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10100000002

第2章 此时的天空迟疑

车前子

要想完成这篇序有些困难,至今,一字未写。有时未写就是完成,天地空茫,空茫就是,让它空茫就是。但这次不同,这种困难最终不是克服,人生的颠倒梦想在此,它会顺理成章地完成,水到渠成的十一月天气过后是十二月天气。仿佛并不是一回事。

我几次打开文档,他就在雪地出现,身体微微前倾,温和,微笑,还有羞涩,眼睛里的太阳反光,嘴角灰影,嘴角的柔软与固执……文档上蓦然插入他的一张黑白照片似的,不消失,绝不消失。而这一切,又有某些带着好奇的入定——这是我对他的肖像描写吧。仿佛并不是一回事。

现实恐怕必然逊色于现实之灰烬,他嘴角的灰影在他的诗稿上弥漫,虚线编织而成的拖网在脑海浮沉。但在他周围,也在我们附近,好像有一个公共脑海波光粼粼。诗人无彼岸,诗人就在彼岸。就在彼岸吗?仿佛并不是一回事。

冬至前一天下午,我想完成这篇序,写下一字,就是完成,我没有完成。冬至这一天下午,我想完成这篇序,按照风俗,冬至是下葬之日。我感到惭愧的是——他活着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知道他写诗。

我枯坐了冬至这一天下午。现在,面对他层层诗稿,我觉察其中尊贵,他微笑、羞涩,毕竟骄傲地如期而去,他给自己上了闹钟:坟就在那里。

亡友生前是出版社编辑,一个好编辑。我们有过合作,他给我编辑出版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我非常喜欢(我不是自己的书就喜欢,有一本已被我扔出大门,每每想到,都会心生厌恶)。这一本书干净、简洁,又有细节,细节美好。所以我最愿意把这一本书赠人,也最愿意在这一本书上签名,有种满足感,好像午夜的旅行者一头撞入旅馆,开门点灯,一阵惊喜,窗帘素雅,床铺整洁。因为我都没想到他把我的这一本书做得这么好。而我收到我的某些样书,一如在小吃店吃早点,服务员找我一把油乎乎的零钱,我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尽管亡友是一个好编辑,但现在附加给编辑的条件太多,市场这一块常常让编辑喘不过气。我私下想过,也对他说过,我认为他适合在研究所工作。他沉稳的气质——他的不浮躁,这个时代沉稳已是学问。他是学历史的,但不是博士,虽然学界泰斗欣赏他,他还是进不了研究所。

但是对于他写诗,我是一点也不知道。

知道又如何——难道我有能力怂恿他的敏感?但我与他相处,我的确怂恿过自己的敏感。诗人都是毛骨悚然的,而亡友正襟危坐,不露声色,现在我才知道,他的诗——是他的另一个人。

一般而言,诗人是他自己的另一个人。有没有不一般而言呢?不一般而言,诗是他自己的另一个人。这是我读亡友遗作的最初感觉。

中国新诗史上有个“新月派”,后来月落乌啼。亡友的诗,我称之为“后新月”,我想“新月派”如果发展下来,到了今日,也就是亡友的写法——“新月派”当然有多种写法,但既是一个派,总有正脉。隐隐觉得亡友把闻一多后期诗作、朱湘叙事诗、陈梦家的旧气和徐志摩的调皮打磨成镜框,又七转八化,把艾略特、哈代、莎士比亚配方为玻璃,但镶嵌到这玻璃镜框里的,却是亡友他自己的一张黑白肖像照片。

亡友的诗是黑白的。神色博学。黑白或许是博学的。

突然觉得这种诗风在中国是不是意味着不幸与夭折?

朱湘赴水,陈梦家悬梁,徐志摩折翅,闻一多中弹……

而亡友落入大地沉沉的睡眠。

亡友对这种诗风的肯定,是一种在暗处坚持的某个时辰吧。

亡友的诗中果然有思考过度之处。思考过度,不是不幸,就是神秘。这其实也是肯定。亡友肯定了在外面看来的不幸,我们作为昔日友人,也只能在外面了。

我的惭愧也在于此,说什么都是多余。完成这篇序时还想遣词造句,更是虚荣了。惟大地沉沉的睡眠,其余皆虚荣;亡友说:“此时的天空一片圣洁的迟疑(《青春五章》)。”

此时的天空迟疑。

亡友悄悄地给自己造坟,这是他的诗,他的诗歌观。

一些诗人在另一边造大会堂,造饭店,造神,造反。

仿佛并不是一回事。

亡友的确给我上了一课。

我想,诗人是携带坟——携带坟墓而生活的人,同时,又是掘墓人。

亡友周岩,安息。

诗人周岩,安息。

2011年12月29日,上午,北京

壬辰之夏于樗斋

2012年7月7日

同类推荐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行走中的玫瑰

    行走中的玫瑰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女记者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更难得的是,本书的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通过这些文字,她在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 落花人独立

    落花人独立

    收录了《坐看云起时》、《落花人独立》、《灵隐》等60篇散文。
  • 八千湘女上天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八千湘女上天山(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一部披露50年代初军队分配婚姻的奇书!一部关注人性和人权的书!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变自汉以降,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如果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这些女兵大多是知识青年,其中有大学高材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也有大贾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怀着青春的梦想,行军数月,来到了遥远的边疆。从那时起,她们就开始在这苍茫的大漠戈壁,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她们孕育了后代,也孕育了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的精神,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