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6700000006

第6章 人际关系的不良行为矫正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与人相处。”倘若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人际互动的社会技巧未朝正向发展,那么,这样的孩子在团体中往往不受欢迎,很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甚至影响孩子人格发展与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如何教导他们走出自我中心,学会公平、分享、礼让、合作等基本和谐相处的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课!

鼓励沟通,让孩子不被人欺负

孩子经常受到欺负,长期不快乐的积累,会导致心灵脆弱、自卑和害怕与人打交道。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防微杜渐。

宝宝行为案例

一天早上,4岁的薇薇被妈妈送到幼儿园,刚刚安定下来开始玩皮球时,旁边一个小男孩看得眼红,突然一下子把皮球夺走了,薇薇吓得愣在原地。薇薇妈妈也愣了一愣,被别的小孩明目张胆地欺负,薇薇却不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薇薇妈妈的心里很难受。

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周五快下班时,妈妈接到外婆的电话,说幼儿园别的小孩来抢薇薇的玩具,薇薇不给,争夺之中,小男孩狠狠地咬了薇薇一口,薇薇没提防,玩具就被抢了,手臂也因此破皮受伤。可是薇薇没哭!这才是让妈妈最心痛的,因为,小小的孩子一再受到侵犯,自己却不知道防卫,好像习惯了逆来顺受一样。

专家指导

对这些易受欺负的孩子来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于让他们学会用新的方式对欺负和攻击做出反应。

[孩子受到攻击]首先是安抚他,让他知道,受到攻击并不是他的过错,欺负别人的行为才是错误的;同时告诉他,爸爸妈妈都会帮助他。这样会从心里给孩子以力量和支持。

[激励他表达]引导孩子说出受到攻击或欺负时的经过和真相,大一点的孩子,要与他分析个中原因;如果别人不是有意的,则教孩子学会宽容。

[在适当的情况下找老师谈]让老师知道孩子受到了欺负,而采取行动去教育攻击他人的小朋友,并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可以提供援助的对象。

[帮他树立权利观念]让他知道属于他的东西不应该无条件让给别人。教他不要软弱,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别的孩子再来抢他的东西,或者欺负他,则要理直气壮地发出严重警告:如果敢欺负我,我可以告诉老师,或者会还击。

[平时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增加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幼儿园里朋友越多,他就会越开朗自信,受到欺负的机会越少。

[父母不要无谓的吵闹]父母一定要控制怒火,体谅孩子的年幼无知,和老师一起分析情况,稳定情绪后和对方父母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吵闹只会伤害感情,于事无补。

[训练孩子身手敏捷]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孩子玩一玩打架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渐学会躲避危险。

[教会孩子大声求援]有的孩子生性软弱,当别人欺负他时,他只知道向后退。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告诉他,不用害怕,而要大声喊老师。老师的到来,能阻止攻击行为,同时高声的叫喊,能吸引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使打人的宝宝住手。

知识导读

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即使在孩子身上,也存在着一些有偏差的性格特征。由于孩子年龄尚小,许多父母并不在意这些偏差,但也正因为年龄小,如果家长能及早发现孩子的偏差性格,及早采取相应的调教方式,将会有效地帮助孩子减少或克服那些不利于他健康成长的因素。

过于敏感与胆小型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往往表现出异常的敏感,外界稍有变化就会使他紧张、不安。如果发现孩子的性格属于这种类型,家长非但不能苛责他,相反,必须多花些力气与心思,给他以尽可能多的抚慰与关爱,避免让他感到不安或是受到伤害。同时,家长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适当的机会,温和但又必须坚决地对他敏感、胆小的性格做出一些挑战,比如坚持让孩子独立做某些他能够胜任的事情。只有既给予他充分细致的关爱与保护,又要注意增强他抗伤害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帮他获得自信与勇敢。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受欺负

容易被欺负的孩子性格都比较消极,让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时日久了,自然可以改变其原有的精神状态。因此,让一个个性怯懦、消极的孩子拥有自信,就不会受其他孩子的欺负和攻击。

改变一个性格畏缩且消极的孩子,首先,父母应制造一个没有压力、宽松的环境,让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起嬉戏,使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自卑感,这样能使他们主动开口。如果让这类孩子与年纪较幼小的孩子一起玩,也可以使其消极的态度大为改善。只要这些孩子们拥有自信,经过一段时日,自然能与同龄玩伴和谐相处。

第二,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第三,让孩子多参与同伴间的游戏,锻炼自己。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性格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纠正不良性格的最佳途径。爱模仿是孩子的一大特点,父母要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做出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慢慢地得到锻炼。

第四,让孩子大胆地说话。要做到这一点,功夫还是在父母身上。首先,父母应该戒急戒躁,不能打骂、责备、逼迫孩子说话;其次,可以邀请一些同龄小孩和性格软弱者一起参与集体活动,这时父母可在一旁引导或干脆回避,让他们有一个自由的无拘束的语言空间。如果条件允许,父母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到一些视野、空间开旷的地带,鼓励孩子放声宣泄。

第五,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

明示后果,警示爱打人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小小年纪就喜欢打人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两、三岁宝宝的父母。有的孩子生气时打人,有的宝宝高兴时打人,有的宝宝不仅打人还咬人,有的宝宝既打小朋友又打爷爷奶奶……

宝宝行为案例

妞妞是个3岁多的小女孩,模样非常文静乖巧,却是小区里出名的“小霸王”。就连奶奶都说:“这个孙女惹不得,动不动就打人,家里人都被她打遍了。”

一次,奶奶去幼儿园接妞妞,和老师谈完后,奶奶问她为什么不好好吃菜,妞妞一听就急了,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当着众多父母与小朋友的面,噼噼啪啪地打奶奶,弄得场面十分尴尬。平时,妞妞的口头禅就是“打你!”“我打你!”。这不,已经有好几位父母向奶奶告过状了。

专家指导

■家长如何帮孩子改掉打人的毛病呢

[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能对孩子的“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如果孩子打人了,应立刻抓住他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孩子感到自己错了,等孩子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不要体罚孩子]当孩子打人时,父母千万不能用打孩子的方式来惩罚他,最好“冷处理”——把正在哭闹的孩子放在一边,告诉他父母很爱他,但必须等他哭完后再和他说话。这样的话只说一遍即可,不要多说,更不要向孩子过多解释为什么。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应避免出现越讲道理场面越僵,以至于使父母失去耐心的情况。

[积极鼓励良好行为不可少]父母应以积极热情的方式对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时习惯打骂、呵斥、批评孩子的父母,更应注意自己的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孩子表现出积极、正面的情感,促进向上发展。父母应对孩子充满信心。

[父母应注意自己的反应]当孩子在家里打人时,父母要表现出应有的尊严,不能对此一笑了之,甚至开心地享受孩子发脾气时别样的可爱之处;更不应主动逗孩子发脾气、打人。要让孩子感受到,当自己出现攻击性行为时,他人正常的反应是什么。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明白这种行为不被人接受,自然会有所改变。

[“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独生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陶冶性情,从而达到根治攻击行为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孩子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孩子恢复心理平衡,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不要刺激孩子]如果孩子自尊心脆弱,就不要拿他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多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及独到之处,从他能接受的角度尊重孩子;让孩子独立做事情,承担一定责任,使他相信自己有能力;经常说“相信你能行”、“你能做到,再努力一下”、“妈妈为你骄傲”之类的话,以此打开孩子的心扉,帮助他成长。

知识导读

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特征、体质、气质等)对其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影响。比如,那种天生爱哭闹、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将来可能比较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但是,研究者们在谨慎地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也反复强调,这些生理特征只是复合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它们总是与社会环境、文化教育因素综合起作用的,而且往往必须通过环境、教育的因素才能体现其影响。

比如,以上“难带型”的婴儿,其攻击性行为并不是直接由其气质类型所导致的,而是由于该类型婴儿的某些特点,使抚养者在教养过程中往往更多地采用规则、要求等控制手段,使得该类型婴儿形成急躁、易怒、易反抗等特征,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倾向。可见,即使在这类幼儿身上,其攻击性行为的形成也是与其生长环境、受教育的某些因素有密切关系的。总之,我们应更多地从环境、教育中去认识它,去寻找原因并积极加以矫治。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打人

3~5岁是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多发阶段,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未必是带有目的性的,因而不能称为“欺负”。孩子的逻辑很简单,他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漂亮,而自己没有,心里就会升起想要的欲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伸手拿;如果别人不给,他就可能会抢,甚至很自然地用咬人、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些全是不成熟行为的体现。许多二、三岁甚至四、五岁的孩子在受挫或兴奋的时候就这样做,家长的任务是防患于未然。

[同孩子讨论]如果孩子还不会讲话,就对他简单地说不能怎样,并做出严厉的表情,但是不要生气。

[讲清后果]对孩子讲清如果他继续打小朋友会有什么后果,如失去某些权利,星期天不能去公园玩等。

[搞清孩子在什么时候会这样做]注意孩子打人咬人的时间和场合,以便做出预防。如果孩子累了就爱咬人,那么在他没睡午觉前,就不要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指导孩子]有的孩子,当别人碰他的玩具时就咬人家。父母可以教他对想碰他玩具的孩子说:“你可以玩一会,下次轮到我了,好吗?”还可以告诉他,如果其他孩子抢他的玩具,他可以请求大人的帮助。

[积极防范]平时多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为别人着想的教育。玩的时候,在旁边照看着,减少引起争吵的机会。

结交朋友,让孩子远离不合群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焦虑:别的孩子在一起玩得高高兴兴,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形单影只,没有小伙伴,显得特别不合群。

宝宝行为案例

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们都在一块玩过家家游戏,气氛很热烈,开心得很。可是,新新却一个人呆呆地坐在椅子上不加入同伴们的游戏。其实新新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无论什么时候出去玩,都要家人跟在左右。看到几个小朋友在那里玩沙子,他也很想过去玩,但必须得妈妈陪着一块去。

专家指导

孩子不合群,作父母的不要着急,只要稍加尝试,孩子的不合群是可以改变的。

(1)提高自理能力。为避免孩子在集体中难堪,要培养其良好的自理能力,否则入园后常因不会吃饭、尿裤子、不会用手纸等小事被小伙伴们嘲笑而变得害羞、不合群。

(2)增进皮肤触觉学习。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关键是提供有益而丰富的触觉刺激。父母可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和孩子一起玩亲子触觉游戏。如用梳子为孩子梳头,用电吹风轻柔的风吹吹孩子的面颊、颈部和前胸,用软毛刷刷孩子的手心、足底等敏感部位,还可以用小被子将孩子像卷蛋卷那样卷起来。对那些不合群比较严重的孩子,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3)有意带他去找邻居同龄小朋友玩,让他明白: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先把自己手中的玩具同别人的交换,不可以硬性抢过来;让他渐渐学会一些交往的技巧,再慢慢扩大他的交友范围。

(4)孩子入幼儿园后也要鼓励他交几个好朋友,要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或亲戚家的孩子。请他们来家玩玩,使孩子与小朋友相互熟悉起来,以便于他们在园内友好相处。要经常同老师交换意见,争取老师的帮助,使孩子在园内不感到寂寞。

(5)多带孩子到游乐场玩,让他学会排队买票、排队上滑梯。玩滑梯时要按秩序上,等前面的人滑下后自己才开始滑,学会同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6)要注重奖励孩子助人、宽容、合作的行为。要让孩子多注意朋友的优点,并且让他喜欢上这些优点,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许多父母只要求孩子做好自己的事,不要管别人的事,这对孩子是不利的。在家里,应鼓励孩子帮父母做家事,即使孩子因能力不足而越帮越忙,父母也应真诚地表示感谢,让孩子从助人中得到满足。

(7)必须要求孩子遵守规则。父母在与孩子游戏时,不能允许孩子因“耍赖”而取胜。否则,孩子并不能从中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只是为自己拥有特权而得意。当然,父母在选择游戏和制定规则时,应充分考虑孩子的能力。

(8)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要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

知识导读

■孩子不合群一般有如下原因

(1)宝宝表现为怕生。总是停留在同龄群体之外,郁郁寡欢,孤独沉默。这些宝宝往往不愿入托或入园,常因此与父母生气。

(2)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只要大家不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会不高兴。

(3)由于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例如,爱捣乱、爱骂人等原因,导致小朋友们不欢迎他加入游戏队伍。

(4)体弱多病的孩子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和活动。对于他们,首先要增强体质,要找大夫诊治,使孩子体力得到恢复。有了强健的体魄,孩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腼腆的、懦弱的、只缩在家里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习惯了。

(5)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总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这也不奇怪。如果大人硬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由于智力跟不上,他就免不了受小朋友们的欺负和排挤,因而造成孩子易怒、粗暴,产生自卑感,收到相反的效果。

(6)性格古怪的孩子也不愿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一般不容易在短期内转变。对于他们,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和孩子交流感情,努力理解孩子,还要向心理专家和精神科大夫咨询,以便及时矫治孩子古怪的性格。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合群

为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社会大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

(1)让孩子自结游戏伙伴,自定游戏主题。在此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学会主动交往。

(2)丰富孩子交往的内容。孩子的特点是从众心理很强,并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针对孩子游戏生活中的需求及社会的热门话题,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丰富交往内容。例如“快乐的六一”、“我为奥运加油”、“愉快的郊游”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有意无意地展开讨论,使交往的内容丰富起来。

(3)为孩子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以幼儿园为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以集体教学为主,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使孩子在互动中交往,得到丰富其知识水平的机会。例如,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孩子展开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为孩子树立交往的信心。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交往背景,导致一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不敢与人交往。作为教师,在认真分析这些孩子的个性特点后,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树立起他们交往的信心。在活动时,老师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游戏时,多与他们交流;在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与外界交往的能力。

倾听孩子,给爱插嘴孩子说话的机会

一般而言,4岁多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也很爱表现,到了5、6岁,就会叽叽喳喳了。如果孩子说话时机恰当,爸妈可能认为孩子聪明伶俐,表达能力强;相反的,如果时机不对,就会嫌孩子多话、爱插嘴了。

宝宝行为案例

活泼、聪明的宽宽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虽然调皮,但很招人喜爱。可他有一个让妈妈和幼儿园老师头疼的毛病,就是喜欢插嘴。在家里,宽宽总喜欢在妈妈与别人交谈时突然插嘴,常常弄得妈妈很尴尬;在幼儿园,他发言总是不先举手,老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插话。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正准备上课。还没等老师开口说话,宽宽又跑上来开始说他自己的事情,老师有点生气,对着他很大声地训了几句,让他不要乱插嘴,并“威胁”他如果再乱插嘴,老师以后上课再也不请他回答问题了。宽宽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不说话了。活动已进行到一半了,宽宽一句话都没有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专家指导

要解决孩子爱插话的问题,建议父母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经常与孩子一起自然的聊天,无论是谈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学校生活或回答孩子问题时,都能认真专注,让彼此感觉到谈话的快乐。

(2)树立榜样。父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培养孩子优良行为的前提。

(3)家中有客人或有要事商量时,先安顿好孩子做喜欢做的事(如:玩拼图、积木等,需要花一些时间的游戏),并告知爸妈有事商量,大约有多长时间不能陪他聊天。几次下来,孩子发现爸妈言而有信,就能形成规范。

(4)孩子急着讲话,有时是因为怕自己忘记,这时爸妈可以表示:“慢慢说,我在听。”或“你说完了,那该我说喽!”让孩子清楚了解彼此说话有一个段落,一个人讲完,另一个才能接下去。

(5)尽量及时回答孩子。只要有可能,要立即对孩子的要求做出反应,不要让他等太久。不要不理睬孩子用适当的方式提出的要求。

(6)使用暗号。如果你不能立即回答孩子,你要让他知道你看到他的要求了,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可以。

(7)表扬孩子的等待。感谢孩子能理解你,等你处理了手头的工作,感谢他的耐心对他是一种鼓舞。

(8)耳语。告诉孩子有别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趴在你的耳边悄悄说“请原谅”。

(9)平时多和孩子讲讲道理。语气亲切,而且在不经意间跟孩子说,不让他产生排斥。例如在很高兴的场合,忽然看到例子就告诉他。不要在你生气的情况下说,孩子都有叛逆的心理。当然,也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当有意外或危险出现时,必须及时告诉家长,这时不必顾及礼仪。

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改过来的。如果你家有2个孩子的话,经常夸奖不插话的孩子,或者对孩子实行不插话便可以得到奖励,也是不错的办法。

知识导读

孩子爱插嘴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孩子认识的世界有限,当大人之间讲到一些他闻所未闻的事情时,就会不自觉地提出许多问题,希望得到回答。这正是婴幼儿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一个渠道。这种求知欲,也往往使他们想借此了解大人们的生活世界。这种认识了解不是被动的,孩子会以自己的经历、认识和已获得的知识加以补足,甚至纠正大人讲话中的“错误”。

孩子爱插话不仅仅是一种缺点,“爱插话”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活跃、表现欲强,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经验和知识;这也是他们自我意识较强的反映,是他们成年之后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阻止他们插嘴,可能会扼杀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才;鼓励他们插嘴中的正确见解和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会使他们变得自信、坚强。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爱插嘴

孩子爱插话绝不是有意要和父母捣乱,他们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或把他认为的“重要的话”及时说出来。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孩子,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予幼儿充分的心理自由。怎样才能让孩子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避免孩子插话呢?

作为家长,平时要告诉孩子: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是不礼貌的,必须插话时应先说“对不起”或用其他有礼貌的方式请求大人的注意,并安静地等待大人的回答。要教导他们,可在大人讨论的间歇插话,不能打断大人的谈话。如此,才能既不失礼貌,又可以让大人倾听,这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

一旦孩子照要求做了,即使在你谈话的兴头上,也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对他没兴趣,要表现出你真的很注意他的要求、很愿意听他讲他的事情。

在平时也要注意教育,告诉孩子如果要加入别人的谈话,首先要听清楚谈话的内容,然后尽量准确完整地说清自己的想法。插话时不能大声喧哗、咄咄逼人,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在别人说话停顿或告一段落时才可插话。

平时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如果平时父母与孩子之间讲话的机会不多,孩子也有可能养成爱插嘴的习惯。

当孩子插话时,父母不要一味地去训斥孩子,这样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当然插话是种不礼貌的行为,父母要认真地对待这种问题。例如平时一起看书,看电视时,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装做不懂来考验孩子,让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然也要适当夸奖。接着,在同样的情况下,问一些很简单的孩子明白但是无法答复的问题,适当地刺激他。然后很亲切的对孩子说些插话的道理,让他明白插话给人的一种感觉。

纠正指导,孩子不讲礼貌的应对

礼貌和礼节具有实际功能,它可以使人们的关系更融洽,使人们的交流更有成效。礼节保证了人们在各种场合均能举止得体。最重要的是,良好的举止可以显示出你对别人的体谅和尊敬,也会赢得他人的尊敬。

宝宝行为案例

强强今年6岁了,在各方面的表现都还可以,但就是不太懂礼貌,特别是经常用命令的口吻与父母甚至客人说话。一次在饭桌上,他当着很多客人的面大声对爷爷说:“把勺子给我!”态度特别恶劣,连客人都愣了一下,强强的父母当时也非常尴尬。其实,父母平时很注意纠正他,但效果并不明显。

专家指导

■如果孩子不礼貌的行为已根深蒂固,父母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以身作则]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培养孩子的礼貌行为,告诉孩子礼貌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去做。孩子最早是从家里学习礼貌的,如果孩子有效仿的榜样,他们很快就能学会。父母应认真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都得当。如果父母对孩子或者他人的态度不够礼貌,尽管你教育孩子要懂礼貌,他也会按父母的坏样子去做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要能做到。

[平时多练习]这个方法可以使孩子意识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得好一些要更省事。比如,孩子没有说“请”字,你要让他用“请”字讲10句话。如果你从孩子两岁起就一直提醒他说“请”、“谢谢”,那么你就能预料到孩子六岁时,他自己肯定已学会运用礼貌用语了。要坚持不懈,做到天天都要讲礼貌,而且要平和、渐进地提醒孩子。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的宝宝已变成一个有礼貌的、处处受欢迎的孩子。

[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逐一解决每个问题,要比同时对付所有的问题好得多,因为欲速则不达。如果你认为当务之急是教孩子学会说“请”和“谢谢”,那么,你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不要又去解决其他问题。

[对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育阶段合理地提出希望,同时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同孩子促膝谈心,告诉他讲礼貌的重要性以及你的期望。鼓励孩子讲礼貌的最好方式就是随时对他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必要时,可以同孩子谈一谈他不懂礼貌的问题。把举止粗野的人指给孩子看,提示小孩子应该学习的礼节。

[适当地实施惩罚]如果你的孩子吃饭时总是不守规矩,那么一个合乎逻辑的后果就是:如果他不改变行为就不能到餐馆用餐;或者,如果他在宴会上坐不住,他以后就不能参加宴会。

家长不能用诱惑、强制的手段来要求孩子讲礼貌,例如“叫阿姨给你糖吃,不叫叔叔给你买玩具”等。这样做,只能使孩子一时做出有礼貌的样子而不能持久,更不能使他懂得礼貌的实质。

[孩子讲礼貌的习惯要靠家长坚持不懈的培养]家长要利用各种机会、各种场合让孩子得到练习和锻炼,例如可以主动请邻居家的小伙伴来家里玩,教他们彼此礼貌相待。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没有礼貌,就不带孩子去别人家中作客,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

[事先作好准备]无论你计划带孩子去朋友家玩,还是晚上一起去看电影或到外面吃饭,在离家之前都要花点时间教育孩子的礼貌举止,效果会相当不错。如可以回忆一些讲礼貌的“规则”等。

知识导读

家长需要明白,孩子的坏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养成的,因此纠正孩子现有的坏习惯,家长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切合实际,也要有耐心,不要指望孩子在短期内把坏习惯完全纠正过来。

家长要多一些宽容心,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只要孩子每次都有一些改正就可以了。在一些情况下,以前的坏习惯可能又会在孩子身上反复出现,其实这也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操之过急。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讲礼貌

需要指出的是,孩子不懂礼貌,说话语气粗鲁,完全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周围人的影响所造成的。例如有的父母认为在家庭中不用客气,家庭成员之间常用命令的口气讲话,就会使孩子学会用相似的语气说话。而孩子并不会像成人一样针对不同的对象改变说话语气,所以他面对客人也会如此。

另外,一些不适合婴幼儿看的影视节目中经常会有一些语气粗鲁的对白,如果孩子经常受它们的影响,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出现不礼貌的语言。还有,年龄稍大的孩子也可能受同伴影响出现类似问题。

所以,要改变孩子不懂礼貌、说话粗鲁的不良习惯,最重要的是要使他生活在一个人人讲礼貌、说话文明的环境中。下面几点是天天都应做的、日积月累的工作,因为,父母每天都有正确引导宝宝的时机。

(1)父母要在家里创造出一种民主、礼貌、和谐的气氛。家长要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要向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会敬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家长有事去别人家时先敲门,经主人允许后再进屋;不小心碰了别人,就主动向人道歉;孩子遇到相似的情境,就会模仿这种好习惯。

(2)帮助孩子改变不好的语言习惯。当孩子用不太礼貌的方式描述他自己的感受时,你应用合适的方式来重新讲述他刚才说的。例如孩子说:“唉,我讨厌(或恨)死这些绿东西了!”父母应用礼貌的言语来纠正:“爸爸妈妈希望你说:‘我不想吃菠菜。’而不应讲脏话。”

(3)不要斥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故意行为不端的时候,事实上这种情况仅需一两次的讲解式教育即可。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做法。比如,与其训孩子“不许那么无礼!”不如说“吃饭时打响嗝是不礼貌的,若控制不住,应当说声‘对不起’”。

要让孩子懂得讲礼貌的重要性,教给孩子礼貌用语,通过适当的奖惩使孩子形成好习惯等。

正面强化,孩子不愿意主动讲话的对策

孩子见了人不愿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因为羞怯;二是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三是可能受过人为的惊吓,不愿意和人打招呼。

宝宝行为案例

天天6岁了,不管父母怎么教他,他就是不喜欢和人说话。不管是家里的长辈,还是邻里朋友,见了都不爱吱声。有的时候,让爸爸妈妈非常尴尬。

专家指导

■对不愿主动讲话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如下方法纠正

(1)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性别、年龄的能力,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知道满脸皱纹、有白发的老人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年龄相仿的人是叔叔阿姨。这时,成人的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面前,要鼓励孩子懂礼貌、敢讲话,坚持要孩子招呼人,并告诉他招呼人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2)不能因为孩子不愿招呼人而不带孩子外出。成人外出时应尽量携带孩子,让孩子和成人一起参与社交活动,鼓励孩子接触陌生的环境。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而且成人要为孩子做出表率,遇到熟人或孩子不认识的人主动有礼貌地打招呼,然后再向孩子简单介绍,让孩子主动地招呼人。

(3)当孩子不愿招呼人时,不要说“这孩子不懂礼貌”,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尴尬的局面。而应该慢慢引导,因为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和时间来适应新的事物,新的环境。应该对他表示关怀、爱护,并且陪同他寻找方法,主动开口招呼人。如爸爸带孩子上街,遇到一位爸爸熟悉的同事,爸爸可对孩子说:“想想看,他叫什么叔叔,你应该对他说什么呢?”

(4)成人对于胆小羞怯的孩子要多加关心,还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适应他人与环境,如事先将可能见到的生人的相貌、特点告诉孩子,并了解孩子心中的忧虑、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让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5)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成人应试着去发掘孩子的独立天赋。在陌生的环境里,陌生的人面前,让孩子自己判断该怎么招呼陌生人。当孩子获得成功的经验时,自信心自然会增强。

知识导读

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不愿意讲话是相当正常的。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很有限,对我们来说很自然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还是很陌生。另外,一些社交礼节尚未在孩子那里得到承认,他们可能对见父母的朋友毫无兴趣,甚至不想同他打招呼。

绝不要轻易用害羞来解释你孩子的沉默。要假定孩子会自己主动讲话,并在孩子真的讲话之前把它当作一个借口。例如:“我们刚刚认识这个叔叔,等一会儿就愿意和叔叔打招呼了。”

6~18个月时往往是一个孩子认生的时期,他已经认识家里的人了,但他们不信任陌生人。但是4岁的孩子一般不认生,他们对每个人都很友好,而孩子在7岁时会变得沉默寡言。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主动讲话

一般不肯主动讲话的孩子,他们的性格都比较内向,平时少言寡语,更不会轻易向别人吐露真情。然而,这些孩子在内心里又强烈地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心。所以,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千万不要用粗鲁、蛮横的态度对待孩子,要让孩子主动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要知道一般造成孩子不肯主动讲话的原因不外乎有:天生性格孤僻,好独处,不喜与人交往;还有就是父母孩子之间存在着观念上的巨大差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代沟”,孩子不知如何讲出自己的心事。家长要记住对待孩子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人的性格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父母无需为孩子不肯主动讲话而过分忧虑。孩子的交往面,相对成人较为狭窄,他们的生活阅历也不多。因此,当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时,他们一般不会主动讲话。与此同时,孩子们对所谓的成人礼节,比如见面寒暄,对他人假装热情和关心等(这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则),很不感兴趣,他们甚至于感到这样十分虚伪。因为他们现在正处在“轻高”阶段,因为他们真诚的心还不曾被世事所打磨过。不肯主动讲话的孩子不等于他们不在思考,恰恰相反他们或许是在“探索”与“接受”。

培养倾听,防止孩子不倾听别人说话

如果面对父母的要求,孩子总是没有任何回应,孩子们好像总听不到父母的话,别着急,这是五六岁孩子的通病。

宝宝行为案例

乐乐在幼儿园里还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话,她一回到家,就觉得对父母没有必要像对老师一样总是听从。爸爸说:“把电视关了吧。洗洗手,该吃饭了。”但是,半天过去了,乐乐并没有任何行为反应,这时候,爸爸就生气了,口气也不耐烦:“你现在该吃饭了。如果你5分钟之内还不去洗手,过来吃饭,那我明天晚上就不和你去看电影了。”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让爸爸妈妈十分头痛。

专家指导

当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怎么样才能使你的孩子竖起耳朵听到你说的每一句话呢?

[具体告诉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发展的一个阶段,为此,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来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如:要求孩子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给一些任务,让孩子完成,以锻炼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结合培养注意力]让孩子一边根据某种音乐或节奏等,一边看着大人的手势,来完成某些动作或相应的行为等。

[故意出错,让孩子来纠正]生活中常有些孩子听一件事时,只听到其中的一点儿就听不下去了,这就说明倾听的质量不高,听得不仔细,不专心和不认真。因此,应有目的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断语言的对错,吸引孩子去注意倾听,并加以改正。如,“玉米棒结在地下,葡萄结在树上”,让孩子倾听后,挑出毛病并纠正。

[利用传话法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说的练习可以印证孩子是否在仔细倾听。只有让孩子把听到的内容说出来,我们才知道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可以让孩子听一段话或一个故事,要求孩子认真、仔细听完后回答问题。如:小蚂蚁想去哪里?汽车上坐着谁等。传话法可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和倾听力,如让爸爸每天告诉孩子一句话,再请孩子告诉妈妈,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孩子仔细倾听的能力。

知识导读

幼儿语言教育的终期目标有四大块,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其中,倾听排在首位。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愿倾听

倾听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倾听,大到日常人际交谈、欣赏音乐,小到一句话的每个字。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程度。那么,该怎样培养孩子倾听能力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朋友参考。

[多和孩子交谈,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基础]小儿思维具有直观性,用“鹦鹉学舌”来比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大人每说一句话,他都会跟着模仿。为了培养锻炼孩子的倾听能力,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放慢说速,让他们听清你每个字的正确发音,尤其是孩子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大人在说话时,口型更需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能使孩子听清你的准确发音,还能看清你发音时的口型,对他的模仿能力是个有很好的锻炼。

[培养孩子倾听应着眼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3~6岁的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好动,注意力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只有选择幼儿感兴趣、能理解的内容或活动形式,幼儿才有意志集中注意倾听。反之,准备得再华丽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建立必要的常规,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倾听]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只有在如就餐、午睡、活动等方面懂得遵守集体纪律,遵守必要规定,才能保证在倾听时专心致志,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多运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手段]由于幼儿的行为有易反复的特点,因此就需要家长经常地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来肯定、鼓励幼儿保持良好的倾听习惯,逐渐使这一习惯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父母要有耐心]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在一个活动中或一朝一夕中养成的,它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乃至整个学习生活中。它也需要父母具有艺术的教育方法和充足的耐心。

适应环境,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总有些孩子一被送到幼儿园,就大哭大闹起来,怎么哄都不行,就是不愿意留下来,父母感到束手无策。

宝宝行为案例

子晴4岁半的时候开始去幼儿园,大约去了三个星期,他就适应了,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每次问他幼儿园好不好、老师好不好,他都说好,都说喜欢。但是,大概快一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提出今天不去幼儿园了,明天再去。子晴和姐姐都上同一间幼儿园,他不上,妈妈还是要送他姐姐上的。

送他姐姐去的时候,想让他也上车,看到他满眼泪水,直说今天不去,明天去,妈妈心想也许晚点他会愿意去,就顺了他的意愿,不去就不去吧,还带他散了会步。到了妈妈上班的时候,问他:“现在去不去幼儿园?”他还是说不去,明天再去。结果,一天没去幼儿园。当时,妈妈也打电话问过老师,老师说在幼儿园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他一直都是好好的,中午的时候,还是睡在她身边的。直到现在,子晴每次去幼儿园的时候总是哭闹,搞得妈妈上班时也没有心情,心里老是惦记着他。

专家指导

■其实造成孩子不爱去幼儿园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父母教育方法欠妥当。正确的做法如下:

(1)父母自己要有决心,要有坚定的态度。大人的情绪会直接感染孩子,你的软弱与担心,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助长孩子的坏情绪。

(2)家长对待幼儿入园时的哭闹要理智。孩子离开妈妈初到幼儿园时,难免会哭一哭,只要大人不把这种情况看得很严重,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经过几次后,孩子知道哭也没用,以后就不哭闹了,并逐渐会对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起来。

(3)家长千万不要着急,对待孩子要耐心,不要打骂。

(4)每次接他时多要在幼儿园里再停留一会:如玩玩大型玩具、照照相,看看他对幼儿园里的什么东西感兴趣。

(5)可以在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给孩子带一件最心爱的玩具,这样孩子在离开亲人期间,会把依恋的情感暂时迁移到心爱的玩具身上,有助于减轻焦虑感。

(6)多表扬。如果孩子在家中较活跃,在集体中却不声不响,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中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到集体中却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丧失了自信心,遇事退缩。大人要与教师配合,善于发现和利用孩子某一长处,让他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当他受到教师和同伴的赞扬时,便会有信心,也能与同伴自在地相处了。

(7)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要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在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的间接经验。

(8)鼓励宝宝多交朋友。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朋友的陪伴,他就不会对大人离开身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了。因此平时可以邀请其他的小朋友和其家长到家中来玩,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有条件的单位会安排“幼儿园班车”,帮助接送本园幼儿。这样的机会更好,使孩子们能够结伴上幼儿园,高高兴兴、热热闹闹的,谁也不会感到孤独。

(9)争取老师的帮助。和老师多多配合,让老师鼓励他,父母也鼓励他,孩子的情绪就会逐渐好起来。问问老师他的一些表现,如:吃饭、上厕所、午睡等。还要多与孩子交流,孩子刚去幼儿园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的。父母要给他时间,当然孩子回到家后妈妈要多关心、多询问孩子有什么事情发生,有什么事让宝宝觉得不愉快,要多和他谈心,这么大的孩子已能很好地交流了。

如果入园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孩子还是有强烈的害怕和抵触情绪,父母就要注意了。要及时与孩子和老师沟通,找出具体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一个坚强的孩子。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如果家里没人,也可送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于老师的观察和照顾。

知识导读

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其他原因,如幼儿园中有令她害怕的事件,或不合群。前者可通过找幼儿园老师了解;而造成幼儿不合群的原因很多,要针对原因找出纠正、教育的措施。如果孩子长久独居,加上父母不善于交际,很少与外界接触,不习惯与陌生人交往,则会使其性格孤僻。那么,父母在孩子的穿着、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方面应设法与周围的孩子保持一致,减少孩子因为与众不同而产生的不自在感觉。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爱上幼儿园

大部分不爱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存在心态的问题。有的是太恋家了,有的是太缺乏适应能力了,这说明孩子很需要在集体生活中加强锻炼。因此,父母在孩子入园前应多做一些工作,才能避免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现象:

[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多讲故事,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同时鼓励孩子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以培养他的勇气和表达能力。教宝宝认一些简单的字词、数字和图象等,为入园打下基础,使孩子面对老师的提问不会感到太害怕。

[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兴趣]孩子在入园之前,家长尽量让孩子不要有惧怕老师的心理。要告诉孩子,幼儿园的老师和蔼可亲,幼儿园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许多小朋友可以在一起玩;也可以让入了园的小朋友给孩子讲他们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和游玩,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好感和兴趣。

[多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有条件还可以带孩子到婴幼儿娱乐城,多接触一些陌生小朋友。告诉他幼儿园的小朋友更多,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可适当地鼓励孩子邀请一些小客人来家作客,家长要热情招待,为孩子作出榜样。早上去幼儿园时,可邀请邻近的小伙伴同行,买了新玩具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使幼儿逐渐习惯并适应集体生活。

[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不管天气冷热、刮风下雨,都要坚持按时送孩子上幼儿园。如果经常强调客观原因不去幼儿园,会养成孩子怯懦、娇气、任性和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这些行为一旦形成,就很难根除。它不仅会影响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还对其性格有不利影响。长大以后,他会把这些不良习惯不自觉地带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培养他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强化家庭关心,避免孩子不尊重老人

尊老敬贤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应将这种美德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宝宝行为案例

小军今年已经10岁了,在外面还可以,也非常听老师的话,对待来家里的客人也很有礼貌。可是他在家却对老人不尊敬,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要祖父祖母、外公、外婆服侍,有时一不称心,还要对老人发脾气。现在,他讨厌老人,嫌弃老人没有用处,经常骂爷爷为老不死的。父母多次教育他,但是效果不好。

但他很爱面子,怕客人和邻居说他不好;还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校组织的敬老活动中他表现得很积极,在孤寡老人之家或是敬老院打扫卫生、为老人捶背、修剪指甲、唱歌跳舞,实实在在像个敬老的好孩子,与在家里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

专家指导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来指导孩子尊敬老人呢

[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父母在与老人(自己父母和其他老人)的相处中,态度应谦逊、彬彬有礼、关心照顾、体贴入微。如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公共场合,给老人让座让道。父母的言行,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表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就会像父母一样善待老人。

[及时、严厉纠正孩子不尊敬老人的行为]孩子易冲动、自制力差,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支配,容易出错,常常做出对老人无礼的举动,如对老人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一旦发现这些问题,成人一定要舍得管教,严肃批评,耐心说服,使孩子认识到错误。在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时,可以适当给予惩罚。尤其不放过“第一次”,要严格把关。迁就容忍只能导致孩子犯更多的错误,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可借助老人生日、重阳节(老人节)、元旦、春节等有利时机,通过谈话、点拨、暗示,诱发孩子表现良好行为。如询问孩子:“明天是××节(××日子),你应该做些什么?怎样使爷爷(奶奶)高兴呢?”孩子就会认真地说:“我帮爷爷切蛋糕,祝爷爷生日快乐,健康长寿”、“我送奶奶一件礼物”、“我给爷爷、奶奶拜年”等。

[让孩子明白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老的,今天我们不尊重老人,以后当我们老时,别人也同样会嫌弃我们。

[在日常生活种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必须处处留意,对孩子从“小事”入手,加强培养。如:经常让孩子帮老人做事情,用礼貌语言与老人交往(常用“您好”、“再见”、“谢谢”、“请慢走”等),关心、慰问生病的老人等。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将良好的行为转化为习惯,长久地保持下来。

知识导读

孩子不尊敬长辈的最根本原因是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和对待老人的态度不正确。有的家长,只教育孩子孝敬父母,自己却不孝敬父母。平时在家中对父母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家长不尊敬长辈的行为,就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有的家长,表面上对老人恭敬有礼,背后却经常对老人发牢骚甚至辱骂老人,对待长辈总是提防着,对长辈的好话不屑一顾,甚至教唆孩子不要听老人的。这样的父母怎能教出好孩子来呢!作为家长,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真心地照料老人。行动是最好的教育语言,给你的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不尊重老人

孩子的认识肤浅,判断能力差,缺乏独立性,心理活动带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们眼里,父母的行为就是一把尺子,认为父母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应该怎样做。

■为避免孩子不尊敬老人,父母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家长要给孩子讲明,如果对爷爷奶奶不尊重,就是间接地对父母不尊重。有的孩子以为自己只要尊敬父母就行了,因为父母供自己吃穿、把自己养大,爷爷奶奶又算什么?

家长应该纠正孩子的这种错误思想,可以给孩子讲讲爷爷奶奶当年对孩子、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所付出的心血,现在,他们年岁大了,而赡养老人是一种美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应尽的义务。这样,从道理上扫除婴幼儿思想上的障碍。家长还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尊老”的榜样。家长的某些行为必须杜绝,如:有的家长坐公共汽车时帮孩子抢座位,看见老人上车也不让座;全家吃饭时,家长总是把好菜拣给孩子,不顾老人;选择电视节目以孩子的爱好为准,不关心老人爱看什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误心理,认为老人在家庭中是“二等公民”,不必尊重。

(2)制定尊敬老人的家规。在家庭生活中,还可以适当制定一些家规,比如吃东西时,要先拿给长辈;好吃的东西,要与老人一同分享;出门之前,同老人打招呼;还可以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担起照顾家中老人的“任务”。

另一方面,作为老人,应平易近人、态度和蔼;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交谈,缩短两代人的心理距离的。只有对孩子“动之以情”才能使其主动关心、尊敬老人,自觉听从老人的教导,努力做老人心目中的好孩子。

鼓励交往,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好方法

所谓社交能力,指的是能够和他人比较圆满地结交并相处的能力。在越来越强调合作的现代社会中,孩子们社交能力的发育开始同他们的智力发育一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宝宝行为案例

磊磊5岁了,却害怕与小朋友交往。比如,在幼儿园里,他想与小朋友交换玩具却不敢说;出去与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也是与妈妈呆在一起,即使有小朋友主动来找他玩,他的表现也不积极。

专家指导

三、四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与人交往,有的孩子能很成功地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有的孩子却不受欢迎。不能同小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往往是缺乏对社会交往的主动性与技巧。

■家长在教孩子社交技巧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让孩子和家庭内部的其他成员形成一种正常而稳定的关系]等到孩子在家庭的范围内变得比较明朗活泼、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具备一定的和他人勾通的能力以后,父母才可以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直接告诉孩子可以被小朋友接受的交往方式]鼓励孩子说:“我跟你玩好不好?”“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给孩子示范一些与人交往的礼节,比如早上醒来说“你好”,挥挥手说“再见”;让他知道这是与人接近、开始交往的一种方法;让他明白大家都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不喜欢粗鲁的孩子。

[要接纳孩子的伙伴]父母要欢迎孩子的伙伴到家中做客,不必太在意孩子们在一起时对家中清洁与秩序的“破坏”,可巧妙地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孩子们自理的习惯和能力。给孩子空间,允许孩子们单独在一起说“悄悄话”、进行“秘密”的小活动。

[教孩子几个“绝活”]孩子往往崇拜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对于这样的同伴他们也很少产生欺负的动机。因此,在业余时间教孩子一些技能,如折纸、变魔术等,有助于他们“震慑”住喜欢欺负人的同伴。

[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有点小矛盾让其自己解决;还可以把自己的孩子介绍给其他小宝宝认识。这样孩子的社交能力将在无形中增强;或者让孩子单独和他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这样,将来当你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才不会有不安全的感觉。

[告诉孩子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教育孩子不可乱拿或抢别人的东西,要用别人的玩具时应先征得别人同意。平常在家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应相互尊重,家长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游戏,要让孩子习惯于尊重别人,也被人尊重。

[经常赞美孩子,也教孩子赞美别人]鼓励孩子说出“你真棒啊”、“好漂亮哦”等赞美别人的话,他就能赢得不少友谊。

知识导读

父母对孩子过度关切是造成孩子社交能力低的一个原因。父母事事代孩子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若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

另一项使孩子不善于交际的原因,便是父母过于严肃,尤其是一些初为人父人母者,由于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望子成龙之心过于急切,便常有管教过严的情况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年龄较小的幼儿(大约在3岁以下)不愿交往是正常现象,因为这时他们还处在“单独游戏时期”或“平行游戏时期”。但3岁以后,幼儿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交往需要,如若不是,家长寻找原因。除此之外,家长应考虑“自闭症”的可能,不要讳病忌医,要及早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去治疗。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社交能力差

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与伙伴交往,就可以避免孩子社交能力低的问题。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近距离可以让孩子产生亲近感。妈妈的脸要靠近小宝宝的脸,最好的距离是20~25cm,满足他想看和想听的愿望。妈妈可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和宝宝说话,妈妈表情要丰富,要面带微笑地回答他、高兴地欢呼、对他点头,这些行为将会鼓励他对你做出“回答”。

12周时,妈妈与孩子的互动很重要。妈妈对孩子的细微举动要有热烈的回应。当他对你笑或者高兴地踢腿、挥动小胳膊的时候,你的回应应该是给予他多多的拥抱,以缓和的语调回答他。当然,不要忘记看着他的眼睛。

16周时,妈妈要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从现在开始,妈妈的一举一动要充满戏剧性。可模仿小宝宝的各种动作,夸大自己的面部表情,使他确实感到你对他的关注是专心致志的。他会非常喜欢你和他在一起,而且他将停止哭闹。当你走近他时,他会高兴地扭动身体。

20周时,及时消除孩子的认生感。如果宝宝开始认生了,你就要先把宝宝抱在怀里让他有安全感,然后再把所有陌生人一一向他“介绍”。如果他只是听,没有任何反应,那么你可以弄出一些柔和清脆的声音来引起他的兴趣,比如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轻轻摇动风铃等。

24周时,可以帮助孩子完成简单的行为模仿。宝宝在这个阶段已经能够做出一些明显的甚至有些“好斗”的动作了,比如拍、敲、抓、打。你要做的是帮助他学会更多的动作,你可以给他做出一些新动作作为示范。比如,在你把他抱起来之前,可特意伸直你的双臂,他就会模仿你。

28至36周时,简单语言的模仿开始了。如果宝宝喜欢听童谣的韵律,那么重复播放给他听。如果他呀呀学舌,那你就发出一个新的音调,让他去模仿,使他了解交谈是“说和听”的方式。

注意以上这些早教问题,就不会发生孩子不愿意与同伴交往,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的问题了。

树立威信,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领导能力就是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对其他人的了解,在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前提下,组织和团结其他人,完成一项必须经过许多人努力才能完成的目标的能力。

宝宝行为案例

佟佟6岁了,他活泼好动,能和小朋友独自玩很长时间,也不用爸爸妈妈操心。但妈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孩子在与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只是随着其他小伙伴玩,当个小“跟屁虫”、“小尾巴”。佟佟常常是其他小朋友指挥的对象,让他做什么,佟佟就毫不犹豫地去做什么,好像还乐此不疲。佟佟的这种“随从”行为,常让父母担心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信。

专家指导

■对孩子在和小伙伴的游玩中只会跟在后面当“小尾巴”这一问题,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对因气质造成的,父母应接受孩子的这种个性,不要流露出“你真没出息”这类情绪;要尊重自然规律,不要超前教育,急于求成。要慢慢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发其竞争意识,鼓励他在集体中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

(2)对因环境影响的,首先要主动为孩子的交往创造条件,如可和朋友、亲戚、邻居、同事商量好,常带孩子互相串门做客,增加孩子之间接触、游戏的机会。

(3)让孩子先进入一个年龄比他小的孩子的群体。在与年龄比他小的孩子玩时,遇到问题要鼓励他带领小伙伴解决,这样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领导才干和竞争意识,然后再让他进入与他同龄孩子的群体,他就不会因表现较差、缺乏才干而自卑了。

(4)家庭气氛应轻松、温馨、民主,既不要过分宠爱,也不要不闻不问或严厉苛责,要多与孩子接触,并创造条件让他多与伙伴交往。

(5)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竞争意识。在家中,孩子的事情要让他自己做,切忌包办代替,以增强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另外,可通过竞赛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并参与竞争。

(6)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孩子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克服屈从心理,提高是非判断能力。

(7)充分鼓励。一事当前,你要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做得了!”完成时则说:“你干得太棒了,我一直对你有信心!”──孩子的自信就是这样产生与加强的。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让他相信如果努力,他是很有能力的。其实,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值得父母称赞的,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父母得整天用虚假的话来哄骗孩子,也不是说父母永远不能批评孩子,批评应该跟赞扬教育结合在一起。

(8)提供机会。领导能力需要靠训练来增强,一位胸怀大志的领袖需要机会去磨练他的领导艺术。让子女参加运动队、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社区组织,他们将在那儿获得待人处世的经验。

不过,还应该让孩子在其兴趣范围内去努力争取领导地位。有的孩子是游戏场上的“头儿”,另一些则适合做教室里的排头兵,并非人人都能当班长或想当班长。在一个感到得心应手的活动领域从事组织工作,可以建立信心,培养领导能力。

(9)勇于表现。鼓励孩子在班上多发言,在别人面前毫无羞怯地表现自己是一个最重要的技能。可让孩子在家里练习需要在教室背诵的课文,并向他(她)传授嗓音该多高,表情该多强烈,眼光又如何与听众接触等技巧。

知识导读

国外有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研究对象是500名高中阶段的学生领袖。结果表明他们中三分之二参加了校外俱乐部、其他各种组织和体育活动,同时有一半以上参加各种艺术活动。这就是说,我们也许有先天的领导素质,也许对当一个领导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但是,如果不在实际中锻炼,我们的领导能力将永远也提不高。其实,在平常与小朋友玩的过程中,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我们有很多锻炼自己领导能力的机会,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机会进行锻炼,不要怕吃亏,更不要怕吃苦。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缺乏领导力

父母应如何做才能帮助自己的孩子不做小伙伴的“小尾巴”呢?其实,孩子想交友几乎是一种天性,父母并不需要完全替代孩子,只需要正确地引导就可以了。具体地讲,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便可以培养出一个有领导能力的孩子。

(1)要教会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孩子从小就习惯对父母依赖,长大以后也就会习惯于依赖老师、同学和自己的朋友,做事没有主见。

(2)父母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大方、合群、开朗的性格。

(3)尊重孩子和孩子的朋友。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在朋友面前有点“面子”。父母应该满足孩子这种朴实的愿望,尽量不要在孩子的朋友们面前揭孩子的短。有的父母本意挺好,希望通过在别的孩子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来使他“有点上进的压力”,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逐渐产生自卑、自闭的性格。

(4)允许探险。孩子(成年人同样)乐于钦佩和追随那些愿意冒险和能应付挑战的人。可是很多家长就怕孩子磕着、烫着、摔着,如此谨慎入微,难得使孩子有冒险精神。

(5)盯住成功。告诉孩子多想成功而不去想障碍,自信会成功的人就是能吸引别人跟随自己的人。

(6)积极发现孩子朋友的优点,及时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坏,但是对于“好”的含义,很多父母却只是片面地认为“学习好,有礼貌”等。其实,“好”有很多的方面,比如肯吃苦、乐于助人、口才好、想像力丰富等,其实都是孩子所需要培养的技巧,关键看父母怎样去引导自己的孩子。父母应该积极地发现孩子与他的朋友间的差别,并指导孩子学习他的朋友的优点。

注意方法,让孩子不只听老师的话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表现非常出色,可是回到家里,就完全变了个样。在学校里老师说什么都能认真做到最好,比如老师说:谁帮我拿这些作业到办公室来一下,班上总会有许多孩子举起小手来。可回到家里,父母或爷爷奶奶叫他们去帮着做些什么事,如果高兴还可以帮着,更多的是很不愿意。

宝宝行为案例

露露读三年级,性格像男孩子,很难管束。她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而对爸爸妈妈的话却当耳边风。在家里,妈妈让她收拾自己用的东西,说几次她都像没有听见一样。但是对老师布置的事情却能很认真地去做。说急了,露露就回敬妈妈说:“你又不是我的老师,你是我的妈妈。”总是和家长唱反调,让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专家指导

孩子大了,比较注重社会形象和与同伴的交往,而老师的意见能左右集体的气氛,能帮助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所以就会听老师的话。孩子不听家长的话怎么办呢?

[家长应建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树立好自己的威信其实并不难,孩子往往是绝对相信父母的,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在孩子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威信。

要建立与孩子间的平等关系。家长应与孩子相互讲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遇事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尊重父母。

[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懂得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首先不要做。如家长要求孩子尊重自己,自己就应尊重自己的父母,处处做表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心和了解孩子]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了解孩子的能力,所提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

[运用正确的教育手段教育孩子]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宽严相济,宽严适度。既不能下禁令、处处挑剔、事事指责,也不能一味迁就、放任自流。

父母对待孩子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不要总对孩子信口开河,许下的诺言就要兑现,这样才能使孩子对你的话深信不疑,才能听你的话,你的威信才会在与孩子的相互沟通中树立。

[步调要一致]父母和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尊重,步调一致,要求一致,切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数落对方的不是。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孩子一天天长大,对是非好坏逐渐有了初步正确的评判能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免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利用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及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教育。如:建议幼儿园举办“在家做个好孩子”、“谁最听爸爸妈妈的话”等活动,使孩子把在幼儿园听话的好习惯带回家里来。

知识导读

是不是越是听话的孩子越是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发展,父母无需要求孩子样样都听大人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作为长辈,只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去发展。也许孩子在学校里好表现只是为了讨好老师,但他们大多比较单纯,还没有这样的心思,更多的孩子愿意帮老师做这做那,是因为喜欢老师。因为喜欢老师,所以愿意帮老师做各种事情。而到了家里,对象不一样了,当然会有所改变。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只听老师的话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在家里却任性、不讲理,任凭家长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为什么呢?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占有“权威”地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对孩子的要求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老师对孩子一视同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处处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老师注意自己的修养,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深刻的理智,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情绪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时候,孩子只听老师的话是孩子对老师本身的崇拜导致的。

[孩子在老师面前希望有更好的表项]孩子习惯了在父母面前可以放松一些,可是在老师面前却不一样,他们要在老师的眼里留下好印象,以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

[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孩子自觉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威信,主要表现为:

教育方法不得当: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或经常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常常为无关紧要的事大发雷霆。

家长教育孩子时情绪不稳定:高兴时,事事宽容孩子;不高兴时,处处为难孩子。

家庭教育不一致,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家庭环境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因为每一家的孩子都很少,只有那么一根独苗苗,家长平时也不大愿意让孩子做这做那的,只要自己还能做的,就一定不会让孩子来做。甚至本来该是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家长还要包办代替。孩子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家里自己不用做什么事情,什么都有大人帮着,自己只管吃现成的,穿现成的。而在学校里则不一样,老师在教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还会培养孩子热爱劳动,所以会提供一些机会让孩子去锻炼。

所以并不是孩子天生就只听老师的,而是家长自己没有刻意培养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习惯,所以当叫孩子做些事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话不如老师管用了。

保持和谐,让孩子行为不再粗暴

很多家长诉说其子女行为粗暴,他们冲动、容易发怒、难接受批评且不承认错失。每有不如意时,都会大发雷霆,或以武力解决,令家长在教导时费煞苦心。

宝宝行为案例

皓皓3岁多了,性格相当孤僻、粗暴。他很排斥家里来客人,不爱跟同龄人交往,动不动就推搡甚至殴打其他的小朋友;当他自己不顺心的时候,不管什么东西拿起来就乱扔乱砸。为改善这种状况,妈妈早早把他送进了幼儿园,可没有任何起色。

专家指导

■孩子行为粗暴时,父母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有效的处理方法

[父母要以身作则]当孩子发怒时切忌以暴力制暴力,家长可用“冷落”、“妥协”等方法处之,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习如何以非暴力来表达怒气。当孩子冷静下来后,要与他讨论刚才的争端,家长也可与他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如“谈判”、“妥协”、“忍让”或“暂时走开”等;还可同时给孩子灌输“体谅”、“宽容”等良好品德。

[保持和谐的家庭生活]孩子的家庭生活会影响其情绪表现。如果孩子的家庭生活和谐融洽,他们的情绪会较稳定,处事能心平气和;反之,他们会急躁不安、处事蛮不讲理。所以,家长宜以“爱”及“尊重”对之,平日多与子女共处、沟通,使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怀,如果心理压力减低了,粗暴行为便可逐渐减少。

[及时制止]当孩子欲以粗暴来达到目的时,家长切不可让步,要坚守原则并明确地表示不会因子女的粗暴行为而满足其要求,使孩子知道发怒绝不能达到目的。经两三次不成功,孩子便不会再做了。当孩子改用其他较温和而不暴力的方式请求时,家长应酌情满足他们,以巩固其良好行为。

[强行制裁]父母可以在房间的一角设置一把“反省椅”,当孩子的行为非常暴烈、显然已经超过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父母就可以强迫他们坐在椅子上,让他们在上面最少呆上1~2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反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你不能关上房门,让他一个人呆在家里,也不能在房间变得非常幽暗的时候让他进行这种反省。因为如果你这么做,会使孩子感到过分的恐惧,根本就没有反省的时间和余地。

[给予适当的活动]可为孩子安排各种活动以平衡其情绪,如以运动消耗过盛的精力、弹奏乐器或画画以缓和压力及暴力的冲动。但当活动过后,应给予孩子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免他们因疲累而烦躁或情绪低落。

[不让孩子看暴力电视节目]家长要限制孩子观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及电影,并指出使用暴力的不良后果。此外,家长亦需引导孩子选择一些“非暴力”及适合婴幼儿观看的节目。

[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绪及感受]教导孩子把不满意的地方说出来代替使用暴力,如以:“为什么我在玩球的时候,你把我的球抢去?”“我不喜欢你这样对我!”等话语代替发怒及使用暴力。家长亦可训练孩子“自我提醒”消解怒气,教导他们先深呼吸,然后平静地跟自己说“动口、不动手”“停一停、想一想、才行动”等。

知识导读

为什么孩子会有如此粗暴的行为呢?对于这一点,专家和学者们的意见是“这主要是由于人类天生就具有的攻击性倾向和性本能所致”。也就是说,在我们人类自身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这个生物个体能够生存下去的本能,慢慢地转化为一种攻击性倾向,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之中。因此,我们不能绝对地说,攻击性本能一定是一种坏的、负面的东西,它是使我们人类克服困难、从而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一种重要力量。

孩子粗暴行为形成的环境原因在于:孩子的行为是由观察家长、兄弟姐妹及朋友而养成的;他们常以自己的方法来获得满足而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粗暴行为是因生活的挫折而激发的。如:孩子的需要经常受到阻碍;孩子受到大众媒介所美化的暴力宣传所影响;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沟通的技巧;孩子感情上的需要如:爱、安全感、赞赏、认同等未被照顾到;孩子使用粗暴行为而得到所求后,以后便会重复此行为。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行为粗暴

孩子行为粗暴,很大程度上缘于他从出生到现在,感受到的大多都是别人对他的压迫感,或者说是一种不太友善的成分。可以把幼儿的反应比喻成一面镜子,故而他也会变得排斥别人和孤僻。这种表现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有一定影响,但如果发展成自闭就麻烦了。做为父母,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让孩子重新获得被关爱、被珍重的感受,还给他本来应该拥有的快乐童年。为避免孩子行为粗暴,妈妈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在婴儿出生后,妈妈与其应该很快建立起默契的情感需求感应系统,从而解读新生儿是否饿了、是否要排尿以及回应撒娇、陪伴玩耍等。

(2)由于孩子的喜怒哀乐可能不会那么明显地表露,因此妈妈更需要细心引导,留意他的要求。比如当宝宝不愿意吃饭时,可用选择性的问话:宝宝是想先玩一会儿再吃吗?宝宝是不是要妈妈喂?妈妈来陪宝宝吃,好吗?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妈妈的关爱,建立了信任感,认为妈妈是可与之倾诉、可获从她那里得帮助、能够解读自己内心的人后,就会敞开心扉接纳。假以时日,他也会慢慢接纳周围的人,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Part 3 婴幼儿行为量表

从1岁开始,父母就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完成任务的责任心,使他不怕失败,凡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大人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只需给予必要的协助。对孩子独立的要求应该珍惜和爱护,应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大人只在旁边做一些帮助和鼓励,并逐步对他提高要求,还可适当设置一些困难叫他去克服,使他学会努力去克服自己内在和外部的困难,坚持进行某项活动或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样能够锻炼他的顽强精神,发展他的自信心和自制力,培养他的意志和性格。

同类推荐
  • 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众所周知,人类的种种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妈妈要想教育孩子、改变孩子,就应从了解和改变孩子的心理入手。这就要求为人父母者,在平时生活中掌握一些科学的、常见的心理学知识,总结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一些心理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规律。本书就是从这点出发,列举了教子过程中重要的心理定律,并指导妈妈在这种心理定律之下应该如何科学地培养孩子,做一个合格而且成功的好妈妈。
  • 化解逆反:做孩子的知心父母

    化解逆反:做孩子的知心父母

    逆反是青春期孩子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书从理解与尊重孩子的角度入手,深刻分析了孩子逆反的种种原因,具体论述了教育逆反孩子的科学理念。它从当代家教科学和一些父母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精华,为家长纠正孩子逆反心理献策支招。本书针对一般家庭中常见的孩子逆反的普遍现象。精心总结了11大实用有效的精彩妙招。并介绍了一些家长的生动鲜活的家教案例。希望借助本书的帮助,能让家长们学会科学地指导孩子度过“多事”的青春期,填平因逆反而造成的亲子间的“代沟”,使青春期的孩子能够以健康的心态快乐地成长。
  •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介绍了合理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根据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特点和咀嚼与消化能力,介绍了不同的辅食制作方法和营养特点,以及辅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给予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些必备的喂养技巧,让妈妈们能轻轻松松掌握。宝宝在0~3岁这个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往往难以抵御疾病的“袭击”,宝宝一生病,妈妈就着急上火,担心吊针、吃药副作用大。
  • 家有小女:杰出女孩的培养圣经

    家有小女:杰出女孩的培养圣经

    本书主要介绍了女孩品德、智能、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家庭培养之道。
  • 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

    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

    《懒妈妈的另类育儿“懒”招》包括:新生宝宝,确实需要你小心又谨慎;3-6个月,“依呀依呀”超可爱;6-12个月,会识别,能模仿,要说话;12-24个月,几个需要自己来的“第一次”;24-36个月,为入托做准备。
热门推荐
  • 摄政王他父凭子贵

    摄政王他父凭子贵

    本文完结,新书1v1团宠兽世文,需要大家支持追读投票《穿越兽世我竟成了团宠》【女扮男装小皇帝vs冷情暴躁摄政王,双洁1v1,扒马甲云卿烟她带着道法穿成了女扮男装的皇帝,每天苦苦受到摄政王的监视!一怒之下直接脱下龙袍逃出皇宫,恢复女装的云卿烟直接光明正大的在京城摆摊做起了神算子!没想到带着异能的她,竟然是混得风生水起!烟半仙?老板娘?烟煞宫主?竟然都是她?!某日,摄政王在宫中将云卿烟堵在墙角咬牙切齿。“陛下,没想到您在宫外的产业极多嘛,只是不知你何时才让女儿认父呢?”云卿烟顿时一惊,尴尬地装傻道:“朕…不知摄政王此言何…”话没说完,便被强势的男人俯身,生生堵在了口中。
  • 爱妃她只想被休

    爱妃她只想被休

    她在和韩琦的婚礼上出了车祸莫名的穿越到了汉朝!委屈的指着他的鼻子控告他的恶行欧阳静,是第一个敢直呼他名讳,第一个敢在朝堂上骂丞相,第一个敢跟皇后打架的妃子!对于这些,他都能容忍,可是她太得寸进尺了!以为能驯服的了她,她竟然,竟然逃跑了?欧阳静,你别想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龙之道

    为龙之道

    (起点三组签约作品)当洪荒早已破碎,封神已经完结;来自未来的灵魂,穿越到了古代一条拥有龙族血脉的灵蛇的身上,会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揭开怎样的秘密呢?他,又该如何寻找属于自己的道呢?为什么灵脉又叫龙脉,人皇又叫真龙天子,为什么龙会成为后世的图腾,真正的龙,到底是什么?一切的一切,精彩尽在《穿越之为龙之道》本书的书友群:111341449(欢迎加入)
  • 最强娱乐

    最强娱乐

    偶获未来记忆,成就最强娱乐时代!这里没有《仙剑》、《诛仙》?于是亚洲第一配音社、游戏公司诞生了。这里没有《来自星星的你》?于是天才编剧、全民偶像诞生了。这里没有《超人》、《蜘蛛侠》?于是最强影视公司诞生了。这里没有《泰囧》、《阿凡达》?于是导演之神诞生了。☆☆☆★★★完本《大天王》、《海妖分身》等650万字作品,人品保障★★★☆☆☆《大天王》之后,《最强娱乐》再度来袭,粉嫩新书求收藏!
  • 家有律师

    家有律师

    未婚同居共同购房男友突然要分手,怎么办?年卡只用了一个月,美容店卷铺盖走人了,怎么办?职工在上班途中不慎摔倒,能否认定为工伤?……法治时代,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法律发生关系。本书针对常遇到而又很棘手的法律纠纷及问题分类阐述。案例典型、法条明晰、分析透彻,可谓我们家庭生活的好律师。
  • 民间幽默笑话集(俗语)

    民间幽默笑话集(俗语)

    笑话在古今民间文学中都大量存在。为了给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并使之读后内心发笑、精神受益、心灵得到陶冶,编者从古今笑话中精选了一些优秀篇章,根据现代人口味作适当修改,并根据国内外笑话分类学的方法,主要从便于读者阅读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分类。
  • 超凡限界

    超凡限界

    平凡的世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奇特的生物,诡异的怪橘,神秘的异界,以及伟大的神明。一直生活在平凡中,却期待着超自然事件发生的少年,在一次的死而复生后,突破限界接触到了真实的世界。
  • 剑剑修

    剑剑修

    我叫林守一,一穷二白的一,也是万剑归一的一
  • 穿越娇后很嚣张

    穿越娇后很嚣张

    重生一回,炮灰一次这辈子绝不走老路!皇帝要当名正言顺的媳妇要娶两情相悦的媳妇咬牙切齿:你那不是娶,是拐!愿木槿年华适逢花开执子之手余生度安好
  • 无双战神捷德

    无双战神捷德

    这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得到了奥特的能力,与他六年级同学一同成长着。主角:老子有三个人格你为何不说!作者:我懒。主角:我*******作者:打赏不要有,推荐票可以有。主角:你这个懒货几个月都不知道更不更新,你以为会有人给你打赏吗?推荐票都可能没有。奥特曼,怪兽,捷德,多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