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995700000006

第6章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

第一节 千年帝国

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始自公元395年,灭亡于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正如前文所述,公元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皇帝瓦伦斯死后,他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乌斯一世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公元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里乌斯。阿尔卡狄乌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首都是米兰。从此时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在这个国家里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

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在3、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5世纪东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公元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国。

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即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部分在西部丧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下,圣索非亚大教堂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赫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了首都以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当时东罗马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

在8世纪,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了极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发生暴乱。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公元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还有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公元843年再次被制止。

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东罗马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东罗马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消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尔二世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同时东罗马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在基辅的俄罗斯国,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

东罗马帝国很快又陷入困境: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突厥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埃及,而小亚细亚则是东罗马帝国士兵的主要来源地。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罗梅纳斯四世被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战败,东罗马帝国从此失去了小亚细亚省。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双方互相革除对方的教籍。

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亚历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东罗马帝国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于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拉丁帝国,而东罗马帝国的力量却彻底被削弱了。

此时东罗马帝国已经分裂为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同立三部分。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当鄂图曼帝国建立后,除了一些港口城市以外,东罗马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鄂图曼帝国占领了。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数人宁可拜占庭灭亡。他们看着鄂图曼帝国将剩余的地域蚕食。

刚开始,鄂图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不值得冒险,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攻克它。但随着炮的出现,这堵墙不能再保护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到12世纪末,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都已经紧紧地落入鄂图曼帝国的控制之下了。

此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帝国。一直到20世纪初它们的覆亡,鄂图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东罗马帝国的合理继承人。

14世纪时,土耳其人攻占亚得利亚堡,然后绕过君士坦丁堡侵略欧洲。1396年,他们在尼古博鲁斯打败大批的十字军,并安置了很多巴尔干半岛的居民。1453年5月,土耳其的苏丹麦哈穆二世在重型大炮的帮助下,攻占了防卫虚弱的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陷落也标志着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第二节 东罗马帝国的军事体制

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继承了罗马帝国军队的所有特点: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巧妙,并具有无与伦比的团结精神。他们之所以具备并保持了这些优点,完全是因为他们十分强调知己知彼,并对战争的地形地物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的结果。

东罗马帝国军队的基本行政和战术单位是中队,人数为300—400人,大体相当于现在的营。每个中队由一名古罗马护民官或伯爵负责指挥。五至八个中队组成一个联队或称为师,由一名联队指挥官或公爵指挥。两个或三个联队组成一个纵队或称为军,由纵队指挥官指挥。东罗马帝国故意避免一成不变的大规模部队编制,这样敌人就难以估计他们军队的确切兵力。

东罗马帝国的野战部队被纳入了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军区体制。地方政府的职权由负责地区防卫的军事长官行使。每个军区由一名纵队指挥官领导,他所指挥的纵队便驻扎在该军区。在比较重要的边境地区,驻军经常处于特别高度的戒备状态,以对付任何外来的进攻。

在7世纪末时,东罗马共划分了13个军区。其中,7个在安纳托利亚,3个在巴尔干半岛,3个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中的岛上及沿岸领地。到10世纪时,军区数增至30个,但军队的总规模并没有相应的扩大,因而每个军区的兵力相应减少了。这时常备军中的骑兵和步兵大约各占一半。

靠近边境的军区所驻扎的常备军通常要比内地多。当接到作战命令时,每个纵队指挥官平均可以率领2—4个重骑兵纵队前往参战。他手下大约还有相等数量的步兵。步兵的作用远不如骑兵重要,究竟是留下部分步兵还是全数步兵都用于负责地方的保卫任务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东罗马帝国每个军区的常备军是从当地最好的老百姓中征选来的。军区这种军事体制含有用民兵进行地方自卫的军事思想。在安纳托利亚东部这些地区这种体制效果较好。因为当地人英勇善战,民兵游击战在抵抗和击溃侵略军的战斗中非常有力地支援了正规军。在10、11世纪拜占庭复兴时期,帝国的财力使它能够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雇佣军。

在东罗马帝国存在的大部分时期里,它并无征服或侵略别国的企图,基本上奉行了一条防御性的军事策略,其目的在于保护自己的疆土和资源。他们的战略基础是军事威慑和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假如不得不打,则尽量少用人力和财力,对侵略者实行抵抗、惩罚和骚扰。他们的作战方法通常是灵活的攻防战,奋力将侵略者逼向自己坚固设防的山口或河流渡口,然后用2个或更多的纵队兵力协调一致地向心攻击,将敌人彻底击溃。

东罗马帝国依靠的基本军事力量是纪律严明的重骑兵,重骑兵队也是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

东罗马骑兵头戴古盔或圆锥形头盔,头盔顶上有一簇彩色马鬃;锁子甲戎装从颈项一直覆盖到大腿;他们脚蹬铁履,上部为皮靴或胫甲以保护小腿,手和腕部戴有铁手套。他们手执圆盾,盾通常用皮带缚在左臂上。这样,两只手就都可以空出来操纵马缰或挥舞兵器,而且在白刃战时还可以保护易受伤害的左侧身体。在盔甲外面套有一件较轻的棉制披风或长衣,每一支部队的衣服、头盔上的马鬃以及圆盾都染成统一的颜色以区别于其他的部队。每个骑兵的马鞍上还绑有一件较重的大氅,一方面可以在冷天穿着御寒,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毯子来用。部署在正面前排位置的骑兵马匹的头、颈、胸等部位也都挂着盔甲。马鞍制作得相当结实,而且充填得很好,每付马鞍都带有宽大的铁马镫。

东罗马重骑兵队的兵器通常有弓、箭袋、长枪、大刀、短箭等,有时在马鞍上还绑有一把战斧。大多数骑兵既有弓箭又有长枪,另有一部分重骑兵只有长枪。长枪上挂着一面狭长三角旗,其颜色跟头盔上的马鬃、长衣和圆盾相同。

东罗马骑兵和马匹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能够在练兵场和战场上进行复杂的队形变换。他们特别强调射箭技术,并不断训练其它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

作战时,东罗马军队有时全部使用骑兵,更多的时候却是骑兵和步兵以差不多相等的比例进行联合作战。步兵中通常是轻重步兵的数量各半。

东罗马重步兵也叫圆盾兵,据其携带的圆盾而得名。他们装备的盔甲和兵器跟重骑兵大体相同,有头盔、锁子甲、铁手套、胫甲(或套到膝盖的靴子)和锁子甲外面套的长衣。所用的兵器有长枪、盾、剑,有时还有战斧。长衣、头盔上的马鬃及盾均涂上统一的颜色,那是区别不同部队的标志。

东罗马轻步兵大部分是弓箭兵,也有些是标枪兵。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机动性,他们披的盔甲很少,也不多带别的兵器。大多数轻步兵穿皮制戎装,有的士兵戴头盔,除了弓、箭袋或长枪外,通常还带着短剑。他们较少使用抛石机和弹射器等作战机械。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式武器——火焰喷射器。公元717年穆斯林首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时,东罗马最先开始使用,几乎将穆斯林的舰队焚毁殆尽。这种现代喷火器的雏型采用了硫磺、石脑油、生石灰等混合而成的材料,一旦遇水便能轰然烧起大火。这种易燃混合材料装在包有黄铜的木头管壳或管状容器内。水经软管用高压打入管状容器,易燃材料便能立即燃烧起来。依靠它自己的膨胀力和水的压力能使火焰喷出相当远的距离。液火喷射器使拜占庭在对付强大的穆斯林的挑战中保持了明显的海上优势,而且使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在6个世纪长的时期内始终坚不可摧。

虽然东罗马帝国的每个士兵都带着自己的武器、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够吃数天的食物,但仍给每支部队配备了补给品和辎重车队,上面装载着足够的给养和装备物资,一旦需要,可供长时间的连续作战和装运攻城设备之用。辎重车队一部分是四轮运输马车,一部分是用于驮载的牲口。

东罗马军队的基本装备包括扎营用的镐和锹,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由工兵部队预先选定并标出兵营的位置。扎营时,一部分部队负责警戒,其余部队从驮畜身上取下镐和锹,迅速挖好战壕,筑起栅栏。

每个中队均设有医疗小分队,部队中时时都有牧师跟随,他们还有相当不错的通信勤务。东罗马军队中除了有一支通信部队外,还采用一种烽火报信系统,用它可以在几分钟内将敌人来犯的消息从边境一直传到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军队的军官从年轻时就开始接受培养训练,他们通常出身于贵族家庭,应征加入士官训练队。和平时期的训练课目重点是学习士兵的基本勤务,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和骑马术,研究军事专家的著作,参加将军事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演习等。战时,士官训练队则服务于各纵队的参谋部,从事文书或通信员的工作,有时协助参谋军官起草一些简单的作战命令和制订作战方案的工作。

经过参谋和各种指挥业务的学习锻炼后,年轻的士官生逐步取得了作战指挥的经验,并使上级有机会对他们进行实战考察,然后才被提升为军官。在实习阶段的几年时间里,训练的重点放在鼓励他们提高客观分析的能力上。这是他们将来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培养优秀指挥官和参谋军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兵不厌诈是东罗马军队所崇尚的作战原则,只要有可能,他们便屡屡使用。他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损失,花费最少的人力物力资源,甚至不发一枪一箭来赢得战争的胜利。阴谋诡计和威胁利诱是他们惯用的手段,而且认为完全是正当体面的。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引起敌人内部的混乱和纠纷,甚至大言不惭地使用欺骗性宣传来提高自己部队的士气。

他们对于已经签订的条约是信守不渝的,俘虏来的男女百姓尽可能根据条件的许可予以妥善对待。对于勇敢的但却战败了的敌人通常也给予宽大和尊重。

从公元700年至1000年这一时期内,东罗马帝国依靠这种体制击退了斯拉夫人和撒拉逊人对帝国边境日甚一日的蚕食进攻。到了这一时期末,拜占庭帝国的疆界在巴尔干、小亚细亚、叙利亚、亚美尼亚、意大利以及地中海岛屿等地区得到了稳步的扩展。疆土的扩展并不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防御性战略,而恰恰正是合乎逻辑地实施这一战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客观地估计到自己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和穆斯林威胁逐步减弱的结果。

第三节 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和贵族

东罗马帝国的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皇帝是整个帝国的象征,也是最高政治领袖、军队的最高统帅、最高的司法裁判者和和宗教的最高主宰。

东罗马皇帝被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皇帝可以召开宗教大会,任免教会领袖和高级教士。皇帝的居所被称为“神圣皇宫”或“圣宫”。高级官员可以亲吻皇帝的右胸,低级官员只能吻皇帝的脚。外国使节以跪姿行礼。他们都没有权利先开口跟皇帝说话,只能等皇帝通过侍官发问时才可作答。每当官员觐见完毕,领受皇帝旨意、倒退着走出大殿时,礼仪大臣和宫廷仪卫高唱“诚如是!诚如是!诚如是!”

紫色是东罗马皇帝的专用颜色,皇帝的皇权标志包括皇冠、权杖和宝球(象征地球)。太阳则被视为皇帝的象征,每年12月25日,皇帝要头戴象征太阳的金光环,参加太阳节(光明节)的庆祝活动。1月6日的圣诞节、5月11日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建城节、8月25日的丰收节,以及大型的竞技、庆典活动,也要由皇帝亲自主持。

东罗马皇帝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皇后之外没有其他嫔妃。皇位的主要继承方式为血亲继承,尤其是长子继承。东罗马帝国的12个王朝、93位皇帝中,有24位是作为皇帝长子(包括养子)继承皇位的,11位是作为皇帝的其他儿子继承皇位。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皇帝的兄弟、侄甥、姐妹、女儿、父母、孙子和配偶都有权继承皇位。东罗马帝国法律承认女性的继承权。威胁东罗马皇帝帝位的主要因素是政变。皇帝的施政措施招致首都市民不满时,也可能会在群众暴动中失去皇位。

紫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皇宫寝室中悬挂紫色丝绸装饰,因此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子女被称为“紫衣贵族”。东罗马帝国的贵族等级包括亲王、大公、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等级别。由古罗马元老职位派生出来的荣誉头衔包括杰出者、显赫者等,这些头衔只能终身享用,不得世袭。

宦官在东罗马帝国宫廷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世纪时的著名军事将领纳尔西斯,其身份就是宦官。君士坦丁一世设立了宫廷大总管,其职责是总管皇帝内宫,并安排大臣觐见皇帝的时间表。到5世纪时,这个职位已经上升到与司法大臣平级的地位。此外,皇宫内还有掌管皇室衣物、马匹、食品、猎鹰、御船、音乐、医药等的宦官。这些官员构成了非世袭的宫廷贵族,替皇帝发号施令,握有很大的权力。

第四节 东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

早期的东罗马帝国采取了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设立元老院、执政官和各大区长官。随着时间推移,元老和执政官逐渐变为荣誉性头衔。

东罗马皇帝的辅弼机构为御前会议,其成员包括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军队司令、司法大臣和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市长等高官。执事长官是帝国最重要的高级官吏,其职权包括指挥禁军、巡视部队、监督各级官员、签发官方文件、主持外交活动、缔结条约、参加审理重大案件、掌管皇宫内外事务等重要职责。执事长官的人选不以出身和等级为依据,而是依照其实际能力、干练程度和对皇帝的忠诚度来选择,由皇帝直接任命。7世纪后,执事长官也逐渐成为虚职。

东罗马帝国仿照古罗马的行政制度,将全国分为若干个大区,每区包括罗马时代的若干行省。早期东罗马帝国设立了四个大区,即东方大区(君士坦丁堡)、伊利里亚大区(萨洛尼卡)、意大利大区(拉文纳)和非洲大区(迦太基)。大区总督是皇帝的全权代表,行使行政和司法职权。由于大区总督权力极大,因此自君士坦丁一世后的历代皇帝逐步削去其权力,将部分权力分给省区总督。7世纪上半叶,大区总督一职被取消。东罗马帝国在重要省份和战略要地还设立直属帝国中央政府的地方总督。

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市长也属于高级官吏,地位仅次于执事长官,其职责与外地的大区总督类似,总掌首都的行政和司法权,并且负有治安责任,掌握一定的军事指挥权。

东罗马帝国的国家金矿、银矿、铸币厂、国库由大司库官掌握。大司库官下辖10个司,包括教会事务司、军饷司、邮驿司、铸币司、岁入统计司、大区财政事务司、矿务司、军械司、工场司、皇帝服装司。皇家财政(包括皇室土地)由皇家私产长官掌管,大区总督掌握地方金库。

第五节 东罗马帝国的司法制度

东罗马帝国的法律属于罗马法系统。司法大臣由君士坦丁一世设立,最初相当于皇帝的法律秘书,为皇帝起草法律和法令,6世纪后成为最高法官。

东罗马帝国的法官必须接受5年以上的专门法律教育,全面掌握罗马民法并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领取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司法工作。早期的法官还兼管商业仲裁、税收、行政等业务,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司法改革要求法官专职化,并将法官与立法者区分开来。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和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市长握有比法官更高一级的法律仲裁权,皇帝则始终握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罗马法的完善是在查士丁尼一世(公元527~565年在位)时期。他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积极革新内政。他登基后的第二年,便委托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整理、编纂帝国的法律大全。

查士丁尼在世时,共完成四部法律汇编。即《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这四部法律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又称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他保留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法律规范为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调节提供了法律手段。对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定起到了蓝本作用。

第六节 东罗马帝国的经济

东罗马帝国所控制过的最大领土面积为270万平方千米(查士丁尼一世时期),人口颠峰值则为3400万(公元4世纪)。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早期的几百年中,东罗马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货币索利都斯长期以来是欧洲和西亚的国际流通货币。

尽管亚美尼亚的金矿和巴尔干的丰富银矿为帝国提供了贵金属的来源,但帝国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商业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和贸易税(此外还包括过境税、入城税、不动产转手税等名目)。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转口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萨洛尼卡、特拉布宗、安条克和亚历山大等城市也是帝国的重要贸易港口。帝国的进口物资主要包括丝绸、毛皮、奴隶、粮食、贵重木材、香薰料、染料、象牙、宝石、珍禽异兽和其他奢侈品,出口物资则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帝国的通货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1磅黄金铸造72个名为“诺米斯玛塔”的金币,一个诺米斯玛塔等于12个银币,1个银币等于12个铜币。一个工人一年工作280天,大约挣25个诺米斯玛塔的年薪,就可以维持衣食所需。

公元7世纪后,东罗马帝国的国际贸易因与波斯和阿拉伯的战争而受到影响,传统的经过波斯湾和叙利亚的商路中断,迫使东罗马帝国开辟通过红海进入古印度洋的海路贸易和通过黑海、里海、咸海的陆路贸易路线。至9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国际贸易达到最高峰。

11世纪,突厥人夺占小亚细亚,东罗马帝国逐渐丧失了黑海沿岸的商业据点。与此同时,由于威尼斯的兴起,以及热那亚、加泰隆尼亚商人的竞争,东罗马帝国的商业开始衰落。诺曼人则入侵希腊南部的底比斯和科林斯等丝绸工业中心,将大批养蚕技师和丝织工匠带到西西里,打破了东罗马帝国对丝绸的垄断地位。数次十字军运动,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东侵,严重地破坏了东罗马帝国的商业地位,彻底改变了地中海贸易格局。在东罗马帝国晚期的若干次皇室斗争中,为了获得资金,东罗马皇位争夺者屡以商业贸易特权为抵押,致使本已遭到严重破坏的本国商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和特拉布宗不再是东方商品的集散地,其地位被威尼斯在东地中海的商业据点夺去。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甚至在东罗马帝国本土取得了商业特权,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郊外的加拉塔建立了商业殖民区。到14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商业已经完全萎缩。

除了商业税收外,东罗马帝国其他的经济收入来源还包括向元老阶层征收的地产税和向城市工商业主征收的货币税。此外还向城市工商业主征收马匹、布匹等实物税。城市公民还要交纳公证税、印花税、司法税等间接税。富有的市民还要负担路灯燃油、节日赛马、慈善机构、城市卫生和救火等费用。

东罗马帝国的农业税按照田亩面积向村庄集体征收,逃亡农民所抛下的荒芜农田所需缴纳的税收,由其所在的村庄代缴。每年5月和9月,帝国的巡回法官和税收官吏下乡征税,每3年普查一次土地状况,确定税收额度。

在8世纪丧失主要的农业省叙利亚后,帝国加大了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农垦力度。当这些地方的土地也在11至14世纪逐渐沦丧于斯拉夫人和突厥人之手、而帝国的商业贸易又极度萎缩时,东罗马帝国就理所当然地出现了财政困难的状况。在14世纪,为了筹措开支,安娜·德·萨伏伊皇后曾下令熔化宫中的金银器皿,铸造货币。

至巴列奥略王朝末期,东罗马帝国已经完全依靠出售皇室财产土地和借高利贷来维持必要的开支。为了筹措现金,帝国向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土耳其人屡次割让土地,甚至连色雷斯和加拉塔等对首都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重要地区也被割让,使帝国丧失了最后的自救资源。1423年,当曼努埃尔二世将第二大城市萨罗尼卡卖给威尼斯后,东罗马帝国已经无地可割,无税可收,仅靠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城内少许工商业税收残度余日。这一状况无疑对东罗马帝国的最终灭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七节 东罗马帝国的宗教

东罗马人确信基督教是帝国的立国之本。从罗马帝国时代起,帝国东部的基督教神学就受到犹太教神学和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

公元325年5月25日至8月25日,在东罗马的尼西亚召开了第一次尼西亚宗教会议,确立了拜占庭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即《尼西亚信经》。

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公元431年(以弗所宗教会议)、公元451年(查尔西顿宗教会议)、公元553年(君士坦丁堡宗教会议)的四次宗教大会进一步肯定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君士坦丁堡教区的地位也得到确认,在基督教五大教区中仅次于罗马教区。

伊斯兰教兴起后,受其“禁止偶像崇拜”的教义影响,在东罗马帝国发生了破坏圣像运动。公元787年在尼西亚召开的第七次宗教会议阐释了圣像崇拜和偶像崇拜的区别,拜占庭基督教会的神学体系至此正式确定下来,此后再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这一派宗教后来发展为东正教,即东正教(希腊正教)。除了正统教派外,由于东罗马帝国包括了希腊、埃及、叙利亚、亚美尼亚等具有不同文化的领土,因此各种异端思想在这些地方兴起,包括阿里乌斯教派(兴起于帝国东部)、聂斯脱利教派(又称景教,兴起于叙利亚地区)、马其顿尼教派、一性论教派(兴起于埃及)、一志论教派、保罗教派(兴起于小亚细亚和亚美尼亚)、鲍格美尔教派(兴起于保加利亚)等异端教派。

东罗马帝国的宗教势力和世俗权力关系十分复杂。在帝国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时,教会和皇帝能够联合,而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教会与皇帝则发生激烈斗争。总的来说,在9世纪以前,由于东罗马帝国严厉的法律和富于效率的中央集权制行政管理,拜占庭教会被剥夺了参与国事活动的空间,教会事务成为帝国国家事务的一部分,东罗马皇帝则成为教会的保护人,控制着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这两个最大教区的主教和大教长任免权。从君士坦丁一世到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多位主教被皇帝免去教职,罗马主教在8世纪中叶前也要听命于东罗马皇帝,同时,任何教职人员都无权开除皇帝的教籍。

9世纪以后,帝国皇帝的权力逐渐削弱,教会的实力则逐渐增强。教会开始插手帝国的管理事务,包括审理世俗法庭经手的任何案件、以及税收和司法方面的特权。但是,与罗马教会不同,拜占庭教会始终没有摆脱皇帝的控制,始终作为国家政权的工具存在。

第八节 东罗马帝国的文学艺术

东罗马帝国的文学包括小说、故事集、诗歌等形式。东罗马的讽刺散文和杂记源自古希腊文学,其讽刺散文寓严肃主题于诙谐幽默的叙述风格中,10世纪的《祖国之友》、12世纪的《马扎利斯》和《庄园之主》都是东罗马讽刺散文的代表作品。同时代的医学、哲学作品也仿照这种讽刺散文风格。东罗马的杂记代表作是6世纪商人哥利马斯的《基督教国家风土记》,小说则主要翻译古印度故事。

东罗马诗歌以礼拜仪式所用的宗教诗歌为主,讲求韵律,并从应答对唱的诗歌中发展出了两重唱的音乐形式。东罗马音乐源自古希腊和罗马音乐,在宫廷典礼、重大仪式、节日庆典、民间婚宴等场合都要用音乐营造热烈气氛。但是,世俗音乐所留下的完整乐谱很少,因此对其乐理、音阶、旋律、音调所知甚少。目前保留下来的东罗马音乐主要是东正教(希腊正教)的宗教音乐,尤其是希腊阿索斯山(圣山半岛)的宗教音乐。这种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反复出现相同的乐调、变调和和声,分为声调高亢华丽的高音部和舒缓平和的低音部,各段歌词注重韵律,不注重节律。

东罗马美术的最大特点是其装饰性、抽象性和宗教寓意。现在存世的美术作品大多是教堂中的镶嵌画、壁画和绘画手卷,题材包括耶稣、圣母与圣子、天使和天使长、历代圣人、历代皇帝和主教,以及天堂和地狱的题材。马赛克镶嵌画多为装饰性的,平面构图公式化,善用光辉耀目的颜色,主色为金色和蓝色,间以白、紫、蓝、黄、粉红、绿、红、黑等颜色的图案。

东罗马帝国的圣像大多用木头制成,上面用小块马赛克或颜料拼出图案,加以金银、珐琅、象牙装饰,镶嵌珠宝。东罗马圣像艺术对后来俄罗斯、希腊等东正教(希腊正教)国家的宗教美术有很大影响,萨珊波斯的细密画技术也来自东罗马马赛克圣像的细密镶嵌技术。

除了宗教主题外,还有一些拜占庭绘画手卷反映了军队、战役、日常生活、动植物和其它题材。

第九节 东罗马帝国的科技

东罗马人继承古希腊人重视科学和教育的习俗。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被东罗马人视为“四艺”,哲学、修辞学、古希腊语也是学童的必修科目。神学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是普通民众对神学的关注程度非常高,经常可以看到贩夫走卒之间进行激烈的神学辩论。在应用科学中,与筑城相关的土木工程学,与军事相关的冶金学和地理学,以及制作“希腊火”所需的化学知识都得到了高度发展,不过这类知识并不向公众普及,而是作为机密课目向特定的学生传授。

东罗马医学是在古希腊医学体系上发展起来的,希波克拉底的体质理论被拜占庭人广泛接受,认为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是人类体质病理学分类的基础,所有的疾病都出于干、湿、冷、热这四气失调。4世纪时朱利安皇帝的私人医生欧利修巴斯编纂的《诊断学》,7世纪时保罗(姓失传)编纂的《妇科学》、《毒物学》、《处方》,以及11世纪时西美昂编纂的《食物》、《保健手册》都是以希波克拉底理论为基础的。东罗马帝国的草药学非常发达,放血、推拿、按摩、烧灼等方法也被用于治疗病患。在东罗马帝国军队中有军事医护团,大修道院通常也设有医院,接收并治疗平民患者。沐浴习惯和对街道的定期冲刷是主要的城市公共卫生手段。

第十节 东罗马帝国的社会风俗

东罗马帝国位于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带,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饮食和服饰习惯。不同地区的东罗马人饮食略有不同,但主食基本都是面包、豆类(加入汤或菜中)。在首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由于肉价昂贵,普通人的主食是面包、橄榄、洋葱、小扁豆、奶酪和鱼类。外地则广泛食用牛、羊、猪、马、鸡、鸭、鹅等禽畜肉类。君士坦丁堡人喜食海鱼,淡水鱼通常用来喂猫狗。其他史料中提到的蔬菜有萝卜、卷心菜、大蒜、洋葱、南瓜、莴苣、韭菜、黄瓜,调料包括芝麻、芫荽、胡椒、丁香,水果则以苹果、无花果、西瓜、杏和葡萄为主。饮料为家酿的葡萄酒和啤酒。几乎所有的食物都要加入橄榄油。各地生产的粮食主要满足当地的需求,首都和萨洛尼卡、安条克这样的大城市则依靠进口粮食,以及政府的粮仓调拨。7世纪帝国丧失埃及、阿非利加和叙利亚等行省后,谷物产量减少,肉类消费量开始增加,羊毛和亚麻也取代产自埃及的原棉,成为纺织的主要原料。

东罗马人的服饰也因地区而异,冬季阴冷多雨的马其顿和多瑙河边境地区与干旱炎热的埃及地区服装样式有很大差别。丝绸为皇家垄断的原材料,丝绸生产被集中在希腊南部地区,丝绸的买卖也由官营商人严格控制。没有皇室的许可,平民不得随意穿戴丝绸服装。紫色的丝袍为皇帝和皇后专用的服装,高级教会人士则穿着织金绣银的锦缎教袍和法衣。普通人的服饰多由棉布和亚麻织成,从现存的绘画手卷来看,在帝国1100年的历史中,服装样式基本上为轻快、单薄的地中海风格,主要的服装样式包括长袍、披肩、腰布、皮靴。

东罗马人的首要娱乐活动为观看竞技比赛,比赛的项目包括双轮马车赛、狩猎、摔跤、斗兽、杂技和小丑表演。但是,由于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古罗马时代那种残酷的、以参加者生命为代价的斗兽和奴隶角斗表演已经绝迹。其他的娱乐方式包括赌博、音乐、郊游、观看喜剧和滑稽剧。查士丁尼一世的皇后提奥多拉就曾经是一名滑稽剧演员,她的父亲是一名驯熊师。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和其他商业都会的色情服务业也十分发达。不过,东罗马帝国普遍按照基督教教义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男性的最低婚龄为14岁,女性为12岁。

东罗马人对占星术、星象和预言的迷信。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古老预言曾经被广泛传播,并在帝国灭亡之时得到验证:东罗马帝国开国的皇帝是海伦娜之子君士坦丁,帝国灭亡时的皇帝也将是海伦娜之子君士坦丁。此外,天象也被用来解释皇位的变动和国运的兴衰。1453年5月,在土耳其军队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战役中,星象学家曾预言说,君士坦丁皇帝将不会战败,除非满月给他以预兆。5月22日,夜空中出现月食,满月的形状变成了新月(伊斯兰教的象征)。第二天傍晚日落时,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巨大圆顶发着红光,仿佛弥漫着不断上升的血浪。这些现象都被解释为帝国即将灭亡的预兆,导致守城军民士气衰落。

第十一节 东罗马帝国灭亡之谜

东罗马帝国存在了1000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从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之时开始,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佩利奥洛格斯王朝覆灭之时为止,这段时期内拜占庭先后有107位君主,其中,只有34人死于床上,8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那些人,或者自愿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暴毙,包括被毒死,被闷死,被绞死,被刺死,以及因被致残而亡。在这段时期内,宫廷中,街道上,或军营中,一共发生过65次夺取皇位的叛乱。这些都表明东罗马帝国的内乱几乎不曾停止过,觊觎皇位的人每个朝代都不在少数,并且他们都认为自己能当上皇帝。东罗马帝国并非亡于国内臣民的反叛,而是亡于入侵者奥斯曼突厥人之手。

帖木儿的西征并在安卡拉附近击败了奥斯曼帝国的20万大军,生俘了巴耶济德一世,这只是延续了拜占庭帝国的寿命,使它多生存半个世纪。帖木儿去世和奥斯曼帝国再度兴起后,东罗马灭亡的时机终于来临。1453年时,东罗马帝国面临的敌人太强大了,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根本没有力量抵御这一强大敌人的进攻,这是它灭亡的直接原因。奥斯曼军队人数众多,东罗马根本没有那么多军队,在君士坦丁堡保卫战中,东罗马守军只有奥斯曼军队的二十分之一。奥斯曼军队拥有强大的炮兵,他们能制造大型火炮,而东罗马军队没有火炮。尽管他们早已掌握了火炮的制作技术,但没有财力来制造。

另一个原因是,东罗马帝国实际上没有一个肯真正帮助自己的友好国家。威尼斯、热那亚的经济实力充实,军队、尤其是海军,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它们都只是想乘东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之机获得佩利奥洛格斯王朝更多的许诺,并从东罗马分崩离析的过程中捞到更多的利益,甚至还想同奥斯曼帝国分享战利品。以威尼斯共和国来说,它只考虑自身的狭隘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东罗马帝国一旦灭亡后东西方军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由此给威尼斯带来的不利后果。威尼斯的贵族们完全忽视了穆罕默德二世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准备,短期的商业利益蒙住了他们的眼睛,结果,听任君士坦丁堡陷入奥斯曼帝国之手。

东罗马帝国灭亡了,它的灭亡固然引起了西欧的巨大震动,并为此祈求上帝把人们从这场大灾难中拯救出来。但不少西欧人却认为,希腊人是罪孽深重、腐化堕落的教会分裂者,他们脱离了罗马教会,所以遭受亡国厄运是罪有应得。东罗马灭亡的悲剧短时间内又在整个欧洲恢复了旧日的(要求团结一致的对付东方敌人的)感情,虽其势已不如前。西欧再也号召不了人们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了。西欧的基督教徒们确实曾为组织新的十字军东征捐献了钱财,但这些钱财却被教庭的继承者侵吞了。不仅如此,在西欧,几乎没有一个有力量的政权不与穆罕默德二世和他的继承者密谋来反对其他国家的。

毫无疑问,东罗马帝国是在孤立和绝望中被入侵者毁灭的,这可以被看成是它灭亡的又一直接原因。

在东罗马帝国内部,宫廷斗争不绝,地方势力离心离德,贵族豪门腐败淫乐,社会上层又明显地分裂为亲罗马教皇派(亲西欧派)、亲奥斯曼帝国派和既反对西欧和罗马教皇,又反对奥斯曼帝国的东正教派,三派勾心斗角,互不相容,以至于有人认为东罗马帝国不亡是天理难容。这似乎也可以看成是东罗马帝国灭亡的另一个直接原因。有人认为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是由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所引起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东罗马帝国不应当一直把战略重点放在西方而忽略了敌人主要来自东方。这种说法是与东罗马帝国的“罗马情结”有关的。但是把“罗马情结”的存在和维系说成是东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似乎强调过度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东罗马臣民似乎都缺乏智能上的首创精神,以及那种依赖于想像力的创造才能。这并不是说东罗马帝国中那些有知识的人不研究学问。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但“他们的才能和勤奋——有大量既有才又勤奋的人——导致了知识的堆积、事实的纪录、对神学或考古学中的细微末节的考察”。这些学问不代表创造力。为什么会这样,这只能从东罗马的专制统治和政教合一体制来解释。在皇权和神权双重高压之下,只能导致对思想的遏制和对创造力的扼杀。

应当指出,上述这些说法都还没有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是:东罗马帝国当初兴盛,依靠的是什么力量,而它的衰亡的内在原因又是什么?

实际上,这一切无非是将近1000年前西罗马灭亡时悲剧的重演。当初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的原因就在自己毁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中产阶级。东罗马帝国的情况也是这样。帝国兴盛时,生活着一个由银行家、实业家和商人组成的活跃而聪明的资产阶级。这些人,同能干的和爱财的手工业行东和小商人一道,形成了一个中等阶级,它是东罗马帝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并用自己的劳动使东罗马富裕起来。农村中的自耕农或小土地所有者同样是构成拜占庭帝国的基础的一部分,他们是当时乡村的中产阶级。然而,在东罗马帝国晚期,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的中产阶级都被摧残了。当自耕农逃散和城市工商业萧条、萎缩之后,拜占庭帝国还能依靠什么人?历史悲剧不幸地再度出现。拜占庭王朝的灭亡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它延续了这么长时间也是个奇迹。

同类推荐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甘肃文史精萃4:风物卷

    风物卷,萃取了《甘肃文史》1989年-2009年各期中的43篇文章,涉及甘肃各地民俗风情、戏曲及文物、工艺品等十几个品类。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中华茶道(第四册)

    中华茶道(第四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最美国

    最美国

    本书以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的近距离观察为基础,深入生活的细节,还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热门推荐
  •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曾国藩30年为政修身的黄金法则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并没有卓越的资质,却令人顶礼膜拜。虽然时间过去了100多年,传记、家书、日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本书参考了众多资料,从曾国藩的家训、日记、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多个方面来剖析他,并列出了八大黄金法则,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 永恒无涯

    永恒无涯

    问傲无涯,一定会一飞冲天,称霸大陆,问鼎神界!
  • 柠檬不苦但很酸

    柠檬不苦但很酸

    你曾经喜欢的那个人现在还在你身边吗?且看唠叨作者如何絮絮叨叨的讲述一个故事。
  • 给父母101条忠告

    给父母101条忠告

    本书站在东西方家庭教育的前沿,汇集了大量可资年轻父母借鉴的有益启示,吸纳了众多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是教育专家给年轻父母的真诚、有价值的忠告。
  • 红娘宝宝极品辣妈

    红娘宝宝极品辣妈

    盗宝之时误入恶魔禁地,东西没捞到,还把自己赔了进去!一生气,她放了一把大火!不曾想竟把恶魔害得失忆了!她惊慌失措逃之夭夭,准备老死不相往来……却不料,刚过七年,就被自己的宝贝儿子亲自打包送给了他……
  • 那些心动的瞬间

    那些心动的瞬间

    突然想到的故事瞬间,各种故事情节加起来会不会有点乱
  • 误惹废柴王爷:妻主曲

    误惹废柴王爷:妻主曲

    她是异界的一缕幽魂,亦是现在的废柴王爷,本只想替疼爱自己的二姐挡下这异国桃花,谁成想嫁来身边的竟是一个绝世美人,而且对她情根深种?悬崖?寻思?她似乎记起他是谁了,可是这个正夫似乎不太称职呢,居然不肯给她生娃,还要给她纳通房?
  • 拯救大宋

    拯救大宋

    韩子轩携带二战军火库来到北宋,他武装起一支禁军,营救被金军蹂躏的宫女,瓦解对都城的围困。来自撒马尔罕的胡商协会会长请求韩子轩营救被金军掳往北国的女儿和一千胡姬,韩子轩率火枪营出征。完颜宗翰带着三岁小儿和两个贴身侍卫,穿宋人装束,潜入南宋都城临安。韩子轩一路尾随,真相令他目瞪口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念长安四面山

    一念长安四面山

    长安城,东有华山一点楼、南有南山一脉、西有梁山天陵洞、北有龙山清凉宫四方之山护佑,无事多少春秋。现如今,繁华落尽,妖魔横生,城族居惨遭杀戮,弱女流觞,孤苦中等来梁山天陵洞的援军,却晕倒在公子云无涯的怀中,退军之际,又遭他人截杀,无涯落崖,流觞失忆。为争一个长安城,明争暗斗,公子、女儿,由于家庭的纷争,虐恋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