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77700000074

第74章 姚鼐:桐城派“三绝”,文坛上宗师

姚鼐(nài)(公元1731~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号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枞阳)人。清代文学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进士,选庶吉士,曾任礼部主事、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等职。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重宴鹿鸣加四品衔。长于古文,晚年曾先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等书院。他是“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在其中地位最高。他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对其文学理论也有所补充发展。其散文简洁严整,纡徐(yūxú,形容缓慢的样子)明润,代表作有《登泰山记》、《袁随园君墓志铭》、《游媚笔泉记》等。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所编《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流传极广。

转投名师,具垂天翼

姚鼐于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十二月二十日生于桐城一个官宦世家,高祖姚文然,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为清初名臣;曾祖姚士基当过湖北罗田知县;伯父姚范,诗、古文、经学成就俱高,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但到了姚鼐出生时,姚家已显示出衰落的迹象,家境并不富裕。其父姚淑,虽有学识而终身未仕。姚鼐自幼羸弱多病,足不出户,唯好读书,天分极高,深得伯父姚范的喜爱。其时,桐城文风昌盛,能文之士众多,居于乡里者即有姚范、叶酉、刘大櫆、方泽等“龙眠十子”,他们志同道合,常欢聚一堂,论学谈艺,约为“举世不好”之文,每有佳作,则共读同赏,议论风生。姚鼐虽不能亲与,心里委实向往之至。

姚鼐与一般少年相比,还是幸运得多,他五岁破蒙,八岁从县城南关树德堂移家北门口初复堂,与众兄弟一道就读家塾,师从方泽。刘大櫆也常来姚家作客,每次他来,姚范都要屏退诸子、侄,独令姚鼐随侍一旁。刘大櫆那丰伟绝伦的仪表,洒脱恣肆的才情,诙谐机智的言谈,取书纵读、旁若无人的神态,都在姚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他甚至还背着大人,装扮成刘大櫆的模样,模仿他的音容笑貌以为游戏,后来年迈忆及,尚不胜留恋。刘大櫆对少年姚鼐也推崇备至,誉称:“我昔在故乡,初与君相识。君时甫冠带(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束带,因以借指成年),已具垂天翼。”诗中所指当在这一时期。

姚范也是姚鼐的一位良师。他学宗方苞,自经史百家、天文地志、小学训诂,以及佛老之学,无不贯通。姚鼐自小随伯父钻研经学,耳濡目染,广泛涉猎,打下了良好的学问根底。

刘大櫆与姚鼐谈学论文,是在他四十四岁在家设馆授徒之后。一次,刘大櫆首先叹息古人“老大无成”,抒发自己“老而后从事”,难有作为的感慨,旨在告诉后人吸取教训,应当在青壮年时期发奋学习,以成就大业。在姚范看来,可以教侄儿治经,至于传授古文之道,则非刘大櫆莫属。在十八岁那年,姚鼐便转投刘大櫆门下,专心学习诗古文辞,成为他的嫡传弟子。

时运不济,屡试落第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姚鼐得中江南乡试。次年,进京应礼部试。姚鼐年方弱冠(二十岁左右),豪情激荡,正想挟首试中举之勇,一举叩开入仕大门,不料时运不济,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难免沮丧。不久,姚鼐将归,刘大櫆作序送之,勉其学习圣贤,“宜以第一流自待”。乾隆十七年,刘大櫆作《寄姚姬传》,称赞姚鼐“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希望姚鼐以“不世之才”,“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抚今思昔,推人及己,痛痛快快发了一顿牢骚后,劝勉姚鼐“君方及壮多宏才”,“后来居上待子耳”。这些都是刘大櫆的肺腑之言,非遇知己不轻吐。由是观之,他和姚鼐虽名师生,谊同良友。

后来姚鼐成为古文大家,把桐城古文推向鼎盛时期,与刘大櫆对他的栽培、教诲和鼓励是有很大关系的。

年轻的姚鼐对恩师的不得志深表同情,却不甘步其后尘,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他再试与礼部,又不第,遂留京师,及至秋试,再次落榜。这期间,他结识了朱子颍、王文治、朱筠等一批文友,引为同调(声调相同一致,比喻志趣相同),“居闲盖无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天气阴暗),与先生(王文治)及辽东朱子颍登城西黑窑厂,据地饮酒,相对悲歌至暮,见者怪之。”除却聚饮啸歌之外,酬唱往还,相互砥砺,也是一大乐事。在写给王文治、朱筠等人的诗中,姚鼐一面称赞王氏“奇兴逸如鸿”,“朱侯(筠)磊落抱奇怀,相逢意气剧飞动”,一面自称“素无谐俗韵”,表示将隐居林泉,不履尘世。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姚鼐春试不中,只得辗转四方授徒养亲。次年秋,初游扬州,结识安徽歙县人程晋芳,爱其言论伟异,倜傥不群,结为挚友。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姚鼐考进士再告失利,将南归。好友朱子颍丧父,不顾世俗讥嘲,也不顾自己父亲副都统的官衔,坚请姚鼐这位屡试落第的举人执笔作墓志。

宦海平顺,荐入馆校办

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春,姚鼐重赴礼部试,得中二甲第三十五名,殿试后因文字书法优异被选为庶吉士,在翰林院庶常馆中学习三年,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散馆,未能留介翰林院,先分至兵部,不久改授礼部仪制司主事。乾隆三十三年七月赴任山东乡试副考官,途经德州浮桥,慨然有感,作诗抒怀,有“弱冠一川水,屡照将成翁”之句,散发着人迟暮的气息。这一年,姚鼐刚刚三十八岁,正是有为之年,却有如此苍凉的心态,确乎与众不同!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姚鼐得悉刘大櫆准备离开歙县问政书院,回故乡隐居,甚为挂念。在赴湖南任乡试副考官途中,写下《怀刘海峰先生》一诗,几多深情,几多感喟,寄蕴笔端而动人心弦!在所作《怀程鱼门》诗中,姚鼐直抒胸臆,同样感人至深。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姚鼐充会试同考官,名士孔广森、钱澧、周永年等皆为本科进士,未几,姚鼐被擢升为刑部广东司郎中,从此案头便充斥理不清的卷宗,眼前呈现用不尽的刑具,耳畔回荡挥不去的哀鸣。凡此种种都让他心烦意乱却又无可奈何。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由于侍读学士朱筠等人的提议,清朝建《四库全书》馆,选一时翰林宿学为纂修官。并特诏征召一批著名汉学家入馆,以纪昀为总纂官。姚鼐因刘统勋、朱筠的联名推荐,由刑部入馆充校办。当时不是翰林而参与纂修者共八人,姚鼐、戴震、程晋芳、任大椿四人最为人称道。

称疾请辞,淡泊自得

鉴于学术立场不同,同时对四库馆中这种日复一日埋头校书的刻板工作甚感厌倦,姚鼐心中隐伏良久的归田情结与日俱增,难以遏止。在他的心目中,唯有古文,才是他展翅翱翔的天地,才是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孜孜以求的目标。如今年逾不惑,功名虽就,文事未成,不禁产生“田园将芜胡不归”的感慨,更何况孟子早就有言:“有官守者不得其官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这时急流勇退,也不愧为“毅然为大丈夫”。加之在伯父身边长大,姚范的言传身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每次他走到人生重要关口,这种影响便或隐或现地释放力量,左右他的取舍趋避。

何况,姚鼐自踏入官场以来,耳闻目睹其中险恶,忧惧百端,无所适从。诚然,姚鼐与当时政坛牵涉不深,交游不广,但经世济民的抱负不比别人少分毫,他曾在《阜城作》一诗中感叹。再者,由于任职刑部,使他内心对酷吏们轻重不分、滥施刑罚的腐败作风极为不满。于是,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夏秋之间,在四库馆中待了不到两年的姚鼐,称疾请辞,时年四十四岁。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姚鼐应时任泰安知府的朱子颍的邀请,乘风雪到五岳之首的泰山游览。到达泰安后,在朱子颍的陪同下,姚鼐先登晴雪楼欣赏雪景,复登泰山日观峰观日出。几天后,由当地人聂剑光引导,姚鼐游历了泰山余脉灵岩,夜宿于张峡。在泰安期间,姚鼐按捺不住冲动,饱蘸浓墨,写下《登泰山记》、《游灵岩记》两篇千古名文。又应聂剑光请求,为其《泰山道里记》作序,序文理韵相生,甚可玩味。

辞御史职,结识袁枚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闰六月初一,姚鼐继室张夫人卒于扬州梅花书院。八月,姚鼐辞去教职,运柩回桐城,厝之于县南五里。大约在这前后,朝廷嘉赏《四库全书》编修人员,念及姚鼐辛劳,欲任姚鼐为御史,业已记名,被姚鼐婉言辞谢。大学士梁国治看重他的才学,托亲信转告:“君若出,吾当特荐,可得殊擢。”姚鼐回函,借口“仲弟先殒,今又丧妇,老母七十,诸稚在抱,欲去而无与托,又身婴疾病以留之。”予以谢绝。

居乡未及两年,姚鼐即被安庆敬敷书院聘为主讲,一任就是八年。其间,于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结识来黄山、安庆等地游玩的文坛怪杰袁枚。说起来,袁枚与姚鼐之父姚范还是同科进士,关系不薄,可姚范似乎对他并不欣赏,甚至当袁枚出都时,文人集送,征题盈轴,只有姚范默然不作表示,袁枚遗憾地说:“姚君著述千万言,临别赠我无一语”。究其原因,恐与袁枚放诞言行有关。袁枚行事,率性而为,时人多有非议。在学术上,不愿为汉学,也不愿为宋学,而立志为文学,门陈:“郑孔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一帆直渡东沂水,文学班中访子游。”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叛逆精神,学术取径与自己不同的人物,姚鼐却一见如故,倾心相交,胸怀之广自非姚范所能企及,这也许是“桐城派”发展到姚鼐堂庑(tánɡwǔ,堂及四周的廊屋)始大的原因之一。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春,姚鼐应邀主讲歙县紫阳书院,秋初归里。闲居两年后,赴江宁(今南京)主讲钟山书院,时达十一年。江宁乃袁枚辞官后买宅寓居之地,城西有他花三百两银子购得的私人花园“随园”,园名取“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并随之而起”的意思。姚鼐居江宁,与袁枚游最久,建立了很深的友谊。袁枚七十五岁那年,曾患腹疾,累月不愈,自以为不治,诚邀姚鼐预作挽诗。姚鼐应命作绝句四首,得到袁枚首肯。不久袁枚病体痊愈,健朗如初,姚鼐的诗也就没有派上用场。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袁枚溘然长逝,姚鼐悲痛不已。第二年十二月,他怀着深情,撰写《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盛赞袁枚的才华与政绩。

“文学成就”

姚鼐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其在继方、刘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谓“义理”就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实了散文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在美学上,提出用“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就是豪放,“阴柔”就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同时,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学习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是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鼐对传统文论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这对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他认为:“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文章阴阳刚柔的变化,乃是作者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姚鼐在发展前辈的文学思想上,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来解释文章风格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姚鼐“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基于道德,而探源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词近于方,理深于刘”(《清史稿·文苑·姚鼐传》)。其为文“以神、韵为宗”(方宗诚《桐城文录序》),形成一种迂徐深婉,一唱三叹,而又耐人寻味,意蕴无穷的风格。近代学者章太炎谓之“谨”,刘师培称之“风韵”,都是对其文风的富于韵味、言简意赅的高度评价。姚鼐的诗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学唐诗,晚年兼取宋人,格意俱高,在当时俨然为一大家,故后人称“惜抱诗精深博大,足为正宗”(程秉剑《国朝名人集题词》)。

《登泰山记》是姚鼐的代表作,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写作特点:首先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了作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点评”

姚鼐一生为宦、为文、为师,悉负时誉;古文、诗歌、书画,并称“三绝”,这便是“桐城派”集大成者的风采。姚鼐终生致力古文创作,唯如此,他才能取得丰厚的创作实绩,成为文坛一代宗师。姚鼐诗名常为文名所掩,不为人所尽知。其实,“惜抱诗精深博大,足为正宗”。以姚鼐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与施闰章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郑珍七占(指星相的七种测人吉凶之法)并推为清朝第一。难怪曾国藩、张之洞等人对姚鼐之诗叹服不已!

姚鼐的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推邓石如、刘石庵及姚鼐为清代书法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品,故姚鼐非独特文美,其翰墨亦为世重。在学术思想方面,姚鼐以理学为宗,非常尊崇程、朱,但同时又能吸纳汉学考据之长,进而提出义理、考证、文章相结合的主张,以宽容的心态兼收各家学说,其所为远非那些严守门户、故步自封的理学家可比。

同类推荐
  • 借的力量

    借的力量

    个人拥有的才能、接触的事物总是有限的,所以,要想成就大业,就必须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就是“借”。“借”无所不在,举凡政治博弈、治国方略、领导艺术、商业经营、公关策划、求知创业等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各种形式的“借”的影子。“借”的对象极为广泛,它可以是别人的才能、智慧,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外在的机遇、环境等因素。“借”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最卓有成效的,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是善“借”的高手。这本《借的力量》由王泽坤编著,通过讲述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阐述了各种形式的“借”的力量。
  • 别让生气毁了你

    别让生气毁了你

    生气是人类最危险的情绪之一。人在生气时,犹如一只发狂的狮子,肆无忌惮地伤害着自己和他人。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人往往会打破原则,说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愤怒是人之常情,但要学会克制。善于控制愤怒的人,总是将愤怒藏在心底深处,并慢慢将其转化成一种惊人的力量。
  • 感恩的心灵修炼

    感恩的心灵修炼

    《感恩的心灵修炼》自然界中,乌鸦尚知反哺之恩,羔羊尚懂得跪乳之德,更何况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呢?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 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

    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

    本书通过十个篇章,若干举例使读者掌握一套和领导有效沟通的本领,对领导广大读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指导意义。
  •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

    和抑郁的自己聊聊吧

    抑郁症又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因此心情不好、消沉失落时,我们也需要给“心灵的感冒”开一些药,及时将“病毒”驱逐出去。有着丰富临床心理和企业顾问经验的作者为你带来很有效的抑郁情绪自救法则,让心灵获得软着陆的说话术,感情排解术让你不再焦虑、紧张,身体关怀术从饮食睡眠等方面防止抑郁侵袭,帮助在职场上忙碌的你在情绪低落、消沉时及时地释放烦闷的心情,构筑起“抑郁不侵的体质”,实现轻松减压生活。
热门推荐
  • 就算是异世界也要打游戏

    就算是异世界也要打游戏

    穿越到异世界变成了没有记忆的骷髅,那记忆恢复后要做什么呢?
  • 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

    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

    《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记》主要写20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西方人来中国,中国人到西方,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些什么。为什么集中写20世纪上半期?因为下半期这种交流停止了,虽然因此而神游者反而越来越多,例如萨特神游“文化革命”的中国。
  • 杀戮迷城

    杀戮迷城

    虚拟中的现实,现实与虚拟的交界点——无尽之都。奇怪的APP,血腥的游戏——杀戮迷城。生存的挑战,人与人之间的争斗。谁是敌人,谁才是朋友?在危险的世界里,冰与火的碰撞,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谁又能存活下去,成为真正的王者?
  • 猫的旅途归宿

    猫的旅途归宿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变成了妖怪,而且是刚刚出生的妖怪,那么会怎么样?
  • 最野

    最野

    老徐最新“乡土+都市+过瘾”小说《最野》,用最为返璞归真的语言讲述能够触动读者心灵的过瘾故事,看过本书,大家忽然发现,男人就应该这样。靠山村小青年张纯从爷爷那里学到了一身精湛的功夫,他重义气,有个性,有着独特的人缘,22岁那年,机缘的巧合,又吸收了家传的铜镜,拥有了预测之手,于是他的人生狂野了起来,从小地方到大地方,所到之处,他都是最野的男人。
  • 超神学院之战刃

    超神学院之战刃

    宅男张为莫名穿越到超神学院世界,得基因系统,化身神河战刃,守护地球。书友群:820687229新书在Q阅《最强修仙宿舍》
  • 一个坑货的世界观最终目标火锅店

    一个坑货的世界观最终目标火锅店

    前几张第三以第一人称混,后面确定第一人称,呃,主角是王东嗯,校园搞笑,然后就是游戏了,嗯,别的我也不会说啊。
  • 不要镇压我

    不要镇压我

    重生西游,身怀不死技能。闪开,我要开始装逼开始浪了!猪刚鬣大佬,白骨精大佬,牛魔王大佬…我错了,求不要镇压我。……哈哈,我脱困了,你们这些妖孽,受死吧……
  • BOSS好会捡之洪荒遗杏

    BOSS好会捡之洪荒遗杏

    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冷酷总裁包养了洪荒时期先天灵根的故事。第五杏表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抱紧一个粗大腿才是生存之道。第五杏仰着头气鼓鼓的道:“金主大人,有人偷我的叶子!”苍君夜放下手中的文件,冷冷的道:“是谁?去抽死他!”第五杏窃喜:“就是昨天和你一起吃饭的那个女人!”苍君夜:“……。”千里迢迢来找儿子吃饭的苍母:“……。”
  • 都市超能土豪

    都市超能土豪

    在这个热闹的都市里,有一个平凡的人,他找不到工作。他突然间有了神奇的系统,变的越来越牛逼,还有了美女,生活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