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00800000004

第4章 古代幼儿教育思想

第一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颜之推生平与教育实践

颜之推(531—约595年),字介,北齐文学家,建业(今南京市)人,祖籍琅琊临沂。出身士族高门,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齐亡后入周,为御史大夫,隋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早年接受家传儒学的教育,奠定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基础。他对当时的佛教流行、鲜卑语传播、俗文学盛行都做了记录,还涉及算术、医学、语言文字、音韵学、艺文理论等,收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资料,为保留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做出了一定贡献。他根据自己几十年为官、求学、处世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颜氏家训》以儒家学说为立身治家之道,涉及内容比较广泛。其中,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影响最为广泛而深远。《颜氏家训》共20篇,其中序致、教子、兄弟、治家、慕贤、勉学、涉务诸篇是研究颜之推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二、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及早施教

幼儿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有条件的家庭均应及早施教。颜之推认为人在幼年,心理纯净,精神专一,可塑性大,此时进行教育是最好的时机。教育孩子应从婴儿时开始,这不仅利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够收到最佳的效果。有条件的家庭甚至可以实行胎教。颜之推对古时圣王实施胎教的做法深为赞赏。

(二)威严而有慈

“威严而有慈”就是将慈爱与严格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颜之推认为,父母对子女要爱护,父母对子女不仅有爱护的职责,更有教育的义务,教育好子女,才是对子女最大的爱护。许多家庭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百般溺爱,他对此非常反对,认为父母对子女从小任其所为、不加管束,成年以后终将成为道德败坏之人。他还指出,有的家庭虽然对子女也注意进行严格的教育,但由于担心伤害孩子身体,却舍不得施以肉体上的惩罚,以促其反省悔过,殊不知鞭挞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在他看来,以体罚教育孩子,是完全必要的,犹如以苦药治其病,他说:“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

(三)均爱勿偏

所谓均爱,是指父母对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给予相当的慈爱,而不应偏袒个别孩子。颜之推认为,父母对子女中聪颖者或年幼者的偏袒爱护,客观上会助长他们的骄横暴蛮习气,其结果必然是“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父母对子女施爱不均,不仅直接造成受偏宠者的骄横习气,客观上还会导致兄弟不睦。为引起后人对家庭教育中“均爱勿偏”原则的重视,颜之推还从反面列举了古今许多事例,以为家庭教子的龟鉴。

(四)广泛学习,重视实用

颜之推要求子弟博习多种知识,他认为家庭教育不能仅限于学习五经,还应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今后士大夫生活所必备的学问,否则就会见闻狭隘,头脑闭塞。但是,颜之推以囿于士大夫正统儒家的偏见,认为非五经均为杂艺,行有余力,方可学之,而且只可兼习,不可专业。

颜之推还提出,知识不但需要广博,还要能抓住要领,能够灵活应用。如果一味追求广博,夸夸其谈,不知要领,则如“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不能不令人气塞。因此,颜之推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教育子弟不要把读书当作追求功名利禄的敲门砖与高谈阔论的资本,要把学习当作自己修身利行的途径。

(五)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

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年幼儿童性情未定,常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远远超过他人,故为父母者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除注意自身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外,还必须关心儿童所结交的朋友。儿童与贤人君子交往,则自己的道德也会受其影响而日臻完善;相反,与邪恶之人为友,自己的思想也将日趋堕落。儿童必须“与善人居”、“慎交游”、“交益友”。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精华,涉及了古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尤其是《颜氏家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其训诫的意义远远超出颜氏一门,成为一部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作品,被人们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规范,认为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这对当前的学前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节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朱熹生平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生于书香门第,父朱松进士出身,曾师从北宋理学家二程的再传弟子罗从彦。朱熹天资聪颖,自幼接受儒学教育与理学启蒙,奠定了学术思想基础。18岁“举澄州乡贡”,次年考中进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开始其政治与教育生涯。

朱熹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从政仅14年,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朱熹师事二程的二传弟子李侗,他的理学思想直接继承了二程(特别是程颐)的学术思想,同时吸收了周敦颐、张载的主张,成为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著作颇丰,主要有《四书集注》、《近思录》等,后人编有《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他的儿童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一些诗文中.还见之于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中。

二、重视蒙养教育

朱熹依据古代的教育经验,把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划分为小学与大学两个阶段,8~15岁为小学教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他认为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联系的阶段,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则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

朱熹特别重视蒙养阶段的基础教育作用,他说:“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之于小学。”又说:“古人由小学而进于大学,其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固已久矣。大学之序,特因小学已成之功。”他认为如果儿童在幼时“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本”。同时,他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要求出发,指出只有使儿童“进而习之于幼稚之时”,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为了说明蒙养教育的重要性,他还把小学阶段的教育形象地比喻为“打坯模”,并指出倘若自幼失了小学,或坯模没打好,大了要补填就十分困难。总之,在他看来,蒙养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抓好。

三、要求“慎择师友”

由于幼儿模仿性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朱熹也与古代许多教育家一样,强调在幼儿教育中应注意慎择师友。

朱熹认为,对于普通的士大夫家庭,慎择幼儿的教师应自慎择乳母开始。因为乳母与婴幼儿接触的时间较长,对婴幼儿的影响也较大,作为婴幼儿的最初教育者,“乳母之教,所系尤切”。如何选择乳母呢?朱熹提出的标准是:必选求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为子师。这是对乳母的要求,实质上也是朱熹期望儿童所应具有的品行。

儿童稍长,除须慎择教师外,还应开始注意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朱熹曾在《与长子受之》这封家信中教育儿子所交朋友要有亲疏之分,“益友”应近之,“损友”则应远之。

普通人家的子弟要善择师友,对太子、皇孙来说,师友的选择就更为重要。针对当时皇太子、皇孙师友选择不当的情形,他大胆地指出太子、皇孙左右的官僚之选罕有称其职者。同时,他还劝告统治者,应效仿古之圣王教世子法,选拔端方正直、道术博闻之士为太子师友。

四、强调学“眼前事”

朱熹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学其事”,学习眼前日用的事。他指出:“小学之事,知之浅而行之小者也。”具体而言,包括“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和“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这样一些内容。朱熹认为,儿童学习这类“眼前事”不仅符合儿童认识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够为大学阶段“学其理”打下基础,因为“理在其中”,事事物物之中都存有一个理。

为使儿童“眼前之事”的学习有章可循,朱熹亲自为儿童编写了《小学》与《童蒙须知》两部教材。《小学》系将古代童蒙读物加以选择、扩充,加上古今圣贤名流的嘉言善行汇集成书,全书共分内外两篇,内篇有四:《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有二:《嘉言》、《善行》。《小学》一书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其地位相当于《四书》。《童蒙须知》则是朱熹为儿童制定的学习“眼前事”的具体标准与要求。它依童蒙习学之序,始于衣服步履,次及言语步趋,再及洒扫清洁,又规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等等,虽然比较琐屑,但也有不少合理成分。

朱熹强调学习“眼前事”,注重道德行为操作的训练,要求儿童的学习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这不仅符合儿童认识发展与道德形成的规律,易为儿童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践履笃实的作风。古语说:一室不能扫,何以扫天下?小节不拘,大德又如何能成?注重“眼前事”的学习,也就是要求从小事、身边事做起,至今这仍是儿童品德教育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提倡正面教育

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直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上,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为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要求“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同时,在他编写的《童蒙须知》中,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规定也主要着眼于进行正面的具体的指导。

根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朱熹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并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他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观理解,包含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古代幼儿教育理论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第三节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王守仁生平与教育实践

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其理学思想继承了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并加以发展,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学说,这种学说也成为他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论述,主要见于他任南赣巡抚时所做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合称《社学教条》)以及言论录《传习录》中。

二、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儿童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性情

王守仁认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一般说来,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到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得枝叶茂盛,摧挠它则很快会使它衰败枯萎。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顺导儿童性情,使它们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这样进步自然不会停止,就像春风滋润草木花卉,没有不生机勃发的,自然而然的一天天长大;反之,则如同遭遇冰霜的花木,“生意萧索,日就枯槁”。

(二)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量力施教

王守仁认为,教育者必须根据儿童这种“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成长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不可揠苗助长。循序渐进的原则应用到教学中,必然要求教育者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注意量力而施,符合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儿童良知发展到何等水平,教学就只能进行到什么水平。同时他又指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为此,他要求指导儿童读书不能读得过多。如果教学内容过多,要求过量,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会加重学生负担,使其视学习为“厌苦”之事而不乐为,而且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育应关注儿童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王守仁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教育者对儿童施教,不仅要考虑儿童认识发展水平的共性特征,而且要注意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像良医之治病,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王守仁认为,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各成其材”。他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长处,教育者如能就其长处加以培养,就可以使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发展。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反对“小大人式”的传统儿童教育方法和粗暴的体罚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的性情,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施教,具有自然主义教育倾向,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节 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张履祥生平与教育实践

张履祥(1611—1674),字考夫,号念芝,浙江嘉兴府桐乡县人,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因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故学者称杨园先生。张履祥早年信守“阳明学”,曾师从明末理学家、亲王学的山阴人刘宗周,学习“慎独”之学,后悟师说之非,乃力辟王氏,专心于程朱理学,晚年仍潜心研录朱熹著作不辍,以为传世书鉴。后人称其“践履笃实,学术纯正”,为“理学真儒”。同治十四年(1871年)从祀文庙。有关张履祥的家庭教育的言论,主要散见于《愿学记》、《初学备忘录》、《训子语》及《训门人语》中。

二、张履祥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注重早期教育

张履祥曾说:“幼稚之时,必见奋起之志,若举动无恒,苟且颓惰,即将事无一济矣。”因此,家庭教育要从儿童早期开始。张履祥认为,幼年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期。他说:“少年血气未定,善者固易流于不善,不善者亦易反而之善。”也就是说,人在少年时期,善与不善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此时若无良好的家教与良善者的引导,不善之习将难得改正,到成年时积习已深,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前途,而且会影响子孙后代的道德形成,早期教育不仅是家教的起点,也是家庭重点,不可以疏忽。

(二)实施严格教育

张履祥极端反对父母溺爱子弟,认为溺爱只会使孩子是非不明,沦为不肖子弟,因此父母应“勿以幼儿而宽之”,必须自幼即实施严教。严教与否是贤与不肖子弟产生的关键,他说:“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为父母的“严君之职,不可一日虚矣”。

(三)主张耕读相兼

张履祥还提出无论为农为士者,均须耕读相兼,虽肄《诗》、《书》,不可不令知稼穑之事;虽秉耒耜,不可不令知《诗》、《书》之义。家庭对子弟实施的书本知识传授与稼穑教育不可偏废,不可流为虚名,耕则力耕,学则力学,须知“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张履祥认为,懂得稼穑的艰难,不但有利于培养子弟勤俭的作风,而且有助于锻炼身体,促进身体健康,他说:“筋力有用也,逸则脆弱。”他还指出通过农业劳动亦可由此培养人坚强的意志,“磨炼出一副精坚强忍智力”出来,并且由于从事农业劳动是一种重要的“治生”手段,对子弟自幼进行习耕教育,也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关注家长素质

张履祥十分重视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认为父母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好子女的前提,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他说:“修身为急,教子孙为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而能教其子孙者也。”张履祥还认为,父母不但要注意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还应重视学习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因为能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素质的一种表现。为此,他反对有的父母教子不从时就怪罪子弟愚不可训。

张履祥是一位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作为受传统思想影响很深的儒家学者,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以程朱理学为依据,其中封建性成分不少,但他也是一位长期从事教学实践的教育家,其思想中除有继承传统的部分外,还有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因此也包含了一些合理的因素。尤其是他提出的耕读相兼不可偏废的主张,实质上是倡导劳心与劳力并重,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质和积极意义。

第五节 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柏拉图的生平及世界观

柏拉图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贵族家庭。在西方哲学史上,他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体系,叫“理念论”。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叫作“理念”。柏拉图认为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象世界(即客观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即精神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虚幻的、无常的,不过是理念世界的淡薄的阴影和“分有”的结果。高下不同的理念构成了理念世界,理念世界中最高的理念是“善”,即宇宙精神及真理的化身,亦可视为主宰一切的神。

在社会政治立场上,柏拉图对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不满,认为这种政治的最大缺点是搅乱了长幼尊卑的秩序;而只有把社会划分为等级,才是维持社会安定统一的必要条件。于是柏拉图又提出一套上帝造人并分为金、银、铜铁质三等的理论。他认为金质的人其特性是理性发达,只有他们才能认识最高的理念——“善”,并根据“善”来治理社会,从而达到天下太平。这一部分人理所当然地应成为上层统治者。银质的人其特点是意志刚强、勇敢,他们适合担当卫国者的任务。至于铜铁质的人则以贡献为特征,只宜成为工农商各业的劳动者,他们应习惯于克制欲望,服从前两种人的领导。要实现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就要求这三部分人各安其位,协调一致。欲达此目的,需要借助教育的手段。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发现及发掘三种人各自的天赋特质,并根据这种特质加以定向培养,以取得各自应有社会地位;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养成各安其位或守法的观念。在柏拉图那里,教育是被当作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或工具来加以重视的。

应指出的是,柏拉图虽然主张先天决定论,但这并不等同于血统论。柏拉图声称:“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乃至钢铁之人生金、银子,“错误变化,不一而足”。由此可见,柏拉图所谓人生来分为三等之说,基本上是指的禀赋的差异。此外,柏氏在《理想国》中还设想通过一种筛选的教育机制来发现及区分三等人,并将含金、含银及含铜、铁之人分别培养成哲学家、军人及工匠、农夫、商人等。但这种筛选机制约在儿童17岁才发挥效能。对所有学前期的自由民的儿童,柏氏主张实施一样的教育;在此时期他较为强调的是守法观念的培养,以便为成年后各安其位奠定基础。

柏拉图充分吸取了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实践经验。他重视斯巴达由国家统一办理教育、视教育为国家的重要职责、严格教育、培养忍耐力、对培养勇敢精神的音乐和唱歌教材的仔细选择、重视女子教育等经验;从雅典教育中吸取了学校制度、音乐教育、广泛的学科范围及和谐发展的经验。尽管柏拉图的哲学观是唯心主义的,但在对当时教育实践经验的吸取,以构成自己的教育体系、观念等问题上,又体现出一种自发的唯物主义趋向。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一书中。他在此书中构筑了一个从优生、优育到成人教育的系统教育体系,幼儿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柏拉图论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任务

从实现理想目的政治目的考虑,柏拉图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提出较为系统的学前教育思想的人。柏拉图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甚至提出了优生、胎教的问题。他说:

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形式,就能组成什么形式。

先入为主,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住哪里引导,就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儿童施加合适的影响,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柏拉图注意到幼儿的心理特点,提出“快乐”和“痛苦”是儿童最先的知觉;要通过这方面的训练,把对善与恶的认识的最初的种子播撒到儿童心灵上,引导儿童恨他所应恨的、爱他所应爱的。开始时,儿童或许不能认识这些东西的性质,但当他们获得理性的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将上述对立的情感集于一身是和谐的。这种对儿童进行快乐和痛苦的真正训练,柏拉图称之为教育的一个原理。在训练的方法上,柏拉固强调要利用儿童喜欢模仿这一特点,去引导儿童学习一些适宜的东西,声称:“从小到老一生连续模仿,最后成为习惯,习惯成为第二天性,在一举一动、言谈思想方法上都受到影响。”他主张让儿童从小模仿与他们专业或天性相符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节制、虔诚、自由的一类人物;凡与自由人的标准不符合的事物,就不应让儿童去参与或奉为楷模。总之,应通过对于正确事物的模仿,逐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优生、学前教育阶段的划分及教育内容

(一)优生

柏拉图不仅重视早期教育,而且是历史上最早论述了优生问题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提出了一些大胆的甚至可视为惊世骇俗的思想。他主张取消家庭,实行共妻共子制;实行计划生育,好男配好女,尽量减少不良男女的相配;妇女怀孕期间要注重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子女生下后由指定官员进行审视,不良、孱弱的孩子则予以抛弃。他认为只有这样,儿童长大后才可能成为国民中的优秀分子,才能一代胜过一代。这些观点的提出显然受到斯巴达习俗的影响。

(二)学前教育阶段的划分及教育内容

除倡导优生外,柏拉图还主张优育。他借鉴斯巴达人办教育场的做法,并下移到幼儿阶段,提出实行儿童公育的制度。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主张婚配和育儿都由国家负责。他把儿童从出生到6岁作为学前教育期。这个时期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段:0~3岁,为第一阶段;3~6岁,为第二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儿童出生后,交给国家特设的养育院,由乳母养育,并对婴儿用摇篮曲、儿歌施加教育的影响。在第二阶段,即儿童满3岁后,要集中到附设在神庙里的儿童场里去,由保姆监护。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本性需要游戏,同时,他们的性格比较任性,特别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教育者应掌握分寸,既不可放纵,也不要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柏拉图认为,和谐的教育应当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柏拉图指出,一生专门从事体育运动而忽略音乐文艺对于心灵影响的人,往往变得野蛮残暴;反之,又不免过度软弱柔顺。“理想国”未来的护卫者需要两种品质兼而有之,彼此和谐。凡达此境界者,其心灵便既勇敢又温柔,并克服了粗野及怯懦。由于音乐和体育能使人的智力和激情这两部分张弛得宜,配合适当,达到和谐,故应予重视。为使儿童从小就通过教育而达到和谐发展,柏拉图为幼儿安排了广泛的教育内容,包括故事、寓言、诗歌、音乐、艺术、体育锻炼等。

四、教材的选择

柏拉图认为,开始教育,应是先教音乐(包括故事),后教体操。他重视给儿童讲故事,认为讲故事是进行道德、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他特别重视对故事材料进行选择。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要精选教材的人。

在当时的希腊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中,各种神也和凡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们也有着人类的一些弱点,如嫉妒、阴险、凶狠、互相残杀、以下犯上等。柏拉图则认为:儿童教材中,神的形象应神圣无瑕,英雄人物应公正无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美德。他举例说,诗人赫西俄德在《神谱》中对于天神乌拉诺斯这位最伟大的神及其儿子的描写就丑恶不堪,不足为训。柏拉图认为,理想国中是不允许有互相残杀、犯上作乱情况存在的,因为不符合各安其位的伦理道德。

柏拉图还认为,史诗中的一些英雄人物爱动感情,动辄哭泣,这是软弱的表现。作为城邦护卫者的军人,不应以此为表率,而应坚定、勇敢。

五、柏拉图论游戏

柏拉图指出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大意义。他认识到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重要活动,认为对于符合儿童天性的这种要求,成人应予满足,但应遵守一条原则,即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他说:我们的孩子必须参加符合法律精神的正当游戏。因为,如果游戏是不符合法律的游戏,孩子们也会成为违反法律的孩子,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品行端正的守法公民。

柏拉图关于游戏的论述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他重视儿童的游戏,主张为他们提供游戏的机会以符合其天性;另一方面,他又要强迫儿童局限于同样的游戏方式、玩同样的玩具,实际上又限制了儿童的发展。柏拉图游戏思想中的这些趋于保守的观点和他的哲学观与政治观是相联系的。在他的心目中,完善的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根据这种理念世界而确立的社会制度也应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游戏的方式和玩具,甚至包括体育和音乐都不能花样翻新,违反固有的秩序。在柏拉图看来,任何创新对于国家都是充满危险的。

柏拉图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在西方首次提出优生、胎教及公共学前教育的思想;阐述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慎选故事教材的问题,提倡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些观点在西方幼儿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公共学前教育的思想,给文艺复兴后的许多教育家以重要启迪,为近代公共学前教育理论及机构的创立提供了思想资料。

第六节 亚里士多德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世界观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博学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柏拉图的学生。在社会政治观点上,亚里士多德是中等奴隶主的思想代表,主张中庸和适度,反对过分和不及。在哲学观(包括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一方面,他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甚至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白板说”,即认为人心犹如“白板”或“蜡块”,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觉及后天经验;另一方面,他又认为真理只能通过理性活动而获得。值得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含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他认为:“每一类事物中,都有潜在和完全实在之分”,事物蕴藏着发展的可能性,事物的生成变化是从潜在的有到实在的有,事物自身的目的就是将潜能变为现实,“潜在者本身的现实化称为运动”;人生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发展能力的胚芽,依赖教育,即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这些思想蕴含着“内发论”的因素。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散见于《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二、关于灵魂的学说和教育的顺序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心理)有三个部分:理性部分、意志部分和感情部分。亚里士多德发展了柏拉图的有关思想,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互不可分地存在着,就像形式和质料一样。他提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①植物部分,即身体的生理部分;②动物性部分,指本能,欲望和情感;③理性部分,即真正的人性部分。顺应着灵魂的上述三个部分,亚里士多德主张相应进行三种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只是低级的部分应服从高级的部分,即体育应服从德育,德育应服从智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灵魂的高级部分,即理性部分和意志部分。他主张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的教育,使人得到和谐的发展。

三、优生与年龄分期

(一)优生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立法者在考虑年轻一代的教育问题时,要从根本抓起,“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婚配问题。他反对早婚及过晚生育,因为“太年老的人和太年轻的人所生的儿童身心都有缺陷”。此外,还应计划生育:“各家繁殖的子嗣应有一定的限数,如果新妊娠的胎婴已经超过这个限数,正当的解决方法应在胚胎尚无感觉和生命之前,施行人工流产。”

针对当时杀婴的习俗,亚里士多德要求制定法规,禁止抛弃婴儿,但又说畸形或残疾者例外。当妇女怀孕后,应善自珍摄,适当从事运动,注意营养,保持心灵的宁静,“因为子嗣的天性多得之于其母,有如植物得之于土壤”。上述观点有些反映了柏拉图的影响,除个别观点外,至今看来还是合理的。

(二)年龄分期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观点。根据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观察研究,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做出儿童生长发育年龄分期的尝试,并探讨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的具体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

亚里士多德将人的自然生长发育按每7年定为一个自然阶段,共划分为三个时期:0~7岁为第一个时期;7~14岁(亚里士多德称14岁为“发情期”)为第二个时期;14~21岁为第三个时期。和柏拉图相比较,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并努力根据这种心理学的考察来安排教育工作。

四、论婴幼儿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教育的第一时期,相当于学前阶段。他又把这一时期细分为两个阶段:0~5岁为前期,5~7岁为后期。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前一个阶段,应顺应自然,以儿童的身体发育为主。首先要特别重视对婴儿的抚育,其成败对其今后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这时要多给孩子喂哺乳成分丰富的食物,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多进行身体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儿童脆弱的肢体,免得骨骼弯曲,同时,还要让儿童循序渐进地进行习惯于忍受寒冷的锻炼。

在第二个阶段,即5~7岁的教育中,应以习惯的培养为主。亚里士多德分析了儿童道德品质构成的三个因素:自然(天性)、习惯与理智。他把重点放在习惯的形成上面。习惯的形成主要通过行动。例如,只有通过勇敢行动的反复练习,才能培养出勇敢的道德品质。据说,“习惯成自然”这句著名西方谚语即源于亚里士多德。

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亚里士多德还要求注意防止环境中的不良影响。7岁前的儿童,都应住在家里,“务使他隔离于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恶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意慎防,勿令耳濡目染”。此外还应教育幼儿,使他们能够以正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正当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如果戒绝了寻欢作乐,就可以成为有节制的人;如果养成蔑视可怕事物,以及在它们面前不退缩的习惯,就能变成坚定勇敢的人。

亚里士多德提出,5岁后的儿童可以开始课业的学习。但主要是让儿童旁观将要学习的诸科目,要注意学习负担不宜过重,以免妨碍身体发育,同时仍应有充分活动,以免肢体不灵。亚里士多德承袭其师柏拉图的观点,认为幼儿多听神话故事很有必要,但须慎重地选择故事材料。

亚里士多德哲学及教育思想中的许多见解,如“白板说”及“内发论”的最初表述、和谐发展的思想、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年龄分期的尝试、关于教育环境的思想、注重道德习惯和道德实践的培养等,大多开创了同类思想之先河,给后世以重要影响。其中,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在17~18世纪发展成为重要的教育思潮。

第七节 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夸美纽斯的生平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教育家。他出生于一个隶属于新教卡尔文教系,在教派内推崇平等、互助精神的“捷克兄弟会”会员的家庭。夸美纽斯从小就受到捷克兄弟会的宗教思想和民主主义精神的熏陶。夸美纽斯从小父母双亡,在兄弟会的资助下接受了中高等教育,大学毕业后担任兄弟会的牧师,兼任兄弟会学校校长。161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捷克失败。夸美纽斯和其他兄弟会成员被迫于1628年流亡国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仍孜孜不倦地继续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及教育实践工作,还到过英国、瑞典等国从事教育改革工作,最后于荷兰去世。

夸美纽斯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有:《大教学论》,于1632年写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另一本著作《母育学校》于1630年写成,1633年出版,1652年改名为《幼儿学校》,为世界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详细论述了在家庭中进行幼儿教育的各个问题;1654年完成,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解》则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二、夸美纽斯的思想基础

夸美纽斯生活于欧洲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各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体系正在形成,人文主义思想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封建制度在多数国家中仍居统治地位,宗教神学世界观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受时代的影响,夸美纽斯的世界观充满了新与旧的矛盾。在社会政治观方面,夸美纽斯有着强烈的民主主义精神,痛恨不平等现象,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并幻想通过教育来进行社会改革。他的教育思想中的民主性以及普及教育的思想,都和这种民主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紧密相连。

在人性论问题上,夸美纽斯受人文主义的影响,否定了中世纪天主教会力倡的“原罪”论、性恶论及禁欲主义,赞成性善论,重视人的现实生活及积极创造能力,关心人的健康与幸福。

在自然观上,夸美纽斯有深厚的宗教信仰。他相信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但受时代和自然科学的引导,又重视大自然的存在及其威力,力图探索自然的奥秘及其法则并运用于教育。

在认识论上,夸美纽斯一方面接受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的感觉论观点,认为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源泉;另一方面,基督教世界观仍根深蒂固,认为《圣经》也是认识的源泉。

夸美组斯“泛智”的思想也体现了其世界观的进步性。所谓“泛智”,就是指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该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普及教育的民主要求。泛智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

三、夸美纽斯论教育的作用

夸美纽斯受到古代罗马的西塞罗和昆体良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莫斯等人的影响,高度评价了教育在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夸美纽斯认为,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他希望通过教育改变社会道德普遍堕落的现象;同时,坚信受到良好教育的民族,将善于利用地下宝藏,扫除愚昧和贫困,过上富足和幸福的生活。夸美纽斯还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人生而具有学问、道德和信仰的种子,但这些种子的发展如何,取决于人所受的教育。夸美纽斯声称:“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他认为,只要教师像高明的画家和辛勤的园丁那样,肯于努力,同时又讲究工作艺术,那么人的智慧可以无限地发展起来。夸美纽斯同意昆体良的意见,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智力极低的人犹如生来便没有手脚的人一样极其少见。他告诫教师不要对儿童的发展失去信心,更不要轻易地给儿童下一个“难于教育”的结论而放弃自己应有的努力。

四、夸美纽斯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或称自然适应性,是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乃至原理。早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就留提出过教育要适应儿童自然的思想。在夸美纽斯所处的时代,受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有些先进人士一反过去引证《圣经》的惯例,转而引用自然的方法论述问题,夸美纽斯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影响。

夸美纽斯认为,旧学校最大的弊病就是违背自然,用无用的知识填满学生头脑,方法是死记硬背,造成学习时间和儿童精力的极大浪费;要想改革旧教育,就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

所谓适应自然,按照夸美纽斯的看法包括两层含义:①遵循自然界的“秩序”。他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他称其为“秩序”或“事物的灵魂”。夸美纽斯把人也看作整个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的教育,也应服从这一普遍法则。②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在上述两方面中,第一层含义占主要地位。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许多有益的主张与合理的因素并不是模仿自然秩序得出的结论,而是他本人和前人长期的教育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夸美纽斯对他的教育经验进行理论论证时,不是依据《圣经》和神学教条,而是采用引证自然的新方法,以合乎自然秩序来论证自己教育改革主张的合理性,反映出他力求摆脱神学束缚,使教育工作科学化的良好愿望。

五、夸美纽斯论幼儿教育

(一)儿童观及幼儿期教育的意义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是比金银珍宝还要珍贵的“无价之宝”,并警告那些欺侮儿童的人,要他们像尊敬上帝那样去尊敬儿童。在夸美纽斯的儿童观中,虽然还表现出宗教思想对他的束缚,但毕竟已从根本上不同于中世纪的性恶论的儿童观,表达了夸美纽斯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将实现新社会的理想寄予新生一代的热切愿望。

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思想立足于深信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意义这一基础之上。他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出发,把儿童比作种子、嫩芽等,声称“任何人在幼年时代种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为此,夸美纽斯呼吁父母们都要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责任,指出人比其他动物更高贵,不能像动物那样只注意身体的养护和外表的装饰,而更要注意人的灵魂;要以教育去滋补、抚爱和照管他们的心智,对他们施以包括诚信、德行、知识和体育在内的全面的训练,把他们培养成忠实的、能够智慧地管理自己各种事务的有才能的人。

(二)母育学校的性质、意义和任务

夸美纽斯依据儿童年龄特征,在《大教学论》中构筑了一个四级学制:①从出生到6岁,为婴幼儿期,在母育学校接受家庭教育;②6~12岁,为童年期,由设在每个村庄的国语学校进行初步教育;③12~18岁,为少年期,由设在每个城市的拉丁语学校实施中等教育;④18~24岁,为青年期,通过设于省或王国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个家庭都可成为一所学校,孩子的母亲便是主要教师。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考虑学前阶段教育的任务。他认为儿童到成人的发展分为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自己专门的教育任务,同时,每个阶段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从上述观点来看待学前教育,母育学校乃前后衔接而统一学制系统的第一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他把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意发展的基础,作为第一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

(三)幼儿的体育和德育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引用一位作家关于“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忠告,提醒父母们首先应注意的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其子女的健康,宜从胎儿时期就加以注意。他强调孕妇的心理状态对于胎儿的影响。夸美纽斯还非常重视锻炼和娱乐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不要让儿童习惯于用药,要使他们生活有规律并保持愉快的心情。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因为儿童生下来不是要做一头小牛或一匹小驴,而是要成为一个有理性的人。他强调必须在幼年生活中的头几年,就奠定他们的每种良好德行的基础。在道德教育的内容方面,夸美纽斯强调儿童学习有关德行的初步知识,包括节制、整洁、礼节、尊敬长辈、诚实、不损害他人、不嫉妒、落落大方和爱劳动。在上述一系列品质中,夸美纽斯特别重视节俭和勤劳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他认为节制和俭朴是健康和生活的基础,是其他一切良好品德的根本。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三种:训斥、榜样和练习。其中,练习尤为重要,宜多运用。

夸美纽斯在倡导温和的纪律及积极的方法的同时,对中世纪以来家庭教育实践中广泛采用的体罚持反对态度,主张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四)幼儿的智育

夸美纽斯幼儿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是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为6岁以下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有关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泛智论、自然适应的原则及唯物主义感觉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夸美纽斯认为这一时期智育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外部感觉、观察力及获得各类知识,同时发展语言、思维,为他们以后在初等学校里的系统学习作准备。

夸美纽斯为母育学校制订的智育计划包括自然、光学、天文学、地理学、年代学、历史学、家务、政治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学、音乐、语言等学科。他强调,“应当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所当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儿童身上。”夸美纽斯相信,通过这种启蒙性质的教育,就可以为儿童奠定各门科学知识的最初步的基础。

夸美纽斯要求以易于了解的形式使儿童认识历史、经济和政治的初步原理。具体做法是:要儿童记住昨天、今天、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知道谁是自己家庭的成员,谁不是;具有关于各种政府官员的概念(如市长和法官)等。学习社会知识时,夸美纽斯也力求教会儿童能知、能言、能行。

夸美纽斯重视训练儿童的“体外感觉”及分辨外界事物的能力,其中尤为重视视觉的培养。夸美纽斯接受了培根的唯物主义感觉论的观点,认为感觉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所以为发展儿童的视觉,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提出了相当细致的意见。例如,他建议在儿童2~3岁时,即向他们显示涂过颜色的东西,及看天空、树木、花朵和河流等。4岁后,为扩大儿童的视野,可带他们到户外去观察各种动植物,或欣赏书中的图画。夸美纽斯认为,通过不断扩展范围的观察,儿童的视觉和观察力有了发展,也就会获得关于天文、地理和自然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发展外感觉能力时,他强调要循序渐进。

(五)幼儿的游戏

在夸美纽斯的教育体系中,游戏得到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在母育学校时期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最主要手段。夸美纽斯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出发,强调多给幼儿活动的机会。他认为,儿童天性好动,他们血气旺盛,不许他们静止,所以对儿童不应加以限制,而应让他们常常有事可做,像蚂蚁一样不停地忙碌。他甚至规定了这样一条原则:凡是儿童喜欢玩的东西,只要对儿童没有什么损害,那么就应该让他们通过玩而得到满足,而不应加以阻止。夸美纽斯认为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有三大好处:一是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二是可运用和磨炼思想;三是可练习四肢五官,使之趋于灵活。

他指出:游戏的时候,儿童的精神专注于某种事物,自然本身在激发他们去做事情。用这种手段,儿童就可以受到一种积极生活的锻炼而没有任何困难。但这并不是说儿童的父母可以让儿童自由玩耍,自己却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和指导儿童游戏,甚至直接参加游戏。

夸美纽斯对玩具也提出了详细意见。他认为真的工具常会给孩子带来危险,所以必须找些可取代的玩具,如小的铁刀、木剑、锄头、小车、滑板、踏车、建筑物等。儿童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泥土、木片、木块或石头搭起小房子,这样显示他们建造房屋的一种初步建筑术。夸美纽斯还提议要为儿童的眼、耳及其他感官提供一些小的作业,认为这些作业对增强他们的身心力量将是大有裨益的。

从上述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到夸美纽斯提出了涉及游戏教育意义的一些重要问题:游戏是符合儿童天性的能量的散发;游戏是组织愉快的幸福童年的手段,是儿童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伴侣;游戏是儿童的一切力量和才能所借以发展的重要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的有力手段;游戏是生活的预备;此外,还提出了成年人领导或参与游戏的必要性等。夸美纽斯的这些思想在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幼儿的劳动教育和语言发展

夸美纽斯鄙视懒惰,视之为“撒旦的蒲团”,主张从小培养儿童的劳动习惯,让他们逐年获得劳动技能。如在儿童出生后的前3年,应当学会倒水,把东西从一处移到另一处;学会卷起、展开、折弯、弄直、戳穿等。在儿童4~6岁时,应当从事手工劳动,包括各种建造活动。为了发展手的技能,夸美纽斯主张利用幼儿易懂的图画和习字,用粉笔或炭条教他们画直线、勾弯、十字、圆圈,并建议这些课业用游戏形式进行,他认为幼儿习惯于拿粉笔写字母,以后可减轻小学教师的气力。

为了发展儿童的语言,夸美纽斯认为首先必须教会他们清楚准确地发出字母、音节和全字的声音,然后说出他们在家中所见的以及作业用的一切东西的名称。夸美纽斯也建议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发展语言。母育学校除了培养儿童正确地使用本族语说话的技能以外,还应当打下发展思维的基础。他认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已表现出这方面的萌芽。

(七)幼儿的集体教育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也强调了幼儿集体教育的必要性。他认为同龄儿童在态度和思维方面的进步是相同的,他们能比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更有效地相互促进智力的发展。因为某个儿童的发展对于其他儿童来说,不会是太高的;在他们中间,既没有某个儿童对其他儿童施加控制,也没有强制,更没有恐怖,相反,有的是情感、公正以及对所发生问题的自由讨论。所有这一切,都是成人对待儿童时容易掉以轻心之处。由于同龄儿童可能比其他任何人更宜于提高伙伴的才能,所以每天都应让他们聚集在一起追逐嬉戏。与此同时要教育他们分辨善恶,防止同坏人交往。

(八)进入公共学校的准备

夸美纽斯还详细论述了儿童应在何时入学以及入学前应做些什么准备的问题。他认为儿童6岁前入学是不合适的。一方面,幼龄儿童需要更多的监护和照顾,这远非一位教育许多儿童的教师力所能及;另一方面,在五六岁以前,儿童的脑还是不凝固的,故对于该年龄的儿童来说,使其在游戏中自然地、不自觉地来感知事物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他又指出:

6岁以后的儿童,若非把他们立即送入学校受较高一级的教育,他们将会始终如一地变为有害无利的懒惰,而最终将变得像一匹野驴驹。另外,还会有令人更担心的事发生,就是从那不注意的懒散中沾染恶习,这会像一种毒草一样,以后是很难连根拔掉的。

考虑到儿童的发展存在差异,夸美纽斯提议,任何人一旦有一个才能优越或低下的儿童,他就应该去请教教师或学校的训导员。夸美纽斯认为,据以发现某儿童进入公共学校能力的标志有三点:①该儿童是否真正获得在母育学校所应学会的东西;②他对问题是否有注意和辨别、判断的能力;③他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或愿望。

夸美纽斯指出,父母没有准备就将其子女送往学校是不智之举,学校教师将会为这样的孩子所困扰。更为糟糕的是一些父母所做的错误准备。这些父母用儿童对教师和学校的恐惧来惊吓、刺激儿童,其结果使儿童沮丧,对学校和教师持有更加憎恶和奴隶般恐惧的情绪。他指出,正确的准备应当是:第一,在儿童接近入学的时候,父母、家庭教师和监护人应当以快乐的心情尽力鼓舞儿童,要告诉儿童入学获得学问是何等美好的事情;第二,应当努力激发儿童对于未来教师的信心和爱戴。

(九)父母教育指导书和儿童教材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第28章中,专门讨论了幼儿父母教育指导书和儿童读物的问题。他认为,要想帮助父母和保姆有效地教育好孩子,必须考虑为他们编写一部手册。该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①父母及保姆的教育责任;②儿童所应当学习的各种科目的教学大纲;③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出教导每一种科目的最合适的时间和灌输它们所应当采用的最佳的言语和姿态。夸美纽斯的上述思想在其幼教专著《母育学校》里得到详尽阐述。

夸美纽斯还认为,应当为儿童编写一本可直接供其观赏的图画书。他已意识到,在幼儿阶段,教育的主要媒介应当是感官的知觉,而视觉又是感觉里面最主要的一种,所以应当把各门学问中最重要的事物以图像形式输送给儿童,包括物理学、光学、天文学、几何学等知识。这本书还应当画出高山、低谷、树木、鸟、鱼、马、牛、羊和各种年龄、高度的人们等。总之,图画书中的内容正好和《母育学校》中提出的教学大纲相对应,可以配套使用。夸美纽斯也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他提出每张图画的上端应写出它所代表的物体的名称,如“屋”、“牛”、“狗”、“树”等。夸美纽斯认为,这种图画书有三个用处:①使事物能在儿童心理上留下一个印象;②使孩子们形成一种观念,认为从书本上面可以得到快乐;③帮助儿童学习阅读,掌握语言文字。上述原则都体现在他后来编写出版的《世界图解》一书之中,全书完成后共计150课,由187幅插图及对插图加以解说的拉丁语、民族语基本词汇组成。

五、夸美纽斯的历史地位

夸美纽斯对幼儿教育的贡献主要表现为:详细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与其配套的亦可堪称历史第一的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首次深入研究了在家庭条件下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它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他之前,甚至在他之后的近200年中,还没有一个人对学前教育做过当时条件下所允许的系统研究,更没有人写过全面论述学前教育的专门著作。近代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倍尔、蒙台棱利在创立自己的理论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所编众多教材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自该书于1658年正式出版后,被迅速译成欧洲各国的文字,流行达200多年之久,启迪了一代又一代幼儿。歌德在其自传里称此书为他童年时代儿童们“唯一的一本书”。夸美纽斯所提出的要求适应幼儿的认识特点为他们编绘图画教材的观点及《世界图解》的成功范例,也为后人所接受和仿效。当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了夸美纽斯有关思想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今天,儿童看图识字的出版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追本溯源,它们实滥觞于《世界图解》。

夸美纽斯的思想对后世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1873年,美国圣路易城首次将幼儿教育纳入当地公立学校教育系统。20世纪后,幼儿教育普遍成为各国学制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反映了夸美纽斯早年的理想。

作为一位新旧交替时期的历史人物,夸美纽斯仍有其局限性,如他的教育思想(包活幼儿教育思想)仍受宗教观的束缚。但以其贡献而论,总的来说,有人将他称作“在教育史上居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应该不算溢美之词。

同类推荐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财神与爱神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财神与爱神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和中学生一起读《论语》

    和中学生一起读《论语》

    《和中学生一起读》是一位长年潜心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专门为中学生“量身打造”的《论语》读物。书中内容按中学生的关注和需要排列,包括成长快线、君子高洁、智慧魔方、学习修身、孝敬无价、修养丰盈、交友有道、忠信立本、心灵修仁、礼用和贵、诗艺兴观十一章,选取《论语》中最适合中学生诵读的脍炙人口的名句,作适合于中学生的解读,既活泼、丰富、灵动又不失严谨、规范。
  • 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让生命开出绚烂花

    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让生命开出绚烂花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叶圣陶教你学语文

    叶圣陶教你学语文

    《叶圣陶教你学语文》收录了叶圣陶先生与夏丏尊先生关于语文学习与教学的经典论述,从语文的理论方法入手,将内容概括为理论方法、基础知识、阅读指导、语文教学等几个方面,全面梳理了语文学习中所遇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指导意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指导意义。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化学精典教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中化学精典教案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热门推荐
  • 十岁小王妃王爷认命吧

    十岁小王妃王爷认命吧

    她为二十一世纪十五岁天才少女,被人推下楼梯后穿越为丞相府十岁大小姐。算了,穿就穿,本小姐一样活得精彩。她相遇他,她狠狠踩了他一脚还骂他流氓。“记住,我姓楚名悠,本小姐和你杠上了。”一纸圣旨她成为历史上最小的王妃,她暗骂王爷变态恋童癖。第二次相见在王府,她上下打量着他“原来你就是那个变态王爷?”拐了个皇后当闺蜜,同是过来人。“丫的,敢欺负朕的闺蜜,不想活了你!”某凤袍红衣女拍案叫嚣。“皇上,本宫错了……”某龙袍黄衣男哀怨。她“……”丫的,敢占她便宜,弄个炸药来玩玩儿,“本小姐今天把你最爱的湖心亭拆了。”“干嘛,不爽?有种来战!”她头发一甩,娇傲道。“……”某王默默退下。
  • 神眉鬼道

    神眉鬼道

    我抬起手轻轻的抚向左眉尾那淡的几不可见的一丝暗紫色形如游龙的痕迹,这枚痕迹如附骨之疽,根之不去,从它印在我眉尾的那天起,就预示着我注定惊心动魄坎坷流离,远离人群不同于常人的诡异人生。。。
  • 我们终将流离失所

    我们终将流离失所

    一瞬间的邂逅,一辈子的陪伴,林清林澈,时光也抵不过你们的爱情,你们的故事,代表着作者个人虚幻的爱情,她把美好寄托在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中,也许他们的征途会遇见很多的事,但都逃不过彼此的心
  • 金牌导演,你又作妖了

    金牌导演,你又作妖了

    【宠文】随手捡只小萌宝,竟是自家“小脑公”她是国际金牌导演,一朝重生,却成了土肥圆豪门太太。这咋整?她还不想生娃……传闻,帝都最尊贵神秘的HJ集团总裁,是一个六十岁老头儿。秘闻,HJ集团总裁是一个四岁萌娃,每当深夜12点的钟声响起,他才会恢复原样。一觉醒来,她将一只“小团子”捡回家。N觉醒来,“小团子”肿么变成了“大包子”?“先生,你确定没错地儿?”男人邪魅挑眉,“白天你不是还叫我‘小脑公’吗?”
  • Herodias

    Herod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尊用了都说好

    魔尊用了都说好

    为修炼绝世神功闭关三千年的紫衣魔尊出关不久之后,四十五度角凝望天空,双目垂泪仰天大吼:“虽然不是同一时间,但是同一个地点,本尊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奥利给,干了!”身后的紫衣圣教众弟子同样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无语问苍天:“……”
  • 混元传奇

    混元传奇

    主角肉体死在海中,灵魂却被带到另一个世界投胎转世,这里弱肉强食的世界,强者为尊。这里不仅要会魔法,也要会肉搏厮杀。这里的人类都是会魔法的战士……智慧种族不再只有人类,人类也要参与生存的竞争当中……越磨砺越锋芒,主角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不断缔造传奇……
  • 我在异界收废品

    我在异界收废品

    屌丝青年穿越异界李小白,获得垃圾回收系统,开启逆天装逼人生。李小白:“大哥,您这仙露瓶子还要嘛?”修士:“???”小仙女:“小白哥哥,人家的紫霞仙衣又在打架的时候撑破了,你给人家修一修吧!”李小白:“嘿嘿,摸一下,可以打八折!”紫光仙帝:“小白兄弟,不好了,虚古秘境崩碎,无数太古妖兽的尸骨散落修真界,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啊,您给治理一下呗!”李小白:“核污染?很危险啊,得加钱!”无极魔君:“白哥,魔界这几年怨气冲天,腐蚀性魔雨毁坏灵田,已经连续三年不长灵谷了,您瞅瞅有没有什么办法?”李小白:“酸雨啊?很危险啊,还得加钱!”
  • 巨人英雄

    巨人英雄

    沉睡数年,醒来地球却变得无比荒凉。曾今辉煌无比的文明,如今却倒退至原始时代。
  • 噬帝重生

    噬帝重生

    “白胡子老头,你把吃道吹的天花乱坠,我们该如何成道?”“佛说杀一人者一地菩萨,杀十人者二地菩萨……”“停!我们是吃道!”“吃一人得小道,吃百人得中道,吃万人得大道……”“哇……吐!”“师兄!吐完了没有,吐完了过来帮我鉴定下这个美女!”“吃道鉴定术!柳青,人类,中阶食材,匹配食谱……有几率可以获得特殊体质‘流云水体’!”“死色狼!吃老娘一剑!”“师弟,快帮为兄拦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