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48100000095

第95章 论历史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讲,是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基本形式;对教师来讲,是“授业传道”、展示教学艺术和教学才能的舞台;对学校来讲,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目标、教书育人的重要的基地。一句话,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历史教师必须苦练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功。

各种类型历史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教学当做一门艺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赞誉的是孔子的教学艺术。“善学,师逸而功倍”,讲的是教学艺术高超,教师轻松而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功能。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赞可夫讲的也是教学艺术的效果。

为什么历史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是一门艺术?

(一)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任何一个历史教师,如果只是按照教科书“照本宣科”式地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厌烦,他的教学一定失败。要把历史课教好,教师一定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也就是处理教材。处理教材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材处理水平的高低,能显示出教师教学技艺的高低。教师把自己的教材处理方案在课堂上既科学准确,又情真意切、扣人心弦,给人启迪地表达出来,更是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造诣。因而,从创造性地处理、讲授历史教材的角度来讲,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亦即技艺的体现。

(二)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这种手段的高低差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水平的差异。在处理同一历史问题上,方法技艺高强,出手不凡;方法技艺低下,则效果平平。例如,在讲授唐朝中央政权的三省六部问题上,就有几种艺术手法的处理。一种是简介三省六部是哪三省、哪六部,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如何。这显然是下乘艺术手法。这种手法由教师包办代替,未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印象不深。另一种处理方法,不是对上述问题“简介”,而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作答。这种手法就比较高明一点。还有一种方法是,在第二种方法的基础上,教师以图示法画出示意图:让学生阅读后,根据所学知识,加强理解、说明。并记牢。此示意图亦可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试做,再由教师帮助完善。这种处理手法,使课堂教学的艺术更高明,更上一层楼。

在把课堂教学艺术化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两点。

1.把历史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就是一种艺术处理

在教材的难易程度上繁与简的问题,或者是由于编者的水平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的知识与年龄的限制,总是会出现有的教材较繁或较难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中学历史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这些教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能够弄懂记牢。要完成这一任务,就有一个处理教材的艺术问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历史教师,总是能把繁杂的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把深奥的史学理论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如,关于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观点“御敌于国门之外”、“全线出击”、“两个拳头打敌人”等,对于年幼的中学生来讲,是很不好理解的。有的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画一个圆圈,表示根据地的外围,之后解释上述理论:“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要把敌人防御在根据地的大门之外,不准敌人进根据地一步,要保卫住根据地的每一寸土地,乃至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木!为达此目的,就要求红军“全线出击”、“两个拳头打敌人”。也就是说,把红军全部开到根据地的外围去保卫根据地,不留后备队。接着,进行评述:这种观点够革命、够坚决了!可是行得通吗?只要敌人突破一处防线(用白粉笔画一个箭头,突破了红圈),就得抽调其他地方的红军来堵(从红圈两侧画两个堵的箭头)。结果呢?这些地方的防御又薄弱了,又被敌人突破(再画一个从该地深入的白箭头),只好又调其他防线的红军来堵(又从外圈画一个红箭头堵的箭头),这些地方防御又薄弱了,又被敌人突破(再画一个深入根据地的白箭头)。结果,根据地越来越小(在白箭头所指之处画出一个比一个更小的白圈,表示根据地被敌人所占领)。最后指出:红军越打越被动,根据地越来越小,中央根据地全丢了,红军只好进行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左”倾冒险主义,教师还可将“两个拳头打敌人”比拟为一个打架的动作,把两个拳头都伸出去打人,怎么打?自己的脑袋和胸膛谁来保护?没有保护的力量!再评述:人们打架,总是一个拳头进攻,一个拳头防卫的,“左”倾分子连打架的常识都没有,还指挥什么红军反“围剿”?只能是瞎指挥!(学生大笑)

这样的讲解,就把高深的理论通俗易懂地讲清了,可谓教学艺术水平高。

2.把历史课讲得让人感到是一种享受,就是课堂教学的艺术表现

优质的历史课让人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自己也感觉好像喝了一杯糖水一样甜蜜。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非易事,但也不是难事,只要肯攀登。

把历史课讲成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艺术,需要的因素很多,先天因素要具备,后天因素要培养,两者相比,后天因素是关键,因为先天的缺陷经过后天的努力可克服。在这个问题上,古希腊政治家德摩斯梯尼的成功事例最有说服力。在古希腊的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所有的公民都可以在各种场合发表自己的政见,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口才,才能在大庭广众之中把自己的意见表述清楚。如果发言时词不达意、结结巴巴,那就会被大家轰下去。为此,古希腊人,特别是政治家们,就要精心钻研演讲艺术。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在古希腊雅典演讲术、雄辩术家高手林立的情况下,他自然是个“残废”,休想在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并不为自己的先天不足而自暴自弃,从十多岁起他就立志要成为一个大政治家、大演说家。为达此目的,他每天早起晚睡,以顽强的毅力训练嗓子,改进发音。他拼命大声朗读,在山巅、在海滨,他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声压盖住狂风或波涛的响声。为了纠正口吃,使发音清晰而连贯,他把小石子塞在嘴里,练习发音。他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艺术,除了千方百计克服和纠正先天不足的缺陷外,还特别注意向演讲大师学习。雅典大哲学家、大演说家柏拉图就是他学习的楷模。他把柏拉图的每次演说,都认真地仔细研究和揣摩,领悟其要领及精华。同时,他又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精读和钻研古希腊优秀的文学作品,模仿演讲大师朗诵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作品。就这样,经过十多年的磨炼后,到他三十岁时,终于成为一位优秀的演说家。他常用他那烈火般的热情和雄辩而富有说服力的言辞,打动人心,获得雅典人的敬慕,登上了雅典的政治舞台。

德摩斯梯尼成功的例子,足以证明先天素质不好的人,只要有意识地磨炼,缺陷总是可以克服,成功是可能的。中学历史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在先天上有某种缺陷,而放弃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美的信心,应该发誓、发奋在这方面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认识问题解决后,就应该在技能、技巧上弄清和掌握好课堂的总体构思艺术、课堂的语言表达艺术、课堂的提问艺术以及历史课的常规课、复习课和公开课艺术,等等。

二、各种类型历史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一)历史常规课的教学艺术

这里说的常规课,指除了复习课、公开课之外平常大量的课堂教学。当然,复习课、公开课也应属于常规课,但这又与常规课有一定区别。

1.常规课的类型

在改革大潮中,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新涌现出来的有:“三段教学法”,即把一节课分为读、讲、练三个阶段进行;“总体图表教学法”,即以系统论为根据,以图示的方法进行教学;“问题教学法”,这种课堂教学以设问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讨论教学法”,这种课堂教学以提高自学能力为主,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教材内容,教师小结;“茶馆式教学法”,此法以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助读教学法”,以阅读教材和辅助资料为主,让学生阅读后进行讨论。

这些方法尚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过程中,但其方向是培养学生的智能,实现“三个面向”,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这是可取的。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大可不必拘泥于某种类型模式,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选择,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教学效果好,学生爱听、听得懂就行。

2.历史常规课的教学艺术

历史常规课的课堂教学艺术,首先要把每一节课的总体构思设计好。每一节课要达到的三项教学目的是什么?在教材处理上,什么地方实现什么目的?目的与教材内容怎样有机地、巧妙地结合?这是常规课艺术的第一个环节。教材的内容怎样开展?头怎么开?开头后,内容怎样才能一环扣一环地层层深入分析,或叙述、或论证?上、下子目之间怎样过渡才自然而又合乎逻辑?在什么地方制造高潮,是用提问,还是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或是用深入浅出的论证来形成高潮?边讲边怎样板书?正副板书的位置怎么摆才美观?教师的语言色彩与感情怎么配合?什么地方该快,什么地方该慢?什么地方要激情澎湃,什么地方应细语轻声?怎样才能使语言艺术的感染力吸引、打动学生?选准重点、难点之后,怎样浓墨重彩地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深讲透,让学生学懂记牢、当堂巩固?这些是常规课课堂教学处理艺术的第二个环节。45分钟就要结束了,应该怎样结束新课(即结尾)?怎样小结?把小结的过程不仅作为重复巩固重点、难点的过程。而且作为进一步升华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的过程?怎样布置作业,提示作业思路、方法和技巧?这是常规课课堂教学处理艺术的最后一环。

常规课的课堂教学艺术,在每一节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都应按照这三个环节来设计与实施,才能完整地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当然,对于初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讲,可先选择某一侧重点实践常规课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后,再逐步占有其他方面,最后化零为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炉火纯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历史复习课的教学艺术

复习课从宏观上来看,也应属于常规课,但由于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它又可形成一种独立的单一课型。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艺术,也与常规课不尽相同。孔子有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他还说“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复习课的功能。人们要掌握知识,除了学习外,还要不断地复习才能巩固。复习还可悟出新的东西来。由此看来,复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复习课、上好复习课。

1.历史复习课的类型

由于教学进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差异,中学历史复习课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随堂复习。这是常规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复习。随堂复习在一节历史课中,可在三个地方进行:一是导入新课时,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以用检查的方式复习旧知识,目的在于既巩固旧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二是在讲述新内容中,涉及旧知识时,可将有联系的旧知识带入新知识进行复习,再次强化、巩固旧知识,这种复习方法可使历史知识在课时少、不能大量布置课外作业的情况下,起到当堂巩固、向45分钟要质量的作用;三是结束新课时,可用小结的方式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

(2)阶段复习(亦称“单元复习”)。这是上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所进行的复习课。历史课的一个单元,可有两种概念:一种指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一个时期的历史,这是小单元;一种指一个历史阶段,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中国民主革命两个阶段之类的历史,这是大单元。无论大小单元复习,都要将其线索理清楚,将其重点、难点弄明白并透彻理解,将其大部分基础知识记牢,总结出一定的历史规律,相应培养一定的能力。

(3)总复习。这主要指期末复习和升学考试复习。“总复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清理历史基本线索;加强理解重点和难点的历史知识;巩固历史的基本概念;培养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对古今中外历史知识融会贯通,能够举一反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历史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不管什么类型的历史复习课,都应处理好以下课堂教学艺术:

(1)明确复习课的目标在于巩固和提高。复习课与常规课在目标上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常规课的目的重在打基础的话,那么复习课的目的则应是巩固与提高。因而,复习课就必须在巩固与提高上下工夫。

从表面上看,巩固好像对旧知识的机械记忆,但实际上是通过理解来记忆知识。因此,教师巩固旧知识技艺的高低,就在于会不会、能不能教给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如记美国人富尔敦发明汽船和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年代(1807年、1814年),课堂教学艺术水平不高的教师,就只会让学生反复背诵;课堂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就会把死知识教活,让学生以理解的原则用已知求未知,一次性地牢固记住这些年代。以学生最熟悉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年(1914年)为基础,向前推100年,就是火车机车发明的年代(1814年),再往前推7年,就是汽船发明的年代(1807年)。这种用已知求未知,把死知识活记的方法,就是理解记忆的一种方法。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十分巩固。所以,巩固旧知识须讲究教学艺术。至于提高,更需要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如复习“商鞅变法”,倘若仅只是把其背景、内容、意义重复一遍或多遍,而且已经巩固了这些知识,这只能算是低层次的教学艺术,因为它还只停留在“巩固”上,并未有所提高。复习的目标不仅要巩固旧知识,还要求要有所提高,即“温故”的目的在于“知新”。要达到这一步,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有的教师紧紧抓住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而封建制度的确立是通过战国时期100多年的变法来实现这个关键,来处理“商鞅变法”在复习课中的提高问题。他们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政治课所学得的关于封建社会的有关理论,来认识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土地私有制形成,两个新阶级产生,地主阶级掌权,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引导学生用商鞅变法的内容来切入这些标志(“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奖励军功”,使新兴地主掌握了军权;“建立县制,废分封制”,使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农民与地主阶级形成)。这样一来,就把一个理论性强、难度大的问题解决了。这也就达到了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认识。

(2)穿珠成串,理清线索。这是历史复习课的又一种课堂教学艺术。穿珠成串,就是把同一类型的历史知识,通过复习之后,形成系列化的知识,或者说是相关知识系列化、专题化,也就是把分散的知识归类掌握。如复习中国古代科技这个专题时,可将其分为教学、天文历法、医学、农学、发明创造等几个系列,把各朝代各方面的成就分别捏拢,形成一串串的“珍珠”(知识)。理清线索,也就是“梳辫子”。上复习课时把有关的知识结构,按“同类项合并”的原则,进行综合归纳后,将其来龙去脉、因果关系理顺。理清线索的另一个含义是把有关的历史问题,总结出一定的历史规律。

(3)点、线、面结合,形成立体知识。这是较高层次的课堂复习艺术。所谓“点”,就是要把每个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历史人物,有关的知识点,特别是重要的知识点搞清楚。所谓“线”,就是把由知识点构成的历史发展线索,按纵向、横向搞清楚。所谓“面”,就是把这些历史知识形成的纵向、横向知识,经过加工编织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形成一个个历史事件或人物活动的场面。所谓“立体知识”,就是在弄清历史问题点、线、面的基础上,提高认识,使之有一定的深度,亦即“高度”。也就是说,要用一定的史学理论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评论;或者是从点、线、面构成的历史问题中,提炼出一定的观点或理论来,做到“论从史出”。但要做到这一点,实非易事。这需要教师在知识、理论和经验各方面,有相当的积累。对青年教师来讲,从起步之时,就有意识地从这个方向努力,若干年后达到这种程度,也并非难事。

(4)复习的角度应不断变换。历史课的常规课授课模式,一般都是:背景、过程(经过、概况)、结果、成功或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这种在常规课中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在复习课中也是可以采用的。但这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复习,属于低层次的复习方法。而且,一味使用这种复习方法,也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影响复习效果。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兴趣容易转移,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多层次、多角度地不断变换角度进行复习,激发学生兴趣,效果才会好。如复习秦朝历史,除将有关重大事件按背景、过程、意义的模式进行复习外,还可不断变换角度,比如从人物评价(秦始皇)、地图识别(秦的疆域、秦末农民起义图)等角度,来复习秦朝的历史。又如复习大运河的知识,除了分别复习隋运河、元运河的有关知识外,还可从两朝运河比较、元朝会通河沟通隋朝开凿的哪两段运河的角度进行复习。

(5)充分利用比较手段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课的教学艺术还有一个以知识为载体(或依托),培养能力的问题。用比较的手段培养能力较为理想。因为要比较甲与乙两件不同的历史事件,首先得将其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之后再进行分析论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相当全面地把对中学生要求掌握的各种能力,通过比较得到落实了。这也是一种水平相当高的复习艺术。教师应当努力掌握这种复习课的比较艺术。

(6)从宏观上归纳总结。完整的复习课,还应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跨章节的归纳总结。这种从宏观上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了解一个个历史事件,又通晓其发展变化及运行规律。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就应从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等方面去归纳总结。在屈辱史中,又可将西方列强的侵华活动,从政治侵略、军事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等方面去归纳总结。在政治侵略中,还可将从1840~1949年间,列强是怎样通过扶植代理人统治中国的?其背景各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分专题从宏观上加以归纳总结。有这样的复习教学艺术,学生的高层次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也就培养出来了。

(三)历史公开课的教学艺术

中学历史教师从登上讲台伊始,就会碰上众多的公开课,诸如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评奖课、考核课等。

公开课是常规课,但又有别于常规课。主要区别在于:(1)听课的对象除了学生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同行或其他人士;(2)教学的要求和气氛不同,它比常规课要求高,气氛也较为紧张严肃;(3)带有表演性质,既是讲给学生听的,也是讲给听课的来宾或评委听的,其教学艺术就比常规课要求高得多。公开课怎样才能获得成功,使所有听课的人,学生和教师,内行和外行,专家和领导都满意呢?除了常规课要求的教学要求,如开头、结尾好,重点突出,难点讲清,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分析透彻,逻辑性强等因素外,至关重要的就在于有新意。所谓新意,指在发掘教材的内涵上,有独到而公允的见解;在教学方法上,有比别人高出一筹的艺术手法,等等。由此可见,历史教师要上好公开课,既要有常规课的基本功,也要能够出新招。

学的总体构思定有其奥秘或独到之处。

历史课堂教学的构思与表达艺术

一、历史课堂教学的总体构思艺术

同是一节历史课,由于总体课堂教学艺术构思不同,效果也会有异。好的历史课,其课堂教学的总体构思定有其奥妙或独到之处。

(一)常规课总体构思艺术的内涵

历史课堂教学的常规总体构思艺术,是绝大多数历史教师都能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总体构思艺术的内涵指的是:

(1)怎样开头?

(2)怎样分析教材?

(3)上下子目怎么过渡?

(4)重点、难点怎样突出和突破?

(5)在什么地方提问或展开讨论?

(6)在教材的哪个部分培养何种能力?

(7)思想教育怎样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8)怎样结束和小结新课?

如果历史教师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都能把这些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那么其课堂教学的总体构思艺术应当说是十分高明的。如果在总体构思上对上述内涵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效果反而不会好。在总体构思方方面面都要涉及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所讲教材内容的不同,确定突出一两个方面,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二)常规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1.怎样导入新课

每节课都有一个导入,即开头的问题。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复习导入法、提示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名言警句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文物图片导入法和影视录像导入法等。

复习导入法,是以复习上一节课的重点来导入新课。在方式上可以是教师小结,也可以是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目的在于既要巩固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要使之承上启下,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其大忌是复习与新课内容脱节。如果复习旧课不能与新课内容有机结合,就不宜使用此法,得另求他法。

指示导入法,是将新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在上课开始时提示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提示时内容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历史新教材的每课之前都有一定的提示,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提示导入新课。

悬念导入法,是充分利用中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心理和求知欲,巧设悬念,出奇制胜地征服学生,使其非听教师的讲授不可的一种导入新课法。例如,有的教师讲“五四”运动时,就以新中国成立时为何设置54门礼炮、鸣28响来庆贺新中国诞生的这一设问导入新课,给学生造成悬念。

名言警句导入法,是用一些名人的名言、警句和对联之类的东西来导入新课。要求所选的名言警句或对联,一定要十分贴切。如用朗诵岳飞《满江红》导入南宋抗金斗争这一课。

故事导入法。历史本身就是一幕幕活生生的故事,选择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导入新课,对中学生也是很有魅力的。如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一课时,平登山之战中陈平用“死美人教活人”的故事来导入新课,效果也相当理想。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千万不可拘泥于一两种,应根据教材的内容来选择最佳导入法。

2.怎样形成高潮

所谓课堂教学的高潮,指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感情上有所触动,理解上有所突破,整个身心处在创造性的思维激情之中。此时,学生会因急于了解某件事、某个人的结局,而凝神思虑,会因解决了某一难题而兴奋异常,也会因有了新的发现而激动。

一节历史课应该设计一两个高潮。创造高潮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二是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高潮,可以使学生的感知想象和理性思维等活动异常活跃,而收到极其良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设置教学高潮?

(1)以教材内容来设置高潮。利用教材内容设置高潮,一定要分清重点与非重点。一般说来,在重点部分设置高潮最好。如果重点部分无法设置高潮,就应选择有故事性的地方设置高潮。但绝不能为高潮而高潮,设置高潮要围绕重点、难点来考虑,要么要为分析重点、难点作铺垫;要么是为突破重点、难点来考虑;要么是为分析重点、难点作铺垫;要么是为突破重点、难点而创造条件,当然,也不排斥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材的某些次要问题上设置高潮。但不能喧宾夺主,不能用非重点冲淡重点。

(2)以学生的直感来设置高潮。学生对某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或某些历史事件,似懂非懂,知其然而又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就可抓住学生急于了解的问题设置高潮,把问题讲深讲透,帮助学生“解惑”。

本乡本土的乡土教材,也是学生十分希望了解的。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涉及乡土教材的部分,亦可用来设置高潮,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3)以教学手段设置高潮。教学手段大量使用的就是教学语言。教师可以在教材的重点、难点部分,用趣味盎然又充满哲理的语言表达来设置高潮,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课时,教师可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其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胶州湾被强占了,广州湾被强占了,威海卫、大连、旅顺也被强迫租借了;德国要山东,俄国要东北,法国要两广、云南,英国要长江流域,日本要福建;德国来了,俄国来了,法国来了,英国来了,日本也来了,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向中国扑来了!中华民族面临灭族亡国的灾难,怎么办?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民族的希望在哪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决心改革变法,以此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来振兴中华。于是,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出现了。

这样的语言感情色彩,迅速地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了,从而也就形成了教学高潮,为讲授变法内容创造了良好的情景。

用直观教具,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诸如影视录像之类的播放,亦可形成和制造高潮,增强教学效果。

至于课堂教学高潮出现的时机,一般说来应放在讲授重点之时,或是课堂的导入、开头之处,使之一开始便“引人入胜”。

3.怎样提问

历史课的课堂提问十分讲究艺术性。“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历史课的课堂提问类型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激疑性提问。指设置一定的难题来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如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为什么蒋介石既要反共,但又不敢跟共产党决裂?

(2)探究性提问。这是把问题一步步引向纵深方向,把事情逐步地弄深透的提问。如关于“三民主义”的提问,就可设计为: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它指导革命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新三民主义的?它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有何区别?为什么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发散性提问。这是对一个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以不同的方式、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概括和评价,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去认识问题的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问。这种提问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能。如讲“戊戌变法”,按常规讲了其背景、活动,内容、失败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评价。提问: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有什么历史功绩?把它与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相比,有何同异?与俄国1861年的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相比,又有何同异?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发散性提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在复习课中作为提高要求来使用,效果更好。在一般的常规课中,由于教材内容多、课时紧,时间不够用,进行发散性提问要慎重,而且不宜过多,不然就会影响教学进度。

(4)铺垫性提问。这是一种为讲新课,提问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为讲新课作铺垫的提问。它的好处是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这种提问大多是在新课开头,或是上、下子目过渡时进行。当然也不排斥在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上进行。

(5)巩固性提问。这是一种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的新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概括总结的提问。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巩固所学的新知识。这种提问,一般说来用在课程结束,作小结时更为恰当。

这些课堂提问的方法,在一节课中可有选择地使用,也可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于某种模式,更不要将其固定化。

4.怎样结尾

导入重要,结尾也重要。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给人回味无穷。所以,导入要讲究艺术,结尾也要讲究艺术。历史课的结尾方法因人而异,因课而异,无一定法,主要有小结式、悬念式、突停式等结尾法。

(1)小结式结尾法。这是中学历史教师经常使用的结尾法。这种结尾法,通常是在每节课快下课时,留下三五分钟时间,把本节新课讲授的内容进行小结,指出本节课讲了些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对于重点、难点应该从哪些思路去理解和掌握?小结完之后,再布置课外作业。小结式结尾法要求教师的授课进度要十分严密,时间要掌握得相当精确。公开课的结尾一般都是使用小结式结尾法,因为公开课要求一节课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十分完整。如果缺乏小结结尾过程,公开课的成功率也就会相应降低。

(2)悬念式结尾法。指45分钟上完新课后,简单小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指出下一节课该讲什么,它是怎样一回事。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听下一节课。这种结尾法犹如中国古典小说(章回小说)每章结束时,所常用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手法。

(3)突停式结尾法。指讲到高潮时戛然结束,使学生感到惋惜,还想再听。这种结尾法要求教师一是把高潮设置在课堂教学结束之时;二是语言表达要相当精彩,要具有类似评书的吸引力;三是要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自然形成。

二、历史课的启发式艺术

课堂教学要搞启发式,是当今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启发式。谈历史课堂教学艺术,自然也不能不谈启发式。

(一)历史课启发式教学的功能

历史课启发式教学的最大功能,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分析概括,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既掌握好基础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的双重目的。有的启发内容,还能达到巧妙地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启发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使用这种手段是为实现历史教学的三项目标服务的。启发式教学也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历史课启发式教学的类型

历史课启发式教学的类型众多,现将中学历史教学中常用的几种简介于下:

1.因果启发

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因果关系,有的在这个事件中是因,在另外一个事件中则成了果。所以,因果启发大有用武之地。从能力要求来讲,因果启发属于一般性能力要求。从操作上讲,它易于操作,被普遍采用。其操作方法是教师提出要求,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学生边看边分析概括,形成结论或要点,进行回答。因果启发要注意抓学生思路的培养,一个问题提出,首先学会从哪几方面去寻找答案。如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便可引导学生从西方国家、清政府、洪秀全自身、广西等四个因素(四个方面的思路)去寻找原因,从而得出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洪秀全的遭遇、广西灾情严重四个原因。

2.演绎启发

这是利用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逻辑推理的一种启发式。目前的中学历史教材大多是按标题、子目演绎的形式来编写内容的。教师便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进行演绎式启发。例如,关于唐朝经济,便可用这样的方法来设问:唐朝经济的繁荣表现何在?原因是什么?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唐朝哪些方面的繁荣?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我国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盛的国家?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种层层推进的演绎启发,难度虽大,但它却是培养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高层次能力的好方法。

3.理性启发

这是一种以史实为基础,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启发式。这种高层次的启发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理性启发要求学生从繁杂的史实中抓本质、抓规律,并升华为一定的理论或理性认识。如讲完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后,设问:北美为什么能够以小抗大,以弱斗强,取得胜利?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已经作了铺垫,问题提出后,提示学生从过程中去寻找有效信息,综合分析,概括出结论来。这就是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理性启发。

4.温故启发

在历史常规课中,这种启发式大多用于讲新课前的复习提问。但是,也不排斥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遇到新旧知识相关的地方,采用温故启发式。这种启发式的特点,在于用已知求未知。其功能不仅要巩固旧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温故知新,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懂,使知识系统化,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概念。这是一种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高深层次的启发式。如“马歇尔计划”从局部看是美国“二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局看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于是设问:“马歇尔计划”是什么政策的延续?其实质是什么?引导学生把美国推行的“金元外交”——“道威斯计划”——“马歇尔计划”有机地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其形式是援助外国,内容是资本输出,实质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三)实行启发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启发式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艺术。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妥善解决。

1.启发要落在实处

所谓“落在实处”,就是要在重点、难点问题上设置启发,而且要通过启发,形成正确的答案,让学生把重点、难点问题弄懂记牢。

2.不搞花架子

有的教师处处启发,时时启发,让学生你站起来,我坐下去地轮番回答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实际上效果并不好。这种启发式在外行看来很不错,内行人一看便知是“花架子”。

3.要交错使用

进行启发式,不能抱残守缺,模式单一,应该灵活交错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效果才会好。

4.要随机应变

教师在备课时,可能已经设想好了在什么地方运用什么类型的启发式。可是,在授课过程中出现了某种新情况,使原来设计的启发不再适用。这时,教师应随机应变,根据新情况创设新情景,实行新的启发式。

5.要练好内功

人人都想搞启发式,可是有人运用得很好,有人运用得不佳,究其原因,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内功上的差异,所谓内功,就是对教材的内容了如指掌,驾驭教材的能力轻车熟路,对变化了的情况能随机应变。青年教师要运用好启发式,必须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虚心学习,苦练内功。

三、历史课的语言表达艺术

中学历史教师是以“舌耕”为业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所要完成的三项目标,也主要是靠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来实现的。因而,语言表达艺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师应该十分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艺术。

(一)历史教学的语言

历史教学语言既具有一般性,又具有特殊性。所谓一般性,指它具有与所有人类的语言特征一样的共性,是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所谓特殊性,指它有着鲜明的历史学科特征的个性,与其他语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有专家认为,历史教学语言是一种历史学、语言学和教育学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语言。

历史教学语言的历史学特征,指这种语言是用来传授历史知识、感染学生思想感情、完成历史教学三项目标的专业性语言。这种语言的语言学特征,指历史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时,要按语言学的要求使自己的语言符合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要有丰富的词汇,要符合语法要求,要有遣词造句的技巧,要有准确、流畅而生动的表达能力。历史教学语言的教育学特征,指历史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所掌握知识水准的高低。也就是说,一是要使学生听得懂,二是要使学生喜欢听。历史教师应把这三方面的语言特征熔为一炉,形成别具特色的历史教学语言。

(二)历史课的语言表达艺术

历史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具有很高的水平。如果一个历史教师教学语言表达差,往往词不达意,平淡无味,缺乏生气,前言不搭后语,含糊不清,口水话太多,上下不连贯,哪怕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是讲不好课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除了内功好外,其语言表达艺术也肯定是不错的。那么,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艺术呢?

1.语言应有强烈的吸引力:

中学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与教学风格一样,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不管是什么风格的语言,气势磅礴、犹如排山倒海也好,情调温柔、好像涓涓小溪也罢,都得有吸引力。这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首要问题,倘若缺乏这方面的基本功,就失去了教好历史课的前提。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情感问题,是历史教师教学情感在语言上的反映。教师在教学中感情要十分投入,教学语言才会有激情,才能打动学生,吸引住学生,使他们的思维活动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向前运动。所以,青年教师的语言基本功,首先就应该在语言的感情色彩上下工夫,使之有吸引力。

2.语言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任何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都有着一定的逻辑规律,历史教材的编写也十分注重发掘历史现象的逻辑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语言,相应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事件原因与结果的推理与表述要合乎逻辑;(2)处理教材上下子目之间的过渡要合乎逻辑;(3)铺垫性的语言与提示主题的语言之间要有逻辑性;(4)分析原因与意义的各要点的先后顺序,应有严密的逻辑性;(5)整节历史课的讲述在结构上,应是十分严谨,逻辑性很强,内在联系严密。不讲究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漫谈式的语言表达,是历史课堂教学之大忌。

3.语言要生动风趣

有的历史教师的语言激情在于有吸引力,也有逻辑性,但效果却不一定好。究其原因,就在于语言缺乏生动性,使学生听得很累。教学经验丰富的历史教师,总是在不断地设法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让学生听得轻松愉快,使学生认为听课是一种享受。

中学历史教师怎样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生动有趣?(1)千万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只引导学生勾书背书,而要在把教材的内容消化理解之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表达。做到这一点,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枯燥无味。(2)要增强教材内容的故事性色彩,设法使重点内容有故事性,使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样即使有的教师语言平淡,也会使生动性、形象性的成分有所增强。(3)要感情投入,语言才有激情,激情本身就带有生动性。(4)要掌握好语言的节奏,什么地方该快,什么地方该慢;什么地方该重复,什么地方一笔带过;什么地方该强化,什么地方该淡化,要掌握好。语言的抑扬顿挫要鲜明,不要一节课都是一个腔调讲到底,机关枪似的放连珠炮;或者半天才吐一字,和尚念经似的,都是不可取的。(5)语言要有点文学色彩,也是形成历史课语言生动形象的重要因素。

(三)中学历史教师怎样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1.要勤于学习

每个历史教师在语言表达问题上,都有一定的长处和短处。对于自己的短处要有意识地纠正,纠正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虚心学习。向影视台的播音员学标准的普通话,向相声演员学语言的幽默风趣,向一切在语言艺术上有特色的人们学习。采诸家之长,为我所有,定能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艺术。

2.注意吸收各种方言的精髓,形成自己的语言色彩

笔者在几十年的历史教学生涯中得出一个结论:吸收北京话的端庄、上海话的简洁、四川话的诙谐,是形成历史课堂教学语言色彩的较佳方案。

3.最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艺术问题实际上是素质问题

中学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史学素质,把教材钻深吃透,提高文学素质,增加语言词汇、语法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自己能说善道,把语言表达艺术提高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同类推荐
  •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当代民生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广受社会大众喜爱,也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与讨论的热点话题。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既是政治民主化、媒介市场化与传播平民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新闻媒介“新闻本位”、“受众本位”观念的革新与强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民生新闻”成为新闻媒介与社会环境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传播范式。平民化的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使民生新闻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以人为本”、“三贴近”的社会政治话语与新闻媒介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
  •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个人信息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网络和媒体频繁曝光各类个人信息侵权事件,使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中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个人信息受侵害事件,如甬江职高“五十四名学生信息网上曝晒”事件中,54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身日期、政治面貌、民族、入学年份、是否住校、户口性质、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共13项信息全部可以看到。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本书内容全面指导学校如何制定各项科学的管理规划、如何明确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目标、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规范管理的每个细节、如何规范管理思想和提升管理理念、如何规范化管理的全过程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进行学校管理和研究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热门推荐
  •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之路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探索之路

    中国金融文化系列丛书是由中国金融阐和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关于本土金融文化建设的系列图书,该丛书通过对优秀金融单位的文化理念、经营模式、服务内窖、管理制度、产品种类、创新思维、领导艺术、团队精神、国际化理念和核心责争力的全面解读,旨在全面反映我国金融文化建设,塑造新时期我国金融新形象,夯实本土金融文化事业的坚实根基,通过金融文化来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升我国金融业面对外资金融入市的竞争力。为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
  • 快穿系统:扑倒大神么么哒

    快穿系统:扑倒大神么么哒

    她这命定的夫君大神是是有多讨厌她?居然狠心要把她扔去毫无情趣的人间?既然如此,她只能进入系统攻略大神!只要能让大神爱上自己。这一切都不在话下。
  • 重回15岁的她

    重回15岁的她

    普通平凡的她因一张问卷而回到了她渴望回到的年纪,从此开启了她改变自己人生的征途
  • 时空终极

    时空终极

    时空大战,刀锋、刀鬼及史上最强高中生汪大东还有那一群战力指数破万人物为保金时空生死不知。八年后,身负英雄之子,战神之弟之名的汪小西,活着的目的便是找出这群可爱的人。即便崩碎时空,崩断世界。
  • 天才宝宝:甜妻拐进门

    天才宝宝:甜妻拐进门

    只是因为凑巧救了个人,就被冷面冰山赖上,非要娶她进门喜当妈!这人生不要太惊喜了!奈何扛不住小包子的软磨硬泡,主动献身狼窝。偏偏那个男人履行诺言,爱她,宠她,不顾一切,令人发指。
  • 追着光与星

    追着光与星

    “这是一片无尽的茫茫的星海,我一个人流浪。”“我奔跑着,追着那颗最亮的星星。”“奶奶说,这个世界很残忍,但不要丢掉自己心中的那道最亮的星光。”暗影?厌弃?白笙抱紧怀里的小蝌蚪,笑着看夜空,笑着,看着这个星之世界……时间列车飞逝,这是一个新的世纪——星纪,恐龙时代的三纪已经过去,古近纪,逝,新近纪,逝。不同以往的蛮力,科技,这里充满着奇妙,星子化兽,人类只有掌握星辰的秘密,才能存活于世,不然只有消失,那么,光来了……
  • 夜夜狐狸上门屋

    夜夜狐狸上门屋

    人的典当铺典当金银珠宝,妖的典当铺只收你的贪欲。
  • 至尊狂云

    至尊狂云

    身为武学奇才,她还不是要坐轮椅要靠人伺候,就算是绝世高手还不是抵抗不了人类的武器!为了报仇,她拿起游戏头盔在虚拟世界修炼!殊不知也能碰上奇遇,不仅治好了双腿,还遇上了一个超级大无赖?男人,不要对我以身相许!
  • 将军大人的宠夫守则

    将军大人的宠夫守则

    大燕王朝有一将军,她英姿飒爽,百战百胜是大燕王朝的战神,而如今战神回归大燕百姓纷纷操碎了心,因为她们的将军——没有正君,还未娶夫。但令她们震惊的是,她们的将军居然带回来了一个男子,虽说此男子长相也真的是……丑但是,将军有家了。
  • 拿来时代:危机下的发展之路

    拿来时代:危机下的发展之路

    本书内容分为三篇:上篇,拿来的现实意义中篇,拿与不拿只是心态问题下篇,锁定“拿来”。作者阐释了在现代环境下的拿来主义的含义,以及在危机之下如何运用拿来主义来实现自己的计划,达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