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94500000004

第4章 华夏第一王朝

夏朝是一个没有多少考古实物出土的王朝,它仅仅存留于人们的记忆中和传说中。因此,历代关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性成为公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可以说,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商代和夏代一样,是不被正统学术界所认同的。而在甲骨文出土以后,再也没有人怀疑过商朝的真实存在性了。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

第一节 二里头埋藏的秘密

二里头,这个普通的小村庄,埋藏着中华民族的重大秘密: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上演过夏代的繁荣和夏商周三代王朝更替的壮阔史剧。

20世纪时,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族和夏王朝的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1959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偃师二里头被纳入学者的视线。这是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学术目标所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

此后,中国三代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发掘,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出土了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它是一处早于郑州商城的具有都城规模的遗址,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成为公认的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二里头工作队自2001年起,对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进行系统钻探与重点发掘,发现并清理大型建筑基址数座。同时,对宫殿区及其附近的道路进行了追探,在宫殿区外围,发现了纵横交错的大路。2003年春季,对已发现的道路进行了解剖发掘,并发现了宫城城墙。截至2004年春季,基本搞清了宫城城墙及宫殿区外侧道路的范围、结构和年代。2004年,又在宫城以南发现了另一堵始建于二里头文化第四期的大型夯土墙以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等重要遗存。

宫殿区的四围均有宽达10余米至20米左右的大路,四条大路的走向与1、2号宫殿基址的方向基本一致。经解剖发掘,知上述大路由二里头文化早期至晚期一直延续使用。

宫城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东西宽近300米,南北长约360米~370米,总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其中东墙方向174°,西墙方向174.5°,东北角呈直角,南墙与东墙延长线的夹角为87°。城墙沿已探明的4条大路的内侧修筑,保存最好的东墙残长330余米,其上已发现门道两处。墙体宽2米左右,残存高度为0.1~0.75米。由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可知,宫城城墙的始建年代为二里头文化2、3期之交,一直延续使用至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或稍晚。

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的、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它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且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规制与其一脉相承的都邑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在宫殿区南侧大路上发现了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时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发掘区内车辙长5米余,且继续向东西延伸。两辙间的距离约为1米。这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车辙遗迹,它的发现将我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上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为探索我国古代车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目前,已确认的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至少有2座(3号、5号基址)。二者位于宫殿区东中部,东西并列,其间以宽约3米的通道相隔,通道的路土下发现有长逾百米的木结构排水暗渠。3号基址系一座(或一组)大型多院落建筑。基址南北窄长,主体部分至少由三重庭院组成。已揭露的三重庭院的西庑经统一规划,已探明基址的长度达150余米,宽度则在50米左右。北院内发现有积水迹象的大型坑状遗迹,2号基址北部的主体殿堂及殿前广庭,都是在填平夯实它的基础上兴建起来的。3号基址中院主殿夯土台基宽6米余,其上发现有连间房屋和前廊遗迹。中院和南院院内发现有成排的墓葬和石砌渗水井等遗迹。5号基址仅经局部揭露,已在其东缘发现有大型柱础和墙槽遗迹。

至二里头文化第三期,宫殿区东部兴建起2号(依托宫城东墙而建)和4号两座大型夯土基址。二者建于3号基址的废墟之上,相对独立又共有建筑中轴线,构成一组大型建筑基址群。在宫城南墙西段和西墙南段,各有一座与夯墙方向一致的夯土基址,跨建于宫城城墙之上(7号、8号基址)。其中7号基址恰好坐落于1号宫殿基址南大门的正前方,构成宫城内的又一组有明确中轴线的大型建筑基址群。由地层关系和出土遗物可知,这些夯土基址的年代与宫城城墙大体同时,自二里头文化3期至二里头文化4期晚段或稍晚。

在3号基址院内发现的成排的中型墓葬,已清理了5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多铺朱砂,有棺痕,出有铜器、玉器、漆器、白陶器、印纹釉陶器(或原始瓷)、绿松石器、成组蚌饰、海贝和大量陶器。从层位关系和随葬遗物看,这些墓葬均为3号基址使用时期的遗迹,时代为二里头文化第二期。这是二里头遗址发掘中,首次在宫殿区内发现的随葬品丰富的贵族墓。

2002年春,在清理3号基址南院内的墓葬时,于其中一座贵族墓中发现了1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当时,它被放置于墓主人骨架之上,由肩部至髋骨处。器物全长逾70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粘嵌于有机物上,组成龙身和图案,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绿松石龙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龙头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这引起了专家学者对绿松龙的用途及墓主人身份进行种种猜测。专家推测,它是一个在红漆木板上粘嵌绿松石而成的“龙牌”,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冲击效果,是在宗庙祭祀典礼中使用的仪仗类器具。

龙山时代至二里头时代的贵族墓葬中就曾有大量的绿松石片集中出土,这些绿松石片原来均可能粘嵌于有机物上,但出土时,大多散乱而无法复原其全貌。因此,这一绿松石龙形器的发现弥足珍贵。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

考古学者认为,虽然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有许多比二里头还早的龙的形象,如距今7000多年的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等,但它们跟秦汉以来的文化没有直接的联系。从文化传统的亲缘关系上看,只有中原地区发现的龙,从夏、商、周到秦汉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现于二里头的龙形器是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源头。

除了绿松石龙,二里头遗址还发现有其他与龙有关的文物,如陶器、铜牌饰上的龙图像,有的似蛇,有的脱离了原始形态的蛇形象,有爪有鳍。据目前所知,在全国现有250处二里头文化遗址中,集中出土龙文物的只有作为都城的偃师二里头遗址,且都是出土在宫殿区或其附近重要地点,如铸铜遗址或祭祀区。专家认为,这表明二里头时期龙文物的地位是显赫尊贵的,是与夏王和其他贵族密切相关的,龙已经成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代表了王权,这种观念代代相传。

2号宫殿基址北墙外,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另一座大型建筑基址(6号基址)。已发现若干柱础和夯土墙,南北排列的柱础与2号基址西庑廊柱大体在同一直线上。其始建年代为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应为2号基址使用一段时期后增建的建筑。始建于二里头文化第4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在二里头遗址属首次发现。

在宫殿区南侧大路以南,又发现一道东西向夯土墙,墙宽与宫城城墙一样,也在2米左右,但有较宽深的基槽,夯筑质量高于宫城城墙。其与宫城南墙大体平行,方向88°,已确认的长度达200余米。始建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不久即遭废毁。

2004年春季,在宫城以南,发现了一处绿松石废料坑,出土了数千枚绿松石块粒,相当一部分带有切割琢磨的痕迹。该坑时代属二里头文化四期偏晚。当年秋季,循此线索继续钻探试掘,确认这里存在一处范围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绿松石器制造作坊遗址,使用上限至少可上溯至二里头文化三期。

继始建于二里头文化4期的6号基址之后,此次又发现了建造与使用于此期的夯土墙及绿松石器制造作坊遗存。二里头文化四期尤其是其偏晚阶段,正值一般认为的夏商王朝更替的关键期。种种迹象表明,二里头遗址在这一时期尚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探索将会不断深化我们对这座初期王朝重要都邑的认识。

关于二里头文化的主要来源,考古学界的意见基本一致,即认为河南龙山文化是二里头文化的主要来源。更具体地说,是将分布于豫西地区的“王湾三期文化”或“煤山类型”作为二里头文化的主要来源。从王湾三期或煤山类型和二里头文化早期的大部分文化内涵特征来看,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由于它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所以从发现至今,围绕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其中最大的悬念是:它是夏都还是商都西亳。目前,学术界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

第二节 夏王朝覆亡真相

在夏朝享国400多年的历史里,除了大禹治水、少康失国、夏桀亡国等几个故事外,夏朝并没有多少典籍记载或实物佐证的存在。在后世诸多的田野发掘中,和远古唯一联系紧密的文物记录,似乎与夏朝也缺少对应。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可能地去还原丰富这幅远古的骨架,以使它颜面生动起来,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关于夏朝的开国国君,史学界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禹,另一种说法是大禹的儿子启。《礼记·礼运篇》所载:禹以前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之后则是财产私有的阶级社会。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多采用民主推选制,也就是后世推崇的“禅让”制。禹实际上是天下大同时代的最后部落共主。

尧帝生前,宣布贤德的舜为接班人,并且让舜代替他行使管理“天下”的职责。尧帝死后,为了让尧帝的儿子丹朱继位,舜就主动离开都城,回避到南河之南。但是,无论是朝拜天子的诸侯,还是诉讼的诸侯,都不去见丹朱而去见舜。舜说“这是天意”,于是就让大禹继承了帝位。

大禹生前宣布辅助他治水有功的皋陶为接班人,但是皋陶先禹帝而死,于是禹帝又宣布伯益为接班人。禹帝死后,伯益继位,而此时夏部族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禹的儿子启不愿去朝拜伯益,而是自立为帝,宣布建立夏王朝。启的行为破坏了部落联盟的民主推选制,遭到了伯益等部落首领的激烈反抗。经过多年战争,伯益兵败被杀。获胜后,夏启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以期获得对其统治地位的认可。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宴。夏启大怒,发兵征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由于帝位世袭是一种新制度,这次战争的胜利,使得王位世袭制最终得以确立,夏朝的统治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启建立夏朝以后,饮酒、打猎、歌舞无度。到晚年更是怠于政事,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启死后,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不过是一个庸才,终日沉溺于酒色,比启更荒淫。有一次他带着家属到洛水北岸打猎,接连几个月不回朝。贵族首领后羿利用夏民的怨恨,逐走太康,夺取了夏室的统治权力。

太康失国后,逃到同姓部落斟(河南巩县西),后来羿灭掉了斟,立仲康为王,仲康之子相逃到商丘,被羿攻伐,又逃帝丘,投奔了同姓昆吾部落。寒浞杀羿后,相成为寒浞的肘腋之患,日夜忧惧,于是派兵攻打在帝丘避难的相,相的妻子后缗已经怀孕,在忠诚的仆人帮助下慌忙从墙洞中逃归母家有仍氏部落,不久以后生下了少康。少康长大后,作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当寒浞之子派人追杀少康时,少康又逃到了有虞氏部落,作了有虞氏的庖正。舜的后人虞思听说少康贤正,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并赠给大量的土地和奴隶作为陪嫁,少康才站住了脚。

此时,有个叫伯靡的夏朝遗臣,逃居在有鬲氏部落。他收抚了斟灌氏等部落的逃散人众,整顿队伍,积蓄力量。在伯靡的密切配合下,少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复国运动,太康失去的帝位,经过几十年斗争,被少康恢复了。这一事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少康是夏王朝第六代国王。

少康之子杼也是一位能干的帝王,他发明了甲,夏因此拥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武装,彻底肃清了寒浞及其残余势力,并且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达到了鼎盛。

夏朝在经过“太康失国”、“少康中兴”之后,似乎再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一直到昏庸荒淫的夏桀的出现,夏王朝才又出现在历史的文献记载里。夏桀是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他宠爱妃子妹喜,因此误国。

相传,夏桀文武双全,他不但才智过人,而且能够生擒野牛、老虎,折断钩锁,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夏桀性情暴虐,为人残忍,好色而淫。地处东方的有施氏部落,在桀继位前就反叛不臣服。桀继位后,调集了上万军队,讨伐有施。有施人丁稀疏,国小力薄。眼见夏王朝大兵压境,灭亡在即,立即派人请罪,表示愿意臣服夏朝。一开始,桀并不接受有施的投降,打算灭掉有施。有施很害怕,听说桀好色,有施就挑选了一个名叫妹喜的美女,进献给桀,以此再次请降。桀一见妹喜,大为高兴,把消灭有施的事情抛诸脑后。抱得美人后,便乐悠悠地班师回朝了。

为了讨得美人欢心,夏桀下令重建宫殿。为了修建宫殿,夏桀竭尽所能,搜刮民脂民膏,征调役使百姓。宫殿建得可谓是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宫殿高得难以仰望,从地面上看好像要倾倒一样,所以取名“倾宫”。竣工后,夏桀和妹喜一起搬到了这座宫殿之中,日日宴饮,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妹喜爱听丝绸裂开的声音,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一百匹丝绸,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妹喜爱听珠玉碰碎的声音,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献一百对美玉,让人轮流摔碎给妹喜听。其荒淫无聊,罕有所闻。民不堪其扰,诸侯也不堪其苦。

夏桀劳民伤财,残害百姓,引起了诸侯的普遍不满和反抗。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力,也为了要诸侯贡纳财物供自己挥霍,夏桀下令在有仍大会诸侯。慑于夏王朝的武力,许多诸侯国不得不前去赴会。有缗是夏王朝东部的附属国,虽然参加了这次会盟,但对暴虐贪婪的夏桀颇为不满,还没有等到散会时,有缗的首领就离开了会场。夏桀大为恼火,他带着参加“有仍之会”的诸侯,出兵征讨有缗。有缗是一个弹丸之地,无法抵御大军入境,很快就灭亡了。

夏桀把有缗的财物、美女、人口尽数掳掠到都城,任意处置。这使得诸侯纷纷有了戒心,害怕有缗的命运也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众诸侯与夏桀更加离心离德,夏朝的灭亡似乎只是时间问题了。

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夜宫内,纵情于歌乐声色,一个月不上朝。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后来做商汤宰相的伊尹屡次劝说桀王,要亲贤臣,远小人,险些被杀头。终古知道夏桀已经不可救药,就与伊尹先后投奔了成汤。

公元前1600年,成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战前他召开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发表了讨伐夏桀的檄文,这就是流传于今的有名的《汤誓》。在《汤誓》里,成汤揭露了夏朝政治的黑暗和夏桀的残暴,声称要替天行道,代表天意去讨伐他。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成汤选良车70乘,敢死战士6000人,联合各部落军队,采取大迂回战略,绕道夏都以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袭夏都。夏军仓促应战,同成汤的军队在鸣条一带(今河南封丘附近)展开战略大决战。两军交战,夏桀登上附近的小山顶观战。激烈的战争正在进行时,天忽降大雨,夏桀又急忙从山顶奔下避雨。夏军将士本来就不愿为桀卖命,此时,也乘机纷纷逃散。兵败如山倒,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不放。夏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登上一艘小船,渡江向南巢逃窜。商军穷追不舍,俘获了夏桀和妹喜,后就流放于此。桀和妹喜养尊处优惯了,在这穷乡僻壤之地,无人服侍,自己又不会劳动,最后活活饿死于卧牛山。有的史书说,夏桀并没有被商兵俘获,而是逃匿于南巢,最后病死。总之,夏朝宣告灭亡。汤在各路诸侯的拥护下,告祭上天,宣布了商王朝的建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汤武革命”。

古代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武力改朝换代,成汤通过“伐谋”、“伐交”、“伐兵”,最终取得战争速胜。这对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建,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夏桀是否如此深重,后人颇有争议,有人肯定,有人怀疑。宋朝的罗泌在《桀纣事多失实论》中就认为,桀的许多罪恶其实并非桀所为,而是后人将后世帝王的罪恶加在了桀身上,将他塑造成一个暴君的典型而已。

第三节 夏代的军事制度

夏代是中国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期。夏代还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由于以族为单位的血缘团体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在军事上就体现为仍存在着为数较多的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氏族武装。这样夏代军队就由以领土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军队和以血缘团体为基础的族兵两部分组成。

夏朝的国家军队是平民兵。平民兵是征发夏族平民而组成的军队。这是当时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平民兵制度,是由氏族成员战时从戎的惯例发展而来的。平民以“旅”的形式组织起来,他们有自己的土地,平时耕种,战时出征。

由于血缘纽带的残留,当时的“族”的规模很大。这些族的族长同时又是夏王朝的命卿,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雄厚人力和物力自行组织军队,这就是族军。

此外,夏代还有夏王的护卫制。护卫兵制由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扈从队制度发展而来。它主要来源于贵族子弟,还有少数是王的亲信。在兵种组成上,夏代的兵种包括步兵和车兵两种。而这两种兵种多是采取协同作战的方式的。

从《左传》所载来看,夏代已有车,并且设有“车正”一职来管理,表明当时车的产量已有一定规模。这些车,除用于贵族的乘驾、畋游之外,大部分当是用于军事方面的。步兵是由来已久的兵种。在夏代,虽然战车已经出现,但很可能还存在步兵独立作战的情况。但在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车步兵结合的方式,这种作战方式较之单纯的徒兵作战,无疑战斗力大为提高,因而是一个进步。作战中,兵车在前,徒兵紧随其后。战车上一般乘坐甲士三人,至于每辆战车配置多少徒兵以随其后,则无从得知。

关于夏代军队的编制,我们知道的也很少。在氏族制社会晚期,人们为了固定居民组织,往往取一整数作为居民编制的进制单位。各民族大多以十作为进制单位,夏代承袭氏族制而来,仍保留着这种十进制的氏族组织,由于实行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因而,这种编组方式也影响到军队的编制。只是限于史料,无法弄清具体情况。当时的军事编制单位为“旅”,一个旅由千人组成。

夏代军队组织“寓兵于农”的特点,表现在军队的各级将领身上,就是“寓将于卿”,文武不分职。贵族官僚在平时管理庶务,战时即兴兵典戎。军事的最高领导权操纵在王手中,而王也经常亲自出征。

夏代的军事制度处于不完善的草创阶段,但已粗具规模。这一时期军事制度的车步兵结合、兵农合一、族兵制、十进制的建制单位、军赋制度、军队领导体制等特点,均被商、周所沿袭,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

夏代军队由直属夏王的军队和常备武装组成。直属夏王的军队是由卫队式常备武装和兵民合一的民军组成的。数量不大的常备武装以贵族子弟为核心,并以夏王的近待为扩充力量。

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种。夏王对作战人员有强制性的军纪约束和奖惩规定。

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

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三棱形。多数镞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镞无铤。三角形或燕尾形的镞,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较易加工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这种消耗量大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了。

戈是一种横装在一侧的单尖双刃利器,前锋可用于啄刺,下刃可用于勾,上刃还可用于推杀,但夏代的戈主要用于啄击,勾、杀只是必要时的辅助功能,所以应看作啄兵。夏代主要是步战,步战条件下用戈,啄击最为有效。作为刺兵的矛,也是传统的兵器,在夏代仍有广泛使用。夏文化遗址中多见骨矛、石矛,形制多样,多磨制得光滑锋利。

第四节 夏朝的政权结构

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王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

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启在战争开始之前,召集臣属,声讨有扈氏的罪行,并告诫将士,要忠于职守。立功者赏,违命者严惩不贷。启灭有扈氏之后,诸侯皆臣服。誓词中提及的六卿、六事之人、左、右、御等,皆军队将士的称谓。

“六卿”,《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也。”

“六事之人”,集解引孔安国曰:“各有军事,故曰六事。”“左”、“右”,集解引郑玄曰:“左,车左。右,车右。”“御”,集解引孔安国曰:“御以正马为政也。”

车战是夏代的主要战斗形式。蔡沈《书经集传音释。甘誓》云:“古者车战之法,甲士三人,一居左以主射,一居右以主击刺,御者居中,以主马之驰驱也。”此种由左、右、御三人组合而成的车战形式,一直延续至商、周时期。

正,是夏代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之通称。见诸文献的有车正、牧正、庖正等,分别为管理车辆、畜牧和膳食的官吏。据《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曾为有仍氏牧正。后逃奔有虞,为之庖正。

夏朝设置太史令。太史令终古以谏桀无效而奔商闻名于世。

夏朝有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云;“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时之官。”

夏王还临时委任臣属执行专门的使命,犹如后世之钦差大臣。《史记·夏本纪》云:“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集解引孔安国曰:“胤国之君受王命往征之。”郑玄曰:“胤,臣名也。”

夏朝已制定刑罚。《左传·昭公六年》云:“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史记·夏本纪》所载《甘誓》,对军队的刑罚有具体阐述。“用命,赏于祖。”集解引孔安国曰:“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即赏祖主前,示不专也。”“不用命,僇于社。”集解引孔安国曰;“又载社主,谓之社事。奔北,则僇之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也。”“子则帑僇女。”集解引孔安国曰:“非但止身,辱及女子,言恥累也。”

夏代有监狱。《史记·夏本纪》云,桀“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索引曰:“狱名”。

第五节 夏王朝的战争

禹攻有扈氏之战。相传帝禹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帝禹部落联盟进攻有扈氏(今陕西户县一带)的作战。

禹在完成治水及战败三苗后,实力更强,威势益增。曾在涂山(今安徽蚌埠西,一说今浙江绍兴境)召集中原各族系部落首领聚会,以确立其最高领导地位。有不从者,如曹、魏、屈、骛等族,俱被禹以武力征服。此际,禹的权力已超出部落联盟领袖具有的公共权力范围。在会稽之山召集部落首领集会时,防风氏后至,竟被禹杀。与禹同为姒姓的有扈氏,是位于禹所在地阳城(今河南登封告城)西方的强大部族,对禹的权力膨胀,颇为不满。禹遂召集所属部落进攻有扈氏。经多次交战,终未能将其彻底征服。

启攻益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所属部落在箕山(今河南登封境嵩山)南击灭伯益的作战。禹任部落联盟领袖时,因治水及战败三苗,得到各族系多数部落首领的拥戴。禹生前向联盟会议推荐伯益为联盟领袖继承人。伯益(亦称益、伯翳或大费)是东夷的部落首领,曾佐禹治水,但时间不长。禹死后,禹子启受到大多部落首领的支持。益则暂居于箕山。启凭借其氏族远远超过其他氏族的强大实力,立即率部向暂居于箕山的益进攻,将其杀死,夺取了中原地区的领导权,并迁居于夏(今山西夏县西北)。

甘之战。夏王启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启率夏军在甘(今陕西户县境,一说河南今郑州西,或说今洛阳西南)与有扈氏军的一次交战。启击杀益后,积极组建军队、加强统治机构,获取中原各部族首领的承认,使子承父位及君主专制合法化;并在钓台(今河南禹州境)召开首领大会,将首领转化为诸侯、贵族,以巩固其统治地位。原先就对禹的领导不满的西方大族有扈氏,此时对夏启的夺权及改变制度更为不服,起而反抗。启遂调集配属战车的王室卫队及诸侯族军数千人,西渡黄河,进攻有扈氏,双方对阵于甘。夏军初战小胜,后又经多次作战,方彻底击败有扈氏,进一步巩固了夏王朝的奴隶制统治地位。

浇灭相之战。夏王相时期((约公元前20世纪中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浇率领有过氏军攻灭相及其领导的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斟寻氏(今河南巩义西南)的作战。

东夷有穷氏(今山东西部)首领后羿推翻夏后氏。不久,其部属寒浞又篡夺政权。仲康子相跑到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避居,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力量,进行有限统治。浇是寒浞长子,被封在有过氏部族的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寒浞为铲除后患,命浇攻相。浇率有过氏军进攻斟灌氏及帝丘,一举击败斟灌氏军,攻克帝丘。相再逃到斟寻氏处。浇又率军进攻并击灭斟寻氏,杀相。相妻后缗已怀孕,急从小洞逃出,跑回娘家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处避居,生儿子少康。

伯靡灭寒浞之战。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夏臣伯靡率领有鬲氏、斟灌氏、斟寻氏军于斟寻(今河南巩义西南)攻灭寒浞所率有穷氏军的作战。

后羿篡夺夏权,寒浞又取而代之。夏朝属臣伯靡,先转为后羿服务,后因受寒浞所逼,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避居。他依靠有鬲氏力量,收笼被有穷氏攻灭的斟灌氏、斟寻氏等夏朝遗民,组织力量,准备为恢复夏后氏统治而战。此时,少康已在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积蓄力量,准备复国。伯靡和少康取得联系,配合作战。在少康攻灭寒浞二子浇和殪(参见夏少康灭浇之战、夏季杼灭豷之战条)之后,伯靡率领有鬲氏和斟灌氏、斟寻氏大军,进攻斟寻,与寒浞率领的有穷氏军队决战。伯靡军声势浩大,战斗力强,一举攻灭寒浞有穷氏军,杀死寒浞。寒浞政权随之瓦解。伯靡进入斟寻,立少康为帝,恢复夏后氏统治。

季杼灭豷之战。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之子季杼率领有虞氏军于戈(约在今河南中部)攻灭豷所率有穷氏军队的作战。

寒浞篡夺王位,后封次子豷于戈地。少康只身逃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聚集大批力量,开始复国之战。他先攻灭寒浞长子浇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又令儿子季杼率军进攻戈地的豷。季杼先至戈地,引诱、麻痹豷,使其丧失警惕性。然后,率领有虞氏军队突然进攻戈,一举歼灭豷部有穷氏军,杀死豷,为少康复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少康复国之战。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为恢复夏后氏统治,指挥有虞氏、有鬲氏军在中原地区与寒浞的有穷氏、有过氏军的作战。

夏王太康时期(约前20世纪中叶),都斟寻(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康终日田猎,不理民事,国力日衰。一次,他游猎于洛水(今河南境)北,十旬不归。东夷有穷氏部族首领后羿(又称夷羿),率领部族军乘虚进入斟寻,夺取政权,拒绝太康回都。太康死后,后羿立其弟仲康继位,实由自己执政。仲康亡,后羿赶走其子相,自立为王。后羿也迷于田猎,将朝政交部属寒浞代理。寒浞培植自己势力,趁后羿田猎之机,联合后羿家臣杀死后羿,逼死其子而称王。

寒浞极欲消灭夏后氏势力,以铲除后患。相逃到同姓斟灌氏(今河南清丰东南)处,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的力量,在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立国。寒浞有浇、殪二子,分别封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和戈(约在今河南中部)。他派浇率领有过氏(居过地)军进攻斟灌氏、斟寻氏,将其攻灭,杀死相。

相妻后缗是有仍氏(今山东济宁东南)女,逃到娘家有仍氏处生子少康。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又派兵攻打有仍氏,欲杀少康。少康逃至有虞氏(今河南虞城东北)。少康在有虞氏积极准备复国。他做了有虞氏庖正,并娶有虞氏二女成家;不断积蓄力量,有田方圆十里,有500人。

夏朝遗臣伯靡曾后羿手下任职,后羿死后逃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积聚力量,并和少康取得联系,准备配合攻打寒浞。少康和伯靡乘寒浞频繁用兵,内部矛盾加剧之机,终于发起复国之战。少康采取先除其羽翼,后击其首的方略,先率有虞氏大军突然攻打过地浇的有过氏军,一举灭浇。又命其子季杼领兵于戈地击败豷军,杀死豷。寒浞两翼被剪,伯靡即率有鬲氏军大举进攻夏故都斟寻,大败寒浞的有穷氏军,灭寒浞。伯靡遂立少康为帝。少康回到夏初都阳翟(今河南禹州),恢复了夏后氏的统治。

少康灭浇之战。夏王少康时期(约公元前19世纪后期),在夏少康复国之战中,少康率领有虞氏军在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地攻灭浇的有过氏军的作战。

寒浞夺取政权后封长子浇于有过氏的过地。太康死后,位传经仲康、相至少康。少康一家经浇追杀,几经劫难,只剩少康一人逃至有虞氏处(今河南虞城东北)立住脚跟。有虞氏是原始社会末中原地区部落大酋长舜的后裔,首领虞思不忍夏朝奠基人禹绝后代,便任命少康为庖正(厨官),封于纶(今河南虞城东南),并将二女嫁给少康。少康积极聚集力量,有一支500人的队伍,准备复国。他布施恩惠,施展才华,收笼夏朝遗民,安抚夏朝遗臣;又和在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的夏朝遗臣伯靡取得联系,共同行动。少康先派亲信大臣女艾到浇那里作间谍,分化瓦解浇的势力,刺探情报。然后,亲率有虞氏大军突然进攻过。浇忙率有过氏军迎战。有虞氏军一举攻灭有过氏军,为复国打下了基础。

桀攻有缗氏之战。夏王桀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桀率领夏军进攻有缗氏(今山东金乡东北)的作战。

夏桀荒淫无度,残暴异常,致使人民怨声载道,诸侯时有反叛。某日,夏桀为炫耀权力,命诸侯在有仍氏国(今山东济宁东南)盟会。有缗氏是夏朝东部较大的诸侯国,一向不满夏桀的残暴统治。其国君于盟会中途,愤然归国。于是,夏桀便征调大批军队进攻有缗氏,将其击败。夏军也遭受重大损失。有缗氏国君被迫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夏桀纳二女,而将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冷落之。妹喜因此十分不满。商国名臣伊尹乘机与之交结,离间夏王朝,终使夏朝灭亡。

鸣条之战。夏朝末期(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在山西运城)进行的一场决战,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由于夏桀姒履癸无道,矛盾重重,当时民众愤慨地诅咒他“时日曷丧,予偕女皆亡”,四方的诸侯也纷纷背叛而去,夏的属国商渐渐演变为与之抗衡的对手。

成汤在大臣伊尹、仲元的力辅下,巧妙谋划,逐一翦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后氏,最后一举攻克夏邑。首先派遣伊尹数次打入夏桀内部,充当间谍,掌握了夏王朝“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混乱状况;二是采取先弱后强、绝其羽翼之决策,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继而集中兵力逐步灭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堡垒即实力较强的昆吾,打通了最后灭桀的道路;三是把握时机,当汤停止向桀纳贡时,桀即刻调九夷之师,准备伐商,汤则视情马上“谢罪请服,复入职贡”以稳住桀,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不久传来桀诛杀重臣、众叛亲离的消息;汤乃再行停止向夏桀的贡奉;此时桀的指挥完全失灵,九夷之师不起,有緍氏公开反抗;此时伐桀时机成熟而果断下令起兵。

公元前1600年,汤兴兵伐夏,战前他隆重举行誓师。誓师后汤简选良车70乘,“必死”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汤军队在鸣条展开战略决战;决战中汤军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桀败退归依于属国三朡;随之汤乘胜攻灭了三朡,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巢湖市),不久病死,汤回师西亳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3000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从此夏朝宣告灭亡。

同类推荐
  • 大商盛世之龙吟凤哕

    大商盛世之龙吟凤哕

    一只玄鸟,开启了一个部族的历史。一枚玉凤,孕育了一位巾帼。一段行役,历练了一代英主。一只陶埙,一阙剑舞,成就了一段旷世姻缘。一个心愿,激励几代人前赴后继。一捆竹简,凝聚一代贤相的智慧、汗水。一场婚礼,将大商和九夷之血融于一体。一尊巨鼎,铭刻的是彪炳史册的功勋。一股股暗流,数次将大商国运推向风口浪尖。一声声呐喊,昭示着大商将士以身许国的壮志。一次次患难相扶,终将十位豪杰聚在一起。豫州侯冠绝群芳,徐州侯绛唇珠袖,兖州侯轻鸿艳影,雍州侯青龙惊帆,荆州侯金枪踏雪,冀州侯百战沙场,扬州侯七窍玲珑,梁州侯拔山扛鼎,青州侯神剑无痕。玄岳山麓,妇好破联军;帝丘之野,英雄毫气生;千里关中,血洒桃林塞;盘龙城下,誓死与敌争。黄金大钺,龙凤令旗,战马嘶鸣,征尘万里。热血华夏,情义天下,慷慨赴死,一往无前。“战沙场,建功业,护百姓,卫大商!”东夷西羌南荆北鬼,皆属华夏;男女老幼鳏寡孤独,皆为我民!
  • 重生之绝世汉皇

    重生之绝世汉皇

    龙阳,一个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因失恋跳河自尽,他的生命还没有停止,他的灵魂在时空隧道中穿梭不定本该投身穷苦的他,面对老天的不公,以全身之力坠入汉妃腹中,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是刘恒,也是龙阳,他是皇帝,也是凡人。且看他如何建立政权,从小小代王,成为一代明君。。。。
  •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惊撼世界的100场战争(下)(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人类的历史是华美的项链亦是恢弘的著作。在这华美与恢弘中总少不了战争的硝烟,总少不了战争带来的萧瑟与悲壮。《惊撼世界的101场战争》将古今中外一百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再次展现于我们的面前。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本爱金吾与丽华

    本爱金吾与丽华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现代人江自流,穿越千年,机缘巧合成为宗室子弟刘秀。身负家国深仇,以细柳剑法、阳明心法、真龙觉醒等武力傍身,以现代智慧,侠肝义胆,悲天悯人的特质,结盟阴家堡,兄弟秘约,单人细柳,游历江湖,布局天下,结交绿林赤眉,长安游学策划了刘歆反莽事件,歼灭了王莽情报机构影洛阁。后辅长兄刘縯,起事并策划昆阳大战,一战歼灭王莽政权的有生力量。在更始政权阴谋除掉刘縯攫取胜利果实后,隐忍负重,出走河北,集云台二十八将,纵横天下,收拾旧山河,与此同时,与阴丽华、郭圣通演绎了一段凄惨婉转唯美的爱情故事。而书中的重要人物白衣邓奉,亦是性格鲜明,武力超群,痴情胜过杨过的令人神往的角色!
热门推荐
  • 重生真的很淡定

    重生真的很淡定

    重生的大饼砸在了杨青云身上,一夜之间回到了九十年代末,淡定面对吧!
  •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由《风月宝鉴》及《魔瓶》两个故事组成。著名红学家康家成教授行踪古怪,引起了主人公苏幕遮的注意,并无意中发现了康教授原来是在偷偷寻找埋藏风月宝鉴的地图和钥匙,苏幕遮无意介入此中,并应康教授所请,与其赴岩州将军鞘的火山口下寻找风月宝鉴,不料,当他们一行进入秘洞之后,怪事迭出,血案不断,康教授等人或是自杀或是发疯,苏幕遮在面临着山中野猪及巨蛇的挑战之下,再次进入秘穴之中,终于获得了异宝风月宝鉴,但当他弄清楚了事情真相的时候,却被困于石室之中。
  • 我等的人虽迟必到

    我等的人虽迟必到

    总有在深夜里嚎啕大哭,在黎明时重整心情的无奈人,奔走在这座灯红酒绿的城市中…或者行色匆匆,或者无疾而终……
  • 观鸿永生

    观鸿永生

    人类的束缚到底是什么?七情六欲?还是生老病死?不,人类是被囚禁的神!这个世界只是一座监狱!摆脱时间与空间,速度与重力的束缚!观鸿蒙宇宙,窥永生之路…
  • 国民男神有家室:温柔娇妻很暴力

    国民男神有家室:温柔娇妻很暴力

    他是耀眼的明星,她是默默忠于他的粉丝。他是她成长的动力,是她未来前进的方向,是她黑暗人生的一束光。她想待在他身边,无论用什么样的身份。费尽心思也只能远远的看着他。本以为这一生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可上苍总是爱与人开玩笑。她在最落魄的时候他从天而降。有些事身不由己,有些人不舍却又必须割舍。她在追随他的脚步的途中遗漏了爱她的人。当昔日默默守护的青梅竹马倒在她的面前,她才明白,原来最爱的人一直在身边。原来她从来不是孤身一人。本文主线甜宠,小虐怡情。
  • 快穿宿主她真的很炫

    快穿宿主她真的很炫

    (简介我是真不会写)自从转到攻略部门,白槿离幸福人生进了一大步,只不过是多了某个腿上部件,他微微抿唇,面容淡淡的说着流氓的撩话,白槿表示很害怕,不过看在你那么美的份上理解你这么爱我,毕竟白槿自认为宇宙天下第一炫。
  • 刁蛮公主,俏王爷

    刁蛮公主,俏王爷

    佛曰: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她说:你相信世界上真的有前世今生吗?我信。他说:遇上你注定是我的劫,还是解不开的死劫。她是凤罗国最受宠的公主,也是最不听话小魔女,在凤罗国内的大臣一听到小公主来了,个个吓到赶紧逃之夭夭。他是南岳国的王爷,相传他不好女色,好男色,嗜血而且非常凶残。传言终归传言不可尽信,喂喂,不是说好男色,不好女色的吗?那现在对她上下其手的男人是谁?究竟是哪个王八蛋传出来的谣言,等她知道是谁不把他大卸八块才能解她心头之恨。她心里暗暗的想到。这时南宫廷邪魅的笑了笑,眼里闪动着不明的欲火说“娘子,夜深了,为夫为你侍寝”
  • 名门热恋之夫人是大佬

    名门热恋之夫人是大佬

    【本文女主燃炸,男主拽,狗粮一堆,虐渣打怪+双宠爽文。】叶九凉,天生凉薄,人狠路子野,叶家人眼里的天煞孤星,吃瓜群众口中的“九爷”。都说,嚣张不过叶九凉,她排第二无人第一。气人的是,在厉陌寒眼中,她是他的狼崽崽,是他厉陌寒要宠上天的小混蛋。京城盛传,厉家太子爷,一记眼神都能将人挫骨扬灰。可就是这么矜贵高冷的主,竟然被叶九凉调戏了,而且貌似还……脸红了。**出差回来的厉五爷把人堵在昏暗的楼梯口,指腹摩挲着她瓷白的脖颈,“一群小哥哥,那是几个?”对上他幽暗的眼神,叶九凉眉一挑,“听厉五爷这语气,是要揍人?”“那又如何?”厉陌寒眯了眯眸子,“心疼了?”叶九凉忍笑点头,“小哥哥们不抗揍,你下手能不能轻点?”【在包厢嗨歌的向天一行人莫名感觉背后一股凉意袭来。】厉陌寒埋进她的肩头,恶狠狠地吐出两字,“不能。”敢勾搭他的狼崽崽,就得往死里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纪检监察工作热点九讲

    纪检监察工作热点九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全书共九章,围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展开全面论述,针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重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对正风肃纪反腐的最新精神进行了分析解读,理论方面论述详实,兼有实践工作的具体指导,实用性强,对于深刻理解和践行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