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220800000002

第2章 禅与明智行动的艺术

行动起来,坚持行动下去,只有行动才有力量。

做做做,禅的行动艺术

禅告诉我们,无须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由,世间万事也不一定都有一个前因后果。

抛开理论和杂念,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重复同一件事”当中,通过这样长年累月不间断的修行,来让自己养成“思考之前先行动”的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做,做,做。禅的修行有很多种方式,而这一点,是基础。

世间的芸芸众生,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踽踽而行,而有一样事物能给日常生活乃至漫长人生带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那便是“习惯”。

每个人都有一些长年养成的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每天七点钟起床;一周至少健身三次;睡前阅读一小时;用茶或白开水来代替碳酸饮料。坏的生活习惯有:睡懒觉;不吃早饭;一日三餐不规律;熬夜聊天或打游戏;从不进行身材管理。

就拿早上起床来说吧。

有的人会提前定好闹钟,待翌日清晨闹钟一响便毫不犹豫立刻起床。长此以往,即便没有闹钟,也会在同一时间醒来;有的人可能会睡个懒觉,也可能醒了之后在被子里玩玩手机,磨磨蹭蹭半天才能起床。遇到假期,干脆一睡一整天。

自然,他们度过清晨时光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起床利落的人会给自己留有十分宽裕的时间,既可以安安稳稳地吃完早饭,也可以再仔细确认一遍当天的日程安排,同时也会拥有矍铄的精神状态;而起床磨蹭的人,不一定有时间坐下来吃饭,往往还没来得及整理好一身的行头,就匆忙飞奔出家门,慵懒疲惫的状态会跟随一整天。无论是从工作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究竟谁的一天更加充实、顺利,也就不言自明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起床的习惯看似很小,但若持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数年乃至数十年,一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以上所说的两种人的人生,也必将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习惯真的会带来令人惊异的影响。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我知道,坚持早起看似简单,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年轻一辈。也许大家都曾有过神清气爽利落起床的经历,但也应该没有谁就连一次都未曾被“还想再睡一会儿”“不想离开被子”的诱惑所俘虏过吧。

然而即便如此,也要起床;哪怕再辛苦,也要起床。关键只在于自己能不能下定决心。有了决心,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只要能坚持做到每日早起,慢慢地也就不会再觉得辛苦,进而便能逐渐感受到战胜自我的那种畅快和充实感,这就是让早起成为习惯的过程。

英国剧作家兼诗人约翰·德莱顿曾留下过这样的名言:“起初是我们养成习惯,而后是习惯造就我们。”

习惯,尤其是好习惯,并非是能够自发形成的,只有在自我意志的驱使下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习惯才会开始养成——这就是德莱顿这句名言前半段的意思。换句话说,不付诸行动就无法养成习惯。

一旦我们养成了某个习惯之后,便是习惯反过来改造我们了。德莱顿这句名言的后半段,也可以理解为习惯将会决定人生的前进方式。

联想前面提到的“每天早起”和“磨磨蹭蹭”的不同生活方式,是不是觉得德莱顿的这句名言正可谓是一针见血,令人感同身受呢?

禅即行动。不要在脑海中纠结那些无益之事,只要自己认为可以做,自己希望这样做,那就坦率地遵从本心,迈出最初简单的一步,勇敢地去尝试实践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养成好习惯的所有一切,便是从这一步开始的。

把思维和眼光从还未发生的事情上收回来,坦然地活在当下,做在当下。

抛却杂念,把一切交给身体

老当益壮、永不退休,任谁都希望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一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多贡献。圣路加国际医院的名誉院长日野原重明医生便是一位真正实践了这个目标的人。

日野原医生现今已有一百多岁高龄,却仍然亲临一线医疗现场,每日笔耕不辍,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活动。只要看到他那充实而忙碌的身姿,莫要说老年人,即便是年轻人也会为之感动而获得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日野原先生曾这样说过:“早早养成习惯的人才更有可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这句话中的习惯自然是指好的习惯,趁着年轻时就要意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除了口头上的认识,还要将其付诸实践,这样人生才会更加充实。日野原医生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善意提醒吧。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脑海中所浮现出的是匠人的世界。

木工家具工匠稻熊祐典,1987年出生于爱知县,从木工职业技术学校设计专业毕业后,在高山的木工专门学校学习了一年,然后回到名古屋,在特别定制家具工作室学习了四年,二十六岁创办了稻熊家具工作室。如今,他不过三十来岁,是一位年轻的匠人。

二十多岁就独立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稻熊祐典知道会很辛苦,但实际遇到的困难比他预先设想的还要多。

就算失败也好,总之,去尝试吧。发挥积极的冒险精神去制造家具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抛开一切杂念,行动起来,把做家具当作自己唯一的追求。

没有什么把握和信心,只有坚持下去。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行动中,慢慢地,知道他、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他心中的不安感也逐渐消失了。

正因为脚踏实地地去做,去实践,才会得到善果,心中的不安才会慢慢消失而变得笃定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头重脚轻,被脑中多余的念头绊住脚步而难以前行。久而久之,即便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也必须要先找到“为何我非做这件事不可”“我是为了什么来做这件事”的理由,才会开始行动的境地。而这种状态,对匠人磨炼提升自己的技艺是有害无益的。

另一方面,如果能做到抛开一切杂念,便能够无条件无理由地去实践和磨炼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思考之前先行动”。对于匠人来说,傍身的技艺并非依靠头脑,而是要靠身体去铭记,当某种技艺已经深深地镌刻在身体之中,无须多加思考也能挥洒自如,那便可以出师了。

这些道理,不光是对匠人,对普通人来说,也一样。

在禅道中,也有着“一念忘机”的说法,旨在说明抛弃心中多余杂念的重要性,而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更不在其下。

就拿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整理房间”来说,如果从小便能自己动手整理房间,自然而然地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那么终其一生都能在收拾得整洁干净的空间里舒适地工作、生活。与之相反,如果对房间内的杂乱习以为常,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在动手整理房间之前总是会有很多思绪:“就算是稍微整理一下,又能让日常生活便利几分呢?”“即便维持现状,也不会带来什么障碍……”如此思来想去,最后便无法付诸行动。东西造成杂乱,杂乱造成混乱,混乱造成焦虑,焦虑导致行动力和热情削弱。长此以往,便只能一直在杂乱不堪的空间里过着拘束的生活。这样的人,只能得到乱糟糟的人生。整理房间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映射出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理房间,其实就是在整理生活、整理人生。

毫无疑问,与杂乱拘束的环境相比,在舒适清爽的环境中生活更能让人神清气爽,度过舒适的人生。借用日野原医生的说法就是,生活在后一种环境中的人才更有可能收获丰硕的人生果实。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以前的人生过得如何,今后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所改变,重新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无论从何时开始都绝不算晚。

哪怕再厌恶,哪怕再麻烦,哪怕再倦怠,也要试着抛开杂念,把一切交给自己的身体,下一秒就开始行动起来。待到房间整理一新,就可以去尽情感受由干净整洁的环境所带来的畅快感了。

“没想到收拾一下房间就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

“待在敞亮的环境里,感觉心情都晴朗了。”

这种行动之后的畅快感,便是一种良性反馈,能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养成好习惯。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生活从杂乱邋遢转变为干净整洁也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行动起来吧!行动起来,让我们今后的人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迈出第一步,坚持一百天

日常生活中应该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比如,从朋友那听说散步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就想着“好,我也要坚持散步”;或者听闻同事们聊天说早饭只吃自家做的才营养健康,就觉得“嗯,还是自家做的早饭卫生又营养”。然而,对于其中大部分人来说,这些念头仅仅是在脑中转了转就没有下文了。

要说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一旦想到明天再开始做也不迟,人们就会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今天实在是太冷了,再说吹冷风对身体不好,那就明天再散步吧;今晚熬夜了,明天估计起不来,后天再开始自己做早饭吧,明天还是去早点店买好了。这些说法看似合乎情理,但本质上是你的内心在抗拒,体现在行为上,便是犯懒、拖延,并且为了安慰自己不断地找理由。“明天”就这样日复一日往后推迟,到头来就成了一句空谈再无后文。

没有什么比口头说说来得更简单的事了。就算是对恋人许诺过的山盟海誓,也可以转头就忘,何况仅是这些自己认为可做可不做的事呢?

不落实到行动中,都是无稽之谈。

如果打算养成散步的习惯,就要寻找“最近的时机”将其化为行动。哪怕是当天早上才下定的决心,也要在一天结束之前落实到行动中。比方说在下班回家的途中想起自己要散步,就可以立马行动起来,比平时提前一站下地铁再散步回家。

提高行动力的要诀并不在于速度,而是克服惰性迈出第一步。迈出了第一步,其实也是有成就感的吧。任何一种新体验,都会调整、打造和促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自信、更有冒险精神的人。

俗话说得好,择日不如撞日,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缩短从心中起念到付诸实践的时间——这便是让自己养成好习惯的诀窍。

这也是禅道中为人处世的方式。禅道将“行动”视为一切的重中之重,并将持之以恒地“坚持行动”作为修行的一环。美国知名演说家、企业家吉姆·罗恩曾经这样说过:“万事开头在于意志,而坚持则在于习惯。”

这句话中所说的“意志”自然不是指单纯的“想法”,只有当某个想法具备化为行动的力量时,这个想法才能被称为意志。我也十分赞成“坚持在于习惯”这一说法,但若要我说,我倒认为不如说是“只有坚持才能养成习惯”。也就是说,迈出的一小步只有坚持下去才会真正地具有意义。

对于修行禅道的人来说,刚入门不久的一段时间是最难坚持的,毕竟身体还没有适应修行的节奏,往往结束一天的修行后就已经筋疲力尽,整个人是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经常有人忍受不了这样的磨炼而大倒苦水、怨声载道。即便如此,但这毕竟是修行的一环,大家也不会真的就此放弃,只得咬紧牙关,总之先挨下去再说。

然而这份坚持并不是徒劳的,等过了十天半个月再回头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已经适应了修行的节奏,而当初的艰辛和痛苦也仿佛变得平和,不再成为一种烦忧。保持这样的步伐坚持一百天之后,你就能自然而然地将精神集中在修行上,将全副身心都投入到修行的过程中去。说不定从这里开始,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行。

就我自身的体验来说,我认为“坚持一百天”可以作为习惯是否养成的一个基准。只要坚持一百天,身心便能自然而然地达到“思考之前先行动”的状态。比如养成散步的习惯后,坚持到后面就根本不会再有诸如“今天也去散步吧!”“啊,今天也要散步才行……”之类的刻意想法,而是一旦出门就会自然而然开始走起来。

只要让某种行为形成习惯,就无须再去刻意进行,也不用再给自己加油鼓劲,自己的身体就会自发地开始行动。

所以,如果要养成好习惯,我们的目标就是坚持三个月——也就是“一百天”。在这段最初也是最艰难的日子里,无论如何也要坚定意志咬紧牙关,先让自己保持“不断行动”的状态才行。

万事开头难,当你迈出了那最关键性的第一步,坚持一百天以后,你会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变化,并且发现,之后的路途已然更加畅通了。

告别懒散懈怠,人生才会轻松

工作告一段落享受假日时,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休息和放松方式呢?

有人选择约会逛街享受美食,有人选择读书运动充实自己,有人干脆睡个超时长懒觉恢复体力。

虽说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如何支配这份闲暇时光都是个人的自由,但其实休假的方式也逃不过习惯的影响。

习惯将假日时光花费在自己兴趣上的人,休假时就总是会埋头于自己的兴趣中,乐此不疲,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希望和家人共度时光的人,则更多地会和家人们外出逛街或一起聚餐,享受亲情的温暖惬意;而觉得休息日最棒的就是懒洋洋打滚的人,则会一觉睡到自然醒,饿了随便做点饭或叫个外卖,一整天也不会特意干什么,玩玩手机看看剧发着呆就这样消磨掉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坏习惯总是比好习惯更容易养成,并且容易得多。

坏习惯总是悄无声息来到我们身边,它无伤大雅,并不明显,你觉得,偶尔这样做一次也没什么。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直到它变成你的日常行为,变成你的一部分。

养成坏习惯很简单,但带着坏习惯生活就不是简单的问题了。

无论早晚想睡就睡,随便赖床想起就起,肚子饿了随便吃吃,如果以这种方式度过假期,人们很容易就会适应这种节奏,养成习惯。处于这种状态时,人没有任何目标,也没有做任何事的动力;既没有压力,也没有方向。

一旦养成了这种懒散的“坏习惯”,那就不光是休息日的问题了,即便回到工作中,这种“懒散”也会如影随形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一开始感觉这样的生活很轻松、惬意、舒适,渐渐地,由于缺乏行动力,积压的事情越来越多,给自己找的理由也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沉重,人生越来越糟糕。总之,一切都会越来越“不尽人意”。

这也正是坏习惯的可怕之处。

“这些资料不用整理地这么详细吧,随便做做得了,反正对方应该也不会一字一句地仔细详读……”懒散的坏习惯会让你觉得专注于工作是一件越来越麻烦的事情,用比喻的说法,就是让你变得“不愿流汗”。

不光是体力劳动才能“流汗”,我认为为了工作而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完全也可以算是心灵上的“流汗”。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如果不愿流汗而懒懒散散地工作,最终都得不到理想的成果,不光如此,懒散工作还会让人的身心变得更加疲惫。除了对自身的影响,周围的非议更是少不了的:“就那种工作态度和方式,看来重要的任务无论如何都不能交给他(她)来做了。”于是,连大家的信任一并失去。

懒散、懈怠如一个无形的黑洞,逐渐侵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侵蚀掉我们的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间,若真的走到那一步,还有人能说得出“轻松”二字吗?

人类的天性是好逸恶劳而趋利避害的,因而很容易陷入懈怠的习惯陷阱中。正因如此,我们就更需要在关键时刻踩下刹车。不是在脑子里喊喊“度过假日的方式得变一变才行……”之类的口号就够了,更重要的还是得采取实际的行动。

在假日里保持固定的起床时间就是一种不错的习惯。当然,在悠闲的早晨稍稍睡一小会儿懒觉也无伤大雅,但为何不试试在起床后神清气爽的时光中,精心为自己泡一杯爱喝的茶,再细细品味其中乐趣呢?这岂不比浑浑噩噩的生活要妙上许多?

从这样的好习惯做起,优秀的工作、美好的人生也必将由此揭开新的篇章。

无须为行动寻找理由

“做给他看,说给他听,让他去做。予其赞美,人方主动。”

这是日本海军中广为流传的一句箴言。就连最重纪律的军人都这样说,可见让人自发地采取行动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反过来说,若是没有外力的推动,人们就更加不会主动行动了。而我对这句话产生深刻的实感,还是在德国,对自己亲自设计的“禅之庭院”的造园工作进行指导的时候。

众所周知,德国人最重逻辑思维,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不得不说他们真是理性得有些极端了。对于我做出的每一项指示,他们都会刨根问底地向我询问这么做的缘由,直到理解并接受了“行动的理由”之后才会开始工作。有时候直接上手只需十分钟就能完成的工序,光是向他们进行说明和解释搞不好都要花上半个小时。

当然,这既是德国人的民族性,也是德国这个国家的特色,自然轮不到我这个外国人过多评价。事实上,德国人的这种民族特性也坚实地支撑起了本国的产业,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是,放眼整个欧洲,德国的经济都是运行得最为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的民族性和国家特色跟德国比起来可谓是大相径庭。然而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在日本的年轻一代中,我感觉做事前需要“理由”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可是,这种看似“理性”的人往往才更缺乏行动力。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这种人是不是正因为不愿行动,才凡事都以“需要理由”为借口来拖延。若按照禅道的做法,这时就该立刻大喝一声,将他们从自我欺骗中唤醒。

创立京都妙心寺的关山慧玄禅师曾经向我讲过这么一段小故事。关山禅师和他的弟子们曾经生活在很破旧的房子里,有一天突然天降大雨,禅师看到房子里开始漏雨,便命令弟子们:“去拿一些接雨的容器过来。”当所有人都还站在原地琢磨着能用什么东西来接雨时,其中一名弟子就已经拿来了簸箩递给禅师。只要稍微动动脑筋,任谁都知道簸箩是没有办法拿来接雨的。周围的其他弟子们都准备狠狠训斥那名把簸箩递给禅师的弟子,然而禅师却表扬了这名弟子。

“到底什么东西能用来接雨呢?”禅师的弟子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并没能采取行动。而禅师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不要思虑太多,首先行动起来。如果一次还不行,那就吸取教训再来一次。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也有过由于思虑过多而导致无法迈出脚步的时候吧?例如在公司里,身为部门领导的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亲自去拿资料复印件会没面子,因而在有需要的时候只会使唤下属:“那谁,去拿一下复印件……”其实在这种时候若是能放下多余的顾虑,自己雷厉风行地亲自动手,工作效率便能大大提高。

其实,即便是“行动的理由”,也不一定在行动之前就一定会找到。更多的情况下,人们都是先尝试着行动,才从实践中逐渐体会到:“啊,原来是因为这种原因才需要那样做的。”

无须为行动找理由。摆在面前的工作,无论是出于何种缘由,都是我们必须要做且应该要做的。

要让自己的手动起来,让自己的脚动起来,亲自去实践后再靠自己去理解和体悟。到这个时候,也会更加清晰笃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让明智行动成为习惯

不知大家平时在工作中有没有取得预想的成果呢?有上进心的人,在取得一定的成果时,不会觉得差不多这样就够了,而是会朝着更高的目标投入到下一步的工作中去。然而,大多数人最终都没能得偿所愿,成就更高的自我。

来自爱尔兰的神学家、人生导师,著有多部作品的约瑟夫·墨菲说:“不改变一如既往的习惯,便只能得到一如既往的结果。”我认为这句话就是成就更高自我的钥匙。为何无法更进一步只能原地徘徊?其原因就在于受到了过去习惯的束缚。

以起草工作计划书为例。

如果你的一套工作方式是闭门苦思、绞尽脑汁想出几个点子凑成一个计划书,计划书却老是被上司打回来,那么你就必须做出改变,即审视过去的习惯,改变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比如说,为了提高计划书的质量,往里面增加一些比过去更加翔实的数据和资料如何?这样一来,既确实地增加了计划书的说服力,也更有可能被上司所认可。只需做到这种程度的改变,结果便会大相径庭。

有一种说法是人类平时只使用了自身百分之二十到二十五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还有百分之七十五到八十的提升空间。再努力一点,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多一些,比平时多百分之二到三,应该也不是那么困难的事吧?而实现这一点的方法也很简单,重新审视自己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关于这点是这么说的:“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并非单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在计划书中添加资料和数据的做法若只做一次是绝对没有效果的。优秀卓越人士的成功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让明智的行动成为习惯。

“习惯常伴于身”——好的行动变成习惯,人的能力才会真正得到进步,收获也会接踵而来。

熏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活于世,无法逃避周遭的人对自身的影响。因此,慎重选择跟哪些人相处交往,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

在人际关系中,习惯也同样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大千世界里,充斥着让人眼花缭乱的事物,叫人迷失方向。雪上加霜的是,世上的邪恶事物往往要比引人走上正道的善良事物,更容易吸引人们注意,深入人们心中。

我不否认比起那些一丝不苟、不善变通的圣人君子型人物来说,人格上稍微有一些缺点、让人感觉有一些邪恶的家伙在人际交往中会显得更具吸引力。选择与后者交朋友,慢慢地就会牵扯过深难以自拔,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下一步,这种人际关系,便会逐渐腐蚀自己原本的良好习惯。

人的一生是由无数的习惯堆积而成的,习惯受到腐蚀,也就意味着人生将会朝着坏的方向发展。现实生活中,假如我们跟某个一旦开始喝酒就不再有时间观念,一喝就喝到天昏地暗的家伙交朋友,那么哪怕我们原本有喝酒小酌即可、晚上十二点之前必须上床睡觉的习惯,也很难再一直坚持下去;又假如我们跟某个张嘴必说他人坏话的家伙交朋友,那么哪怕我们原本从不抱怨别人,也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撺掇着打破自己的戒条。无论是何种情况,当我们跟这种人开始打交道,过去的好习惯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习惯是一种生活动力,它们几乎可以创造一切事情,也可以摧毁一切事情。

所谓习惯,其实就是自律的“金箍”。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到放浪形骸、迷失自我而自甘堕落的境地中去。

禅语中对于这个问题也有着“熏习”的说法。熏习原本的意思是在衣帽间里点燃熏香,其香味便会逐渐渗透并存留在衣物中,久而不散。而在禅道的解释中,熏习意味着追随良师益友,倾听其所思所想,观察其举手投足,进而去模仿他们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来,那些好习惯终究也会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而为己所用。反之亦然,若与邪恶的人保持交往,那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不良的思想所浸染,成为坏习惯的奴隶,正所谓是久居鲍室而不闻其臭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大家身边应该也有这样的人物吧?让人感到优秀的人,让人认可其君子气量的人,让人想要向其学习的人……这样的人就已经足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的朋友,一定是那个能好好带领、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那个人。请好好挑选吧。

比昨日的自己更进一步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们总是会特别在意其他人的情况,并拿自己比一比。这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不过,若是任何事情都要把自己跟别人放在一起比较,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在工作中,要和同事们比一比谁取得了更大的成果,和学生时代的同窗们比一比谁的工资更多、谁的地位更高;在生活中,要和邻居们比一比谁家买的车更高级、谁家的小孩去了更好的学校……

从样貌到家境,从配偶到孩子,从衣服到包包,从朋友到师长,似乎任何自己拥有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比较一番,一一列举出来可就真是没完没了了。而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其实也极为单纯,明确知道自己站在优势的一方不过是希望通过攀比来确认、宣告自己处于优势地而获得虚荣和所谓的心安而已。

当然,有赢就有输,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自己才是较弱的一方,不得不承认自己在某些领域比不过别人。这种时候,他们就会变得不安、焦虑、烦躁,心中也会凭空多出许多杂音。为了平复自己的情绪,他们往往会热衷于去寻找比自己更弱的对象来找回优越感。

然而,无论有没有从这种攀比中获得优越感,有一件事倒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攀比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改变”。

禅语中对此有“脚下照顾”的说法。意思是要时刻盯着自己的脚下,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找准了位置之后该做什么做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若老是跟别人攀比,对结果的输赢时而欢喜时而忧虑,人的视线就很难再关注自己的脚下,更抓不到进步的重点。

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伯爵就曾批判过攀比的愚蠢:“凡事想着跟别人攀比,是一种致命的习惯。”我对此深为赞同,必须要趁着攀比的习惯带来致命伤之前,从中脱身而出。

曾在幕末时期创建了奇兵队的长州藩士高杉晋作也说过这样的话:“人是人,我是我。”这正可谓是禅的思考方式。这句话在禅语中叫作“他不是我”。每个人都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因而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就好了。只要这样想,心中就不会再给攀比留有余地。

如果说有什么能带来正面意义的话,那应该就是跟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认清昨天的自己在哪里,今天就要更进一步,甚至半步也行。若想要有所提高,将攀比的对象从他人变为自身,时刻保持审视自己的习惯,每一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好。

生活以及它的复杂性应该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而变得简单。

改变过去攀比的习惯吧,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轻松,人生也能如此精彩。

决定你在生活中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一切行动的根本,而且它明确了你将要做什么,以及你如何带着清晰的可预见性和良好的自信心去生活。

不想做的事,设立期限吧

任何事情只要形成习惯,身体就能在大脑思考“多余的事情”之前展开行动。

这句云淡风轻的话背后,是为养成好习惯而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勤奋努力,可能需要一年、两年、数十年,甚至一生,来坚持。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相反,它很难。

因此,我也预想到,在读完前面几篇文章后,大家会反过来抛给我的疑问了:“虽然你说的的确很对,但就是因为不想做又不擅长,所以才没能养成习惯呀。要让不想做又不擅长的事物形成习惯,一般都不太能做到吧?”

我完全理解这样的想法和担忧,也承认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存在。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办法了。

做法很简单,就是给那些不太想做而又有些麻烦的事情设立一个期限,再开始着手。制定一个十天计划、二十天计划,在这期间,让自己耐心且专心地完成这项工作。不拖延,不抱怨,摒弃多余的情绪,这期间只做这一件事。

比如说,我听闻很多公司职员都嫌处理发票等公司经营资料的文书工作很麻烦而不愿意去做,结果就一直撒手不管任其堆积。这种情况下不如设立一个目标期限如何?给自己定下十天的时间,至少在这十天之内试着去专心处理各种文书工作。这样实际尝试过后,应该就能明白各类文件不再堆积如山究竟有多清爽,又能够给工作带来怎样的良性循环。待到十天过后,便会自然而然地想着“再来十天看看吧”,而好习惯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开始逐渐形成。

在禅道中,有一种要求比平时更加严格的修行叫作“制中”。在进行“制中”的修行时,修行僧们不可以外出,必须全身心投入到修行中去,直到坚持一百天为止。虽说僧人们明白这是一种修行,自然不会有“不愿意”或是“嫌麻烦”的情绪,但这并不意味着坚持漫长的一百天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然而即便是这样的一百天,只要带有一个期限,就能唤起人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超越自我的斗志。

只要坚持一百天就能养成习惯。不过一百天太过漫长,最初可以先从十天做起,试着给那些不愿意做、嫌麻烦的事情设立一个十天的期限,再尝试着去解决吧。

对于独自生活的人来说,自己动手做早饭是一种好习惯,无论多么不想早起,只要开始行动起来,并这样坚持十天,一定能发现做饭的乐趣,并切身体会到每天早上认真吃自制早餐和用便利店或超市里买来的现成食物对付过去的区别了。你也一定会更加热爱生活。

我们都趋向于做我们想要做的事,而不是应该做的事,这样做的结果是,回报并非与分配的时间成正比。设立一个期限就马上开始行动起来,在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畅快感”和“充实感”便是行动带给你最好的礼物。

日日如一去做一件事

为了让自己能够全力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身体健康状态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但无论是谁都免不了有不舒服的时候,因而正确把握自己的身体状态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我个人的方法是每天早晨都保持诵佛念经的习惯,而当我发出“第一声”时,就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当天的身体状态。如果自己发出的是顺畅而有张力的声音,就代表这一天的身体状态非常好;而身体不在状态的时候,喉咙里就会变得比较阻塞,声音也会更加低沉一些。

虽然这些都是只有自己才能察觉到的细微区别,但其实这种方法的精度非常高,完全可以作为每一天安排生活和工作的指针。身体状况良好的日子就鼓起干劲多安排一些工作,不太舒服的日子就不勉强自己,安安心心地度过一天。

为何仅仅通过念经的第一声就能明白自己的身体状态呢?原因是我每天都重复念经这件事而从未有一日落下,这也就是习惯所带来的效果。通过自己定下一个类似于吃饭睡觉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并每日重复,就能第一时间察觉到自己身体状态的变化。决定好的事情每日不懈地去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规矩”吧。如果每天入睡和起床的时间都随着性子来,早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无法准确把握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

世界上最优秀的侍酒师田崎真也就有这样的规矩,据说他为了确认自己当天的身体状态,每天都会在早上吃一粒梅干。如果尝到了明显的酸味,就说明当天的身体状态良好,味觉也很敏锐;若是尝不到往常的酸味,就说明当天味觉比较迟钝,状态不够好。心里有了这样的底,便能灵活应对每天各种各样的工作了,这就是田崎先生的做法。

正因为每天重复同一件事是那么日常和平淡,所以身体对“变化”才会那么敏感。大家要不要也给自己定下一个“早晨的规矩”呢?比方说,每天早上在出门上班前十分钟坐下来静静喝一杯茶(或咖啡),如果能够坚持喝茶的习惯,慢慢地就能分辨出每天所品尝到的茶的不同口感,是比较柔和,还是比较苦涩,抑或是平淡无味……通过这样的细节变化,便能进一步把握到自己的身体状态。

假如某天喝茶的口感比较柔和,且当天的身体很轻快,精神头也不错,这是身体状态良好的体现;而感到茶水平淡无味的日子往往工作上会犯许多小失误,就说明这是身体状态欠佳。通过这样的总结和观察把握到每天的身体状态后,便能安然无恙有所适从地度过每一天,也不会在身体不适的时候过于勉强自己了。

每天重复一件事,小小的事,日日行动。这样的自制力会帮助你由里及外地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让行动更加顺利的禅式七法

在说了那么多行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之后,我想要向大家推荐让行动更加顺利的禅式七法,希望这七个立竿见影的诀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养成“思考之前先行动”的习惯。

①以周为单位,事先决定好每天该做的工作。

②不要以忙碌为由拖延回复。

③提前想好哪些工作不做。

④减少到处找东西的情况。

⑤不为细小的差异而烦恼。

⑥合理地将工作交给他人。

⑦不轻易更改预定计划。

接下来做一下简单阐述。

①以周为单位,事先决定好每天该做的工作。“好了,今天的工作从哪里开始着手呢?”很多人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才会像这样开始考虑当天的工作安排。然而这显然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我们在考虑这些事情的时候无法同时进行实际工作,具体的事务也得不到任何推进。

因此,我们需要以周为单位,事先决定好下一周每天大致应该完成的工作。我在学生时代时就是这样安排时间的,如果在周末就将下一周的工作分配到每一天,那么到时候只需看一眼日程安排就能明白当天的任务,坐到办公桌前的下一秒就能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去,顺利开启一天的工作状态。

另外,每天早晨把整理当天工作所需要的资料数据放在第一位也是高效工作的一个诀窍。如果在工作途中有需要的时候才去寻找资料数据,就会打断自己工作的节奏,极大地降低工作效率。

②不要以忙碌为由拖延回复。收到邮件并查看后,立即进行处理是很重要的,快递也是如此,送到的时候就要及时拆开处理。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产生“现在正忙着,待会儿再弄”的想法,但若将其放任不管往后拖延,只会让情况变得更麻烦,说不定一不留神就会沉浸在手头的工作中而将这些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③提前想好哪些工作不做。这一条跟第一条是相关的,除了要做的工作之外,决定哪些工作不要做也很重要。事先想好那些时间不紧张的优先级较低的工作,就能让我们的精力集中到该做的事情中去。比如要在周末之前完成计划书的,若是决定周一周二先不急着开始,那么这两天我们就可以把计划书的事情抛之脑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天的工作中去。

④减少到处找东西的情况。如果是已经结束了的项目,那么相关文件统一收拾到办公桌的抽屉或纸箱里是没有问题的。但除了这些文件之外,还有很多资料和数据我们平时会经常使用到,这些文件就另当别论了,最好将其整理好摆在桌子的醒目位置上。

算上用完之后的整理,把文件从抽屉或纸箱里找出来其实是相当费工夫的。但如果把使用频率较高的文件分门别类按顺序摆好,要用的时候就能立刻找到抽出来,也不会影响到此时正在进行的工作。

保存在电脑上的工作资料也是一样的道理。将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料和数据整理到一个文件夹中,再设置一个醒目的例如红色的图标,一个用起来十分方便的个人专用数据库就这样形成了。

⑤不为细小的差异而烦恼。工作中,各项事务以怎样的顺序来完成是很重要的,但也有一些时候,先处理哪项事务后处理哪项事务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比如说现在手上有两样工作要做,一样是撰写自己公司某项活动的邀请函,另一样是整理出要向其送出邀请函的客户名单。这种情况下,考虑“接下来先做那件事”就是单纯的浪费时间。

因为这两样工作其实是一个整体,无论先做哪样后做哪样,都必须要完成另一样工作之后才能算解决了这件事情。实际上先做哪样工作都行,总之要让自己行动起来再说。而开始着手某样工作之后,直到完成之前都要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其中。如果心里想着“现在也想不出什么好文案,不如先整理一下名单吧”而半途而废地投入另一项工作,到头来只会让整个任务的效率大大降低。

⑥合理地将工作交给他人。独自完成任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能力的体现,但一个人能做事情,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都是有极限的,根据实际情况不拘泥于独竟全功而将工作托付给他人,也是高效工作的诀窍之一。

有时候对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工作不知如何处理也是很正常的,此时借助他人的力量帮助自己提高工作效率即可。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某个项目并不一定能按照最初的计划顺利进展,项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某个环节还需要稍微再完善一下的情况十分常见。但如果抱着必须由自己完成所有工作的想法在中途停下来研究细节,那么之后的进度就很难按照预期进行下去了,最后只会落入不得不大幅变更预定计划的境地。

⑦不轻易更改预定计划。尽可能地不去修改预定计划并将其完成是十分重要的,完成计划之后,再在其基础上去考虑补充和完善即可。一旦开始进行某个项目,中途就不要停下来,总之先要努力做到能够看清目标的程度。这样的话,整个项目中哪些地方需要何种程度的补充和完善也就一目了然了。

立刻行动起来的禅式七法

接着上一篇章的内容,让我们再来看一些另外的有助于我们立刻行动起来的禅式七法。

①不强求满分标准。

②重视自己的直觉。

③不让工作的干劲大起大落。

④早上首先向上级汇报。

⑤避免从白纸的状态做起。

⑥疲倦了就积极休息。

⑦不当公司的“万金油”。

①不强求满分标准。很多人无法迈出第一步的一大原因就是将目标定在了“一百分”。当然,若能完美地解决自己的工作那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一开始就把门槛定在了这么高的难度上,必然会陷入“不行,这里还有所欠缺”“这样下去肯定不完美”的思绪中,变得难以迈出行动的脚步。

完美主义在工作上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无论是怎样的工作,都存在着一条“及格线”,不求做到完美,只需做到七十分或七十五分,一般就已经在这条及格线之上了。那么我们就把目标定在这个分数上,首先让自己行动起来把工作完成,如果到那个时候还有时间上的宽裕,就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成果。

②重视自己的直觉。为了推进一项工作,合适的战略和战术都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如果把时间全部用来检讨这些方略,实际工作只会寸步难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各种会议急剧增多就是工作陷入困境、经营出现危机的讯号。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就意味着公司的具体事务已经陷入了停滞状态。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三分钟之内无法得出结论的事情花三年时间去思考也无济于事。实际上很多时候,某一瞬间的“直觉”其实就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曾这样说过:“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气去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说起来日本也有一句类似的谚语:“愚蠢的思考不如睡觉。”这两句东西方的箴言,大家不如再仔细品一品其中的味道。

③不让工作的干劲大起大落。任何工作都需要强烈的动力才能推进下去,这一点非常关键,但若是太过依赖“干劲”去工作,最后必定会出现反作用。凭借着“一口气”完成工作后,积攒的气势就会立马泄下来,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鸡血”的后遗症,光凭一时间的爆发力是无法长久的。

工作就是马拉松长跑,需要的不光是爆发力,更是长期作战的持久力。比起一时的爆发,保持稳步向前的节奏,不让工作干劲出现较大的波动才更为关键。甚至在工作得一时兴起热血上头的时候,我们反而还要有意识地抑制住自己的热情来保持工作节奏的稳定。

④早上首先向上级汇报。下属与上级的交流包括汇报、联络和商量,从这些交流中,我们能够得到指示和建议,了解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行动,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越早把握住越好。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让我们去逮住上司吧。

最容易让上司挤出时间来听汇报的时间就是尚未开始当天工作的早上了,若是放过了这个时间,得到的答复很有可能就是“今天的时间已经排满了,有什么事明天再来找我吧”。结果只会陷入等待指示、等待建议的过程中自己不得不停下脚步的情形。

⑤避免从白纸的状态做起。开始行动之前绝不可以忘记准备工作。当要完成计划书等需要提交上去的文件时,若是从白纸的状态开始策划,那么光是搭建起内容的框架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思考时间和精力。

那么,事先就那些构建内容的要素以及大纲展开,提前做好笔记怎么样呢?在平时工作的间隙或在家里休息的时候就把这些内容预先想好做好笔记,在正式撰写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就能更加迅速又顺畅地推进工作。

⑥疲倦了就积极休息。“稍微有些累了,但我还要继续加油才行!”我们都希望能够保持这种激励自己的姿态向前进发,但不能否认的是,人的体力、能力、精力都是有极限的。假如积攒了过多的疲劳,我们的思考能力便会下降,精力也无法再保持,行动也会变得迟钝,这种状态下,工作效率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

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充分地利用我们的体力、能力和精力去工作,我们需要积极地休息来为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充电。适当地休假也好,工作一段时间休息一下也好,忙碌的时候给自己一段喘息的间隔也好,这些都能让我们的行动力得到提高。

⑦不当公司的“万金油”。任何工作都能上手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我对此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道理其实也很明显,如果别人拜托的任何事情都全盘接受的话,那么自己工作的步调必然会被打乱。

职场中“遇事不决找某某人”的说法很多地方都有,当忙不过来或能力不够的时候,只要拜托那位某某人,他就一定会来帮忙。话虽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会把这位同事当作是值得请教值得依靠的存在,说句可能不恰当的话,这位某某人在同僚中的形象恐怕更接近于凡事皆可用一用的“万金油”。

万万不可轻易许诺他人的请求,说到底,工作中拥有自己的步调、以自己为主体才是最基本的。如果别人的请求会打乱自己的步调,那就必须断然拒绝,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打磨。

当然,拒绝他人的方法也是有讲究的。“抱歉现在帮不了你,我这里的工作还要一个小时搞定,到时候如果还有需要的话……”像这样有礼有节地拒绝,也就不会让对方产生什么不满了。

除了这些之外,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之前先行动”的方法窍门其实还有很多很多,也请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方法,不断磨砺自己的行动力,创造更美好的人生吧。

同类推荐
  • 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成功法则》:常青藤教育,美国上层精英延续百年的教育,常青藤素质,当代世界精英走向成功的素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八所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组成了辉煌的“常青藤”久负盛誉的高水平教育使之成为培养精英的聚集地。
  •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本书从资格培训、职业中介、岗位招聘、签订合同、薪酬福利、管理手段、同事关系、社交应酬、离职跳槽9个环节出发,把隐藏在其中的鲜为人知的职场秘密一一摆到读者面前,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奥秘,以期为职场新人提供帮助。
  • 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

    不完美也可以很美好

    这个世界总会留给我们一些缺憾:没有安全感,想要存在感,颜值不够高,运气不够好,无端被误解,工作太糟心……以至于我们时刻都在与不完美拼命对抗着。其实,我们注定不会完美,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优雅、有趣的方式让自己拥有美好人生。我们还未拥有的,不是我们不配,而是我们值得拥有更好的。我们经历的事情,终归会有一个美好结局,如果不够好,那只是还未迎来结局。不必苛求多么完美,只要我们让心情明媚起来,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 千古传诵老人言

    千古传诵老人言

    《千古传诵老人言》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流传下来的朴实实用的人生箴言。祖祖辈辈用经验和教训口口相传留下的忠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世间浅显平实而又深邃奥妙的智慧,教你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的意义。这些口口相传的金玉良言,是人间至理,因为它们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谆谆教诲,是纯粹的智慧。
  • 所谓的天赋,只不过是义无反顾

    所谓的天赋,只不过是义无反顾

    视觉志、思想聚焦等千万级领袖大号力荐作者“李小狼”首次出书!思想聚焦、十点读书、HUGO、有书等千万级大号当红作者,文章曾被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央广新闻等领袖媒体刊为头条,网络上近千余家公众号转载。总点击量超3亿次。独家收录《为什么我就是要去大城市受苦受累》《你那么怂,还想要世界为你堆满笑容》《20几岁,不优秀会活成什么样子?》等爆款文章。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巅峰神王

    英雄联盟之巅峰神王

    “时俊?”“那是一个王者,那是一个划时代的传奇!那是这个时代的主角!”当无数记者蜂拥而至的时候,曾经的解说,现在的联盟执行官娃娃,无比郑重的道!
  • 次元垃圾场

    次元垃圾场

    学渣凌飞被一个神秘垃圾场任命书砸中脑袋之后,成为了这个垃圾场的提督!一开始凌飞是拒绝的,但发现这个垃圾场能接收来自二次元的垃圾之后,他就不能拒绝了!
  • 所有人写所有人

    所有人写所有人

    我觉得能认识你,有点像某个极低概率的奇迹,既然自己的年龄中还没有太多其他的纷扰前来打扰,青春在拖沓的节奏上,总会为这样的情怀而奏出激烈的强音。
  • b界大陆

    b界大陆

    九天十界,天地玄黄。看地球叶鲲如何干翻绝世天才,妖孽,抱得美人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史上最强仙神

    史上最强仙神

    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神仙,然后变成了一个最强最强的神仙。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英雄联盟之瓦罗兰王

    英雄联盟之瓦罗兰王

    放心,我会带领佣兵团走向胜利!放心,我会为你们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放心,在任何地方,我们的国家都将成为你们的后盾!您的承诺一一兑现,现在该履行我们的誓言!踏着我们的尸骸,成为这瓦罗兰的王!
  • 校园狂徒

    校园狂徒

    学校里受尽折磨,陷入人生低谷的谢宇轩,偶然获得逆天催眠术,成为女神的知心闺蜜,恶霸的命中克星,土豪的座上宾客,纨绔大少的人生导师……
  •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她说:“嫁不嫁!?”他说:“我只娶!!”他的爱,是大爱,守七城独弃她;她的爱,是小爱,独爱他毁七城。他说:“倘若再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定以你为天,以你为地,不离不弃。”一切结束在开始之前,一切的开始都在结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