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03600000015

第15章 逍遥庄周(2)

庄生“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他去跟楚王说了点天文,就让楚王下了大赦令。范蠡的大儿子得了风声,不知道这是庄生施加影响的结果,觉得二弟本来就可以没事,心疼那千金,就去跟庄生把金子讨了回来。

于是庄生怒了,又跟楚王打了个招呼,楚王还是把范蠡的二儿子给杀了。

范蠡得了消息,表示早在自己预料之中:“我当初想让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从小娇生惯养,不把钱当钱,扔出去也就扔了,老二的命也就能保住。老大是跟着我一道创业的,知道钱来得不容易,舍不得乱花,老二的命也就没了。”

这个故事本身很有意思,但这里我们只关心一个问题,这个“庄生”是谁?

唐朝的司马贞给《史记》作注,在这个地方写了句很好玩的话:

据其时代,非庄周也。然验其行事,非子休①而谁能信任于楚王乎?

意思是:对楚王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然只能是庄子。虽然年代上有一百三十年的误差,但我坚持认为是庄子。

真是神逻辑。他得有多么不能接受,庄子是个纯粹的隐士啊?

世界是用来调戏的(下)

仁义礼法不重要

《庄子》里反感仁义礼法的内容,起码分四个层面。

一、仁义礼法和活着冲突;

二、仁义礼法是胡折腾;

三、仁义礼法导致虚伪;

四、仁义礼法是统治工具。

第一个层面,要参照孟老师那句名言来理解。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求生和取义往往不可得兼,这是大家意见一致的地方。孟老师主张取义,但《庄子》中有一部分篇章则主张求生之外无所求。

甚至于在庄子的《盗跖篇》里有个人物就叫满苟得。你孟老师不是说“不为苟得”吗?我就苟得了,我就苟且了,我就苟活了,我还特满足,你怎么着吧你?

第二个层面是对第一层的扩大和论证。人的自然状态本身就是很完满。庄子的本事是把经过仁义礼法修正过的世界形容得特别凄凉。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矢也!(《在宥》)

当今世上,惨死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戴着刑具的一个推着一个,受刑残废的人一个看着一个。就在这满是伤害和罪恶的世界里,儒生和墨者踮起脚振臂高呼,好像自己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太过分了,不要脸竟可以到这个地步啊!

我怎么知道,那些圣人智者,不是在打造刑具?我怎么知道,那些仁人义士,不是在为枷铐上锁?我怎么知道,曾参、史鱼这样的好人不是在为桀纣盗跖放出进攻的响箭?

同时,庄子可以把原始状态描述得如梦如幻——至于这到底是不是真相,他也不打算跟你讲理。他态度很明确: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第三个层面,是仁义道德的调子太高,实际上做不到。所以越鼓吹这个,人会变得越虚伪。讽刺别人的虚伪做作,这是庄子的绝活,下面这段,尤其精彩。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庄子·外物》)

大儒小儒去盗墓,小儒墓里开棺,大儒墓外把风,引《诗》据《礼》彼此传递信号。

大儒上课点名一样地喊话:“日出东方,进展如何?”

小儒回答:“身上有啥不知道,发现口中有珍珠。”意思是,老师该怎么办?

大儒于是引起了《诗》:“青青的麦苗啊,长在坟丘之上。生前并不乐善好施,死后含颗珍珠你好意思吗?”——这首诗不见于《诗经》,不知道是逸诗还是他即兴创作了冒充古典的,但反正是一下子给盗墓行为找到了道德依据。

大儒接着指导技术动作:“抓住他的鬓,按着他的嘴,再用锤子敲下巴,慢慢地分开他的两颊,不要损坏了嘴里的珠子!”

关于第四个层面,《庄子》外篇里的《胠箧》讲:

一般人的防盗思维总是设法加强防盗系统。但要来一个超级大盗,直接把你的防盗系统拿走,你的建设工作就都是为他做的了。

仁义礼法,都是器,不是道。落到好人手里可以干好事,落到坏人手里就会干坏事,坏人总比好人多,所以负面影响总比正面的大。

没有仁义,坏蛋仅限于小偷小摸;有了仁义,坏蛋可做的事业就大了,所以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齐国,那么富庶强大,姓田的说拿走就拿走了。所以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杀一个人是犯罪,几乎把印第安人斩尽杀绝那是叫清扫通往现代文明世界的道路,饿死几千万则是为了建设理想社会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所以左派、右派骂对方都很容易,要把自己的屁股擦干净就难了。

仁义是舆论导向,但传播媒介在大盗手里;礼法是统治策略,但组织基础在大盗手里,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说“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能够成功当上统治者,还能不是好人吗?田氏明明是窃国大盗,但大义凛然浩气冲天如孟老师,不是拿着尧舜之道送货上门吗?

聪明智慧不重要

庄子反智,是很自然的事。先提供一个参考案例:苏轼在幼子苏遁满月时,写了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和庄子一样,苏东坡也是绝顶的聪明人。聪明人过得不爽,于是反个智,心态恐怕总是比较复杂的,就好像女孩对男孩说:“我恨你!”一般不会只有恨在里头。

反智确实是个很容易让人舒心的态度。对聪明人来说,反智是发泄;对我们这些笨蛋来说,反智则是很大的精神安慰。我们没有的,恰恰是不值得拥有的,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儿。于是本来最没共同语言的人就有了共同语言。难怪古今中外的各种反智主张,总是很容易流行。

当然,反智不能只讲感情,也还是要动脑子整理论的。庄子的名言曰: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中学里教这句话,把后半句给吞了,单留下“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来提醒你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其实这和庄子的本意刚好相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拿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很危险的。停下来吧卖弄知识的人,找死啊你!

这是说求知不现实。

然后,求知也没意义。庄子说,叫“去小知而大知明”。

从比较庸俗的层面说,有小聪明,花样百出的人做不出什么大事。子贡比不了颜回,杨康比不了郭靖。

更本质的问题是人类智慧在终极真理面前本来就是多余的。相反,绕过智慧,直接用心去面对大道,倒是可能的。

庄子说,南海之帝叫儵,北海之帝叫忽,中央之帝叫浑沌。儵、忽两个跑到浑沌的地盘上,浑沌对他们很好。这二位一合计:“人脸上都有七窍,混沌偏偏一片空白,咱们给他也凿七个洞出来吧。”于是一齐动手,每天开一个窍,七天后七窍开完,浑沌也就死了。

混混沌沌一片空白是最幸福的状态,然而浑沌毁于时间。有了七窍获取各种信息,幸福也就终结了。要回归混沌的幸福,要做的自然就是尽可能隔绝信息和智慧。

有一种小聪明,庄子特烦它。就是科学研究。

孔子的高足,以善于市场预测着称的子贡先生,路上看见一个老人抱着瓦罐浇水特辛苦。于是商人爱推销的本性发作,上去介绍说,我这儿有一高科技新产品,名叫桔槔,是用木料做成的一种机械,一头重来一头轻,取水像吸管,泼水似倾盆,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要不老先生您也来一套?

结果这个老爷子一听怒了,于是有了下面一段话。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这就像学生上课偷偷玩手机。

手机带进教室,就忍不住要玩,这叫“有机械者必有机事”;一玩心思就在短信、游戏上了,这叫“有机事者必有机心”;然后就听不到老师讲什么了,这叫“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但是你毕竟要担心老师过来管纪律,所以不时要往讲台上瞄两眼,这叫“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然后你考试的时候就完蛋了,这叫“道之所不载也”。

这个问题,现代人自然感慨更深,更有所谓“异化理论”,在此亦不多言了。

能说会道不重要

桓公读书时遇到一个叫扁的做车轮工匠——按当时的习惯,可管这工匠叫轮扁。一次,轮扁就去问桓公:“国君您在读什么啊?”

桓公说:“都是圣人的教导。”

轮扁说:“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早死了。”

轮扁说:“那您读的都是糟粕啊。”

桓公心想,你一个做车轮的,我对你态度这么好,你倒这么冲。心头火起,于是说了当时国君的一个标准句型:你给我一个解释,“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于是轮扁解释说:

“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天道》)

意思就是说,咱们做车轮,核心技术是接榫头。动作慢了,榫眼太松不牢固;动作快了,榫眼太紧又插不进。怎样才能不紧不慢,得心应手,奥妙在于每个匠人心中,有口也说不出。我教不会我儿子,儿子也没法跟我学,所以临近七十了我还不能退休。古人的奥妙和古人一同逝去,能留下来给国君您诵读的,也就是糟粕了。

可见,能说出来的就是糟粕。真正的好老师,都应该上了讲台就一言不发,所谓: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外物》)

荃是钓鱼竿,鱼钓到了,钓鱼竿就用不着了。

蹄是捕兽夹,兔子逮到了,捕兽夹就用不着了。

说话是用来表达意义的,心中已经领悟了意义,哪里还会想得起来说话?

所以庄子很孤独,他说,我哪里去找那忘了说话的人来和他交流呢?

我经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发骚方式,可见发骚都是暂时的,闷骚才是永恒的。

闷骚的真谛,就是得意忘言。

美貌健康不重要

首先,审美观念是很不靠谱的东西。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庄子·齐物论》)

毛嫱丽姬,这是当时公认的大美女,可也就是人这么看啊。要换个其他物种呢?

说毛嫱在水边站着呢,一条鱼过来了,一抬头,“这什么人啊,怎么长这么恐怖啊,我躲远点罢。”“咕嘟咕嘟”,鱼沉底了。

大雁从空中飞过,一低头看见丽姬,“扑通”,心脏病发作,它就掉下来了。

当然我这里改了一下,庄子说的是“沉鱼飞雁”。不过不管怎么说,形容女孩子漂亮得“沉鱼落雁”,出典是在庄子这儿。可庄子这么说的时候,却不怀好意!

其实不用扯到其他物种,什么叫漂亮,人类自身分歧就很大。

如果算上时间因素,审美观的变化就更惊人。看两句《诗经》里形容美人的诗: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今天你要是跟哪个美女说,“你很硕大”,这已经很欠扁了。什么叫“俨”呢?下巴肉一层一层的。

甚至不用扯那么远。我教大众文化课的时候,有一次讨论课,一女生发言,她说:“刘老师你说得对,我也觉得审美观变化特别快,比如说很多古时候的美女,我就觉得一点都不好看。”

我说成,你举个例子吧。

她说:“比如说江青,我就觉得一点都不好看。”

当时我有点晕,这好歹也是咱新中国的人呐,怎么能叫古时候?但下课后我反思了一下,我觉得她说得对。时代变化太快了,过个几年一回头,就觉得往事特别遥远,恍如隔世。没准到了明年,你们聊天就会说:“古时候啊,刘老师给我们讲庄子……”

而且庄子还很强调,一个领悟到了道的人,他身上应该有一种超越形体之上的魅力。《庄子》里残疾人特多,各种稀奇古怪。比如内篇里的《德充符》几乎就是一个丑人集中营,比巴黎选丑人王还热闹。有下巴一直挂到肚脐眼儿的,有俩肩膀比脑门子还高的,有大腿骨直接接上肋巴骨的……可就是这么一些丑人,魅力太大了。他们的学生比孔子还要多;男的见到他,都要跟他交朋友;女的见了,不仅是要嫁给他,还会回去跟爸妈说,与其给别人做大老婆,不如给他做小老婆。

诸侯、国君跟他们相处久了,再看我们就都别扭了。“你这人怎么长的呀?你怎么脑门子比肩膀还高啊?你怎么下巴还没到肚脐眼啊?畸形!”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热点,与我无关。

滑稽的“自卫术”

为什么要调戏世界,而不是躲开它就完了?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世界不是你想躲就躲得了的。春秋战国之交,还有躲的余地;到了战国中期,就真的很难了。

在讲齐国的文化气氛的时候,我讲过一个叫陈仲的人,他品行高洁,主动放弃贵族生活,自己打草鞋谋生,饿得头昏眼花也不放弃原则。他的名声传到国外,外国的当权派却发表了这样的议论:

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四》)

隐士对国家没有用,所以就该杀。①这其实宣告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人,没有没用的权利。

后来,韩非子更讲过这样的故事:

太公望东封于齐。海上有贤者狂矞,太公望闻之往请焉,三却马于门,而狂矞不报见也。太公望诛之。当是时也,周公旦在鲁,驰往止之,比至,已诛之矣。周公旦曰:“狂矞,天下贤者也,夫子何为诛之?”太公望曰:“狂矞也议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吾恐其乱法易教也,故以为首诛。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太公望当了齐国国君,去拜访住在荒野中的一位贤士狂矞。就跟刘备访诸葛亮一样,访了三次。但是狂矞比诸葛亮固执,还是不见他。于是太公望就不再像刘备,而变得像李逵了,把狂矞抓起来,杀了。

周公对此提出不同意见,太公望于是解释自己杀人的理由:“狂矞公开鼓吹不给天子做大臣,不跟诸侯交朋友。我怕他会破坏法制建设,干扰舆论导向,所以要杀的第一个就是他。这就好比说,有一匹马,看起来倒也是宝马良驹,但它就像阿凡提的小毛驴,脾气倔,‘叫它往东不往东,叫它朝南偏向西’,就是个奴隶也不屑骑它。你还留着它干什么?”

会编出这么个毫无历史依据的段子来①,正反映了韩非多么迫不及待地想取消人们的没用权。而把贤士比作马,简直就像是冲着庄子来的。《庄子》外篇里有一篇《马蹄》,写的就是没有为人所用的马有多么自由快乐,而伯乐这样相马者的出现,专爱给一匹马有多大用打分,结果毁了马的幸福。

对这种“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气氛,庄子显然有深入领会。

庄子带着弟子们出行,看见大片树桩间,有一棵大树大得树荫可以当停车场。一打听,原来别的树有用,所以被砍了;只有这棵树,木材质地太差,做啥啥不成,所以没有砍它的必要。于是庄子总结说,看看,做人也要做没用的人。

同类推荐
  •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

    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

    可怕的错觉,曾导致多少悲剧和羞辱?但是,何以人类却一再地重复,一再地犯错?在查尔斯·麦基的《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这本曾风靡世界的纪实著作中,我们将会看到,人性中最盲目、最疯狂的一面,竟会如此疯狂、如此愚昧地表演。
  • 我是董卓之子

    我是董卓之子

    (本书又名:大汉第一权臣!)“董卓祸国大汉倾,王允暗施连环计!”董杭穿越成为董卓之子,搅动风云,逐鹿天下!(本书群号:945435734)
  • 权宦天下

    权宦天下

    风云变,一梦千秋,烽火起,英雄泪枯。年少添华发,多时离愁人。宦官又如何?身为一代权宦,手握重权,文能治国安邦,武能拓土开疆。不过一时骂名而已,一卷史册,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男色?本就是绝世美艳。王女?你哥拿着刀砍过来了。太后?饶了我吧,在下真不喜欢您女儿啊。
  • 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三坊七巷与台湾”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三坊七巷人士与台湾的教育、试论三坊七巷学人与台湾书院的发展、三坊七巷与近代福州历史文化变迁、两岸交流视域下的三坊七巷名人文化等。
  • 宋朝爬来的蚂蚁

    宋朝爬来的蚂蚁

    一段历史还是几段历史,两个家族还是几个家族,一个人还是几个人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斗罗元神系统

    斗罗元神系统

    钱涵宇,普通上班族,下雨回家路上,汽车打滑,不幸去世,却意外穿越到斗罗大陆,开启斗罗元神系统,慢慢变得强大,直到横行于世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未来召唤武将

    我在未来召唤武将

    林勇生活在2200年,这是一个奇妙的时代,自从一百多年前世界大变,从此地球就进入了魂灵时代,这个时代,每人都有觉醒召唤魂灵的能力,但,因天资所限,有的召唤的是无双猛将,有的召唤的是鬼谋文臣,而有的却只能召唤出小兵喽啰。这个时代并不安分,武将修武力,文臣修术法,弱者飞檐走壁,强者横断大江!
  • 破晓战争

    破晓战争

    在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上,黑暗的力量蠢蠢欲动。七个种族,七把传说中的武器,是为了国家的兴亡而战还是为了个人的命运逃避?究竟是选择苟延残喘还是洒血疆场?一场生与死、光荣与怯懦的抉择即将在大战中展开。
  • 月相大大要上天

    月相大大要上天

    明凰王朝大新闻!从来不争不抢的左相大人竟然开始收拾人了!至于理由,我们权倾朝野的左相大人只是淡定理了理衣衫:欠收拾,这不是我的原因。重生回来的左相大人表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姐先废了她!只是,这辈子,怎么老是有个小醋包跟着她,甩都甩不掉?还能怎么办?宠呗!
  • 氯的味道

    氯的味道

    ╮(╯▽╰)╭希望能在空闲时候更完,目标二十万字oh耶,中二日常哼哼哼
  • 透明的夏

    透明的夏

    那年夏天,我被送到一栋黑房子里。不明白,我明明有那么严重的病...
  • 血皇降世

    血皇降世

    杀手秦枫,为复仇意外被血族附体,从此一步步登上巅峰……
  • 佛系魔王和暴躁勇者儿子的非日常

    佛系魔王和暴躁勇者儿子的非日常

    因消灭了魔王而一战成名的勇者在走完了荣耀的一生后发现自己保留了前世的记忆,重生在了异世界!而他睁开眼看到的脸竟然是曾经最痛恨的对手!大魔王!而那个魔头还是他现在的爹!“额(魔)!嗯(王)!”“上帝啊!王八蛋勇者!”魔王情急之下掏出了手机,打开朋友圈,发了条说说:我捡到一个杀了我的婴儿,要不要把他掐死在摇篮里,急,在线等。立马有了回复:这边建议你多吃点药呢。——鬼见愁
  • 我的剧本好像有问题

    我的剧本好像有问题

    我是一月,我现在很慌。因为我穿越进了一款名为《祝福吧,异世界的“神灵”们!》的游戏里,不过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小姐姐们。毕竟……作为手握剧本的少女,还是有这个迷之自信的。可是,这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啊!好端端的玩什么黑化,我只是想看小姐姐而已,贵气皇商、傲娇师妹、奶萌锦衣卫……你们不要过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