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7000000019

第19章 生死命运(1)

无论我们喜悦还是哀伤,世间无数生命的存亡都犹如大自然四季的轮回,没有一点虚伪、做作的痕迹。虽然生者与死者永不相遇,但永远在不停地转化轮回,所以我们与其在那里无谓地伤逝宇宙的自然变幻,不如且行且看一路风月无边。

理解命运,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原文】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雍也第六》)

【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罕第九》)

【译文】

孔子的弟子伯牛身染重病,不想见人。孔子去探问他的时候,只好一面从窗户握住他的手,一面无限感慨地说:“患上如此重病,实在是天命啊!可惜啊你这样的人才得上如此重病!可惜啊你这样的人才得上如此重病!”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由于相貌酷似匡人的仇敌阳虎,因而在路经匡地时为匡人所围困。当时情境危急,众弟子十分畏惧。于是孔子说道:“周文王虽然已经死去了,可是其文化传统难道不正是在我身上展现的吗?假如老天爷真的想要断绝这一文化传统的话,根本就不会使我知晓这一文化。既然老天爷并没有断绝这一文化,使我知道了它,我自当承继天命,传承教化,那些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从上面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情感丰富、坚毅挺拔的人物。弟子伯牛身染重病,孔子十分关心。可是由于伯牛的病情较重,不易面见,于是孔子只能站在窗下同他拉拉手。在孔子眼里,伯牛是一个很有才德的弟子,可是这样的一个好人即将被疾病夺去生命,这是一件让人十分感慨的事情。孔子也知道这一见十有八九是永别了,因此十分伤感!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天命啊!所以孔子一再地慨叹伯牛命运多舛。

关于运命,孔子的态度其实是很明确的。孔子以为人是顺承天命而生的。所以一个人的存在意义就是发展完善上天所赋予他的人性特征,这就是根据自己的天生才智以及自我个性来建立人之为人的道德共性。孔子以为人只有这样做才算是在履行自己的人生使命。至于生存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贫富、贵贱、疾病等等那就不是单纯人为所能决定的了,也不属于人生所应追求的范畴而是天命所定。因此说,尽管伯牛道德良善、品学兼优,可是天命早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孔子看来,这也属于个人的命运。因为伯牛已经尽到了做人的责任,于心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后来的孟子则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正命。孟子的正命是针对非命而言的。他以为一个人如果不履行人生使命,一味追求功名利禄、长生之道,或者轻生害命的话,那就是非命。譬如一个人明知道房屋即将倾倒,仍然漫不经心地停住其间,虽然死了,却非天命所致,乃是自为也。所以古话讲: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想通了这一步,才算是真正明白过来了,也才能真正做到自觉,乃至变得通达起来。所以孔子虽然慨叹伯牛早夭,却是叹而不怨。前者显现挚厚人情,后者乃是通达性命天理。二者一体共存于一身,才是修养到家了。

当然,孔子讲正视天命并不是说人就没有自主能力了。我们上面说过,人生之道在于自觉建立人性,实现道德人格,承担人生使命,简单说就是做个好人,这是人应当努力做到而又能够自己决定的事,也是天命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因此人生固然要顺天知命,但也要奋发图强,努力成人。所以当孔子被匡人误解围困危急之时,虽然众弟子惊慌失措,可是孔子却始终坚信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老天爷不会就这么把他收走的。这充分表现了孔子勇于承担人生使命,积极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我们只有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理解孔子关于天命与人道的深刻思想啊!

与其来世做神,不如现世做人

【原文】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第六》)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先进第十一》)

【译文】

樊迟问孔子怎么做才算是明智之举。孔子回答说:“应当以道义教化民众,敬鬼神而又保持相当距离、不亵渎,能够这样做的话,就算是明智了。”樊迟又问怎么做才算是有仁爱之德。孔子回答说:“仁者要先经受劳苦困难,然后方能成就功德,这才是为仁之道啊。”

子路问孔子敬奉鬼神的事理。孔子说:“连活人的事还没办好,谈什么敬奉鬼神呢?”子路又问:“人要是死了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连活着的事都不清楚,还谈什么死后的问题呢?”

任何一种伟大的思想都于平实中闪现着深邃的智慧光芒。老子曾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来描述大道精神,实在是很精当的评语。孔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往往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来细细解说玄妙的天道人情,以收深入浅出之功效,而决不故做高深、矜持做作的姿态。所以古人又有“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

在上面两段弟子樊迟、子路与孔子的对话中都涉及到了鬼神生死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很玄妙,既使人敏感又难以合理说明。孔子在阐释这些问题的时候,充分显现了他的人生智慧。他认为人生的要义在于现世做人,完成人之为人的现实人生使命。这就是通晓道义,修养仁德。至于鬼神之道,孔子的态度很明确,即从修养做人的角度来看,孔子认为敬奉鬼神、祭祀祖先和天神的活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恭敬、关爱之人情,因此说可以为之,但是不必细究其究竟有无,也不必过于铺张费神,这就叫:敬而远之。由此可见,孔子是把玄奥难解的鬼神之事放在立身成仁的角度来处理的,这样就避免了仁听命于鬼神之道的宗教倾向,从而保证了人生自主的价值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之所以没有使宗教文化占据统治地位,产生西方似的上帝观念,就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生现实生活的价值原则。所以孔子尽管没有提出废除鬼神,但却要求人们与鬼神保持适当距离,不要反受其制。至于子路问鬼神之道和死后之事,孔子干脆就抛开不谈,直言子路为人只要做好现世的事情就行了,至于以后,那不是人现在能管得了的。孔子的这种思想认识很有意义。它既使人在现世生活中积极进取、努力做人,又使人避免了那些虚妄无益的荒诞念头,以免不能自主,最后伤身害生。

历史上,借助鬼神之道害人的例子数不胜数。而那些信奉宗教,大肆优待教徒的历史时期也往往造成现世人生的困顿。这都是值得反思的。至于对于现代一些邪教组织而言,现代人就更有必要好好体会一下孔子以上的思想了!

神仙也需人来拜

【原文】

【7.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子曰:“丘之祷久矣。”

(《述而第七》)

【3.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八佾第三》)

【译文】

孔子生病了,子路请求祈祷鬼神以保佑老师病愈。孔子知道后,反问道:“有这么干的吗?”子路回答说:“有啊。《诔》篇上曾经说过:‘向上下神灵祈祷,以求福佑。’”孔子回答说:“那这么说,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王孙贾问孔子:“‘与其取悦于闲静之处,不如选择常用的灶台。’请问夫子这句话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我倒不赞成这句话。一个人如果行为不检点,得罪了上天,即便祈祷诸神也没有什么用。”

中国民间很流行拜神祈福。逢年过节在欢庆的同时总要给鬼神留一个重要的位置,以表敬意,祈求鬼神保佑自己全家福寿安康,太平无事。这种做法本来作为一个求善的心愿无可厚非。但是事情往往不这么简单。

只要我们细细体会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对待鬼神的态度总是包含着强烈的功利目的。他们总是希望鬼神能够满足自己的种种要求,为此,才献上丰厚的祭品。这就颇有点像现代人行贿的做法。这种心理如果单纯地从宗教角度说就是大不敬,但是它却很符合现代一些人的思想现实。因为这些人既不愿意遵守清规戒律、约束自己的欲望,又想获得鬼神的垂青保佑,希望天下好事全部占尽。于是他们只好把鬼神当做掌权派,必要的时候,尽心结交、收买一下。如果真的连鬼神都可以被收买,那还有必要那么多人去为它修行祷告吗?

鬼神之所以被敬畏就在于它遵循天道,赏善罚恶。正是如此,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去为它修行,乃至顶礼膜拜。如果真有什么鬼神贪赃枉法的话,恐怕早就被打下神坛处理掉了,哪还有人去拜它。因此说,一味向神灵祈福却不修身养德,或者只是急功近利、临时抱佛脚,都是对神灵的大不敬。所以孔子有病的时候,子路要求神,孔子很不满,原因就在这里。

孔子的意思是说,为人平时修身养德,敬行天道,不违道义,自然有神灵佑护。何必临时求助呢?如果平时就作恶多端,贪赃枉法,急功近利,临了因为天道循环、害怕遭报应,便跑去求神佛保佑,那岂不是本末倒置。真要那样行得通,人们还敬那个神佛干什么?神佛也是要顺行天道自然的。

孔子在这里是鼓励人们要好好做人,修养德行,明达事理人情,建立理想的人格。只要自己把人做好了,符合天理道义,何必求助鬼神保佑呢?鬼神也不过是天道的执行者而已呀。

有个笑话说,一个人去问观音菩萨:“我们有事要去拜神求佛,您怎么办?”观音菩萨说:“我也是拜神求佛呀。”那个人很奇怪,就问:“您就是神仙,还拜什么佛呀?”观音菩萨说:“我拜观音菩萨。”那个人更加奇怪:“您为什么要拜自己呢?”观音菩萨笑着说:“哦,求人不如求己嘛。”

谁也挡不住流水一样的人生

【原文】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第九》)

【译文】

孔子立于大江之上,感慨地说道:“往事如流水,一去不回头,不分昼夜呀。”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回家

    回家

    本书以家庭为切入点,从饮食男女到四时祭祀,从乡愁乡思到祠堂家谱,从居住空间到民俗风情,从家风家教到家国情怀,涵盖了家庭的方方面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剖析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阐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本书共分为七章,分别是:家居、家祭、家乡、家庭、家风、家教、家国。本书文字优雅,趣味横生,朴实无华,感人至深,既是一本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读本”,也是一本家庭生活的“百科全书”。
  •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丝路驿花:阿拉伯波斯作家与中国文化

    古道西风,驼铃频响,漫漫的陆路丝绸之路将中国和阿拉伯世界连接起来。多少次危险之旅,中国人步履维艰送去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内心充满走进神秘阿拉伯的激动与幸福。多少个沙漠之夜,阿拉伯人仰望星空,讲述着比一千零一夜还多的故事,其中不乏对中国文化的憧憬与梦想。宝船浩荡,海风长空,茫茫的海上陶瓷之路又在中国和阿拉伯之间增加了新的交流渠道。中阿两地的船队满载着中阿人民的希望,克服了比郑和下西洋、比辛伯达七次航海救灾要多的困难,驶向对方之港。在这种文化交流的大潮里,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就像丝路花雨,润物细无声的浸滋着阿拉伯文学的沃土。
  • 孔子家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孔子家语全鉴(典藏诵读版)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详细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门生的问对诘答和言谈行事,生动塑造了孔子的人格形象,对研究儒家学派的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思想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同时,由于该书保存了不少古书中的有关记载,对考证上古遗文,校勘先秦典籍,有着巨大的文献价值。该典藏诵读版对原典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对部分内容配有朗诵音频,便于读者全方位品读赏析。
  • 中华典故(上)

    中华典故(上)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热门推荐
  • 秘密与童话

    秘密与童话

    本书沿着作者生活的时代轨迹观察社会人生,纪实与虚构相结合,从对自己和周边的人、事、物观察与体悟写起,在记叙日常生活的同时,融入对生命、对生活的思考。
  • 异界种田君

    异界种田君

    一无所知的少年男主在异世界山海经的奇幻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仙游戏满级后

    修仙游戏满级后

    (书友群:786598061)对于一款游戏的资深玩家而言,把游戏全部能够玩的都以完美姿态玩了个遍后,似乎退游成了最终归宿。资深玩家叶抚玩了快十年的《仙路漫漫》,当他脱坑退游,选择卸载游戏时,突然就穿越了。他很快就发现,他似乎是带着游戏的满级属性穿越的……
  • 染红了的向日葵

    染红了的向日葵

    对面墙上,仿制的梵高《五朵向日葵》,在幽暗的灯光下,蓝色的背景不仅让人空添几分凄凉。瓶子里静静插着三朵,另外两朵,一朵枯萎掉了。一朵还是葵蕾。只要摆对了公式,死亡和命运都可以求证,误差在八分钟之内。
  • 做人三忌

    做人三忌

    一忌凡事难立;一个人不能浑浑噩噩地活着,要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有自己的事业基础,这样身处社会才能站得住,走得稳。看看周围那些能够为人所尊重的所谓成功人士,大多是熟念“立”字诀,通过立身,立业,立已,立言活出人生气概的大号人。二忌该做不做:生存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断做事,大事、小事、工作事、家里事、人活一生可以说事事不断。三忌只加不减:放弃是一种大智慧,为自己算账,人们都喜欢用加法:职位的提高、财富的增加,经验与知识的积累等等,因为汲取和获得更容易让人有满足感。
  • 快穿之白月光她倾国

    快穿之白月光她倾国

    苏雨因为天天被自己美貌美晕,被一个系统盯上了,然后强行发布任务,虽然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好好的貌美如花就好了…,本来很轻松的,结果碰到了一个比她美还不自知的,所以苏雨选择了和他杠到底。苏爽文,第一次写来练手1V1
  • 重生之位面使者

    重生之位面使者

    千古大帝——冰帝因获得一神奇至宝被数万个中等位面追杀。其中与冰帝同等级对手不在少数。最后冰帝退回自己的小世界,击杀诸天无数大能,最后能量耗尽,终要饮恨。他自爆小世界,冲入了六道轮回之中,至宝也随之消失。在他入六道轮回之时,他大喝道:“待到盛夏飘雪时,本座重生归来之日,尔等给我等着!”
  • 个人尊严

    个人尊严

    言必称天下,不以个人面目出现,是知识分子的尊严所在。当然,现在我把这作为虚伪提出,已经自外于知识分子。但也有种好处,我找到了自己的个人面目。
  • 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头

    爱情是个梦而我却睡过头

    “或许以后牵我的手的人可能没有你帅气没有你笑得阳光没有你唱歌好听但我想他一定不会像你一样经常令我难过他会牵着我的手宠溺的摸着我的头轻声说爱我然后脸红到脖子里而我不会再因为他一句话惆怅不已不会再在深夜抱着手机哭着睡着我想那才是我想要的爱情吧.“在青春最美好的年纪时,一次偶遇,郁浅夏见到林洛熙,于是命运把他们两个连在了一起,说好了要彼此陪伴一生却因为种种意外而分开。这是一个让郁浅夏永远都不能接受的事实,她愿这只是个梦,郁浅夏愿林洛熙从未来过她的的世界。七月的风八月的雨,九月的我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