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35400000047

第47章 拍案叹世

中国古代文学中,创作的主体是士大夫,其代表性文体是诗歌(包括词、散曲)、散文,小说、戏剧不仅后起,其地位也是很晚才得以确立,而其地位的确立,既是靠这类文体取得的不可忽视的实绩,也是靠这类文体的风格、趣味之渐近于士大夫。 ———《红楼梦》已是很士大夫口味的小说了。

诗词散文之类,从来都是士大夫表达自我的工具,这类文学样式,几乎被他们垄断为这个社会阶层的心灵拐杖。即便是在一些所谓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里 ———这类被我们称之为现实主义的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 ———我们看到的,仍是士大夫的道德情怀,是他们的眼光,他们的判断,是他们在秉持着传统中的正义对社会问题发言。我们看到他们施予的同情,却看不到被同情者的心灵与感受。

不可否认的是,在唐诗宋词的高度繁荣与巨大成就的背后,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却被遮蔽了。我们在唐诗宋词中看到的,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的生活与情怀,我们没有看到的,是那个时代普通大众的精神与生活。虽然唐诗宋词的作者面极广,甚至有不少出身下层,但整体而言,《全唐诗》与《全宋词》所表达的,仍然只是那个时代占人口总数较少的士大夫阶层的情感、理智与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的遗憾。但在明代,这个情况有了改变。我们不仅可以读高启的诗,读归有光的散文,读公安三袁、张岱的小品文及随笔,以此了解这些士大夫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我们还能深入到那个时代一般民众的生活中,那个时代最深厚最基部的东西被我们发觉了,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一般人的生活与灵魂 ———这全是因为有了冯梦龙的 “三言 ”和凌濛初的 “二拍”,虽然他们的这些称之为 “话本 ”的短篇小说往往取材于前代,但我相信,其基本生活状貌与喜怒哀乐,定是明代的,或者是与明代相同的。

“三言 ”的编纂者冯梦龙(1574 —1646)字犹龙,乃是一个思想上特立独行的人物,其出身也是士大夫之家,书香门第,并且自身也颇有才情:“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但科举上甚不得意,五十七岁时(崇祯三年)才选为贡生。清兵入关,他刊印传达抗战消息的小册子散布,唐王即位于福建时,被任命为寿宁县知县。明亡,他亦死,有人认为他是殉难而死,有人认为他是忧愤而死。

他是一个思想上和出处行为上的大英豪,乃是由于他出身于士大夫而无士大夫气,明于经学而又无经师味,他蔑视礼教,亵渎圣贤,肯定人欲,提倡 “情教”,倡立女权,反对婚姻包办及男尊女卑。以上任何一点,都可以证明他的独特与勇气,更何况他几乎在所有 “原则 ”问题上都与传统反对,都与时代反对。他是有自己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思想巨子啊。在文学上,他是诗人,并有《七乐斋稿》,但却 “善为启颜之辞,间入打油之调,不得为诗家”(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一)。这“打油调 ”就不是士大夫的正经面孔了,就不是正经的 “诗家 ”了。他“擅词曲,有《双雄记传奇》,又刻《墨憨斋传奇定本十种》,颇为当时所称。其中之《万事足》、《风流梦》、《新灌园》皆己作;亦嗜小说,既补《平妖传》,复纂三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擅词曲”,“嗜小说 ”倒是他的真兴趣,他“不得为诗家”,是因为他无诗情,他只有俗情。我们看他在 “三言 ”众多故事中大量插引诗词,但却毫无士大夫情调,他喜欢的那些诗,都是慨叹世道人心的,直白而俗,并不见什么 “意境”。由此也可见他对诗词的鉴赏,其眼光,其趣味,也是俗人的。他还劝 “沈德符以《金瓶梅》钞付书坊板印”(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可见他颇有商业头脑,在那个时代,他一点也不冬烘。他对民间文学的突出的兴趣,在士大夫中颇为罕见。除了上述他的作品外,他还纂辑文言小说及笔记《情史》、《古今谭概》、《智囊》和散曲选集《太霞新奏》,收录编印民歌《挂枝儿》、《山歌》等,这是多大的成绩?心血固不待言,这需要多大多恒久的兴趣、爱好来支撑?中国文学史,像这样功勋卓著的人物,并不多见呵。

“三言 ”是他的最有名的作品,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其中,《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其实,“古今小说 ”乃是 “三言”的通称。也就是说,《古今小说》内含 “三言”,事实上,其中第一部《喻世明言》出版时,就用的这个通称。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包含了对宋元明以来话本的汇辑、修改,以及根据文言笔记、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社会传闻的敷衍与再创作。这三部白话小说集,从其取名,即可知冯梦龙的创作旨趣与救世情怀。显然,相对于传统士大夫,他的眼光是向下的。传统士大夫的生活场景一般是两个:魏阙与江湖。在魏阙,他们衣冠楚楚与衮衮诸公对,与帝王将相对;在江湖,他们大袖飘飘与迁客骚人对,与僧道隐士对,偏偏没有普通大众。他们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眼光是向上的;而他们 “居庙堂之高 ”时,虽然标榜 “则忧其民”,但那种居高临下的 “关心 ”与“同情”,是政治的、政策的,眼光是模糊的,整体的,正如在高空中俯瞰森林,甚至会为森林洒下雨露以滋其发育成长,但却并不能细察其间的枝柯藤蔓以及其间的龙蛇出没,与文学的审美观照与体察了不相关。所以,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不大能考见他们同时代的一般民众的生活与心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遗憾。

但冯梦龙的眼光是向下的,他自己就身处市井之中,他虽则做过短期的县令,但我们真见不出他的魏阙情结与江湖潇洒。他在传统士大夫中的两大生活场景之外,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平台:市井。他关注着市井的人生百态,从中找到了无限的人生感慨与审美意趣。一般研究者颇关心这部小说集的 “喻”、“警”、“醒”,认为这是他想把小说当成比 “喻”,来“警”“醒”读者(赵景深《谈明代短篇小说》,《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又很关心 “明”、“通”、“恒”三字,“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耳”(转引自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第235、236页)。这些研究与阐释都很有意义,也很有见识。但我则很关注这三部小说名称中一个不变的字:“世”。世者,世道也,世俗也,俗世也,世人也,人世也。他似乎认识到了,真正的世道人心,恰在愚夫愚妇组成的市井之中,是他们组成了世界,世俗,世道与人世。于是他不谈政治,不谈心性,他只说世道人心,而由于他的立足点与取例在于愚夫愚妇的市井,所以,他通达宽容,绝不作道学家的诛心之论,他知道道德的基本水准在哪里,在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中,在他们的言谈举止里,在他们的各种利害选择里,而不在道学家的高头讲章里。多年前,我曾询及一位专门研究明代小说的学者,我说,能否比较一下理学家理论上的道德提倡与明代小说中(主要就是三言二拍)体现的当时社会的真实道德水准,这位学者对这个题目不感兴趣,但我觉得这样的题目一定有意义与启发。

冯梦龙的 “三言 ”紧紧抓住这一个 “世”字,一百二十篇小说都是在反映这个 “世”字。他的创作是以普通大众愚夫愚妇为对象的,这不再是士大夫之间互相传诵,互相品评,互相唱和,互相揄扬的所谓抒情言志,内圣外王,心性理念,不抽象,不深奥,不高深。它是肤浅的,从语言到思想都是浅白的,这不是冯梦龙的智力与才气上的不足,因为这正是他的追求。王阳明主张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愚夫愚妇最喜欢的东西,能理解的东西,就是这种肤浅直白的通俗小说。所以,我们说,冯梦龙的济世情怀不是 “致君尧舜上”,而是要通过这个可以直通世俗的 “通俗 ”小说,来“再使风俗淳”。要救世,他不从魏阙入手,显示自己的政绩;他也不去江湖招摇,彰显一己的 “道德”,他就从市井入手,为改变风俗而苦口婆心。是的,他没有士大夫人人都或多或少具有的 “圣贤心”,他就只有这一念念在兹的 “婆婆心 ”和絮絮叨叨的苦口。凌濛初在《二刻》卷十二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从来说的书,……最有益的,论些世情,说些因果,等听了的触着心里,把平日邪路念头化将转来。这个就是说书的一片道学心肠,却从不曾讲着道学。

这是他的自道,也正是冯梦龙的 “道学心肠”,是冯梦龙手低眼高处。

从文学生态上讲,诗、词、散文,是士大夫自产自销的,一般平民百姓很羡慕很敬仰他们的这种高雅,却又生疏于这种高雅,他们可能会喜欢一些富有哲理的诗词,但不大能理解一些有高深意境的作品。实际上,要读得懂并且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必须先进行一种士大夫式的人格修炼的。只有先行具有了士大夫的那种心态,情怀,观照世界的方式,才能去欣赏他们的诗歌。但冯梦龙编纂的通俗小说则是面向市场的,作为商品的。文学第一次成为一般消费品 ———我是说以文字的形式 ———冯梦龙的 “三言 ”确实是使文学从书场到了案头,让书卷成为商品,让文学成为消费品。

通俗小说是文学价值与商品价值两结合的产物。我们知道,“三言 ”中,有很多是冯梦龙改纂古代笔记、史书而成,这绝不仅仅是一般的情节的衍生与再创造,实际上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他改笔记、史传为话本,乃是对语境的改换,对读者的改换:前者的读者是小众,是士大夫,后者的读者是大众,是市井细民百姓。文雅的变成了俗白的,简洁的变成了翔实的,直接的变成了曲折的 ———是大众的趣味与欣赏水平在悄悄地塑造着新型的文学,冯梦龙是大众的审美趣味塑造出来的时代文化英雄。

在“三言 ”里,文学主人公由士大夫变成了商人、手工业者、小贩,经商与治生取代了读书与仕宦,一朝中举学优而仕也变为经商致富,发迹变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变为养家糊口生儿育女的衣食道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言 ”中的道德主体乃是一般细民百姓,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优良品质正成为那时代的道德基础,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信念,比如商业伦理、家庭观念、爱情观与性道德,是如此真诚而不虚伪,如此切近人生、人性而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和前代的志怪与传奇相比,通俗小说也有本质的变化。它是现实的而非传奇的,其故事过程曲折生动,或有因缘巧合,有偶然,而其结局往往非常现实而可信。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这是近代小说的基本特征,既是形式特征更是人文特征。我们注意到,即使是晚出的《聊斋志异》,也希望在超现实的世界中实现人生的欲求,而“三言 ”则就是在现实中实现它。因而它是乐观的,向上的,对幸福与成功的追求是可预期的。对人生艰难的一面它一点也不讳言,恰恰相反,在读 “三言 ”时,我们常常能感觉到一般人人生的无奈与艰辛,甚至是虚无,但“三言 ”的作者却并不由此悲观厌世,他似乎以此为生活的常态,而并不大惊小怪,并不特别感伤,他平静地接受它并享受它。这与我们前面说到的,冯梦龙不是诗人,较少士大夫情怀是一致的。

作为小说,“三言 ”的艺术性自不待说,其中有些篇章及其中的人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耳熟能详的故事与文学人物。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滕大尹鬼断家私》、《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以上《喻世明言》)、《老门生三世报恩》、《玉堂春落难逢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上《警世通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施润泽滩阙遇友》、《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以上《醒世恒言》),都是隽永的故事与可爱可亲的人物。

“三言 ”分别刊刻于天启元年(1621)前后,天启四年(1624)和天启七年(1627)。1628年,即“三言 ”的最后一集《醒世恒言》刊刻一年后,凌濛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刊行,《二刻拍案惊奇》亦于四年后的1632年刊行。人称 “二拍”,亦各四十卷。鲁迅先生说:“《醒世恒言》版行之际,此(即二拍)适出而争奇。然叙述平板,引证贫辛,不能及也。”(《中国小说史略》,北新书局,1932年,第249页)鲁迅先生指出其 “争奇 ”的创作动机,也正说明了它是受 “三言 ”的影响而出现。并且它基本上是个人创作,是一部个人的白话小说专集。这就很能体现它的价值。而且它虽然更有一些福善祸淫、忠孝节义之类的陈腐说教,但它的思想似乎比 “三言”更激进,“三言 ”尚言义,而“二拍 ”直取利;“三言 ”的爱情往往写妓女,“二拍 ”的爱情往往写良家妇女 ———这就几乎是自己逼着自己对女性贞节必须更为宽容,对女性的自觉意识更为关注,更予以尊重,从而,凌濛初在很大程度上对失节妇女予以了谅解、同情,这在中世纪颇为不易。

当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就语言的生动与张力而言,它较之 “三言 ”是逊色的。

同类推荐
  • 诗话人间

    诗话人间

    该书由诗人趣闻、美丽乡村、大江南北、海外留痕、四时览胜、历史回眸、茶余品醇、往诗烟尘、诗余散存、花月当春共10个篇章组成,收入600余首诗计22万多字。该书是一部蕴含着厚重历史感与强烈现实性的诗集,内容包罗万象,笔触清新隽永又不失睿智,典雅大气又个性鲜明,充满对世界、历史以及人生的多方面思考。诗人以中国古典诗词生生不已的韵律和美感,畅游古今,写意生活。可谓是作者亲历生活、感悟人生的点滴真情实意汇聚。该书的主基调豁达、浪漫、严谨、深邃。
  •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月色中的栀子花香

    本书是本文笔优美澄净心灵的图书,文字典雅、清新、灵动。作者从生活细处着笔,时而温润,时而刚柔,时而浓郁,仿佛撩开的晨曦,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片静谧祥和的净土,散发出亭亭如莲的芬芳。用四季来概括,有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收获,冬的思索。细腻、诗性的文字,充盈着人性的贯穿和浸润,似若山泉流水,满是温暖、流动的画面,读之顿觉有馨馨之甘饴,淡淡之香甜,让读者在阅读中去感悟、去思考,去体会生活的美,感受生命之河缓缓流过心田的静谧,洗去浮华,再现生活的本质。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雨果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雨果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热门推荐
  •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恐惧之王

    恐惧之王

    人类的幻想聚集之物是为神魔,神魔所驱使的力量是为“权能”。当濒死的唐龙被神秘的男子选中,恐惧之王便直阴影中抬起他的头颅。
  • 悠悠田野记

    悠悠田野记

    惠小幽本和师傅在山里轮回观过着惬意的生活,一场暴雨引发的意外让她回到六十年前的农村,贫困的生活,自私势力的亲戚,让她和家人一贫如洗生活更加雪上加霜,越是压迫她,她越是要奋起反抗,且看她如何同她的小伙伴们摆脱欺辱,自力更生,在田野里自由的撒欢.
  • 运道记

    运道记

    长安城首富郝家五小姐名为郝运那自然是好运的
  • 漫依无惜年

    漫依无惜年

    阿娘,我们去哪里啊。去……别人找不到的地方。别人?谁要找我们啊。一个……阿娘很讨厌的人。哦,那就躲起来让他一辈子都找不到吧。好!一大一小两名女子牵手在悠悠古道上,身影被斜阳拉的深长!谁能想到这位眼中满是薄凉的女子,是曾今那个眼中布满了光的唐三小姐。
  • 盛世新天庭

    盛世新天庭

    上元世纪,神魔两族首领因琐事大打出手,导致天庭毁灭,三界混乱。天道无情,两位首领身死道消,道果尽毁,一丝残魂来到陌生的世界。一切重头再来,看我清岚天君重塑天庭,制定新的天地法则
  • 悍妾

    悍妾

    唐秋穿越第一天就“被”成婚,娇妻艳若画中仙子。曾经荣华于一身,如今家徒四壁。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祸事临头,有人抢婚,图的并非他娇妻的美色,只因唐秋光芒太耀眼。英姿飒飒的女将军,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谜一样的流落公主,还有那不开窍的小妮子……人非圣贤,美色当前,来者不拒。家有悍妻非我愿,等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日子,唐秋悲呼哀哉:“大姐们,退货行不行?”PS:面对家庭暴力,一定要勇敢说“NO。”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倾梦江湖:韶华殇

    倾梦江湖:韶华殇

    “既然爱我,那就用死亡来证明…”“让所有人活在黑暗中是我唯一的嗜好…”“别把无能当借口,就算你真的无能…”“呵呵,我要采遍天下负心人。”“天长地久都不久,不要对我说甜言蜜语,因为下一刻你会变为死尸…”“在我眼里,天下不过是一粒尘埃!!”问天下何为重?她答曰:孤清一世叹长歌;她慢慢地沉陷于黑暗的困笼中封闭内心最脆弱的自己;天下与否我唯我独尊;她可以让你受尽无尽的痛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她向天下人宣布:我兮月朝之人,违我命者,杀无赦;为了你,我要向命运宣战,天下…必定是我的掌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