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3600000010

第10章 天文大发现

日心说

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一直占有统治性的地位。因为地心说符合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它与基督教会所渲染的“上帝创造了人,并把人置于宇宙中心”的说法不谋而合。在当时,如果有谁怀疑地心说,那就是亵渎神灵,大逆不道,要受到严厉制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哥白尼的时代。

太阳系哥白尼对天文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广泛涉猎古代天文学书籍,很早就开始用仪器从事天文观测。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留学时,该校的天文学教授诺法拉对地心说表示怀疑,认为宇宙结构可以通过更简单的图式表现出来。在他的思想熏陶下,哥白尼萌发了关于地球自转和地球及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见解。

回到波兰后,哥白尼继续进行长期天象观测和研究,更进一步认定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因为行星的顺行逆行,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不同造成的假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太阳在绕地球转,实际上则是地球和其他行星一起,在绕大阳旋转。

长期的观察和大量数据的积累,终于让哥白尼创立了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说。为避免教会的迫害,起初,他只是将自己的主要观点写成一篇《浅说》,抄赠给一些朋友。但是在探索真理的强烈冲动下,哥白尼还是决心将自己的心血公之于众。

1543年,这部6卷本的科学巨著《天体运行论》几经周折,终于艰难地面世了。此刻,哥白尼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在临终前一个小时才看到这本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著作,他颤抖的手摩挲着书页,溘然长逝。

《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一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日心说把地球从宇宙中心驱逐出去,显然违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力所不容。

为了捍卫这一学说,不少志士仁人与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开普勒、牛顿等自然科学家,都为这场斗争作出过重要贡献。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早期的开普勒深受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神秘主义宇宙结构论的影响,以数学的和谐性去探索宇宙。他用古希腊人已经发现的五个正多面体,跟当时已知的六颗行星的轨道相结合,从而解释了太阳系中包括地球在内恰好有六颗行星以及它们的轨道大小的原因。他把这些结论整理成书发表,定名为《宇宙的秘密》。这个设想虽然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但却也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后来,开普勒在伽利略的影响下,通过对行星运动的深入研究,抛弃了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的学说,逐步走上真理和科学的轨道。

开普勒的模型解释

哥白尼的日心说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因为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差最大。

起初,开普勒的研究局限在第谷遗留下来的观测资料中,传统观念认为,行星作匀速圆周运动。但是经过反复推算发现,对火星来说,无论按哥白尼的方法,还是按托勒密或第谷的方法,都不能算出同第谷的观测相合的结果。虽然黄经误差最大只有8′但是他坚信观测的结果。于是他想到,火星可能不是作匀速圆周运动的。他改用各种不同的几何曲线来表示火星的运动轨迹,终于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焦点之一的位置”这一定律。这个发现把哥白尼学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接着他又发现,火星运行速度虽不均匀(最快时在近日点,最慢时在远日点),但从任何一点开始,在单位时间内,向径扫过的面积却是不变的。这样,就得出了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二条定律:“行星的向径,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还指出,这两条定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和月球的运动。

经过长期繁复的计算和无数次失败,1612年,开普勒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第三条定律: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这一结果发表在1619年出版的《宇宙和谐论》中。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首次定量地揭示了行星运动速度变化和轨道的关系,而运动速度变化又直接和作用力相联系。这个重大发现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并导致了数十午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开普勒也因此得到了“天空立法者”的美誉。

星云假说

至哥白尼创立日心体系,他的后继者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定律;继而牛顿以他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成功地解释了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太阳系的结构完全搞清楚了,人们很自然地就会对太阳系的起源产生兴趣。

关于这个理论的探索,虽然已有200余年历史,但基本上还只是一些揣测的看法。没有人能目睹行星的形成,太阳系的起源至今仍停留在假说的阶段。人们根据太阳系的现状及特征,设想着它的形成过程。

天文学家通过对太阳系的整个图像的研究,发现了大阳系整个结构中某些统一的特征,诸如: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等。根据这些特征,天文学上最合理的推测是,行星系统是由同一薄层物质所形成的。

据此,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一书,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康德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解释了太阳系起源及初始运动问题。

康德星云假说的基本论点是:太阳系是由弥漫星云物质,大团的气体和尘埃演化而来,并且形成太阳系的动力是各部分星云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因此,那些组成星云的粒子在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粒子团;随着粒子的碰撞和排斥又使粒子团按一定方向旋转和运动起来,这样,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周围粒子团则聚集为行星,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按椭圆轨道围绕它旋转起来。康德的星云假说提出后并未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

1796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在他的《宇宙体系论》中独立地提出了与康德类似的另外一个星云假说,使得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拉普拉斯与康德的观点基本一致,只是拉普拉斯的假说在细节上作了很多动力学方面的解释,与康德的假说相比,论证更严密、更合理、更完善。因此,人们把他们俩人的假说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哈雷彗星

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就是他对那颗后来用他名字命名的彗星的准确预言。其实,哈雷彗星本来也应带上牛顿的名字。因为没有牛顿,哈雷是永远也不会有这一重要发现的。

哈雷彗星运行轨迹17世纪初,牛顿开始把他的万有引力理论应用于天体研究,以确定行星、卫星以及彗星的运动。牛顿的挚友和同事埃德蒙·哈雷,对他的计算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在1684年拜访了牛顿,并且与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后来,哈雷在整理彗星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发现1682年出现的一颗彗星的轨道根数,与1607年开普勒观测的和1531年阿皮延观测的彗星轨道根数相近,出现的时间间隔都是75年或76年。

哈雷运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反复推算,得出结论认为,这三次出现的彗星,并不是三颗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哈雷以此为据,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9年再次出现。16年后,哈雷还未能证实他的预测便去世了,但是这颗彗星的确再次出现了。

1759年3月,全世界的天文台都在等待哈雷预言的这颗彗星。3月13日,这颗明亮的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出现在星空中。根据哈雷的计算,预测这颗彗星将于1835年和1910年再次回来,结果,这颗彗星都如期而至。为了纪念哈雷,人们就把他发现的这颗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也就是今天人人所知的哈雷彗星。

天王星

1781年3月13日深夜,赫歇尔和往常一样,将自制的望远镜架在楼顶的平台上,指向预定目标——双子星座。突然,视场内出现了一个略显暗绿色的光点。凝神一看,似乎又是一个极小的圆面。赫歇尔心中不禁怦然一动,敏锐的他马上意识到:这绝不是恒星!他换上了倍数更大的目镜观察,结果发现这个圆面又大了不少。

据此,他马上断定,所看到的天体一定是大阳系中的。对于恒星而言,不管多大的望远镜,也不可能把它放大成圆面(只能使星点更亮些)。第二天夜晚,他又把望远镜对准了这个目标,这个圆面的位置已经稍稍变动了些。连续数日的观测使他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1986年象牙海岸发行的纪念

赫歇尔发现天王星的邮票为了慎重起见,4月26日,他还是先把它当作彗星,写了一份名为《一颗彗星的报告》呈给英国皇家学院。赫歇尔在报告中指出,这颗闯入镜头的“新客”是一颗无尾彗星。他企图用抛物线以及用极长的椭圆去表示新星的轨道,始终没有成功。他后来发现这颗新星的轨道接近圆形,并算出它的半径等于19个天文单位。至此,真相大白。威廉·赫歇尔发现的是太阳系中的新行星。

赫歇尔公布了这一发现后,科学界几经迟疑,终于承认了这是一个新发现的行星。在此以前,长期以来人们公认土星是大阳系的边缘,现在被确定为行星的天王星所代替。要打破这一边界可不是件容易事情。赫歇尔的发现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赫歇尔建议把他发现的这颗行星叫作乔治星,以纪念他的资助者——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这个提议遭到了其他天文学家的反对,他们建议用赫歇尔的名字命名。在激烈的争论之后,大家一致同意依照行星命名的惯例,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之名来命名这颗新发现的行星。

为保持一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称为乌拉诺斯(Ura-nus)(天王星),因为在神话中天王是Sarurn(土星)的父亲。这样就使得Jupiter(木星)、Saturn(土星)和Uranus(天王星)子、父、祖父三代并列于太阳系中。但这样的提法直到1850年才开始广泛使用。一些科学家仍然把这颗星叫作赫歇尔,以纪念它的发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天王星和赫歇尔两个名字并存。

海王星

天王星被发现之后,为确定其轨道,天文学家对其位置作了数年之久的观测,以确定其瞬时位置和运动速度。牛顿的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准确描述了行星的绕日运动,因此用它便可预报行星和彗星的位置,只要它们的轨道数据是已知的。然而天王星的运动却出乎所料。

海王星(左)与天王星

(右)体积比较天王星的反常运行引起了天文学界的注意。有人怀疑万有引力定律对于那些远离地球的天体也许并不可靠。另一些人则提出,在天王星之外可能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而验证后一种揣测惟一的办法,就是运用天体力学将造成天王星摄动的新行星算出来。

最先从事这一工作的是英国的青年天文学家亚当斯。在剑桥大学读书时,他就开始研究天王星的运行问题。亚当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大量计算,并在大学毕业那一年得出了一个计算结果。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剑桥的研究生,这期间亚当斯继续改进他的计算结果,于1845年得出了新行星轨道的一个令人满意的计算结果。

论文写好后,亚当斯来到伦敦求见皇家天文学家艾里,希望他能帮助确认这颗新行星。艾里拒绝见这位年仅26岁的无名小辈,亚当斯只得将自己的论文写成了一篇摘要,请人转交给艾里。

之后,亚当斯又求助于剑桥大学天文台。当时的天文台台长沙利愿意试一试,但他拖拖拉拉,直到1846年7月才开始进行观测,而且由于他手头没有该天区完备的星图,虽然两次看到了这颗新行星也未能认出来。

就在亚当斯计算新行星轨道的同时,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也在进行同样的工作。

1846年8月31日,他完成了对新行星轨道和大小的计算,写出了“论使天王星运行失常的行星,它的质量、轨道和现在位置的决定”,其结论与亚当斯基本相同。

勒维烈将论文提交给了科学院,由于巴黎没有那一天区的详细星图,他又于当年9月18日将论文寄给了柏林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加勒。9月23日,加勒收到了勒维烈的论文和信,当天晚上就将望远镜对准了勒维烈所说的天区,他仔细地记下了他所观察到的每一颗星,然后将新记录的诸星与不久前刚得到的一张详细的星图进行比较,发现在勒维烈所说的位置以外52角秒的地方有一颗星是星图上所没有的。为了可靠起见,第二天晚上他又仔细地进行了观察,发现这颗星果然移动了70角秒,正与勒维烈所预言的每天移动69角秒相符合。就这样,又一颗行星被发现了!

柏林天文台发现新行星的消息传到英国,引起了皇家天文台台长艾里的震惊,他马上从资料堆里找出了勒维烈的论文摘要,才知道亚当斯早就给出了同样准确的预言。于是,他马上发表了这份一年前交给他的论文摘要,使科学界得以知道事情的真相。

太阳黑子周期

太阳活动周期的发现者不是天文学家,而是德国一位名叫亨利·施瓦布的天文爱好者。施瓦布的职业是药剂师,但他却是一个狂热而勤奋的天文迷。

19世纪初期,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刚刚发现天王星,许多天文学家就开始怀疑,在水星轨道之内、离太阳很近的地方还有一颗尚未发现的大行星,它的存在使水星的运动呈现出异常状况,他们将之称为火神星。

科学工作者利用

仪器观测太阳黑子许多人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都想成为这颗火神星的发现者,施瓦布也是其中极热心的一个。他从1826年开始对太阳进行观测,想利用火神星凌日的机会发现它。只要天气晴朗,他的观测从不间断。

为了把大阳黑子与火神星区别开,施瓦布每天都把日面上的黑子画下来。他整整坚持画了17年,但直到1843年,他也没有找到火神星的踪影。施瓦布把积累了几柜子的黑子图全部翻出来进行比较,想从中寻觅到“火神星”的蛛丝马迹。然而,火神星没有找到,他却意外地发现了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变化。

施瓦布马上将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寄到天文期刊编辑部,但是因为他是一位药剂师,编辑们根本没有理睬他。施瓦布没有气馁,继续坚持每天观测。

时间又过去了16年,1859年,施瓦布已经是一位双鬓斑白的老人。火神星依然没有踪影,而太阳黑子变化的规律却更加明显了。施瓦布把自己的观测成果告诉了一位天文学家,这位天文学家帮助施瓦布把这一重大发现公之于世。

施瓦布的发现受到天文学家的极大重视,并很快得到了证实。目前,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变化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大阳活动基本规律。

哈勃定律

早在1912年,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就得到了“星云”的光谱,结果表明许多光谱都具有多普勒红移,这些“星云”在朝远离我们的方向运动。

随后人们通过哈勃的论证知道,这些“星云”实际上是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哈勃在发现河外星系的以后十年,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哈勃做实验时,最初是研究各星系间的距离和它们的红移。根据这些数据,他能够测量各星系的速度并能够从中发现距离和速度间的关系。

哈勃望远镜1929年,哈勃对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与距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时只有46个河外星系的视向速度可以利用,而其中仅有24个有推算出的距离,哈勃得出了视向速度与距离之间大致的线性正比关系。

现代精确观测已证实这种线性正比关系:VH0×d,(其中V为退行速度,d为星系距离,H0为比例常数,称为哈勃常数),这就是著名的哈勃定律。

哈勃定律揭示出宇宙是在不断膨胀的。这种膨胀是一种全空间的均匀膨胀。因此,在任何一点的观测者都会看到完全一样的膨胀,从任何一个星系来看,一切星系都以它为中心向四面散开,越远的星系间彼此散开的速度越大。1929年,他进一步发现宇宙膨胀的速率为一常数,该常数以后就被冠以了哈勃的名字,以表彰他在这一领域的重要贡献。

冥王星

海王星被发现以后不久,从1850年开始,一些天文学家就分析,在海王星以外可能还有一颗未知的新行星。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在仔细研究了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异动的误差后,认定还存在一颗更远的行星。为寻找这颗行星,洛韦尔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1905年,他完成了对未知新行星运行轨道的观测推算,并且着手用照相方法进行搜寻。由于这颗未知行星距离地球太遥远,搜寻起来极为困难,所以直到1916年11月洛韦尔去世时,都还没有什么结果。洛韦尔所创建的天文台继承了他的遗愿,继续不懈地搜寻着这未知的行星。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美国天文工作者汤博加入搜索未知行星的行列。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

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在数以百万计的星点中,要找到这颗未必存在的行星,其难度可想而知。汤博深知,行星看起来只是个恒星状的光点,似乎和恒星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从动态观察看,行星会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因而它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为发现星点位置的变化,汤博想了一个办法:把它们的分布状态随时拍摄下来,再从比较中发现变化。确定了观察方法后,汤博根据洛韦尔的计算,首先把冥王星所在的天空区域划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对一个个天区逐一进行搜索,并且在搜索过程中拍摄大量底片。每隔两三天时间,汤博就要重新拍摄相同的天空区域,进行认真的比较。拍摄工作并不困难,但却极其费事——每张照片上平均有16万颗恒星,要在这么多星点中找到位置发生变化了的行星,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有些小行星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们并不是洛韦尔预言的那颗在“海王星之外的大行星”。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有多艰苦和乏味。

汤博特地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观测装置,可以同时比较两张底片,并能够较快地寻找到发生闪烁的光点。这项艰苦的工作持续了近一年之久。1930年2月28日,汤博正在检查一组双子星座的底片,细心的他发现其中有一颗星在一段时间内在其他星星之间跑了一段。“难道这就是洛韦尔预言但却没能找到的那颗行星?”面对日思夜盼的发现,汤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进一步确证清楚,他继续拍摄这个星点的照片。几个星期过去了,汤博终于确证:这个星点正是期盼已久的新行星。正如洛韦尔所说的那样,它是运行在海王星之外的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也就是以后被确认为太阳系中第九颗行星的——冥王星。这是汤博在大约两万多个“嫌疑分子”中千辛万苦找到的“海外行星”。1930年3月13日,汤博对外宣布:他发现了“海外行星”!这也就是后来的冥王星。

宇宙背景辐射

20世纪60年代,为改进与卫星的通讯,美国东海岸接收站建造了一个直径6米的喇叭形反射天线接收系统。这个天线接收系统,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它有很高的机械稳定程度,而且几乎完全不受来自地球的热辐射干扰。从无线电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红宝石行波微波激射器放大,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原则上可对微波辐射通量进行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测量。正是这些先进的校术装置为发现宇宙背景辐射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宇宙大爆炸从1964年开始,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年轻的工程师彭齐阿斯和威尔逊俩人利用这个系统测量银河系的背景射电噪声。他们跳出了早期工作的框框,不是对这些噪声视而不见,而是仔细深入地研究这些噪声。他们装上一个低温参考噪声源,以便和来自天空中的噪声相比较。结果发现,所测得的噪声总是比根据接收系统中大气层内以及天空中任何已知噪声源算得的噪声总和要大。换句话说,他们接收到了波长为7.15厘米的来历不明的噪声。这种奇怪的无线电干扰噪声,在各个方向上信号的强度都一样,而且历时数月而无变化。

起初,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某种其他故障,但经过几个月反复细心的观测以及改进系统,排除其他各种干扰后,他们断定,这绝不是接收系统的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而只能是一种他们当时还不了解其来源的辐射。他们还发现,这种辐射是各向同性,相应的黑体辐射温度是3.5K。以后人们又在其他波长处,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测量,得出这辐射的温度约为3K。

彭齐阿斯和威尔逊将他们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尤其是那些从事大爆炸宇宙论研究的科学家们,更是获得了极大的鼓舞。因为他们两人的观测竟与理论预言的温度如此接近,毋庸置疑,这正是对宇宙大爆炸论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支持!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为观测宇宙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也为各种宇宙模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观测约束,被列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彭齐阿斯和威尔逊也因此于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脉冲星

1967年,休伊什带领乔斯林·贝尔一起对来自遥远天体的射电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气体与尘埃等星际介质的影响进行观测和研究,他们试图利用星际介质来研究这类天体的真实大小。

为此,研究小组专门新建造了一台特殊的射电望远镜,它能够识别快速变化的脉冲信号。7月,这台仪器正式投入使用,用望远镜观测并担任繁重记录处理的正是贝尔。贝尔的工作之一是仔细检查射电望远镜接受器30米长的记录纸带,并在上面把来自太空的无线电讯号以弯弯曲曲的曲线表示出来。

脉冲星望远镜对整个天空扫视一遍需4天时间,因此,每隔4天贝尔就要详细分析一遍记录纸带。由于望远镜的整个装置不能移动,所以只能依靠各天区的周日运动进入望远镜的视场进行逐条扫描。贝尔必须用双眼,仔细地审视记录纸带。她既要从纸带上分离出各种人为的无线电信号,又要把真正射电体发出的射电信号标示出来。这是一项枯燥、艰苦的工作,需要观测者极度的细心与耐心。

其实,早在1967年8月,贝尔就在部分纸带上发现过一些稀奇的信号。当贝尔看到与本星期初从天空相同部分的狐狸星座中记录下来的相似信号再次出现时,感到很惊奇。遗憾的是,两次记录下来的信号都只有一厘米纸带长度,并且贝尔把这个“颈背皱纹片断”归因于局部的地上无线电干扰。于是,她把这个记录放在一边。所幸运的是,到了11月,新的研究需要用到高速记录器,引起注意的这种信号再次出现了。

11月28日,贝尔终于获得了清晰的连续脉冲图。她惊奇地发现自己所记录到的曲线咋看好像也毫无规律,但仔细观测,就会发现这中间掩藏着一组极有规律的脉冲信号——脉冲周期只有1.337秒,短而且非常稳定;脉冲随天体东升西落的视运动而移动,脉冲来自狐狸座方向。

贝尔兴奋地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她的导师休伊什,休伊什对此大感兴趣。第2天同一时间,在同一天区通过视场的时候,奇怪的脉冲信号又出现了。经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休伊什提出这种天体可能是一种脉动着的恒星,在不断地膨胀、收缩或变形,每一次脉动都对应着一次能量爆发。1968年2月,休伊什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对一个快速脉动射电源的观测》的报道,文中称他们的剑桥研究组收到了来自宇宙空间的无线电信号。后来,经过系统观测,这类天体被休伊什和贝尔正式命名为脉冲星。脉冲星的发现为天文学的研究写下了新的篇章。

黑洞

由黑洞这两个字,我们就会联想到这个神秘天体的特点:不会发光,是黑洞洞的。其实,黑洞不是通常意义下的星体,而是空间的一个区域,一种特殊的天体。它具有强大的引力场,以致任何东西,甚至连光都不能从中逃逸,成为宇宙中一个吞食物质和能量的“陷阱”。

最初指出黑洞存在,开假设为一个质量很大的神秘天体,是在1798年,当时法国的拉普拉斯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和光的微粒说提出这一见解。他说:“一个密度如地球而直径为250个太阳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间最大的发光天体,对于我们却是不可见的。”他称这种天体为“黑暗的一团”,并猜测宇宙太空中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暗天体。这样的暗天体就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黑洞。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史瓦西得到了广义相对论方程的一个精确解。他预言存在5种不旋转、不带电的黑洞。当时就已算出,若要成为黑洞,一个质量如太阳的星体,其半径必须缩到2.96千米,而地球则需压缩到半程为0.89厘米。

然而,史瓦西提出的黑洞概念在当时并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才把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进行黑洞表面量子效应的研究,最终才使得黑洞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同类推荐
  • 求知文库-人体的奥秘

    求知文库-人体的奥秘

    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灵长类动物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而根据生化理论和生物考古学的证实,任何高一级的生命形态都是由低一级的生命形态进化而来的。
  • 动物奥秘追踪

    动物奥秘追踪

    书中记述了许多有关动物的知识,也涉及到一些引人关注的话题。本书作者对动物的习性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青少年科普读本。
  •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谁会是下一个牛顿:最让人受启发的物理现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无处不在的力、怎样让溜冰鞋一直滑下去、苹果为什么不掉到天上去、人体重心揭秘、羽毛和铁块会同时落地吗、“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等。
  • 农村科普知识常识——地理知识

    农村科普知识常识——地理知识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 自然奥秘大百科

    自然奥秘大百科

    无论是浩瀚的宇宙、神奇的自然界,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生活,都充满了种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中国学生成长知识丛书》共分为十五册,分别介绍了“宇宙”“动物”“植物”“人类”“科学”等内容,引导青少年不断地去探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热门推荐
  • 灵武神域

    灵武神域

    天才千年,茫茫大陆,修炼无双,千磨万险。方才武动整个灵武大陆!看少年如何成就一代灵尊!!!
  • 宠爱

    宠爱

    本书是一本女性情感书,分别从宠爱自己、宠爱爱情、宠爱他人等多方面阐述了宠爱本身散发的魅力,希望通过此书使众多女性明白,宠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与条件无关,与时间无关,无论何时,遭遇了怎样的挫折,都应该用一颗小女孩的心去面对,去宠爱。
  • 文殊问经字母品

    文殊问经字母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傻妃

    邪王傻妃

    他,萧幕尘,灵邪王朝的邪王,传说他长相丑陋,性格凶残暴戾,见过他的人都死在了他的剑下!她,沐之晴,二十一世纪的天才杀手,狗血地穿越到灵邪王朝一傻子身上,不仅傻,还绝对的花痴!当他遇上她,一场邪王对决傻妃的故事就此展开!
  • 流年之不负相遇

    流年之不负相遇

    她,本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千金小姐,却因一场事故改变了原本顺风顺水的人生...............
  • 无法解开的谜

    无法解开的谜

    有七位动物迷,都养了许多宠物,可有一次集体玩耍的时候,其中的三个朋友带着宠物发现了穿越时空的隧道。开启了异类之旅。在途中结识了许多盆宇。无奈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狗血的励志的搞笑的都发生在他们身上。
  • 女厂长的神医

    女厂长的神医

    一纸婚约,大山里的少年来到都市履行婚约。命运捉弄,刚见面,就给未婚妻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直接被发配到了工厂。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各种才能逐渐展现出来,各方美女相继涌来。“哎!哥已经有未婚妻了,你们还是撤吧!”看着眼前各种类型的美人,李天南一脸无奈的说道。
  • 情欲泪海

    情欲泪海

    人活着总会有这样那样好多好多的欲望,金钱上的,权力上的,情欲上的。爱恨情仇的挣扎中有人欢喜有人忧。葛锋,葛雅,葛晴,葛韵,葛家的四个孩子从小就因为对母亲葛姨的恨而痛苦不堪,葛姨也是悔不当初,虽想拥有一份完整的爱,却在寻爱的路上跌入了一片沼泽地,虽然也想竭尽全力的逃脱,最后却是越挣扎陷得越深,当要失去呼吸的一刹那,泪流了出来,如果自己可以再重新活过的话,她会选择一条清爽干净的路来走。可惜的是人这一生无退路可走。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她的孩子们可以原谅她,更希望她的至亲骨肉可以找到各自一生的幸福。当我---罗紫灿,走进白楼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我与白楼里的人的爱恨纠葛。
  • 前妻乖乖投降

    前妻乖乖投降

    他将她抵在浴室,眸子猩红,不如就趁现在比较一下,我和你心里的那个男人,这方面,谁更厉害?她咬破嘴唇,胸口贴着他滚烫的皮肤,全身却被冷水浇灌着。她白天是Z集团的普通小员工唐浅,晚上却是帝豪酒吧的陪酒女艾琳。却不知,这两个身份,不过都是为了接近那个叫顾靖南的男人。他站在S市商圈的顶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是S市所有女人抢破头都想要嫁的男人,而她,嫁给他却是为了帮初恋男友扳倒他。当阴谋接踵而至,当她对顾靖南泥足深陷。却发现,他给了她宠溺,给了她财富,却永远不能给她爱情。
  • 深渊里的来客

    深渊里的来客

    茫茫人海,有几个怪人格格不入,探险的故事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