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1500000023

第23章 与亚洲国家交往礼仪(1)

由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习俗不尽相同,同这些国家交往就需要遵循不同的礼仪要求。下面介绍部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主要国家的礼节及习俗。了解这些国家的礼仪要求,就能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在涉外交往时彼此能和谐地相处。

(一)日本

日本全国总人口约为1.28亿(2010年),大和族是日本的主体民族,它约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的99%。

日本的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它所崇拜的,是象征着太阳的所谓“天照大神”。在日本,大部分居民都信奉该教。因此,它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礼仪习俗方面,影响甚大。

1.见面礼仪

日本人总的特点是勤劳、守信、遵时,生活节奏快,工作效率高,民族自尊心强。他们非常注重礼节,见面时互致问候,脱帽鞠躬,表示诚恳、可亲。在称呼上,“先生”只用来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如果对一般人称“先生”,会让他们感到难堪。

初次见面,相互鞠躬,交换名片,一般不握手。日本人的鞠躬,可分为30°、45°、90°三种,越表示恭敬,躬身越深。日本人在行鞠躬礼时,还讲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把手插在衣袋里亦不允许。如果是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如遇女宾,女宾主动伸手才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如需要谈活,应到休息室或房间交谈。日本人很注意讲话的礼貌,讲话时低声细语,不干扰别人,他们认为大声喧哗、吵吵闹闹是很失礼的。

有的时候,日本人还会一面与人握手,一面鞠躬致敬,或是仅仅握手为礼。不过在一般情况之下,日本妇女,尤其是日本的乡村妇女,与别人见面时,是只鞠躬而不握手的。在行见面礼时,日本人讲究必须同时态度谦恭地问候交往对象。总之,日本人是认为“礼多人不怪”的。

在日本民间,尤其是在乡村之中,人们在送别亲友时,往往还会向对方行跪礼或摇屐礼。跪礼,即屈膝下跪,它是妇女所行的礼节。摇屐礼,即手持木屐在空中摇动,它则是男子所行的礼节。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因而有人将日本人的见面礼节归纳为“鞠躬成自然,见面递名片”。在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外出时身上往往会带上好几种印有自己不同头衔的名片,以便在交换名片时可以因人而异地使用。

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对清洁十分重视,对他们来讲,每天都非得洗澡不可。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有请人一起去浴室洗澡的习惯。用他们的话来讲,这叫做“裸体相交”。他们认为,这一做法可以使人减少束缚,坦诚相交。由于日本人坚信“优胜劣汰”,所以在交际中他们十分尊重强者。

日本人姓名的组合顺序与中国人姓名的组合顺序一样,二者都是姓在前,名在后的。不过,日本人的姓名字数往往较多,并且以四字的最为多见。日本妇女婚前姓父姓,婚后则改姓夫姓。

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时才须使用其全名。

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他们忌讳高声谈笑。但是在外人面前,他们则大都要满脸笑容,而不论自己是否开心。日本人认为,这也是做人的一种礼貌。

2.服饰礼仪

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中对穿着打扮十分介意。在商务交往、政务活动以及对外的场合,日本人通常要穿西式服装。而在民间交往中,他们有时也会穿着自己的国服。

日本的国服名为和服,它是大和民族的一种传统服装。和服的基本特点,在于它是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并且没有什么线条。它领口很大,袖子宽短,腰身广阔。穿和服的时候,一般都要脚穿木屐或草屐,并且配以布袜。日本妇女在穿和服时,通常还必须腰系彩带,腰后加上一个小软托,并且手中打伞。惟其如此,才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和谐美。

过去,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和服的色彩、图案、款式、面料乃至穿着方法,无一不与穿着者的地位、身份相关,因此人们在穿和服时,一点儿也不敢马虎大意。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此已不甚讲究了。

与日本人打交道时,衣着上有四条必须予以注意。第一,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不尊重交往对象。所以与日本人会面时,一般不宜穿着过分随便,特别是不要光脚或穿背心。第二,到日本人家里做客时,进门前要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第三,拜访日本人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第四,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单穿衬衫,穿短袖衫,或是将长袖衬衫袖管卷起来,都会被日本人视为失礼。

3.餐饮礼仪

在饮食方面,日本菜可以说是自成一体,世人一般称之为和食或日本料理。

和食的主要特色,曾有人归纳为“五味”“五色”与“五法”。所谓“五味”,是指日本人在不同的季节里,饮食的口味往往各有不同的侧重,通常的讲究,是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此外还好食涩味。所谓“五色”,是指和食注重外形,讲究色彩搭配要令人赏心悦目,并且在不同的季节也有不同的侧重,一般的要求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再就是黄色的广泛运用。所谓“五法”,则是指和食的烹饪方法主要有蒸、烧、煮、炸、生等五种。

具体而言,和食以大米为主,多用海鲜、蔬菜,讲究清淡与味鲜,忌讳油腻。典型的和食有:寿司、拉面、刺身、天妇罗、铁板烧、煮物、蒸物、醋物、酱汤,等等。此外,还有饭团与便当。其中,尤以刺身即生食鱼片最为著名。

日本人的饮食禁忌不是很多。他们主要是不吃肥猪肉和猪的内脏,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吃松花蛋、羊肉和鸭肉。

日本人非常爱喝酒,西洋酒、中国酒和日本清酒,统统都是他们的所爱。日本男子下班后,先去酒馆大喝一通,几乎成了“例行公事”。在日本,斟酒讲究满杯。多喝几杯,甚至喝得酩酊大醉,人们也会见多不怪,不以为耻。但是日本人所喜饮的酒是日本所独有的清酒。

在日本,人们普遍爱好饮茶。久而久之,形成了讲究“和、敬、清、寂”四规的茶道。茶道具有参禅的意味,重心在于陶冶人们的情趣。它不仅要求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还有一整套的点茶、泡茶、献茶、饮茶的具体方法。

日本人在用餐时,要摆上一张矮桌,然后男子盘腿坐于地下,女子则跪坐而食。日本人吃饭是用筷子的,但是他们所用的筷子不是平头,而是尖头。在用筷子时,日本人有“忌八筷”之说。所谓“忌八筷”,即下述八种使用筷子的方法,在日本是禁止的。其一,忌舔筷,即不准用舌头舔筷子。其二,忌迷筷,即不准拿着筷子在饭菜上晃来晃去,举棋不定。其三,忌移筷,即不准夹了一种菜又接着去夹另一种菜,而不去吃饭。其四,忌扭筷,即不准将筷子头反过去,吞在口里。其五,忌插筷,即不准将筷子插在饭菜里,或是把它当做叉子,叉起饭菜吃。其六,忌掏筷,即不准用筷子在饭菜里扒来扒去,挑东西吃。其七,忌跨筷,即不准把筷子跨放在碗、盘之上。其八,忌别筷,即不准用筷子当牙签用。除此之外,日本人还忌讳使用一双筷子让大家依次夹取食物。

日本人在宴客时,大都忌讳将饭盛得过满,并且不允许一勺盛一碗饭。作为客人,则不能仅吃一碗饭。哪怕是象征性的,也要再添一次饭。否则,就会被视为宾主无缘。

4.习俗禁忌

日本人对樱花无比厚爱,而对荷花则非常反感。原来,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而荷花在日本则仅用于丧葬活动。菊花在日本是皇室的标志,盆花和带有泥土的花则被理解为隐含“扎根”之意,因此,不要将前者送给日本人,不要把后者送给日本的病人。在日本,探望病人时送山茶花、仙客来花、白色的花和淡黄色的花,也是不受欢迎的。

晶莹剔透的水晶,是日本的国石。日本人很喜欢猕猴和绿雉,并且分别将其确定为国宝和国鸟。同时,他们对鹤和乌龟也好评如潮,认为二者都是长寿、吉祥的代表。但是,日本人对金色的猫以及狐狸和獾极为反感,认为它们是“晦气”“贪婪”与“狡诈”的化身。

一般而论,日本人大都喜爱白色与黄色。他们讨厌的色彩,主要是绿色和紫色。在日本,绿色与紫色都具有不祥与悲伤的意味。

日本人有着敬重“7”这一数字的习俗。可是对于“4”与“9”却视为甚为不吉。原来,“4”在日文里发音与“死”相似,而“9”的发音则与“苦”相近。在三人并排合影时,日本人谁都不愿意在中间站立。他们认定,被人夹着是不祥的征兆。

日本人很爱给人送小礼物,但下列物品不应包括在内:梳子、圆珠笔、T恤衫、火柴、广告帽。在包装礼品时,不要扎蝴蝶结。

即便自己是吸烟者,日本人也不愿意让别人给自己敬烟。同时,他们也绝对不会给别人敬烟。

同他人相对时,日本人觉得注视对方双眼是失礼的。因此,他们绝不会直勾勾地盯视对方,而通常只会看着对方的双肩或脖子。

日本人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合成一个圆圈时,绝对不是像英美人那样,是在表示“OK”,而只不过是在表示“钱”。

(二)韩国

韩国全国总人口约为5051.5万(2011年),全部都是单一的韩族人。

韩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韩国人信奉儒教、天主教、基督教或天道教。

韩国人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性格刚强,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同时又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1.见面礼仪

见面时,一般以咖啡、不含酒精的饮料或大麦茶招待客人,客人不能拒绝。晚辈见长辈、下级对上级规矩很严格:握手时,应以左手轻置于右手腕处,躬身相握,以示恭敬;与长辈同坐,要挺胸端坐;若想抽烟,须征求在场的长辈同意;用餐时不可先于长者动筷;等等。

2.交往礼仪

韩国长期与西方国家接触,故养成互相通报姓氏的习惯,并与“先生”等敬称联用。韩国人在进行业务洽谈时,习惯在饭店的咖啡室或附近类似的地方举行。办公室大多有一套会客用的舒适家具,在建立密切的工作关系之前,举止是否合乎礼仪至关重要。

韩国人一般不轻易流露自己的感情,在公共场所不大声说话,颇为稳重有礼。妇女在发出笑声时要用手帕捂住嘴,以免失礼。在韩国,妇女对男子十分尊重,双方见面时,女子先向男子行鞠躬礼,致意问候。男女同坐时,男子位于上座,女子则下座。多人相聚时,往往根据身份高低和年龄大小依次排定座位。

如应邀去韩国人家里做客,不可空手前往。按习惯要带一束鲜花或一份小礼物,并用双手奉上。进入室内时,要将鞋子脱下留在门口,这是不可疏忽的礼仪。

3.饮食礼仪

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稀饭。韩国人爱吃辣椒、泡菜,烧烤中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平时喜食香干绿豆芽、肉丝炒蛋、肉末线粉、干烧鳜鱼、辣子鸡丁、四生火锅等菜。对他们来说,汤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汤中要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也简单地倒些酱油、加点豆芽即成。韩国人最爱吃的是“酱汤”,这是用辣椒酱配以豆腐、鱼片、泡菜或其他肉类和蔬菜加水煮制的。此外,他们也爱吃加醋调成的生料凉菜,但不喜爱吃带甜酸味的热炒菜。现在,韩国许多年轻人偏爱西餐,在用餐时很讲究礼节,用餐时不随便出声,不边吃边谈,如不注意这一小节,往往会被别人看不起,甚至反感。

4.禁忌

韩国人对“4”字非常反感,许多楼房的编号严忌“4”字,军队、医院等绝不用“4”字编号。在饮茶或饮酒时,主人总是以l、3、5、7的数字来敬酒、敬茶、布菜,并力避以双数停杯罢盏。

(三)印度

印度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人口大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2.102亿(2011年),印度的主体民族是印度斯坦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46.3%。

印度人普遍信仰宗教。当前印度(2011年普查数据)的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等。印度教又名新婆罗门教,它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其信徒约占印度全国总人口的80.5%。

1.见面礼仪

到印度人庙宇或住宅做客,进门要脱鞋。主客见面时,用双手合十(即合掌)致意,口中念“纳马斯堆”(梵文原意为“向您点头”,现意为问好或祝福)。晚辈为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常在行礼时弯腰摸长者的脚。迎接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花环大小视客人的身份而异。献给贵宾的花环很粗大,其长度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胸前。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印度人在交谈中,如同意对方意见并非点头称是,而是将头向左摆动,不同意时则点头。对印度妇女不可主动握手。许多家庭妇女忌见陌生男子,不能在大庭广众前露面,不轻易与外人接触。

2.习俗礼仪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信奉多种宗教,因此习俗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盘取食。素食者较多。印度人用右手拿食物、礼品或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许多印度妇女额部眉间都有一个彩色的圆点,印度人称“贡姆贡姆”,我国则称为“吉祥点”。在印度教里,吉祥点本来是表明婚嫁状况的,现在已成为广大妇女化妆和美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

3.禁忌

印度奉牛为神圣,一般人忌穿牛皮鞋和使用牛皮箱。还崇拜蛇,认为杀蛇是触犯神明的行为。忌用澡盆给孩子洗澡,认为澡盆里的水是“死水”,用“死水”给孩子洗澡是不人道的行为。

(四)泰国

泰国总人口约为6387万(2010年),由泰族、老挝族、马来族、高棉族、华裔泰人等30多个民族构成。其中,泰族人占全国总人口的40%,华裔泰人和华侨也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左右。

泰国以佛教为国教,全国总人口的95%信奉佛教,并且属于小乘佛教的信徒。马来族信奉伊斯兰教,还有少数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1.见面礼仪

泰国人在待人接物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朋友相见,双手合十,互致问候。晚辈向长辈合十行礼,双手要举到前额,长辈也要合十回礼,以表示接受对方的行礼。年纪大或地位高的人还礼时,手部不必高过前胸。行合十礼时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在特定场合下,平民,贵官直至总理拜见国王及其近亲时行跪拜礼。国王拜见高僧时也须下跪。儿子出家为僧,父母亦跪拜于地。

2.习俗礼仪

泰国人进寺庙烧香拜佛或参观时必须衣冠整洁,进入寺庙时要摘帽脱鞋,以表示对神的尊重。穿背心、短裤或赤胸露背者进入,被视为玷污圣堂、亵渎神灵,是严格禁止的。

在泰国,如有长辈在座,晚辈只能坐在地上,或者蹲跪,以免高于长辈的头部,否则被视为对长辈极大不尊。别人坐着时,也不可把物品越过其头顶。给长者递东西时必须用双手。一般人递东西用右手,表示尊敬。如不得已需用左手时,要说一声“请原谅用左手”。也不能把东西扔给别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从坐着的人们面前走过时,要略微躬身,表示礼貌。

3.禁忌

泰国人特别崇敬佛和国王,因此不能与他们或当着他们的面议论佛和国王。泰国人非常重视头部,认为头颅是智慧所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用手触摸泰国人的头部,则被认为是极大的侮辱。如果用手打了小孩的头,则认为小孩子一定会生病。睡觉忌头向西方,因日落西方象征死亡。忌用红笔签名,因人死后用红笔将其姓氏写在棺木上。脚被认为是低下的,忌把脚伸到别人跟前,也不能把东西踢给别人,否则均为失礼。忌用脚踢门,否则会受到别人的指责。此外,泰国人就座时最忌跷腿。把鞋底对着别人,被认为是把别人踩在脚下,是一种侮辱性的举止。妇女就座时双腿要并拢,否则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泰国,所有的佛像都是神圣的,未经允许不准拍照。此外,他们还认为门槛下住着善神,故绝不可以踩踏门槛。夜间也不能开窗户,否则恶神会闯入屋内。

男女授受不亲仍然是泰国人的戒律,所以不可在泰国人面前表现出男女过于亲近。

泰国人忌讳褐色,而喜欢红色、黄色。他们习惯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日期。如:星期日为红色,星期一为黄色,星期二为粉红色,星期三为绿色,星期四为橙色,星期五为淡蓝色,星期六为紫红色。在泰国,人们还忌讳狗的图案。

(五)新加坡

新加坡全国总人口约为518万(2011年),由208个民族组成。在新加坡全国总人口里,华人所占比例最高,约为74.1%。因此除中国以外,它成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另外,马来人、印度裔和欧亚裔占人口的25.9%。新加坡政府执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同时又给予马来人某些特殊的优待。该国宪法规定:“政府应承认新加坡本土人民马来人的特殊地位。”

新加坡的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除此之外,信徒较多的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

1.交往礼仪

新加坡人十分讲究礼貌礼节,服务质量很高。其风俗习惯因民族及宗教信仰而异。华人的传统习俗与我国相似,如两人见面时作揖,或鞠躬、握手。印度血统的人仍保持印度的礼节和习俗,妇女额上点着吉祥点,男人扎白色腰带,见面时合十致意。马来血统、巴基斯坦血统的人则按伊斯兰教的礼节行事。

2.饮食习惯

新加坡人的主食以米饭、包子为主,不吃馒头;副食为鱼虾,如炒鱼片、油炸鱼、炒虾仁等。不信佛教的人爱吃咖喱牛肉。吃水果爱吃桃子、荔枝、梨。早点喜用西餐,下午爱吃点心。偏爱中国广东菜。

3.禁忌

新加坡人视紫色、黑色为不利。黑白黄为禁忌色。与新加坡人交往,忌谈宗教与政治方面的问题,不能向他们讲“恭喜发财”之类的话,“发财”两字被认为含有“横财”之意,而“横财”就是不义之财。因此,祝愿对方“发财”,无异于挑逗、煽动他人去损人肥己,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

(六)阿富汗

阿富汗全国总人口约为2993万(2007年),由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俾路支人、哈萨克人等20多个民族构成。在阿富汗各民族之中,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所占人数最多,分别达全国总人口的40%和25%。

阿富汗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全国居民之中,约有98%的人都信奉伊斯兰教。

1.社交礼仪

阿富汗人普遍讲究礼貌,并且热情好客。对于交往对象,不论其信仰如何,出身如何,阿富汗人都主张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在人际交往中,阿富汗人一般不与他人握手为礼。他们具有其民族传统的见面礼节,可以称之为“抚胸礼”。它的做法是:同交往对象会面时,先以右手按抚在自己的胸部,然后再向对方频频点头,并且在口中祝福对方:“愿真主保佑你!”

有些时候,在行“抚胸礼”之后,阿富汗人还会与交往对象进行拥抱。碰上了亲密的朋友,他们还往往会与对方进行亲吻,或者碰额两次为礼。

在行见面礼时,阿富汗人通常不摘自己的帽子。依照他们的看法,戴着帽子行礼才是讲礼貌的。

与他人相见时,阿富汗人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在他们的脸上,总是会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们认为,不这样做,便会失敬于人。

乐善好施的阿富汗人,在碰上外乡人时,往往会将其请入自己的帐篷,用最好的食物招待上三天。然后,还会问寒问暖,打听其去向,并且尽量满足其请求。不过,在阿富汗人家里做客时,切不可再去别的人家拜访,不然就会让主人感到无地自容。

阿富汗人的姓名,多以本人名字、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组成。其全称平日极少使用。对其进行称呼时,可以其姓氏或名字加上职衔。

2.服饰礼仪

阿富汗人的穿着打扮,从总体上讲,显然受到了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征。

阿富汗人穿着打扮的一大特征,是由其可以体现出着装者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不同。比方说,阿富汗的官员、商人和知识分子,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穿西装、皮便鞋,留着小胡子,并且经常头戴着船形的羊羔皮帽。阿富汗的平民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则绝大多数都身穿竖条花大褂,脚蹬厚重的牛皮鞋,留着又浓又黑的大胡子,头上则往往缠着粗布的头巾。一般而言,阿富汗男子一辈子都是不剃去胡须的,而小孩子们则不大穿鞋子。

由于阿富汗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所以妇女在一生之中均须戴上面纱。她们在需要外出办事时,尤其非要戴上面纱不可。通常,阿富汗妇女所戴的面纱极长,从头顶一直要拖至脚跟,以便将她们的整个身躯都严严实实地裹在里面。她们所戴的面纱,一般仅在其头部的正面开有两个小洞,使其可以借此观察外部的环境。在乡间,有些阿富汗妇女外出劳作时,有些时候也不戴面纱。但是,她们一旦碰上了陌生的男子,便会立即罩上自己的面纱,或是赶紧捂上自己的脸部,迅速躲藏起来。

在阿富汗,广大妇女都有佩戴金银首饰的爱好。在某些地区,男人们还有在送别嘉宾时以自己的衣服或者佩刀相赠的传统。客人们若是穿着首领们所赠的服装或佩戴着首领们所赠的刀子,在其辖区之内,不但会畅行无阻,而且往往还会因此而受到特殊的照顾和保护。

阿富汗的普什图人历来骁勇崇武,加上阿富汗内战连年不断的缘故,该族的每个成年男子都养成了全副武装的习惯。他们平常总是肩上挎着枪支,腰上缠着子弹袋,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他们的这身打扮,大有演变成为该民族日常着装之势。

3.餐饮礼仪

阿富汗人的饮食习惯往往因其地位、身份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区别。就主食而论,普通的阿富汗人一般都以面食为主。他们大都爱吃烤面饼,尤其是爱吃一种用玉米粉制作的烤面饼。至于上流社会的阿富汗人,则以食用大米与牛羊肉为主。

在招待来宾时,阿富汗人一般都会以羊肉宴客。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用全羊来招待客人,这表示对对方格外尊敬。在阿富汗赴宴时,大吃特吃,一吃再吃,才会令主人大为开心。

阿富汗人所做的菜肴,多采用烤、炸、烧、烩等烹饪方法。他们在口味上偏爱微辣之物,不能吃特别咸的东西。

根据伊斯兰教教规,阿富汗人严格地禁食猪肉,禁食自死之物,不吃动物的血液,不吃未诵安拉之名而宰杀之物。马、驴、骡、狗、蛇的肉和食肉的禽兽,酒和一切含有酒精的其他饮料,亦在禁食、禁饮之列。

除上列禁食之物以外,阿富汗人通常还不吃鱼、虾、蟹和一切海味。

在条件允许时,阿富汗人爱吃水果,并且酷爱饮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茶是一日不可或缺的。他们认为,最好的茶,当推“无子葡萄茶”。在平时,牛奶也是他们的常规饮料。

阿富汗人有以茶待客的习惯。届时,他们往往讲究敬客要敬三杯茶。在他们看来,第一杯茶用于止渴,第二杯茶表示友谊,第三杯茶则是礼节性的。这三杯茶,客人都必须喝掉。

某些时候,阿富汗人还会请客人吸烟,尤其是宾主同抽一袋水烟。

阿富汗人用餐的主要方式是,坐在地毯上,以右手抓食。在餐前与餐后,他们讲究以水洗手。宾主同洗时,主人往往要恭请客人首先洗手。

4.习俗禁忌

郁金香是阿富汗的国花。阿富汗人对色彩绚丽、坚硬无比的青金石情有独钟,因此特意将其选定为国石。

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黑色是阿富汗人最喜欢的一种色彩。阿富汗人认为,它是一种谦逊的颜色,并且象征着庄严和隆重。此外,他们喜欢的色彩还有红色和绿色。他们所不喜欢的色彩,主要是灰色与黄色。

阿富汗人忌讳的数字是“13”与“39”。他们认为,这两个数字都具有消极的含义。

向阿富汗人赠送礼品时,千万不要送酒类、雕塑和女人的照片。猪皮、猪鬃制品,带有猪、狗图案的东西,亦在禁送之列。

在阿富汗,千万不要随意对妇女或住所进行拍照或摄像。在斋月期间,阿富汗人白天是不吃、不喝的,因此此时切勿打扰他们。

与阿富汗人打交道时,不要以左手触摸对方,不要边走边谈,或是滥发脾气。宗教、战争、疾病、民族矛盾、男女关系,都是阿富汗人不愿聊的话题。如果谈一谈旅行见闻或生意经,则他们大多乐于积极参与。

(七)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全国总人口约为1.64亿(2009年)。主要民族有旁遮普人、普什图人、信德人、巴丹人、俾路支人,等等。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该国国教。目前,巴基斯坦全国总人口的96%左右都信仰伊斯兰教。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以逊尼派的影响最大,它的信徒已占到该国穆斯林的一半以上。

1.社交礼仪

在巴基斯坦,人们在见面之时通常要先说一句:“真主保佑”,这是伊斯兰教徒的习惯做法之一。

巴基斯坦人在社交活动中所行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但是,遇到巴基斯坦妇女时,千万不要主动与对方握手。有必要向其致意的时候,通常含笑向其点头即可。由于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在那里所举行的社交聚会,参加者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男子。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妇女是不宜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因此在该国很少有妇女参与社交活动。男士在巴基斯坦出席社交活动时,以不带夫人为宜。即使是乘坐公共汽车时,在巴基斯坦也是男女分开的。

巴基斯坦人与故旧久别重逢的时候,往往以拥抱为礼。巴基斯坦人所行的拥抱礼颇具特色。具体来讲,他们在拥抱对方时先将头靠左边拥抱一次,接着再向右边拥抱一次,最后还要再向左边拥抱一次。巴基斯坦妇女与亲属见面时,除行拥抱礼以外,还要互吻对方的面颊和额头。

有的时候,一些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还会向熟人或来客行“抚胸礼”。它的做法是:向交往对象躬身点头,口诵“真主保佑”之词,并且同时用右手按住自己的左胸,以此来表示对对方衷心的祝福。

在巴基斯坦,男士一定要切记:不要问候巴基斯坦的成年女子“夫人好”。在公共场合,男女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前拥抱亲吻。那样做的结果是,不仅会让人嗤之以鼻,而且还有遭到囚禁的可能。顺便提一下,在巴基斯坦,在公共场合有意无意接触了妇女的身体,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巴基斯坦人在欢迎嘉宾时,有在对方脖子上挂上一条用鲜花制成的花环的习俗。这种做法,是给予嘉宾的一种礼遇。

需要称呼巴基斯坦人时,应按照当地的习惯做法,不宜直呼对方的名字,而是称呼其姓氏,同时加上某些适当的头衔。在巴基斯坦,将长辈称为“大叔”“大妈”,表示尊重;将同辈称为“弟兄”“姐妹”,则表示亲切。

有必要对他们使用统称时,最得体的做法是将其统称为“巴基斯坦人”,而不宜以具体民族相称。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民族”或“多数民族”,非伊斯兰教徒则被叫做“少数民族”。跟当地人打交道时,务必要尊重他们的这种习惯。

在人际交往中,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的人深受巴基斯坦人的敬重。反之,则会被视为没有受到过良好教育,因而会受到冷遇。

2.服饰礼仪

巴基斯坦人的穿着打扮,时时处处都必须严格地恪守伊斯兰教教规,丝毫不得与之相悖。

在日常生活里,巴基斯坦男子一年四季大都穿着淡色宽松的长衫、长裤。夏天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穿背心短裤,更不会打赤膊,但往往会穿凉鞋,甚至赤脚。天冷之时,他们通常会身披一条毯子御寒,但却不喜欢穿棉衣或是毛衣。

依照伊斯兰教教规,妇女除手、脚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得暴露在外。因此,巴基斯坦妇女的日常穿着,主要是一件不露胳膊、不露腿的宽大长袍。出门在外时,她们还必须以面纱遮盖自己的面容,仅仅允许将双眼露在外面。在巴基斯坦,妇女是不允许穿裙子的。不然的话,就会被当做坏女人看待。

尽管如此,巴基斯坦妇女依旧尽一切可能想方设法地打扮自己。平日,她们喜欢将手指甲和脚趾甲染成深红色,并且大量地佩戴耳饰、颈饰、臂饰、鼻饰、足饰等各式各样的首饰。有时,她们所佩戴的首饰往往还被赋予某种特别的寓意。比如,佩戴鼻环,便是已婚的标志。

跟巴基斯坦人打交道时,切勿穿着黄色的服装。因为他们认为,那种色彩为僧侣所专用。

在巴基斯坦的公共场所行动时,尽量不要穿背心、短衫或短裤。参拜清真寺时,尤须着装严谨。在进入清真寺之前,还必须脱去鞋子。

3.餐饮礼仪

在饮食方面,巴基斯坦人的主食是面食和大米,并且爱吃粗面带馅的烙饼和抓饭。在副食方面,他们主要吃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同时也很爱吃豆制品、蔬菜泥。

巴基斯坦人做菜时,往往以煮、炸为主,他们从来不吃炒菜。有时,他们还有生食蔬菜之习惯。从口味上来讲,他们爱吃甜、辣之物,不喜食过咸食物。

巴基斯坦人平日爱喝奶茶、牛奶和酸奶。在进餐之时,他们往往以冰冻冷水佐餐。有时,他们甚至还以之同他人“干杯”。

在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人用餐时喜欢用右手抓取食物。不过,在正规的宴请中,他们也能使用刀叉。

从饮食禁忌上讲,巴基斯坦人不吃猪肉、自死之物、动物血液以及一切未按教规宰杀之物,不吃母鸡、甲鱼、螃蟹、海狗、禾花雀,不吃鱼肚和海参。对于酒和含有酒精的一切饮料,他们都绝对不饮用。通常,他们还不抽香烟。

用左手取用食物,在巴基斯坦亦属非礼之举。

4.习俗禁忌

茉莉花,是巴基斯坦的国花。它原产于巴基斯坦,因其芬芳迷人而广受喜爱,不仅全国各地广为种植,而且也是人际交往中的最佳礼品。

在巴基斯坦,人们普遍喜爱绿色、新月和星星的图案,因为它们都是穆斯林吉祥、幸运的象征,并且是该国国旗重要的组成部分。

巴基斯坦人认为黑色象征着消极,因而对其没有任何好感。除绿色之外,他们最为喜爱的色彩还有金色、银色和其他一些鲜艳之色。

“13”和“420”这两个数目字,在巴基斯坦被视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与厄运的不祥之数。在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人碰见它们时都会很不高兴。在每个星期五,他们还往往不会办公。

巴基斯坦人不欢迎的礼品有:酒、猪皮或猪鬃制品、带有女性图片的书刊和雕塑,等等。巴基斯坦人还非常讨厌送其手帕。他们认为,手帕是在人们悲伤之时擦眼泪所使用的。必须切记的还有,尽量不要给女主人送礼物。

巴基斯坦人对拍照、录像、摄制电影没有多大兴趣。未经允许,千万不要擅自对他们那么做。尤其要切记,在巴基斯坦,万万不可对妇女拍照、摄像或拍摄电影。

在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人在交谈时不喜欢涉及政治、军队和宗教问题。对于印巴两国关系,尤其是克什米尔争端和两国的核竞赛,更是不愿提及。

巴基斯坦人对于拍打别人后背的动作极度反感,因为在该国,只有警察在抓人时才会如此这般。通常,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凝视对方的习惯,但是忌讳在此刻双手握拳,或是露出自己的鞋底。

女子在街上行走时,不宜眼皮乱眨或乱瞥,不然就会被人误认为是行为不端。

巴基斯坦人极爱洗澡,但他们只习惯于淋浴或以壶盛水冲洗,而绝不在浴盆中泡澡。他们认为,那样做是很不干净的。

(八)朝鲜

朝鲜全国总人口约为2400万(2008年)。民族是单一的朝鲜族。

朝鲜的主要宗教为佛教和基督教。不过,当前信奉宗教的人不是很多。

1.社交礼仪

朝鲜人在公共场合非常注重礼仪。按照民族传统,朝鲜人与外人相见时所行的见面礼节是鞠躬礼。在行鞠躬礼时,须首先站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然后向行礼对象躬身致意,并且同时问候对方“您好!”在行礼时,通常不准头戴帽子,手提物品。在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礼,晚辈、下属要先向长辈、上级施礼。对方也必须鞠躬还礼。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目前朝鲜人在社交场合大多以鞠躬礼、握手礼并用,来作为见面礼节。在行礼时,他们一般是先鞠躬,后握手。在握手时,可用双手,也可以单用右手。在一般情况下,朝鲜妇女不与男子握手,而只是鞠躬为礼。朝鲜男子与外国妇女握手,则是许可的。

朝鲜人有着尊老、敬老的良好传统。在朝鲜民间,晚辈在拜见长辈时,有时要行跪拜礼。路遇长辈时,晚辈要首先上前问候对方,并在必要时为其让路。在公共场所,将上了年岁的人尊称为“老爷爷”“老妈妈”,是一种应有的礼貌。

在日常交往中,称呼朝鲜人时最好采用尊称或其职务、职称。直呼其名的做法,他们是不习惯的。

朝鲜人的姓名与中国人的姓名相类似,一般由两三个字组成,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在朝鲜,姓“金”“李”“朴”“崔”“郑”的人最多,它们合称“朝鲜五大姓”。在初次见面时,朝鲜人对姓氏相同、籍贯相同的人,往往会感到格外亲切。

需要强调的是,在与朝鲜人提及“李”这个姓氏时,切勿采用“十八子”这个提法。在朝鲜语里,“十八子”的发音,同一个很下流的词发音相同,故此令人颇为反感。

2.服饰礼仪

目前,朝鲜人在工作、交往之中,特别是在商务活动或对外活动中,一般都穿西式的服装。但是,在节日和喜庆之时,他们则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在公共场合,他们不惯于穿背心、短裤。

在节庆日,妇女通常都穿短袄、长裙。她们所穿的短袄,通常短小紧身,小巧玲珑,领子呈圆形,袖子呈灯笼状,下摆呈弧形。衣襟倾斜,并饰有飘带。在领口、袖口、下摆和飘带上,均镶有宽边。她们所穿的长裙,则一般上至胸口,下至脚面,是一种多褶裙。

朝鲜男子的民族服装有袄、裤、坎肩、长袍,等等。通常,他们上身穿袄。它长袖而无领,穿时右襟在里,左襟在外,以带子结成活扣。在它的外边,有时可加上一件无领、无袖的坎肩。他们的下身,则大都穿裤腿宽大的长裆裤。穿的时候,裤脚要由里往外绾,再在外面系上腿带。出门在外的时候,朝鲜男子还惯于披上一件长袍,并且头上再戴一顶小礼帽。

过去,朝鲜人所穿的民族服装一向以白色为主。由于他们酷爱白色服装,故此在世界上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也因此被人称做“白衣之国”。

在一般情况下,朝鲜人在家中待客时宾主大都席地而坐。由于拜访朝鲜人时进门必须首先脱鞋,所以切记此前一定要穿上一双无异味、无破洞的干净袜子,不然肯定会当场献丑。在朝鲜,在外人面前不穿袜子是一种失礼行为。

3.餐饮礼仪

朝鲜人的饮食极富其民族特色。他们的主食,是兼吃米、面,并以米饭、打糕、冷面、饺子汤最受欢迎。打糕,是一种手工打制而成的米糕。冷面,是一种用荞麦面做成的凉面。饺子汤,则是将在牛肉汤里煮熟的大馅饺子连饺子带汤一起上桌。它们都是待客时的上佳之选,往往不可或缺。

朝鲜人爱吃的菜肴,大多偏辣、偏酸。他们做菜时忌油腻,不放糖,不加花椒,爱吃清淡之物。在朝鲜菜里,名声最大的有泡菜、烤牛肉、人参鸡,等等。一般而论,朝鲜人还大都爱吃狗肉。

朝鲜人一般都爱喝酒,日常饮料则为凉白开水或清茶。在用餐时,他们通常不喝清汤。

朝鲜人主要的饮食禁忌是:不吃鸭子、羊肉或肥猪肉;讨厌吃稀饭;吃热菜时,不喜欢加醋。对可口可乐等西式饮食,朝鲜人一般不感兴趣。

朝鲜人的主要餐具是筷子和碗。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讲究冬用铜碗,夏用瓷碗。在用餐时,他们多围坐在一张矮桌周围。但是,在民间,有公公与儿媳、大伯与弟媳不同桌用餐的讲究。

用餐的时候,讲究尊老的朝鲜人,一定要先给长辈盛饭。在长辈动筷子之前,其他人是不准开吃的。

在宴客饮酒时,朝鲜人的主要礼节是:斟酒要按照年龄、辈分、地位的顺序,依次由高而低地进行。在敬酒时,敬酒人必须先向对方鞠躬,然后方可离去。

4.习俗禁忌

朝鲜人对金达莱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它是其民族的化身,并且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金达莱花通常被视为朝鲜的国花。

朝鲜人最欣赏的动物是熊和虎。前者,被视为其民族的祖先。后者,在民间则被当做山神。

过去,朝鲜人普遍崇拜太阳神,并且往往以太阳神的子孙而自称。朝鲜人还认为白色代表着太阳光,所以他们对白色厚爱无比。

朝鲜人很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类似,被视为只会预示着厄运。在朝鲜语里,与“死”发音相近的还有“私”“师”“事”等几个词,有不少朝鲜人对它们也很忌讳。

尽管朝鲜人不禁止吸烟,但是他们不允许晚辈在长辈面前吸烟,尤其是不允许孩子在父母面前吸烟。

在朝鲜,递接东西以用双手为佳。在他人面前,不得吐痰、擤鼻涕、掏耳朵。平时,朝鲜人能歌善舞。压跷板、荡秋千、摔跤为其传统体育项目。妇女擅长头顶重物行走。

对于非议尊长、男女关系、个人崇拜、国内困难、北南统一以及称道美、日、韩诸问题,朝鲜人大都不愿涉及。

(九)菲律宾

菲律宾的全国总人口约为9301万(2010年),分为80多个民族。其中马来人约占85%,华人有50多万。此外,还有少量的印度尼西亚人和阿拉伯人。

菲律宾全国总人口的84%左右信仰天主教,故它又有“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之称。

1.社交礼仪

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可亲,作风大方,并且非常善于交际。在公共场合,他们往往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跟菲律宾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务必要自然一些,随和一些,开心一些。若是面无表情,三缄其口,则会被对方误解为不愿意与其打交道。

许多菲律宾人在跟别人打招呼时,惯于抬起眉头,以示问候对方。这一动作,有时表示“我明白你的意思”,有时则表示对某事感到惊奇。当菲律宾人以这一动作向自己打招呼时,应作出相应的动作,以示礼貌。

在社交活动中,菲律宾人采用最多的会面礼节是握手。与熟人或至交相见时,他们往往显得非常随便,甚至连握手也会省去。有些相熟的男子相见,还会相互拍一下对方的肩膀,以示亲切和打招呼。不过,需要提请他人注意某事时,可千万不要拍对方的肩膀,不然就是失敬于对方。

菲律宾人对长辈是极其尊重的。晚辈见到长辈时,有的要恭恭敬敬地向对方欠身鞠躬,有的则会上前轻吻对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轻姑娘见到长辈时,往往会上前轻吻对方的两颊为礼。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菲律宾的上流社会中,“女士优先”十分流行。不论是问候、行礼还是迎来送往,人们都注意对女士照顾有加。不过,在乡村之中,妇女的地位依旧很低,并且难以受到种种优厚的待遇。

菲律宾的穆斯林不是很多。他们在见面时,往往会行“捂头礼”。由于天气炎热之故,菲律宾的穆斯林有时在室外不戴帽子。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在室外与人相见致意时,必须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头部,以示对对方的敬重。

菲律宾人非常好客。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嘉宾时,他们通常会将用茉莉花编成的花环敬献给对方,并且将其挂在对方的脖子之上。这一做法,在当地表示主人对客人充满了纯真的友谊。

由于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此西班牙文化至今在当地仍有一定的影响。以称呼而论,菲律宾人的姓名大多数都是西班牙式的。

菲律宾人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极为尊重,所以跟有教授、博士、律师、医生、法官、工程师之类学衔或专业职称的人打交道时,最好直接以此相称。这样做,会令对方大为开怀。

2.服饰礼仪

在大凡正规一些的场所,有身份的菲律宾人都讲究穿着本国的国服。菲律宾男子所穿的国服名叫“巴隆·他加禄”。它是一种丝制的敞领衬衫,袖子有长有短,两侧开衩,腰部略窄,前面有两行刺绣,并有两只大口袋,色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穿这种服装,不仅凉爽,而且方便。它可配以长裤,但不必扎领带。它的正规穿法,是下摆不宜扎在裤腰之内,而应令其自然下垂于裤外。

菲律宾女子所穿的国服叫做“特尔诺”,它是由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身体力行推广开的。它的外形,犹如一件圆领短袖的连衣裙。但是,它两袖挺直,两边高出肩部不少,好似蝴蝶展翅,因而也叫“蝴蝶服”。

在平时,菲律宾男子上身爱穿色彩鲜艳的宽松上衣,下身则围以长至踝部的沙笼。在他们的头上,要系一块手帕,并且要在右边打结。菲律宾妇女则往往爱穿一件白色或其他浅色的、长到脚部的、宽大的裙式棉布长衫。在不少情况下,菲律宾人往往不穿鞋子。平时,他们多爱穿拖鞋。

在对外交往中,菲律宾人也常穿西式服装。但是,他们不允许在公共场所着装过于随便。穿着短裤、无袖服装或是过分艳丽的服装上教堂去,便绝对是禁止的。在公共场合打赤膊,也会令人侧目。

3.餐饮礼仪

在饮食习惯上,仅有少数上层人士平日爱吃西式菜肴,绝大多数的菲律宾人通常还是喜欢具有本国风味的饭菜的。

具体说来,菲律宾人的主食大体上以米饭为主,有些人平常也喜欢吃一些玉米饭。就副食而言,肉类、蛋禽、海鲜、蔬菜,等等,都深受他们的喜爱。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菲律宾人是不忌肉食的,然而也有一些人却对此一点儿也不吃。生姜、动物内脏、腥味大的东西、整条的鱼,许多人也不吃。

在总体上讲,菲律宾人的口味趋向于清淡。可是,在用餐之时,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却惯于在菜肴里多放调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调味品。除此之外,他们还喜吃鲜嫩一些的菜肴,并且爱吃各种水果。

在日常生活之中,菲律宾人对于各式各样的饮料大都来者不拒。极其特别的一点,是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爱喝啤酒。

平日,菲律宾人很爱嚼甘蕉。嚼食槟榔,则更是他们的普遍习俗。在招待客人时,他们也往往要上一些槟榔。除此以外,菲律宾的伊戈罗人平时还喜欢咀嚼烟叶。

在一般情况下,许多菲律宾人习惯用叉和匙并用进食。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左手执叉,右手握匙。只有在上流社会里,人们才用刀叉进餐。在广大乡村里,不少人依旧习惯于直接用右手抓食食物。

在宴请活动中,菲律宾人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讲究。邀请菲律宾人赴宴,务必要多次进行邀请,不然就会被理解为纯属客气,从而遭到婉言谢绝。出席菲律宾人举行的宴请时,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自己上菜时,同样也要谦让一下。当主人第二次这样做时,方可接受。另外,还务必要记住,不要抢在主人之前落座。当主人以手示意自己该在何处就座时,才可以从命。

4.习俗禁忌

在菲律宾,人们最喜欢的鲜花是茉莉花。它被确定为国花,并被人们视为革命的标志和自由的象征。在日常生活里,茉莉花还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一种信物。

与此同时,菲律宾还有自己的国树、国果和国石,它们分别是纳拉树、芒果和珍珠。对于上述物品,千万不要有失敬之举,否则就会被当做对菲律宾人的一种侮辱。

在人际交往之中,菲律宾人喜欢在登门拜访时赠送一些礼品。工艺品、酒类、糖果、水果等等,皆为适当之选。赠送过分贵重的礼品,则是不必要的。在接受他人所赠的礼品时,菲律宾人通常是不会当场打开礼品的外包装的。

在闲谈的时候,赞美家庭生活的乐趣,是家庭观念甚强的菲律宾人最欢迎的话题。议论该国政治、宗教、民族、腐败问题,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菲美关系以及外国援助等等,则最好不要涉及。

菲律宾人认为,“13”这一数字是厄运、灾难的象征,因此对它讳莫如深。他们还认为,人的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绝对不可以之接触他人。

在菲律宾,站立之时双臂交叉于身前,或是长时间与他人对视,均为失礼之举。前者意味着发脾气,后者则会被理解为蓄意进行挑衅。

拜访菲律宾人时,进门前最好脱鞋。同时还要记住,不要窥视主人的卧室和厨房。去卫生间时,务须求得主人首肯。

红色与茶色被菲律宾人视为不祥之色,白色则受其珍爱。

(十)老挝

老挝全国总人口约为647万(2011年)。全国的主要民族共有3个,即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老挝人数最多的民族是老龙族,它又叫老挝族或寮族。据统计,在全国总人口之中,老龙族约占60%,除此之外,老挝还生活着3万左右的华人。

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因此可以说佛教是老挝的主要宗教。

1.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老挝人大都态度诚恳,待人谦恭。在社交活动中与别人见面时,他们所行最多的见面礼节是合十礼。行合十礼时,他们通常还要互问“您好!”

在对外交往中,或是年轻人居多的社交场合,老挝人有时也采用握手礼。但是,绝大多数的妇女还是习惯于采用合十礼。即使异性之间相互握手,男子也不可重重地狠握女子的手。异性之间亲吻拥抱,老挝人也看不惯。

老挝民间有一种传统的祝福礼仪——拴线。老挝人拴线的范围甚广,迎宾送客、婚嫁喜庆、逢年过节、出门远行等等皆在其列。拴线的主要作用,是系住魂灵,祛祸除邪,聚福集祉。具体的做法是:先默颂祝词,再由年轻姑娘或老大娘将浸过香水的洁白棉线先左后右地拴在被祝颂者的手腕之上。拴线之后,最好任其自行脱落,至少也要把它戴上三天,才会有成效。当老挝人给予自己拴线的礼遇以后,勿忘当场向其行合十礼致意。

老挝人认为,直接称呼他人的姓名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有必要这样做时,他们一定会先在对方姓名之前加上某些表示亲切或尊重的称呼。例如,意为“先生”的“探”,意为“大爷”的“仑”,意为“大妈”的“把”,意为“大叔”的“岙”,意为“大婶”的“那”,意为“大哥”的“艾”,等等。

老挝妇女在社交场所大都表现得极其恭顺。在一般情况下,她们会在来宾面前横着穿行。向客人递送物品时,她们通常都要采用蹲姿,有时甚至会跪在客人面前。

2.服饰礼仪

由于老挝的天气一年四季潮湿炎热,因此老挝人的服饰便有着明显的热带特色。此外,不同民族的人,在着装方面还有显著的不同。

老龙族人的日常着装是:男子上身穿无领对襟上衣,下身劳作时穿长裤,休闲时则穿沙笼。平日,他们还时常将一条水布盘在头上,或是系在腰上。女子一般上身穿无领上衣,下身则围以一条筒裙。同时,还讲究,从右肩穿过左腋围上一条披肩,并在腰上系上饰有银制带花的腰带。

老听族人的日常服装则是:男子上穿衬衣,下穿深色长裤,或是条很薄的红色布巾。女子喜欢穿色彩鲜艳的短上衣,黑色条纹布的花裙,或蓝色的裙子,并时常佩戴珠串一类的饰物。

在老挝的很多地方,妇女对又粗又大的木制耳环情有独钟。她们认为,越是粗粗大大的耳环才越是漂亮。在这一习俗的影响之下,不少老挝妇女的耳孔被粗大的耳环坠得非常宽大,有些人的耳朵甚至因此垂到了肩膀之上。

3.餐饮礼仪

老挝人的饮食讲究实惠,总体上来讲较为简单。平日,他们吃的最多的是米饭和鲜鱼。只有逢年过节之时,他们才会杀猪宰羊。

在口味方面,老挝人偏好稍微酸、辣、甜一些的食物。以炒、烧、烤、汆等方法烹制的菜肴,均是他们来者不拒的。

在老挝民间,有一些很有特色的饭菜,例如竹筒饭、棕榈粑粑,等等。竹筒饭,是以竹筒盛入大米之后做成的米饭。棕榈粑粑,则是用棕榈粉制饼,在烧热的石块上烤制而成的。

在日常生活里,老挝人很喜欢吸烟、嚼槟榔,并且大都能够喝酒。在老挝的许多地方,待客的一种主要礼仪,是宾主共饮一坛主人自制的糯米酒。在饮这种酒时,宾主要席地而坐,各自依次通过插入酒坛中的一根竹管来吸饮坛中之酒。老挝人认为,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创造出一种亲切而热烈的气氛,而且有助于宾主之间加深感情。

老挝的佛教徒极多。他们在饮食方面的主要讲究是:日进两餐,过午不食。不禁酒,不必食素。但是,“忌食十肉”,即不吃人肉、象肉、虎肉、豹肉、狮肉、马肉、狗肉、蛇肉、猫肉、龟肉等10种肉,则为他们所严格遵守。

在进餐之际,老挝人不用刀、叉、匙,而惯用右手抓食。有许多老挝人也会使筷子,只是他们使用筷子的具体方法与中国人大为不同:在吃饭的时候,他们是用同一双筷子的一头夹饭,另一头去夹菜的。

4.习俗禁忌

在老挝,占芭花被视为国花,但人们对白色的印象不佳,它被视为一种很不吉利的色彩。通常,在老挝人家里不会挂白色蚊帐,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也忌盖白色被子。

由于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因此跟老挝人打交道时,务必要了解佛门的禁忌,并且认真加以遵守。一般而言,以下四点尤需特别引起重视:第一,不要对佛教进行非议。第二,不要对佛像有所不恭。尤其要牢记,不要用手和身体下部去触摸佛像,不要攀登或蹬踩佛像,不要乱丢佛像或是将其放进口袋里。第三,不要对僧侣有失敬意。不要站得或坐得高于僧侣,不要对僧侣出言不逊。妇女还要切记,不要与僧侣平起平坐,或是触碰对方。第四,不要对佛寺不加尊重。参观佛寺时,进门前要脱下鞋子,不要大声说笑,不要穿得过分随便。

在历史上,老挝与法国、越南都曾有过一段极其特殊的关系,老挝人对此都有自己的一定看法。与其进行交谈时,切勿涉及类似问题。

老挝人认为:头是神圣之处,不容他人触摸;脚是下贱的部分,坐下来后不仅不应乱动,而且最好别让人看到。在老挝,用下巴指向某处意味着“请注意”。用左手接触东西,或从坐卧之人身上跨过去,均为严重的失礼行为。与别人交谈时,将手放在口袋里或者手舞足蹈,也是不礼貌的。

在人际交往中,老挝人经常面含微笑。但是,他们的微笑往往有着不同的寓意:有时它表示问候,有时它表示窘迫,有时它还表示感兴趣。

(十一)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全国总人口约为2756万(2010年),其中马来人占1/2以上,马来西亚籍华人和华侨则占1/3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都信奉伊斯兰教,并且属于逊尼派。在马来西亚,马来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穆斯林。

1.社交礼仪

在马来西亚,不同民族的人采用不同的见面礼节。马来人的常规做法是:向对方轻轻点头,以示尊重。除男人之间的交往以外,马来人很少相互握手,男女之间尤其不会这么做。马来人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所谓“摸手礼”。它的具体做法为:与他人相见时,一方将双手首先伸向对方,另一方则伸出自己的双手,轻轻摸一下对方伸过来的双手,随后将自己的双手收回胸前,稍举一下,同时身体前弯呈鞠躬状。与此同时,他们往往还会郑重其事地祝愿对方:“真主保佑!”或“一路平安”。被问候者须回以:“愿你也一样好。”

马来西亚的华人与印度人同外人见面时,则大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节。

在马来西亚民间,人们见面时经常会问对方:“你到哪里去?”它的真实含义,与我国许多地方略同,仅仅是一种一般性问候而已。对此,既可以回答,也可以不答。

马来人的姓名颇具特点,他们通常只有自己的名字,而没有固定的姓氏。在一般情况下,马来人总是儿子以父名为姓,父亲则又姓祖父的名字,因此一家几代人的姓氏会各不相同。

由于屡遭外来侵略之故,马来人在对外交往中显得有些敏感多疑,对外国人往往轻易不会信任。在无人介绍时,他们不爱主动与外国人交谈。即使在商务谈判中,他们也是问得多,答得少。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与其谈国内政治、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或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宜议论宗教或民族问题,但是与熟人交往时,他们却以“笑口常开”作为一种基本礼貌。他们认定,与别人打交道时,面无表情,不苟言笑,意味着对别人不怀好意。

2.服饰礼仪

平日,马来西亚人讲究身穿以天然织物做成的服装。最具代表性的马来西亚人的服装,是被称为“国服”的一种叫做“巴迪”的长袖上衣,它多以蜡染的花布做成。在很正式的交际场合,穿这种衣服也不为失礼。

在一般情况下,马来人习惯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马来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它是一种无领、袖子宽大的外衣。他们的下身,则围以一大块布,叫做“沙笼”。他们的头上,还非要戴上一顶无檐小帽不可。马来族的女子,则一般要穿无领、长袖的连衣长裙。她们的头上,必须围以头巾。

在社交场合,马来西亚人可以穿着西装或套裙。但是,在正规的场合里,绝对不允许人们露出胳膊和腿部来,所以背心、短裤、短裙往往是忌穿的。

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鲜艳的颜色。他们认为黑色属于消极之色,黄色也不适于作为服装之色。受伊斯兰教影响,马来人对绿色十分喜爱。

马来人喜欢佩带短剑,他们认为短剑象征着力量、勇敢与智慧。去马来西亚人家里做客,进门前必须首先脱下鞋子,并且摘下墨镜。参观清真寺时,亦须切记这一点。

3.餐饮礼仪

在马来西亚,由于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因此在饮食习俗上首先必须了解并尊重穆斯林的有关禁忌。通常,马来西亚的穆斯林是绝对不饮酒的,他们喜欢的饮料有椰子水、红茶、咖啡,等等。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惯于饮用开水。在宴请之中需要干杯时,他们会以茶或其他软饮料来代替酒。

受伊斯兰教教规影响,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不吃猪肉、自死之物、动物血液以及一切未按教规宰杀之物。不使用一切猪制品。由于他们认为狗是一种会带给人们厄运和瘟疫的肮脏动物,乌龟是一种象征“春药”或“色情”的不吉祥的动物,所以都不吃。平时,他们爱吃米饭,喜食牛肉,极爱吃咖喱牛肉饭,并且爱吃具有其民族风味的沙嗲烤肉串。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通常不吃牛肉,但是可以吃羊肉、猪肉和家禽肉。

马来人一般十分好客,他们认为:客人在主人家里若不吃不喝,等于不尊敬主人。对此,必须牢记。

在用餐时,马来人多惯于将食物置于放在地上的毯子或席子上,然后环绕其而坐。在坐姿上,他们讲究男女有别:男子通常应当两脚交叉在前,盘腿而坐;女子则须屈膝而坐,只有上年纪之后方可例外。

只有在十分正规的宴请中,马来西亚人才以刀、叉、匙进餐,平常他们用餐时只用右手抓食食物。由于左手被视为“不洁之手”,因此禁用其取食食物或饮料。万不得已须以左手帮助右手之前,应向在场之人表示歉意。以左手向其他人递送食物或饮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许可的。在一般情况下,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也惯于抓食食物,而不使用任何餐具。

在用餐时,马来西亚人很讲究卫生。在用餐前,他们必定先用清水冲手。在餐桌上,则多备有水盂,以供人们用餐时刷洗手指。对用湿毛巾干擦手部,他们是不习惯的。

4.习俗禁忌

扶桑花,在马来西亚叫做“班加拉亚”。它被定为马来西亚的国花,广受马来西亚人的喜爱。

要了解马来西亚的习俗禁忌,总体而言特别要注意下列两点:

第一,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马来西亚虽为东南亚国家,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在马来西亚具有法律效力,并为人民所严格遵守。在日常生活里,该教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

例如,尽管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且一年四季气候炎热,马来西亚人平时却非常讲究着装严谨,衣冠端正。在公共场合,过度裸露肢体,绝对是不允许的。

此外,在马来西亚,人们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讲究。在社交场合,不准许男女进行身体接触。即使夫妻或情侣在大庭广众之前勾肩搭背,挽臂而行,或是拥抱亲吻,也在禁止之列。

第二,马来人的礼仪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在马来西亚,马来人不仅人口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社会地位也最高,他们的语言与宗教亦分别成为国语与国教。在某种意义上讲,马来西亚的礼仪习俗主要就是马来人的礼仪习俗。因此,在马来西亚不要非议马来人的特殊地位,不然便会自找麻烦。对马来人的习俗,以多多了解为宜。

跟马来人接触时,下列五点务请留意:其一,不要触摸被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与背部。其二,不要在其面前跷腿、露出脚底,或用脚去挪动物品,因为他们认为在人体上脚的地位最为低下。其三,不要用一手握拳,去打另一只半握的手,这一动作在马来西亚人看来是十分下流的。其四,与其交谈时,不要将双手贴在臀部上,不然有勃然大怒之疑。其五,不要当众打哈欠。万不得已要打哈欠时,务必要以手遮挡住口部,否则便是失敬于人的。

(十二)缅甸

缅甸全国总人口约为5700万(2008年),由缅族、掸族、克伦族等50多个民族所组成。缅甸的主体民族是缅族,其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8%。

缅甸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全国居民的89%信奉佛教,并且大都属于小乘佛教的信徒。

1.社交礼仪

缅甸人在人际交往中待人十分谦恭、友好,他们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下述三种。

其一,合十礼。由于缅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们在社交活动之中,一般都习惯于向交往对象行合十礼。在缅甸,关于行合十礼,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见到僧侣时,对其只能行合十礼。二是在行合十礼时不仅要问候对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须首先将帽子摘下来,并且夹在腋下。

其二,鞠躬礼。缅甸人在见到长辈、上级或学者时,大都要向对方行鞠躬礼,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其三,跪拜礼。在民间交往中,缅甸人在参见父母、师长或者僧侣时,往往讲究要“五体投地”,向对方施跪拜大礼。这种礼节,其实出自佛门。按照佛教教规,在行跪拜礼时,行礼者须使自己双手、双脚、双肘、双膝、额头同时接触地面,并且在此前后双手合十举至头顶。

在日常生活中,缅甸人对长辈尊重有加。他们讲究,晚辈在向长辈递送东西时,必须使用双手。在递细小物品时,可单用右手,但应同时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在长辈面前通过时,晚辈应当躬身低首,轻轻走过,不允许昂首阔步,或是奔跑通过。长辈来到室内时,晚辈必须迅速起身迎候。向长辈告辞时,晚辈先要躬身施礼,然后后退两步,方可离去。

缅甸人对于男女之间的交际较为保守。在缅甸,男女通常不握手,不接触对方的身体。在公共场合,男女若是在举止动作上过于亲密,比如携手而行,相拥相抱,热烈亲吻,都会令人侧目而视。

在称呼缅甸人时,应对其“姓名”首先有所了解。严格地讲,缅甸人是有名而无姓的。在缅甸人的名字之前,往往会加上一些特定的词,它们类似于尊称,但绝非姓氏。

例如,“吴”意为“先生”,“杜”意为“女士”,“哥”意为“兄长”,“貌”意为“弟弟”,“玛”意为“姐妹”,“塞耶”意为“老师”,“道达”意为“博士”,“德钦”意为“主人”,“耶博”意为“同志”。它们都是缅甸人平日里常用的“称呼”。

举例而言,若一位缅甸男子名字叫做“刚”,则长辈会称之为“貌刚”,同辈会称之为“哥刚”。要是他有了社会地位,人们会称之为“吴刚”。如果他是一位军官或者教师,则人们还有可能称其为“波刚”,或者“塞耶刚”。

根据缅甸的民间传说,中国人与缅甸人本是同胞兄弟。因此缅甸人对待中国人不但极为亲切、友好,而且往往还会直接以“胞波”相称。“胞波”一词,在缅语里意即“同母所生的亲戚”,或是“同胞兄弟”。

2.服饰礼仪

缅甸人只有在极为正式的场合才会穿着西式的套装、套裙和皮鞋。在日常生活之中,绝大多数缅甸人都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缅甸男子的着装通常为:上穿对襟无领长袖短外衣,下穿以方格布缝制而成的类似于筒裙的沙笼,并且在正面用结子束好。在他们的头上,往往要裹上一块素色的扎头巾,名为“岗包”。

缅甸妇女的着装则大多是:上穿斜襟长袖短衫,内衬白色胸衣;下穿花布长身筒裙,并且在侧面束住,但不用腰带。她们的上衣往往透明或者半透明,出门在外时大多还要披上一条彩色披巾。

缅甸妇女很爱梳成又高又光的发髻,并且对各种金首饰倍加青睐。在缅甸的一些地区,妇女以脖子细长为美。于是那里的女孩子自小开始,便不断往脖子上面套铜环,以便促使自己变得颈长。

由于天气炎热之故,缅甸人一般都不穿鞋袜,至多穿上一双拖鞋罢了。缅甸的警察执行公务时头戴钢盔,妇女们脸颊上往往要涂上一块用以装饰的植物粉浆,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出门时大多挎上一只布包。如此种种,均与当地天热直接相关。

拜访缅甸人时,进门前最好首先脱鞋。在参拜佛寺时,则非得这么做不可。

3.餐饮礼仪

缅甸人在一般情况下均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喜食水产品。缅甸人普遍爱吃米饭,并且喜欢将菜拌入饭中一道吃。加入椰子汁的椰浆饭,拌有椰丝、虾松、姜黄粉的糯米饭,都是他们最爱吃的。

在用餐之时,缅甸人通常讲究质精量少。他们的口味偏重于酸、辣、甜,不爱吃太咸的食物。吃饭之时,多爱加辣酱入内。

信仰小乘佛教的缅甸人通常不忌肉食,但是他们不得杀生,并且讲究过午不食。缅甸人一般都不吃猪肉、狗肉、牛肉,并且不吃动物内脏。他们所吃的肉食,主要是鸡肉、鸭肉、鱼肉和虾以及鸡蛋,等等。缅甸的一些少数民族,例如克钦族,还有烤食兽肉之习。

不少缅甸人不饮酒,但他们一般都爱喝汽水、咖啡和热茶。他们所喝的热茶,其实是一种“怪味茶”。它是以茶叶拌入黄豆粉、虾肉松、虾酱油、洋葱末、熟辣椒子,冲兑而成的。

在用餐时,缅甸人主要以手抓食。有时,也用一下勺子和盘子,但是不用碗。只有在待客时,才会预备刀叉。用餐的时候,缅甸人通常围绕矮桌而坐,每人面前均会备有一碗清水,用于在进餐前刷洗手指。

缅甸人大都讲究饭菜上齐后才可开始用餐。在用餐时,排列座次须注意男左而女右。在端菜盛饭的过程中,不能令饭菜越过用餐者头顶。用餐时,尤其是抓食饭菜时,仅可使用右手,忌用左手。唯有父母、来宾开始进食后,子女、主人才能跟进。吃饭的时候,不允许讲令人作呕的话。发现饭菜之中有脏东西,宜悄然处理,不应当声张。

4.习俗禁忌

缅甸人非常珍爱东亚兰、柚木和红宝石,这三种东西分别被定为缅甸的国花、国树与国石。在缅甸人面前,切不可对它们有失敬意。此外,他们还敬重榕树,将其当做佛塔看待。

在缅甸,白象与黄牛受到人们的普遍崇拜。在缅甸人心中,白象代表着吉祥与幸福,因此选定它为国兽。而黄牛则被他们奉为神明,非但禁止宰杀、食用,而且不得役使或鞭打。孔雀与猫头鹰,同样也是缅甸人所喜爱的动物。乌鸦在该国也被视为“神鸟”而大受保护。

有三种人在缅甸是不可予以轻视的。一是僧侣。信奉佛教的缅甸人历来敬重僧侣,每个男子一生之中都要出家为僧一次。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僧侣失敬,并且在任何场合都要主动对其礼让三先。二是妇女。妇女在缅甸地位较高,她们可以自主婚姻,并且拥有经济收入,故此有人称该国为“亚洲第一女权国”。对于缅甸妇女,千万不要歧视。三是军人。缅甸军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极大的权力。对军人失敬,弄不好便会惹火烧身。

缅甸的佛门弟子做生意时有五条戒规:一不得出售各种杀生武器。二不得出售大象、马匹、佣人。三不得出售供食用的鸡和鸟。四不得出售酒。五不得出售毒药。

与他人一同就座时,缅甸人忌讳坐得高于僧侣,并且不允许露出膝盖或者大腿。过“泼水节”时,他们还有向别人身上泼洒清水,以此祝颂对方消灾纳福的习惯。

(十三)蒙古

蒙古全国总人口约为268.34万(2008年底),由蒙古、哈萨克、俄罗斯等民族构成。喀尔喀蒙古族是蒙古人数最多的民族,它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5%。

蒙古的主要宗教是喇嘛教,它是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在蒙古,还有极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和东正教。

1.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蒙古人极为热情好客。在正式场合,蒙古人有时也与别人握手为礼。不过,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更爱采用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见面礼。

蒙古人在一般情况下所采用的具有其民族特色的见面礼节主要有下列三种:

其一,请安礼。它的做法是:男子单曲右膝,右臂自然下垂;女子则须双膝弯曲。

其二,躬身礼。在行礼时,要先将双手高举过头,随后将右手捂在胸前,同时躬身,以示敬意。

其三,拥吻礼。即与行礼对象拥抱并亲吻。

前两种见面礼节,适用迎接贵客。后一种见面礼节,则多用于亲友之间。在行见面礼时,蒙古的习惯做法是不脱帽子的。但是,骑马的人必须下马,乘车的人则须下车,行礼双方都必须这样做。

好客的蒙古人在欢迎嘉宾时,通常还会举行下列三种迎宾仪式。

仪式之一,是献哈达。哈达是一条丝巾。蒙古人献给贵宾的哈达是蓝色的,并且讲究不宜过长,先要折上两下,其开口处要朝着对方。

仪式之二,是敬奶茶。敬奶茶,往往与献哈达同时进行。奶茶往往讲究用银碗盛放,客人宜将其一饮而尽。

仪式之三,是吸鼻烟。蒙古人爱吸鼻烟,久而久之,请客人吸鼻烟,竟然演化为一项仪式。它的做法是,蒙古男子在家中接待男宾时,要与对方互递鼻烟壶。若对方为平辈,应以双手或右手递上,并以同样的方法躬身接过对方的鼻烟壶,认真欣赏后,倒出一点鼻烟,抹在鼻孔里品味,然后把它还给对方。若对方为长辈或身份高者,则应先跪一足,以右手递上自己的鼻烟壶,然后再以双手接过对方的鼻烟壶取而吸之。

在蒙古民间,与他人相见时所用的问候语,往往不是询问对方身体怎么样、工作忙不忙,而是“牲畜是否平安”。这主要是因为蒙古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牲畜是蒙古人的主要经济支柱,所以“牲畜是否平安”这一问题不能不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2.服饰礼仪

在日常生活里,蒙古人主要穿着其民族服装蒙古袍。蒙古袍又叫做“台里”,实际上是一件长袍。其袖子宽松长大,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它的领子、袖口和边沿,往往由漂亮的花边予以点缀。夏穿的蒙古袍多为浅色单夹袍,冬季所穿的蒙古袍则大半是深色的皮里棉袍。

蒙古袍的穿法极有讲究。标准的穿法,是从左向右裹在身上,然后再在腰上扎上一根宽大的、色彩与蒙古袍相协调的绸腰带或棉腰带。男子扎腰带时,讲究把袍子往上提,以便显得精悍洒脱。女子扎腰带时,则往往要让袍子向下舒展,以显得身材苗条。实际上,扎腰带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以之保暖和防止蚊虫“长驱直入”。

穿蒙古袍时,蒙式的帽子与靴子往往必不可少。通常,蒙古人十分爱戴一种尖顶或圆顶的护耳皮帽。在帽子后面,常饰有两条宽大的红色丝带。蒙古人经常所穿的鞋子,是一种名叫“古都尔”的牛皮靴。它底子很厚,既防寒,又防水。它的靴头大都向上弯起,在靴筒上面绘有民族色彩极浓的图案。

在对外交往之中,蒙古人有时会穿蒙古袍,有时则会穿样式极为保守的西装或套裙。

3.餐饮礼仪

蒙古人平日所吃的主食,主要是肉类和乳制品。在肉类之中,他们最爱吃的是羊肉,同时也吃牛肉。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蒙古人不大吃猪肉和马肉。与此同时,他们还忌讳吃鱼,因为它被视为神的化身。他们禁吃的还有:虾、蟹、海味,以及所谓“三鸟”的内脏。“三鸟”,按蒙古人的说法,即鸡、鸭、鹅。还有不少人不爱吃米、面、青菜。通常,蒙古人都有较大的食量。他们大都口味较重,不怕油腻,爱吃烧、烤、焖的菜肴。不过,他们一般不吃炸食,也不吃糖醋类的菜肴。

“手扒肉”“烤全羊”“石烤肉”“羊背子”等等,都是蒙古人的传统佳肴。在款待嘉宾时,他们通常要设“全羊席”。届时,由主人首先动手,其他人则应按一定顺序进食。

在吃肉时,蒙古人一般用手撕而食之,或以刀子割食。吃著名的“手抓饭”时,则须以手直接进行抓食。

蒙古人没有喝汤的习惯。他们的主要饮料,有马奶酒和茶。蒙古人非常重视马奶酒。祭祀祖先和天地神佛时,一定要敬献马奶酒。蒙古人所喝的茶,其实是一种奶茶。对他们而言,与其说奶茶是一种饮料,不如说它是一种食品,因为他们一日不可无之。有时,他们问候他人的话语便是“喝茶了吗?”

蒙古人多能饮酒。向贵宾敬酒时,他们往往同时载歌载舞,客人是不喝的。敬酒之时,他们讲究右手举杯,并以左手托扶右肘。

4.习俗禁忌

蒙古人对于本民族的伟大祖先成吉思汗无比敬重。对成吉思汗的任何非议,都会令他们忍无可忍。除此以外,蒙古还讳谈蒙古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蒙古与中国的渊源等两大问题。

蒙古人十分爱马,他们被外人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因此在他们面前,切勿表现得不爱护马匹。

在色彩上,蒙古人对红色十分崇拜,并且视之为本民族的标志。他们还认为:白色代表一帆风顺,蓝色表示忠贞、永恒,黄色象征荣华富贵,所以也非常喜欢这些色彩。他们将黑色列为禁忌之色,因为它被视为敌人、丧事的化身。送其黑色礼品,或穿黑色服装,都会令其不快。

蒙古人即使对过路的陌生人也会殷勤款待,因此人们说:“在蒙古,一个一文不名的人,也能旅行三个月。”但是在拜访蒙古人居住的蒙古包时,必须切记下列六点。第一,不要倚坐在蒙古包上。第二,进蒙古包前,须将马鞭或棍杖放在门外。第三,进入蒙古包后可不脱帽。若脱下帽子,则切勿将其朝着门口放下。第四,在就座时,最好是盘腿而坐。如不习惯,可将双腿伸向门口,但绝不要双腿朝内。第五,与蒙古人交谈时,慎勿以鼻烟壶或手指对其指指点点。第六,不要劝说蒙古人将自家牲畜的乳汁卖掉。与上述几点有违,会被蒙古人视为人身侮辱。

(十四)尼泊尔

尼泊尔全国总人口约为2933万(2009年),由尼泊尔人、尼瓦尔人、印度人等30多个民族构成。尼泊尔的主体民族是尼泊尔人,它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除尼泊尔人外,尼瓦尔人的数量也不少,大约为其全国总人口的30%。

尼泊尔宪法规定,印度教为该国国教。印度教教徒约占尼泊尔全国人口总数的86.2%,另有7.8%左右的尼泊尔人信奉佛教。在尼泊尔,有的人既信仰印度教,同时又信仰佛教。

1.社交礼仪

在尼泊尔,人们相见之时所采用的见面礼节多种多样。西式的握手礼,在城市里,尤其是在知识阶层之中才较为通用。除非对方乃属至交,尼泊尔妇女一般是不同交往对象握手的。

在日常生活里,尼泊尔人所采用的极具民族特色的见面礼节通常有下列五种:

其一,合十礼。在行合十礼时,尼泊尔人同时要向行礼对象说上一句:“纳马斯得。”它的意思是“你好”。

其二,摸头礼。它是国王在会见臣民时所行的礼节,即用右手去抚摸臣民的头顶。在尼泊尔,一个人若能得到国王的抚摸,将是其终生的荣幸。

其三,掬手礼。它是下属、晚辈、身份低者在拜见上司、长辈、身份高者之时所使用的见面礼节。其具体做法,是面对行礼对象俯首躬身,同时双手呈掬水状,并以双手指尖触及自己的额头。

其四,吻足礼。它限于晚辈拜见长辈之用。具体做法是:晚辈跪在长辈身下,亲吻其足。

其五,吐舌礼。它的做法,是在欢迎初次相见的客人时吐出鲜红的舌头,以示舌红心红,自己在以赤诚之心欢迎对方。

在欢迎贵宾时,尼泊尔还有一种隆重的仪式。他们会特别安排圣洁的童女迎候宾客,并由其向对方献花。在尼泊尔,向来宾敬献花环,是一种祝福对方的常规做法。在欢迎嘉宾的时候,他们往往还会点燃酥油灯、篝火或红蜡烛,以此来向对方表示“光明”“温暖”和“友情”。

通常,在尼泊尔,人们的姓名均由三个部分构成。其中第一个部分是本名,第二个部分是本人的爱好、意愿或信仰,第三个部分才是姓氏。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一个尼泊尔人的姓名,即可对其祖先的职业、民族和种姓略知一二。

2.服饰礼仪

在一般情况下,尼泊尔男子的常见服饰是:上身穿白色细布制成的系有带子的对襟衬衫,外面套上一件西装上衣,但是不打领带。与此同时,他们的下身往往会穿一条白色的上宽下窄的、类似于马裤的裤子,脚上则穿皮鞋。有趣的是,他们此刻绝不会将衬衫的下摆掖进裤腰内,而是任其在裤子之外自然下垂,甚至长出西装上衣许多。平日,尼泊尔男子还喜欢戴上一顶黑色或花色的圆顶小帽。只有在服丧之时,他们才戴白色的小圆帽。

在尼泊尔乡间,男子往往会上穿一件无袖的、类似于坎肩的、被称为“褂子”的短袄,下穿一条短裤,并且在腰上系上一根带子。同时,他们还经常会腰悬一把廓尔喀腰刀。

尼泊尔妇女对于西方的现代服饰已普遍接受,她们的日常着装是:上身穿一件紧身的长袖胸衣,下穿一条以各种长度的布缠成的直筒式裙子,在头上则扎上一条色泽艳丽的围巾,或是将其披于肩头后背。

尼泊尔妇女穿着打扮的一大特点,是喜欢首饰,讲究化妆。她们非常喜欢佩戴五颜六色的项链、手链,并且爱戴大大的耳环和鼻环。在日常生活之中,她们在化妆时还喜欢在额头上涂上一点朱砂,并且将其称为吉祥痣。

3.餐饮礼仪

通常,尼泊尔人每天只吃两顿饭。他们的早餐,主要是吃饼干,饮奶茶。晚餐才被视为他们的正餐,并且广受重视。

尼泊尔人的主食是米饭,有时也吃一些面食、玉米。他们的副食主要有羊肉、鸡肉、鸭肉,爱吃的蔬菜则是西红柿、洋葱、辣椒、土豆、鲜笋,等等。他们爱吃香、脆而实惠的菜肴,喜欢让它酸、甜、辣一点。对于过咸的菜肴,他们往往兴趣不大。

尼泊尔人忌食的主要是牛肉。海参和姜等东西,他们也是绝对不吃的。在一般情况下,他们还不吃猪肉。

在用餐的时候,尼泊尔人不用刀叉和筷子,而是喜欢用右手抓取食物而食。当他们宴请客人时,讲究让客人自己动手去盛饭。在一般情况下,客人最好添上两次饭。要是只添一次的话,主人往往会不高兴。

尼泊尔人还讲究:在用餐完毕以后,每个人均须自行将本人用过的餐具收放于餐桌之下。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避免那些用过的餐具会被别人错用。

4.习俗禁忌

杜鹃是尼泊尔的国花。它被尼泊尔人称为“高山玫瑰”,成为他们最喜爱的鲜花。尼泊尔人认为,它代表着美好、幸福和吉祥。

虹雉,又名“九色丹飞”。在尼泊尔,它是法定的国鸟。此外,尼泊尔人还对乌鸦另眼相看,认为它是一种吉祥之鸟,并且具有为人类奉献的高贵品格。

黄牛,是尼泊尔地位至尊的兽类。它不仅由宪法明文规定为国兽,受到正式颁行的《国兽保护法》的保护,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尼泊尔人的真心爱护。

在尼泊尔,黄牛被尊为神牛。它身上所有的一切,亦被视为神圣之物。在尼泊尔人眼里,黄牛的两角是“两座圣山”,黄牛的双眼是“日月神”,黄牛的奶是“圣海”,黄牛的尿是“圣河”,黄牛的屎是“吉祥之物”,黄牛的毛则是“三亿三千万个神”。在尼泊尔,人们对于黄牛可以说是顶礼膜拜,对其不得拴缚,不得宰杀,不得食肉,不得以其皮制革。凡伤害黄牛者,不敬黄牛者,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与尼泊尔人打交道时,务必不要以牛皮制品相赠,不要请其坐牛皮沙发。参观尼泊尔的寺庙时,不要穿牛皮鞋入内。

除黄牛之外,尼泊尔人对狗也极有好感。他们认为狗不仅忠实、可靠,而且还是一种吉祥的动物。在他们眼里,水牛、公羊、公鸡都是邪恶的象征,故此对其敬而远之。他们还认为:动物的毛皮是不洁净的,故不使用任何皮革制品。

尼泊尔人非常偏爱深红色。在该国宪法之中,深红色被定为尼泊尔的国色。在尼泊尔人过洒红节时,他们相互之间会往对方身上泼洒兑了红颜料的水。一个人身上被泼洒的红水越多,往往表明他越受尊重。

在人际交往中,尼泊尔人赠人的礼品很有讲究。在见客之初,他们会送对方一顶尼泊尔小帽,表示重视对方。在送客之时,他们会送对方一双手工精制的鞋子,预示着对方前程似锦。有时,他们还会送人一把廓尔喀腰刀。

尼泊尔人在向其他人递送物品时,讲究一定要用双手奉上。当采用双手递送确有不便时,才可以用右手递上。此时,还应同时以左手指尖抵住右臂。在交谈中,尼泊尔人讲究的是“点头不算摇头算”。即点头表示反对,摇头则表示赞成。

(十五)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全国总人口约为2611万(2010年)。其中大约88.2%的人是沙特阿拉伯人,其余则为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移民。

沙特阿拉伯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国家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全国居民的98%都信仰伊斯兰教,其中大部分属于逊尼派。

1.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沙特阿拉伯人大都表现得热情友好,落落大方。只是由于受伊斯兰教教规的限制,沙特阿拉伯的妇女极少抛头露面,并且不得与异性进行接触。所以跟沙特阿拉伯人打交道之前,必须注意下列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遇到沙特阿拉伯妇女时,通常不宜主动向其问候或行礼。自己若是一位男士的话,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另外,与沙特阿拉伯男子打交道,切勿问候其夫人或恋人,并且注意不要向她们赠送礼品。

另一方面,由于沙特阿拉伯人普遍“重男轻女”,因此,尽量不要派女性去与其接触或交际。不然的话,就很有可能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沙特阿拉伯人同别人相见时,一般首先都会互问对方:“您好!”随后,他们还会同对方握手,并且接着问候对方:“身体好!”有些时候,沙特阿拉伯人还会以阿拉伯世界流行的问候语,即“在你面前的,是你的亲人”,或者“在你面前摆着的,是平坦的大道”,诚恳地去问候他人。

假如见到亲朋好友时,沙特阿拉伯人通常还会将自己的左手放到对方的右肩之上,然后轻吻对方的面颊。这种见面礼节,体现着交往双方的关系非同寻常。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还有一种独特的见面礼——“碰额礼”。当贝都因人与他人相见时,彼此首先要用自己的鼻子去触碰对方的额头,然后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一见面礼节,亦不适合妇女使用。

外国人在沙特阿拉伯时,在行礼时务必要入乡随俗。异性之间,最好不要当众拥抱亲吻。在公共场合表现得过分亲昵,也是应予避免的。但是,沙特阿拉伯男子与其他民族的男子,却往往手拉着手走在一起。沙特阿拉伯人认为,这说明双方关系亲密无间。

拜访沙特阿拉伯人之前,需要预约。然而,他们对于时间观念却有自己特殊的见解。与他人相会时,沙特阿拉伯人往往要晚到一会儿。在别人看来,这叫时间观念不强;而在他们看来,这却是做人的一种风度。

沙特阿拉伯人赴约之时,通常还喜欢自作主张,带上几个未被邀请的人一同前去。他们觉得自己这么做,是给会面对象面子。

沙特阿拉伯人的姓名,通常由三个部分或四个部分所构成。自前而后,它们依次分别为:本人名字、父名、祖父名和姓氏。沙特阿拉伯人用作姓名的词语,本身往往都有一定的含义。例如,“哈桑”的意思是“好”,“阿明”的意思是“忠诚”,“萨利赫”的意思是“正直”,“赛义德”的意思是“先生”,“马哈茂德”的意思则是“受赞扬”,等等。

称呼沙特阿拉伯人时,在正式场合应称其全名。在一般情况下,可略去其祖父名,或是将其祖父名与父名一道略去。需要简称时,可只称对方的本人名字。不过,若对方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则最好以其姓氏作为简称。

2.服饰礼仪

沙特阿拉伯人的穿着打扮,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人民的穿着打扮相比,可以讲是大同小异,基本相仿。

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服装,是一种长垂及地的大袍。它宽松肥大,无领长袖。平时,他们所穿的袍子以白色为主。只有在参加丧葬活动时,他们才会穿黑色的袍子。在穿长袍的时候,沙特阿拉伯男子还要在头上自右而左缠上一条长约1米的薄纱头巾,它也是白色的。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妇女的全身均须被长袍和面纱遮盖起来。因此,沙特阿拉伯妇女通常会身穿一件黑色长袍,将自己的周身包裹得严严密密。她们头上所戴的黑色面纱有三角形、正方形、五角形等多种形状,但是必须严密地遮盖住面容,仅仅允许双眼露在外面。

前往沙特阿拉伯之时,尽量不要穿过分随便、过分暴露身体的服装,妇女特别要牢记这一点。

由于天气过分炎热,在一般情况下,沙特阿拉伯人大都习惯于穿拖鞋,有的人甚至还会赤脚。在沙特阿拉伯,拖鞋也被分为三六九等,不同身份的人会穿不同档次的拖鞋。只有在极为隆重的活动里,人们才会穿皮鞋。

3.餐饮礼仪

沙特阿拉伯人的主食有面饼、面包、面条等。在肉类方面,他们则大多以牛肉、羊肉、鸡肉为主。在沙特阿拉伯人的心目中,甜一些、辣一点的东西最好吃。在他们看来,羊眼乃是席上之珍,美味之最。

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沙特阿拉伯人忌食猪肉,忌食自死之物、未诵安拉之名宰杀之物和动物的血液。狗、马、驴、骡、蛇、虾、蟹、鳖、龟、无鳞鱼、贝壳类海鲜以及其他一切食肉的禽兽,亦在禁食之列。除此之外,沙特拉伯人还不准饮酒和其他一切含有酒精的饮料,并且不得吸烟。

在饮料方面,沙特阿拉伯人爱喝驼奶、红茶、咖啡。在拜访沙特阿拉伯人时,主人劝饮的咖啡是不可不喝的。

用餐之时,沙特阿拉伯人一般席地而坐,以右手取用食物。有些时候,他们也会设置用餐专用的桌椅,绝对禁止用脚蹬踩。

在每年的斋月里,沙特阿拉伯人白天是不许吃东西的。到那个时候,白天里一切餐馆也不准开门营业。

4.习俗禁忌

沙特阿拉伯人对于绿色与蓝色十分喜爱。他们认为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着希望,二者都是吉祥之色。他们最喜欢的宠物是隼。

与沙特阿拉伯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务必要记住下列五条注意事项。

其一,不提倡娱乐。沙特阿拉伯人认为,娱乐令人堕落,所以切莫与之谈论休闲、娱乐,或是邀其参加舞会、去夜总会玩乐。

其二,宜回避以色列。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两国矛盾重重,因此切莫对以色列加以好评,或是将与以色列有关的十字形、六角星图案送给沙特阿拉伯人。

其三,禁止偶像崇拜。依照伊斯兰教教规,沙特阿拉伯禁止偶像崇拜。因此,那里的人不看电影,不喜欢拍照、录像,并且对雕塑、洋娃娃等礼品十分忌讳。

其四,男女授受不亲。在公共场合,沙特阿拉伯人主张“男女授受不亲”。因此,不论是坐车、乘电梯,还是上银行,男女往往是需要各自分开的。

其五,不下国际象棋。沙特阿拉伯人是不下国际象棋的,因为他们认定,那种玩法对国王有失恭敬。

与沙特阿拉伯人交谈时,切莫提及中东政治、宗教矛盾、女权运动、石油政策。

向沙特阿拉伯人赠送礼品时,忌送酒类、雕塑、公仔、猪皮与猪毛制品、美女照、带有熊猫图案的东西。不要夸奖沙特阿拉伯人的某件东西,那样做会被视为向其索取。

同类推荐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 跟工作和解

    跟工作和解

    《跟工作和解》为“青年心理佳作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主要向你阐述了有关求职:不像传说中的那么难;试用期:看准了你再签;升职加薪:我的职场我做主;跳槽:骑驴找马正风行;工作习惯:成败决定于细节;上司:不穿PRADA也是魔头;人际:缺什么不能缺人脉;减压:“心”环保横扫职场;女性:职场女王OR办公室公主等职场故事。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4堂心灵修行课

    戏曲、中医、文字、书法、诗词文赋、香茗、俗词俚语……悠悠千载,中国文化莫不徜徉在易儒释道的玄妙境界里,诉说着千载岁月中的至情至景至人,追寻着至真至纯至美的心灵胜境。在字里行间感知人生欢喜,在烦扰的尘世间修得一颗清净空灵之心,饮足幸福之泉,畅然游于红尘俗世间。
  • 羊皮卷的智慧

    羊皮卷的智慧

    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阿拉伯地区的沙漠里,有一个著名的皮货商人柏萨罗。他有一个聪明能干。而且有一颗非凡爱心的仆人,名叫海菲。因为被海菲的诚挚、超凡的爱心所感动,柏萨罗在临死的时候,赠给了海菲10张神秘的羊皮卷。它有一股震撼的力量,能改变人的内心,甚至能改变世界。在羊皮卷的指引下,海菲很快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你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但是成功交没有完全对你关上大门;在“羊皮卷”智慧的指引下,你可以达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 让口才帮你结人缘

    让口才帮你结人缘

    言谈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把两个陌生的人变得熟悉,由熟悉变成知己或亲密的朋友;它可以解救危机,打开通往坦途的顺利之门;它甚至可以叱咤风云,一句话抵得上千军万马,它可以翻江倒海,气魄无穷。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精于世故的中年人,口才都会助你结到好人缘,会加速你的成功,在关键时刻甚至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杀机四伏

    杀机四伏

    光复后的江城市。翠芳楼中,伪政府要员松本被人用飞镖杀死。警方派高级警探杨子江率兰锋、冷刃组成特别行动组查办此案。杨子江估计官方晚上聚会时刺客还会出现,于是暗中作了布置。
  • 星界战纪

    星界战纪

    乾元统治的终结,导致神眷八星各个王朝政权的混乱,无数势力纷纷崛起,银河中的强取豪夺,星界中的奴役统治,四百多年来的战乱都将取决于一个来自鲸鱼腹中的神秘少年。
  • 禁断的咒术师

    禁断的咒术师

    陨石坑的中心位置,躺着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孩儿,已经晕过去了,看年纪,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脸上虽说占满了灰土,但是依旧掩盖不住她清秀姣好的容貌,雪白的长裙,掩盖不住她凹凸有致的完美身材,在摔烂的一些破口处,隐约露出一些雪白的肌肤,赤足没有穿鞋子。正当我看的发愣的时候,地下那些已经被陨石落地所冲散的亚煞之息重新汇聚起来,不断的向女孩的身体内涌去,透过她的五官,和身体的毛孔不断的侵入她的体内,女孩的身体开始不断的抽搐,而她的表情,似乎因为痛苦而变的扭曲,她用她因为痛苦而恢复的一点意识望向了我,似乎想说什么,但却只发出了一声歇斯底里的惨叫!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虚无郡主

    虚无郡主

    异次元时空中,有一座独立存在、自给自足的小城---虚无城。在那里,女子为尊,不允许男子上朝为官。城主历代世袭,称虚无郡主。当六年一次的五星耀日到来时,虚无城门大开十二小时,城民可去三次元(即为人间)游历。第三百一十六次五星耀日,四位祭司携下代郡主及五百城民去三次元游历,突遇袭击,祭司幸存一位,五百城民仅带回一百余人,且下代郡主遗落三次元。下代郡主乃当代郡主独出,年仅十岁,安危皆为异数。
  • 超级感应

    超级感应

    自小失去双亲,由伯父伯母养大的刘明很倒霉,不仅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失恋,还很坑爹地遇上一起车祸,一起改变他人生的车祸。不过他也因祸得福,获得了某种奇异功能——全视之眼……人生,又将开启新篇章……重新回到大学,找到以前的心理老师苏夏涵,跟着苏夏涵在她身边帮忙,获得了美女芳心。
  • 穿成反派BOSS的白月光

    穿成反派BOSS的白月光

    林简一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养大的崽崽,竟然想要娶她反派BOSS眼眶泛红“你要不要我”“要要要”妈呀,哪里来的小奶狗啊,真的是萌死了“一一,我吃醋了”“嗯?”简一一脸疑惑“今天你被别人抱了”简一一脸无奈“那是女的!”“哼╯^╰,我不管,你要答应我,以后只给我抱”
  • 全球大沦陷

    全球大沦陷

    席卷全球的战争在突然之间爆发了。大地再无宁静之日,天空再无光明之时,万物都将化为灰烬,包括我们的敌人......熬过那些艰难的年份,一个辉煌灿烂的帝国在废墟上崛起,我们已经统一为一体!斯坦达斯黎的人民们!让我给予你们深深的敬意——来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 我们的好时光啊

    我们的好时光啊

    初三毕业那年,陈夏树家中发生变故,导致本来就内向的她变得更加孤僻、落魄。直到高中时她遇到了阳光男孩赵颂,赵颂成绩非常好,在年级称第二就没人敢第一,况且他们所在的高中是市里最好的。赵颂不仅成绩好,人也很阳光帅气、暖心善良,身上完全找不出什么瑕疵。这么好的男孩,谁不喜欢?陈夏树虽然一直暗恋他,却因为自卑而始终不敢表白。直到最后,赵颂主动出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