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8400000034

第34章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公元705年即武则天长安五年十一月,大唐东都洛阳上阳宫内,一片凄凉,显得格外寒冷。武则天,这个不可一世的女人已经奄奄一息,再也无力叱咤风云了。在张柬之等人的威逼之下,不得不让位于一个40多岁的男人,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唐中宗李显。

这时,上阳宫外,一片喊杀声,张柬之、崔玄肮等人正率领御林军在捕杀武则天的亲信及帮凶们。在被杀者当中,就有使武则天得到生理满足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可怜他们成了宫闱斗争的牺牲品,而与之同榻共枕的武则天这时已无力张开她的保护伞。随着刀光剑影及鲜血的喷溅,生命在无可奈何之中脱离逐渐僵硬的躯壳,荣华富贵也随之烟消云散。

渐渐地,上阳宫外的喊杀声、哀嚎声平息了下来。床榻上的武则天气息也愈来愈弱,瞳孔逐渐散开,在一片迷茫当中,孤寂地远离了她驾驭了数十年之久的权杖,追随她的先夫唐高宗去了。这个给李唐皇室带来无跟血雨腥风的女人,终于死了,李氏子孙们似乎得到了一次微微的喘息机会。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历经苦难的唐中宗李显,在位不到几年,于公元710年被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毒杀。在平息韦后之乱中,身在外地的临淄郡王李隆基亲率死士数百人偷返长安,和他的姑母太平公主齐心协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其后来登上大唐皇位奠定了基础。但太平公主却是个不安分的女人,由于受其母后武则天的影响,玩弄权术于股掌之间,她的权力欲望使她企图效法其母后武则天,与李隆基产生了摩擦,最终被李隆基一笔抹去,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武则天、韦皇后、太平公主,这三个女人,在唐王朝的历史上,用饱蘸鲜血的笔写下了自己的辉煌和悲哀。她们的所作所为被后人称之为“三女乱唐”。随着她们美丽的倩影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大唐宫闱又恢复了宁静,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位,也重新托起了李氏家族的子孙们。

公元713年,李隆基从其父皇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大唐江山,开始了他长达44年的皇帝生涯。这个通晓音律、风流潇洒的封建帝王,无情的历史跟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开元盛世”使其英名千古,“安史之乱”使其狼狈奔川。我们的主人公,也是在他的朝堂之上,居相位达19年之久,演出了一幕幕滑稽剧。说到这里,言归正传。李林甫,你这个“口有蜜,腹有剑”的小人,该粉墨登场了。

李林甫(?-752),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血脉相连,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但所有这一切并没有成为李林甫的资本。他本人的发迹靠的是自己的权术,善于排挤异己的伎俩。至于宗室血统带来的辉煌,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梦中的荣耀。

李林甫的曾祖父李叔良,在唐高祖武德初年被封为长平肃王,镇守泾州,以抵挡薛仁杲。身为守将的李叔良并不爱恤士卒,常常克扣军饷从中渔利,其下属官兵非常怨恨。薛仁呆对李叔良的为人了如指掌,常利用其弱点进行突然袭击,李叔良每每丢盔撂甲。被打得大败。在一次战斗中,薛仁杲让其手下诈降,谎称军中无粮,李叔良信以为真,派其手下骠骑将军刘感率军前往受降,结果中了伏击。刘感被薛仁果俘虏而去。闻知此事,李叔良两股战栗,唯恐朝廷降罪,不得不拿出所有家产慰劳部下,才得以鼓舞士气,扭转了屡战屡败的不利局面。后来,突厥入侵,朝廷派李叔良前往迎击,结果中了流矢,死在半道。李叔良共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李孝协,次子李孝斌,后者为李林甫的祖父。

李叔良死后,长子李孝协继承了其封号,封地改为范阳。不久,被降封为郇国公,领魏州刺史。李孝协不但继承了其父的封号,而且还把李叔良贪赃枉法的一套本领也承袭了下来。终于被朝廷得知,在唐高宗麟德年间,因贪污赐死。虽经陇西王李博义苦苦哀求,要求赦免死罪,唐高宗还是不原谅,李孝协不得已而自杀。

李林甫的祖父李孝斌官至原州都督府长史,生有两子,长子为李思训,李林甫的伯父;次子李思诲,李林甫的父亲。李思训曾经做过江都令,在其为官期间,正是武则天当政之时。对于李唐宗室子孙,武则天动辄予以杀戮,或流放。宗室子孙并没有因皇家血统而享受荣华富贵,闻到的只是同宗同族的血腥味。在血雨腥风之中,李思训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弃官而去。武则天死后,宗室子孙才得以安宁,李思训重新回到官僚的行列,被封为陇西郡公,官至宗正卿,后又任益州都督府长史。唐玄宗开元初年,爵位进封至彭国公,封户四百,官至右武卫大将军。绘画艺术在唐代得到了一次充分发展的机会,在众多画家当中,有姓名可考的达四百多人,李思训便是其中之一。李思训善于画山水,当时人对他的画非常喜爱,以得到他的画为荣耀,并且把他的山水画称为“李将军山水”。李思训生前死后都得到无比的荣耀,在他死后,赠秦州都督,并被恩准陪葬桥陵。

李林甫的父亲李思诲远没有李思训那么荣耀,官仅至扬州参军事,其事迹史籍也无多少记载,可见他在当时的地位甚是卑微。李思诲娶妻姜氏,生李林甫。其舅父姜皎非常喜爱李林甫,养在自己家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林甫不失时机地给其舅父戴了顶绿帽。姜皎很会见风使舵,唐玄宗李隆基为藩王之时,他似乎意识到了发迹的契机,即诚心结交。李隆基即位之后,姜皎被授官殿中少监,从四品上,专门掌管天子服御之事。唐玄宗的恩宠,使得姜皎经常可以出入后宫卧内,陪皇帝宴饮,击球斗鸡,坐则与妃连榻。后宫宫殿之前种有一棵茂盛的果树,唐玄宗经常在其花朵盛开之时,与近臣前去玩赏。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玄宗又与近臣来到树前。姜皎上前,拱手说道:

“陛下,真乃嘉树也。”

玄宗听后,面带笑容,说道:“姜爱卿既爱此树,那就植入府中玩赏去吧!”

深得玄宗喜爱的姜皎,权倾一时,接受的赏赐有宫女、马匹、珍玩。前后不计其数。生长在舅父家的李林甫,从小就看到权势的魅力,对权力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也从其舅父的官场交易中,受到了一些启蒙教育,为他以后的官场历险奠定了基础。

大唐开元初年,年富力强的唐玄宗整顿吏治,任用贤相,社会一片祥和,历史进入了“开元盛世”。大唐都城长安,生机勃勃,商贾云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各色人等,神采飞扬。这时的李林甫已长成一个小伙子,长安城中的热闹场面并没吸引这位青年,每每办完公务,在回家途中,得意之中眉宇间不免露出淡淡的愁意,来往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个不起眼的青年人。他们为之注目的是那些达官贵人,皇室贵胄,每当这些人威风凛凛地招摇过市,路人无不驻足,欣羡之情溢于言表。这种场面长安城中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但人们还是不厌其烦的看着,看着……作为看客的李林甫也常常被人群拥来挤去,好像水中的浮萍在浪花中漂摇。当人们恢复了平定,忘却了一切之时,李林甫却没有停止其野心的活动。忽然,他的内心似乎触到了什么。想当初,秦始皇巡游各地,人群山呼海涌,当中的两位观众——刘邦、项羽不也像他现在的境遇吗?前者惊羡之余曰:“大丈夫当如此也!”后者不屑之余曰:“彼当取而代之!”

想到这里,李林甫的眉宇渐渐舒展开来,他绝不是和刘、项一样想到了皇位,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在其内心里却不止一次地说:以我李林甫之才,难道还不如那些酒囊饭袋?终有一天,我李林甫也会八面威风,为人仰慕。随着飘忽的思绪,李林甫偷偷地笑了,步子也不觉轻快起来,不知不觉中回到家中。

这时的李林甫,已由当初的千牛直长,一个从七品上的小官,被擢升为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在太子府当差。官虽然升了,但极强的权力欲并没有使他满足。李林甫深深明白,要升迁单枪匹马于事无益,还得靠人提携。这次被升迁为太子中允,不就是舅父姜皎的功劳吗?于是,李林甫把眼睛放在了宰相源乾曜身上。

源乾曜,相州临漳人,进士及第,为相之前历经殿中侍御史、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官。唐玄宗开元初年,邻王李守礼府中官吏犯法,玄宗以为是王府中缺少有才干的长史所致,于是为邠王府寻找长史。李林甫的舅父姜皎向玄宗推荐源乾曜。及见玄宗,非常欣赏其才干,被任命为少府少监兼邠王府长史。不久就被拜为宰相,前后为相达十年之久。其人谨慎稳重,所历之官以“清慎恪敏”为人称道。姜皎引荐源乾曜不是平白无故的,他们二人为儿女亲家。正由于这层关系,李林甫又做起升官发财的美梦。但初出茅庐的李林甫万万没有想到,美梦半道而醒。

源乾曜有个儿子叫源絮,因姜皎与源乾曜的关系,自幼和李林甫相识,李林甫考虑好一切之后,信心十足地来到宰相府。他很聪明,没有直接找宰相本人,而去拜访宰相公子。两个年轻人一见面,寒喧了一番,李林甫便道出了来意。

“源公子,在下闻知司门郎中一职时下空缺,求公子给令尊大人说说,能否让在下补缺?”

李林甫说罢,向前推了推提来的礼品。源絮客气地说道:“李公子见外了,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定当为李公子效力。”

“源公子,在下感激不尽,日后若用得着在下,定当效犬马之劳。”

“李公子太客气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李林甫见事情已妥,便不失时机地起身告辞。

“源公子,今日多有打扰,容在下日后再来拜谢!告辞,告辞。”

“李公子慢走,恕不远送,公子听候佳音便是。”

“源公子留步!公子留步!”

走出宰相府,李林甫喜不自胜,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哼着小调回到家中,这在李林甫当时的生活中是极少有的事情。

身为宰相的源乾曜,深深地明白自己的职责,绝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去营私舞弊。对于李林甫,源乾曜深知其人,那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当他儿子说起李林甫求官之事时,源乾曜勃然大怒。

“郎中之职需才德俱佳者为之,哥奴一无赖尔,岂能担当此任?”

源絮受到父亲的责备,便默不吱声。李林甫在喜滋滋地盼呀盼,眼看着一天天过去了,自己托付给源公子的事如泥牛人海,杏无音讯。当他得知司门郎中一职已经补缺,便彻底失望了。这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林甫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从此李林甫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只有在梦中升官,威风八面,招摇过市了。

李林甫所受的挫折绝不是偶然的,众所周知,唐玄宗的开元时期(713-741)是唐朝社会经济和国力发展的极盛时期。在开元初期,唐玄宗非常注意整顿吏治,裁减许多冗官,改变了滥封爵位的恶习,并且严禁宫廷中的奢靡风气。对官员的任用注重才识,在开元二年(714)还规定,选择京官中有才识的,到地方任都督、刺史;在地方任职的都督、刺史如有政绩,则调到京城任京官。改变了过去重京官,轻外任的恶习。公元716年,唐玄宗还在殿廷之上亲自对新任命的县令进行考试,对其中的四十五人当堂斥免,并把主持选官的两个使郎予以贬职。开元时期的宰相当中,有许多是历史上著名的贤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等。就连李林甫企图借以进身的源乾曜,虽然算不上贤相,但也是恪于职守的清廉之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李林甫能不遭受挫折吗?他只有等待时机。

李林甫受到打击,但没有停止他的钻营,几年之后,被擢升为国子司业。官品从四品下。后来,在御史中丞宇文融的提携之下,官至刑部侍郎,有了生杀大权。那个郁郁寡欢的青年李林甫在长安城的看客中再也没有了踪影。从此他成了演员,使出了浑身解数,演出了一幕幕世人为之切齿的闹剧。

武惠妃是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武则天的从侄孙女。她自幼入官,唐玄宗即位之后,倍受宠爱。中国古代的后宫是一个无声的战场,和其他战场不同的是,那里没有喊杀声,所有参战人员全为花枝招展的女性。这些女性的身上所带的最具杀伤力的惟一武器一妒嫉,战争的起因——君王的性爱。要取得胜利,美貌必不可少,但并不可靠,常常色衰爱弛。最后的胜利往往属于另一种人——貌美与工于心计兼而有之者。武惠妃不但天生丽质,而且继承了武则天的一些血统,终于从容貌艳丽、能歌善舞的赵丽妃、王皇后身边拉走了唐玄宗,取得了专房之宠。她是一个地道的胜利者,需要证据吗?单靠文人墨客的华丽词章是不足为凭的,几个枯躁乏味的数字便可说明一切。武惠妃一生之中,先后六次怀孕,前三个孩子为二男一女,均夭折;后三个孩子分别为寿王瑁、盛王琦、咸宜公主。这个生育纪录,在后官的嫔妃身上是不多见的,足以说明唐玄宗将所有的爱喷洒到了惠妃身上。正因为如此,武惠妃的权势才炙手可热,朝中哪位大臣如果得到她的青睐,便会自然而然地飞黄腾达。朝堂之上的一些势力小人,无不暗中巴结惠妃,李林甫便是其中之一。

自从得到宇文融的提携,李林甫已官至刑部侍郎,继而升迁至吏部侍郎。吏部侍郎官品为正四品上,专门掌管官吏的任免,颇具实权,是一个肥差。但这些并没有使李林甫的权力野心得到满足,他又有了下一个目标,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职位。从吏部侍郎到宰相,虽然只有几步之遥,但李林甫深深明白,这几步的路程要走完它,是艰难的,有时需要用上毕生的精力。要达到目的,没有跳板是白费力气。李林甫想到了武惠妃,他知道这是一个最有弹力的跳板,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跳到自己的目标上去。有了目标,选好了跳板,如何登上去呢?这对于李林甫来说不是一个难题。

武惠妃所生的儿女当中,以寿王瑁最得玄宗的喜爱。由于前三个儿女的不幸夭折,寿王瑁一出生,武惠妃便非常担心,唯恐重蹈覆辙。于是,便将寿王瑁寄养在玄宗的长兄宁王府中。宁王妃元氏用自己的乳汁亲自喂养寿王瑁,视如己出。武惠妃不是一个得到君王专宠便满足的女人,寿王瑁的出生使她产生了另一种野心,企图让玄宗立寿王为太子。但不幸的是,赵丽妃的儿子李瑛已被立为太子,这便成了武惠妃的心病。武惠妃深知,废立太子之事需要朝中大臣的支持,单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她极力需要培植自己的亲信。

李林甫对于自己选好的跳板,无时不进行琢磨,就像一只纯种的德国警犬,在嗅嗅闻闻当中寻找线索。终于,李林甫捕捉到了武惠妃韵心思,他突然觉得自己眼前一片光明,仿佛自己巳站在朝堂之上,位列群臣之首,权力向他微笑,荣华富贵向他招手,美女云朵般内他飘来……当他从梦幻中清醒过来,便急不可耐地去寻找机会。深居后宫的武惠妃,李林甫作为一个吏部侍郎是无法与之通话的。要表白自己的心思,只有通过惠妃身边的亲信太监。李林甫最终把话传到了武惠妃那里,说自己愿为寿王瑁成为太子效力。这正中惠妃下怀。历史给了两位野心勃勃者以契机!他们走到了一起。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三月,作为宰相之一的裴光庭死去,大唐朝廷出现了权力空缺,这个缺口正是李林甫的进身机会。武惠妃便不失时机地向高力士授意:“高公公,裴光庭一死,其宰相之职吏部侍郎李林甫可以代之。”老谋深算的高力士在未知玄宗心思之前,绝不轻易地自作主张。但面对惠妃,他又不得不答应下来:“娘娘懿旨,老奴去办便是。”

后来,在朝堂之上,唐玄宗问众位大臣:“诸位爱卿,光庭之后,谁可为相?”站在玄宗一旁的高力士一言未发。这时,兵部尚书萧嵩走出行列,向玄宗推荐宰相。

“启奏陛下,尚书右丞韩休有宰相之才,可以为相。”

玄宗听后。说道:“准奏,以韩休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被任命为宰相,李林甫的美梦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但武惠妃并没有善罢干休,她及时地调整策略。授意李林甫在中书省起草诏书之前,写一道推荐韩休为相的奏折,一来可以取悦韩休本人,以便日后得其提携;二来可以得到朝廷的赞誉,有荐贤之功。真可谓一石双鸟。得到惠妃点拨的李林甫,捞到了一棵救命稻草,在失望中似乎又有了进身的契机。后来的事实说明,这一道计策果然奏效。

韩休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唐玄宗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一次,万年县尉李美玉犯了法,玄宗下诏将其流放岭南。韩休闻知之后,上奏玄宗:“县尉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而且所犯之罪并非大恶,陛下也要将其流放岭南,可见陛下圣明。现在,朝廷之上有一个大奸臣,此人便是金吾大将军程献伯,他恃恩贪赃枉法,住宅车马皆僭越法度,陛下是否听说?臣休请陛下先治大奸,后及小恶。”玄宗有意袒护程献伯;没有准奏,韩休据理力争。

“陛下,小罪且不容,大奸却宽宥不惩,此是何故?陛下如果惩治程献伯,臣不敢执行有污陛下的诏令。”

唐玄宗无法,只得依了韩休的奏折。宋璩闻知此事后也连连慨叹不已,夸赞韩休有“仁者之勇”。韩休的正直敢谏,自然得罪了一些朝中大臣,于是有人乘机向唐玄宗进谗言:“陛下,自韩休为相以来,陛下无一天欢娱,何不乘机罢免韩休呢?”

英明的唐玄宗并没有被谗言迷惑,颇为感慨地说:“自韩休为相以来,朕虽消瘦,但天下却肥矣。朕每次退朝思虑天下事,寝必安,因有韩休啊。朕用韩休是为天下社稷考虑,有此人为相,真乃天下幸事。诸爱卿勿多言。”

韩休的峭鲠,连推荐他的萧嵩也与之产生了矛盾,逐渐疏远起来。但韩休并非忘恩负义的小人,与萧嵩关系的疏远,诚如玄宗所言,“是为天下社稷考虑”,他甚至没有忘记另一位推荐自己的人——李林甫。但这一次,韩休错了,他善良地进入了一个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举起手中洁白的象牙笏板,向玄宗启奏:

“陛下,吏部侍郎李林甫为宗室之后,才德兼备,有宰相之才!”

历史就这样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使得“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深居后宫的武惠妃笑了,吏部侍郎李林甫也笑了。韩休的推荐,武惠妃的枕边之风,使李林甫不久便被任命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为正三品,主要掌管皇帝的大型祭祀活动,上奏天下出现祥瑞之事。李林甫终于可以跟在皇帝左右,耀武扬威了。

公元734年,即大唐开元二十二年五月,唐玄宗下诏,以黄门侍郎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与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宰相。从此,李林甫开始了他19年的宰相生涯。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自小颖悟,7岁即能为文。张说被谪贬岭南之时,一见如故,非常欣赏九龄之才。后来九龄被擢为进士,步入仕途,成为唐玄宗开元时期有名的贤相之一。他敢于直言进谏,纠正朝廷的过失,玄宗也非常欣赏他的才能。张九龄为人儒雅,风度翩翩,不学无术的李林甫非常妒嫉。每次上朝,张九龄,裴耀卿两位宰相对李林甫稍稍谦让,林甫即恬不知耻的居于中间,眉宇之间露出得意之色,时人看到这种场面。惊呼“一雕挟两兔”,认为他们二人迟早要遭李林甫的陷害。

张九龄的正直,使得初为宰相的李林甫受到牵制,其狼子野心只得严严地裹在华丽的服饰之下。但李林甫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机会,搬掉张九龄这块绊脚石,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当时,身为范阳节度使的张守硅,因讨伐突厥斩其可汗立下汗马功劳,捷报奏到朝廷,唐玄宗喜不自胜,对众位大臣说:

“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有功,朕欲以之为侍中,如何?”

张九龄听罢,觉得不妥,立即上奏:“陛下,宰相之职乃代天治物,有适当的人选方可授之,万万不可用来赏功。”

唐玄宗见张九龄说得有理,但仍不想收回成命,又发下话来:“授其宰相名号,如何?”

张九龄答道:“宰相,国之名器,岂可假之?如果再有边将立下大功,陛下又拿什么去对待他们呢?”

玄宗听罢,为之默然,但心头已泛起不悦。这时,站在朝堂之上的李林甫一言不发,当他看到玄宗不悦的表情时,其内心泛起的是阵阵快意,悄悄地闪出一个歹毒的念头:张老儿,你跳吧,老子迟早一天要收拾你!后来,李林甫为牛仙客之事狠狠地捉弄了一次张九龄。

牛仙客当时为凉州都督,因善于节省费用,使得仓库所积军粮巨万,所有兵器修缮得锋利无比。唐玄宗闻知此事,感到非常高兴。便下诏让刑部员外郎张利前往凉州查其真假,张利返回之后报告说:“牛仙客之事,千真万确!”于是,唐玄宗便露出欲以牛仙客为尚书的心思,还准备给其封户。

张九龄听说此事之后,与李林甫商议道:“封赏乃国之大事,只能给予名臣大功者。牛仙客,一边将尔,怎能委以如此重任并给其封户呢?愿与李大人在朝廷争之!”李林甫说:“请张大人放心,愿助一臂之力!”

第二天上朝,玄宗便说:“凉州都督牛仙客治边有功,朕欲授其尚书之职,如何?”

正直的张九龄又一次走出行列,启奏道:“陛下,尚书乃古之纳言,有唐以来,多以旧相居之。牛仙客乃河、湟之上的一个边将,使其班列尚书之位,天下人将怎么说呢?”玄宗听罢,心头不悦,但没有再争执之意,却又提起一件事情:

“不授其尚书之职,给其封户如何?”

张九龄这时侧目看了看一旁的李林甫,但见其目光盯在别处,面目冰冷,似乎对昨夜商谈之事一无所知,没有丝毫助己之意。只得又据理力争:“陛下,边将积聚谷帛,修缮兵器,是其份内之事。陛下如要赏赐,予以金帛即可,万万不能裂地以封啊!”

玄宗听罢,勃然大怒:“张九龄,你是嫌牛仙客为一寒士吗?如果是这样,难道你是天生的高贵之人?”

这一次,李林甫阴险地笑了,他得意地算计着:张老儿啊张老儿,你早就该滚蛋了,今天你可碰到刀刃上了!

张九龄眼见玄宗大怒,赶忙顿首不已,回答道:“陛下,臣出身卑贱,蒙陛下恩典。以文学见用。但牛仙客目不知书,如果陛下必用其人,臣实在感到耻辱!”

玄宗在大怒之下,罢朝而去,正直的朝臣无不为张九龄捏着一把汗,而阴险的李林甫于此同时却射出了一支毒箭。翌日上朝,李林甫已猜透了玄宗的心思,上奏说:“陛下,仙客有宰相之才,尚书之职乃大才小用,有什么不可以的?九龄乃一文吏,过于拘泥于古义,有失大体;再者,天下者,陛下的天下,陛下用一官吏,有何不可?”玄宗见有大臣支持自己,非常高兴,并且夸赞李林甫为相而不专权,从此玄宗便有意与张九龄疏远了。玄宗的大怒,李林甫的陷害,使得张九龄感到非常失望。这时他拿出玄宗赏赐给他的一把白色羽扇,回忆当初玄宗的从谏如流,更想起玄宗的知遇之恩,面对自己时下的境况,不由得触动了心头的思绪,于是洁白的羽扇之上便有了几句慷慨的诗赋:

纵秋气之移夺,终感恩于箧中。

苟效用之得所,虽杀身而何忌?

玄宗看罢,也不免感慨系之,但二十多年的承平天下,使得他逐渐地怠于政事,再也听不进任何不悦耳的话语。这时候,他需要赞誉之词,但张九龄却对此非常吝啬,加之李林甫的善于迎合,唐玄宗再也不可能重用一位挑刺的大臣了。

李林甫在陷害张九龄的同时,并没有放过另外一位宰相裴耀卿。开元二十四年(736),玄宗幸东都日久,欲还长安,但恰逢农耕大忙季节,裴耀卿恐扰农耕,延误农时,乃上奏:

“陛下,农者,天下之根本,季节不待人。陛下起驾,恐扰农耕,欲还长安,须待冬闲之时方可。”

退朝之时,李林甫佯装有足疾,走在最后。玄宗见状,问道:

“爱卿身体可有不适?”

李林甫答道:“陛下,非也,臣有事要奏陛下,故如此。”

玄宗说:“爱卿有何事上奏?”

李林甫见有机可乘,便不失时机地说:“陛下,东都洛阳,西京长安,犹如天子的东西两宫,陛下车驾往来,有何不可?如果真的有扰于农,陛下可以减免所过之处的租赋,何须等到冬天呢?”

玄宗听后,点头称是。第二天便起驾而西,回长安去了。从此,玄宗对李林甫更加信任,也愈加疏远张九龄、裴耀卿。回到长安不久,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便下诏书:“裴耀卿罢为左丞相,张九龄罢为右丞相,不得参与政事。”罢朝之后,李林甫望着远去的二位老相,嘻笑说:“左右丞相何在?”在旁的诸位大臣听见李林甫阴阳怪气的声音,不由得两股战栗,冷汗湿衣。接着,李林甫进位至中书令,终于成为群臣之首。这一次,李林甫不用再在梦中寻寻觅觅那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了。

李瑛,为唐玄宗与赵丽妃所生。唐玄宗被封为临淄郡王时,担任过潞州别驾,此时的赵丽妃是当地的一个歌妓,因能歌善舞而得到李隆基的宠爱。后来,赵丽妃为李隆基生下李瑛,但由于武惠妃的专宠,赵丽妃逐渐失去了李隆基的宠爱。而李隆基对赵丽妃并没有恩断义绝,于开元三年(715)将李瑛立为太子。身为太子的李瑛,并没有给其母亲带来转机,他的父皇将所有的宠爱给了赵丽妃的“情敌”——武惠妃。

自从武惠妃生了寿王瑁之后,她本人不但更加得到李隆基的宠爱,她的儿子得到的父爱也远远超过了太子以及他的诸位王兄。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为了儿子的将来,武惠妃的眼睛盯上了太子,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如何废掉太子。

这时的太子李瑛,由于母亲的失宠,内心非常痛苦,常常露出对武惠妃的不满之言。加之他的父皇对寿王格外宠爱,使太子李瑛的内心充满了恐惧,他时常借酒浇愁,眉宇间露出怏怏之色。武惠妃的专宠,不仅使太子李瑛的母亲失去了君王的宠爱,鄂王瑶的母亲皇甫德仪、光王琚的母亲刘才人也不得不生活在夜夜惆怅之中。三位皇子对于自己母亲的不幸深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逐渐转化成对武惠妃的铭骨仇恨。相似的遭遇,使得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走到了一起,他们三人常在一起游乐,借酒私下议论武惠妃,言语之间无不对武惠妃充满仇恨。酒的力量使得三位皇子的情绪变得激昂。

“太子殿下,登基之日当诛尽武氏,以解我们的心头之恨!”光王琚说道。

“想当初,则天皇后视我们李唐皇室子孙如草芥,想杀便杀,真是惨不忍闻。如今的武惠妃受父皇的宠爱,武氏一族又有发迹的局势,难道故事又要重演?”鄂王瑶说道。

“二位王弟,当今武惠妃备受父皇恩宠,言听计从,万不可言语无遮盖,以防隔墙有耳。万一父皇受奸人挑拨,我们会大祸临头,死无葬身之地。”太子李瑛小心翼翼地提醒二位王弟。经太子这么一说,三位皇子从激昂中回到现实,又默默地喝起闷酒,各自都在担心着不幸事情地发生。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三位皇子的不满情绪逐渐传到武惠妃的耳朵,本来就对太子心存杀机的武惠妃,便开始设计陷害太子。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嫁给了驸马杨洄。此人善解妃意,对武惠妃的心思了解得一清二楚。他到处散布太子及二王企图谋反的谣言,武惠妃则在唐玄宗李隆基面前哭诉:

“陛下,太子李瑛及鄂王瑶、光王琚想谋害臣妾,陛下可要为臣妾作主啊!”

武惠妃跪在李隆基面前,哽咽着叙说光王、鄂王的话语,说到伤心之处,不由得泪流满面,本已非常妖媚的武惠妃,几滴咸咸的泪珠挂在面庞,更似带露的玫瑰。哽咽之间,惠妃胸前那对半袒的尤物,不住地颤动,不由得引起风流皇帝想起那芙蓉帐内的鱼水之欢……一阵伤心的抽泣,把李隆基的思绪又拉回到现实。他听罢武惠妃的哭诉,勃然大怒,大声喝道:

“传中书令张九龄觐见!”

传令太监赶忙奔出宫外,直奔中书令张九龄的府第。张九龄此时正在书房之中品茶读书,听说皇帝有事召见,急忙穿好朝服,随传令太监匆忙上路。

“公公,陛下见我何事?”

“太子将有难!惠妃娘娘在陛下面前哭诉,要陛下废掉太子!”

“啊!”中书令张九龄闻言大惊,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传令太监走后,李隆基款款地搀扶起武惠妃,惠妃便趁势依偎在大唐皇帝的身上。施展媚人之术的同时,又乘机挑拨:

“陛下,太子与二王勾结,不利臣妾事小,不利于陛下事大!”说罢,惠妃将那对尤物向李隆基紧紧地靠了过去,李隆基不由自主地陷入沉迷之中,为了使惠妃得到安慰,便决心要废掉太子。就在这时,中书令张九龄走了进来,在李隆基面前跪了下去,口中说道:

“吾皇万岁,万万岁!”

“张爱卿平身!”

“谢陛下!”张九龄在起身的同时,明知故问唐玄宗:“陛下何事要见老臣?”

“太子身居东宫之位,与二王勾结,散布不满言论。朕欲废之,爱卿以为如何?”

张九龄立即离座,据理力争:“陛下,太子者,天下储君,人望之所在,动之则摇人心。自太子居东宫以来,日受圣训,天下共庆,鄂、光二王喜好学问、才华横溢,此乃陛下洪福。陛下享国日久,子孙如云,为什么要一日而弃三子呢?后妃之言,陛下要三思而后行!”

唐玄宗李隆基听到这里问道:“张爱卿,此话怎讲?”

“陛下,春秋战国之时,晋献公被妖姬的谗言迷惑,太子申生被害,晋国于是大乱;汉武帝听信江充等人的蛊惑之言,祸及太子,京师喋血;晋惠帝有贤子,贾后谮之,乃有‘八王之乱’,最终至于丧之;隋文帝雄才大略,但听后言,废太子勇而立杨广,遂失天下。今太子身居东宫,无闻有大过,鄂、光二王又贤,实乃幸事。再者,父子之道,天性也。子有过,为父者当为之掩饰才是,不能废绝父子的天性,这样有碍于陛下的慈父之道啊!臣请陛下圣裁。”

李隆基听了张九龄的谏言,为之默然,太子李瑛及鄂、光二王也保住了自己的地位,武惠妃的计划也随之破产。但自从张九龄被贬出朝廷之后,太子李瑛及鄂、光二王失去了保护伞,完完全全地受制于武惠妃,最终被杀。

贤相张九龄被贬之后,武惠妃亲自导演了一场宫廷政变。她召集来太子李瑛、鄂王瑶、光王琚三位皇子,吩咐他们说:“宫中有贼,请你们披甲入卫!”

太子及二王信以为真,急忙率领数百名带甲武士,手执武器冲人宫中,前去捉拿贼人。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武惠妃设下的一个圈套。武惠妃见他们已经中计,便急忙派人告诉正在宫中的唐玄宗李隆基。

“陛下,太子与二王谋反,披甲带兵而来!”

玄宗赶忙差左右前去查看,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陛下,太子与二王确实谋反,正率领数百甲兵手执武器冲进宫来!”

玄宗一听大怒,命令御林军将其缴械,关押起来。太子及二王见状,大喊:“冤枉啊!我们要见父皇,我们要见父皇!”本来,如果他们能见玄宗一面的话,是完全可以揭穿惠妃的阴谋的,但太子及二王的喊声并没有引起玄宗的注意,盛怒之下的玄宗就这样错过了一次机会,铸下了杀子的大错。这个时候,适值李林甫秉政,他善于揣度惠妃的意思,深得惠妃的信任。为太子及二王之事,玄宗犹豫不决,便召来宰相李林甫商议。

“林甫啊,你以为怎样处置太子及二王?”奸诈的李林甫没有像张九龄那样切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此乃陛下家事,臣等不宜介入。”

李林甫的话,促使唐玄宗作出了决断,更帮了武惠妃的大忙。不久,唐玄宗便将太子李瑛、鄂王瑶、光王琚废为庶人,接着便被赐死。天下人为之痛心,号之为“三庶”。这一事件发生不久,武惠妃因数见三庶人的冤魂作祟,忧怖成疾,于当年十二月在惊吓中死去。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说这是报应!武惠妃的死,使得李林甫失去了靠山,自己在废太子李瑛事件上所立的大功也化为乌有。尽管如此,李林甫并没有停止他的政治野心。

李适之,为恒山愍王之孙。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任通州刺史,由于为官清廉,深得人心。按察使韩朝宗将此事上奏朝廷,李适之被提升为秦州都督,深得唐玄宗赏识。以后又历任陕州刺史、河南尹以及刑部侍郎。

天宝元年(742),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左相。这一年,恰逢诗仙李白来到长安。李适之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喜结宾客,常常夜饮达旦,白天处理政务不留任何余辞。与李白、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友善,常在一起饮酒唱和,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李适之自任宰相以后,在朝堂之上常与李林甫发生争执,引起李林甫的憎恨。但李适之的豪放性格使他没有对李林甫提防,李林甫却像一只等待猎物的狼,不动声色地等待着机会。而唐玄宗李隆基对李适之非常信任,这使李林甫一时无计可施。

相传在李林甫的府第中,有一处别致的小型庭院式建筑,平时无人居住,只有李林甫一人在那里出出进进,而且其进出也很有规律,每到月明之夜便去那里独坐,于是便取名“月堂”。起初,谁也不知道李林甫在那里干什么,只见他去时皱着眉头,坐上很长时间才皮笑肉不笑地走出来。只要他每次笑着走出来,不出几天,朝中便有大臣或被罢官,或被抄家,或被杀头。日子久了,李林甫的家人便明白了一切。李林甫在“月堂”里不是吃斋念佛,他在用自己肚子里的坏水酿造毒汁,然后向自己的政敌射出一支支毒箭。

李适之的干练,与李林甫的朝堂之争,使李林甫对之恨得咬牙切齿。李林甫的脑际无时不在思索着计策,随时准备拔掉自己的肉中刺。眼中钉。又是一个月明之夜,吃罢晚餐,李林甫又一次皱着眉头走进了“月堂”,这一次李林甫是为李适之而去的。最终,他面带微笑地走了出来。

第二天,李林甫向唐玄宗密奏:“陛下,李适之虽办事干练,但此人性格粗疏,嗜好饮酒。身为左相,常常欢饮达旦,京师之人多有议论,这样下去会误朝廷大事。臣请陛下定夺。”

唐玄宗李隆基听罢李林甫的上奏,面露不悦之色,说道:“朕看重他的人才,委之以大任,岂能耽于杯盏,以负朕的本意!”

李林甫察言观色,接着说道:“陛下,依臣看来,李适之实在难称此职,不如……”

还没有等李林甫说完,唐玄宗插言道:“废立宰相之事,等改日上朝再议!”

李林甫赶紧说道:“是,陛下。”便知趣地退了出去。

自此以后,唐玄宗便逐渐地对李适之疏远起来,把一切政务交由李林甫处理,李适之内心感到十分不安。李林甫为了彻底将李适之赶出朝廷,又一次准备陷害李适之。趁李适之感到失意之机,在一次罢朝之后,李林甫笑嘻嘻地走到李适之面前,对李适之说:

“李相公,我近来闻知一事,想上奏朝廷。”

李适之颇为疑惑,便问道:“何事?”

“近来有人告诉我,华山之下,生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朝廷还不知此事。”

李适之听后,见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便急切地说:“此乃利国之大事,李相公何不上奏,更待何时?”

李林甫见李适之上钩,便手捻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非也!此事一旦上奏朝廷,皇上必然高兴,肯定会赏赐为臣,我不愿独享,这是其一;其二,我看皇上近来对大人有所不悦,实想拉大人一把,你就来把此事上奏朝廷,如何?”

李林甫说完自己的想法,便急不可待地观察李适之的表情。李适之一听,先是一愣,继而点头,满怀感激之情地说道:“李相公,承蒙提携。真是感激不尽。”

“不用!不用!你我二人乃皇上的左膀右臂,同为朝廷出力,何必言谢!”李林甫听了李适之的话,心花怒放,不觉溢于言表。

“来日上朝,定当上奏,告辞!”

望着李适之远去的背影,李林甫喃喃自语:“李适之,你等着看自己的好戏吧!”

第二天上朝,李适之兴匆匆地走出行列,向唐玄宗把华山之下生有金矿之事,原原本本地奏上去。唐玄宗听后,龙颜大悦,夸赞了李适之几句,便转过头问李林甫:

“林甫啊!此事你可曾听说?”

李林甫神情漠然地说道:“启奏陛下,华山生金之事,臣早已听说。为臣之所以未敢上奏陛下,是因为华山乃陛下的龙脉,王气之所在,非同小可。一旦采掘,虽可充实国库之用,但却断了龙脉,走了王气,所以为臣一直未敢把此事上奏陛下。”

站在一旁的李适之,听到李林甫的刺耳声音,不觉血气翻腾,脑中霎时一片空白。冷汗渐渐地淌了下来,面如土色。还没有等他回过神来,只听唐玄宗大声喝道:

“大胆李适之,竟敢口出狂言,你可知罪?”

“臣知罪,臣罪该万死。”李适之诚惶诚恐地叩头谢罪。此时的李林甫,也斜着眼睛,看着李适之的狼狈相,不觉为自己导演的这出戏暗自得意。

由于受李林甫的陷害,当了不到四年宰相的李适之终于在公元746年被罢去右相,当了个太子少保完事。但李林甫并没有就此罢手,他接二连三地陷害与李适之友善的韩朝宗、韦坚等人。由于受到牵连,李适之被赶出了朝廷,贬至袁州。不堪屈辱的李适之在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下,服药自杀。与适之一同贬出朝廷的还有裴宽,裴宽本与适之无什么瓜葛,只因李林甫一夜做梦,梦见一人想谋害自己,其人之貌颇似裴宽,便借此机会,把裴宽赶了出去。

对于李适之之死,时人无不感到惋惜。每每谈论此事,便不由得吟诵李适之罢相之初所赋的一首诗: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自从太子李瑛被杀之后,大唐的东宫便空置起来,唐玄宗也为另立太子之事大伤脑筋。李林甫在武惠妃生前,与之里外勾结,屡言寿王瑁的才德,以讨玄宗欢心。巩固自己的地位。武惠妃死后,李林甫并没有在另立太子这件事上有所改变。

就在武惠妃及太子瑛死后的第二年(开元二十六年)五月,又一次上奏:

“陛下,自从庶人李瑛死后,东宫没有主人。今陛下诸子当中,寿王最为贤德,当主东宫。”

唐玄宗虽然爱屋及乌。对寿王瑁格外宠爱,但并没有被李林甫所左右。听了李林甫的上奏,唐玄宗说道:“太子者,君之副也。国乱之时贤能者为之;太平之时长者为之,古之制也。”虽然如此,唐玄宗还是拿不定主意。当时,诸位皇子当中,年龄最长者是杨贵嫔妃生的忠王玛。他为人仁孝,谨慎好学,自幼深得王皇后的宠爱,各方面都在寿王之上。太子瑛死后,唐玄宗很想立忠王平平玙为太子,但迟迟犹豫不决,为立太子之事而闷闷不乐。

跟随唐玄宗左右的宦官高力士,对玄宗的心思体察入微,由于李林甫不断进言,高力士未敢贸然言及此事。有一天,闷闷不乐的唐玄宗问高力士:

“力士啊!太子立谁好呢?”

高力士对唐玄宗的心思了如指掌,见皇帝问及此事,便不失时机地进言:“陛下,当立年长者。”

唐玄宗听后,非常高兴,连声说道:

“汝言极是。汝言极是!”

高力士的话,说到了唐玄宗的心坎上,促使玄宗下了决心。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唐玄宗下诏:立忠王玙(后又改名绍、亨)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李林甫的阴谋遭到了挫折,但他并没有偃旗息鼓,便开始构陷太子。要想危及深居宫内的太子,并不那么容易,李林甫便从太子身边较亲密的人下手。

韦坚,京兆万年县人,其妹为太子玙的妃子;其姊为薛王李隆业妃,薛王李隆业为唐玄宗之弟。由于姊妹的关系,韦坚很早就步入仕途,加上本人也非常有才干,深得唐玄宗的赏识。韦坚在任江淮南租庸、转运、处置等使时,经常向朝廷贡奉一些奇珍异玩,唐玄宗非常高兴,日益得宠,并兼任了御史中丞,封爵韦城县男。韦坚见唐玄宗非常重用自己,也就使出全身本领向权力的顶端爬去。

韦坚的妻子是李林甫舅父姜皎的女儿,在韦坚未被玄宗宠信之前,二人的关系非常亲密,随着韦坚的日益见宠,李林甫害怕危及自己的宰相地位,对其非常厌恶。李林甫准备构陷太子,便拿韦坚开刀,作为实现自己阴谋的第一个步骤。

韦坚与左相李适之非常友善,李林甫在打击李适之的同时,乘机剥夺了韦坚的诸使之职,授之以刑部尚书,使韦坚再也不能以奇珍异玩取悦皇帝。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引起韦坚不满,二人互为仇敌。

这时,皇甫惟明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太子为忠王时与之非常友善,因太子妃的关系,韦坚与皇甫惟明成为好友。皇甫惟明手握兵权,不畏李林甫,每次回京,都要在唐玄宗面前历数李林甫的劣行,称赞韦坚的才干,此事李林甫素有所闻。在一个正月十五的夜晚,韦坚与回京的皇甫惟明召集宾客,举行宴会,此事被李林甫得知,他非常高兴地说:“真乃天助我也!”便急急忙忙向皇宫走去。

李林甫走进后官,忙向玄宗进言:“启奏陛下,大事不好,外戚韦坚与边将皇甫惟明私下举行宴会,图谋不轨,准备谋立太子继承皇位。”

唐玄宗听后,勃然大怒,未作任何思考,便下诏将他们二人逮捕入狱。事后,唐玄宗也感到非常疑惑,便将二人贬出朝廷。韦坚的几个弟弟向唐玄宗上奏:

“陛下,兄长遭奸人陷害,实在冤枉,望陛下明察。”

唐玄宗大怒,将他们赶了出去。韦坚被贬,太子非常恐惧,为避免遭李林甫的毒手,不得已上表与太子妃断绝关系,将其幽禁宫中。

在这一回合的争斗中,李林甫虽然铲除了韦坚等人,但太子的不得已之举,挫败了李林甫的狼子野心。李林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使大唐太子整日里生活在恐惧之中。

太子良娣杜氏,其父杜有邻与另一个女儿的丈夫柳勣,产生了矛盾,积怨很深。柳勣为人浮浪阴险,他便利用李林甫来陷害岳父一家,这对于李林甫来说,真是天赐良机。在李林甫的授意下,柳勣诬告杜有邻谋反。就这样,杜有邻被自己的女婿送上了断头台。

杜良娣听说父亲遇害,便在太子面前哭诉:“殿下,臣妾之父冤枉,这都是那禽兽不如的柳勣诬陷的啊!”

身为东宫主人,太子玙一筹莫展,他深深地明白,这一次又是冲他而来,是在杀鸡给猴看。苦闷的太子,内心非常痛苦,一个是妻兄韦坚,一个是岳丈杜有邻,先后都因他而遭人暗算。作为太子,连申辩都不敢,还要作出样子幽禁自己的妃子,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太子玙的心头在滴血。这一次,面对泪流满面的良娣还能说些什么呢?自己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苍天啊!天理何在?你睁开眼睛看看,奸人当道,朝廷不幸,何时得了?

太子玙又面临一次生离死别,眼睁睁地把自己最为亲近的人推向深渊。杜良娣看着夫君痛苦的样子,彻底绝望了,一个无辜的女子,就这样不得不去扮演替罪羊的角色。痛苦之余,太子玙上表朝廷,将杜良娣废为庶人,太子这才转危为安。

李林甫接连两次被挫败,心里很不自在,对太子玙更为憎恨。但他的奸诈狡猾,真是无与伦比,又去“月堂”思谋计策去了。在“月堂”之中,李林甫想到了一个人,他便是济阴别驾魏林,此人有投靠李林甫之意,以他作为马前卒再适合不过了。

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对李林甫的专权非常不满,李林甫早有所闻。这一次,李林甫找好了枪手,自然也立好了靶子。他也非常聪明,不把直接目标对准太子,走迂回路线来实现目的。想好了计策,李林甫便差自己的心腹之人去见魏林,魏林受宠若惊,自然十分愿意替宰相大人效命,那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在李林甫的授意之下,魏林写了一道秘密奏折:启奏陛下,河西节度使王忠嗣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欲佐太子承继大统,罪在不赦,恳请陛下早作打算,以防不测。

唐玄宗看完奏折,将信将疑,一时拿不定主意。但他从自己的江山社稷考虑,最终还是将王忠嗣废黜了事。

李林甫并不满足玄宗的决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亲自出马,赤膊上阵,向唐玄宗进言:“陛下,依臣看来,此事并非那么简单,若无别人背后撑腰,一个节度使绝不会如此大胆。臣以为太子知其谋。”

听了李林甫的话,唐玄宗非常迷惑,感到不可思议,说道:“吾儿深居宫内,怎么能与外人相谋,此妄言耳,不可信!”

李林甫默然,不敢再说什么。后来,虽然李林甫继续在唐玄宗面前构太子之短,但玄宗一直不为所动,太子玙在屡经磨难之后,保住了身家性命,“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最终登上了皇位。

自唐玄宗登基以来,天下承平日久,玄宗逐渐怠于政事。李林甫任宰相以后,将朝中贤能者一一挤出朝廷,天下人多有议论,唐玄宗却对李林甫坚信不疑。

天宝五年(746),已经35岁的杜甫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困顿在长安,饱尝世态炎凉。天宝六载(747)也即杜甫进京的第二年,唐玄宗下诏:“天下之士,凡有一技之长者,可以参加廷事,合格者任以官职。”

李林甫闻诏,心里非常恐惧。自己的所作所为,天下人共知之,唯独深居宫中的唐玄宗未有所闻。如果让天下之士面见皇帝,肯定会暴露无遗。自己的残忍奸险,连儿子李岫也非常担心。李岫任将作监时,见其父权势炙手可热,积下了许多冤家,便规劝道:

“父亲大人,您居相位日久,树立了许多冤家仇人,将来一旦有祸,儿恐子孙们死无葬身之地,还望父亲大人三思!”

“大势所趋,为父亦无可奈何!”

唐玄宗的诏书使李林甫身冒冷汗,为防止万一,李林甫只得硬着头皮向玄宗进言:

“陛下乃万乘之躯,选贤举能是臣子的事,何劳陛下亲自过问呢?再说,天下士人犹如茅草,不识礼度,只会狂言乱语,此等事情委托给尚书省长官就行了。”

唐玄宗李隆基一时未解明白李林甫的本意,还以为李林甫在为自己分担国事,心里非常高兴,便答应道:

“林甫啊,选贤之事由你去办,朕也就放心了。”

李林甫话一出口,心里突突直跳,生怕玄宗不答应,这下他长长地舒了口气。退朝之后,李林甫召集来自己的亲信,进行嘱咐:“此次选贤之事,诸位尽力去办,但不可录用一人!”

困顿中的杜甫,听说朝廷要选士人中有一技之长者,对他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便参加了这次应试。结果,杜甫和所有的应试者竟无一人考中,满怀希望的杜甫彻底绝望了,气愤之余,将痛恨见之于笔端,写下了“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诗句,无情地抨击了当时朝廷的昏暗。

恬不知耻的李林甫竟然把自己的恶作剧看作取悦邀宠的资本,急不可待地上奏:

“启奏陛下,天下之士无一合格者,都是些卑贱错庸之人。自陛下登基以来,天下太平国力强盛,这都是陛下的洪福。此次无一士人合格,真乃可喜可贺。”

众位大臣见李林甫出如此之言,莫名其妙,唐玄宗也颇为迷惑,便问道:

“林甫啊,这事有什么可贺?”

李林甫见自己卖的关子吊住了众人胃口,暗自得意,便不紧不慢地说:“应试者无一合格,说明陛下用人有方,使得野无遗贤,这难道不是可喜可贺之事?”

唐玄宗听罢哈哈大笑,对李林甫的奉承媚谀之词一字不漏地听了进去,竟也感到非常舒服。大臣中有良知者,虽知李林甫别有用心,却慑于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只能在心里骂道:奸贼啊,奸贼!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李林甫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有敢于在朝廷言政事者,一律贬斥,有的甚至遭杀身之祸。这样一来,天子耳目不灵,对朝廷以外之事一无所知。其他官员也成了持禄养贤之人,看李林甫的眼色行事。

一次,补阙杜琎不畏李林甫的权势,上书议论朝中大事,结果被李林甫贬为下邦令。李林甫为了防止再出现此类事情,便威胁其他大臣:“今明主在上。你们顺从便是。还有什么可议论的呢?君等难道不见厩中之马乎,终日无声,则有丰美的食物;一鸣,则黜之矣。”自此以后,朝中大臣无敢有谏言者。

遏制朝中大臣的同时,李林甫还施计堵塞外放官员的升迁之路。开元时期,像薛讷、郭元振、张嘉贞、王睃、张说、萧嵩、杜暹、李适之等人,皆因立功边陲,而后入宫相天子,均为难得的人才,这也是唐朝选相的一条重要原则。李林甫对于守边的儒臣,特别是其中功劳卓著者,非常嫉恨,唯恐他们出将人相,与自己共分一勺羹,便向玄宗上奏:

“以陛下之雄才大略,治国有方,国富民强。但夷狄未灭,始终是朝廷大患,而今守边之将皆文臣,这些人贪生怕死,不懂战事,遇敌不能身先士卒,于守边无益,不如用蕃将。蕃将生而勇武有力,自小养于马上,长于战事,这是他们的天性。陛下若欲灭夷狄,威加四海,委蕃将以重任,他们肯定感恩戴德,为陛下卖命,夷狄则不足虑也。”

唐玄宗听了李林甫的上奏,觉得有理,便欣然同意。实际上,这是李林甫专权用事的又一个奸计。在唐代,蕃将是没有资格任宰相的,这样,李林甫便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宰相,再也不用害怕立功边陲的文臣了。

任用蕃将,并非李林甫的发明创造,唐太宗贞观年间已有先例,但和李林甫的别有用心,风马牛不相及。贞观时期,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这样的蕃将,均战功赫赫,但朝廷任用之时非常小心,每每以大臣进行牵制,使得朝廷不致陷于被动。李林甫的建议则是以蕃将为主帅,委任他们一方军政大权,容易养虎成患。唐玄宗李隆基在听了李林甫的上奏之后,便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人为大将。在诸蕃将之中,以安禄山最为飞扬跋扈,身兼三处节度使,十余年不迁徙,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李林甫为人奸险,但却藏而不露。若与之初次接触,还觉得可敬可亲,日子一久,便会发觉他深不可测,人称“口有蜜,腹有剑”。李林甫每次上奏时,必先贿赂大臣,连宫中的婢女他也委以重金,作为耳目。这样一来,玄宗的一动一静,李林甫便了如指掌。于此同时,凡不附己的大臣,皆予以贬逐,或夷灭三族,连张九龄这样的贤相也不例外,朝中之臣见之无不股栗。李林甫虽数兴冤狱,却恬不知耻地授意心腹进言惑帝。

大理寺卿徐峤为了逢迎李林甫,按其旨意,向玄宗妄言:“启奏陛下,大理寺以往因杀气太盛,鸟雀不敢栖其上。李相公为相以来,刑部所断死罪者,岁才50多人。而今,大理寺有鸟鹊筑巢,此乃天降祥瑞,陛下洪福。”

唐玄宗非常高兴,论功行赏,封李林甫为晋国公。朝中大臣畏其权势,不敢有任何议论,唯恐有失,为了避免嫌疑,朋友相见也只好装着不认识,不敢有所言语。

李适之为左相时,喜结宾客,其子雷也继承了父亲的豪放性格。有一次,李霅吩咐家人准备好酒菜搞一次宴会,写了许多请柬:让家人分头去请。请柬送了出去,家人也陆续回家。李霅便兴冲冲地坐在厅堂,等待客人的到来。

眼看日已偏西,还不见客人到来,李霅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唤来家人,问道:“请柬可曾有误?”

“少主人放心,为仆的绝不会出半点差错。”

“这就怪了,为何无一人前来?”

“容下人们前去查问。”

家人们分头到各自请的客人那里去查问,一问才知:畏李林甫陷害。当时,左相李适之已与李林甫不和,二者经常发生争执,客人们唯恐李林甫迁怒于他们,所以不敢前去赴宴。

李适之被罢相之后,陈希烈代之为左相,会皇帝不朝之时,朝中大小官员悉奔李府,府前车水马龙,犹如市集,台省为空。左相陈希烈则不然,他整日坐在府中,竟无一人前去谒见。

对于李林甫,不但朝中大臣畏之如虎,连安禄山这样的胡儿也不敢肆无忌惮。当时,唐玄宗非常宠爱安禄山,安禄山本人也飞扬跋扈,把谁也不放在眼里,不过这一切都被他的巧言令色所掩盖了。

有一次,唐玄宗让安禄山拜见太子。安禄山竟不下拜,太子的左右加以训斥:

“休得无礼!”

安禄山却辩解道:“臣乃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何官?”

唐玄宗说:“太子者,储君也。朕百年之后,即传位于太子。”

安禄山说:“臣愚,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臣罪该万死。”

太子的左右令其下拜,迫于无奈,安禄山才第一次拜了下去。安禄山真的不知道太子之事吗?不是的,他恃恩跋扈,处处以其杂胡身份进行遮盖。实际上,安禄山根本没有把太子放在眼里。连太子都不放在眼里的人,为何会畏惧李林甫呢?

安禄山初次拜谒宰相李林甫时,他故伎重演,恃恩骄横,没有对李林甫毕恭毕敬。李林甫准备给安禄山一个下马威,他授意王鉷偕安禄山前往府第议事。

一天,王鉷与安禄山来到李林甫的宰相府,此时王鉷已受深爱,身兼二十余职,见了李林甫也不得不卑词趋拜,满脸媚笑。安禄山见状,不觉瞪大了眼睛,暗自吃惊,赶紧随王鉷一同打拱作揖。

李林甫肃然说道:“二位大人光临,满屋生辉,请坐!”

这时,李林甫已胸有成竹,对安禄山说道:“安将军此次来京,深得皇上欢心,被收为贵妃养子,可喜可贺。将军身为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平卢节度使,要好自为之,效命朝廷。皇上虽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

安禄山听了李林甫的话,心中大骇。此次拜见以后,李林甫每次见到安禄山,都能猜透其心思,安禄山将李林甫奉若神明。只要李林甫开口说话,虽值盛寒之时,安禄山也不免汗流浃背。

李林甫见安禄山意屈,也不免暗自得意。渐渐地。二人关系亲密起来,安禄山亲切地称呼李林甫为“十郎”。他每逢派人向朝廷奏事,便叮咛问候李林甫,奏事之人返回之后,所问的第一句话不是其他,而是“十郎何如?”

安禄山曾对亲近之人说:“我安禄山出生人死,天不怕地不怕,当今天子我也不怕,独畏李相公耳。”

天宝四载(745)八月,寿王妃杨玉环被唐玄宗据为己有,正式册封为贵妃,杨氏一族也跟着发迹。杨贵妃的亡父杨玄琰被追封为兵部尚书,叔父杨玄珪被任命为光禄卿,从兄杨锸封为鸿卢卿,杨锜为御史大夫,并把武惠妃的爱女太华公主许配给杨锜。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也美艳动人,唐玄宗称呼她们为“姨”,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因杨贵妃的关系。杨氏一族宠冠天下,正如《杨太真外传》中所写:

“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

“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则写道:“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随着李氏家族的发迹,作为杨贵妃从祖兄的杨国忠(本名钊,唐玄宗李隆基后将其改名为国忠),也被唐玄宗的恩泽滋润。杨国忠发迹之前嗜赌如命,行为不端,因与贵妃中姊(即后来的虢国夫人)私通,为族人所不齿。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时,杨国忠正在赌场豪赌,当时的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闻知此事,急忙差人去召杨国忠,杨国忠不知何事,不免心生疑惧。

章仇兼琼将杨国忠引为上宾,杨国忠受宠若惊,便问:“大人召小人何事?”

章仇兼琼见杨国忠容貌英俊,又有口才,大喜过望,说道:“传闻杨氏族中,有封为贵妃者,今表你为官,带上百万货资,速去长安,将来还望杨兄提携!”

杨国忠听节度使称自己为“兄”,一时不知所措,慌忙答应:“那是!那是!”

杨国忠一到京师长安,即前往拜见诸位亲戚,给他们每人都准备了份非常丰厚的礼物。特别是虢国夫人,杨国忠至长安时适逢其新寡,二人便又勾搭在一起,鸳梦重温。在温柔之中,杨国忠没有忘记章仇兼琼,通过杨氏姐妹在帝前吹风,不久,章仇兼琼被召回朝廷,任命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杨国忠本人则被授以金吾兵曹参军,闲厩判官。

杨氏一族出入宫掖,如在自己家中一样随便。杨国忠也和杨氏姊妹一起,经常与唐玄宗饮酒作乐。由于杨国忠经常出入赌场,精于算计,常常锱铢不差,令唐玄宗刮目相看,每逢这种场面,唐玄宗便说:“真乃度支郎之才也!”三国夫人也从中相助,杨国忠到长安不久,便被升迁为监察御史,并且日渐得到唐玄宗的宠信。

李林甫构陷太子玛时,杨国忠非常卖力,以讨李林甫的欢心。其实,李林甫对杨国忠这样的无赖之徒,是非常厌恶的,因杨贵妃的关系,才对他比较客气。但杨国忠陷害他人的本领,已是炉火纯青。凡是能够对太子构成威胁的事情,李林甫非常满意杨国忠总是先于自己一步,二人狼狈为奸,仅韦坚一案,被他们诬陷诛杀者达百余族,惨不忍睹。当时,与杨国忠一起替李林甫效力的还有王鉷,此人也非等闲之辈,一人身兼户部侍郎,御史大夫等二十余职,令朝中大臣望而生畏。但王鉷对李林甫却是忠心耿耿。李林甫便以之为爪牙,经常在玄宗面前推荐王鉷。朝廷之中,王鉷的权势仅次于李林甫,在杨国忠之上。一心向上爬的杨国忠,内心对王鉷充满了嫉妒。在这种权力格局未形成之前,李林甫、王缺、杨国忠三人沆瀣一气,惨害大臣,杨慎矜之死便是他们三人的杰作。

杨嗅矜,隋代皇室之后,因健而有才,曾为监察御史。天宝二年(742)杨慎矜被提拔为御史中丞、京畿访使,因李林甫不悦,杨慎矜坚辞不受,唐玄宗于是任用他为谏议大夫,兼侍御史。李林甫见杨慎矜屈己,便向玄宗进言,任命杨慎矜为御史中丞兼诸道铸钱使。在李林甫诬陷韦坚之时,杨慎矜不甚卖力,引起李林甫不满,便有意排斥杨慎矜。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杨慎矜又被唐玄宗擢升,官至户部侍郎,仍兼御史中丞。这一件事更使李林甫火上烧油,认为杨慎矜得到唐玄宗的宠信,必将危及自己的权势,李林甫便决定陷害杨慎矜。

当初,杨慎矜与王敛的父辈非常友善,他们二人自小便以兄弟相称,关系非同一般。杨慎矜任侍御史时。向唐玄宗推荐王鉷,王鉷便与杨慎矜同为御史中丞。王缺为官不久,便很快投入到李林甫的怀抱,与杨慎矜产生了矛盾,成为陷害杨慎矜的帮凶。

事也凑巧,不知何故,杨慎矜父亲的坟墓上发生了一件怪异的事情,坟冢上的草木突然皆呈白色。闻知此事,杨慎矜非常恐惧,觉得那是不祥之光,便急忙找自己的好友史敬忠询问。史敬忠是胡人,有异术,善于破解怪异之事。史敬忠听了杨慎矜的话,便说:

“此事可化解。你只需身带桎梏,裸体坐于林之中即可。”

杨嗅矜照着史敬忠所言行事,便放下心来。史敬忠又对杨慎矜建议道:“冢上草木呈血色,乃你父亲的在天之灵暗示,天下将乱也,你应该广置田地,为以后作打算。”

他们二人所为,实为厌胜之事,这在当时是要杀头的。尽管一切都在悄悄地进行,不料此事却被杨家的奴婢春草偶而发现,杨慎矜恐其泄露出去,想杀人灭口。史敬忠却说:

“不要杀!不要杀!卖掉她可以换十头牛,年耕田十顷。”

杨慎矜听从了史敬忠的建议,这下酿成了后来的灭族之罪。不偏不巧,春草被转卖至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家中为奴。由于春草能言善辩,深得其主子的喜爱,很快便成为贴身奴婢。后来春草随主子进宫,又被唐玄宗看中,便留在宫中侍侯天子。

一天夜里,唐玄宗与春草经过一番云耕雨播之后,玄宗问道:“你家原籍何处?”

春草偎依着玄宗,正回味着刚才的龙腾虎跃,欲死欲仙,见玄宗问话,喃喃说道:

“臣妾幼丧父母,在杨侍郎家中为奴婢,后来被卖。”

“是杨慎矜家中缺钱花吗?”唐玄宗戏谑地问。

“不是,妾无意中得知杨慎矜与史敬忠为厌胜之事,被他们察觉。杨慎矜要杀臣妾,史敬忠说臣妾可换十头牛。”

唐玄宗一听杨慎矜暗地里搞厌胜之事,顿时大怒,从此便厌恶杨慎矜。

第二天,春草到虢国夫人家中把昨天晚上与玄宗所言之事,告诉了杨国忠。杨国忠当时与王鉷还算友善,闻知此事,赶紧去找王缺。两人私下里商量了好长时间,越说越激动,认为为李林甫出力的时机到了,便到李林甫家中密议处置杨慎矜。

“不可罔动,你们二人先探探皇上的口风。”李林甫内心非常高兴,表面却镇定自若。

王鉷与杨国忠心领神会,便借上朝奏事之机投石问路。王缺故意向唐玄宗进言:“陛下,自杨慎矜任户部侍郎以来,一切井井有条……”

还没有等王缺把话讲完,唐玄宗已面露不悦,厌恶地说:“王爱卿,毋与之往来!”

王鉷、李林甫闻言窃喜,杨慎矜将大祸临头。此后不久,李林甫与王鉷联名向玄宗上奏:“启奏陛下,杨慎矜本隋室之卮蓄养妖人,为厌胜之事,诅咒陛下,企图乘天下大乱之机恢复隋朝天下,罪在不赦。”

唐玄宗接到奏折之时,正在华清宫与杨贵妃沐浴,看完奏折感到震惊,寻欢作乐的心思抛到了九霄云外,立即让刑部拘押杨慎矜。李林甫趁机让自己的心腹萧炅等人与杨国忠负责审讯,同时让自己的另一个心腹吉温在洛阳将杨慎矜的兄弟慎余、慎名捕获拷问。杨慎矜在无奈何之中,叹息道:“我死,命也!”杨慎矜最后被赐死,此案牵涉十余族,达数百人之多。

杨慎矜死后,所任官职暂时出现空缺。杨国忠以为这下可以升官发财了,他觉得自己替李林甫拔除了眼中钉,李林甫肯定感激不尽,定会提拔自己。可是杨国忠万万没有想到,李林甫用过之后,将他踢到一边,在玄宗面前称王鉷之才,杨慎矜的官职全部落到了王鉷身上。杨国忠愤愤不平,感到自己受了李林甫的戏弄,但又无可奈何,便将冤恨一古脑地洒在了王鉷身上,二人由此反目成仇。

王鉷在李林甫的提携之下,飞黄腾达,很快便身兼二十余职,这使李林甫有时也不免心生疑忌,但王鉷始终依附于李林甫,李林甫也就没有对王鉷进行排挤,二人关系比较亲密。

王鉷权震朝廷内外之时,杨国忠在虢国夫人的帮助下,对唐玄宗的动静、喜好了解得一清二楚,每每行事,必合玄宗心意,深得玄宗喜爱。在不到一年的功夫里,已身兼十五余职,成为朝廷之中仅次于李林甫、王鉷的宠臣。杨国忠的崛起,是李林甫没有想到的,等他醒悟过来为时已晚,李林甫便与杨国忠开始了权力之争。

杨国忠身兼兵部侍郎之时,适逢南诏的人质阁罗凤逃出长安,奔南诏而去,玄宗大怒,欲讨南诏,杨国忠乘机向玄宗推荐鲜于仲通为蜀郡长史,率兵前往讨伐。鲜于仲通是蜀中富豪,杨国忠落魄之时曾投靠于他,对其恩情杨国忠一直没齿不忘。鲜于仲通虽然经商有术,却带兵无方,结果在泸川一战中,便全军覆没,鲜于仲通只身逃回。杨国忠为逃避罪责,竟然向朝廷谎称:“此次出征南诏,将士奋力,大获全胜。”唐玄宗未作任何核察,便下诏嘉奖三军,鲜于仲通领职如故。

云南之败,杨国忠虽然被遮掩过去,但杨国忠内心却不自安,唯恐李林甫陷害自己。便上表请自领剑南节度使,却留在京师长安。与此同时,杨国忠便与吉温等人准备陷害王鉷。吉温,本与罗希夷同为李林甫的心腹,人称“罗钳吉网”,他见杨国忠日渐受皇上恩宠,奇货可居,便很快背叛李林甫,投到杨国忠的怀抱,为之出谋划策。

王鉷事母至孝,也非常喜爱弟弟王镡,但王镡为人奸险,对王鉷的权势非常嫉妒,发誓有朝一日要超过其兄。王镡与刑辞友善,因王镡的关系,王鉷也与刑縡经常往来,以朋友相待。

天宝十一年(752)四月,野心勃勃的王镡与刑縡密谋,准备借助右龙武军万余人发动政变,不料议事不周,走漏了风声,被朝廷察觉,唐玄宗让御史大夫王鉷处理此事。

王鉷得知自己的弟弟被牵扯进去,便故意缓办此案,只令万年、咸宁两县县尉前去捕其余党。这时,刑縡正率其余党与官兵展开厮杀,锐不可挡。关键时刻,王鉷、杨国忠二人一前一后相继赶到。刑縡见王鉷到来,便大声喊道:“御使王大夫!”王鉷身兼御史大夫,故呼之为王大夫。渐渐地,官兵处于下风,形势急转直下,危机之时,高力士率四百余名甲骑前来参战,叛党见势不妙,一哄而散。刑縡在混乱之中,被官兵斩杀,余党死伤无数,未死者也被捕获。

第二天上朝,王鉷将捕杀叛贼之事奏明朝廷。王鉷奏事刚刚完毕,杨国忠便进言:“陛下,王鉷参与谋反,请陛下圣裁!”

唐玄宗不信其言。李林甫见状,赶忙帮王鉷说话:“王鉷一向与其兄不睦,此事与王缺无关!”

唐玄宗虽然不信王鉷参与谋反,但在退朝之后,却让杨国忠讽喻王鉷亲自为其弟王镡请罪。王鉷思量很久,告诉杨国忠说:

“小弟镡自小为母亲喜爱,我不忍心余弟谋自存,这样做会伤母亲的心。”

杨国忠向玄宗回奏之时,添言加醋,唐玄宗勃然大怒,命刑部会同御史台将王缺拘押审问,杨国忠与侍御史裴冕一同参与此事。

杨国忠问镡:“王鉷参与谋反乎?”

侍御史裴冕与王鉷友善,见杨国忠如此审讯,觉得不妥,又不便反驳。乘王镡回答之前的一霎那间,骂道:“反贼王镡,忘恩负义!皇上以王大夫之故,封你为五品之官,你为臣不忠,滋生二心;为弟不谊,没有廉耻,禽兽不如!王大夫岂会与你等为此不忠不义之事!”

杨国忠闻言愕然,便换了一种口气问道:“王大夫如果参与谋反,你不得隐瞒,否则罪加一等;王大夫如果没有参与谋反,你也不能妄言,听见了没有?”

王镡经裴冕一顿臭骂,似有悔意,又见杨国忠没有再强迫自己,便说:“兄长不知此事,全是我自己所为!”

审讯结束以后,王镡画了押,立即被杖杀,其兄王鉷受到牵连,也被赐死。王鉷之死,所任之职全部落在了杨国忠身上,杨国忠一时权倾天下,正如杜甫在一首诗中写道:

杨花雪落覆自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麒!

王鉷之死,杨国忠并未善罢干休,他借助机会穷追不舍,多次向玄宗密奏李林甫与王鉷结党营私,唐玄宗便开始疏薄李林甫,李林甫非常怨恨。后来,吉温又对杨国忠说:“京兆尹萧炅、御史中丞宋浑,此二人皆为李林甫死党,不宜再在朝中议事,以断其左右臂。”在吉温的策划之下,萧炅、宋浑皆被借故逐出朝廷,李林甫竟无可奈何。

天宝十一载(752),南诏侵犯唐王朝边境,当地的老百姓奏请剑南节度使杨国忠前去镇压,李林甫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可以借此机会把杨国忠外遣,使他不得再跟随唐玄宗左右,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李林甫向唐玄宗上奏说:“陛下,南诏扰边,杨国忠身为剑南节度使,当地百姓也意有所属,此次出征非杨国忠莫属。”

这正是杨国忠所担心的事情,他唯恐自己出征之后,留在京师的李林甫进行陷害,使他没有还朝之机。杨国忠在退朝之后,跑到后宫,向玄宗推辞此事,连杨贵妃也亲自出面为杨国忠求情。杨国忠本以为有人求情,便可以推辞掉此事,出乎意料,唐玄宗反到认为杨国忠出征更好,立下战功后可封其为宰相。杨国忠为之哽咽不已,玄宗动感情切安慰杨国忠说:“卿暂到蜀地处置军事,朕屈指待卿,还当入朝。”玄宗的话,给李林甫当头一棒,震惊之余,非常焦虑不安。

临行,杨国忠向玄宗泣诉:“陛下,这是李林甫在中伤为臣,臣心实在不安。”

杨贵妃也在一旁帮腔,唐玄宗见状,觉得过意不去,也不免动了感情。当时,唐玄宗与杨贵妃行幸华清池,杨国忠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告别玄宗与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贵妃,踏上征战的路途,一路上惴惴不安,郁郁寡欢。

事也凑巧,在杨国忠离开长安不久。愤懑中的李林甫便一病不起。玄宗派御医前去诊治,并赏赐给李林甫许多美味佳肴。李林甫触景生情,不觉凄然泪下,不知道自己今后还能不能再享此殊荣。随着李林甫的病情加剧,有一个巫医迎合李林甫的心理,说:“如果相公能见天子,病情可以好转。”李林甫信以为真,便让人代己奏明朝廷,求见天子。

闻知李林甫病重,唐玄宗不免生侧隐之心,欲临幸李林甫宅第视疾,却被身边的大臣阻止,于是,诏李林甫廷中见之。

李林甫挣扎着从卧榻之上爬起,这时,他已浑身乏力,不得不在下人的搀扶下来到降圣阁前,远远地望着,眼巴巴地盼望玄宗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时,唐玄宗登上降圣阁,举红巾向李林甫招手。李林甫眼中充满了泪水,迷茫中看着那摇来摇去的红巾,喃喃自语:

“陛下,臣看见了,恕臣不能再随陛下左右。”

唐玄宗在大臣的簇拥之下离去,那幅红巾也随风飘走,如一片落叶在风中荡了几个来回。落在了地上。李林甫还呆呆在站在那里。犹如一片挂在枝端枯黄的叶子,随时有被风吹去的危险。这时,已是天宝十一载(752)的深秋季节,秋风之中一片肃杀。李林甫已弱不禁风,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望着离去的玄宗,连下拜即谢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好请别人代替自己向唐玄宗拜谢。

就在李林甫倍受病情折磨的同时,杨国忠一路颠簸,到达了出征地。由于唐玄宗见李林甫病重,便派快马诏回杨国忠,杨国忠见诏大喜,立即掉转马头奔回长安,一路之上如坐春风,和出征时的心情大不相同。杨国忠回到长安之后,拜见了唐玄宗,闻知李林甫病重,便去李府查看虚实。

李林甫闻知杨国忠前来,企图挣扎坐起,最终没有成功,只好躺在床上接见杨国忠。杨国忠恐李林甫有诈,不敢抬头正眼看他,紧张得浑身冒汗。只见李林甫有气无力地说:

“我是将死之人,我死之后公当人相,请公善待我的儿孙,身后之事就托付你了!”

说罢,李林甫潸然泪下,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素知李林甫奸险的杨国忠迟迟不敢答应,唯恐这又是李林甫的圈套,只得违心劝道:“相公养病便是,病愈之后,国忠自当为相公效力。”其实,杨国忠巴不得李林甫立即死去,李林甫又何尝不知呢?

天宝十一载(752)十一月,李林甫在痛苦中死去,在与杨国忠这一回合的争斗中,李林甫失败了,也许他死也不会瞑目吧!

更让李林甫没有想到的是,杨国忠任宰相以后,穷追李林甫的奸事,还暗示安禄山,让其揭露李林甫。安禄山听说李林甫已死,也非常高兴,便让降将阿布思入朝弹劾李林甫。

阿布思上奏玄宗:“陛下,李林甫曾与思约为父了,企图谋反。”

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见杨国忠得势,恐连累自己,急忙也向玄宗妄言:“陛下,李林甫曾在府中为厌胜之事,诅咒陛下。”

唐玄宗闻之,勃然大怒,便立即下诏:“李林甫淫祀厌胜,结叛虏,图危宗社,悉夺其官,断棺剔取含珠金紫;更以小檬,用庶人礼葬之;诸子司储郎中粤、太常少卿屿及岫等悉徙岭南、黔中,各给奴婢三人,籍其家;诸婿若张博济、郑平、杜位、元捞,属子复道、光。皆贬官。”

李林甫死了,却把苦难留给了子孙们,这一切都是他的政敌杨国忠所为,李林甫倘若九泉之下有知不知有何感想?悲乎?恨乎?悔乎?

200多年以后,宋朝的文学家欧阳修主撰《新唐书》时,把李林甫列入《奸臣传》之中,并且这样评价道:

“木将坏,虫实生之;国将亡,妖实产之。故三宰啸凶牝夺辰,林甫将蕃黄屋奔,鬼质败谋兴元蹙,崔柳倒持李宗覆。呜呼,有国家者,不可戒哉!”

另一位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写道:“凡在相位一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而上之不寤也。”

唐肃宗时,善于评品人物的房瑁一针见血地说道:“是子妒贤嫉能,举无比者。”

李林甫,这个口蜜腹剑的历史人物,已经死去1200余年,我们今天又一次提起他,是因为他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

同类推荐
  • 锋矛破盾

    锋矛破盾

    现代雇佣兵穿越到一个冷兵器的世界,利用手中获得的逆天能力,制造现代武器,称霸世界。锋锐无比的矛对战破落不堪的盾,这是一场屠杀式的战争。
  • 大明活财神

    大明活财神

    崇祯年间,大明叛乱时期,民不聊生。徐涅横空出世,以商人的敏锐嗅觉和铁血的施政手腕,一步步让大明从衰弱走向强盛。在徐涅眼中,大明的天下,就没有贫穷的地方!看徐涅给你指出财富之路,造就财富神话!
  •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关公吕将之重生决战

    三国关羽被吕蒙所杀,一千三百多年后关羽重生,开启复仇之旅。是生是死,敬请期待。
  • 诛龙剑

    诛龙剑

    开元初年,明皇励精图治,革弊鼎新,盛唐的气象日趋顶峰,一个接着一个天才、蠢材、良才、庸才……竞相登上历史舞台。而就在这气象之下,一个出生困苦的营州胡儿轧荦山,却在平静之中酝酿着一场风暴......当不同身份形形色色的角色汇聚到了历史的节点上,面对滚滚而来的历史风尘,他们的选择又是什么?而当一个特殊的小人物被推到了家国命运,天下苍生,国恨与家仇交织的关键时刻,手握着那把有着特殊意义的铜剑,他又将何去何从.....本书将让你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安史之乱。
  • 异界的超级网吧

    异界的超级网吧

    李峰穿越到了古代平行世界——大永朝,成了声色犬马的赘婿,忽然发现身怀超级网吧系统,他便开始了一段低调装逼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此生庆幸有你

    此生庆幸有你

    不管你是凡夫俗子,还是帝国将相,此生,我将决不相负!?世间万物皆可抛星辰大海皆有你?世间万物不及你星辰大海不如你?你与星辰皆璀璨横生万物皆为你?“我希望你我可以一起谈天说地,博古论今,指点江山,钟砭时弊。我希望我忍受痛苦过后,可以拥抱美丽。我希望...我可以为了你勇于尝试,铸造成功,百折不挠,磨练成钢。你风度翩翩,风华绝代,我容貌伊人才华横溢,我们刚好天生一对。”――夜婉娩(重生/宠文)
  • 如何开办饭馆

    如何开办饭馆

    本书是餐馆创业入门之学,书中展望了餐馆创业的前景,从开办餐馆的计划、手续、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了6种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面馆、小吃、中式快餐、夜市烧烤、家常炒菜。本书文字浅显易懂,简明扼要,配备一些图片,使读者在获得实用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阅读乐趣。本书对想通过开办餐馆创业的人士有一定帮助,能让创业者在短期内顺利走上致富路。
  • 宇宙探秘之最

    宇宙探秘之最

    本套书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神女重生:墨梅清晨

    神女重生:墨梅清晨

    甜文!男强女强,毒舌腹黑!不狗血!这是一个神的故事。接连的是一场惊天阴谋。风华终究不悔,只是在独守空窗。ps:全文大改ing,大纲有变化。
  • 格列佛游记(青少版名著)

    格列佛游记(青少版名著)

    这是一部奇书,自1726年问世后,两百多年来,先后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广为流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不朽杰作。全书共四个部分,描写了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种种经历。小说通过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政治、法律、议会、竞争、军事、教育、社会风尚乃至整个人类的种种劣根性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抨击。“一本好书奠定一种品质”本书你将获得的品质是“幽默”。
  • 斗罗之寒月终生

    斗罗之寒月终生

    斗罗大陆同人。拆官配!不喜勿入!别打低分!!·【卷一:三千心动为浩殇】已开启:1~?章。三浩篇.唐三&霍雨浩——霍雨浩一朝穿越、成了一个女生、还成为了唐三的妹妹?怎么办怎么办,她是个男生啊!!一定要让历史不改变才行——(小剧场)初见小舞——“哇,嫂子真美!!!三哥看前面!看!那是你未来媳妇!!”我:不,你才是。·【卷二:麟之所舞像皓阳】未开启:?~?章。请期待。浩麟篇.微all浩.三浩麟.拆官配。“雨浩,我稀罕你,不行吗?”“嗯?”“我从小时候就一直在想…为什么你会那么好看。”——#你是九天之上触碰不到的寒星我揽月而来就为见你一面,披星戴月,踽踽独行#——你是神话,是传说,是唐门万年前的大能,是传灵塔的名誉塔主…你于我,就像皓月之于萤火。但当你如今站在我面前,白衣含笑时,那些事便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喜欢你,你也喜欢我。——“我本是神,只是当腻了而已!”——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 拐个大佬做夫君

    拐个大佬做夫君

    她是驱魔天师的废柴传人,还魂千年之前,遇到了一缕幽魂的他。他装作失去记忆。为了找寻他的死因,找寻他的秘密,他们结伴一路。她女扮男装加入迦蓝书院,踏上了漫漫修行路。当她从低级的紫殿境界的小师弟一路飙升为江湖中闻风丧胆的霜殿赤羽女魔头,她却发现自己竟然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你休了我吧,我不喜欢你。”“你休想。”
  • 无尽逆天

    无尽逆天

    如果不是龙岩城破,如果不是父死国灭,边城倾其一生,也不过是俗世间的一位太子罢了。只是轮回轻启,宿命难逃,一个勉根的废材,就那样,踏上了征天之路。灵兽王者的血脉在沸腾,极致灵宝的锋芒在闪烁!所有的背叛,我边城都要将之踩在脚下。和共工称兄道弟,为后羿鸣冤昭雪,救太阳于炽阳宫中,女娲也为之倾倒。佛祖是我弟子,师父是我徒弟!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无尽逆天之歌!
  • 逆天拍卖行

    逆天拍卖行

    萧千夜逆天了,跳河竟然跳出了一座拍卖行!什么?你说你被世界通缉了!夭寿啦!快去找拍卖行!什么?你说你妖魔缠身?老衲建议你去找拍卖行!什么?你的万贯家财都不要了只想拍卖一只五爪金龙?什么?外星人开着星际战舰开战了?来来来。新鲜出炉的外星人,起拍价1块钱。附赠星际战舰啦!自从有了拍卖行,万界就是他的后花园,星际战舰,大能修士,只要有钱应有尽有!萧千夜:我只想赚钱撩妹而已,却成了宇宙的守护神…来来来。别挤别挤,都排队交保护费了!
  • 帝京篇

    帝京篇

    剑者,百兵之君也。其色五彩,其气圆融,其意仁德,其利可当千军。尝有神匠欧冶子,一生铸宝剑无数,中有大刑三、小刑二,剑出则天地动,剑舞则天下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