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1200000002

第2章 旧时风霜

周承绪关上了窗子,亲自执笔写完了请安的折子,派人送去通政司。接着坐在书桌边,思绪又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曾经。

十岁那年家道中落,被父母寄养于故友汪海端家。汪海端早年丧妻,只留下一女,之后也没有再娶。他的庄园产业很大,在当地是个十足十的富裕之家。

汪海端的女儿汪文静与周承绪从小一齐长大,算得上青梅竹马。两家因为是故交,自然来往的就多了一些。连带着周承绪与汪文静二人的接触也很多。在两家孩子七八岁时,两家一齐给两个孩子请了教书先生,周承绪也被汪海端收为了义子。

周承绪与汪文静因为自小相识的缘故,关系总比平常人要近一些,但也就仅此而已。周承绪却在那时情窦初开后,生出了不该生的念想——喜欢上了汪文静。之所以说是生出了不该生的念想,原因很简单:因为汪文静自始至终也只拿周承绪当作朋友一样。之所以说是“当作朋友一样”,那是从后来的事情来看,他们连朋友都不是。

转眼过了些年头,周承绪的父母和汪海端便有意让二人结亲。汪老爷想着周承绪能入赘的把握大一些,二人有了孩子后,孩子自然也就随了孩子母家的姓,将来好继承汪家的产业。同时为了让女儿将来能稳得住自家产业,汪文静在十几岁的时候,汪老爷就有意让她出来历练,去打理家中的部分产业,同时让周承绪在后面帮趁。

周承绪那个时候也没注意到这些,他觉得只要跟在汪文静的后面就幸福的紧。而关于孩子这方面,将来只要是属于两个人自己的孩子就好。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他并不想理会。为了让自己能配得上汪文静,他日夜苦读,中了个举人的功名。

殊不知,汪老爷这背后的盘算却有自己的那套利益合计。一来,周家和汪家也算知根知底。二来,周家也没落了,让女儿和门当户对的人家结亲,对方家和自家平齐,只怕也不好拿捏,更不会入赘,女儿将来受了欺负只怕也不好办。而周家也已没落,总是好拿捏一些。同时,周承绪是汪海端的义子,又被寄养在汪家,可以说那些年靠汪家过活,一切都要靠汪家提携照顾。周承绪对汪文静倒也百依百顺,汪老爷也能看得出,他是真心喜欢汪文静,他的品性也让自己放心。而周承绪的父母,当时想的自是能凭介着这层关系借助汪家的一臂之力,好让家里的家业重振,以便东山再起。

而汪老爷也不怕周家父母不同意入赘,就算周家父母的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导致入赘不成,那也不怕。毕竟在西恒,就算是不入赘,将夫妻双方的孩子过继到妻子的家族名下也很常见,这反倒成了促进姻亲之家关系的一种常用的手段之一,弱势的夫家就更是不得不如此。在这方面,汪海端可以说是十拿九稳。

汪老爷为了自己的女儿考虑了很多,他既希望自己将汪家的家业保住,又希望自己的女儿获得幸福。所以,他给女儿找了一个弱势的夫家,同时经常让女儿处事历练,以便将来有能力护得住家业。待到将来女儿的孩子长大,女儿也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可以安心把家业交给随自己家族姓氏的孩子。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这些都铺垫好,如果铺垫好了,以后的余生也就无憾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一切的突然转变令很多人都猝不及防。汪文静喜欢的并不是周承绪,这便是最大的变数。真正让汪文静喜欢的,是另一个富商家的儿子刘焕。汪文静那时铁了心,一定要和他结亲。汪文静认为,无论是从才干还是家世来讲,刘焕比周承绪都更要适合做自己的夫君。

周承绪明白,自己当时只要使上些法子,就绝对有把握和汪文静结亲。毕竟在西恒,婚姻大事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那样子又有什么用呢?汪文静的心思并不在他这边。对于他来说,把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强留在自己身边又有什么好?这样,只能让汪文静更恨他,对他来说也是一种煎熬。更何况,他也不是死皮赖脸的人。他一向认为,得不到的情和物倒不如顺其自然,该放下时便放下,让其随风而去。

那时,因为结亲这件事情,汪文静对他已经很嫌弃了。特别是在汪文静刺激般的告知了他汪老爷的深意后,他就更不希望陷入到别人的谋算里,成为一颗棋子。那样子,以后无论遇到何事,他都会永远处于被动,甚至任人宰割。直到今日他都会认为:会处于那样的境地怨不得别人,只能归结为他自己太弱小。

而不得不提的是:周父周母和汪老爷双方虽然没有明说,但对各自背后打算的深意自然都是知晓的。

后来适逢听闻先皇要开恩科,没参加会试的举人恰好在可参加的其范围内。好在周承绪这些年的功课没落下,自身也符合参加恩科的条件。因此,便决定试一试这条恩科之路,只要这条路闯了出来,便是为自己谋了另一条旅途。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计划向汪家借了五十两银子做自己进京参加恩科及其他花销的本金。而汪老爷听说后,还算念旧情,以周承绪这些年没少帮汪文静打理产业为由,结算了一百两银子的“工钱”给周承绪。

周承绪在费尽心思说通了父母后,便义无反顾的离开家乡,走上了恩科这条路。而汪文静那边,则利用了自己父亲的心软,逼真的演了“绝食昏倒”这一出戏。这婚约自然而然也就终止了。

最终,周承绪恩科得中,被外放为县令,又历任通判、同知。以后的紧急时刻,他又成为了五品北甲军督粮官、四品文守备(西恒军中守备分文武)。后因有功,被北甲军副将军看重,向朝廷表奏其功绩,朝廷因此提拔他为宣慰使司副使。一年多后,因周承绪治事勤勉、为人清廉、襄赞军务有功,朝廷便升其为宣抚使。之后,在林边国兵临城下的紧急时刻,周承绪又成为了监军,几年内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鏖战。这以后,他又在边关历任参军副将、代行总兵事、总兵,奉命领边军守边,应对林边国和其他部族对边关的缠扰。待边关局势稍平稳,他又受命离开边镇去平叛、剿匪。待得事毕,他被调离军中,先后被任命为布政使、按察使,几年后又升任巡抚,和元三十三年又升任了北安三省的总督。

回头来看,周承绪的仕途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历练,因治事勤勉、表现尚佳或立有功绩,从而使得其步步高升。而这每一步下来,周承绪都走得很踏实。

值得一提的是,周承绪当年执意立了一份“借银”一百两的字据,按了手印,并签了名。为官几年,凭着立功的赏赐还清了汪家的欠款后,汪家派人将欠条字据送了回来,而这张字据,周承绪一直都保留着。

想到这里,周承绪又站起身子,心里思索起那个曾经的面庞。听说她这些年生活的尚可,汪家的产业都开到安梁城来了。那个盐商公子的家里据说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衰落了,所以和汪文静的婚事也搁置了下来。这些年因为受汪家的帮衬,转行做了其他的生意,有了些起色。但至今,汪文静也并没有和刘焕成亲。汪文静自己从汪家宗族过继了一儿一女,这些年一边照顾父亲,抚育儿女,一边打理家族产业。反正,她的一切如今也都与自己无关了!

而自己这边,为官多年,每年养廉银的其中一部分送回家里,也足够赡养父母了。自己的弟弟现在在老家也买了十几亩的田地,耕种的倒也是有模有样。家里面安稳就好,其他的便也不用再多做他想。

这些旧时的往事,对于周承绪来说,就像是一道淡淡的疮疤,不深不浅的放在了那里。

吃过午饭后,周承绪得知了宫里传来消息,说是让自己今明两天先歇歇脚,然后再进宫觐见皇上。这倒也好,休整两日,理理思绪,想想怎么能更稳妥的召对,把一些话跟事情与皇上说明白,并且想想有些事情皇上要是问起来怎么才能更好的回奏,这才是正理。

此时在宫中,临政殿中的隆观天子仍在批复奏疏。作为西恒国的当家人,这朱笔一下,哪怕是一个字,都决定了太多人、事、物的走向与命运。在隆观天子这里,有些奏疏或奏折让司正监按他的旨意代为批红便可,但有很多折子或奏疏呈报的大事,必须由他亲自朱笔御批。

何正清就在殿内御座的左下手站着,这个位置离皇上的御座和殿门口都不算太远。杨公公在皇上回到殿内后,就受命去了内务厂。算了算,明后两天不是自己在皇上身边当值的日子,是杨公公当值。但自己也休息不了,作为司正监的秉笔太监加内务厂的副手,可有的忙的!

隆观天子浏览了中书省已经票拟好的几个奏疏,也算符合他的心意。不得不说,中书省的几位阁老果然老成持重,处理事情也算稳重。对于国事来说,他们的很多票拟是非常得当和稳妥的。多数时候,对于隆观天子这位上级的圣意指示都能够做到顺应。与此同时,对于国事、对于下属官员,也都足够妥帖。可谓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隆观天子吩咐何正清:“这些奏疏就按中书省的票拟去办吧,叫司正监按票拟的去批红。你再去告诉中书省的阁老们,吩咐有司衙门按批红的旨意落实好,朕会好好盯着的!”

何正清应声退下,隆观天子喝了口茶,又拿出一份奏疏,翻开,细细的看着,直到看见奏疏中的“李钏”这两个字,坐着的隆观天子一下就挺直了身子,眯着眼睛将奏疏继续看了下去,这个监察御史在奏疏的全文中通篇指责李钏不配为巡抚,在地方上狂妄自大,得罪同僚,目无王法,包括办事操切,推行摊丁入亩的方法太过粗糙,导致士绅叫苦不迭等等。甚至指责李钏,顶撞朝廷派去监督摊丁入亩试行的钦差大臣。

隆观天子看到这里哂笑了一下,李钏是什么人,他还是很清楚的。这个御史的连篇指责可以说太过笼统,没有多少具体的事例实证,典型的风闻言事!而且说什么士绅叫苦不迭,那更是模棱两可的事情。这些士绅但凡觉得自己吃了亏,哪有不叫苦的时候?

甚至一旦感觉吃了亏,那些在试行摊丁入亩的省份有很大影响力的士绅也不是不会使些手段,通过有些同样是士绅家族出身的御史言官或别的与其有关联的官员们参奏、扳倒朝中那些不利于士绅甚至打压士绅的人。而摊丁入亩这件事在部分省份的试行,本就让这些士绅们认为于己不利,叫叫苦也是意料中事。即便在外人看来,摊丁入亩的试行无非就是让他们这些田地多的人多交些税赋,而这些税赋对家大业大的他们来说是负担得起的。所以,不管试行摊丁入亩的那些朝廷命官们是用软还是用硬去推行,在他们眼里都是自己的绊脚石。

甚至在去年,有些大士绅写信给自己在朝中为官的亲戚和同乡上奏疏请求暂缓摊丁入亩。有的士绅还通过中间好几层关系说情到了中书省,请求暂停摊丁入亩。这种公然影响中枢决策的事情,让隆观天子差点忍耐不住,动了杀机!好在中书省的阁老们,还是识大体的!

所以对于隆观天子来说,那些试行摊丁入亩省份的士绅见自己的利益受了损,哀嚎几句,甚至动用关系参奏相关官员,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很多事情,清水浊水搅在了一起,杂乱无章,盘根错节。让人雾里看花,摸不清,道不明。

想到这,隆观天子有了自己的考量,将奏疏放在了一边,不去理会。这个奏疏暂时就不去批复,留中不发吧!

而下一道奏疏,还是参奏李钏的!与上一道奏疏不同的是,参奏的人不是普通的七品监察御史,而是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上面参奏李钏:私自加征与截流火耗。然后奏疏中还附上了几张夹片,隆观天子摊开来看,都是所谓证人的证言。上面还按了很多鲜红的手印。

隆观天子心中一沉,才明白这其中事情的不妙。怪不得中书省的几位阁老没有将此奏疏票拟,反而呈上来让自己亲览。隆观天子想明白此处后,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往下翻看了一些其他的奏疏,竟然都是参奏李钏的。这些人在朝堂、在士绅士子中、在民间,不是身居高职,就是颇有影响力。此时,他面色的凝重,又增添了几分。

果然是不小的一阵风,全都对着李钏,对着宁边三省来了。前一阵子的传言风声,竟然坐实了。

这李钏有着连周承绪都不知道的底细,那就是他是禁卫司出身。而当年之所以将李钏安排到宁康省,一来是因为他当时的任务完成了,二来是因为他完成了任务后,安梁已不适合他再待下去了。当时暗中除去了朝中的威胁刘氏兄弟后,朝中要求严查“凶案”的声音高涨,而宁康省作为宁边三省之一,巡抚的位子“恰巧”有了空缺,而这个位子隆观天子是不能叫一个不知根底的人去署理的。

所以,内务厂和禁卫司使了些力气,将李钏换了个底细和身份,派去了宁康。同时把朝中能实心用事的周朝安从西恒北安总督的位子上平移到了宁边三省,任宁边总督。

先帝在世时,隆观天子在元宗诸子当中并无继位优势。先帝的大皇子和二皇子是当时朝中热议的储位人选,隆观天子做为第第五子甚为不起眼,而且多次在宫内被人刁难。他是依靠着自身的恭谨与孝敬,才慢慢的获得了元宗的好感,进入了元宗的视线。

当时,大皇子与二皇子争斗正酣,二人同样都文武双全、礼贤下士,才华横溢。不同的是,大皇子不生性拘小节,二皇子平日较为严肃、不苟言笑。二人的身边都围绕着一群能人志士。大皇子平叛剿匪立过功,二皇子和林边国在边关有守有攻的打过几场漂亮仗,和白洛族的对垒也没输过。镇守边关那几年,立下的功劳并不小。

当时,十五岁的隆观天子面对此种情况,小心翼翼,暗地经营,同周边值得拉拢的人搞好关系,借他人之手除掉自己在宫廷中的敌人以保护自己。私下里,他又反复的通读着《天昌国·明帝本纪》的抄本,笨拙得学习着西边的天昌国那曾经身为四皇子的明帝所采取的“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做法,再结合实际情况,以让自己做到韬晦藏拙。做到这些的确不易,但对于一个生母早亡,自小在险恶的宫廷环境中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少年来说,也算是很容易了,不是吗?

当外界都对他没有警惕之心的时候,他又主动与曾经害死自己母亲的刘皇后搞好关系,以缓解自己在宫廷中的被动。做到这一点,必须得演技足够好,装作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被她所害。而且还要以及其恭谨谦卑的姿态对其表达自己的孝敬之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找准时机做好孝敬之事。同时,言语和行动中又得恰到好处且不肉麻的让众人都感觉自己奉其有如生身之母。

而这样做除了是为了做给父皇看,在宫廷中减少被动。更是因为刘皇后的家族在朝中风光,是名门之家。长兄、二兄与元宗更是挚交,也是助元宗登位的从龙功臣。所以与刘皇后及其背后的家族暂时交好,对己有利。即便他们无法成为助力,也减少了让他们因起忌惮之心而除掉自己的概率。但那时的隆观天子一面以谦卑取信于他们,另一方面对他们暗中的严加防范却从未减少过。毕竟,不能保证他们有朝一日因为某些原因会不会对自己挥起屠刀。那样,反而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就这样,游走于各方之间,获得自己了的经营空间。然后,以纵情山水、饮酒作诗,以文会友、比武打猎和投壶蹴鞠赛马等享乐消遣的活动为幌子,暗中借机聚集并豢养了一批有志之士、结交了一些大臣。甚至因其出手阔绰,一些有能力的市井江湖之徒也为其所用。慢慢的在他周围,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一股不大不小的势力。

之后,大皇子过于急迫想要起兵谋反,被元宗知道后派人暗杀。二皇子亦因争权太过被流放,没过几年病逝。与此同时,虽然三皇子、四皇子吸取了教训,整以日饮酒赋诗、沉迷美色做伪装。但暗地里,二人的斗争却逐渐进入白热化,还是引起了元宗的忌惮。四皇子更是暗中使了些手段,让刘皇后把自己过继了去。而元宗虽然允准了此事,却也同时降了四皇子的爵位。

后来,二人及其下属倒台的原因便是在军饷、国库存银、朝廷税收上动了手脚,被隆观天子暗中引导几位刚正不阿的御史去调查并捅到了朝堂上。元宗知晓后,大怒。先后将二人软禁,贬为庶民。二人的追随者,也树倒猢狲散,被流放被杀者不计其数。

接着,剩下的六皇子、七皇子,与自己同病相怜,生母要么也是被刘皇后所害,要么因受尽了刘皇后的苛责而致残。加之与自己性情相投,年龄相近,而他们自身也毫无优势,稍稍暗中拉拢,便站在了自己这一边。而隆观天子对元宗的孝敬也是日甚一日。

元宗一生有七个儿子,从四皇子开始,皇子的年龄便断了层。直到四十余岁,才有了隆观天子和六皇子、七皇子。至此,隆观天子再无任何形成争储障碍的兄弟们。

在隆观天子将近四年的苦心经营下,他在元宗的眼里形成了:虽“稍有放纵之举”,但在大方向上“从未越矩,且能遗君父之忧,于长辈老者孝敬恭谨”的好印象。

西恒自立朝以来,一向受“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的思维影响颇深。到了后来,元宗环顾了自己剩下的三个儿子,虽然他们都已不是幼童,但元宗的潜意识里偏向认为年龄越稍长一些,就越成熟一些。所以在前几个儿子不争气被自己废掉的情况下,也只能选这个第五子了。且这个第五子行事稳健,自小的经历使得他过早的成熟,以至于他在险恶的宫廷里能老成处世,在保全自身的同时又能博得宫中多人的好感。加之其又尊重、孝敬自己与刘皇后及其他的皇室长辈,对于外臣也很是礼遇,各方面的功夫可谓做的是面面俱到。

所以,元宗认为,只有这样的孩子,才经得起朝堂的风吹雨打。即便他有时太过玩乐,但相信在继位之后,大臣们只要尽力匡扶,一定能够改掉这样的毛病。

认定了第五子要继承储位后,元宗在驾崩前的一年就提前命内务厂和禁卫司对他暗中保护。而隆观天子自己暗中培养的卫士和豢养的能人志士,也早在几年之前就被他提前安插入御林军、禁卫司以及朝中的一些关键衙门等地方,可谓是无孔不入。而剩下的一部分,则是留在了他身边护卫他。

和元三十七年,元宗驾崩当晚,他手持元宗的遗诏,在安梁城外的锐箭、玄川两大营和御林军的朱雀、玄武左右亲卫军的支持下,在内务厂和禁卫司的护卫下,继承了西恒国的大统。几位中书省老成持重的阁老,在当晚安也安抚了群臣。并着手开始操办起了先皇的丧事以及筹备新君的继位大典。

这一切的一切令隆观天子现今回想起来,仍不禁的倒吸一口冷气。这继位过程的艰难,当真是如履薄冰。当初为什么要争夺帝位呢?现在想来,一来是为了复仇,二来是为了争一个活路。

李钏在争储的前后,为隆观天子出力颇多。他有着内务厂和禁卫司的双重身份,隆观天子登基后,他组织了一批人,先后谋划并行动,为隆观天子斩除贪官污吏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同时,在清除朝中威胁方面,他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其中,就包括了暗中毒杀刘昌安、刘昌明兄弟俩。

而如今,李钏忽然被多人弹劾,很明显,不排除朝中有人借与林边国战事的重要时刻借机生事。这其中,除了李钏外放为官后得罪的那批人,肯定还有以往那些旧时的人。其中,如今刘太后的那批人尤为需要注意。

而如今对着李钏来的那批人,是否知道李钏的过往呢?想到这里,隆观天子眼中寒光一闪,摆了摆手,一位四十有余,在临政殿不起眼的角落站立多时的太监——何彦,走到隆观天子近前躬身应声道:“万岁……”

:“去叫禁卫司查一查,突然有这么些人弹劾李钏到底是怎么回事?让他们搞清楚最近对着李钏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告诉内务厂杨公公那边,继续对边境使些力气。另外,安梁城内,有些敌国的奸细和暗桩赶紧好好清理。”隆观天子靠在御座上吩咐,显得极为严肃。

:“奴,明白。”何彦躬着身子行了一礼,便退了出去。

看着临政殿内部的陈设,又看了看自己御座的扶手,隆观天子忽然重叹几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毕竟,谁的旧时故事,不是带了些风霜呢?

同类推荐
  • 奇葩世界做皇帝

    奇葩世界做皇帝

    九州大陆,自汉失其鼎,天下共逐之。乱战缠绵百年,中原大地逐渐分裂为三大帝国、七大王国,以及数百诸侯国。三大帝国为唐、宋、明!七大王国为燕、赵、韩、魏、楚、齐、秦!数百诸侯国,大者十几城,小者一两城,散布在帝国与王国之间。中原乱战,四夷兴起,开国建制,变为辽、金、元、清四国,磨刀利马,虎视眈眈,时刻准备进攻中原花花世界!……“我去,这世界真尼玛奇葩!将我扔到这个世界来,这是要玩死我啊!”萧思仁看着脑海中的记忆目瞪口呆。系统:“不会的,拥有气运大召唤系统,即可使用气运秘术,又可召唤各路英雄,这世界谁能挡你!”
  • 大楚之滨

    大楚之滨

    普天之下,莫非楚土率土之滨,唯有楚臣一颗异星降临,是,紫薇帝星,亦或,是天狼孤煞且看他以帝胄之身,带百万披甲之士,以无上雄姿,打破这六国乱世。醉卧美人膝,手掌天下事,他……便是大楚帝君。
  • 镇远

    镇远

    大乾王朝一个在乾天大陆上统治了千年之久的王朝,风雨飘摇的王朝,面对西方蛮族的虎视眈眈,叛乱四起,混战不断,它又能如何?群雄并起,血染虎闸,无数的大乾俊杰,为它前赴后继,为它而生?为它而死?只为让自己的民族脊梁不倒!不愿子孙沦为异族奴仆,为大乾再次屹立绝巅,写下一曲壮丽悲歌。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从军为国,挡蛮族。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蛮族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争霸朝鲜

    争霸朝鲜

    青龙神兽镇守新罗、白虎神兽镇守百济、朱雀神兽镇守高句丽、玄武神兽镇守扶桑。后倭国挑拨朝鲜三国开战,蔡伦、袁天罡、鉴真前来平定。十八般兵器、不一样的打怪升级,一本《太极天书》能否带来海东和平?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本书从1870年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各发生的一件大事讲起。在大清国,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欧洲则爆发了普法战争。1895年,太平洋西岸,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李鸿章被撤销直隶总督一职;在东岸,美国的GDP总值第一次超越大清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从1870年到1895年的26年,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26年,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巨变的26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进入下行曲线的26年。其间之内政外交,无论是成是败,为是为非,李鸿章都扮演了核心角色。因而,这26年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李鸿章时代。如何认识这样一个时代?“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辞颜纪

    辞颜纪

    你知道吗?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我们终究只能离别,愿下次相见,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
  • 我在企鹅物流工作

    我在企鹅物流工作

    明日方舟里,一只鲁珀族在企鹅物流里工作,抢德克萨斯的巧克力棒吃,用着能天使的铳,任务期间循环以可颂的盾牌为支撑点跳跃,听着空的歌。
  • 网王之欲火重生的爱恋

    网王之欲火重生的爱恋

    灰姑娘有很多,但却只有一双水晶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是灰姑娘但你的命运却决定了你是否是灰姑娘,能否拥有这双水晶鞋。公主和王子相识却只因胆小懦弱错过了,当异时空的天才少女来到了这里,那么公主和王子还能错过吗?
  • 我的一生唯与你相惜

    我的一生唯与你相惜

    言芝惜推不动他,张大嘴巴狠狠咬在他肩膀,左逸皱了一下眉,水杯送到自己嘴边喝一口水含在嘴里。言芝惜松口,牙齿觉得累。看着左逸鼓鼓的口,疑惑道:“你嘴巴干嘛啦?”左逸嘴角上扬,吻上言芝惜的嘴,硬是把水喂到她口里,言芝惜不停地拍他。左逸喂完才起身,背对她说:“喝水,消消气。”
  • 游戏界的警察生涯

    游戏界的警察生涯

    未来世界科技发达,人类劳动力彻底解放。世界联合国为避免无业人员四处生事,特地研发出一个名为真实降临的游戏世界。
  • 千机图

    千机图

    三年前,他被一位道士强行掳走,意外的踏上修行之路,奈何自身体质所限,修行之道举步维艰。三年内,他随师游遍诸域百境,观山川之势、云雾律动、百兽之形,领略世间诸般奇异事物,从自然的痕迹中临摹出符箓之道。而今,他带着师傅的密令,和半吊子的道术“下山”,开始一段命运的征途……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凡心

    凡心

    他是战功累累,皇后的养子,凌月国唯一一位外姓王爷。他风流倜傥,却为丞相女所倾倒。她是左相音隼的女儿,她黯然无光,她宁静若水,她是左相最不宠爱的女儿。他时而勃然大怒,时而却轻率调笑,她分不清他重重面具下隐藏着怎样的心。她倔强的个性让他又爱又气,她活在生活的夹缝中,每一步走的艰辛,他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命运的线将他们牵到一起。
  • 浙商商道

    浙商商道

    浙商草根本性:群狼还是独兽浙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商帮”,被台湾商界誉为“大陆之狼”,享有“中国犹太人”的美称。无庸质疑,浙商已经成为继晋商、徽商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时代性的大商帮。浙商是群狼,一旦发现猎物,便群起而攻之。这就是浙商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也是浙商最具竞争能力的一个方面。浙江商人作为商人的一个群体,不仅创造了许多财富,而且为全国商人提供了一套可学可操作的经商哲学。本书为读者揭示了浙商的成功秘诀,经商之道。
  • 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对于世界的解释,表现了某种程度的现实,这种现实让人绝望,却能给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