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34200000001

第1章 来到最高统帅身边 (1)

军人出身的人都知道,给将军们当警卫员之类的工作可是件了不起的事,尤其是刚穿上军装的那些新兵,要是能被挑上当将军们的警卫员、勤务兵,那股傲劲,那种神秘感是非语言所能表达的。那么,你更想象不到在一个举世无双的大人物身边当卫士会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却一反常情地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很平常。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什么事都很突然,很平常。”他顿了顿,又说:“毛泽东这个人虽然是盖顶的大人物,而实际上也是个极平常的人。不过,他很有个性,有时还很任性,认准了的事别人很难改变他。我到他身边当卫士就挺有戏剧性。”

1947年3月18日。这是二十世纪中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震撼世界的大决战的一个帷幕。拥有八百万大军和许多精良的美式装备的蒋介石,与约有一百多万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的毛泽东,展开了全面的生死较量。

为了避免同蒋介石部署在西北战场的胡宗南进犯延安的主力敌军正面交战,贯彻“牵制敌军主力,在运动中歼敌”的战略方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等领导同志撤离了中央所在地,率主力军转战陕北,以一比六的悬殊军事力量,与气焰嚣张、一心想置共产党于死地的蒋介石的得力亲信胡宗南部队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运动战。

经过四五个月的周旋,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指挥下,运用“蘑菇”战术,我军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大战役的胜利,打得胡宗南部队晕头转向,有力地挫败了蒋介石的延安“剿匪”计划。

这时的胡宗南像条气疯了的狂犬,令其干将刘戡率领七个旅的兵力紧紧追赶不舍,死死盯住只有九百多人的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内的中共中央直属支队,从绥德一直追到米脂县。8月18日这一天,中央直属支队被迫到了黄河边。

形势万分危急,前面是汹涌滔天的黄河,后面是刘戡七个旅的已经近在屁股的追兵。

眼前只有一条出路:抢渡黄河。

可是,明摆在面前的一条生路,大伙儿却谁都不敢说出口,就是身为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也一样。“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这是毛泽东在转战陕北初期说的话,毛泽东历来说话算数,尤其是在这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紧急关头说出的话。可眼下又是十万火急之际,敌军已将我中央机关九百多人的队伍逼到了黄河边。

老天下着瓢泼暴雨,队伍中没一个人的身上是干着的。已经在周恩来身边当了六个月卫士的李银桥,见自己的最高统帅不时用右手抹去淌在脸上的雨水。

“主席,这里是葭芦河。老百姓管它叫黄河岔。我们从这里渡过去,不能算是过黄河了吧?!”周恩来凑到久久凝视着黄河而一言不发的毛泽东身边,轻轻地说道。这话意思很明白,听起来是在介绍眼前的这个“黄河岔”,实际上是在征询最高统帅的意见。

毛泽东连吭也没吭一声,仿佛依然沉浸在凝视之中。

“别再磨蹭了,快行动吧!”任弼时是个急性子,听了周恩来的话,又见毛泽东没有说话,便急不可待地指挥起队伍开始渡河。他是这支九百人队伍的支队司令员,能不着急吗?此刻每耽误一分钟,也许就会酿成中国革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后果。这时,蒋介石的军队已经在对面的山顶上架起了机枪,子弹“哗哗”地在头顶上飞啸,稍不留神就会击中你的身子骨。

抢时间,抢出路。任弼时拉过一队人马,从老百姓那儿借得几只羊皮筏子。谁知,那羊皮筏子一下水,就像小孩折的纸船一般,立即被狂暴的巨浪掀翻并被冲得无影无踪。

“当时,我虽然才二十来岁,可已经是入伍多年的老兵了,但我第一次从心头害怕起来,这不是断了生路了吗?”李银桥今天这样说。

“给我支烟!”这时,一直凝视着黄河没发一言的毛泽东突然伸出两根指头,做了个要抽烟的样子。声音不大,却把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全体同志给调动了起来。毛泽东一生烟瘾极大,尤其是在扭转乾坤之时,一连能抽掉好几包。

“烟!德胜同志要吸烟!”毛泽东在转战陕北时用了“李德胜”这个意味深长的化名。

“谁有烟?快给德胜同志拿来!”

“快!”“有烟吗?”“……”

真是急煞人的事。偏偏因为毛泽东前段时间闹肺炎,他的卫士们谁也没有为他准备烟。再说,连续几天在雨中行军,抽烟的同志连身子骨都浸在水里,哪里还保得住烟卷呀!

“嗯,我要烟!”毛泽东似乎根本不了解这些,他有点不耐烦地扭过头来,这一下在他周围的人更是急得头上掉下的不仅仅是雨水了,肯定还有热乎乎的汗珠子。

“有,我这儿有!”队伍中有人高声喊了起来。原来是毛泽东的马夫老侯同志,真是大功之举。

周恩来赶忙命令卫士们打开背包,用一条薄棉被遮住风和雨。一个卫士钻进被子下,急忙划着火柴,不知是紧张,还是有风吹的缘故,几次点燃,又几次熄灭。毛泽东几次把嘴凑过去,又几次无可奈何地缩了回来,他直皱眉头。

这时,手脚灵巧的李银桥,从周恩来身后几步走上前来,然后钻进被子,接过那个卫士手中的火柴,“嚓”的一下将火柴划着,又迅速地用手遮住火苗,稳稳当当地给毛泽东点燃了烟。

烟着了。毛泽东似乎十分感激地瞥了一眼李银桥这个他并不熟悉的小战士。当时,李银桥对最高统帅的这一微妙神态也并没在意。

打十一岁跟着贺龙部队离开家乡,来到革命队伍后,这位“机灵小鬼”特别地受首长们喜欢,故近十年来,他一直在首长身边当特务员、警卫员什么的,眼快手勤是基本功。所以今天当他看到别的卫士不能准确及时地为毛泽东点上烟时,便自然而然地上去给最高统帅把烟点上。因为此时他的身份是周恩来的卫士,故做这件事也非常合情合理。打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后,周恩来一直跟在毛泽东身边,李银桥也就有机会对毛泽东有些生活方面的小事进行照料,特别是像今天这样事关大局的紧急关头,李银桥熟练地完成了一件别人没有完成的事,其意义真有点不一般。这是千军万马的西北战场上的一个小小镜头,却被在场专门负责中央领导警卫工作的叶子龙、汪东兴看在了眼里。叶、汪两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回到周恩来身边的李银桥,然后会意地点了点头。

李银桥绝没有想到他因此而成了毛泽东一生中最信得过的卫士、卫士长,并且一跟就是十五年,如果不是因为阴谋家从中捣乱,也许他和毛泽东之间会有更多、更重要的关系。

就在毛泽东抽完这支李银桥点着的烟以后,毛泽东仿佛一扫脸上的愁云,断然决定:“不过黄河!放心跟我走,老子不怕邪!”说完,他大步沿黄河边的山路走去。中央直属支队跟着他就在敌人的枪子儿底下开拔,居然使疯狗般咬人的刘戡部队傻呆呆地眼瞅着毛泽东的大队人马过去而未放一枪。后来,有人说,这是“真龙过海,谁人敢敌”。想起来还真有点那个味儿。

这天晚上,中央直属支队在一个仅有七八十户人家的白龙庙小村宿营。

李银桥刚刚吃过晚饭,正忙着为周恩来搭铺打点,支队参谋长叶子龙和副参谋长汪东兴,走进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李,你先停一下,有话跟你说。”

“是!首长。”见两位专门负责中央领导警卫工作的上司来了,李银桥知道定有什么大事,心想是不是同意我下部队?前几天,他在周恩来面前曾经表示过这个愿望。扛枪的战士在战争年代最渴望的就是能上前线。当了多年警卫员和卫士的李银桥眼瞅着一些当年一起从家乡出来闯天下的老乡、战友,如今不是战斗英雄,就是前线战斗部队的连长、营长,心里早憋着劲,希望杀向战场。可他知道,当中央统帅们的卫士,这是许多人做梦也难实现的事,在这个岗位上,去留问题绝非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事。李银桥看着眼前的两位领导,心里不免有点紧张。

“李银桥同志,我们准备给你调动一下工作。”叶子龙非常郑重其事地说道。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银桥便激动地抢先说道:“是不是批准我下部队了?”

叶、汪两人对视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疑惑。叶子龙说:“不是下部队,而是让你到更重要的警卫工作岗位上去,调你到主席身边当卫士!”叶把后面的话说得很重,以示工作的非同一般。

李银桥一怔,嘴巴张得大大的,却没有说出话来。

大概是觉得这位小战士的情绪不对劲,汪东兴特意强调: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我们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的!给最高统帅毛泽东当卫士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

李银桥低下了头,半晌没有吱声。

“怎么样,有什么想法还是有什么意见?”叶子龙的这句话完全是习惯性的问语,他在中央警卫局领导的位子上,这样的话不知对人说过多少次。可以这么说,只要他这句话说出口,让谁去当某某首长的警卫员、卫士,对方回答他的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是”。去给毛泽东主席当卫士,这是天大的光荣事,还有谁不愿意?说来也怪,偏偏这个“小李子”闹别扭。李银桥虽然当着这两位首长不敢把话说透,但他在心里说:毛泽东发起脾气来让人害怕,要是哪个警卫他用得不顺,一句话就会把你打发走。李银桥在周恩来身边几个月间,他亲眼见过毛泽东发脾气时把卫士打发走的事。他心里怕,一紧张,心里的话竟然跳出了嗓子眼。

“不行啊,首长,我怕干不好,况且我干这个工作太久了,当时,周副主席也曾答应我,干一段时间后允许我下部队去的。”虽然事后他常后悔,可又不情愿收回已经说出口的话。

叶子龙、汪东兴大出所料:嘿!你个小李银桥,给毛泽东主席当卫士你都不愿意去呀!

机灵的李银桥大概一看两位首长的脸色难看,急忙改口:“当然,组织上的决定我服从……”

“服从就好,我们相信你会干好。”叶、汪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站起身来,临走时,汪东兴思忖了一下,说:“这几天你还跟周副主席,最后怎么办,等我们研究了以后再决定。”

“是!”李银桥也松了一口气。他为没有那么坚决、痛快地接受领导的分配,以及汪东兴最后留下的那一句话而抱有希望:也许他们见我不太情愿到主席那儿,说不定干脆打发我到部队去。不过,弄到这个地步,去与留都不是滋味。

李银桥心里七上八下的。

中央直属支队在白龙庙住了一天,第二天就出发了。李银桥根据上级的指示,开始来到毛泽东身边。他觉得别扭死了,因为他发现毛泽东始终不与他说一句话,也不看他一眼。

李银桥惟一能做的是帮毛泽东挑那两只箱子。箱中都是毛泽东一生舍不得丢的《辞源》、《辞海》等书籍。李银桥想用这沉重的担子压住胸脯下的那颗忐忑不安的心。

“李银桥,快趴下!”低头走着的李银桥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警卫排长阎长林已将他按倒在地。

“轰隆——”原来,一颗飞弹就在距离李银桥与毛泽东的不远处爆炸了。

李银桥急出了一身冷汗。“德胜同志怎么样了?德胜同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毛泽东在警卫战士的掩护下安然无恙时才想起抹一把额上的汗珠子。好危险哪。李银桥觉得自己不该走神。

又是一天急行军。这一站是杨家园子。淋了一天的雨,毛泽东的警卫排战士与几个卫士脱下湿军衣,在炕火边烤着。

毛泽东则独自在里屋的炕上,盘着双腿,一只手端着油灯查看军事地图。不长时间,只听毛泽东在大声咳嗽。柴草太湿了,窑洞内烟雾腾腾。

“小李,小李,快扶德胜同志出去透透气,快!”排长阎长林一边抹着呛出眼眶的泪水,一边在大声吆喝着。

李银桥迅速上炕去扶毛泽东:“德胜同志,快出去透透气吧,等烟散了再工作吧!啊?这样会闷坏胸肺的!”这是李银桥第一次正面与毛泽东说话。如果不是“借烟行事”,恐怕他还没有这种机会。因此,他格外卖力地扶着毛泽东走出屋。

谁知,毛泽东像个与他赌气的孩子,用力把手一甩,挡开李银桥扶上来的双手,连半句话也没说,自个儿下炕走出了窑洞。

李银桥好一阵惊骇,机灵的他马上明白,毛泽东肯定知道了自己不想来当卫士的事了。他在生气呢!

同类推荐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爱上一座城

    爱上一座城

    《爱上一座城》收录了林徽因在建筑、美术领域的精美论著,注释详尽,校勘严谨。书中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发展以及城市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既科学严谨,又因清新优美的文字而别具风韵,古典韵味浓郁。严肃的建筑学文字在林徽因笔下也异常优美,充满灵气和想象,阅读间,似雕梁画柱如入仙境。
  •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沧桑看云:不应忘记的人与事(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活跃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大师们在文革中的遭遇,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文字沉着、冷静,带着深痛的思索。作品充满了一种苍凉之感。
  • 歌者在桥头

    歌者在桥头

    收录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60余篇。被文坛定格为正义维护者和民众代言人的梁晓声,其散文随笔里无不充盈着一种理想的精神,道德的力量和批判的锋芒。这部新作的许多篇章,都从良知与美善出发,无情抨击和辛辣讽刺了社会转型期凭着背景关系、职务、权力等等,谋私暴富或为富不仁的"新贵们",既斥责了他们聚敛钱财的不择手段,也揭露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低下:相反,对那些终日为生计而奔波、而操劳,但活的有尊严、有追求的普通劳动者,那些身处底层但终不失仁义与质朴的沉默的大多数,却给予了深切的关爱与热情的礼赞。所表现出来的是梁晓声的悲悯情怀,批判精神,忧患意识和人生思考……
  •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

    人间笔记人间笔记1之火车记心虚悬着,处于古汉语所谓“惴惴”“忐忑”之中,像断了线的汼……
热门推荐
  • 神级恶少

    神级恶少

    回归都市,闲来看看校花,手痒痒,去赢他一点生活费,没钱了,去赢他个底朝天!靓丽的人生从这里开始!PS:不要脸的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帝国前传

    帝国前传

    人与世界,从未断绝。……中都地下,金铁之阶是通向新世界的征程。龟蛇岛上,有龙焰和蛟声。泰山深处,正响起了籴的低语;亦有无名仙坛,等待通天之旅。临晏城外,希光与苗大激战正酣;盘龙市区,少年踏入阳光下黑暗。Nia还在南极沉睡,Cness还在西原漫步;Egtowoo任人割宰,Devaranof于封印中蛰伏。鳞魔即将应召复苏,而【苍无】,亦已上路。……盛世有过,衰微有过。历尽血火,方成帝国。……目前主角线:巫和—北留—巫和—秦守未—刘央雅—巫和—任恬—墨怀—巫和—詹小陆—江起鹤—北留—月星—宋心华—……温馨提示:本书更新不稳定,投资请勿放心。郑重声明:本书原创内容皆为作者本人臆造,任何情节、理论、政策、法律请勿代入现实;对于本书所提出的部分理论,如与现实不符则实属正常,如与现实雷同……纯属巧合,可以理解为世界共性。本书欢迎友好学术交流,请各读者阅读时坚持对自然科学与唯物哲学的信仰,不迷信,不传谣。
  • 东京灵探

    东京灵探

    桂毅,一个从小生活在横滨中华街的华裔。在刚进入漫谈社成为实习记者的第一天,偶然间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求救信,却意外的成为了一起谋杀案件中警方怀疑的杀人凶手。看小记者如何洗清嫌疑,成为神探。猪脚表示:“虽然被称为神探,但身为记者的我,其实更想搞个大新闻!”
  • 网游之风采无限

    网游之风采无限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这是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月轮》等着你的到来,这里可以实现你的任何愿望,体验宅男变高富帅的旅程!某男子托着腮“看来有必要去抢银行了.....”
  • 扛把锄头走天下

    扛把锄头走天下

    世界在我手中,YY即是真理。谁说文笔不佳的人不能写小说,我们也有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在玄幻世界里只有一条铁律:试问谁人不YY,谁不YY谁变态。
  • 狂婿临门

    狂婿临门

    是人们口中收破烂的废物,还是雄霸一方大佬?
  • 兽御天地

    兽御天地

    邪族入侵,大陆水火,破败废墟之上,一个少年,三只宠兽,傲然而立!为了家园,为了人类,悲鸣声中,沉默者,不再沉默,平凡者,闯不平凡路!
  • 忘不了那栋蓝房子

    忘不了那栋蓝房子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对十几名留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种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特别详述,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王枫的父母在国营企业里工作。她小学毕业那年,武汉取消了考试升学制度,改为直升初中,就近入学。但教育资源有限,家长们的眼睛还是死盯着那几所重点中学。取消升学考试的初衷无疑是良好的,其目的是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但结果丝毫不会使竞争淡化,只是改变了方式而已,把竞争由孩子转嫁到家庭,家长的压力突然增加,也更加无奈。比如家长会带孩子参加各种艺术班、体育班,因为各种各样的证书会增加孩子进入重点中学的砝码。
  • 斗罗大魔头

    斗罗大魔头

    穿越斗罗大陆,觉醒神秘武魂,从此,常想所向披靡,吊打各路天才,笑傲斗罗!唐三:“常想,你抢我机缘,夺我小舞,我和你不共戴天。”某个被打败的天才:“他是魂师之耻,人渣败类。”常想:我是个好人............吧
  • 末世之超级主宰

    末世之超级主宰

    普通创业青年徐业,意想不到卷入末世的纷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