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899100000007

第7章 赋诗文点亮心光

读书肄业在家过日子,夫妻相伴生活也幸福;为去省城求学而分家,立志建设边疆学藏语;无钱退学作诗慰心灵,送妻读书倡导办学堂……

从联中肄业回家与妻幸福相聚

郑佑之同妻子结婚一年多来,没有留在家里好好享受甜蜜蜜的婚姻生活。他们聚少离多,欢爱难逢,新婚10天后就到宜宾读书了。后来积极投身辛亥革命运动,更是很少回家相陪娇妻。想来他内心惭愧,觉得对不起日日苦盼他回家的爱妻。

1912年冬天,郑佑之带着对前程忧虑、眷念爱妻的心情,从叙府联中肄业回家。这次回到郑家庄园后,他心存补偿妻子的爱,好好地陪陪她,多多地弥补她的付出,对她特别温存。

郑家庄园虽然没有以前的门庭若市,富贵喧哗,毕竟“象比马大”。在一天的热闹之后,夜幕已经挂在画象嘴,冬天的月光洒进了郑佑之的爱心小屋。久别胜新婚的快乐,让李坤俞陶醉在丈夫的温情海洋。她娇滴滴对丈夫说:

“我们该有一个小宝宝了……”她用纤细的小手,捧着丈夫的一张国字方脸,深情地渴望幸福的淹没。

“我们是应该有一个孩子了。”他用一双有力的大手,把枕着的她放平婚床,“现在我就开始播种,明年一定让我们的辛勤耕耘开花结果。”他一转高大厚实的身板,像一位战场上的勇士,向她胸脯突起的山峰,发起一阵猛烈的冲锋。她瘫软地、哇哇地任凭勇士进攻,只能乖乖被俘投降……

当翌日冬天暖阳的光芒,照进了郑佑之、李坤俞温存的爱心小屋时,他们才从一夜的沉醉中缓缓清醒。于是,丈夫就带着妻子,来到郑家庄园背靠大山的一片楠竹林中,聆听鸟语,寻觅灵感。突然,他情绪高亢,手指远方,纵情赋诗——

十年山馆始围墙,竹里开门笋最长。

一辆推车行得过,不愁花露湿衣裳。

行尽疏篱见小桥,绿竹深处有红蕉。

桃花雨过碎飞红,半逐溪流半染霜。

看见丈夫朗诵诗歌,李坤俞的心绪也受感染,她虽然没有上过官学,但在李家深得父母教诲,也是一个饱读诗文的女子。于是,她也向丈夫唱和——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含到画梁西。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就在这天上午,唐大兴看见郑佑之同李坤俞在山中。唐好久没有见到二少爷了,他就把锄头立在地里,立即兴奋地跑过来:“二少爷,你回来啦!”

“前几天就回来啦,我还正想去找你摆龙门阵的。”看见儿时最好的朋友郑佑之很是高兴,伸手与大兴握手,“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大兴你长结实啦!走,到我家去我们好好聊聊。”

二少爷的热情,令唐大兴不知所措,他没有用过握手礼,就双手握拳向郑作揖:“二少爷你可回来了,让二少奶奶在家好等啊。”

“大兴,现在已是民国了,你就不要再喊我二少爷了,听起来很别扭的,就直呼我的名字好了。”

“二少爷,”唐大兴又出口:“习惯了喊你二少爷,叫我喊你名字还不习惯的。”郑佑之他们一边聊着,一边向郑家庄园走去。郑佑之就把唐大兴带进堂屋。

李坤俞看见他们两个好朋友相聚高兴的样子,她也很开心,把家里最好的叙府龙芽泡上两杯,端到了丈夫他们坐的一张大红木桌子上:“大兴,请喝茶。”

“谢啦!二少奶奶。”唐大兴又双手抱拳,向李坤俞作作揖。

哈哈。郑佑之说:“大兴,你就改口喊她名字就行啦。”

嘿嘿。唐大兴对着他们夫妻傻傻发笑,把茶碗端在手里,熟练地用盖子在茶碗里浪了几下,才把茶碗放在鼻子前闻闻说:“好茶真是好茶,好香啊。”

“快到年关了,今年你家有米过年吗?”郑佑之问。

“二……”唐大兴正要喊少爷两字时,突然用手捂了下嘴说:“叫你名字还真不习惯。今年我家有米的,我还记得那年你给我家送米过年时,你母亲知道后还说了你的。”话从口出,他立即用手拍了几下自己的嘴巴。

“我们童年时代的小事亏你还记得,我可早就忘了。”郑佑之伸出拳头,轻轻地击了一下大兴的胸口,“大兴,说婆娘没有?”

“我们穷人家的男人,哪个姑娘看得起啊,没有这种好事,如有的话一定请你吃喜酒。”

“好,你一定要记着哈,结婚的时候一定要请我吃你的喜酒啊。”

“开饭了。”郑佑之、唐大兴两人摆得正起兴时,李坤俞走过来请他们吃午饭了。

“不好吧,我来就在你家吃饭。”唐大兴有些受宠若惊。

“来者是客,你还跟我客气啥子,今天我们两兄弟好好地喝几杯。”郑佑之站起说,“走!去饭堂。”

这天正好郑佑之把已抱给伯父郑廷榜承嗣的三弟伯衡也喊了回家。四弟瑞符、六弟自相也在家,他的三个弟弟已经坐上了桌子,正等二哥来了开饭的。

“唐大兴请坐。”郑瑞符看见他同二哥来了,很高兴地为他们倒酒。他先倒满一杯,端给唐大兴,然后才分别给二哥、三哥和自己各倒了一杯。因为六弟还小,他不爱喝酒。

“难得我们几兄弟坐在一起,今天我就敬你们一杯,祝你们万事如意,开心快乐,早日成家立业。”郑佑之站起端酒杯敬酒。

“干杯!”几个男人异口同声,碰杯后一仰脖子,全部把杯中酒倒入嘴里。

母亲王氏这天也比较宽心,她同李坤俞还在厨房里煮饭做菜,没有上桌吃饭。5个男人好一阵热火朝天、喝酒吃菜、杯碰响、话出口、笑声起。这是郑家这些年来,很少出现过的热闹场景、和谐氛围。王氏、李坤俞听到他们几个唏哈打笑的,她们的脸上也流露出会心的笑意。

这年腊月29,李鸿绪就安排五女坤舆、幺女坤泰去郑家庄园,接大姐夫他们回家过年。当两个女儿离开家后,蓝明富在家就张罗开了,家里就忙碌起来,杀鸡杀鸭、做好年货,等待大女婿大女儿回家过年。

郑佑之同李家三姐妹一起,走出了郑家庄园。从这里到伯阳嘴10多华里,平时两小时以内就可以到了。可是,那天在路上,幺妹坤泰特别激动,两只手臂像小鸟的翅膀展开,一扇一扇地一路飞跑在前面,让紧跟着他们的李家大姐累得背心冒汗:

“幺妹,你跑得太快了,我跟不上。如你想先回家报信,你就一个人先走吧。”话还没有说完,李坤俞就有点接不上气来了,咳咳咳……

“坤俞,最近我感觉你总是有点咳嗽,到了家里你一定要请岳父给你好好把脉,开几服药好好调理一下身子,我还等着播下的种子,早日破土发芽呢!”郑佑之用手抚摸着妻子的背部。

“去——”李坤俞对着丈夫莞尔一笑,“去你的吧。”她用手推了一下丈夫然后,俩人哈哈哈地笑了起来。

五妹坤舆听见大姐夫、大姐哈哈大笑。可她又不知他们笑啥子,她也觉得好笑,也就跟着笑了起来。这年坤舆才13岁,她看见大姐夫的时候不多,只觉得他身材高大、长得健壮,是一个大男人。还有,她常常听父母说大姐夫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会写诗作文的人,在外面奔波事业。她好心欢喜大姐找了一个如意郎君,她为大姐高兴而笑。

李家人难得全部聚在一起过年。自大女李坤俞嫁到郑家以后,她还没有回家过过一回年。这一年李家全部回来团年,李鸿绪、蓝明富看着一家儿女热热闹闹在一起,脸上像挂满一朵盛开的野菊花一样灿烂。

李家养育了7个儿女。长女李坤俞、大儿李席儒,依次是李坤杰、李坤伦李坤舆、李坤泰,小儿李绍唐。此时,只有长女才结婚了。

李坤俞结婚后很少回娘家住,这次大女回来了,蓝明富满心欢喜。她知道大女嫁给佑之后,小夫妻恩恩爱爱,夫唱妻随。可他们聚少离多,加之女儿跟着后妈和几个弟弟一起生活,总有一些不愉快的摩擦。如今女婿回家了他们终于可以每天生活在一起了,那等着抱外孙的日子指日可待。想到这里她会心一笑,听着她们四姐妹在二楼上喜笑颜开的,她也上了楼,准备同大女摆摆家常。

“母亲来啦,”李坤俞让座,“母亲请坐,你有事吗?”蓝明富的一双放光的老眼,落在大女儿平平的肚子上,眼光有些失落。于是,她对另3个女儿说:“你们出去玩,我给你大姐有事商量。”

听了母亲吆她们走,二女、三女听话地离开了,而五女、幺女却不愿离开大姐,小嘴凸起说:“母亲偏心,就喜欢大姐姐。”

“你个小精怪,大人有事。”蓝明富用手推了一下幺女,“你到外边玩去。她们两个才闷闷不乐地离开了二楼。”

“母亲把几个妹妹都吆开了,你有啥子秘密同我讲啊?”

“秘密,母亲有啥秘密,你有秘密对母亲讲莫得?”

“没有啊?”李坤俞看见母亲一进屋里,就用两双神秘的眼睛盯着自己的肚子看。其实她的心里也略知母亲的好奇心,故作不明地问,“有事,母亲请讲。”

“你的肚子咋还是平平的,有没有……”蓝明富仍不住伸出右手抚摸长女的小腹问,“有没有怀喜的感觉?”

“母亲……”李坤俞撒娇,一头倒进了母亲的胸怀。向老人轻轻地摇了两下头。

“没有关系,现在佑之回来了,天天陪着你,我想你很快就有喜了……”

蓝明富同李坤俞唠家常时,李鸿绪正在同大女婿摆龙门阵:“佑之,你下步有何打算?”

“岳父,我想继续读书,去考省城的学校。”

“好男儿应该志在远方,你的想法我支持。”李鸿绪用手习惯地梳理头发。

“只是……”郑佑之有点语塞。

“你说,有什么难题,看看我有没有办法帮助你。”

“谢谢岳父。你是知道的,这些年我们家遭到变故,家业日渐落败,我又长期在外求学奔波,没有用心把家业发扬光大,母亲和坤俞在家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我再提出外出去读书,也许母亲不会同意,更不会出钱的。”

“啊,是这样啊。”李鸿绪把手从头部慢慢地滑到下巴,又理一理胡须说:“如果你考得起省城的学校,我可资助你去上学。”

“谢谢岳父。”郑佑之激动地站起来,给李鸿绪深深地鞠躬,“岳父,我回家后就准备准备,过完年我就去报考。”

为到省城上学筹资而分家

1913年的大年初二,郑佑之带着妻子,从伯阳嘴回到了郑家庄园。是夜晚,他就把给岳父讲的事向妻子说了。他知道妻子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把自己的想法向枕边人诉说,“回家这些时日,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分析思考,认为当今中国落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一条就是国民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知识,缺少思想造成的。于是,我下定决心继续求学,准备报考省城的学校,立志科学救国救民……”

“到省城去上学好远啊,我又难得看到你了。不过,我同意,我支持。但母亲会不会同意呢?”

“这件事我要好好给她谈谈,只要你不反对,我想就好办了,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我的男人有志向,我为你骄傲自豪!”她用温柔的双手,搂着丈夫的脸。

郑佑之被妻心感动,同时也为自己又将离家外出求学,把妻子留在家里独守夜空,感到愧疚。他就用一个男人的温情,向妻子弥补。

“呀呀……唷唷……你省省力吧……”

“我就是要在春天时节,发力耕耘,在你肥美的沃土上,进行春播劳作,希望秋天收获硕果。”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郑佑之还带着妻子去自贡观赏灯会。他在观灯时向妻子吟诗一首:

罗绮香风拂面来,星桥灯火满楼台。

十分桂魄如春晓,万朵莲花不水开。

宝马倾城金作络,彩虹匝地锦城堆。

纵难一闰元宵夜,玉漏何须故故催。

从自贡回到画象嘴后的第二天,郑佑之主动同后妈亲近,自然把话题转入到自己的想法:“母亲,这些年来辛苦你了,你把家里操持有度,我才有心在外求学。可我至今一事无成,就想去省城读书,报考四川高等农业学校请母亲支持。”

本来王氏这天心情很好的,一听郑佑之这话,满脸飘起乌云,说话就像瓢泼大雨:“佑之,你有完没完呀?这些年你在外闯荡,书也读得不算少了年龄也不小了,可还是一事无成。你究竟想干啥子?”

“我就想读书!母亲,我知道这些年你不容易,盘我们几兄弟费了很多心思。”郑佑之忍着耐心地对后妈说,“等我今后学业有成,有出息了一定好好报答你的恩情。”

“我不稀罕你报答我,我就希望你现在留在家里,帮助我打理郑家。你也该是为郑家撑起的时候了,还出去读什么书?再说了,你不在家里好好守着,你的婆娘能给郑家添后吗?”

“母亲,你想抱孙子,我能理解的,也许今年我们就会让你当奶奶的。”郑佑之有意讨好后妈开心,但他所说的话,并没有打动后妈的心。

“你还晓得传宗接代呀,我以为你早忘了自己是郑家长子。那你就应该在家好好地撑起门面,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还想出去干吗?”

“我已经打定主意,这回一定要去成都考学堂。”郑佑之听了后妈这一通说法,他也激动起来:“我的书读得并不多,很多东西都不懂。在现今世上,没有丰富的学识,难以为人,难以成气。”

王氏见郑佑之不听她的话,更难控制情绪,开始发火,声音提高:“你书读得再多,顶个屁用,我也没有看到你出息。你硬要外出读书,我捆不住你的腿,你出去自己想办法,反正我没有钱再供你读书了。”

郑佑之看见后妈对他光火恼怒,也不客气地回顶一句:“我们每年不是还有一百来石田租的收入吗?”

“我们的家务你不是不知道,你父亲去世时办丧事用了一大笔钱,给你结婚又花费了很多。还有,你和你两个弟弟这些年读书不用钱吗?拖起这一大家人,吃饭穿衣,人来客往,难道不用钱?”后妈越说越发火,终于摊出最后一张王牌:“你硬是要外出读书,我管不了,我们就分家。”

“分家就分家。”郑佑之为读书的事,与后妈闹了起来,分家之事早在他的预料之中。当后妈说出口后,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要分马上分,我好自己做主!”

“好!你去把你郑家人喊来主持,今天就分!”

正当郑佑之与后妈吵闹时,刚从外面回来的李坤俞看到了:“佑之,你是一个读书人,咋同母亲吵嘴,太不应该了。”

“没有啥应该不应该的,我要自己那份,天公地道。”郑佑之也没有好气地对妻子说,“不关你的事,你回屋里去,我这还有事办。”语一出口,郑佑之拂袖而去。

看着丈夫跟母亲吵架的情形,以及从来没有见过他生气的状态,李坤俞望着丈夫出门的背影,也许心中明了几分,一定是母亲不让他去省城读书……

第二天,郑佑之的同族伯父郑富安、郑廷榜,叔父郑文光等家族长辈如约而来,坐堂分家。

经过一番调解,最后决定将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产一分为四:王氏、郑佑之、郑瑞符、郑自相各占一份。郑佑之分得左跳子的一股田产42石,郑家庄园10间房;同时也分得一笔郑家的债务。

分家以后,郑佑之虽然分有田产、房屋,但没有现钱。他先卖掉一部分田产还债。自己当家后,他才体会到当家人的难处。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事事都要操心……

1913年夏天,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郑佑之报考了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四川大学前身),并被顺利录取。

为筹措学费,郑佑之寻亲拜友,在岳父李鸿绪、舅父张子高的鼎力帮助下,筹集一笔学费前去成都上学,入“殖边科”学习。同时,他还选修了蒙藏语言文字,立志为建设祖国边疆做出贡献。

进入四川高等农业学校后,郑佑之发奋求学,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入学不久,他从中国实际,特别是从四川和川南栽桑养蚕的特点出发,纵论了发展桑蚕产业之见解,撰写了一篇很有指导价值的学术论文——《养蚕新论》。对此论文,学校给予很高评价,得到了有关专家的推崇。

在省城读书期间,李坤俞一次在给郑佑之写信说“母亲为分家不公,几次在家吵闹……”为此,他就给当时主持分家的大伯郑富安写了一封信:

富安伯父尊前:

唇承明诲,敬仅遵依。确不敢谓恭,实自信能忍。不图人口难凭,雌黄任意。用特呈明,敬求钧鉴。自大人去未几时,侄闻母云,前次产业不匀,俱属侄与各尊长之有意作弄其间。不然,觐光伯何以屡不至,文光叔等何以尽推大人。若非于心有愧,大人又何以自认不匀。自请致拈,侄等又何以帖然服从。且前次屡言清理,何以竟未,彼闻斯语,颇不释然。窃去岁之事亦诚,属各尊长之急于速成。犹故各事多有未妥,诚难免乎后言,谨举其大者三:

一、房屋各事,俱皆拈断,独此一依母意,以致瑞符“之房屋大弱”。虽瑞符之善让,然承其让者,不待侄也。今母云瑞符之善让,让其兄也。侄不能独受此言,非另行拈断无以解。

二、粮银。瑞符以多分得账,故多得大冲产业一股。然粮银固有仅八钱几也。今瑞符已将大冲出卖,拔去粮银六钱九分几,则所余粮银不过二钱上下,今却得六钱几。夫大冲瑞符之业,非众上之业,其拔去之粮,即当归瑞符名下,若大冲拔去之粮,该各兄弟分,则卖大冲还不完之账,岂不该各弟兄认,侄却不能。

三、左跳子之界。踏踩时以迫于时将近暮故,仅将上股踩踏明白。下股仅据佃户口报而书,大人以为照契可凭。过后细审,不惟不合,且连界之地主皆昔姓名,无以查确,况此契又为母要去。

此外,如据侄所访查四户所云,左跳子上股较下股强谷二十余挑。又左跳子各股将稳租取出,皆可进四十余石,而瑞符所分,将大冲卖了偿账不够外,沙树岔又仅进二十余石,干租更少,是较左跳子下股尤少。认计老六一股,各笔皆强,所不能远强于各弟兄者惟上。大人每云:“家事多主乎情”。今则飞短流长,既情无可忍,不得不兼而从理,以杜谗疑。计惟全体另始,乃是情理兼得。事关远大,敬请钧裁。

郑佑之在省城读书,每月都要给家中的妻子写信。一次,他写完信后,还附诗《思归》一首:

东风吹恨几时消,春水连天又涨潮。

自叹不如梁上燕,一年一度也归巢。

从这首诗中,看出当时郑佑之与妻子分居时情感受到煎熬,特别想念妻子,为她独自在家撑持家业而愧疚。加之在省城上学,生活需用花费很大,所筹经费仅一年多时间就用完了。这时,他不好意思再向岳父及亲友,开口请求资助,只好无可奈何地暂时放弃成都学业,回到了画象嘴……

赋闲做诗文·送妻去读书

1914年初,郑佑之从成都辍学回家后一面潜心自学,博览经史子集和一切古代文学、诗词书画、医学知识、涉猎广泛;一面关心时政,订购了大量宣传新思想的书报杂志,着力研究新文学。每有所事即将其写入日志之中,日积月累,收获颇丰。

郑佑之这年居家过日,勤奋自修,心系远方,时刻关心山外情形、国家和世界发生的大事。常借诗歌、散文、对联等文学作品,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题像》

盈盈含笑立吾前,似是蝉宫谪降仙。

莫怪痴儿颠倒甚,老夫虽耄见犹怜。

《题画》

醉向颓图问暮秋,临风挥洒水西流。

吾君莫笑毛锥秃,万里江山一笔收。

《咏画菊》

霜消雪久融,六月枝犹傲。

攀折讶成空,放声齐大笑。

《偶兴》

久闻倾国属桃花,突地重来尽暮鸦。

荒草蓬蓬春久去,源兮何处意如麻。

郑佑之同李坤俞结婚已经过去了三年,他们夫妻恩爱,携手播撒的爱情种子,一直没有破土发芽。丈夫又带着妻子回到伯阳嘴,请岳父把脉问诊。李鸿绪是当地有名的中药,为当地老百姓治好了许多疑难杂症。可面对长女婚后三年不孕,他却束手无策……

虽然李坤俞这三年来,一直为没能给丈夫生下一儿半女,心存愧色。郑佑之也很盼望他们的婚姻爱情能开花结果。对于妻子的愧疚,他一点也不怪她,而且还以大丈夫的姿态劝慰她。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人,更明白一个妇女没有怀孕的原因种种。

妻子出身名门闺秀,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在当地十里八乡,可称妇女中的佼佼者,是一只美丽的仙鹤,独立于鸡群。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没能上过正规学校,不懂得新的科学文化知识。

郑佑之是一个受新思想的前卫学士,很反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他经常叫妻子多看新书,追求女人的独立和自由解放。因此,退学回家以后,自己主动承担打理家业,建议送妻子到宜宾新式学堂去读书。

那时,宜宾尚未成立女子学校,男女生又不能同校,分家后妻子又要独立承担家庭主妇的重担,加之家庭经济不力,里里外外要操持,就婉言谢绝了丈夫要送她去宜宾上学的美意。

郑佑之就一面主动管理家事,帮助妻子分担家务劳动;一面自修,同妻子一起学习讨论,寻机再送坤俞外出求学。

一次,郑佑之同妻子回娘家,他就向岳父母提出让李坤俞、李坤杰二人同去宜宾读书。由于是亲姊妹同去,能互相照顾,家里放心,岳父母终于同意了。

此时临近开学了,来不及置办新衣,郑佑之为了节省几个开销,他就把自己以前的旧衣裳翻出来,并按照学生服的样式画了草图,请妻子照着做学生服。

李坤俞是做针线活的巧手,高高兴兴地改后对着大衣镜试穿,穿着新式学生服,她左看右看总觉得不太得体,表示不满意。郑佑之一看,妻子穿上新式学生装,更显得依人可爱,脱口吟诵——

惜钱自把绣针拈,笑尔腰宽着不恬。

莫怪衣衫难合褶,温袍百结几人嫌。

自惜原称女丈夫,却来脂粉一同徒。

休嫌袖短难遮手,好系蛟龙不畏濡。

1914年2月20日,郑佑之亲自送李坤俞到肖家湾萧简青家。那时肖也同李坤俞的二妹李坤杰结婚了。郑佑之同萧简青是叙府联中同校同学,曾经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还经常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而且,肖与李相识结婚,还是郑从中牵线搭桥,最后促成了他们的美丽姻缘。在萧简青同李坤杰结婚时,他为《内人送亲》写诗一首:

一乘飞轿走饥鹰,送妹翻惊妹未曾。

骨肉生离连髓痛,怎教牙齿不随疼。

点点空林泪满枝,唯思送妹正当时。

休夸阿姐精脂粉,岂识肖郎不画眉。

从画象嘴到肖家湾需要走20多里山路。妻子是个缠了足的女人,鞋尖脚小,走路难行。因此,那天郑佑之请来了俩人,抬着竹轿子,帮助妻子背着行李,送去肖家湾。

说来也巧,那天郑佑之同李坤俞赶到肖家湾时,李坤杰也在试穿刚刚缝好的学生服,正在对镜自照,嘴里嘀咕不休,埋怨裁缝把袖子缝短了。此情此景,李坤俞把丈夫写她“穿衣照镜”的诗吟诵一遍:“惜钱自把绣针拈,笑尔腰宽着不恬……”

大姐吟诵完诗句后向二妹讲:“不是裁缝手艺不行,而是城里学校时兴短袖。”李坤杰这才高兴地穿在身上。

在肖家湾住了一晚后。那晚,郑佑之同萧简青聊了半夜,他们互诉人生过往,感叹社会现实,畅想未来。讲到高兴时,郑还为他们的过往作诗一首:

君何降抑我何狂,为问春凤舞絮忙。

岂有文章惊四座,十年前已愧肖郎。

第二天郑佑之、萧简青就把他们的妻子,一路送到了宜宾上学……

李坤俞离家上学刚好一个月。这天天空布满乌云,响起了阵阵雷声,下起了淅沥的春雨。郑佑之独坐书斋,两眼遥望窗外,思绪翩翩,随即铺下书笺,以《对雨书怀赠内人》为题,写诗一首:

突地风云变一天,震雷惊去梦中仙。

雄狮已觉朦胧梦,那任雌龙彻地眠。

从郑佑之的诗中,可以读到他把自己比作睡梦初醒的雄狮,把妻子比作还未睡醒的雌龙。表达他送妻子外出求学的用意,就是为了唤醒妻子成雌龙。

这年2月至5月期间,郑佑之诗兴大发,常以现实社会、家人事物为题材,写了各种诗词152首,对联65副。充分表达了“诗言志”的意向,道出了强烈心声——

《杂题》

何须薄命怨桃花,自有神仙俟水涯。

莫怪飞英迷莫辨,豁然开朗见桑麻。

《唐六如画山水》

领解皇都第一名,猖披归卧旧茅衡。

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

《无题赋》

何曾心头肉一分,微风吹拂亦生疼。

频年脑健翻成弱,阻我鹏抟万里云。

《无题》

岂有泪珠轻向人,偏教无地为君倾。

刘郎断绝蓬山路,独看天边雁阵横。

也知得所非宜恋,无奈柔肠着实缠。

欲把钢锋莲藕断,怜伊寸寸有丝牵。

每到良宵思欲然,敢将污秽告青天。

人情之所不能已,忍读葩经议昔贤。

自谓泥污不染莲,解愁无计问苍天。

前因究是如何种?蒲柳怎经藤久缠。

独我常教烈焰煎,含情搁笔忆从前。

五更机上翻犹覆,直到天明总不眠。

吐丝自缚怜蚕蠢,啼血无声惜杜鹃。

我亦时时锄不尽,风兮休断暮时烟。

几回说断何曾断,藕断丝偏着实牵。

自料此生无尽日,安排都付与红莲。

妻子到宜宾读书后,郑佑之独自在家。他是一位学识渊博、年轻有为的学者,深得当地学界乡绅、教育人士的赏识。故本地就有几所学校知他闲居在家,争相聘请他去任教。同窗好友江绍辅深知佑之的为人,遂向其兄江绰云的学校推荐任教,得到认可后就派人把聘书送到了画象嘴。

此时的郑佑之正忙于打理家业。他见同学江绍辅送来的聘书和信件后,请来人给江带回书信一封:

辱肠教言,情深桑梓,地方之学校如斯。本当竭诚奉命。奈弟学识浅稚,另有家业打理和游学之思,原不以修金多遂弃桑梓维持之素志也。弟自幼学以来,萍踪无定,浪得虚名,毫无实绩。且又马粪加面,是弟尽责于桑梓之日长,求学之日短也!区区隐衷,久为昔年同学所共烛。绍辅谅不以此相责也。原聘退还,自断高命。贵堂合并伊始,虽目下之责任繁难,日后之收成正大。敢以万岁为祝,此复并请公安。

李坤俞到宜宾上学后,虽然有二妹陪读,但她离家远读,思念飞到了丈夫身旁,整天相思忧郁,以致经常生病,故在宜宾读完一学期后就回到画象嘴……

“游学”不成倡导办学

1914年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此,郑佑之当即挥毫写下了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对联:

欧洲豆剖方殷,问谁守得平和固。

蓄意瓜分已久,在我须防武力来。

从郑佑之的对联中,看到了他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同时,告诫国人必须做好防止帝国主义入侵的准备。这说明郑佑之当时就能洞察世界、具有前瞻眼光的有识之士。

还有之前日本帝国主义进入东三省后,郑佑之就《黑龙江》为题写道:

黑龙江东三省之一,而满洲之旧也。日俄之战为韩,实为满也。外人因云:日俄之争满洲,譬如两牡之争一牝。日胜则牝属日,俄胜则牝归俄。呜呼,堂堂大国之黑龙江固外人之所牝也耶!吾因以名吾之牝犬。

李坤俞回到画象嘴后,郑佑之又产生了外出求学的渴望,他想冲出夔门,出川深造,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无奈遭经济困厄不能成行,拟组“登瀛会”以助游学之资。

郑佑之虽然得到岳父李鸿绪、舅父张子高的支持,但资金仍然不能遂其愿。同时,他还向李鸿绪之弟,李秉之舅舅写信求助:

凉风乍至,白露重来,叹日月之如流,慨韶华之易逝。抚髀增悲,挥戈无力。此萍游各地,纯盗虚名者所急急乎欲鸣,季将军之一请也。

甥,久欲游学武昌,藉增学识,以慰爱我者之心,以实誉我者之口。无如力短心长,有怀莫就。会约登瀛,本以预筹经费。质惭驽骀,难邀伯乐回头。有如蚀月,圆者复缺,此馨香祷祝者,所望乎鼎力之圆之也。

前次亲求,未遑尽吐,近依宇下,未获申前,特续芜函,拜求金借,果承惠爱,当勒五中。临绪依依,欲言不尽。

郑佑之还向父亲生前的生意伙伴、老友谭佑卿写了一封救援信:

佑卿文执尊前

未睹丰标,又经数月,翘切芝仪,瞻依何似。前次惊传棒徒噩耗,不禁骇然,所幸君子有未然之防,小人无挟仇之恨。塞翁失马,焉非福乎!

启者,侄久欲游学武昌,每以经费艰阻。近蒙李鸿绪、张子高两舅合力提携,组一二百钏之登瀛会,以助求学经费。承各尊长惠爱,已将成立。惟尚短缺一庄,侄欲恳求鼎力圆成,不识樗柳腐材,得荐神工培植否?此上。

但在那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里,众亲友见郑佑之闯荡多年,一事无成,把他看作是“光读书,不立业”的迂夫子。加之他家业滑落,负债累累都不愿借资助他。所邀“登瀛会”告吹,外出游学化为泡影。为此,他以“誓不登瀛居士”署名,写诗两首:

满腔热血归何处,抚昔思今慨有情;

自是痴儿痴太甚,过眼浮云总欲留。

傲菊独无花,不惧春风笑我。

青山如有意,还将草木荣人。

从这两首诗中,表达郑佑之做人的尊严,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从此,郑佑之改变了观念,把学习研究转向社会,留心时事政治,与穷苦农民结交朋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常写诗作文,贬斥富豪。而把主要精力转向倡导办学,致力于教书育人。

1914年初秋,郑佑之在家族中,为成立郑氏联宗会,大力提倡读书,爱国为民,并亲自起草《郑氏联宗会公启》,在古罗、合什、柳嘉等几个乡镇的街头同时贴出——

自竞争之祸烈,而团聚之谋起。法至良,意至善也。值兹潮流激荡,四万万且具同胞之称,况乃枝叶同根,一个个欣怀观望之念。嗟乎,散沙之识。吾国人共蒙好,亦吾族人所独具比也。郑氏联宗之倡,本在吾族以前。各族今皆成立,而吾族之前途尚远。爱力涣散,团聚无日。同人等目击心惭,勉为承首,又以合什场吾族联宗之成立,其在月内,同升二店为报名之所。凡我族人有欲入此联宗会者,请于秋节以前,报名勿误。

郑佑之从近代历史上,看到中国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下,政治腐败,国势衰落,饱受世界列强的欺凌。广大群众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他认为国弱民穷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文化素质不高造成的。要振兴中华,实现孙中山的政治纲领,必须从教育着手。于是,他想用联宗会的形式,把郑氏宗族联合起来,兴办学堂,再推而广之,以达到教育救国的目的。

1914年8月16日,在郑佑之的积极倡导组织下,郑氏联宗分会在柳嘉乡终于成立。他在郑氏柳嘉分会成立会上致了《联宗会祝词》——

本日为我柳嘉乡郑氏联宗分会成立之始。窃有所冀者,以连峰各场吾族人数为最多,联宗倡办吾族为最先,而成立则最后。由规约细则自当较各族为最完。然尤不能已于言者则各族此会俱名同宗,吾族独名联宗。以同之与联,名称上之范围似有间,何也?

会名同宗,则凡同姓者俱同宗也,似同姓俱可为会内之人。而名联宗,则必同姓之联合以后者,乃可为会内之人。此名称上之范围似有广狭之不同,为众人所最易感者也。不知实际上竟不然。无论同宗会与联宗会,俱必具有资格才为会内之人,此实际上之范围并无广狭,为众人所难辨者也。

然,既已实际相同,曷为名称相异,此其宗旨有所偏重也。会名联宗,注重在联络一族感情。感情融洽,然后彼此切磋,可以交换智识然后彼此相亲,可以群相扶助然后彼此相形,可以互相勉励然后相携相引,可以各养成民国完全共和政治之能力。此我郑氏联宗宗旨,之所以注重在联络感情一面,不同于各族同宗之相提并论,而无分轻重也。

各族同宗以利国福民为目的,吾族联宗亦以利国福民为目的。然,抱此宗旨以达此目的,又必赖有此手续。手续为你君之坐船到某某地方,此船则我之宗旨也。某某地方则我之目的也。而行动此船使达到某某地,则我之手续也。

有目的必先有宗旨,有宗旨必赖有达此宗旨到目的之手续。我联宗之手续惟何?则育才是也。育才之方法不一,而以开办学堂为一大关键。有学堂以育经商之才,然后吾族可以商业雄于世;有学堂以育工作之才,然后吾族可以工业雄于世;有学堂以育农务之才,然后吾族可以农业雄于世,有学堂以育种种特异之才,然后吾族可以各个养成民国完全共和政治之能力,而达到利国福民之目的。

但学堂之种类甚多,有关于政治者,有关于实业者。更愿吾族联宗会从此创办各种实业学堂,发我国国有无尽之富源,以富我民,以利我国,以挽弱为强,以雄飞世界。

盖农工商三者立国之大本。三者一备,国遂一强而不可复弱,一兴而不可复亡。近世唯美、德二国,三者皆备,故其国势蒸蒸日上。虽极强如俄,极富如英,极狡如法,皆莫敢按其锋也。我联宗会实行之!敢敬祝我民国万岁!我民国郑氏联宗会万岁!我民国郑氏联宗柳嘉乡分会万岁!

同类推荐
  • 海伦·凯勒自传

    海伦·凯勒自传

    《海伦·凯勒自传》是海伦·凯勒原汁原味的英文著作,真实直白地记录了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的传奇人生,从无光、无声、无语的苦闷彷徨走向积极、多姿多彩的世界,再现了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的努力、奋斗、不屈之路。海伦·凯勒不仅成功地走出聋哑盲人的失落,更是以惊人的毅力进入哈佛大学深造,成为世界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一起来翻阅《海伦·凯勒自传》吧!
  • 百年巨匠黄宾虹

    百年巨匠黄宾虹

    本书以黄宾虹的曲折命运为经,以大师在艺术上的孜孜不倦和“一意孤行”为纬,以生动的故事写实和赏析文字为内核,辅以对大师亲友的亲历采访对话,讲述了黄宾虹传奇的生命之旅和罕见的艺术创造。
  •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描写了魏晋时期前后达70余年的一长段历史故事。主人公是一群在改朝换代的巨大变迁中选择了不同道路和士大夫,史称“竹林七贤”。在当时风云变换,危机四伏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斗争中,他们或成为上层贤达,或成为一代宗师,或成为高官显贵,或成为富商巨贾,或成为云门卧客,或成为绿林英豪,但总的说来都是蔑视礼教的性情中人,身心兼修的时代巨子。其中尤以一身傲骨,万种风情、放浪形骸、文武双秀的嵇康最具代表性。
  • 一代谋圣——张良

    一代谋圣——张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北宋三苏

    北宋三苏

    本书叙说了苏轼、苏辙以及苏洵三人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三苏求学成才过程,苏轼、苏辙、苏洵初入仕途的艰难历程,险恶的京官生涯等六部分。
热门推荐
  • 七世之子

    七世之子

    华夏五千年,孕育东方神兽,龙生九子,七子狴犴。七子毁于七世,重生沦为凡人。“守护你七生七世,付出再多的代价又如何。”(停了一段时间很抱歉,内容一些设定重新构思更新了,希望多多支持。)
  • 末世迷途陈凡传

    末世迷途陈凡传

    我叫陈凡,月华市人,今天是我遇到丧尸后的第三百九十三天,我被咬了。在这个尸兽频出的死亡之地,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过自己的死亡,可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被一只看起来有七八十岁的普通丧尸咬伤,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不论怎么说,事实已经发生,我的生命也会像我的众多同伴一样逝去。在我死前,我写下我的经历,也许这里面,会有你们想知道的东西。
  • 无敌都市系统

    无敌都市系统

    月黑风高的夜幕掩映之下,一道健硕的身影,迈步向前,绕过狭窄的巷尾,在一处住宅前站定,眸子中精芒闪动,即便是在黑夜掩盖之下,也显得这双眼睛,神采飞扬。
  • 醴阁

    醴阁

    命运总是显得不可捉摸,站在高台之上,家国与臣民,要她站在山巅擎着日月,身后是无止息的瑟瑟的风,好在,总有一个人站在山脚下,“下来吧,清和,我会接着你,别怕。”
  • 造化图录

    造化图录

    我唯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但也很困难,就是活下去!!!
  • 孽罪魔心

    孽罪魔心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可怕的人。冷血、无情、疯狂……无数种负面情绪充斥着我的灵魂与肉体,仿佛我生来就是孕育邪恶的种子,是散播混沌的源头。我不配拥有美好,哪怕丝毫……不,我才不承认这种命运,这人世间一定、一定有属于我的幸福!我要找到它,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不管伤害到谁……
  • 走出象牙塔

    走出象牙塔

    一个湘江边的穷小子,为走出乡村考上大学,却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回到家乡,凭借自己的坚韧意志创业,一路上与众多对手斗智斗勇,带领乡亲们完成故乡蜕变。
  • 平萧剑下绒花开

    平萧剑下绒花开

    十八年前,一代鬼才薛离相不知所踪,一时间人心惶惶;十八年后,红衣男教独孤久以邪术出现于武林大会,又掀起一阵血雨腥风。什么?九色道人?竟然是……?众好汉求饶:这一家子都不是善茬啊!
  • 机朽拉菲2

    机朽拉菲2

    拉菲:天元帝国多功能驱逐舰拉菲听候您的吩咐,呀!尘寻!!这个耳朵不是真的,请不要再盯着看了。——这是一个成为机朽的舰娘,穿越在不同的“诸天”内的不科幻的故事。(作者会日常断更,所以请各位读者不要期待。有毒,请离开。)
  • 极乐三国

    极乐三国

    想知道现代的机关枪在三国里面是什么样吗?想要知道刘备在三国到底是怎么样恶搞曹操吗?一切精彩都在极乐三国,让你笑的肚子疼,让你看了一边还想看~~(极乐三国并非是本人观点,而是梦游结果,不喜勿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