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95100000002

第2章 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引子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战略布局才能落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铸就。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6]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方向,把握内在规律,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迈进。

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关键在“深化”,根本在“改革”。只要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等,这些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优势的东西不仅不能改掉,而且要在改革中使其不断完善。要增强政治定力,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要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对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推进改革。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统一,既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协同配合,又注重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要坚持全局和局部的统一,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生。要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统一,既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又加强总体规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统一,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要着力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按照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扎实开展工作,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促发展、惠民生。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积极设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破解制约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新活力。要认真执行中央要求,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要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我们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坚持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确保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举措有力,随着一批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随着一项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犹如阵阵新风吹拂华夏大地,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动力,取得了良好的开局。我们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三严三实”的作风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

靠全面深化改革 筑就中国梦[7]

第一,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可靠保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可以说推进改革开放与实现中国梦是内在统一的。

一方面,改革开放开启中国梦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是改革开放开启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征程,使中国梦的实现成为可能。改革开放的成功,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保障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只有扩大开放,才能使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成为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还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第二,以实现中国梦为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现实中的问题千头万绪,各种深层矛盾错综复杂,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实现中国梦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要处理好方向与方法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既要重视整体推进,也要重视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问题,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摸着石头过河,在摸石过河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其次,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要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在对经济工作的管理中,要用更多的市场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市场驾驭能力。

最后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贯穿30多年改革历程。能否科学把握三者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梦的成败。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度,成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必须坚持的三个维度。

第三,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必然涉及方方面面,涉及深层次问题、深层次矛盾的有效解决和重要利益关系、基本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等等,任务之复杂、之艰巨可想而知。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瓶颈、涉险滩,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一方面要慎重提出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秉持科学理念,讲究改革策略,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既要重视整体推进,又要重视重点突破,加强各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研究;既要反复研究、反复论证,但也不能因此就谨小慎微、裹足不前,什么也不敢干、不敢试;既要注重顶层设计,也要注重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探索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在统筹规划中协力推进改革;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中国梦。只有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讲过很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第一次讲。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总目标立起来了,才能统领全局,才能“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过去,我们也提出过改革目标,但大多是从具体领域提的。比如,我们讲过,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怎样治理社会主义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没有很好解决。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邓小平同志这一战略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延伸。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从长远看,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没有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必然带来严重政治后果。

习近平同志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明确的论述和界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主要应该抓些什么工作呢?对此习近平同志也有明确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义[9]

全面深化改革要准确把握改革内容的全面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再出发”,标志着改革开放由以前的单项突破进入到全面、系统、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0多年来,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环境和条件都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家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往那样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全面推进,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再部署,既有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的具体安排,更有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以改革为主线,提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不仅有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而且更加全面系统地总结和丰富了党的改革理论。在改革的总目标上,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改革的本质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改革的性质上,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的作用上,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改革的主体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改革的价值目标上,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动力上,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改革的方法上,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这一系列重大政策突破和理论创新,表明我们党对改革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了我们党对改革的充分自觉和坚定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度、力度、深度和难度都前所未有,必须更加注意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从广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也涉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重要领域,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从力度看,就是确保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从深度看,经过30多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改革进入深水区。从难度看,当前改革触及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调整的都是极为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涉险滩、破瓶颈,矛盾复杂、敏感、艰巨程度都前所未有,改革进入攻坚期。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必须高度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和可行性,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实施中相互促进、成效上相得益彰。

全面深化改革要准确把握面临矛盾的深刻性

以革故鼎新的精神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改革最怕的是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对过去体制机制的修修补补,而是重构和创设,要转型升级,要提质增效。这必然带来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转变,必然要对旧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冲击和影响,必然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观念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观念的转变也是最艰难的转变,观念的转变又是最迫切的转变。解放思想是前提,是总开关,没有思想上的先导和破冰,就没有改革上的突破和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以壮士断腕的精神打破利益固化的樊篱。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进行部署的,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一部分人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中得到巨大的利益和好处,转型后有的既得利益没有了,有的既得利益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影响,难免抗拒转型,抵制改革。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绝非易事,比触动灵魂还难。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对利益关系的触及将越来越深,在社会利益多元化、改革路径缺乏共识的背景下,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更大、任务更加艰巨。要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上,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实质性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固化樊篱,增进改革的共识与合力。

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冲破体制机制的弊端。体制的弊端是最大的弊端,机制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体制机制一旦形成并实施,就有巨大的社会运行惯性。一些体制机制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并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发挥过重大作用,不少同志比较熟悉和适应,难以割舍;在过去体制机制下工作的人员多分布面广,彻底打破它难度很大,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经验式粗放式进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阶段,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政策制度的作用日益显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性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有效体制机制保障。

深刻把握和自觉运用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法[10]

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

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从全局出发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其次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使作出的改革决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要求;再次要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

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和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矛盾分析方法的深入把握。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抓住改革创新的关键问题,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难点问题,研究对策、寻找答案;就是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

坚持底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底线思维”,是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一种包括辩证法、实践论在内的系统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对于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用两点论看待问题,既看到面临的机遇和有利因素,又看到面临的挑战和不利因素,未雨绸缪、科学研判,守住底线、不破红线,及时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并促进形势向好的方面转化,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各项工作的主动权。

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改革规律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

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是最根本的解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全面深化改革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但解放思想不是思想的随意发散,而必须以实事求是为目的和准则。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就是找出症结、寻找答案、探索规律、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打破思想的僵化和利益的羁绊。

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我国的改革是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等各领域各方面的全面改革,如果不注重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造成改革的“短板”,就会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继续深化改革的阻碍。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但整体推进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不是均衡的两点论,而是有重点的两点论。因此,在全面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同时,必须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摸着石头过河起步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我们党成功领导改革开放事业的高超智慧和宝贵经验。但是,改革开放作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其实从一开始就有顶层设计。事实证明,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并非矛盾对立的,坚持两者辩证统一是我们党在改革方法论上的重大创新。坚持两者辩证统一,形成顶层决策和一线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方法。

处理好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考虑、全面论证、科学决策。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相结合,才能既有闯的劲头,又不会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习近平同志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强调步子要稳,就是各项改革必须有序推进,不能任由各地各部门自行其是、各自为战,不能跑急、跑偏、跑乱。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这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关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交融的态势更加明显,改革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稳定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这样的复杂环境,对于我们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不仅明确指出了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价值指向,而且为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改革啃硬骨头、涉险滩,归根结底是为了克服既得利益的掣肘,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促进更好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发展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价值指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紧紧围绕改善人民生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才能达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最大程度的统一,才能让改革红利释放到最大限度,发展绩效达到最高水平。

如何看待“对改革开放的质疑”?[11]

1.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

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第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成功实现由低收入经济体向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636463亿元。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位居世界第十位,2008年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12年的5680美元。

第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基本消灭贫困到解决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的历史性跨越。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都比1978年增长十几倍,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明显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平均每年脱贫544万人。

第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和内陆,从制造业到农业和服务业,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大幅提升。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金融时报》为此刊发评论:“过去30年,每隔约4年,中国贸易额就会翻番”。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196亿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则达到1160亿美元。

36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宝贵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改革决不是搞私有化

有些人所谓的“改革开放不足”,实际上是认为私有化不足,认为只有私有化才能搞市场经济,只有私有化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有的人以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为名,主张削弱甚至像苏联解体时那样分掉国有企业;有的人以要素市场形成为名提出要搞土地私有化,等等。这些观点的影响和后果都很危险。私有化过去不是改革的方向,现在和将来也不会是改革的方向。这是因为:

第一,私有化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目前,世界上实行私有化的国家经济体有近200个,其中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只占极小部分。《经济学人》认为,今天西方多数国家的经济都成了寅吃卯粮的债务依赖型经济,即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法,解决经济和财政问题。法国和意大利已经30多年没有实现收支平衡了,冰岛政府因治理无方使“国家破产”,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将私有化经济的不可持续性暴露无遗。2008年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陷入严重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据报道,2012年美国1%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占全民年收入的19%,创下1928年以来最高纪录,绝大多数中产阶级生活改善缓慢,相当多的人甚至生活贫困化。

第二,私有化不是发展中国家包治百病的“良方妙药”。前些年,西方一些人在俄罗斯搞“500天计划”,以“休克疗法”搞私有化运动,瓦解了俄罗斯原有的经济制度,从根本上打乱了整个社会的变革秩序。乌克兰推行私有化改革的十年,国民经济倒退了60%。阿根廷在西方支持下进行的“私有化”改革,也使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国家负债1300多亿美元,社会分化,人民贫困,贫困率由私有化之前的7.7%猛增至30%,失业率超过了20%。可以说,许多国家的“私有化”带来的是“贫困化”,是民不聊生,是民族的冲突和国家的动荡。

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离开了公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造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削弱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主导作用,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放弃国有企业的影响力,甚至分掉国有企业,必然会为国际垄断资本所控制,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就难以保障。因此,经济改革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

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土地私有化绝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我国人多地少,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人均耕地仅0.1公顷,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0.6公顷。如果实行土地私有化,其结果非但不能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反而可能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大批涌进城市却难以就业,可能会出现城市贫民窟化。事实证明,私有化不符合我国现实发展规律,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决不能搞土地私有化,而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3.改革决不是搞国家资本主义

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成是“国家资本主义”或“新官僚资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媒体热炒“国家资本主义”话语,更多的目的是给我们贴上意识形态的标签。2012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多个场合发表演讲使用这个概念,作为其批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理由,她认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构成经济和战略挑战,以主权财富基金和大型国有企业为特征的国家资本主义会造成世界范围内以企业为基本单位的经济竞争不平等;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可能成为一些国家滥用经济优势、干扰邻国发展的工具。

用“国家资本主义”或资本社会主义称呼中国,否认中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是荒谬的。

第一,将世界划分为自由市场和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世界是多彩的。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模式也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一种模式,其他还有英国模式、莱茵模式、瑞典(福利国家)模式、东亚模式,等等。把世界分为“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两个阵营过于简单化,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政府干预经济的形式,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都能够根据本国的国情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另一种现代化发展道路(或模式)。世界是多向度发展的,不能总是用美国或西方的标准来裁判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

第二,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并不取决于国家或企业的性质,而取决于经济竞争是否平等,是否遵守竞争规则。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一直有意贬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果认真回顾主要发达国家崛起的历史,就不难发现国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总结20世纪以来的发展经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有利于在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福利的同时实现社会目标。

“国家资本主义”论者总是攻击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和腐败问题。腐败问题是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并不为某些国家所独有。国有企业并不必然就是低效率和容易滋生腐败,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历史上都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国有企业效率和问责程度比私有企业差,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社会责任表现突出。而美国一些企业明显缺乏透明度和社会责任,尤其是经营者对于所有者缺乏责任。这些企业肆无忌惮地进行所谓金融创新,其实是不负责任地玩转移风险的投机游戏,而危机来临时又能因“过大而不能倒闭”,得到政府的巨额救助,侵吞纳税人的利益。“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对美式资本主义的反抗。

自由资本主义只是经济行为天然合法的一个神话,企业绩效的高低、社会责任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是国企还是私企。中国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国有企业的效益和效率都有所提高。当然,提高企业绩效的根本途径是竞争而并非一些人所鼓噪的“私有化”。中国自加入WTO以后,一直遵循既有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参与世界经济竞争,获得较多的发展机遇和合理的发展空间。无论是运行主权财富基金还是开展国际投资,都是依照国际经济规则和国际惯例,在改革开放中,甚至给外资以超国民待遇。中国企业一直按照国际规则在国内外市场展开竞争,并创造了经济总量快速跃升的“中国奇迹”。2014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612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全年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028.9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已达6463亿美元。我国已从商品输出阶段进入投资输出和服务贸易输出阶段。这令西方一些人惊讶和恐惧,所以,他们总是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标签来打压中国。可以预见,今后围绕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4.改革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决不能相互否定

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跨出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有些人喜欢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或者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全面否定,以衬托、解释改革开放后的成功;或者是批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腐败蔓延等问题,用改革开放前的时期来否定后一时期,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实行的是典型的社会主义,更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设想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等等。所有把两个历史时期完全对立起来、互相否定的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西方左翼学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是和改革开放前所打下的社会经济基础和人民所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例如,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认为:“改革前30年的基础建设是后30年发展的起点。”那种认为毛泽东为了意识形态而牺牲现代化建设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在毛泽东时代,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0%增加到72%,中国已从一个基本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国。”[12]

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很难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包括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继承和发展,也包括对探索中正确的经验总结和独创性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要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走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反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官僚化、特殊化等思想观点。尽管上述思想观点和方针政策有的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有的没有坚持下去,但党在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和认识成果,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13]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相互否定,它们是坚持、改革、发展的关系,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它们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同时又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一方面,二者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相互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另一方面,二者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其中,有的差别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比如,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则是本质的、内在的,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正确认识这种联系与区别,才能看到,无论用哪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党的历史的否定,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5.改革决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

中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以经济改革为先导,有效推进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贸易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以新的制度安排替代或置换旧的制度结构,经济改革任务也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整个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政治改革选择了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道路,渐进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因此,说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滞后的观点是错误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众所周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之时,政治上就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后来又废除了领导干部实际上的终身制,实行任期制。可以说,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改革总体上不存在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改革在某些方面滞后的问题,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某个领域,改革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靠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社会上很多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此,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

同类推荐
  • 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如何提高中共网络执政能力

    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如何提高中共网络执政能力

    解读大数据时代党执政的机遇和挑战展现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互联网思维”本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别从“如何总结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如何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如何保障中国国家大数据安全”“如何保障大数据时代党的执政安全”“如何运用大数据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如何以大数据提升公共决策科学化水平”“如何保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等12个方面,深入解读大数据时代网络执政力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加强互联网治理,推进网络强国战略。
  • 晚清幕府:变动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晚清幕府:变动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日本幕府跟中国的幕府完全不同。日本幕府代表天皇行政,中国的幕府是辅佐地方长官,其实就是各种名目的秘书机构。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他们如何做个好幕僚?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三)

    本书内容包括崇尚公平,履职为公,办事出于公心,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气在身,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正派,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为政以廉,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以权谋私,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弘扬传统美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 与官员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与官员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战略问题,战术解决。战略是务虚,战术是务实。战略是踱方步,战术是踏实地。中国一首古诗中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赋先擒王。”这里不但讲了战略思维,而且讲了战术要领。战略思维是关于战略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制定战略方针原则的理论依据。战略思维的质量反映概括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在向广度与深度延伸过程中需要娴熟的战术清扫前进中的障碍。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热门推荐
  • 绝版花痴女

    绝版花痴女

    她是一个典型的野蛮少女,可偏偏出现一个“傻蛋帅哥”让她,让她原本的生活偏离了轨迹。
  • 醒世灵尊

    醒世灵尊

    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灵性,只不过强弱不等而已。灵语大陆,以人的灵性修行为根本。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沉淀,人类在提升灵性的基础上,反而更为痴迷灵诀带来的战力,显得有点本末倒置了。战茗一,启灵时灵性值满阶,本为不世奇才,奈何其灵性竟然毫无属性,无法修炼任何一种高深繁杂的灵诀。心灰意冷之下撞入祁云森林,偶遇机缘,开始成长之路,一步一艰险,粉碎了一个又一个阴谋,终于迈上了成功之巅。其间美女芳心不渝,柔情百转,让人身心愉悦;破坏遮天阴谋,阻止布局天地万物的游戏,更让人心潮澎湃,豪情倍起。
  • 万炼神尊

    万炼神尊

    父亲被下毒,废去族长之位。一夜之间,周易从家族大少爷,成了人人可欺,备受冷眼的废物家奴。直到一盏玄奥油灯的出现,一切都变了……
  • 行界之盛世狂欢

    行界之盛世狂欢

    穆云看着她哭红的双眼,说:“也许你会选择屈服,选择妥协,但我,永远不会!”
  • 论水遁的深度研发

    论水遁的深度研发

    自我催眠之后成功的穿越火影世界。和母亲学习医疗忍术之后专心的早就水遁领域,结果因为一次意外意外开发出了冰遁血继限界。偶然之间接触到了世界的隐秘,得到了炼药术,于是一个不小心又捣鼓出了沸遁血继限界。面对团藏的逼迫,大蛇丸的引诱,晓的邀请……朕决定走上一条不一样得到道路,让世界在朕的脚下臣服。
  • 天衢

    天衢

    一道霞光闪过,没落到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没过几年,这个小村长就莫名的消失了,但还是幸运的留下了三个还未长大的小孩,以及五个村里的青壮年。但随着这五个青壮年的一番商议,他们也在一个暴雨的夜晚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们怎么离去的,也无法发现他们的踪迹。最总只留下了三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不过幸运的是,孩子被交给了一个大户人家照顾。但命运人心的改变和命运的安排,一切都在改变……
  • 东京不太灵

    东京不太灵

    一对兄妹,一世的羁绊:一段感情,一生的约定。那是缠绕在两人身边的荆棘,那是谁也不肯说的原因。只因为,我在你身边,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妹妹,为了你,我也必定会站在万神之巅!俯瞰世界.....”
  • 我叫陈青云

    我叫陈青云

    轮回主宰—安迪斯于两大宇宙文明终极之战中陨落,灵魂破碎,一丝灵魂碎片轮回转世成为一名叫做陈青云的少年。我叫陈青云可能来自另一个世界。我将就此开启一段不一样的修行之路。
  • 星星辰之一直爱

    星星辰之一直爱

    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孤儿院的小朋友戏弄她,院长讨厌她,饭都是别的小朋友吃剩的,被子也是最薄的,但她从不放弃,微笑面对现实。经过十六年春秋,她离开了孤儿院,到了外面生活,她来到了圣湘学院读书。她在圣湘交到了一个知心好朋友,然后她遇到了他,她的人生渐渐明亮起来,他们会擦出怎样的一段火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