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7200000031

第31章 尽心上(3)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使心灵不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就不会失去选择力和辨别力,就会对各种思想意识和观念有所认识,有所鉴别,从而选择吸收、消化适合自己的部分,使之成为充实自己的精神营养。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即使自己有不及他人的地方,那也很容易迎头赶上,没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为了避免自己的心灵受到类似饥渴那样的妨害,我们没有其他方法,只能使心灵经常吸收养分,就像我们平时不口渴也喝茶滋润,不饥饿也按时吃饭补充养分一样。这样,我们的心灵就不会空虚,就不会饥不择食、渴不择饮,更不会囫囵吞枣,消化不良。

回想前些年解放文化的时候,读书人如饥似渴,同时西方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学生们不辨古今,不管倾向而一股脑儿吸收,今天是尼采、叔本华,明天是弗洛伊德,后天又是萨特、海德格尔。如此等等,简直就是饥不择食,渴不择饮。

所以,心灵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身体的营养一样,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使之饥饿干渴而缺乏养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良性发育,茁壮成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身心都健康。

【原文】

孟子曰:“有为者辟①若掘井,掘井九仞②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注释】

①辟:同“譬”。

②九仞:仞:同“用”,古代量词,一用六尺或八尺,九仞则相当于六七丈。

【评析】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同样的道理,“为井九仞”也可能功亏于最后一仞。不管是一仞还是半仞,一旦功亏,都是半途而废,留下的只是一口废井。

孔子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而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进退成败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孔子对弟子颜渊的精神最赞赏:“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同上)颜渊开始之后就没有停止过,当然也就不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就不会出现因为“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就停止的现象。

所以,孔子也罢,孟子也罢,都很赞赏积极进取精神,反对半途而废。时至今日,儒家先贤所着力推崇的这一种风范仍然对我们有激励价值。

【原文】

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注释】

①不素餐兮:引自《诗经·魏风·伐檀》。素餐:白吃饭。

【评析】

上文与孔子所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和孟子自己所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食于人”(《滕文公上》)的意思是一样的。三者都强调了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对社会的重要贡献。

在今天,不会有多少人会提公孙丑所提的这类问题了。但二十年前,我们时常可以听到送公粮进城的公社社员骂街的声音:“俺农民伯伯不种出来,你们城里人吃啥?”理直气壮,字正腔圆。二十年前如此,那两千年前呢?

想一想吧,我们也许就可以理解孔子、孟子为什么要反复讲这个道理,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原文】

王子垫①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注释】

①王子垫:齐王的儿子,名垫。

【评析】

所谓“大人之事备”实际上是指大人已经很有修养了。这里的“大人”指一般意义上的君子,也就是士人的意思。

“士尚志”,士人的修养就在于提高自己的志行,使自己高尚。而高尚的标准就是“居仁由义”。这一段其实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东西,还是强调士人作为一个特殊阶层的修身精神,也就是孔、孟所一贯呼吁的“仁义”。

不过,“士尚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对士人的要求,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士人的“工作”就是“尚志”然后施行仁义,如果失去了这一点,士人就好像不能称其为士人了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读书人,以至于他们一直把“尚志”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把“仁”、“义”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因此“尚志”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为人们所熟知,甚至有很多人把它作为名字所采用。

【原文】

桃应①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②也。窃负而逸,通海滨而处,终身忻③然,乐而忘天下。”

【注释】

①桃应:孟子的学生。

②敝屣(xǐ):破鞋子。

③忻(xīn):同“欣”。

【评析】

就像我们今天有人问:“母亲和妻子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一个?”或者问:“妻子难产,母亲和孩子只能保住一个,你保哪一个?”一样,上文也是一个典型的道德两难的问题。

一方面,“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皇亲国戚犯法也应与老百姓一样受罚。

所以才有孟子的回答:“执之而已矣。”

但另一方面,如果坐视不管出事的父亲,这又不符合孝道。对一般人来说,这就叫做“忠孝不能两全”,对舜来说,这个道德难题叫做“公(或法)孝不能两全”。我们该怎么办呢?

孟子的解决方法就夸张了,“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连天子之位都不要做了,弃官救父,隐居海滨。他也因此而改变了自己一生的道路。

在孟子看来,为了做到公孝两全,也的确只有这样做:一方面,作为天子,在天子之位上,只能下令让司法官去逮捕作为罪犯的父亲;另一方面,抛弃了天子之位,他便只作为儿子,故而铤而走险,冒死救出父亲,隐居海滨,奉养父亲,不会因失去天子之位而感到遗憾。

在今天,我们对这个两难问题的回答可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已把个体行为的“孝”归结为私人问题了(虽然在总体上说“孝”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公孝不能两全”就成了“公私不能两全”。如果是这样,那就不难解决了,至少在理论上不难,虽然在情感上还不忍。

更何况,在今天,会有几个人为了父亲而“弃天下”呢?莫说“弃天下”,就是放弃一个局长、处长的官位也舍不得,多半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选择放弃父亲。更何况,即便不是为了前程,仅仅因为父亲低微,父亲穷酸而放弃他们的,也大有人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问题对这种人根本就没有什么“两难”。

回到原文,值得我们一提的是,所谓“瞽瞍杀人”等等,当然只是一种假设,就像我们今天的法律知识竞赛假设一些案例一样,并非在舜做天子的时候他父亲真的杀了人,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偷偷携父亲而逃,像一个被通缉的犯人一样隐居海滨。如果真有这样的事,那舜的气度我们倒应该特别欣赏了。什么气度?进为天子,退为逃犯,隐居海滨而“终身忻然,乐而忘天下”。这种能进能退,“视弃天下犹弃敝屣”的气度,尤其是终身“忻然”,“乐”而忘天下的乐观通达,真不是等闲之辈所能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舜能成为圣贤是理所当然的。

“言必称尧舜”,当然,孟子把尧舜理想化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原文】

孟子自范①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②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③。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注释】

①范:地名,故城在今山东范县东南二十里,是魏国与齐国之间的要道。

②广居:孟子的“广居”指仁。如《滕文公下》所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③垤(dié)泽之门:宋国城门。

【评析】

意识由存在决定,而地位则会影响气度。

不仅气度,就是一般的气质、思想观念等,也都会影响地位。

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莫说王子的气度与一般人本来就不一样,就是原本为平民老百姓,甚至出身苦寒低贱如替人看牛放羊的朱元璋,一旦地位改变,做了天子,那气度与精神风貌也会从地下到天上,这就叫做“居移气”。

当然,有所影响,有所改变并不意味着主体自身完全不起作用,像“环境决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人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有不少的人后来做了皇帝,贵为天子,但怎么也改不了早年做平民、做农民时的习性和脾气,甚至一些特殊的喜好,这就是主体自身的能动性在起作用。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能只看到环境地位对人的气质、气度的重要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主体自身的作用。

就文章来说,孟子之所以喟然而叹“大哉居乎!”,强调“其居使之然也”,其实是为了引出“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这一句话,是要求大家“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滕文公下》)处在“仁”的地位上。而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选择“仁”的地位,就不能离开主体自身的作用。这正如孔子所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一方面,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但另一方面,“择不处仁,焉得知?”就是说这种地方离不开人自身的选择。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孟子是“祖述仲尼之意”,虽然与孔子“里仁为美”一章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但其思想却是一脉相承而贯通的。“孔家店”的大小老板前后相隔百年,其配合却是非常默契,后世之所以用“孔孟之道”合称二人的学说,正是体现了这种默契配合。当然,所谓配合默契,所谓相互合拍,其主动的方面只可能在于其后的孟子了。在孔子自己,可不知道在他的身后还会有这样一个深得他的意旨甚至超过颜回的“私淑弟子”。而如果他真的有什么“圣灵”,那还不知道有多么欣慰哩。起码可以抵消他“累累如丧家之犬”的劳顿和遗憾,抵消他奔走列国的艰辛。

言归正传,无论是孟子这一章,还是孔子“里仁为美”的那一章,都是我们进行社会学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的参考资料,又是教育学研究的资料,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家长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上。

【原文】

孟子曰:“食①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②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注释】

①食:动词,使之食,引申为奉养。

②币:指礼物;将:送。

【评析】

“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

这两句话具有特别的警醒作用,尤其适用于我们在奉养老人时。

一方面,我们常常看到、听到新闻媒介报道的各种各样对老人大不敬的行为,有时不仅是不敬,甚至都不愿意赡养他们。在孟子看来,我们不仅应该赡养,而且应该满怀爱心,恭敬有礼地赡养他们。如果不是这样,那你赡养老父老母和养猪养狗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的老父老母如猪狗,那你自己不也是猪狗一样没有人性了吗?何况,如此下去,你自己恐怕也免不了会被下一代当猪狗养。

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现在很流行饲养宠物,一条爱犬动不动就上万元人民币,甚至有的翻上十倍、几十倍的。所以,有了今天养狗成风、“炒狗”成“疯”的现象。有的人,把狗当作心肝宝贝一般,不仅“养而有爱”,而且还同桌吃“饭”,同床睡觉,恭敬有加;甚至,有的狗吃得比主人自己好,睡的地方也比主人自己睡的地方还要舒服。可见,这已超出了孟子的想像范围,不是“爱而不敬,兽畜之也”,而是“兽畜之也,爱而有敬”了。养狗尚且能够“爱而有敬”,何况奉养自己的父母呢,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了吧?但遗憾的是,从报道中我们看到,奉养父母“爱而不敬”的人还的确不少。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已不是“爱而不敬,兽畜之也”,而是“爱而不敬,不如兽畜”了。换句话说也就是他们待自己的父母连狗都不如。依照我们前面的推论,那他们实际上是把自己也看如猪狗了,或者,干脆说,他们的行为连狗都不如了!

说到这里,必须郑重声明,我们在这里只是理解发挥孟子所说“养而不爱如养猪,爱而不敬如养狗”的意思,绝不是专门针对饲养宠物和“炒狗”的人。我们在此特此声明,以免引起误会。

总起来说,这一章对我们提出一个对待父母的态度问题,也就是“孝”的问题。在一般认为“孝道”已淡漠的今天,这个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当然已没有孟子时代那样举足轻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对老人的奉养漏洞百出的时候,而且,在世人对这方面的问题日益关注的时候,孟子的论述不是警醒了我们吗?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①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②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注释】

①财:通“材”。

②淑:通“叔”,拾取;艾(yì):同“刈”,取。也就是说,淑、艾同义。“私淑艾”也就是“私淑”,意为私下拾取,指不是直接作为学生,而是自己仰慕而私下自学的。这也就是所谓“私淑弟子”的意思。

【评析】

同类推荐
  • 老子心解

    老子心解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乏一些思想高超的圣贤对它加以批注,但是印度哲学家奥修所讲的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讲法是原创的,不论你对道德经是否曾经研究过,奥修所讲的必定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弗洛依德谈自我意识

    人类对其环境所作的改变,我们称之为文化。我们的文化就是人类心灵激发其肉体所作的各种动作的结果。依我看来,人类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人类地位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自己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奉献乃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有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老子说人生

    老子说人生

    本丛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丛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插图亦是一流,实是同类书的样板!本书采撷老子思想精华,畅说人生哲理。每章先讲一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生哲理。再链接《老子》相关原文进行解读,将老子的思想通俗化、具体化,把玄之又玄变为实实在在。本书说理就说透,绝不绕来绕去,故作高深。有网友评本书:一天就可以读完,但一年后还可以再读。
  • 古老的密码:破译远古文明的方法

    古老的密码:破译远古文明的方法

    古生物学家推论:在地球诞生以来的45亿年中,地球生物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经历了5次大灭绝,时间大约分别是5亿年前,3.5亿年前,2.3亿年前,1.8亿年前,6500万年前。这就是地球文明循环说。在20亿年前,地球上就出现过高度文明的生物,然而,全球性毁灭以及亿万年的自然变迁,抹掉了一切痕迹。我们现在迷惑不解的许多遗址、遗物,只不过是有幸保存下来的远古文明的残存物而已。即使是现代文明,也是几经毁灭性的劫难,当代人类也只是那些幸存者的后裔而已!
热门推荐
  • 要谈恋爱吗

    要谈恋爱吗

    两人是通过程琳的闺蜜安弥认识的而南陌城对她一见钟情一次,南陌城骗程琳来到他的家,不胜酒力的他喝瓶啤酒,借着酒劲,把她抵在了墙上“……”程琳睁大了眼睛,紧张的看着他南陌城靠近她的脸,彼此的呼吸都能感受得到“程琳啊,我喜欢你呢,安弥告诉我,你也喜欢我,所以……”南陌城用另一只手把玩着她耳边的一缕头发,然后看着她的眼睛,笑了笑,“要谈恋爱吗?”本书的结构是甜甜的恋爱,请一起来谈恋爱吧?
  • 雨之落

    雨之落

    雨,沁动人心,衬托出一城思念。一城的雨,一城的夜,一城动人的气氛,沉淀出一城沉厚的思念……
  • 专宠唯爱小妻子

    专宠唯爱小妻子

    她本无心,不想去想那些有点没的,其余不属于自己的不强求,但是为什么有人要来招惹她。这个男人,搞不懂,为什么一心来打扰她,让她不能安分过着平淡的生活
  • 你怎么又害羞了

    你怎么又害羞了

    【已完结】邢竹韵作为一个超级闷骚女学霸,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纯情小学弟,她自然是不会错过的!【相识】“学、学姐,我看你这伞很大,能不能躲我一下?”男生的声音很小,几乎要被雨声给淹没。邢竹韵看了一眼男生红透了的耳垂:“好。”默默上前一步,挡住了男生被淋的身子。【相熟】“学弟,你看学姐我大学三年也没谈过恋爱,不如你委屈一下,让学姐我也尝尝这甜甜的恋爱,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儿?”小学弟的脸蹭地一下红透了:“学姐,我,我……”断断续续,话也说不全。“好了,就这么说定了。”邢竹韵轻拍了一下学弟的肩膀,一本正经地道:“男朋友,我饿了。”【相爱】“我说,都过去这么久了,你怎么还动不动就脸红啊?”女孩好奇地问道。学弟委屈巴巴:“我……”“好了,”女孩大手一挥,“我又不嫌弃你。”他该说他很高兴没被嫌弃吗?————————————【ps:都说一时撩一时爽,但,一直撩一直爽啊!本文女宠男!】
  • 四韵幻曲

    四韵幻曲

    相遇,相识,相知,接下来应该是相恋吧?不不不,想得美呢!这是不是挺悲催的?她,就是这样。非常有男生缘。But,没有一次相恋过。别把她想太美好了。2货,吃货,拜金,等等。。。她,爱笑,大大咧咧,满不在乎样子,但这是真实的她吗?
  • 重生之重修仙途

    重生之重修仙途

    别人是人死如灯灰而自己就像打不死的小强,死了又穿越,穿越又重生。苏小曼觉得自己一定是天道的亲闺女,还得到了空间传承,炼丹药,制符,炼器,学阵法契约灵兽,和家人一起修炼,还遇到与自己厮守一生的人,最终飞升成仙。
  • 娘娘又打翻了陛下的醋坛

    娘娘又打翻了陛下的醋坛

    一入宫门深似海,她本想偏安一隅,在这朱墙之内安度余生。可事总与愿违,那位风姿无双的帝王,偏偏就认定了她,想方设法地要在她的余生中争一席之位。“方才宴会上有人盯着你看!”皇帝陛下一不小心就打翻了醋坛。“敬酒的时候看着对方,是礼节。”姜绾芸扶额,不想与这只醋坛争论。“你敷衍朕?!”皇帝陛下一双凤目瞬间溢满委屈,“咱们说好的,你此生只爱朕一人!”姜绾芸:“…”外人皆以为瑜国的皇帝陛下高傲冷情、杀伐果断,只有姜绾芸知道,这家伙极易吃醋,且黏人爱撒娇!新书《太子家有朵霸王花》已开始连载,欢迎跳坑,么么哒~读者群:631834240
  • 组团去旅游

    组团去旅游

    一起去旅游啊~穿越各个位面游玩,过程……
  • 仙灵启

    仙灵启

    仙,本为人,只因入了天道,便为仙。灵,人有灵,则重情重义,剑有灵,则刚毅不折。..................仙灵启之剑指天穹仙灵启之斩仙灭魔
  • 离我媳妇远点

    离我媳妇远点

    两年前突然宣布退役的荣耀王者“YC”在电竞圈引起了大风波。时隔两年,只因为某大佬媳妇玩游戏的时候把把排位皆遇到坑,甚至于这个坑还想着如何诱拐他的媳妇!这你能忍?!敢勾搭我媳妇,走着瞧!某大佬瞬间怒了!于是,大佬重回了电竞圈。于是,大佬因为不会玩荣耀而引起了网络风波。于是,媳妇带着大佬一起打游戏。于是,大佬又再次成为了电竞圈的男神。这是个红花带着绿叶上分上神的故事,也是个作为红花身后的男人想要崛起的故事!某绿叶大佬嘤嘤嘤的抱着自己媳妇委屈的撇撇嘴却被媳妇摁着狗头拉上神坛的甜蜜故事。本文1v1,红花配绿叶,大佬配大佬,欢脱故事好下饭!(文本纯属虚构,不可能会有巧合的!放心入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