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18300000002

第2章 漫话生活篇:说穿道用,谈住论行

迷死你的“迷你裙”

首先,不得不说“迷你裙”这个名字实在是经典,虽然“迷你”只是英文单词“mini”的音译,但却很好地表现了这种裙子的诱惑力。“迷你”嘛,就是迷死你啦。

言归正传,“迷你裙”就是短裙,说白了就是长度只及膝盖以上的裙子。对于这样的裙子,或许现代人觉得那是一件很普通的衣服,但它在20世纪70年代末却曾在我国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原因很简单:它实在是太短了。

可是,没办法,前卫总是在一步步冲击着保守。更让人感到有趣的是,这种前卫的服装竟然还是一个19世纪的英国人的创意。要知道,当时英国服装在世界上一直被人们视为保守的、古板的。

话说在19世纪中期,英国在伦敦切尔西的国王路上有一家名为“Bazaar”的服饰店,它的店主是一个叫做玛丽·昆特的女设计师。她的店铺她做主,只卖她自己设计的衣服。一次,玛丽·昆特在迷你汽车上获得了灵感:既然车子可以做小,那么裙子为什么不可以做小呢?于是,她开始尝试着设计“迷你裙”,最终在1965年“迷你裙”诞生了。之后,“迷你裙”从小小一条的时尚街,登上了国际时尚舞台。

对了,忘了告诉大家,热裤也是玛丽·昆特的发明哦。

微搜索

与“迷你裙”的历史比起来,裙子的历史可就早多了。裙子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当时人们中没有设计师,但总赤身露体也不是办法,且不说有伤形象,还可能会着凉。先祖们倒是很有办法,他们用兽皮和树叶来遮挡身体。冬天冷了就用兽皮,夏天热了就用树叶,也兴换季啊。而这就是裙子的雏形了。再后来,骨针发明后,人们将前后两片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下裳,也就是后来的裙子。

防老婆出轨的“高跟鞋”

女人都钟爱高跟鞋,几乎每个女人都有几双高跟鞋。在她们看来,高跟鞋能给她们增添更多的魅力,因而即便鞋子已经满柜,还总是觉得差一双。有趣的是,现代女性穿高跟鞋,除了跟风外,更多的是应了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所说,穿高跟鞋会把臀部抬高,实际上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性暗示,以此吸引更多男人的目光。这恐怕就和发明高跟鞋的人的初衷不太吻合了。

关于高跟鞋的来历有两种比较普遍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在15世纪时,威尼斯有个小心眼儿的商人,由于害怕自己外出时漂亮的妻子行为不端,于是给妻子定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子,以防止妻子偷偷外出。没想到妻子穿上这双奇特的鞋子后,感觉十分好玩,让用人陪着她到处闲逛,出尽了风头。这商人可真是“弄巧成拙”啊。

另一种说法是,在17世纪中叶,法国国势如日中天,国王路易十四觉得自己身材矮小,这与他的威望不成比例,于是为了补救身材的不足,他便定制了一双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的男女纷纷效仿,并使这种鞋子逐渐红遍欧洲大陆。路易十四是个男人,看来德斯蒙德·莫里斯的说法对他并不适用。

微搜索

鞋子的历史相当久远,恐怕也得追溯到原始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除了种东西,还要打猎,总光着脚跑免不了碰“钉子”。于是,人们便开始用各种东西包住脚,最实用的就是兽皮了。当然,尽管是兽皮的,但并不是皮靴。皮靴是战国时期的孙膑发明的。据说,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行走不便,便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缝成高皮靴。孙大帅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最终打败庞涓。

比基尼,威力堪比原子弹

“迷你裙”算什么,在“比基尼”面前不过是浮云。比基尼,它是世界上遮掩身体面积最小的泳衣,上身通过胸罩护住乳房,背部除了绳带几乎全裸,下身将三角裤衩的胯部尽量上提,最大幅度地露出了臀腿胯部。乍一看上去,还真有点让人产生“喷鼻血”的感觉。

其实,比基尼这个名字最初并不是指泳衣,它实际上是一个地名。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中有一个无人岛,它的名字就叫做比基尼岛。据说,在1946年6月底,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在这个岛上进行了原子弹试爆。

在原子弹试爆之后的第18天,一个叫做路易斯·里尔德的法国工程师在巴黎推出了一款由三块布和四条带子组成的泳装。这种泳衣形式简便、小巧玲珑,所用的布料揉成一团可装进一个火柴盒。要知道在那之前,泳装的设计都停留在遮盖身体大部分的状态,而里尔德的设计则只盖住了女人身上的“三点”。看到这样的衣服,时装模特们个个目瞪口呆,都不敢进行尝试。最后,一位名叫米查尔·伯娜蒂妮脱衣舞女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种泳衣一经展示,顿时震惊世界,其影响绝对不亚于十几天前在比基尼岛试爆的原子弹。当时,里尔德不失时机地利用比基尼岛原子弹爆炸的影响,果断将这种“三点式”泳衣命名为“比基尼”。要说里尔德还真不像个工程师,他更像个炒作专家。

不过,这种泳装确实震撼了全世界。当时一些保守的国家认为这简直就是“瘟疫”,意大利明令禁止女性穿这样的衣服,西班牙则命令警卫队驱逐穿比基尼泳装的人,甚至连一向开明的美国也曾因为比基尼抓过人。尽管引起了很大争议,但是比基尼泳衣还是在法国受到了“顽皮姑娘们”的欢迎,并且也逐步取代了连体泳装。

微搜索

在现代让男人“喷血”的是比基尼,而在古代让男人“喷血”的则是“肚兜”。说起这个老天真是不公平,在天热的时候,男人就可以穿条短裤,袒胸露背,而女人就只能受罪。杨贵妃却受不了这个气,所以她灵机一动,发明了“肚兜”。话说杨贵妃本来就有点胖,最怕热,为此她与唐明皇年年去骊山避暑,常常到华清池沐浴。在沐浴后穿上衣服太热,但露着又不好,于是就让宫女做了一块方巾,她自己就把方巾用带子系在颈背之后,遮住双乳和胃部。唐明皇见杨贵妃沐浴出来的打扮美丽诱人,便颇有兴致地问这是何物,杨贵妃便说那是“肚兜”。原来,古人称胃为“肚”,绣方巾遮住胃部,故称为“肚兜”。

汗!袖扣是防止擦汗的

在一些西装或风衣的袖口上通常会有袖扣。如果你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一定会对这些袖口产生疑问:好端端的袖子上干吗要钉上扣子呢?

其实,现在的袖扣是一种特殊装饰,可在不经意间让男人单调的礼服和西装风景无限。然而有趣的是,袖扣在最初并不是为了美观而设计的,而是为了防止人们用袖口擦汗。

话说在18世纪,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大帝非常重视军队的军容。在检阅军队时,他发现士兵们的袖口总是脏兮兮的,这让他十分不悦,于是立刻问一位军官这是怎么回事。军官说,这是因为士兵们经常用袖子擦汗、擦嘴。腓特烈大帝听后,觉得这个问题十分严重,于是苦思冥想。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在军装的袖子上钉上纽扣。腓特烈大帝的这个办法十分奏效,袖口肮脏的情况很快得到改善。

有意思的是,这种新奇的设计不光让军装变得干净,还让它们变得十分美观。一些民众看到这种装饰,十分喜欢,于是纷纷效仿。袖扣之风由此盛行起来。

据说在14—17世纪,袖扣是欧洲广为流行的男士装扮艺术之一。对于那些讲求品位的男人,除了戒指以外,最讲究的就是袖扣。它的材质多选用贵重金属,有时还会镶嵌钻石、宝石等,所以被戴上了贵族的光环,袖扣也因此成为了衡量男人品位的不二单品。

微搜索

比起袖扣的发明,拉链的发明要有意思得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有一位退休的足球运动员,名叫贾德森,是个大胖子。那时候流行穿绑鞋带的中长筒皮靴,他也想穿,但是他那双大脚实在太大,而且弯腰对他来说实在太困难。每天早晨,他总是费很长时间、很大力气才能穿好那样的长筒皮靴。有了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设计出了一种一拉就“OK”的东西。他把它称为“zip-fastener”,也就是一拉就好的纽扣。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条拉链。

穿着“牛仔裤”去淘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牛仔裤已经占领了服装界的大半个市场,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耐穿又美观。据说牛仔裤的由来,与19世纪美国中西部的“淘金热”有关。

事实上,关于牛仔裤是谁发明的说法有很多,但人们一般都认为它的真正发明者是一个名叫利维·斯特劳斯的德裔美国人。

在19世纪中期,美国中西部出现了“淘金热”,大批的淘金者蜂拥而至。

人多就需要很多生活资源,于是做生意的人也就有利可图。头脑灵活的斯特劳斯原本是个布商,他觉得那些淘金者在野外居住,肯定需要搭帐篷,所以他就带了大量结实耐磨的帆布来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

可是,到了那里之后,斯特劳斯突然发现,对于这些“见金眼开”的淘金者来说,休息用的帐篷并不是急需的,而坚固耐磨的裤子才是真正需要的。要说商人的脑筋就是快,他立刻改变计划,参照当时美国西部牛仔所穿的一种裤子,以厚实结实的帆布为材料做出了大批裤子,结果卖得火爆。这就是最早的牛仔裤。

不久,斯特劳斯又将裤料改为靛蓝斜纹粗布,并把这种裤子命名为“牛仔裤”。从此以后,牛仔裤风靡世界,不仅一般平民百姓喜欢穿,一些地位显赫的人也爱穿。

微搜索

常见的一些牛仔裤上,有些钉了许多铜钉,其实它们不仅仅是装饰,也有它们的用处。据说在1870年时,斯特劳斯卖牛仔裤已经赚了不少,当时仍大量生产牛仔裤。有一个小裁缝听到女顾客诉说她丈夫在干活时,裤缝、袋口容易撕破,缝补很麻烦。这个“信息”使斯特劳斯从地上散落的铜钉得到启示。既然铜钉可以连接篷车,当然也可以连接裤缝。于是,有铜钉的牛仔裤便问世了。

不慎把床尿,赶紧上“床罩”

床罩是一个很好的发明,有了这件东西,床就显得干净多了。不仅如此,床罩还起到了装饰床的作用,让床变得更加美观。可是,如果说起它的起源,可能会破坏它在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话说在14世纪,在法国有一个普通的高卢姑娘,名叫迪迪。她爱上同村的一个名叫马夫路易的英俊小伙,两个人在热恋三个月之后,正式举行了婚礼。没想到,戏剧性的一幕突然发生。在当了新娘后的第二天早晨,迪迪发现马夫路易这个帅小伙尿床了。原来,马夫路易有遗尿的毛病。

迪迪其实并不介意马夫路易有这样的毛病,但是看着眼前的婚床和被褥变成了新郎的尿布,她突然变得焦躁,因为客人们马上就会来这里祝贺。都说“急中生智”,也确实是如此。迪迪见已经没有时间更换床褥,忽然灵机一动,立刻从衣橱里抽出一张大床单,迅速地铺在了带着尿骚味又潮湿的被褥上。

说来真巧,她刚刚铺上床单,客人们就涌进了房门。客人们按照习俗祝福着新郎新娘,并参观了他们的“洞房”。突然,一个客人指着床单惊奇地说:“好新奇的布置啊,这个洁白的‘床罩’真漂亮!这一定是巴黎时尚设计师的新玩意儿吧?”随后客人们也赞不绝口,都在说这床罩多么时髦,多么漂亮!迪迪偷偷看了看马夫路易,微微一笑……

之后,这一前卫的铺床方式便迅速传遍法国。三年之后,法国宫廷内也开始正式采用这种方法,并按照那个客人的说法,正式将它命名为“床罩”,还把它载入了《宫廷起居事典》。

微搜索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新房就说是新房吧,为什么偏偏要叫“洞房”呢?事情要从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说起,当时全国的很多美女都被强选入宫,其中有一个不甘心被蹂躏的姑娘,名叫“三姑娘”。三姑娘聪明伶俐而且胆大心细,最后伺机逃了出来,并逃向华山。没想到,在逃往华山的路上,她巧遇书生沈博。两个人一见钟情,最后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成患难夫妻,并将一块巨石下的洞穴作为新房。这就是“洞房”的由来。顺便说一声,三姑娘就是传说中的“三圣母”,看过《宝莲灯》的人对她绝对不会陌生。

犯人也爱“洗刷刷”

在奥地利历史上有一位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她就是被人们昵称为“茜茜公主”的伊丽莎白·阿马利亚·欧根妮。茜茜公主对自己的容貌颇有自信,但始终因牙齿不白而苦恼。据说,她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平时从来不敢大笑,甚至很少讲话。她的婆婆对她的表现很不满,曾对她说:“找把牙刷,好好刷刷自己的牙。”其实,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牙刷。那么,牙刷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呢?

世界上第一支接近真正意义的牙刷出现在18世纪70年代。大约在1770年,在英国有一个叫做威廉·阿迪斯的人。这个人不太老实,平时就好煽动群众情绪,后来因为煽动骚乱而被关进了监狱。威廉·阿迪斯是个讲卫生的人,一天,他洗过脸后便开始洗牙,当时他用的还是亚历山大大帝最先使用的洗牙方法,也就是用一小块布擦牙。可是,他总觉得这种方法不是太方便,而且有些地方总擦不到。在监狱闲来无事的他,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在一小块骨头上钻一些小孔,向狱卒要一些硬猪鬃,把它们切断绑成小簇,在一头涂上胶,然后嵌到骨头上的小孔里。第一把接近真正意义的牙刷就此诞生。

牙刷诞生之后,沉寂了很久,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法国的一家企业在1840年正式投产这种主要由骨柄和天然的动物鬃毛制作的牙刷。到了20世纪,塑料牙刷柄出现;30 年代时,人们开始用尼龙丝来做牙刷毛;40 年代,为了避免对牙齿产生伤害,人们改用了软尼龙丝来做牙刷毛。

微搜索

虽然现代牙刷起源于欧洲,但说起刷牙的习惯,还是中国人早些。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有了漱口的习惯,可是光漱口不可能把牙齿上的污垢全部去除,于是古人便开始用手指和柳枝擦牙齿,当时叫做“揩齿”。据说,唐代人会用牙将柳枝的一端咬成刷子状,然后蘸上药水刷牙。这可以说是牙刷的雏形。

餐巾变“胸罩”,说来真奇妙

胸罩是女人的内衣之一,又称乳罩、文胸,或美称“内在美”。这一女人的私密之物,最早源自法国。

看过《加勒比海盗》的人一定都会记得伊丽莎白被胸衣勒得透不过气来的画面。那种胸衣最早产生于古罗马时期,最初使用的材料为铁片、木板,这些东西裹在身上就好比穿了盔甲一样。后来在16世纪末期,人们逐渐意识到广大女性的不容易,于是开始使用鲸髦、钢丝、藤条等制作紧身衣。到了19世纪,上流社会的淑女们要求与男士们一样进行体育活动,如打网球、骑马、登山等等。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紧身衣的胸部用富有弹性的橡胶布制成,使腰部能自由活动。19世纪末,时装设计师干脆设计将紧身衣分开,用有花边装饰的胸带来束住乳房,甚至用赛璐珞或金属丝做成乳房形状,外面蒙上布戴在胸前,这样便形成了胸罩的原型。可是,这样的胸衣依然考验着广大女性的耐心与耐力。

这样让人遭罪的玩意儿终究是要被替代的。在1914年的一天,一个名叫玛丽·菲尔普斯·雅各布的法国女人和她的法国女仆在纽约的上流社会的舞会上跳舞。当时,她们身上还穿着让人窒息的坚硬胸衣。跳舞是一项很卖力的活动,两人跳了一会儿就觉得热了,而且觉得穿着这紧身衣非常难受。事后,玛丽·菲尔普斯·雅各布越想越生气,于是发誓一定要找到一个解决的好办法。后来,她发现手帕的大小刚好可以遮住乳房,因此她试着将两块手帕和粉红色缎带缝合起来,结果就发明出了最早的“露背式胸罩”。

在不久之后,有人专门向玛丽索求这一发明。玛丽见这种内衣有利于广大女性而且有利可图,于是自掏腰包花了50美元请设计专家画出了产品图样,取名为“胸罩”,之后便开始生产。

有趣的是,这种胸罩在问世后并没有受到重视和欢迎。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因为大批成年男子开赴前线,农村农场、城市工厂只能大批招收女工。此时,女人们觉得戴上玛丽发明的胸罩后更便于工作,于是胸罩开始普及。

微搜索

餐巾是胸罩的来源,那么餐巾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在15世纪的英国,男人们都留着大胡子(当时还没有剃须刀),而且在吃饭的时候要用手抓(当时还没有刀叉),而手抓肉食时很容易把胡子弄脏。脏了就得处理啊,他们习惯性地扯起衣襟就往嘴上擦,这样一来,每次吃完饭后都有很多脏衣服要洗。家庭主妇们可不愿意天天这么辛苦,于是就建议男人在脖子下面挂一块布巾,需要擦嘴时用它就可以了。这就是最早的餐巾。

避孕套:“愉快的发明”

提到避孕套,很多人会感到羞涩,可事实上这一发明在历史上却大放光彩。它被光荣地誉为20世纪影响人类最深的100种发明之一。

避孕套的英文名字是“Condom”,这其实是它的发明者的名字,他就是17世纪晚期的英国医师约瑟夫·康德姆。

康德姆曾是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御医”。据说,当时的国王查理二世喜欢寻花问柳,私生子多得连自己都数不清,这可烦死了查理二世。康德姆得知此事之后,在鱼鳔的启发之下,用羊的盲肠改造成一种可以防止受孕的套套,没想到效果还不错。为此,英王查理二世封他为“骑士勋爵”,并把他发明的避孕套称为“愉快的发明”。其实,康德姆并不是发明避孕套的鼻祖,据史料记载,类似的避孕工具在古埃及和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当时的避孕套基本是用动物膀胱或鱼鳔制成的。

避孕套又被称为“安全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谓呢?其实,“安全套”这个名字也是有来历的。据说,1492年,哥伦布的水手们从美洲的海地回到西班牙,结果带来了梅毒,这种疾病在一年内迅速传播到法国、德国和瑞士,并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针对这种疾病,意大利解剖学教授加布里瓦·法罗皮奥发明出一种用亚麻布套制成的避孕套。这种避孕套可有效地预防性病,因此被有些人称为“安全套”。

转眼到19世纪,羊肠和亚麻布避孕套渐渐被乳胶质避孕套替代。世界上第一个乳胶避孕套,是荷兰的物理学家阿莱特·雅各布博士于1883年发明的。现在的避孕套通常是用天然橡胶或聚亚安酯制作的。

微搜索

避孕的工具除了避孕套之外,还有一种避孕环,这种东西也由来已久。据说在很久以前,商人们靠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穿越沙漠,长途跋涉。但有时候,母骆驼在途中经常由于怀孕而耽误行程。后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发生,人们就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用一些小的圆形石块,放进母骆驼的子宫腔内,这样一来,母骆驼就不会怀孕了。1928年,日本人将软骨片移植到母兔的子宫壁上,得到了避孕的效果。以后,欧洲开始采用蚕肠丝环放入妇女宫腔内避孕,这就是现代避孕环的雏型。

戒指:月经来临的信号

多年以来,戒指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饰物,还被人们认为是爱情的信物。年轻人订婚,如果男方不给女方买个像样的戒指,那势必会让“亲爱的”产生不快。那么,这个东西究竟是谁发明的呢?说实话,这戒指真正的来历至今还没有定论。不过,它在中国的历史至少也有两千多年了。从大量文献可以看出,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妇女就已经普遍佩戴戒指了。

如果细细琢磨“戒指”二字,我们会发现,这“戒”字十分让人费解。难道是要“戒止”什么?事实确实如此,戒指在中国古代还真是一种“禁戒”、“戒止”的标志。据说,古代的皇帝有很多妻妾,每天要选人陪伴。可是,妻妾总有不适的时候,万一来了月经该怎么办呢?于是,有人提议让来月经的妃嫔在手上戴上一种标记,这种标记就是戒指。

戒指被当做定情之物的历史可能源自东汉,据说当时民间的青年男女通常会以赠送指环来表达爱慕之情。到了唐代,将戒指当定情信物的习俗就更加盛行了。

说完了中国,再放眼看看世界。世界上第一个将戒指当做订婚信物的人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1459—1519)。1477年,马克西米利安认识了法国勃艮第公爵的女儿玛丽公主。马克西米利安为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而倾倒。可是,玛丽早已许婚于当时的法国王储。为了赢得玛丽的爱,马克西米利安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美丽无比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玛丽在马克西米利安的热烈追求下,终于改变初衷,嫁给了马克西米利安。从此,钻戒便成了西方人士的订婚信物。有意思的是,在古罗马时期,戒指被作为印章使用,象征着权力。

微搜索

在西方,戒指戴在哪个手指上,有一种约定的习俗:戴在食指表示想结婚;戴在中指代表在恋爱中;戴在无名指代表已经订婚或已经结婚;戴在小指表示单身;大拇指一般不戴戒指。此外,戒指一般应戴在左手上。关于戒指戴在无名指上,有这样一个说法:古埃及人相信,每个人左手的无名指上都有一条血管直通心脏,把戒指戴在这个位置上,代表着两个相爱的人心意相连。人们还给这个特殊的血管起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名称——“爱情静脉”。

“斑马线”:古罗马“跳石”

众所周知,斑马线就是路口路面上的白色短线,因为它洁白且醒目,很像斑马身上的纹路,所以被称为“斑马线”,但事实上,它跟斑马没有“半毛钱”关系。

斑马线虽然跟斑马没关系,但跟马却有关系。在古罗马时期,还没有出现汽车的时候,城市中的人们都在使用马车。马车多了也会造成交通问题,再加上人满为患,往往造成交通混乱,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和交通的畅通,有人想到在路口处横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作为指示人通过的标志,这种石头叫做“跳石”。行人可以踩着跳石穿过马路,而石块又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马车也可以安全通过。如今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跳石”。

可是,随着汽车的发明,这种“跳石”渐渐变成了一种妨碍交通的东西,因为汽车的速度较快,也没有马车灵活,所以每每遇到“跳石”就可能会出现交通事故。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过街道时,只能走有横道线的地方,这就是最早的“斑马线”。

从“斑马线”出现到现在,对指示车辆、行人在街道上有秩序地行进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

微搜索

在比较宽的公路中间,往往都会有一道分割线,它的名字叫做“琼·玛卡若线”,或直接叫“玛卡若线”。它是以美国女医生琼·玛卡若的名字来命名的。据说,在分割线出现之前,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常会因公路中间位置不明确而产生混乱,而琼·玛卡若医生也曾于1917年因此发生过一次小车祸。事后,玛卡若向有关部门建议在公路中间画一条醒目的线,让不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各自行驶在线的一侧,以此减少事故发生。如今,“琼·玛卡若线”遍布世界,为交通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桶曾经叫“马子”

在港台电视剧中,有些人常把女人称作“马子”,这其实是一种对女性的蔑称。可是有人也会觉得难以理解,这女人跟“马”有关系吗?其实,“马子”并不是指马,而是马桶在古代的一种称呼。

关于马桶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传说西汉“飞将军”李广射死了一只猛虎,之后让人用铜制成猛虎状的便器,以示对猛虎的蔑视。这种说法虽然无法考证,但在汉代时的马桶确实叫“虎子”,而且也确实是被雕刻成老虎的形状。

据说,汉朝皇帝的“虎子”都是玉石做成的,由侍中掌管,而且这个御用物件只能皇帝用,皇帝走到哪儿就跟到哪儿。到唐代,唐高祖李渊的爷爷叫李虎,为了避讳,便把“虎子”改为“马子”。说来也合情合理,反正都是“骑”着,而且马比老虎要老实得多。

再说“马子”,传到民间之后就用木头制作了,所以又称“木马子”。有趣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曾记载,有位燕王十分喜欢“木马子”,甚至还喜欢坐在上面吃吃喝喝。其实到了宋代,“马子”又有了新名字,就是“马桶”。这也没什么新鲜的,毕竟它就是桶状的物件。

在宋代之后,马桶主要是女人用的东西,因为它符合女性的生理特征,而男人通常使用壶状的便器,例如“便壶”“夜壶”“尿壶”“尿鳖”等。

微搜索

与中国古代传统的马桶比起来,现代抽水马桶就先进多了。据说,现代抽水马桶的概念最初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侍臣约翰·哈林顿爵士提出来的。他在自己写的小册子《夜壶的蜕变》中设计了一个带着阀门的抽水马桶,并将该马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生动描绘。1598年,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试着制造了一个抽水马桶,这就是最早的抽水马桶了。

“红绿灯”受衣服启发

现今,城市的大路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交通信号灯。对于人们来说,这种交通信号灯并不稀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信号灯都是“红绿灯”呢?

说起在交通信号灯中为什么要用红色和绿色,就不得不回顾一下交通信号灯的起源。19世纪初,在英国中部的约克城,红、绿装代表着女性的不同身份,例如女人着红装表示已婚,而着绿装则表示未婚。后来,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于是有人受到“红绿装”的启发,开始以“红绿灯”作为交通信号灯。

1868年12月10日,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由当时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上面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看守它的人只需拿长杆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后来,灯只用一盏,在上面装上煤气灯罩,并在前面用红、绿两块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由于煤气的不稳定性,这种信号灯在面世23天后便突然发生爆炸,还导致看守人送了命。

此后,城市的交通信号灯被禁用。直到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市率先恢复了红绿灯,不过这时的信号灯已经不再使用煤气,它已经是“电气信号灯”了。这种新型的电气信号灯,不久便得到普及应用。

其实,“红绿灯”能够沿用至今,也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根据光学原理,红色光的波长很长,穿透空气的能力强,而且比其他信号颜色更引人注意,所以作为禁止通行的信号;采用绿色作为通告信号,是因为红色和绿色的区别最大,易于分辨(红绿色盲毕竟是少数)。

此外,颜色也能表达出一些特定的含意,要表达热或剧烈的话,最强是红色,其次是黄色,绿色则有较冷及平静的含意。因此,人们常以红色代表危险,黄色代表警示,绿色代表安全。由此可见,交通信号灯用什么颜色也是有大学问的!

微搜索

至于黄色信号灯的发明者,有人认为是中国的胡汝鼎。他曾到美国深造,在爱迪生为董事长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任职。1927年的一天,他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绿灯信号,当看到红灯而正要过去时,一辆汽车擦身而过。后来,他建议相关部门在红、绿灯中间再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提醒人们注意防范危险。可是,这种说法似乎又站不住脚。据说,世界上第一盏红黄绿三色、四方向的交通信号灯在1920年10月就已经投入使用,它是由美国警察威廉·波茨发明的,被安装在了底特律伍德沃德大街和福特街的交会处,其三色灯光的含义与今天基本一致。

汽车牌照:忠贞爱情的表白

在城市中,汽车上都挂有牌照,这是为了方便有关部门进行查询和管理。这样一说,我们总会觉得挂汽车牌照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但事实上汽车牌照的产生却来自于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在汽车发明之初,汽车压根儿就没有什么牌照,因为数量不多,也用不着专门进行管理。可是,汽车们的“全裸”时代在1901年被打破。当时在柏林,出现了一辆与众不同的汽车,车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IA1”。

这辆汽车的主人是当时的大商业家鲁道夫·赫兹格,它让很多人产生了疑惑。在一次晚宴上,有记者问鲁道夫车牌上的符号究竟是什么意思,鲁道夫说:“‘IA’是我未婚妻姓名的首位字母,如今她已是我的爱人了。至于数字‘1’,代表我对她的一心一意,也就是说,她是我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的心上人。”原来,汽车牌照最初竟然是鲁道夫对他未婚妻忠贞爱情的表白啊!

微搜索

在马路上,我们都知道不管开车还是骑车都要靠右行驶。然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并不像中国内地,例如英国和我国的香港地区,那里的汽车通常是在右侧放置方向盘的。原来,这种现象与英国的海军有关。据说在很久以前,在泰晤士河的港口上,军舰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提高军舰通行率,海军规定所有船只要将靠近太阳的一侧让给出港的船只。由于靠近太阳的一面多在左侧,久而久之,人们便都靠左侧航行。后来,英国的陆上交通也受到影响,最终形成了“右驾左行”的交通规则。

原来“密码”情书由来已久

密码就是为了保密,通常以数字、字母、单词等组成的内容代替真实内容的一种符号。说起密码来历,要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据说最早的密码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使用一种特殊的棍子来传递加密信息。他们在棍子上呈螺旋形地缠绕上一条羊皮纸或皮革,在上面横着写下信息,然后将羊皮纸或皮革取下,这样上面就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没有顺序的字母了。而收到信的人只要将羊皮纸或皮革再次缠绕在相同直径的棍棒上,就可以读出信件的内容了。

密码被应用之后,在接下来的1000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形式。有意思的是,到了8世纪末,密码成了西班牙青年男女恋爱的工具。当时的青年男女可并不是想玩儿什么浪漫,而是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不得已而为之。在8世纪的西班牙,平民百姓与贵族阶级的青年男女之间是不允许结合的,但这样的规定又怎么阻止得了爱情?为了写情书,广大青年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秘密通信形式,将密码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单调了:19世纪,无线电密码通信出现,并逐步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密码通信普及,各国成立专门机构研制和完备密码技术,并建立了侦察破译对方密码的机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密码更趋完善。

微搜索

银行密码基本都是6位数字,这是为什么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有两个可能性最大的原因:一是因为人的工作记忆能力有限,平均为7位数字,而为了照顾老年人和记忆能力差一些的人,用6位数字作为密码最为合适;二是因为在最初设计时制定的6位数字密码的方案沿用至今,如果现在调整,很多银行的后台数据库需要作相应调整,工作量巨大,且易出错。事实上,以现在6位密码计算就有151200种组合,暴力破解的机会几乎为0,且银行专门设置了限制,试三次就会被锁定,因而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银行卡被人暴力破解。

靴子做“邮箱”,一点不荒唐

说到邮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电子邮箱,但是现在我们要说的则是那种实实在在、拍起来有响声的邮箱。据说邮箱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邮箱是一只靴子。

相传1487年,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他就是发现非洲好望角的那个航海家),率领一只小型探险船队,想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非洲,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可是,到了好望角(最初叫做“风暴角”,那里风浪很大)之后遭遇了大风暴,船员大部分遇难,仅有个别人侥幸游上了一个海岸。

幸存的船员重整旗鼓,决定在风平浪静之后准备返航,可是又不知道到底回不回得去,于是在临行前,他们详细记下了这次遇难的经过,并将笔记放进一只靴子里,又将靴子挂在离岸不远的一棵树的树枝上。此后,他们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大约过了一年,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途经此地,他发现了挂在树上的靴子,并看到了里面的笔记。为了纪念遇难的同胞,他便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后来,小礼拜堂旁边渐渐兴起了一个小村庄,而靴子“邮箱”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微搜索

现代人已经很少用真正的邮箱了,更多的在用电子邮箱。电子邮箱的地址中都含有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美国电脑工程师雷·汤林森确立了“@”在电子邮件中的地位,赋予它新的意义。为了能让用户方便地在网络上收发电子邮件,1971年他受命寻找一种电脑地址的格式。由于“@”不会与人名产生重复,因此被选中。“@”就这样进入了网络。

“菜单”原本是“备忘录”

到饭店里吃饭,如果比较讲究,自然要看看菜单。菜单,顾名思义就是一份详细的、带价目表的菜肴清单。但最早的菜单并非是向客人说明菜肴内容的价格清单,而是厨师为了提醒自己而写的“备忘录”。

话说在16世纪初时,法国宫廷的菜式本是一般般的,跟中国根本没法比,据说,在16世纪30年代,意大利菜逐渐引入到法国宫廷,从此法国宫廷菜肴才逐步得到改善。

可是,意大利菜的做法跟法国菜还是有区别的,要全部记住还真不容易。法国的厨师为了记住这些意大利菜肴的烹制方法及材料,费尽了脑细胞。后来,他们干脆将它们简要地写在一些小单子上,做的时候就看一看。这些备忘录式的小单子就是菜单的雏形。

在16世纪末,一位法国的侯爵在自己的私人宅第举行晚宴,为了保证宴席上的菜符合自己的安排,他将所有菜式都记在了一张单子上,每送上一道菜,他就看看桌上的单子。当客人们知道他看的是今天的“菜单”时,都觉得十分有意思,于是争相仿效,凡在举行宴会时,都要预先制作“菜单”,此时菜单便真的出现了。

微搜索

在一些高档的酒店,厨师大多会戴一顶高高的白帽子,这种帽子据说源自18世纪的法国。18世纪末,法国巴黎有一位名叫安托万克莱姆的高级厨师。他生性幽默,一天,他看到有客人头上戴着一顶白色高帽,觉得十分有趣,就仿制了一顶并戴上它在餐馆进进出出。没想到这样一弄,招揽来了很多生意。后来其他饭店、菜馆的厨师也纷纷效仿,久而久之,白色高帽就成了厨师们的标志。

“肥皂”已出现5000多年了

肥皂的历史居然有5000年了,我反正是信了。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肥皂配方应该起源于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一带)。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那里的人便将1份油和5份碱性植物灰混合制成清洁剂。

虽然有据可依,但肥皂的来历依然众说纷纭。有种说法认为,肥皂最早源自5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传说,古代埃及有一个给国王做饭的厨师。一天,他不慎把油打翻在炭灰里,之后赶紧用手将混有油脂的炭灰捧出去扔掉,而当他回来洗手时,却意外发现手洗得比往日要干净得多。后来,其他厨师也尝试用那些“油灰”洗手,结果发现确实干净很多。事情传到了国王那里,他吩咐照样仿制。于是,人类最早的“肥皂”便诞生了。

在欧洲,关于肥皂起源的传说就更多了。一种说法是,古罗马的高卢人每遇节日便将羊油和山毛榉树灰溶液搅成稠状,并用它给头发造型。后来由于淋雨,人们意外发现头发变干净了。另一种说法是,古罗马人在祭神时,烧烤的牛羊油滴落在草木灰里,形成了“油脂球”。妇女们在洗衣时发现,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干净。

大约在公元70年,罗马学者普林尼第一个用羊油和草木灰制成块状的肥皂。后来,这一制造肥皂的方法在欧洲各地传开。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的庞贝古城遗址中发现了制肥皂的作坊,这足以说明古罗马人早在公元2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原始的肥皂生产。

此外,中国的古代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碱洗涤衣服,人们还把猪胰腺、猪油与天然碱混合,制成块,称之“胰子”,其实就是肥皂。

微搜索

关于“肥皂”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与皂荚有关。在中国古代,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通常使用皂荚来洗衣服。后来,人口向南迁移,到了长江流域,人们发现那边没有皂荚树,却有一种与皂荚功能颇为相似的果实。因为这种果实比皂荚更为肥厚丰腴,所以人们称它为“肥皂子”或“肥皂果”。后来发明了人造肥皂时,人们便沿用了“肥皂”这个名字。

“风扇”原本很环保

现代的电风扇都是靠电力驱动的,虽然费不了几度电,但归根结底不够环保。与现代的电风扇相比,古代的风扇从诞生开始,就秉承了环保的“理念”。

众所周知,电风扇源自西方,但最早的风扇却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西汉。据说,在西汉有一个石匠叫做于绶,他发明了一种“七轮扇”,其工作原理与现代风扇如出一辙。在使用时,只需由一个人手摇“七轮扇”,便可使得清风满座了。真是既环保又惬意啊!可是,摇动风扇的人就只能受罪了。

到了唐代时,对于风扇的研究又升到了一个高度。当时,唐太宗曾命人修建“清凉殿”,那里的风扇主要是靠水力驱动。到了宋代,这种水力风扇已经普及到茶馆酒楼。这种水力风扇也是相当环保的哦。

然而,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水力风扇并没有普及到寻常百姓家。不过,广大百姓也是有智慧的,他们灵机一动,纷纷跑去茶馆酒楼“蹭”水力风扇吹出来的凉风。他们可算得上是最早的“蹭风族”。

有意思的是,古代的“蹭风族”与现代坐在大商场楼梯口享受中央空调的清凉的“蹭风族”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乏拖家带口“蹭风”者。

微搜索

现代风扇起源于1830年的美国,当时一个叫詹姆斯·拜伦的美国人从机械钟表的原理中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用发条驱动的机械风扇。1880年,美国的舒乐首次将叶片直接装在电动机上,再接上电源,叶片飞速转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电风扇。

“注射器”的“恶心史”

平时生点小毛病,免不了打针吃药,所以你一定听说过注射器。说起这种东西的来历,还真是有点小“恶心”。

注射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在我国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阳明全篇》中记载:“……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在该书的“猪胆汁方”一文中又明确指出医治的方法:“大猪胆一枚,泻汁和陈醋少许,以灌谷道(肛门)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也就是说,要把猪的胆汁和陈醋灌进肛门里。那么,如何灌?张仲景写道:“以小竹管……内入谷道中。”这种小竹管就是灌肠器,也就是注射器的雏形。

在欧洲,注射器的来历也不免让人反胃。据说,在15世纪,欧洲医学家们为了深入研究人体组织,纷纷进行尸体解剖。可是,尸体容易腐烂,往往还没来得及进行解剖就已经腐臭不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意大利著名解剖学家欧斯达秋士等先后将防腐剂通过“注射器”注入尸体内。

之后在1851年,法国医生普拉威次制成一个金属注射器。在同一时代里,爱尔兰医生德林也用自己制造的金属注射器给病人注射了镇痛剂。而在1896年,德国科学家路尔制成第一个玻璃注射器后,它开始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上。

微搜索

现在医生常用的诊断工具就是听诊器,这种工具源自19世纪初的法国。当时,有一个名叫雷纳的法国医生,正在为一个年轻的贵族小姐看病。平时,医生是把耳朵直接贴在病人的胸部来诊断病情的。可是,面对这位贵族小姐,雷纳哪下得去“手”。他灵机一动,随手取了几张厚纸卷成圆筒,来听对方的心跳。这就是最初的“听诊器”。随后,他又作了多次改进,用木筒代替纸筒,并装上金属振动片。后人又用传音好的胶管代替木筒,并把听筒由单筒改为双筒,最后就发展成为现代的听诊器了。

“地铁”:老鼠洞的启发

地铁的发明源自老鼠洞的启发,这一点也不令人惊奇。但能把人逼到“钻地洞”这个份儿上,肯定是遇到了严重的问题。

话说19世纪中叶,在“天无三日晴”的英国伦敦,交通问题搞得政府头晕脑涨。城市的拥堵状况已经严重影响着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很多人向政府反映情况,政府也很无奈,但一时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于是政府决定广泛征求改善交通运输状况的良策。

人多力量大。在众人之中,一个名叫查理斯的法官提出了修筑地下铁路的想法。说来十分有趣,查理斯的想法竟然来自于老鼠洞。一天,查理斯打扫卫生时,发现墙角边有一个老鼠洞,一直通到墙外。他灵光一闪,想到:“老鼠无法在街面上招摇过市,就转入地下活动,那么,为了提高城市街道的人流速度,何不修建一条地下铁路呢?”

成竹在胸的查理斯于1843年向政府提出了修建地下铁路的建议,但政府十分慎重,结果在10年之后才决定在帕丁顿的法林顿街和主教路之间修一条长约6000米的地铁隧道。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1863年1月,“大都会地区铁路”开通营业,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条浅层地下铁路。地下铁路成了当时的一大奇迹,也成了伦敦的重要交通工具,当时人们都以能乘坐地铁为快。据说,它在第一年的运营中就运送了950万人次的旅客。

微搜索

地铁的出现最初虽然解决了交通问题,却也带来了污染问题。19世纪中期,电动机车还没有发明。当时的伦敦地铁还在使用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车,所用的燃料是焦碳,所以隧道里经常烟雾弥漫。有些乘客出来的时候就像画了“烟熏妆”。后来,人们在隧道顶开凿了一些孔道,有了空气流通,隧道内的空气好些了。可是,冒出的烟雾又经常惊扰马车,引起车祸。直到1890年出现了电动机车之后,地下铁路才进入黄金时代。

“幼儿园”最初源自《理想国》

现在的小朋友通常要在幼儿园里度过学龄前的时光,但在很久以前没有幼儿园。那么,幼儿园究竟什么来历?真正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人肯定不多。

据说在古希腊,学龄前儿童都是由专职的男女奴隶监护的。当时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曾提出一种设想,就是所有3岁至6岁的儿童都要受保姆的监护,并集中在神庙附近的儿童场院里。有趣的是,当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指出儿童游戏在学龄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给孩子讲故事的教育意义。

可是,在柏拉图提出这种设想以后的一千年间,幼儿教育始终没有出现大的突破。直到1816年,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苏格兰办了一个实践自己社会改革理想的大纺织厂。同时,他还为纺织厂女工的3岁至6岁的孩子,开办了一所“性格养成新学园”,儿童们可以在这里学习唱歌和跳舞,并进行体育锻炼。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个幼儿园。

不幸的是,欧文的实验最终失败,而这种幼儿园也随之消失。不过在20年后,德国人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又创建了一个幼儿园。福禄培尔创立幼儿园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他幼年丧母,后来在继母身边的成长过程非常痛苦。即便当他到了中年,他脑子里依然忘不掉孤苦的幼年生活。最终,他决定要从事一项使幼儿们充满快乐的事业。1837年,55岁的他通过不断的努力,在德国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这是近代幼儿园的雏形。

福禄培尔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因为他从来不去教堂,而他的教育方式就是和小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游戏(“积木”游戏就是福禄培尔发明的),并教他们朗诵诗歌。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也开办了类似的幼儿园。可是,他的这种教育方法惹怒了许多人。他的行为也被众人指摘为“危险自由”。大概在14年后,德国政府关闭了所有的幼儿园,这对已经年老的福禄培尔来说是当头一棒。最终,他在气愤与忧郁之中离开人世。

福禄培尔的行为虽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但他的学生对他却非常感恩。1860年,他的学生苏尔慈太太,与皮博迪女士一起,在美国麻省开设了一所幼儿园,继续幼儿教育的事业。从此,各个国家纷纷效仿,幼儿园开始盛行起来。

微搜索

在中国,近代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曾在《大同书》中最早提出了幼儿园思想。后来,清政府颁布了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学制,规定了对2岁至6岁儿童进行蒙养园教育。最早的蒙养园出现在1903年的湖北武汉。

同类推荐
  •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动,都有艺术相伴。艺术是温润和滋养丝绸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贯通丝绸之路的文化血脉。本书详细解读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国家及其道路上出现的文化艺术。
  • CCTV考古中国:古墓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CCTV考古中国:古墓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历史时期可以大致分为近代和古代,中国人有独特的丧葬习俗,即入土为安,所以民国以前入土即可称为古墓,民国至今入土不能称为古墓。《古墓之谜》是CCTV考古中国系列之一,由CCTV《走近科学》编著。《古墓之谜》讲述在国内挖掘到的15个古墓及其背后的挖掘故事,内容包括建文皇帝、努尔哈赤、顺治皇帝、无棺吉基、王陵遗梦、王陵的疑惑、梳妆楼之谜、吉基奇宝、水与中华、万里茶路、百年邮电。
  • 电脑新秀

    电脑新秀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透视地球

    透视地球

    主要从各个方面介绍地球的起源、运动、构造和特征,海陆变迁、构造运动、山川地貌等各类地质地理现象,人类对地球研究的认识方法、过程和成果。中外主要地质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透视地球》语言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对地球的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上)

    中学生必知的名胜古迹(上)

    名胜古迹,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漫步在这些名山胜水之中,一方面可以领略自然的大好风光,另一方面也从中感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于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理文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热门推荐
  • 废墟曾经辉煌

    废墟曾经辉煌

    《废墟曾经辉煌》为著名小说家张翎第一本散文作品集,是其二十多年散文创作的总集。共分三辑,第一辑“雪泥鸿爪”,为作者游览成都、古巴等地的见闻记录;第二辑“朝花夕拾”,是作者对童年、成长、故土、亲友的回忆文章;第三辑“书言书语”,主要包括作者的书评和其代表作的创作谈。张翎出生在沿海城市温州,童年生活在瓯江边。后来离开故乡到上海读大学,再后来离开中国漂流到大洋彼岸,对中西文化的异同有了全新的体会……虽然离家乡越来越远,但她在异乡书写故乡,字里行间都有着浓浓的江南风情。
  • 凤焰

    凤焰

    浮泠的苍穹,辽阔的大地,悠悠苍茫间,转瞬已万年。烈焰带着清冷回还归来,隐去一切,从头开始。依稀记得,是谁踏着染红天际的烈焰,俯首微微染笑,淡看苍穹风云,变换沧桑……回首间,是谁冷眼苍穹看风云?转瞬间,是谁叱咤风云主沉浮?携纵焚天的烈焰,吾要……焰染山河……以恨为力量,以复仇为使命,讲述一个无知的少年巅峰之旅,一切尽在《剣绮回梦》
  • 浪漫的事(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三辑)

    浪漫的事(新世纪作家文丛第三辑)

    本书为范小青最新短篇小说结集。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委婉细腻、细致生动的风格与特色:小巷间小人物琐事。大量地方性语言的运用,处处流露着苏州人小家碧玉的姿态。小说文字像水一样纯净,柔美中带有遒劲,有着浓郁的苏州味道。
  • 安得在一方

    安得在一方

    “辰安辰安,你的胸肌能夹住钢笔,对不对?他们呀,都太逊了。”他们!他的对手还远不止卢星浩一个?!!!竞争激烈啊!“我确实能做到。”辰安略带讽刺的说,“但别光顾着羡慕我,你也多抽些时间去去健身房,好好做一下针对性训练吧!”“你……”得得张口结舌。不过,虽然她胸前单薄了些,但从未妨碍过她自信。因为她明白,自信的女人才最美丽。“我就不锻炼怎么了,又不影响什么?”怎么会不影响什么那!当过产品经理的他,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她:“得得,用户体验不佳!”
  • 无良痞子千金

    无良痞子千金

    她是全市学生群、老师眼中的痞子学生。他是曾经的洛言,她的言哥哥,亦是后来的南宫言,那个经常让她失去自我的人。他爱她,想告诉她真相,可又怕她甩头离开,他故意惹她生气,无非是想引起她的注意。在彼此父母的设计下,他跟她意外订婚,初始,他不知订婚的对象是她,他百般不愿,直到订婚的那天…“为什么是你?”韩晓惊讶的说了一句。南宫言抿唇一笑“老婆,不然你以为是谁”语气中虽然痞里痞气,可是天知道他心里此刻有多激动。
  • 专属法官:有妻徒刑

    专属法官:有妻徒刑

    他是白沙市律师界有名的腹黑全才律师她是全法院都知名的“霸王院花”直到一次母亲安排的见面,她才知道,那个恨得牙根都痒痒的疯狗律师居然是自己的“初恋小情人”疯狗难道是初恋?!而且双方老妈一脸内涵的笑意是怎么一回事啊?!她不要嫁给疯狗啊!
  • 杀手王妃要逆天

    杀手王妃要逆天

    她,杀手间的至尊,因男友的背叛落得死无全尸,穿越到丞相五女身上,从此便担负起叶雪月责任,负我的,欠我的都得死
  • 禾若心赫三部曲之天使锁心

    禾若心赫三部曲之天使锁心

    天使锁心,谁锁谁的心。【本文是关于一个有着先天性脑瘫女孩的爱情故事。】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王子,却因小时候一次意外,而变得像是一个掉了翅膀的飞鹰!从此,他用孤僻、冰冷、无情的外表来伪装自己,直到,他和他梦中精灵不期而遇……她、是一个善良无比的天使,但谁能看穿她,笑颜如花的背后,隐藏了多少莫可奈何的伤痛!只因,她一出生就有先天疾病,所以她孤僻、冷情、自闭,不爱说话……但、灵巧聪慧如她、倔强骄傲如她、浑身是刺如她。却在一次巧合中与她有着彼岸之约的人相遇……叹前事之因,构后事之果,听宿世纠葛;梦谁是谁的因,问谁又是谁的果……两情一世一世错过,所以我许愿今生,然而重逢又陷入命运的漩涡……当如今命运的齿轮再一次转起,她和他又会面对怎样的迷局?从来都只有两个人才会上演的对手戏,几个人的谜题,谁才是应该离开继续观戏的那个?
  •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家,透过他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或是学习他们的成败之道,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 拔糖

    拔糖

    故事几乎涵盖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他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和对现实思索,最终告诉我们的事,人生只能走正路才是每一个人的正确选择,哪怕你以前走的曲折跌荡,借用香港电影中的一句话就是:出来混,早晚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