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903700000002

第2章 心理营养

从1990年开始,我在马来西亚做大量的心理个案咨询,在此期间接触了很多家庭,也接触了很多具有所谓“偏差行为”的儿童和青少年。

这些孩子,之所以会被父母带来见我,通常是因为行为不当或者带有严重的情绪问题,抑或是他们很难社会化,比如没有办法和别人相处,会突然之间情绪过激,伤害别人或者自己。他们中间有人不愿意去上学,导致父母和老师特别焦虑。

面对这些所谓的偏差行为时,我们会觉得奇怪——每个人天生都渴望人见人爱,被别人喜欢、接纳,为什么这些孩子会有偏差行为,使别人觉得厌烦呢?

在帮助很多父母改善亲子关系的过程中,经过大约10年,从上万例个案中,我终于发现,这些孩子是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一些相同的东西,在心理学范畴里我首次把它们总结为“心理营养”,提出了“心理营养”这样一个理念。

从2001年开始,我就教导那些来咨询的父母怎样给孩子提供心理营养。当这些父母真正能够给孩子提供心理营养时,他们很惊奇地发现,孩子变得快乐有朝气,像得到滋养的种子一样,开始绽放生命的美丽。

给孩子心理营养,其实不难,这是一种能够使父母轻松,孩子也觉得非常快乐的教养方法。上万的孩子因此而改变,完全可以证明心理营养育儿法是实用的。

什么是“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这个概念的灵感,其实来自“生理营养”。

一般来说,父母对于怎样给孩子补充生理营养知之较多,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当父母能够满足一个婴儿生理营养需求时,会看到婴儿到了4个月左右就会翻身,到了6个月左右就能够坐,到了7个月左右能够爬,到了1岁左右就可以自己走路了。

孩子从生下来开始,慢慢会翻身,会爬,会走,会跑会跳,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类生命力的呈现,就像鸟会飞、鱼会在水里呼吸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人类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类不但有生理上的天性,还有心理上的天性,我把人类在心理上最主要的五种天性称为“五朵金花”,具体包括:

第一,爱的能力,能爱别人和希望被别人爱。

第二,跟别人连接的能力。

第三,独立自主的能力,能够自己自由地做选择。

第四,有价值感,有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希望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第五,有安全感,能信任自己、信任别人、信任这个世界,最大的安全感是信任自己。

任何人只要得到了足够的心理营养,这五朵天性之花就会像走路一样,自然而然发展出来。因此,只要父母给足孩子心理营养,孩子的五朵天性金花就能美丽绽放——能够去爱,去连接,去选择,去追求价值感,也能够有安全感。

那么父母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心理营养,究竟包括什么呢?我把它归纳为下面五个方面:

第一,无条件的接纳。

第二,能够得到重视,也就是说我必须知道我在你心目中是重要的。

第三,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以便能和重要他人分离。

第四,得到肯定、赞美、认同。

第五,能够找到自己的榜样和模范,通过学习和模仿他们,促进自己的成长。

在后文中将会一一讲解,为什么这五个方面的心理营养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以及怎样给予孩子这五个方面的心理营养,让孩子能够积极向上,追求理想,自信阳光。

人类需要的五种心理营养

无条件的接纳

人类所需要的第一种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从出生到3个月大的婴儿,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无条件的接纳。

什么是无条件的接纳呢?为什么说它是人类需要的第一种心理营养?

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能力为自己做任何事情。刚出生的婴儿,模样也不是很漂亮——皮肤皱皱的、红红的,五官也比较平,看不出长大会是什么样。他是否聪明,将来会不会优秀、成功……通通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的孩子,几乎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单单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你就能够无条件接纳他。

在孩子3个月之前,妈妈很容易接纳孩子,因为妈妈的身体在分泌一种叫作“苯乙胺”的激素,这和妈妈能够分泌母乳是一样的道理——当妈妈的身体分泌苯乙胺之后,在看自己的孩子时,会觉得这个孩子怎么看怎么好,哪怕他不停地哭,妈妈一点都不会觉得烦,心里反而会有一丝喜悦。

孩子则能够通过妈妈看他的眼神,妈妈的微笑、声音,以及触摸等,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此时此刻,在我没有任何条件可以作为交换时,妈妈完完全全地以我本来的样子接纳了我。这就奠定了将来,在孩子的人生中,他的内心常常保有一份自信。因为当孩子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能做时,妈妈就已经无条件接纳他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我的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早已经不是3个月的婴儿了,他已经3岁甚至13岁了;作为妈妈,我的身体也早已不再分泌苯乙胺了——妈妈分泌苯乙胺大约只有3个月的时间——那我怎么为孩子补充心理营养呢?其实,不管孩子是5岁,还是15岁,甚至是25岁,只要孩子还在妈妈身边,妈妈都可以无条件接纳孩子,只是与孩子婴儿阶段相比,妈妈无条件接纳的难度增加了。

在具体方法上,无条件接纳孩子要怎么做呢?

第一,当孩子做错事时接纳孩子。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这件事情是错的,但是,即使你做错了,妈妈还是一样接纳你。每个人都有做错事情的时候,当孩子做错事时,依然接纳孩子,不因为孩子的错误而给他负面评价。这不是溺爱,也不是“你做错了,当作你没有错”,而是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就算你做错了,妈妈还是一样接纳你这个人。

第二,当孩子做事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时接纳孩子。比如,妈妈希望孩子有礼貌,也教过孩子见了长辈要打招呼,但孩子目前还做不到,见人会紧张害羞,不敢问候。就算孩子做不到,无法达到妈妈的预期,妈妈还是要接纳孩子,而不是去批评他:“你怎么不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妈妈不是教过你吗?”

第三,当孩子失败时接纳孩子。孩子不是做错事,而是努力去做却还是失败了,这时要接纳孩子,不对他做出负面评价。比如孩子去参加一个比赛,很努力但还是输了;孩子很想考进某所重点大学,读书一直很用功,但是高考确实没有考好……在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时,父母依然接纳他,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无条件接纳的。

第四,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接纳孩子。比如孩子生气了,甚至特别愤怒,乱发脾气;或者孩子特别难过,感到悲伤痛苦……此时也要接纳孩子。孩子的情绪生而有之,他的生气、嫉妒、悲伤、痛苦,都是他这个人的一部分。所以看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可以简单地对孩子说“孩子,我看到了,你现在很生气”,或者“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痛苦”。父母能够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表现。

上面提到了四种特别不容易做到无条件接纳的情况——当孩子做错事时,当孩子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时,当孩子失败时,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父母依然能够清楚地让孩子知道“我接纳你”,那么无论孩子长到多大,都能够获得心理营养的补充。其实,父母对待自己也可以这样,无条件接纳自己,为自己补充心理营养。比如,希望自己温和善良,但一时在某件事上做不到,没关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必过分苛责自己。

这一节讲了第一种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对于0~3个月的孩子,因为苯乙胺的影响,妈妈很容易接纳孩子。妈妈身体分泌的苯乙胺,跟孩子心理营养的需求刚好相配合。孩子长大以后,妈妈也能够通过以上方法,做到无条件接纳孩子,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

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人类所需要的第二种心理营养,就是在生命之初,孩子需要有人——简单来说,这个人就是孩子的妈妈——把孩子看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就是说,在生命之初,孩子能够清楚地知道:“我是重要的,我比照顾我的那个人——我的妈妈,或者其他的照顾者更重要。”我把这种心理营养称为“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婴儿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引起妈妈的注意,从而证实自己的重要。比如,当婴儿哭泣时,妈妈的血压就会微微上升,对此婴儿是知道的,他知道自己的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引发妈妈情绪上的改变,由此证实——我,能够牵动妈妈的心;我,在妈妈的心里是最重要的。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非常重要,从而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

当孩子已经长大,不再时时刻刻牵动妈妈的心时,孩子怎么知道自己在妈妈心里是重要的呢?

有一次,一个女孩和她的妈妈一起来找我咨询。我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一定患有厌食症。

在咨询过程中,我问了孩子妈妈一句很重要的话:“这个孩子在你的心目中重要吗?你爱她吗?”妈妈马上说:“当然了,你看,我愿意为孩子做这么多事情,我当然是爱她的。”我接着说:“孩子妈妈,你不用说这么多,你能不能简单告诉孩子——孩子,你对我是重要的,我很爱你。”然后妈妈马上这样对孩子说了。我就转而问孩子:“刚才你的妈妈说,她是爱你的,你在她的心目中是重要的,你相信吗?”这个孩子听了马上就摇头,表示她根本就不相信。这时,孩子妈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流下来。

咨询临近结束时,我又问这个妈妈:“你爱这个孩子吗?她对你而言是不是重要的呢?”这一次,妈妈马上转过头对孩子说:“孩子,你很重要,我很爱你。”我又转而问孩子:“妈妈又说了,她很爱你,你很重要,你相信吗?”孩子这次没有马上摇头,她想了很久,最终还是摇头了。我看到,孩子妈妈又在掉眼泪。

很明显,这位妈妈肯定是爱孩子的,可问题是——孩子知道吗?虽然这位妈妈心里真的很看重孩子,也真的很爱孩子,但孩子没有吸收到“我是重要的,在妈妈的生命里我最重要,我甚至比妈妈更重要”的心理营养。孩子缺乏这样的心理营养就会出问题,比如厌食,或者滥用暴力、打架惹祸等,为的就是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重视。

如果妈妈发现孩子的心里有这种缺憾,想要弥补心理营养,需要怎么做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孩子个人的专注时间。简单来说,如果想让孩子知道“我是重要的”,首先妈妈要愿意花时间在他的身上,不但要花时间在他的身上,还要把注意力完全投注在孩子身上。

有一样东西是孩子最讨厌的,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是孩子最大的一个敌人——手机。很多父母本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少,陪伴过程中还无法专注在孩子身上。比如跟孩子一起出去散步,大部分时间不是和孩子沟通、倾听孩子的话,而是专注在手机上。这样孩子是没有办法收到“我是重要的”心理营养的。

如果想给孩子一些专注的个人时间,可以做些什么呢?第一,陪伴孩子,跟孩子一起玩;第二,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要专注地倾听;第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要精心安排,和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第四,在日常生活里刻意安排一些时间跟孩子一起活动,比如一起打球、逛街等。

专注于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能够让孩子知道——不管我到了什么年龄,我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愿意把时间花在我的身上。

如果父母不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就等于告诉孩子:“你在我的生命中没有一席之地。”有的父母会说,我没有时间精力陪孩子,因为我要去工作,要养家糊口,要给孩子买他喜欢的东西……但是,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够的。如果父母没有花时间在孩子身上,没有听孩子说话,没有陪伴孩子,没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站在他的身边支持他,那么孩子无论如何都收不到这个信息——在父母的心目中,我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孩子可能会做一大堆事情,用很多方法,只为获得父母的注意。有些孩子甚至会认为:如果我无法用正面健康的方法来引起父母对我的注意,那么我就用一些不健康的方法——比如打架、生病——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当父母注意到孩子的反常,不得不花时间在孩子身上,甚至打骂孩子时,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被看见、被重视。

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缺乏“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这种心理营养,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痛。将来到了恋爱结婚时,那些没有被重视的孩子,往往会不断要求配偶向他保证,他是重要的。这就是因为年幼时他的心理营养一直都没有补足。

这一节讲了第二种心理营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孩子渐渐长大,做父母的要多花时间专注在孩子身上。即便工作实在很多,也要每天留出一点专门的时间来跟孩子互动。只要能让孩子感觉到,至少有一段时间可以绝对拥有爸爸妈妈,孩子就不会有问题。

安全感

人类所需要的第三种心理营养是安全感。从4个月一直到3岁,差不多3年的时间里,孩子最需要吸收的心理营养,就是重要他人——尤其是妈妈——给予的安全感。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的人。这个人由孩子自己挑选,最初、最本能的选择当然是爸爸妈妈,如果没有选择爸爸妈妈,可能会选择祖父母、老师或其他长辈。因为孩子的第一个重要他人通常是妈妈,所以下面就用妈妈来代表重要他人。

在3年的时间里,孩子都需要妈妈给他安全感,到了3岁时孩子吸收了足够多的安全感,才能和妈妈分离,在心理上真正成为一个人。

而3岁之前的孩子,我们称为“共生体”。什么叫“共生体”?孩子最初是在妈妈的子宫里长大的,他的生命和妈妈是一体的,这就叫共生体。孩子要在妈妈的子宫里生活近10个月,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必然是剪断脐带。在生理上,当孩子的脐带被剪断时,他就成了一个独立的人,不再是一个共生体。

可是,在心理上却不是这么简单。在心理上,孩子与妈妈的共生期不是10个月,而是延续到3岁。也就是说,孩子的“心理脐带”是在3岁前的分离过程中一点一点被剪断的。在这3年中,孩子需要妈妈给他很多安全感,直到他准备好分离。如果这个分离过程没有做好,孩子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如何独立。

那在这3年里,妈妈如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

第一,注意妈妈的情绪。妈妈的情绪越稳定,孩子的安全感越足。基本上,妈妈不需要特别做什么,只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安全、最好的妈妈。所谓情绪稳定,并非说妈妈不能有任何情绪,而是妈妈不会为了小小的事情就乱吼发飙,歇斯底里发脾气。处于焦虑状态的妈妈,很难心平气和,常常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暴躁的妈妈,一不高兴就会为了很小的事情,发很大的脾气,甚至随意打骂孩子。而情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第二,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孩子的爸爸妈妈之间关系越和谐,孩子就越有安全感。因为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天和地,如果两个人常常吵架,相互指责,甚至要离婚,那么孩子就会觉得不安全,感到害怕。

第三,允许孩子独立自主。在孩子表现出想要独立自主的时候,需要妈妈的“允许”——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选择分离和独立。

肯定、赞美、认同

人类所需要的第四种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

3岁的孩子,能够跟妈妈分离,才在心理上真正成为一个人。那么这个刚刚感受到自我意识的幼儿,到了四五岁时,最想知道什么呢?他很想知道: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我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什么;跟其他小孩相比,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聪明吗?我美丽吗?我能做什么,我有能力吗?——关于自己的能力、品性、优点和特点,孩子都非常想知道。

四五岁的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心理营养,就是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里有一个人,也就是孩子的爸爸,是特别重要的。那个原本常常黏着妈妈、很少注意爸爸的孩子,到了四五岁时,会对爸爸特别感兴趣。他想要跟爸爸在一起,通过爸爸对他的评价,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够不够好,优点和特点是什么……

如果说在安全感的给予方面,妈妈比爸爸更重要,那么在肯定、赞美、认同方面,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妈妈。当然,这并不是说妈妈就不用肯定、赞美、认同孩子,只是孩子四五岁时,爸爸对孩子的影响确实非常大。爸爸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肯定、赞美、认同,送给孩子三个礼物。这三个礼物是什么呢?

礼物一: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为了得到父亲的肯定、赞美、认同,孩子会尽全力去做父亲认为对的事情,孩子的人生观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父亲通过肯定、赞美、认同,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

礼物二:帮助孩子树立自我形象。

所谓“自我形象”,就是孩子觉得自己怎么样,有什么优点和特点。这个自我形象不只是外在的——别人怎么看我,也是内在的——我怎么看我自己。以我自己为例:在我4岁时父亲给了我人生的第一个肯定——他说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然后,我就简单地相信,我一定是聪明的。后来不管谁说我笨,我都不相信,我只相信父亲说的——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所以做父亲的一定要常常关注,孩子哪些方面做得好,而且在当时就要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方式告诉孩子,比如:我看到了,你做了什么事,你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孩子……一定要在当时非常具体地告诉孩子,在哪些方面他做得好。

通过肯定、赞美、认同,父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我形象。对自我形象有底气的孩子,抗压力、抗挫折力都会特别好。孩子的一生中难免面对挫折,一定会有失败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让自己很沮丧的事情。如果小时候能得到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信心,有勇气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

礼物三: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的性别认同。

什么叫作“自我的性别认同”呢?比如,你家生的是儿子,父亲肯定、赞美、认同儿子,会让儿子非常高兴自己是个男孩,然后尽力把男性的特质发挥出来。如果你家生的是女儿,父亲肯定、赞美、认同女儿,女儿就会非常高兴自己是个女孩,长大了以后会尽力把女性的特质展现出来。

上面提到的三个礼物,都是通过非常简单的肯定、赞美、认同就能送给孩子的,并且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为四五岁的孩子没有办法自主地知道自己是怎样的,都是通过重要他人对他的评价和对他的肯定、赞美、认同才能够了解。

具体的方法,首先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肯定、赞美、认同。

在语言方面要注意三点:第一,不要称赞孩子做事的结果,而要称赞孩子努力的过程;第二,要在当下及时告诉孩子,看到了他的什么优点,千万不要等到很久以后再说;第三,肯定孩子要尽量具体,不要泛泛而谈,比如不要只对孩子说“你很善良”,而要告诉他,你怎么知道他是善良的。

除了语言以外,还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肯定、赞美、认同。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比如肢体语言表达肯定、赞美、认同。比如,可以对他微笑,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发,或者给他一个拥抱,或者竖起大拇指……甚至有时可以给孩子一些特权,比如平常孩子只能看一小时电视,因为孩子某件事做得好,非常想肯定、赞美、认同他,那么可以给他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看电视30分钟特权”,孩子可以自由花费这30分钟,但底线是不能做伤害自己的事,也不能伤害别人。

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孩子,我看到了,我很高兴,我很欣赏你。这样能让孩子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建立基础。

这一节重点讲了四五岁的孩子所需要的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爸爸妈妈都可以给孩子这样的心理营养,但是爸爸的作用会更大一些。只是简单地通过肯定、赞美、认同的表达,父亲就能给孩子三份相当重要的礼物——建立孩子自己的人生观,树立孩子的自我形象,建立孩子性别的自我认同。肯定、赞美、认同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分为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至于在生活中如何具体去表达,书中会做细致的讲解。

模范

人类所需要的第五种心理营养是模范。

什么是“模范”呢?孩子从6岁开始会不断寻找榜样,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孩子想要模仿的榜样,一般是他的重要他人。前文提到,重要他人是对孩子有决定性影响的人,因为父母最重要,所以这里用父母指代孩子的重要他人,也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那么孩子想要模仿什么呢?

首先,他会模仿父母的声调、说话的方式、动作、表情等。

孩子就像一台录像机,会把父母所有的表情、语气、动作等都录下来。然后,他会自然地把这些内容存在大脑的某个地方,并开始刻意模仿父母。

比如,有时候说一个孩子像他的父母,实际上可能在样貌和五官上并没有那么相似,真正像的地方是神态、表情或者说话的方式。因为孩子在刻意模仿父母,所以从整体来看会觉得孩子非常像父母。

再比如,有时候会说一对夫妻很有夫妻相。是不是两个人真的那么像呢?不是的,而是他们结婚以后非常相爱,都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重要他人。在一起过日子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下意识地互相模仿。久而久之,两个人在语气、表情和行为上都会很像。所以别人看到他们时就会觉得这两个人很相似,说他们有夫妻相。其实,这也是模仿的结果。当某一个人愿意模仿另外一个人时,表示他在内心里已经把对方当成自己的重要他人了。

除了模仿外在的声音动作表情以外,孩子还会模仿什么呢?

孩子最想要模仿的,其实是父母如何应对这个世界。

第一,模仿父母怎样去面对问题。

在生活中各种问题、困难来临时,父母的态度是怎样的。比如,在面对压力时,父母是迎难而上还是逃避退缩呢?遇到难题时,父母是怎样处理的?孩子会把这些应对态度和方式都存入大脑,作为将来应对类似问题的第一参考。

第二,模仿父母怎样处理人际关系。

比如,父母在面对喜欢的人时,是否会表达出来,如何表达?遇到讨厌的、不喜欢的、强势的人,父母又是如何应对的?这些都会在孩子的心里起到模范作用。

第三,模仿父母怎样处理情绪。

孩子在处理情绪问题时,会先观察父母是怎样做的。

比如,父母愤怒时会怎么做?父母悲伤时会不会把悲伤表达出来?所有这些情绪的表达方式,孩子也会放在心里作为模仿的范本。在这样一个模仿的阶段,孩子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加上自己本身原有的天生气质,以及成长的实际经历,都会影响孩子将来面对情绪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处理态度。

因此,只要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良好,孩子肯定会把父母当成重要他人,父母不用担心其他人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只要把自己做好,孩子就会模仿父母来处理问题,包括行事为人和人际关系等。

那么,作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所有想要教导孩子的内容,父母必须以身作则。比如,不能对孩子说:“孩子,你也知道,爸爸的脾气不好,你千万不要学你爸爸啊!你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乱发脾气,遇到事情时要心平气和的。”其实这样说一点都没有用。因为孩子不会去做“你说的”,而是看“你做的”——就像一个录像机,把父母的言行举止记录下来,存在大脑里作为参照去面对生活。

第二,父母必须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有机会看到和模仿。有些父母自身非常好,但是孩子一点都没有学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看不到!这些父母实在太忙碌了,忙于工作,很少在家里。虽然父母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孩子压根儿没有机会看到,因此父母没有办法成为孩子的模范。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孩子模仿的特性,以及为什么需要模范的心理营养。作为孩子的重要他人,作为孩子重要的模范,特别是在孩子6岁以后,父母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想要教孩子什么,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第二,父母的模范教导,必须让孩子有机会看见。

本书的内容和价值

下面,我想简单分享一下,这套书包括哪些内容,读者能够从中收获到什么。

我挑选了父母最关心的养育难题,比如孩子性格胆小内向怎么办,好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孩子攻击性强爱打人怎么办……聚焦一个难题,把这个难题的来龙去脉分析清楚,给出切实可行且有效的解决方法。

我从事育儿辅导咨询工作,至今已经27年,根据我在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案例,我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和问题,通过对这些真实案例的分析,使读者对育儿有更全面和透彻的理解。

表面上看起来各不相同的问题,背后的解决方法都是围绕着“怎样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来谈的,所以通过深度分析有关育儿的典型问题,读者逐渐可以学会自己运用心理营养育儿法,举一反三地解决遇到的其他育儿难题。

我常常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养孩子有什么难呢?如果养孩子养到披头散发的地步,十有八九是你用错方法了,现在就是一个重新学习的好机会。

同类推荐
  • 高情商培养: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高情商培养:给孩子一生的幸福

    情商是情感商数的简称,也称EQ。情商也反映人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逆境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
  •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

    《父母的爱,有时是害》内容简介:孩子小能永远在母亲温软的抚摸下长大,小能总有一双父亲强壮的臂膀扶他冲过险关。让孩子经历世事,他能在生活中明白责任;让孩子经受苦难,他能在受苦中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让孩子尝试失败,他能在失败中积累经验,获得对失败的免疫;温室的花朵最不禁风雨,不要用我们的“爱”摧毁孩子的一生。
  • 红色家风

    红色家风

    《红色家风》立足于回溯革命历史,采用史料再现、文物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从领袖家书、英烈留声、遗物故事、革命家庭等四个角度,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人修齐治平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深刻理解红色家风的博大内涵。希望此书的出版能为家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好妈妈经典教育口袋本:爱的教育》1929年,被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被法国《读书》周刊评选为“有史以来人类最佳读物”第三名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之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之一被译成数百种语言,至今销量已超过10000000册作者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之一。
  • 孩子有梦想才能高飞

    孩子有梦想才能高飞

    在千万少年心底种下一颗积极的种子,拥抱自己的梦想,挥洒少年意气,现在出发就是成功,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让青春不负梦想。一个人有没有梦想,关乎他人生的充实和成功,关乎他的勇气和幸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在演讲时说:“人类需要梦想家。”贫困家庭出身的居里夫人依靠梦想,通过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依靠梦想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所以,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梦想就是你的指引。《孩子,有梦才能高飞》讲述了关于追逐梦想时应当具备各种的优良品质,旨在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树立远大的梦想和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猫大陆

    灵猫大陆

    有一个奇幻的异世界,名灵猫大陆。有一种奇幻的小生物,名为灵猫。有一个神奇的异空间,名为伊西斯……来吧!万年一遇的幸运儿!携子之手,叩开奇幻世界的大门!缔结共生契约,加入探险小队,探秘奇境!因为你将成为这神灵之巅的主宰!这里是——灵猫大陆!小作有话说:这是小蝶我的处女作,不足之处多多见谅~本文慢热,目测n卷,所以建议养文~我会说其实是因为我懒么orz
  • 暴爽系统

    暴爽系统

    “叮,宿主爽点达到100点,是兑换还是穿越?请选择。”“穿越!”“请选择到达世界:A、武侠世界;B、仙侠世界;C、玄幻世界;D、其他世界。”.....................................风波亭、五丈原、黛玉葬花、白虎堂、西施浣纱、昭君出塞....都去走一遭。王语嫣很难追吗?那就送本辟邪剑谱给他表哥吧!阳雄摸着下巴寻思道:“如今我已做过杨过的姑父、黄药师的女婿、日月神教的姑爷、霍青桐的妹夫以及香香公主的姐夫、蒙古的郡马、西夏的驸马、慕容复的表妹夫.........。在这个世界,我已经很难获得爽点了,还是去另一个世界吧。否则爽点归零身亡啊!”
  • 夜来时无声

    夜来时无声

    池安鱼,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却遇到了一件并不寻常的事情,她被东西缠住了,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帅气的东西。“什么时候可以从我家出去?”“我打算赖在这儿了。”“……无耻。”“还好还好,我只对你无耻。”
  • 机器人攻略

    机器人攻略

    雷点:女主机器人无感情,慢慢会有的,结局开放,快穿
  • 苌楚斋四笔

    苌楚斋四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之是男二控没错了

    快穿之是男二控没错了

    我所心心念念的,是那个你。温柔,腹黑,又或霸道。怎么说呢,是男二控没错了,我,已经无药可救,唯你是我的解药。许是幸运,许是缘分,可以在各各地方寻找你。对症下药!酷爱男二的同志举手手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我长这么大,一共犯了两个让我追悔莫及的错误。第一个是填错了高考志愿,第二个,是得罪了钟原。如果非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第一个错误给我带来的影响,那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如果非要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钟原对我做过的事情,那简直就是,罄竹难书。
  • 乱七八糟的万衢世界

    乱七八糟的万衢世界

    这是我心中永远纯净的二次元,好吧其实就是一个大杂烩啦,献给热爱二次元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