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36600000002

第2章 被欣赏的神奇魔力

欣赏与赞美的秘诀,没有天机,只是一句真心话,是欣赏之情的直接流露。它会让人舍生忘死、全力以赴。这就是欣赏的神奇魔力。

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一剂灵丹妙药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这就是欣赏。欣赏的话,能让人心情愉快,能催人奋进,能改变他人于无形,能让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充满自信的、快乐的世界里。

只有真实的欣赏,才最能打动心灵。欣赏一个人,要发自肺腑、出自内心。欣赏不需要华丽的语言,它需要真诚,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足以表达,只要是具体、真实、恰如其分的真诚赞赏,就能够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良言一句三冬暖

给人一句欣赏的话,就等于给人以希望。欣赏是一种喜欢,一种鼓励,一种促进,一种欣赏。一个人在受到欣赏的时候,能重拾奋斗的信心,以更高的斗志去继续努力。

1922年,加利福尼亚的一位年轻人一贫如洗,甚至连自己的妻子也照顾不了。星期天,他去教会唱诗班卖唱;平时则靠偶尔在人家的婚礼上,用唱赞歌来赚钱糊口。他的生活贫困极了,没有能力住在城里,因此他在乡下一座葡萄园里租了一间破旧的房子,每月租金只要12.5美元。

即使是这么点儿租金,他也无力支付。不久,他就拖欠了人家10个月的租金。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之下,他不得不替房东摘葡萄以偿还租金。他后来向朋友倾诉,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他穷得没有东西吃时,就拿葡萄来填肚子。

失望之余,他几乎想放弃歌唱这份爱好,去推销载重汽车谋生。就在这时,他的朋友皮克称赞了他,皮克对他说:“你的嗓音很美,我觉得你有歌唱的才能,你该去纽约学唱才是。”

后来,就是那一点儿赞许,那几句鼓励之语,成了他终身事业上的转折点。于是他向朋友借了2500美元,去东部学唱。他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铁贝得。

在朋友的赞赏下,铁贝得发现了自己身上的潜力,在贫困交加的情况下,改变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因为朋友说的“嗓音很美”、“有歌唱的才能”而兴奋,他感到自己并非毫无长处,他也有优势。在努力学习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歌唱家。如果没有朋友的欣赏和鼓励,铁贝得可能就会在生活的重压下放弃自己的爱好,他也就无法成为歌唱家。

好话能给人以信心,促人奋进。它让人感受到好的愿景,觉得成功就在前方,于是有了好的心态,有了全力以赴的行动。所以,我们在鼓励他人时,不要吝啬欣赏和鼓励之语。有时候,一句溢美之词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有这么个小故事:一名书生进京赶考,住在客栈,他一晚上做了三个梦:一个梦是把白菜籽种在墙上;第二个梦是下着雨,他戴着斗笠,还打着雨伞;第三个梦是和他的未婚妻睡在一张床上,却背靠着背。

第二天早上,书生坐在客栈里开始发愁,客栈的老板见了,问其原因,他就讲了自己昨晚的那三个梦,那老板说:“你回家吧!没戏。你把白菜种在墙上,那不是白种吗?你戴着斗笠还打着雨伞,那不是多此一举吗?你和未婚妻睡在一张床上,又是背靠背,那不是没戏吗?”

书生觉得很失望,闷闷不乐地来到客栈外面转悠,又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听完小伙子的三个梦后说:“小伙子,好呀,你把白菜种在墙上,那是高中;你又戴斗笠又打着雨伞,说明有备而来,万无一失,伞破了,还有斗笠;你和未婚妻睡在一张床上,背靠背,这不是翻身的日子到了吗?”

书生听了客栈老板的话后,斗志全无,非常失望。而听了另一个人的解说后,心情愉快地去考试,结果高中了。可见,不同的话会对人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能用一句“良言”,让对方感到快乐,并取得成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美国第四十任总统里根对赞赏他人有深刻的体会,他在78岁生日时说:“在我14岁的时候,我的母亲对我说,千万别忘了发现别人的长处,多说别人的好话。从此以后,我牢记这句话,甚至在梦里也不忘赞赏别人。可以说是我的母亲塑造了我的一生。”里根的母亲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母亲,他教给里根最好的说话方式——欣赏别人。

美言美语

经常赞赏他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用赞赏给予他人快乐时,自己也能得到成功和快乐。

把好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

赞赏是一门艺术,它不是随口的奉承,它是发自内心的震撼和感动,是真诚欣赏的传递。赞赏的话不需要说得天花乱坠,关键在于能打动他人,说到对方的心坎里。

有时候,一句简短而精炼的话,只要能说到对方的心坎里,也能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

清末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花费了很多的心思。

一次,曾国藩用完晚饭后与几位幕僚闲谈,评论当时的英雄。他说:“彭玉麟、李鸿章都是大才,为我所不及。我可自许者,只是生平不好谀耳。”

一名幕僚说:“各有所长,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说到这里,他说不下去了。

曾国藩便问:“你们以为我怎样?”

众人皆低头沉思。忽然走出一个负责抄写的后生,他过来插话道:“曾帅是仁德,人不忍欺。”

众人听了齐拍手。曾国藩十分得意地说:“不敢当,不敢当。”

后生告退而去。

曾国藩问:“此是何人?”

幕僚告诉他:“此人是扬州人。入过学,家贫,办事还谨慎。”

曾国藩听完后说:“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没。”

不久,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就派那名后生去扬州任盐运使。

后生只是简短的一句赞赏,就换来了大好前程。为什么这句赞赏如此有效呢?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赞赏说到了曾国藩的心坎里。曾国藩一向以“仁德”自许,后生以这点来赞赏他,正是投其所好,所以能官运亨通。

要把欣赏的话说到对方心里去,关键是要了解对方愿意听的话。有的时候,对方愿意听的并不是夸夸其谈的赞赏,而是忠心耿耿的忠言。这时候,懂得说话技巧的人就要顺应对方的需要,多进忠言。

有个春秋时期的故事:

晋国的正卿赵简子有个臣子叫周舍,他表示“愿为愕愕之臣”,每天记下赵简子的过失。赵简子发现在众多只会奉承拍马的臣子当中竟有这么一位与众不同的“直士”,很是喜爱。以后,赵简子出入都与周舍在一起。

后来,周舍死了,赵简子像丧子那样悲恸,他还明确地对众大臣说:“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愕愕。”意思是说,那么多人的唯唯诺诺,不如周舍这样的直士因为批评我而让我惊愕。

赵简子听的“马屁”多了,便对赞赏之词不感兴趣了,反而赏识直接记载他的过失的周舍。可见,赞赏之词要说到对方心里,就要深入地了解对方,说出对方想要听的话。说话要讲究技巧,这样才能被对方引为知己。

要把赞赏的话说到对方心坎里,还要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察言观色。

张廷玉是清朝的元老重臣,对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辅佐。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说话原则。但就是这么一个以沉默为做事原则的张廷玉,在赞赏皇帝方面也毫不含糊,而且能每每把话说到皇帝心里,让他畅怀。

乾隆皇帝总是以“书生皇帝”自居,他把自己在品茶、论诗、题字方面的成就看得非常重。每当有新诗或者得意之作时,都希望得到大臣的赞赏。在品茶方面,也是如此。

有一天,宰相张廷玉从朝中回来没多久,乾隆忽然到访。张廷玉赞赏之词就顺口而来:“臣在先帝爷手里办了十三年差,从没有这个例,哪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杀老臣了!”这一句赞赏,把乾隆和先帝比较,显出了乾隆的体贴臣子,乾隆听了,心里非常舒坦。

张廷玉深知乾隆好茶,便命家人把收藏的陈年雪水挖出来泡茶给乾隆品尝。乾隆兴致很高地招呼随从坐下,道:“今儿个我们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礼。坐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水开后,乾隆亲自给臣子泡茶,然后就开始大谈茶经。

张廷玉知道这是乾隆的得意之事,更是大加赞赏:“我哪里省得这些,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我从没闻过这样的香味。”李卫也乘机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真叫人瞠目结舌,吃一口茶也竟然有这么多学问?!”乾隆听后心花怒放,谈兴大发,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宽猛之道”。一时间,厅堂里气氛热烈。一边是皇帝的妙语连珠、滔滔不绝,另一边是臣子的洗耳恭听、随时赞赏,乾隆说得意兴浓烈。

张廷玉真是一个善于赞赏皇帝的臣子,他知道乾隆皇帝对茶颇有研究,所以就围绕品荼一事展开赞赏,乾隆便谈兴大发,乐于交谈了。

张廷玉能在几十年内官居高位,这与他的言谈之道、赞赏之词不无关系。他能洞察皇帝的喜好,说出来的赞美之语让乾隆开心得意、兴高采烈,自然也能经常得到皇帝的赏识了。

美言美语

欣赏的话要说到对方的心里去,让对方觉得你是知他、懂他、真正欣赏他的人,那么,对方也就会对你投桃报李,刮目相看了。

赞赏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

莎士比亚曾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植物需要阳光和雨露,因为阳光可以让它成长,雨露可以给它滋润,阳光和雨露是植物的生命之源。人也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那就是赞赏。

成长的过程总是很难一帆风顺的,在挫折中,赞赏就像撒播在心灵上的阳光和雨露,给人希望,催人奋进。

历史上,很多成功人士的斗志和激情,都是在他人的欣赏和鼓励中催生的。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狄更斯曾经险些被贫困和磨难打倒,在他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是编辑的欣赏给了他阳光,给了他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1812年2月7日,狄更斯生于英国朴次茅斯市郊的波特西地区。他少年时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10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因为还不起债而入狱。为了摆脱饥饿的困扰,狄更斯被迫到工场当童工。他的工作是每天在一间老鼠满地跑的货仓里粘贴墨水瓶上的签条。

狄更斯白天工作,晚上,他便跟另外两个来自伦敦贫民窟的肮脏顽童,住在楼顶的一间小暗房里。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狄更斯依然拥有想当作家的梦想。他不断地利用仅有的一点儿时间写稿、修改。狄更斯对写作没有自信,当他的第一篇稿子完成时,他担心被别人讥笑,只得在夜间悄悄地把稿子投入邮箱里。

狄更斯连续地写稿、投稿,但他所寄出的那些稿子,却被接二连三地给退了回来。在那段日子里,狄更斯感到非常痛苦。他的作家梦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不知所措了。

终于有一天,他的激情又燃起来了,因为有一个编辑回信赞许了他。这个编辑说:“你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虽然现在你还写得不很成熟,但是我们愿意试用你的一篇稿子。”狄更斯高兴极了,他抚摸着那一篇被发表的稿子,泪流满面。

编辑的欣赏和认可使狄更斯如沐春风雨露,他重新树立起了写作的信心,他想,只要有一个编辑愿意用他的稿子,他就可以努力地写下去。

写作真正进入了狄更斯的生活。20岁后,狄更斯成为一名报馆采访员。他常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创作搜集丰富的素材。他写的《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作品都成为一流的世界名著。

如果没有当初那位编辑的赏识,狄更斯在受到多次打击后,可能真的会放弃自己的写作梦想,那么,他就无法成为一代文豪。在狄更斯的成功历程中,最初获得的赏识坚定了他继续写作的决心,让他获得了重新写下去的勇气和自信。

成功的路总是充满泥泞和坎坷,如果没有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呵护,理想的幼苗就无法茁壮成长。如果幼苗得到了阳光的照耀,就一定能够重见天日,长成参天大树。

100多年前,一名年轻人在一家店铺里工作。每天早晨,他5点钟就要起来打扫店铺,一天做14个小时的苦工。这样过了两年,年轻人实在忍受不下去了。某天早晨,等不及吃早餐,他一口气走了244米路,去找自己的母亲商谈。

他像是疯了似的向母亲哭着哀求,他赌咒发誓,说他再也不回那家店铺工作了。如果再逼着他回到那家店中,他就要自杀。他写了一封冗长且悲伤的信给他的老校长,说他的心已破碎,不想再活下去了。

在老校长的回信中,他看到了欣赏的话语。老校长称赞他是个聪明的年轻人,说他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认为有很多更适合他的工作。在信的末尾,老校长推荐他去当一名教员。

这封信,这个赞许,改变了年轻人的一生。从此他从绝望和落魄中摆脱出来,他想到自己还有优点,还有工作可做。于是,他重振旗鼓,当上了教员。

在老校长的支持和欣赏中,英国文学史上又诞生了一颗明珠,他就是英国著名作家韦尔斯。他写的《时间机器》、《隐身人》成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世界史纲》成为史学界的巨著。

在悲伤、绝望的时候,韦尔斯收到了老校长的欣赏,他的心情为之震荡,他的眼中露出了光芒,老校长给他的高度评价,老校长对他的信任和期待,让他绝处逢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欣赏赐予了他重生的力量,是欣赏开创了他后来的成功。

美言美语

欣赏,是撒播在人心灵上的阳光雨露,它可以温暖人的灵魂,使人们在艰难的处境中感受到温暖和光芒。莎士比亚说:“我们得到的欣赏就是我们的薪水!”对于很多人来说,欣赏起到的作用,有时候比薪水还大。没有人会拒绝被欣赏,很多人因为得到欣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人人都渴望能够被别人欣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欣赏、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愿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

喜剧大师卓别林年轻时历经诸多磨难,他对生命和事业执著追求的动力,就来自有眼光的评论家的欣赏。

卓别林出生在英国,父亲早逝,母亲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为了生计,幼年的卓别林四处寻找可以挣钱的生计。经过四处打听,卓别林得知伦敦的一家剧院需要一个小演员。后来,在一部剧名为《吉姆——一个伦敦人的传奇》戏中,卓别林扮演了报童桑米一角。

《吉姆——一个伦敦人的传奇》戏剧的演出并不成功,招来许多批评家毫不客气的批评。然而,《伦敦热带时报》在批评该剧的同时,却独具慧眼地对卓别林在剧中的表现大加赞扬,评论说:“但是,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该剧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桑米这一角色虽然在剧中被写得陈腐而平常,但卓别林这位玲珑活泼的孩子却把他演得十分有趣,以前我们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定会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卓别林在看到这一段欣赏之词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热情。对卓别林来说,欣赏就像一缕纤细的阳光,给他贫穷而苦难的生活带来了希望。他感觉得到了光亮的指引,获得了前进的勇气,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于是,他下定决心从事演艺事业。

在接下来的学艺的日子里,这些欣赏的话不断地激励和鞭策着卓别林。当时,卓别林的生活依然非常清苦。他一方面要维持生活,努力到游艺场和巡回剧团中找事做,卖艺或打杂;另一方面又要刻苦练习,提高自己的演技。每当卓别林感到辛苦和劳累的时候,他就想起评论上的欣赏,“我们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定会看到他不凡的成就”。这些话让卓别林的眼前闪动着希望的光芒,他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忘却了清苦和辛劳,感受到了前进的力量。

随着卓别林的不断成长,他在伦敦的舞台已经小有成就了。但是,他总是找不到自己的特点和方向,这时候,评论家的欣赏又一次给了他新的希望。

年轻的卓别林获得了一次去美国演出的机会。不巧的是,这次演出的剧目同样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美国的《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的表演时却撰文评论道:“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

“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卓别林反复地念着这句话,进入了一种兴奋状态。他想:“我既然是一个能逗笑的人,或许我很擅长表演让人高兴的角色。”

于是,年轻的卓别林决定专攻喜剧,正是那一句“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让他跃跃欲试。

令人惊喜的是,卓别林选择喜剧作为自己的方向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914年2月28日,卓别林出演《阵雨之间》中流浪汉夏尔洛的角色,他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形象得到了观众潮水般的掌声,卓别林演绎的夏尔洛的细致感情让人们含泪而笑。从此,卓别林在喜剧片中的形象确立起来了,这一形象风靡欧美20余年。

自1919年,卓别林开始独立制片,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1972年,卓别林在好莱坞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被誉为“在20世纪为电影艺术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在卓别林的演艺生涯中,两次非同寻常的赞赏在无形中指引了他前进的方向。批评家的第一次欣赏,让他明白了自己的演艺天赋;批评家的第二次欣赏,让他选定了演艺的方向。这些欣赏给了卓别林无形的动力和希望,使他最后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试想,如果当时所有的舆论都对他的表演嗤之以鼻的话,那么,可能会抹煞他仅有的一点儿自信和锐气。

美言美语

欣赏是送给奋斗者的最好的礼物,它可以使人在困难中看到前进的希望,在迷惘中看到美好的未来。每个人都需要欣赏,尤其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

欣赏是激发潜能的最佳方式

没有人能够预测一个人的潜能,而激发这种潜能的最佳方式就是欣赏。

很多人具有各种潜在的能力,可是却没有发掘、利用,于是过着普通的日子,有的人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只要能激发出来,都能成为成功者。

激发潜能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就是欣赏。当一个人得到欣赏时,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并努力把身体里蕴藏的潜力发挥出来,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凡是玩桥牌的人,没有人不知道杰克逊这个名字的。他有关桥牌的论著,已经译成12种语言,发行量不低于100万册。可是,如果不是他的新婚妻子告诉他,说他有玩桥牌的天赋,他一定不会以玩桥牌为职业。

1922年,当杰克逊首次来到美国时,他打算找一个教授哲学或是社会学的职位,可是等了很久,都没有结果。后来,他替人家推销煤,结果也失败了。最后,他替人家推销咖啡,仍然一无所获。

面对事业的重重挫折,杰克逊茫然不知所措。他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能力可以谋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成什么大事。

当时,杰克逊从未想到去教人怎么玩桥牌游戏。实际上,他不但是个不精于玩牌的人,而且还很固执。他常有满肚子的问题等着别人来解答,因此谁也不愿意跟他一起玩牌。

后来,杰克逊遇到美丽的桥牌老师狄仑女士,他们一见钟情,不久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两人一起玩牌时,狄仑注意到她的丈夫总是细心分析自己手里的牌,有着极强的判断力和预测力。于是,狄仑告诉丈夫:“你有玩桥牌的天赋,你能玩得更好。”

“有天赋?”杰克逊开始跟狄仑一起研究桥牌,他擅长分析、喜欢提问的潜力完全发挥出来了。他对各家对手的牌势都颇感兴趣,并且能恰到好处地发出自己的优势牌。

在狄仑的欣赏和引导下,杰克逊成为了职业桥牌专家。

杰克逊有自己独特的潜能,虽然他不适合推销煤和咖啡,也不适合当教授和从事社会学,但是,他的潜力却并未消失,只是杰克逊自己没有发现和利用起来而已。当狄仑发现了这一点之后,给了杰克逊前所未有的鼓励和欣赏。于是,杰克逊在猛然之间注意到了自己的潜力,随即茅塞顿开,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潜能深深地隐藏在人们的身体中,美国心理学家贾姆士说:“若与我们所饱含的潜能相比,我们现在不过是处在半醒状态。我们现在只利用到我们身心资源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这样说,大多数的人,都没留意到自己能力的极限在哪里,他们只是庸庸碌碌地活着。人们从来不懂得善用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由他人的欣赏激发出来。

美国第十三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是一位善于欣赏和鼓励他人的总统,即使在日常交往中,他也从不吝啬自己的赞赏。

有一次,柯立芝邀请心理学家汤姆夫妇一起度周末。在周末的休闲活动中,柯立芝提议大家进行一次桥牌友谊赛。这个桥牌友谊赛就像现代很多年轻人经常玩的扑克升级游戏,对于会打的人一点儿都不难,但是对于没有打过的人来说,他们很难鼓起勇气参加。

汤姆没有参加过桥牌游戏,面对柯立芝的建议提不起兴趣。柯立芝却非常期待地说:“汤姆,为什么不试试呢?除了需要一些记忆与判断能力外,它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你曾经对人类记忆的组织有过深入的研究,因此,打桥牌对你来说,一点儿也不难。”

汤姆还没来得及拒绝,就已经被柯立芝拉到了桥牌桌前。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柯立芝不断地给汤姆以指点和欣赏。他说:“汤姆,你出牌很有水平呀,我都不敢相信你是第一次打桥牌哩!”

在柯立芝的欣赏声中,汤姆摆脱了没有玩过桥牌的畏难情绪,他轻松地参加了游戏,在游戏中玩得很开心。可以说,汤姆在桥牌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潜力的,如果他一直不敢去尝试,可能就一直不会玩桥牌。当他得到柯立芝的鼓励和欣赏之后,他就能轻松地加入游戏,不感觉到难了。

美言美语

欣赏可以在无形中给人以力量,让人挖掘自己的潜能,摆脱畏难和犹豫情绪。在潜能的发挥过程中,欣赏就是推动力,足以让人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找到自己的突破点,走向成功。假如我们激励自己所接触的人,让他们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那么我们所做的,可能不只是改变他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送给他人最真诚的赞赏

俗话说:“心诚则灵”。同样,真诚的赞赏才能打动他人。真诚的赞赏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是心灵的表达,是对他人的羡慕和钦佩。只有真诚的赞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对方受到感染,发出共鸣。

真诚是交往的最基本的尺度,如果赞赏不是出自真诚,就显得没有根据,容易令对方费解、误解,引发戒备防范的心理反应。为避免这种误会,你必须确认并坚信你所赞赏的对象确实具有你所赞赏的优点和长处,而且你必须诚心诚意地敬慕、佩服,这样,你的赞赏之语才是有感而发,不至于凭空捏造。

真诚的话语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它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甚至能化干戈为玉帛。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讲要诚心诚意对待他人。

戏剧《诸葛亮吊孝》中,诸葛亮就是用真诚的赞赏感动了东吴上下,化解了恩怨,巩固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统一阵线。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孙权和刘备联合抗击曹操,时而联合,时而斗争。在蜀吴两国的结盟关系中,吴国的谋士周瑜和蜀国的谋士诸葛亮也展开了智与勇的较量。

在联合抗曹取得一定胜利后,为了荆州的问题蜀吴双方闹起了别扭。诸葛亮定计“三气周瑜”,结果使周瑜一命呜呼。东吴上下因此对诸葛亮恨之入骨,决心要杀死诸葛亮为周瑜报仇。孙刘两家的盟友关系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不使两家分裂并结成仇恨,诸葛亮要亲自到柴桑口为周瑜吊孝。刘备一方的君臣坚持劝阻,认为诸葛亮一去必然要被东吴杀害。诸葛亮分析:周瑜死了之后,鲁肃就会执掌东吴的大权。鲁肃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不会做出鲁莽的事情;东吴要在江东站稳脚跟,也必须和刘备联合。孙权、鲁肃都不会拿他们的江山开玩笑,蜀国也需要通过这次吊孝化解双方的怨恨。加上由赵子龙这位智勇双全的将军随身保护,即使出现点儿意外,也将是有惊无险的。诸葛亮说服众人,过江去了东吴。

到达柴桑口之后,鲁肃果然非常礼貌地接待了他。诸葛亮到了灵堂,痛哭着跪在周瑜灵牌之前,献祭文,盛赞周瑜的功勋。在诸葛亮的吊孝祭文中,几乎全是对周瑜的赞赏: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惊闻噩耗,痛断肝肠!

闻君仙逝,江河凝滞,闻君仙逝,星月无光。

君如有灵,听我哭诉,君如有灵,享我蒸尝。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开创霸业,威震三江;

吊君少壮,远镇巴丘,统领三军,讨逆无忧。

吊君风度,佳配小乔,伉俪贤美,佳话流芳。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筹略安邦。赤壁火攻,力挫敌强!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泪如血浆。

悲哉公瑾!惜哉公瑾!忠义之心,名垂百世。

英灵之气,万代流芳。哀君思君,悲恸欲绝。

昊天昏暗,大地蒙霜!三军失帅,怆然泪涌。

明主哀泣,痛失栋梁!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

犄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冥冥无际,世事茫茫。

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知音何方?

诸葛亮情真意切,泪流不止,得到了东吴将士的谅解。小乔见诸葛亮哭诉前情,深受感动,对生杀二字难下决断。诸葛亮借机重申:“应遵循赤壁之约,牢守孙刘之盟,协力同心,共抗曹兵。”

诸葛亮吊孝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效果?那就是他真诚的态度。诸葛亮在祭文中盛赞了周瑜“开创霸业”、“远镇巴丘”、“智斗蒋干”等事迹,从风度、气概、弘才等方面一一道来,让人感受到他对周瑜才能的真诚钦佩。他一边诉说两人联合抗曹的谋略,一边长叹周瑜一死没有了共同谋划之人,令所有在场的人都非常感动。正因为诸葛亮的认真诚恳,所以东吴的将士们才能放他安然归蜀,与他共商抗曹大计。

美言美语

赞赏应该以真诚为前提,虚假的、带有功利性的赞赏让人避而远之,真诚的赞赏才能流露出真情。赞赏必须是真心实意的,只有情真意切才具有感染力。

不妨戴戴“高帽子”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说:“人人都需要欣赏,你我都不例外。”的确,人人都需要欣赏。不管是小孩儿还是大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人,不管是凡人还是伟人,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欣赏。

在古代,过分夸张的赞美被人们认为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叫做戴“高帽子”。关于“高帽子”一说,还颇有渊源。

古人对“头”非常重视,对头上的装饰、器物也很看重,最早涉及的就有帽子。古代男子成年要行“冠礼”,即把头发往当中梳,并在当中盘起来,并戴上一个帽子,再插上一根签,这就意味着成年了。女子成年时要行“笄礼”,在头发上插一根簪子。所以,在古代,女子是否成年、是否婚配都是能够凭借发型、服饰来辨别的,不像现代,从15岁到40岁,在外形上基本都分不清。就是这么一个“冠礼”,也是有等级分别的。在周代、秦代、汉代,只有贵族的男子才能够行“冠礼”,能戴上帽子,而平民百姓则只能戴头巾。所以,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如果能有一顶“帽子”戴,那就是“高贵”了不少。

人们常说的“高帽子”的典故,出自清朝的《笑笑录》。据《笑笑录》中记载:

世人都称善于谄媚他人的行为是“戴高帽子”。曾经有两个书生,在考中后要被派到外地去当官。两人一同去见老师。老师说:“现在世道风气不好,你们两个去做官,只需要逢人就送一顶‘高帽子’,这样就可以官场无忧了。”

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说:“老师的话说得太对了。现在这个社会,像老师这样不喜欢‘高帽子’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个学生真是“孺子可教”。

出门之后,这个学生对另一个书生的说:“你看,我已经送出去一顶高帽子了!”

从“高帽子”的典故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再正直的人,也难以抗拒“高帽子”的诱惑。这位老师从骨子里讨厌恭维、拍马屁的行为。但是,从他的内心需要来说,他并不排斥赞赏。他认为自己讨厌高帽子,却在学生夸奖自己之时,忍不住接受了这顶高帽子,对学生的话表示赞同。

可见,人们从心底里都是需要被欣赏,认同赞赏的。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厌恶恭维,实际上,我们只是讨厌恭维的方式罢了。如果我们在接受赞赏时,感受到对方的露骨和夸张,就会觉得是在拍马屁,很不喜欢;但当我们接受到得体、含蓄、适当的赞赏时,就会觉得很受用,很愉快。

有这么一个笑话:从前,有个秀才对别人专说赞美恭维的话,被人称为“马屁精”。

那个秀才死后,阎王要割去他的舌头,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阎王命小鬼拘来秀才阴魂,对秀才大声斥责:“你为什么要恭维拍马?我最痛恨的就是这种人。我要把你割去舌头,打入地狱!”

秀才连忙叩头说:“大王息怒,小的实在出于无奈,世人都爱听奉承话,小的不得不如此。像大王您这样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谁敢说半句恭维话呢?”

阎王听罢得意地说:“对我说恭维话,谅你也不敢!既然这样,那就免去你的割舌之刑,留在殿中听候调用。”

阎王原本想要惩罚喜欢说恭维话的秀才,却在听了秀才对他的赞赏之辞后马上改变了主意,不但免去了对秀才阴魂的刑罚,而且还留他在殿中候用。因此可见“高帽子”的妙用,不但可以使凡人愉悦,而且能让阴界的阎王爷也为之动心。

虽然是一则笑话,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人爱听赞赏之辞,恭维话到处适用。虽然很多人对戴“高帽子”的行为嗤之以鼻,但是在接到“高帽子”的时候却欣喜若狂。

为什么“高帽子”能起到如此奇妙的效果?这是因为人性中有一种接受赞赏的虚荣,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既然虚荣是人性中最正常的一种需要,那么,接受“高帽子”也就在情理之中,而给人戴“高帽子”也只是投其所好罢了。

因此,戴“高帽子”也未尝不可,只要戴得合时宜,戴得巧妙,不损人而利己,也就无可厚非。在现实生活中,戴“高帽子”的做法常被人耻笑,主要是因为有的人的“高帽子”做得太拙劣,让人一看就觉得低俗,难以接受;有的人用“高帽子”去图一己之私利,结果引起众怒。这些“高帽子”,都违反了赞赏的技巧和原则,是很滥的“高帽子”,所以让人反感。

美言美语

如果“高帽子”做得精致,做得美观,让人戴着舒服,那么,对方就会乐于接受,愿意佩戴了。

要热情洋溢地去赞赏

最崇高的赞赏是真诚的、洋溢着真情的,这种赞赏能打动人,让人感受到赞赏的力量。

诗歌一直被认为是最能抒情的文学体裁之一,“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句句留情,字字表意。在中国古代,很多的赞赏就是用诗歌来表达和传递的。

从远古的时候起,中国人就以诗抒发感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赞赏女子的风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是赞赏女孩儿的含羞不语和秀丽;“颈如蝤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兮,螓首蛾眉,巧笑情兮,夏目盼兮”是赞美卫庄公夫人之美的媚状。近代诗人的赞美更是自由挥洒、语意浪漫,戴望舒的“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表达了对雨巷中的女孩儿的美的欣赏;郭沫若的“姑娘呀,啊,姑娘,你真是慧心的姑娘!……啊,姑娘呀,你便是这花中魁首,这朵朵的花上我看出你的灵眸”,更是对女子的大胆而热烈的赞赏。

这些表达赞美的诗歌如此流传久远,就是因为它们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

在现代赞美诗中,有一首表达对母亲的爱的诗特别著名,诗中表达的乳母对养子的爱和养子对乳母的爱让读者心动、感动,这首诗就是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首诗是艾青在监狱里所作。1932年7月,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而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1933年1月的某一天早晨,艾青透过监狱的窗口,看到漫天飘起了大雪。这使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到了已经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保姆大堰河,往事涌上心头,他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用一咏三叹的语调叙述了大堰河的勤劳朴实,在诗句中渗透着对大堰河的无私母爱的赞美。在作者的笔下,乳燕衔泥般的母子亲情洋溢而出,生动感人。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艾青对大堰河的尊敬、爱和赞美都深深地传递于他的描述和诗句之中。他对大堰河的母爱的赞美抒发得温柔而细腻,让读者读来心醉:大堰河轻轻地呼唤,“如爱自己的儿子般”。每天辛勤劳作之后,她总要把养子抱在怀里,慈爱地“抚摸”。当她的乳汁流干,乳儿被亲生父母领回家时,她是那样依恋不舍。以后,在每个年节里,她总要为养子做米花糖,为的是养子能悄悄地来到她身边,叫她一声“妈”。她还把养子画的大红大绿的画儿,“贴在灶边的墙上”,为的是“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为什么诗能感动人?因为情在诗中真挚地流淌。大堰河的无私母爱、艾青的赞美,都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满含深情的表白,源于对往事历历在目的细节的陈述,源于对大堰河的言行笑貌的深切怀念。没有情真意切,写不出如此饱含深情的诗句;没有心底最真的感受,写不出如此动人的篇章。

美言美语

赞美离不开真情,在真情实感触动下表露出来的赞美最动人。它融感情、细节、激情于一体,饱含着泪水和思念,打动着读者的心。

给出色的人以真心的赞赏

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真心赞赏,出色的人也不例外。很多出色的人更敏感,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接受到负面的评价时,受到的打击和创伤比普通人更重;而如果他们得到了表扬,他们就会更自信、更努力,也会创造出更大的成就。

很多天才都是在他人的赞赏声中被发现的。如果没有他人真心的赞赏,优秀的人才、优秀的稿子、优秀的作品都有可能被时间埋没。善于赞赏的人,在付出赞赏的时候,也成了时代的功臣。因为他们伯乐般的眼光,留住了时代的精华之作,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1852年,俄国著名作家和诗人、《现代人》杂志主编涅克拉索夫,收到了一部名为《童年》的手稿。但是,不知何故,作者在手稿末页和信中,只署上了自己的姓名的缩写字母。

涅克拉索夫在看完手稿后,觉得写得十分出色,于是决定发表。由于不知作者的全名,所以作品发表时,只能按作者留下的姓名缩写署名。

这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的第一部作品。尽管作品写得很好,但是由于缺乏信心,他却不敢署真名。幸好,涅克拉索夫是一个真正的“伯乐”。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时,他还向屠格涅夫等著名作家推荐,说:“留神一下《童年》这部中篇小说吧!看来,作者是一个新的、大有希望的天才。”

涅克拉索夫的推荐和赞赏迎来了《童年》的春天,也激发了托尔斯泰的创作潜力。很多著名作家在看到涅克拉索夫的推荐和赞赏后,都纷纷阅读这部被涅克拉索夫赞赏的作品。这些著名作家看完《童年》后,对这部作品交口赞誉,并写出了很多关于《童年》一书的评论。

当时,年轻的托尔斯泰正在高加索山地服役。一天,他偶尔读到了一篇对他的作品的评论文章,而评论者也是一位著名的评论家。托尔斯泰读着那些赞赏的言词,狂喜和眼泪几乎使他窒息,他感受到了赞赏的神奇力量,对自己有了信心,并有了无穷的写作欲望。

处女作获得的巨大成功,使本来胆怯的托尔斯泰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更加潜心于写作,不断地提高自己。从此,世界文坛上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涅克拉索夫的赞赏和推荐成就了托尔斯泰的写作之路。在涅克拉索夫的赞赏之前,托尔斯泰是那么的不自信,那么的胆怯;而在得到众多名家的表扬和称赞之后,托尔斯泰敢写了,敢于面对自己了,他后来写作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都成为深受世界读者喜爱的名著。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大步”;鲁迅评价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

如果没有当时的涅克拉索夫和其他著名作家的赞赏,托尔斯泰不会那么早就感受到写作的乐趣,那么,他的创作高峰,也许会来得更慢、更迟。

美言美语

只要肯定他人的特殊能力,高度地给予评价,任何人都会乐于将其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每一个出色的人以赞赏,那些赞赏之词可以使他更优秀、更杰出。用赞赏来激发杰出者的潜力,留下的是有益于社会的作品,赞赏者也会因为善识珠玉而流芳后世。

用赞赏的方式说服对方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人为了说服他人大费周折,他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同,而结果却总是不如所愿。当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时,往往被对方当场反驳。有的虽然表面接受了,但心底里却并不赞同。

其实,改变他人见解的最好方法就是赞赏。在赞赏中,让对方感受到更多的得意、更少的敌意和失意,因而改变起来会顺理成章。

美国第二十五任总统麦金莱是一个懂得赞赏艺术的人,他在1896年竞选总统时,就巧妙运用赞赏的方法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当时,共和党内的一位重要议员,绞尽脑汁,撰写了一篇演讲稿。这位议员觉得自己写得很不错,便志得意满地在麦金莱面前先朗诵一遍。虽然这位议员自认为这篇演讲稿是不朽之作,事实上,这篇演讲稿却有很多的缺点。麦金莱听后,感到这篇演讲稿并不妥当,如果发表出去,可能会引起外界的不好的评论。

面对这种情况,麦金莱感到有些为难。直接指出对方的缺点吧,会打消他的一番热忱;肯定这篇演讲稿吧,麦金莱觉得又是唯心之论。关键时刻,麦金莱想到了用赞赏的方法来改变对方的见解。

麦金莱看着满脸洋溢着自得之情的共和党议员,说:“我的朋友,这真是一篇罕见的、精彩绝伦的演讲稿,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比你写得更好了。就大多数场合来说,这确实是一篇非常适用的演讲稿。可是,在某种特殊的场合下,这篇演讲稿还需要改动一下才会更好。”

“以你的观点来看,你这篇演讲稿当然不仅适用于任何场合,而且还显示出非凡的效果来。可是从全党的立场来看,这份演讲稿发表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你回家去,按照我所特别提出的那几点,再撰写一篇,并送一份给我。”

这位共和党议员照做了,麦金莱用蓝笔把他的第二次草稿再加以修改后才发表。因为演讲稿的内容更完善,这位共和党议员在竞选活动中获得了成功,成为麦金莱最得力的助选员。

麦金莱先肯定了共和党议员所写的演讲稿的精彩之处,让共和党议员觉得自己是很有能力和实力的。然后,再要求他根据当时的形势加以修改,并对如何修改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样,共和党议员就乐意地把自己的“杰作”修改得更完美了。如果,麦金莱在最初听到共和党议员的演讲后表现出很不满意,直接批评他的文章中的不足之处,那么共和党议员可能觉得热情受到重创,很难坦然面对麦金莱的修改要求了。

高明的说服技巧是把赞赏融入说话过程中,让对方轻易地改变主意、听从劝告。在赞赏声中,对方根本不会去细辨事情的真相和话语的真假,他们愿意相信这些赞赏,也愿意按照赞赏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利士纳是美国派驻法国的指挥官,他的手下有20万美国兵,这些士兵在驻留期间并不严格遵守纪律,有的甚至做出很多违反军规的事情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利士纳采用了赞赏的方法。当时,美国最受欢迎的将军之一是哈巴德。于是,利士纳在一次全军动员会议上对士兵们说:“哈巴德将军认为,驻守法国的20万美国兵,是他所接触过最合乎理想、最整洁的队伍。”

这句赞赏之词给士兵的震撼非常大,他们纷纷以得到哈巴德的赞赏为荣,并以“最合乎理想、最整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整个军队风气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利士纳是聪明的,他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是以哈巴德将军的赞赏来激发士兵的荣誉感,达到了整顿军纪的目的。

生活中,赞赏也可以轻易地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让他按你希望的方式来行动。某些时候,赞赏甚至可以改变他人的命运。

作家雷布利克在她的《我和梅脱林克的生活》一书中,曾叙述了一个低卑的比利时女佣的惊人改变。她写道:

“隔壁饭店里有个每天替我送饭菜的女佣,她的名字叫做‘洗碗的玛丽’。之所以会得到这个绰号,是因为她最早的工作,是厨房里的一个助手。她那副长相真古怪,一对斗鸡眼,两条弯弯的腿,身上瘦得没有四两肉,还总是一副无精打采、迷迷糊糊的样子。”

“有一天,当她端着一盘面送给我时,我坦白地对她这样说:‘玛丽,你知不知道你拥有内在的财富?’玛丽平时似乎有克制自己感情的习惯,她总是小心翼翼,似乎怕会招来什么灾祸似的,不敢做出任何欢喜的样子。听了我的话,她把面放到桌上后,才叹了口气说:‘太太,我是从来不敢想到那些的。’她没有流露出怀疑之情,也没有提出更多的问题,她只是回到厨房,反复思索我所说的话,深信我不是在开她的玩笑。”

“从那天起,她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在她谦卑的心里,已起了一种神奇的变化。她相信自己是被人遗忘的珍宝,她开始注意修饰她的面部和身体。她那原来枯萎了的生命,渐渐洋溢出青春般的气息来。”

“两个月后,当我要离开那地方时,她突然告诉我,她就要跟厨师的侄儿结婚了。她悄悄地告诉我:‘我要去做人家的太太了!’她向我致谢,因为我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就改变了她的人生。”

雷布利克给了“洗碗的玛丽”一些赞赏,改变了玛丽自卑、谨小慎微的生活状态,她不再因为自己的古怪的长相而自卑,并洋溢出青春的气息。一句赞赏之词带给玛丽的是人生的改变,她摆脱了自卑,赢得了爱情。

美言美语

用欣赏来改变他人的见解,往往比劝告、说服来得更简单、更容易。在赞赏的过程中,没有火药味,没有创伤力,对方感受到的是和风细雨,因而会更容易改变方向和听从建议。

赞赏的话要说到点子上

说话是双方交流的艺术,要想对方愿意听,就要挑他人喜欢的说。先摸准对方的需要,说出来的话才能受人欢迎。

人与人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同,心里所想的事情也不一样。对于一件事,上级和下级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男人和女人会以不同的观点来理解。即使是夫妻同心,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欣赏他人时,要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顺着他人的思路和想法去表达。

魏征是唐太宗手下难得的谏臣,他对唐太宗一向直言不讳,曾先后进谏多达200余次,大多直陈太宗的过错。为什么魏征的“逆龙鳞”的话能被唐太宗接受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征善于从唐太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把话说到皇帝的心里。

魏征经常对唐太宗进谏,唐太宗在文武大臣之前经常称他为“忠臣”。但魏征觉得“忠臣”一词用得不妥。

有一次,魏征进宫谒见太宗,低着头说:“老臣一向为国鞠躬尽瘁,往后也会坚守岗位,不负陛下所托。但是请陛下不要把老臣视为忠臣,还是视为良臣吧!”

唐太宗觉得非常惊讶,便问道:“忠臣与良臣,有何不同呢?”

魏征说:“自然有所不同。所谓良臣,非但其本身可受世人称赞,而且也可以为君主带来明君的隆誉。但是,忠臣就不一样。忠臣非但自己会遭受诛杀的横祸,而且君主也会背上暴虐无道的罪名,国家也会灭亡,最后也许只留下‘忠臣’的名声流传后代。由此可见,良臣与忠臣真是有天壤之别!”

唐太宗听了大受感动,说:“我知道了。希望你能信守刚才的话,我也会小心谨慎,以免有所失误。”并赐给魏征一份丰厚的奖赏。

为什么唐太宗听完这一段话后会受到感动呢?这就是因为魏征巧妙地用“自己甘愿做良臣”的理由,来维护“明君的隆誉”。当唐太宗听到魏征所想的、所考虑的都是为自己着想时,他自然而然就不会对魏征的话产生反感,而是被魏征的忠心耿耿深深感动了。唐太宗不但接受了魏征的建议,还给他以奖赏。

摸准对方的喜好,然后说出你的赞赏,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对一个爱美的女性夸奖她漂亮,她会开心愉快,满面春风;对一个事业成功的男性夸奖他事业有成,能力超凡,他会自信满满,斗志高昂。赞赏的话要根据对方的需要而发,挑选对方最想听的话。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伊格纳齐·杨·帕德莱夫斯基在年幼的时候非常想学习钢琴,但是他的手指太短,而且又粗又硬,不适合练钢琴。那时候,帕德莱夫斯基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鼓励,但是,过了很久也没有等到。

帕德莱夫斯基的老师深表同情地说:“弹钢琴的手指要修长而有弹性,活泼而灵巧。我想你还是选择别的乐器吧!”

帕德莱夫斯基昕后,非常伤心。他对音乐的痴迷和热爱与他的自身条件的不足形成反差,他痛苦,他犹豫。在几经选择之后,他想到改学短号。

然而,这一次方向的改变并没有实现帕德莱夫斯基的音乐梦想。他的嘴唇不属于那种浑厚有力的类型,他调整气息时的停顿让短号老师失去信心。

帕德莱夫斯基非常伤心,他想,他可能只能与音乐擦肩而过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帕德莱夫斯基茫然失措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伟大的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鲁宾斯坦送给帕德莱夫斯基一种他一直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声音——掌声和喝彩。

“年轻人,”鲁宾斯坦说,“你当然有能力学好钢琴!我认为你可以,假如你肯每天下工夫练习7个小时。”

“你当然有能力学好钢琴!”这句话已经包含了帕德莱夫斯基所需要的一切!

就这样,帕德莱夫斯基开始忘我地学琴练琴。许多年过去了,他的艰苦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他成为那个时代世界上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他不但在音乐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是波兰的第一任总理。

安东·鲁宾斯坦的那一句鼓励的话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因为他的鼓励和赞赏直接说到了帕德莱夫斯基内心深处的渴望,点燃他内心深处的激情。当帕德莱夫斯基在面对钢琴觉得自己没有条件的时候,当帕德莱夫斯基在学习也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他终于等到了自己一直企盼的鼓励和赞赏。安东·鲁宾斯坦的赞赏像清冽的甘泉,滋润了帕德莱夫斯基干渴的心灵。于是,他从中得到了勇气和信心,找到了方向。

如果,鲁宾斯坦鼓励的不是关于学钢琴的事,不是男孩帕德莱夫斯基最感兴趣的事,那么,这个赞赏和鼓励也不会产生这么强烈的效果。

美言美语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赞赏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他人的真诚赞赏,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赞赏时一定要了解对方心底深处的渴望,把赞赏说到对方最想听的地方,这样,赞赏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起到最大的作用。”

发自内心的赞赏最感人

世界上最能打动人心的话语往往是发自内心的话语,最能感动人的声音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赞赏要动之以情,关键是要发自内心,让对方感受到你从心底里发出的赞赏之音。

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饱含真情的言行。赞赏也是一样。当有些人千方百计寻找华丽的辞藻来修饰赞赏之词时,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赏却轻而易举地捕获了被赞赏者的心。有句广告词是:沟通从“心”开始。同样,赞赏他人也要从“心”出发,这样的鼓励才是最珍贵的,取得的效果也一定是最好的。

发自内心的言语和行动是最感人的,最能传递真情,最能使听者感受其意。当饱含真情的赞赏传递出来的时候,会感动了接受到它的人。

台湾女作家三毛是一个敢作敢为、敢爱敢恨的女子。三毛跟随丈夫到撒哈拉沙漠,在艰苦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自从丈夫荷西意外死亡之后,三毛伤心欲绝。

很多读者劝三毛放弃思念,重新走入新的感情生活。为了感谢读者对她的关心,三毛写了《野火烧不尽》一书,回应读者的建议。在书中,三毛写道:“请求你,给我一份自己选择的权利;请求你,不要为着自己一点蝇头小利而处处麻烦人……不要强迫我回信,不要单个的来诉说你个人的伤感,要求支持。”三毛将稿子发表了,但她内心的伤感依然不减。

有一次,三毛到台湾彰化演讲。在灯火灿烂的舞台上,三毛不顾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站在舞台上,对着黑压压的听众,诉说着自己的感受。她把自己曾经痛哭长夜的经历告诉听众,并说自己已经战胜了悲伤,重新找回了自由的灵魂。

三毛演讲完毕,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都对她表示支持和鼓励。这时,从第一排的座位上走出一个腿有残疾的女孩儿,她一拐一拐地走向舞台。她的左手弯着,不能动,右手伸向三毛,递上一只小皮套子。

“你要送给我什么呢?”三毛问。

“我要送给你一枚印章。”

“刻的是什么字?”三毛将自己的双手伸向女孩儿。

“一句诗:‘春风吹又生’。我自己刻的——给你。”

一瞬间,来自女孩儿内心深处真挚的爱传递到了三毛的心中。三毛看着这个行动不便,只有一只手的女孩儿,泪水如泉般涌出。这么多年来,她听到过无数赞美,但是,这一次的礼物却让她刻骨铭心。

当女孩儿走回位置重新入座的时候,全场的人都对她报以久久不息的掌声。

在所有的支持和鼓励之中,这个女孩儿的表达方式感动了三毛。因为女孩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表达了对三毛的尊重、敬意、赞赏。她的行动代表了所有的希望和期待,她的印章表达了对三毛的深深祝福。

在说话的艺术中,发自内心的话语是最具有感染力的。当说话者的情绪是自心中有感而发时,就能让对方感同身受,深刻领悟。

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在大学一年级时十分贪玩,他被花花绿绿的城市生活迷惑了,追求穿着、游乐,物理竟然不及格,被人称为浪荡公子。他的母亲看到成绩单后,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彼得·塞曼的母亲想劝告自己的儿子,但是,她知道,单纯的说教并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她给儿子讲了一个有关家乡的往事:

彼得·塞曼的家乡原来位于西海岸的一个半岛上,那个小岛经常受到海浪的侵袭。

1860年5月24日午夜,海坝决堤,小岛又遭到了海浪的冲击。洪涛中,有一个孕妇在拼命挣扎。她已经快要临产了,硕大的肚子在海水中浸泡,非常危险,而海浪的冲击又让众人不敢靠近。但是,为了母子的生命安全,人们纷纷投以援手,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个孕妇救上岸来。

几天之后,这个孕妇生下来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就叫做彼得·塞曼。

讲完这段经历后,彼得·塞曼的母亲不无悲哀地说:“早知塞曼是个平庸的人,我当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

彼得·塞曼听完母亲的话,羞愧万分。他暗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毕业时,彼得·塞曼成绩优异,31岁时,在老师的帮助下,在物理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1902年,他和老师同时获得诺贝尔奖金。

彼得·塞曼之所以在听到母亲的诉说后马上转变了学习的态度,是因为母亲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他。彼得·塞曼的母亲发自肺腑的诉说和悲哀让他感到了生命的来之不易,他对自己随意浪费时间的行为进行了反思,并改正了错误。

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虽然人人都喜欢听赞赏的话,但并非任何赞赏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赏。相反,如果无凭无据、虚情假意地赞赏别人,对方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狡诈虚伪。

美言美语

学会用心去赞赏,赞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让你看到真、善、美,享受到缤纷与绚烂。

用赞赏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

在很多场合中,竞争对手都是针锋相对、互相攻击的,然而,这并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懂得协调人际关系技巧的人,会运用欣赏的方法,在竞争中把这种利害关系处理得圆滑而妥帖。

1914年,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时间,欧洲大陆战火连天,人们四处奔逃,流离失所。

和平能实现吗?没有人知道。美国总统威尔逊决心要为实现和平而努力,他打算派一个代表,一个和平专使,去和欧洲那些军阀们会谈。当时的国务卿勃雷恩,就是力主和平的人士之一,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做出愿为和平尽一份力的表示。当他得知总统有派遣专员的意思后,便认为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他愿为这桩名垂青史的伟大任务尽力。可是威尔逊总统却派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正是勃雷恩的好友赖斯上校。

接受如此重大的任务,赖斯觉得非常荣幸。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消除竞争对手勃雷恩的嫉妒和不满。勃雷恩是如此的自信和愿意前去欧洲呼吁和平,如果他猛然之间知道自己被排除在这次行动之外,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他很可能会恼羞成怒,也可能会做出过激行为。赖斯要做的,就是先化解勃雷恩的不满,解除后顾之忧。

接到委任书之后,赖斯并没有直接将此事告诉给勃雷恩,因为他知道如果直接说出来,勃雷恩会很难接受。

那么,赖斯是怎么告诉勃雷恩这件事情的呢?赖斯在日记上这样记载着:“当勃雷恩听说我要去欧洲担任和平专使后,显然感到十分失望。他表示,原本他认为自己势在必得,想不到我竟然成了专使。我告诉他说:‘总统认为不宜专门派一位政府要员去担任此项职务。因为这样,会引起他人的极大关注——美国政府怎么派一个国务卿来参与此事?’”

听到赖斯这样说,勃雷恩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总统的安排。

为什么勃雷恩不但没有为难赖斯,而且还高兴地接受安排呢?因为赖斯巧妙地运用了赞赏的技巧,他把勃雷恩的职位抬高到“一位政府要员”的高度,又说出勃雷恩的行动“会引起他人极大的关注”,勃雷恩听到自己重要的身份和受大众关注的程度,就觉得自己比赖斯更受人们重视,所以不仅不去争这次的差事,还为没有安排自己前往欧洲而高兴了。

虽然勃雷恩是赖斯的竞争对手,而且在这次竞争中明显地失去了优势,但是他在赖斯的欣赏之下,不但不再心怀不满,而且会尽力支持赖斯。机警而富有社会经验的赖斯就是遵循了赞赏的原则,用欣赏的方法让对方觉得自己仍然受到了尊重和信赖。

化解竞争对手之间的火药味的最好方法就是赞赏。要巧妙处理好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可以在自己有多余的机会时,把机会转赠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并同时附加上自己的赞赏之词。这样,对手会为你的尊重和支持而感动,会给你送来橄榄枝。

法国演讲大师安尼尔每天都会接到演讲的邀请函,但是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应付所有的演讲,因此,他必须拒绝很多人。

很多来邀请他的人,都是他的朋友,或是一些平素就有交往的人。安尼尔在拒绝邀请时,总是尽量婉转用词,小心斟酌,并且为他们推荐其他合适的人选,这其中就不乏很多竞争对手。

安尼尔是怎样推荐这些竞争对手的呢?他没有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点评竞争对手,也不认为这是自己对竞争对手的施恩。安尼尔首先对来邀请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同时对不能前往表示歉意,接着他建议对方去找一位能代替他演说的人。

安尼尔会这样建议说:“你为什么不请我的朋友——编辑约翰先生替你们演讲?你有没有想到那位伊考克先生,他曾在巴黎住了15年,对于通讯这个行业,他知之甚深,而且妙语连珠。还有那位郎法洛先生,他有着丰富的经验。”

那些竞争对手从邀请人的口里听到安尼尔对他们的评价时,都觉得非常高兴。因为安尼尔在推荐时,说了“知之甚深”、“妙语连珠”等赞赏词,而且把他们当成朋友。所以在后来的交往中,这些竞争对手不但不会把安尼尔当成竞争对象,而且还时常说安尼尔的好话。

美言美语

欣赏可以加深、加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可以化解矛盾,让有利益关系的竞争对手之间关系变得密切。生活中,如果我们能运用欣赏的方法,对同学、同事多加欣赏,对生意场上的竞争对手给予适当的赞赏,那么我们就会减少敌对力量,增加更多的朋友。在工作和事业上,会更顺利。

同类推荐
  • 电子商务法实用教程

    电子商务法实用教程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涉及电子商务领域的域名、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认证、电子支付,以及电子商务的税收、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正当竞争、著作权、隐私权等法律问题。每章以案例引出问题,在对相关知识讲述后对前引案例进行分析。每章后均提供实务案例分析,在部分章节后还推出一些相关案例,可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原告和被告,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讨论,也可供从事电子商务法律实务的读者结合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本书不以教材形式为限。书中提出的很多观点,是作者在法律教学和法律实践中长期思考和探索的结晶。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本文内容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等。
  •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

    《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本书既涵盖了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艺术类考试的具体流程、题型范例、注意事项,又提供了历年考试大纲,内容全面而精练,让考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考,避免做无用功,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 拷问中国教育

    拷问中国教育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犀利的笔锋、忧愤的思想、澎湃的激情、生动的描述,直指应试教育的软肋与死穴。与此同时,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对中国教育改革的严重性、紧迫性及其出路,进行了有益的不乏见地的论证与探讨,是一部呼唤中国教育改革的警世书。
  • 伊索寓言精选

    伊索寓言精选

    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而本书《伊索寓言精选》即在《伊索寓言》基础之上精选而出。
热门推荐
  • 斗罗之沧海澜歌

    斗罗之沧海澜歌

    【轻松无限流】当一个个只存在于网文动漫中的世界摆在九闲面前时,他严肃的拒绝,并表示:“太累了,说话不好听,长的不好看,还是个弱鸡儿,这让人怎么活?”系统:滴!(手动滑稽刷存在感)精简版:这是轻微佛系宿主与存在感薄弱系统在万界旅行的故事。
  • 抗战之殇

    抗战之殇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安内”的策略,逐渐失掉东三省,一批热血青年,愤然报考黄埔军校,走上战场,与日军展开血战。随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几个人的命运也卷入了历史的漩涡。刘裕民和黄文安在正面战场率国军与日军血战,胡翼在军统特工战线上隐忍锋芒,窥探敌人最核心的秘密,周耀辉和赵诗婷则加入了中共特科。同时,几个人的情感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胡翼家庭被日本人破坏后对爱的漠视,周耀辉和赵诗婷对爱的坚守,刘裕民在硝烟中对爱的寻找,黄文安对爱的痛苦…在这段历史中,每个人都在战斗,每个人都在希望和坚持中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 洛夏莫厌情

    洛夏莫厌情

    夏洛洛、原是夏氏集团活泼可爱的千金,可不料父母的车祸身亡让她变得冷漠,一心想着复仇的她,在遇见了冷漠却又软萌的莫厌后,还会想着复仇吗?莫厌、第一次相遇时便对洛洛倾心,随后展开猛烈攻势,喜欢并心疼着夏洛洛,洛洛变得越来越黑暗后,决心帮助夏洛洛复仇。他们的复仇爱情路会顺利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阴阳代理人

    阴阳代理人

    一次回乡探亲,却让我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人分男女,界分阴阳,我成为了行走在阴阳两界的代理人,我会勾魂你相信么?
  • 狂霸九天

    狂霸九天

    一段往事,一种因果;一个将死的苦逼少年,一份斩不断理还乱的宿命;刀光剑影,恩怨情仇。一种风流,两处闲愁!九星乱,帝零落。佛说,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段因果!李若风说,我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局。我说,我自己都没想到。
  • 正妻不安于室:皇后天下

    正妻不安于室:皇后天下

    嫁给萧子墨,不是沈曼要的。她只喜欢云笙,即便云笙听不见也不会开口说话。只是她低估讼糇幽宰约旱挠眯?他霸道且深情,他说,我要这江山也要你阿曼沈曼一步步退,直到无路可退沈曼想,如果心底的位置空了,什么都无所谓。她以为她可以空着心过一辈子,她帮萧子墨夺政,她废了那个傻子皇帝,阿曼对着那张扭曲的俊容哭了,这一世纠缠,下一世偿还。阿曼说,这江山,我替你毁了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