引诱大量雄木虱尾随追逐,于是便在银杏树冠上部呈现条状灰黑色群体游移。1991年入夏后,霪雨连绵,气候反常,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延长了木虱的繁殖期,繁衍量猛增,因而有异乎寻常的多批大量木虱出现,便有了400年来前所未见的奇观。

在阜阳市文峰塔上“作案”的是一种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昆虫。这种小蚊子体长不足1毫米,黄褐色,其生活习性为日间躲在塔内洞穴及阴暗处。到傍晚六七点钟,这些小东西便从塔顶的洞口飞出,成群地在高空飞舞、交配,远远望去,就像缕缕烟云。这种小蚊子往年也有,只是因为当年雨水多而大量繁殖,这才使空中有了灰蒙蒙的“仙影”。

谜底揭开了,那些求神拜仙的人无不慨叹:“原来是小虫子在作怪!”

荒唐的战争

1937年12月,在澳大利亚的伍伦贡地区,数百名皇家炮兵部队的士兵和来自农场的志愿者一起,在伦道夫少校的指挥下,列队出发,去讨伐数量多至2万的“敌人”。这支军队携带着两挺机枪和很多枪支弹药,精神百倍地前去战斗。预定的军事行动计划是:先将“敌人”赶入用铁丝网围成的大包围圈里,然后用机枪进行猛烈扫射。

以区区数百人去围歼多至2万的敌人,这是什么敌人,如此不经打?

说出来你可能要笑出声来,原来,这些装备精良的赳赳武夫要对付的敌人竟是一种鸟,一种大鸟——澳大利亚的特产鸸鹋。

鸸鹋的外形像鸵鸟,所以以前也曾将它叫做澳洲鸵鸟。与鸵鸟不同的是,鸸鹋的脖子上长着丰满的羽毛,身呈纯灰色,而鸵鸟的脖子几乎是光秃秃的,身是黑色或深灰色。

说来也真可怜,澳大利亚人处心积虑要加以围歼的这种大鸟,其实并不是凶恶的猛禽,它不但不会进攻人,也不会进攻其他动物,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它还是一种十分讨人喜欢的动物呢。

成年鸸鹋有一个成年男子的高度,体重也有五六十千克,是世界上仅次于鸵鸟的第二大鸟。这种大鸟长相古怪:长脖子上顶着个小脑袋,满脸毛茸茸的,睁着双大圆眼睛。不过,其貌不扬的鸸鹋性格极其善良,容易驯服。在澳大利亚的草原和沙漠地区,常可见到它们在悠闲地走动,长长的脖颈一伸一缩地,还老是咧着嘴,看上去就像在笑似的。如看到有旅游车停在路旁,鸸鹋还会大摇大摆地跑过去,将长脖子伸进车窗,咧嘴笑着,对旅客表示亲昵友好。

虽说鸸鹋长相温和,可行动颇为敏捷,当它们受惊奔跑时,犹如奔腾的野马,每小时能跑上100千米,比鸵鸟还快。它还是游泳高手,当把它们赶入水里时,可看到它们高超的游泳技艺。不过,它们和鸵鸟一样,翅膀都已退化,虽然是鸟类,却不会飞,哪怕是像母鸡那样扑腾几下翅膀都不可能。

鸸鹋的卵也很有特色。一是大,它长约15厘米,约重600多克,相当于10来只鸡蛋的重量,这样大的蛋,要煮上一个多小时才会熟;二是颜色漂亮,是淡淡的绿色,在孵化时,颜色会加深;三是卵壳硬,不太容易打碎,所以当地有人将鸸鹋蛋壳作为盛器用,比如用来装牛奶、谷物等。

可是,最有特色的,与其他鸟类大不相同的,而鸸鹋的孵雏。

在发情季节,雌鸟把雄鸟招来,在众多的“求婚者”中挑选出自己的“佳婿”,交尾以后,在平地上随便找一个巢,产下几个卵,就算完成了它作为“母亲”的全部职责,飘然而去。其余的工作,则全部留给被遗弃“丈夫”去做。鸸鹋丈夫可比太太勤劳、贤惠多了,太太出走之后,它把卵一个个拨到自己的身下,一面耐心地孵雏,一面警惕地保护着它们。

小鸸鹋出世以后,鸸鹋爸爸会一连七八个星期带领着它们,形影不离,为它们的成长而操劳。如果遇到敌害,它会挺身而出,把敌人引开,让小鸸鹋躲到有保护色的草丝中去。等敌人走远了,再回头把它们引出来。与此相反,雌鸟对自己的后代漠不关心,独自过着游手好闲的“贵妇人”生活,直到下次交尾季节到来,再重新挑选配偶,再做一回短暂的“母亲”。

鸸鹋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以草和野果为食,有时还要吃些昆虫。按理说,以它们与世无争的温顺性格,是极容易与人和平共处的,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呢?

澳大利亚人对它们的指责是:偷吃供牛羊食用的草,偷饮供牛羊饮用的水!这又为什么会惹澳大利亚人上火呢?原来,澳大利亚本来是没有牛羊这两种动物的,后来,英国移民把它们引进到这块大陆来。由于澳大利亚有着丰美的草原,又没有猛兽,所以牛羊生活得特别好,比它们在英国老家生活得还要好,畜牧业成了这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澳大利亚人对牛羊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越来越专一。

“杀掉这些可恨的鸸鹋,为我们心爱的牛羊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人们杀气腾腾地作出了决定。更荒唐的是,政府甚至还为它定下了赏格:每打死一只鸸鹋可得一个英镑。1937年一年,仅罗克汉普顿一地,就为此发了37000英镑赏金,你可以算算有多少只鸸鹋丧生。一直到1964年,澳大利亚政府还在为这个荒唐的决定支付赏金,这一年打死的鸸鹋是14476只!

可怜的鸸鹋,在澳洲大陆平安地生存了数十万年之后,终于遭到了厄运。虽然澳洲仍然没有猛兽,但有着比猛兽更凶猛百倍的人类,在人们的围追堵截下,它迅速走向了灭亡之路,不到30年,它们的身影就从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的草原上消失了。这时,人们才如梦初醒,想起鸸鹋的种种可爱之处,才想到地球并不是人类专有的,各种生物应该和谐地共存于地球上,才意识到以前所作所为的荒唐。70年代起,觉醒了的澳大利亚人发起了“抢救鸸鹋”运动。现在鸸鹋已被视为澳大利亚的象征、澳大利亚的骄傲,并和袋鼠一起被选作国徽标记,以让人们时时都能见到它们,想到它们。

同类推荐
  • 见习魔法师(上)

    见习魔法师(上)

    有着海盗和魔导一族血统的马其雷,作为莫达山区选送到巴斯洛魔法学院的工读生,作为会魔法的人间凶器,带领着他梦幻的无敌宠物——胖小福,开始了他在继承巴亚克王国巴奈公爵前的魔法学习之旅……
  • 赢尽天下

    赢尽天下

    她被扔进井里,被撕去衣裳,被狠狠地踩在脚下,艰难喘息着。他被欺辱,被嘲笑,被设计陷害,被扔进地狱,命悬一线。就像每一个从爱情的云端坠落到尘埃里的女子一样,她的心,曾死过。就像每一个从权力的顶端跌落到市井小巷的君主一样,他的泪,曾流过。死而复生的她,褪去懦弱,从弱小一步一步走向强大,商场,家宅,宫廷,朝堂,战场,皆被她一手哗哗作响的骰子牢牢掌握。褪去稚嫩的他,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暗中寻解药,觅父皇,杀奸臣,寻真相,掀波澜!巧笑嫣然,游戏人间,一切不过是一场豪赌。他与她联手,定要改写这混沌人世,重定江山,舞动风雨,赢尽天下!
  • 父与子,温情与爱

    父与子,温情与爱

    每一个迁徙与远去的人,都有不可言说的过往。小说讲述的是一位父亲的前半生,和一位儿子的少年时代。父亲出生于一个竹匠家庭,年幼跟着祖辈学艺,然后成人、恋爱。之后迁徙到远方的江南小镇,重新开始生活,后经历了亲人去世,悲痛欲绝。“我”出生后,经历了小学到大学的转变,作为迁徙的一族人,经历伤痛,也经历友情与爱情。小说娓娓讲述了祖父子三代人之间的故事,无疑都是想表达这个世界,不仅有绵软的母爱,还有深沉的父爱,这种爱同样令人敬畏。
  • 香烟的寂寞

    香烟的寂寞

    我叫水印,眼角下有颗银白色的泪痣,有人说长泪痣的女人一生难以幸福。我确实从开始便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神经质的妈妈也在一次意外中堕楼身亡。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孤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起起伏伏……
  • 种子

    种子

    本集收入蔡铮中短篇小说十五篇。短篇多刊发于北岛主办文学季刊《今天》。都是些关于吃穿生死的永恒故事。“蔡铮的小说如他的体质,结实饱满,像中国北方的玉米。在他小说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生命的结实、旺盛,充满活力的诗意及热情,当然还有他的淳朴和天真。他由土地而来,他的小说由他而来,是他生命的庄稼。中国有不少写农民的小说和作家,但多是由外部的观察和描写,但蔡铮的小说却是他生命内部的生长、开放。他属于大地和农民。”
热门推荐
  • 灵能者异闻录

    灵能者异闻录

    一个时常仰望星空的少年有一天突然得到了自己喜欢女孩儿的表白,一个总是吃泡面的宅男想着有一天能与自己喜欢的女孩儿重归于好。许多事情就算是从未失去人们也依旧知道它的珍贵,许多事情失去一次后便发了疯似的想将其找回。大体上这便是一个有着超能力设定的,整体颇为轻松的,每个人都想要拼尽全力守护住自己在乎的事物的故事。
  • 一级警戒:首席大人要偷心

    一级警戒:首席大人要偷心

    “号外号外,特大号外!全球首席板砖王老五易少吃错药,迎娶一名带着拖油瓶的丑女!”一周之后,丑女变身美艳贵妇,拖油瓶施展拳脚横扫易氏企业所有对手。某油瓶:“老头儿,俗话说干的好不如娶的好,娶了我妈咪你赚大发了!”某妈补刀道:“儿子儿,婚姻是一场投资,他是亚洲股神。”某男额头闪过黑线
  • 陌上渡悬

    陌上渡悬

    她是身世扑朔迷离,却又极度优秀的狙击手。而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张大网早已在她的身后笼罩,只待她自己走进。案情惊险刺激,一环扣一环的作案手法,请读者享受探案盛宴。
  • 我的徒弟都是仙

    我的徒弟都是仙

    一部修真小说,喜欢的可以看一下,不喜勿喷第一次写
  • The Black Tulip

    The Black Tulip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伪学渣,收起你的狐狸尾巴

    伪学渣,收起你的狐狸尾巴

    呵呵!天不让我做个温柔的小公举!某只女学霸转校到某校最差最烂的(C)班,于是,鸡飞狗跳的人生开始了。奇葩同学天天超嗨!并且充分让她明白了作死的含义!更可恶的是!为毛会有个伪学渣的某只妖孽狐狸要要求补课!补课就补课,你的手给我放安分点!再碰!再碰我让你去狗带!
  • 生化之浴火重生

    生化之浴火重生

    赵小凡因为急性盲肠炎进医院,又因为医生的疏忽丧命。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浣熊市的山区。原本身体的主人摔下山崖,却被赵小凡附身。在山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格瓦斯大叔的帮助,终于在浣熊市住了下来。之后在浣熊市成了警察,经过不懈的锻炼,因成绩优异加入S.T.A.R.S。两年后安布雷拉的阴谋开始露出狰狞。赵小凡带着自己的小队拼命和安布雷拉对抗,终于瓦解了安布雷拉。但是安布雷拉留下的G病毒,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人类面对的不单单是一望无际的丧尸海,还有数不清的进化丧尸和数不清的变异生物。人类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人类是否还能在遍地的变异生物面前,重新占领食物链的顶端?
  • 我跟大佬相亲相爱的日子

    我跟大佬相亲相爱的日子

    夜柒从小就不知道父母是谁,跟着一个老头生活,夜柒拿着老头的纸,心想他怎么这么缺心眼,就两千块钱还至于捐款逃跑嘛,不过老头还给了留了一户房子直到夜柒发现了龙岚的秘密。“你去哪啊”夜柒看着准备出门的龙岚,“出门蹦迪”龙岚摆摆手开门刚准备出去,“你符没拿”夜柒拿出一沓符递给龙岚。“谢谢昂”龙岚拿过符,然后愣住了。回头就看见笑的阴森的夜柒。夜柒一下子窜到龙岚面前,掐着她的脖子。“嗖”突然夜柒和龙岚都消失了,等夜柒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在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她瞬间窜到了龙岚的身上,她怕!
  • 他是地球人吗

    他是地球人吗

    古灵精怪少女渚淇,偶然发现青梅竹马江羽洛不为人知的秘密.....他是异类吗?还是说....他根本不是地球人?
  • 我鄙视你

    我鄙视你

    赵小帅与姜勤勤毕业后进入同一警察局工作。由于接连发生两桩银行抢劫案,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与赵小帅搭档的资深警察邓子爱好周易算命,常常带领他进入风月场所。女友苏小妹被害,邓子决定自行报仇,邀请赵小帅帮忙。赵小帅与苏小妹的妹妹苏浅浅在网络上联系上了,神秘女子沈小柔每个周五会来到他的宿舍过夜,风尘女“方块A”受命要刺伤他。姜勤勤对他似若有情……男主人公的感情陷入了迷乱。更为惊人的消息是邓子暗地里是当地黑社会的一个大头目,为了还上百万赌债,银行抢劫案是他所为……爱情和友情、阴谋和义气、正直和狡诈,赵小帅遭遇了人生最复杂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