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33900000001

第1章 授教(1)

清末京师大学堂在清政府高压之下,课程也多陈腐无聊之论,经常引起学生不满。当时,有个姓叶的教习给预科学生讲授“人伦道德”课,学生对他的空谈不满,他仍赖着不走。此课考试时,有一学生孙炳文在考卷上大书“叶公好龙,尸位素餐”八字。结果孙被学校挂牌开除。孙后来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回到北京大学,1912年毕业于预科第一类。

据沈尹默回忆,他初入北大任教时,有一预科教地理的桂蔚丞老先生,每次上课时,均有一听差挟一地图,捧一壶茶和一只水烟袋跟随上讲堂,置之于讲堂上,然后退出,下课照旧如仪。而且其教科书、参考书和讲义对学生是保密的,丝毫不允被借阅。

陈汉章于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任国立北京大学历史教师。他教中国历史,自编讲义,搜罗资料,从先秦诸子讲起,考证欧洲近代科学中的声、光、化、电之学,在我国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早有记载。

那时,欧洲列强尚处于茹毛饮血时期。当时正在北大就读的茅盾课后作“发思古之幽情,光大汉之天声”的对联形容此事。陈闻听后解释道:“我明知我编的讲义,讲外国现代科学,在两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是牵强附会之说。但我为何要这样编呢?鸦片战争后,清廷士林中,崇拜外国之风极盛。中国人见洋人奴颜婢膝,有失国格人格,实在可耻可恨。我要打破这种媚外崇洋风气,所以编了这样的讲义,聊当针砭。”他还说:“中华民族同白种人并肩而无愧色。”茅盾事后称陈汉章是一位“爱国的怪人”。

冯友兰在北大上本科时,“中国哲学史”一课由哲学系陈介石讲授。

他从先三皇、后五帝讲起,每周四小时,讲了一个学期才讲到周公。学生问他如此讲法,何时才能讲完,他说:“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要讲完一句话就可以讲完。要讲不完就是讲不完。”果然课没讲完,陈就去世了。30年代史学系一位讲师讲宋史,与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学年下来,仅仅讲了一个王安石变法还没有讲完。40年代邵循正在北大讲元史,一个学期也只讲了一个成吉思汗。

陈介石在老北大深受学生尊重,他在哲学门(系)讲“中国哲学史”、“诸子哲学”,还在历史门(系)讲“中国通史”。他讲的是温州一带的土话,一般人都听不懂,甚至连好多浙江籍的学生也听不懂。因而上课时只好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发给大家,登上讲台,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得非常之快,下课铃一响,粉笔一扔就走了。而且在下课铃响的时候,恰好写到一个段落。他虽不讲话,但却是诚心诚意地备课,课堂所写与讲稿亦各成一套。

据北京大学毕业的震瀛回忆,辜鸿铭在北大执教时,“很得学生爱戴,胡适之先生也比不上”。他回忆说,辜常常教学生念英文本的《千字文》:Dark skies above the yellow earth。音调很足,口念足踏,全班合唱。

“现在想起来,也很觉可笑。看他的为人,越发诙谐滑稽,委实弄得我们乐而忘倦,这也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学生也很喜欢。”沈从文回忆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学时的情景:“辜先生穿了件缃色小袖绸袍,戴了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系了根蓝色腰带。最引入注意的是背后拖了一根细小焦黄辫子。老先生一上堂,满座学生即哄堂大笑。辜先生却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要笑我这条小小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因此只有少数人继续发笑,多数可就沉默了。”沈称辜的这句话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辜鸿铭在北大评授的是英国文学,每学期上第一堂课,他都要先对学生宣告:“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这是师徒大义,不可不讲;第二章,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时,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辜要求虽严,但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陈独秀说,辜鸿铭在北大上课时,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辜坐在靠椅上,拖着辫子,慢吞吞地讲课,一会吸水烟,一会喝茶,学生着急地等着他讲课,辜一点也不管。有时一年下来只讲六首十几行英诗。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英诗时,称“英诗分三类:国风、小雅、大雅。

国风又可分为威尔士风、苏格兰风等七国风(只是没有萨克斯风)”。并对学生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辜鸿铭在北大教英诗时,有学生求教学语言妙法,辜言道:“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的就是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黄侃在北大任教时,常常身穿蓝缎子团花长袍,黑缎子马褂,头戴一顶黑绒瓜皮帽,腰间露出一条白绸带。每次授课,讲到紧要精彩处,则戛然而止。并对学生说:“这里有个秘密,仅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还不能讲,你们要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才行。”01992年,受梁漱溟等人的揄扬与举荐,熊十力被蔡元培聘为北大主讲“佛家法相唯识”的特约讲师。一到北大,他即打破“师生蚁聚一堂”的学院式教学方式,而采取古代师生朝夕相处,自由随和的书院武教学,力主道德与学问并重,生活与学习一致。熊在北大不好多上课,学生上门问学比去上课还多,被人称为不上课的名教授,弟子亦满天下。

熊十力讲课时或与友人交谈时,谈到重要的地方,往往情不自禁,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震堂宇。以致学生们都不敢坐第一排,怕熊的“棒喝”。有的人躲在最后一排,他就从最后一排敲起。朋友们与他谈话,也不敢靠近他。据说张东荪与他交谈时也被他拍过巴掌。

刘文典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红学家,持论多有“索隐派”的色彩。有一次,原定在西南联大一小教室中开讲《红楼梦》,后因听讲者太多,容纳不下,只好改在教室前的广场上去讲。届时早有一批学生席地而坐,等待开讲。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已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慢步登上讲台,缓缓坐下。一位女生站在桌边从热水瓶里为刘斟茶。刘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如唱“道情”一般,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只、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然后拿起粉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滁”四个大字,并解释说:“元春省亲大观园时,看到这幅题字,笑道:‘花滁’二字便好,何必蓼汀?花滁反切为薛,蓼汀反切为林,可见当时元春已然属意薛宝钗了……”刘文典在西南联大讲《文选》课,不拘常规,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带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便一边吸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时他是下午的课,一高兴讲到五点多钟才勉强结束。或称刘“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讲课时,吴宓(号雨僧)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一如既往,闭目讲课,每讲到会心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去,然后问道:“雨僧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便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刘文典上课征引繁富,经常一堂课只讲一句话,故而讲《文选》,一个学期只能讲半篇《海赋》。后因吸食鸦片,有时上课中间瘾发便狂抽香烟,由于发音多通过鼻腔,故而声音含混不清,讲《文选》时,只能听到他嗫嚅而言:“这文章好!这文章妙!”有一次,刘文典上了半小时的课便结束了上一讲的内容。学生以为他要开讲新课。这时,他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下个星期三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届时,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生动形象,见解精辟,让听者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刘师培是学问渊博的旧派学者之一,被称为老北大的“怪杰”之一。

他在北大开设的课程是“中国中古文学史”。他上课总是两手空空,既不带书,也没有一张卡片,而是讲台上一站,随便谈起,头头是道,可以从头到尾一节课原原本本地讲下去。所引古文资料,常常是随口背诵,一字不差。声音不大清晰,却句句皆是经验之谈。但他最怕在黑板上写字,不得已时,写一两个,也多是残缺不全。

林损讲课喜欢标新立异。他长于记诵,许多古籍都能背诵,诗写得也很好。同时好酒而常借酒说怪话,胡适便经常成为他的下酒菜。他上课经常发牢骚,讲题外话。他讲杜甫《赠卫八处士》时,说:“卫八处不够朋友,用黄米饭炒韭菜招待杜甫,杜公当然不满意,所以诗中说‘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意思是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一次,周作人问他:林先生这学期开什么课?他正儿八经答:唐诗。周又问:准备讲哪些人?他答:陶渊明。

老北大的一位女生描写许守白讲戏曲课的情形:“一位教师进来,身穿西服,光头,前面留着一个桃子,走上讲台,深深地一鞠躬,随后翻开书来讲。学生们有编织东西的,有写信看小说的,有三三两两低声说话的。起初说话的声音很低,可是逐渐响起来,教师的话有点不大听得出了,于是教师用力提高声音,于嗡嗡声的上面又零零落落地听到讲义的词句,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学生的说话相应地也加响,又将教师的声音沉没到里边去了。这样一直到了下课的钟声响了,教师乃又深深地一鞠躬,踱下了讲台,这事才告一段落。”周作人学问很深,但讲起课来却很不善言辞,一口很不好懂的浙江口音,走上台后常常有点手足无措,许久才站定,然后把两手分别插入棉袍兜儿里才慢慢讲下去。

同学形容他讲课如拜伦所描写的波桑教授,“他讲起希腊文来,活像个斯巴达的醉鬼,吞吞吐吐,且说且噎。”。梁漱溟在北大讲“印度哲学概论”、“大乘唯实论”、“东西文化及哲学”等课,有甚多的见解,很受学生们的欢迎。1923年前后,梁漱溟讲“儒家思想”一课,正式注册的仅九十多人,平时听讲的多在二百余人。但梁却不善言辞,文字也欠流畅,每当讲到某个道理时常不能即兴说明,便急得用手触壁或是用手敲头深思。据说,梁讲印度哲学和唯识论时,哲学系的彭基相、余光伟等都不大同意梁的观点,他们对旁人解释去听课的原因说:“我们是来听听他荒谬到什么程度的。”梁也不以为忤。

钱穆是北大学生喜爱的教授之一。他在北大讲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中国通史”等课程,从来都是两个小时连起来讲,中间不休,他讲课的地点从来都在二院大讲堂,而且从来都是座无虚席。朱海涛描述钱穆的讲课风采道:“一副金属细边眼镜和那自然而然的和蔼,使人想到‘温文’两个字,再配以那件常穿的灰布长衫,这风度无限雍容潇洒。

向例他总带着几本有关的书,走到讲桌旁,将书打开,身子半倚半伏在桌上,俯着头,对那满堂的学生一眼也不看,自顾自地用一只手翻书。翻,翻,翻,足翻到一分钟以上,这时全堂的学生都坐定了,聚精会神地等着他,他不翻书了,抬起头来滔滔不绝地开始讲下去,越讲越有趣味,听的人越听越有趣味。对于一个问题每每反复申论,引经据典,使大家惊异于其渊博,更惊异于其记忆力之强。……这种充实而光辉的讲授自然而然地长期吸引了人。”顾颉刚学问渊博,善写文章,乃“疑古学派”之大家。作为名教授,顾颉刚长于研究,却拙于教学。在北大上课时,总是穿宽大长袍,戴一副白色金边眼镜,微驼着背,显得不苟言笑。虽然旅居北京多年,却仍然脱不了一口浓重的苏州口音,再加上有点口吃,所以讲课时常常词不达意,意多而言语跟不上,一般学生不易听懂。因此他便扬长避短,很少侃侃而谈,除了发给学生大量资料外,大部分时问都在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书,通常写满三四黑板,下课的铃声也就响了。钱穆曾说:“颉刚长于文,而拙于口语,下笔千言,汩汩不休,对宾客则讷讷如不能吐一辞。闻其在讲台亦惟多写黑板。”虽然顾不善讲课,但他的板书内容却是精心准备的读书心得,很有见解,对学生很有启发,所以时间一久,大家也就认可了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觉得货真价实,别具一格。

顾颉刚考试也与众不同,他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学会找资料,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思考,并鼓励他们创新。考试时通常采用开卷的方式,让学生把试卷带回去做,但不许抄他的观点,凡抄袭他观点的试卷分数都极低,凡是提出自己见解的,即使是与他唱反调,只要能自圆其说,往往能得高分。

同类推荐
  •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

    1984年1月24日晚,一个并没有飘雪的冬天的晚上,我以一声长啼来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六年半后,坐着爸爸的永久牌自行车开始了伟大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上学。小学六年不学有术成绩卓著,奖状整了半墙壁。一不留神成了父母的骄傲和邻家孩子的楷模。上了中学自封天才目空万物,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一踏糊涂一去不返。在父母的长吁短叹中沦为邻家孩子的反面教材。走在路上总觉背脊发凉,人家指着我摇曳的背影:“当年名动村野的县级三好学生,某某镇中心小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县级三好学生,据说他的名字已被载入该校校史。现在,唉……!”
  •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

    《女人心经》是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殷谦所创作的关于女人心灵感悟的随笔集。它是《人经》三部曲的子集,以充满激情的语言阐述人性、情感以及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在优美的文字中体味生命的真实感动。
  •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本书属文学类,散文、随笔作品集。通过作者本人对美国社会各方面的深切观察和体会,主要从两个角度娓娓道来作者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全书分两辑,上辑通过作者儿子在美国上初中高中大学的经历,对美国的教育制度,教育环境,和小留学生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和家长及社会的相互互动进行了细致,生动,引人入胜的描绘。作品的第二辑题名为美国风情录,作者用短小精干的篇幅对美国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展示和分析,读来清新可喜,生动有趣。书中通过留意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刻画出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轨迹,给读者带来感动和启示,值得读者细细体会。
  • 北仑往事

    北仑往事

    本书分往事篇和怀旧散文篇两部分。往事是北仑新区时刊的记者所写的通讯报道,主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北仑的人和事,反映了北仑建区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记忆部分为时刊副刊上发表的以怀旧为主题的散文集,反映北仑旧时的风俗人情等,富有生活意趣。
  • 陌路相逢

    陌路相逢

    本书收作者中、短篇小说5篇,讲述了一件件情感故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有所感悟。
热门推荐
  • 巅峰强少

    巅峰强少

    绝世强者霸气回归校园,他只想与绝美女校长谈谈人生、与校花玩玩暧昧;却有无数美女缠绵不休,诸多麻烦找上门。且看他脚踩高富帅、拳打流氓地痞、美女怀中抱,纵横花都所向无敌。
  • 国娱十年:娱圈养成手札

    国娱十年:娱圈养成手札

    《我要当明星》活动铺天盖地地在全国范围内泛起一股热潮,辛玉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娱圈沉浮,这条路,注定坎坷不平。回首十年,又有谁一直在身后默默守护?
  • 废材逆天:绝宠轻狂三小姐

    废材逆天:绝宠轻狂三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顶级杀手组织歃血盟少主景慕苒,却死于仇人之手,带着萌宠华丽丽的穿越成东篱国右相府的废材三小姐。究竟是废材变天才,还是天才变废材,还尚且未知。他是东篱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三皇子风离尘,皇帝宠爱,想嫁给他的人数不胜数,可他却偏偏恋上无情的她!“风离尘,脸呢?”“脸是什么东西?可以吃吗?可以换钱用吗?可以当娘子吗?”“……”果然,高冷什么的,都是骗人的!…………当他遇见她,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 恋爱大魔咒:赖皮总裁狂追妻

    恋爱大魔咒:赖皮总裁狂追妻

    一本正经的黎大总裁,在她面前就是只扯不清绕不明的赖皮黎小狗。花天酒地,却总让她扮老婆来打扫战场,也不过是为了,想要见一面她。一场生死盟约,一场车祸。她看着重症监护室里的他,泪流满面:快好起来,我再也不离开你。当痴爱变成无奈,拨开重重迷雾,她重新站在他的面前,只说了一句:我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狗血盟约。作者致谢:本小说封面由墨星小说封面网免费制作,还没有封面的赶快去免费申请啦!百度搜索“墨星”即可找到!
  • 游烂柯山

    游烂柯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归路1云海茫茫觅归路

    归路1云海茫茫觅归路

    云海茫茫无归路,若问归途,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 前尘无觅

    前尘无觅

    何为前尘,何为今生?血色残阳,云霞满天,大漠沟壑纵横,伤痕累累。单看风色,倒是一番别样好景致。战旗猎猎,七零八落地插在地上,战斗的痕迹,贯穿了天地。亦贯穿了她的的身体。一柄赤金长枪,穿心而过,钉在地面上。血水蜿蜒,顺着地面被劈开的痕迹,流成一条小溪。一个白衣的男子,拥着被长枪贯穿的身体,泪水滴落在她脸上,血浸湿了他的衣襟,血水氤氲开来,在素衣上,开出几朵艳丽的牡丹花。……又三百年,魔族归,再烽烟,战事起。大战前夕,仙山之上,绿荫白堤。她靠在一人怀中,清风拂过,似有阵阵幽香。那人轻轻拈下她耳畔一枚柳叶,在她发顶落下一吻。前尘今世,终把你寻到。再不会弄丢。前尘何妨,不知归处,茫茫人海,万里红尘。清风起时,隐有凤鸣,清亮婉转。正是,岁月静好。*排雷:新手上路,不喜勿喷。文风不定,勿怪可能有些人物三观不正,剧情需要,不代表作者三观有坑没填可以来说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祖七灵

    仙祖七灵

    一曲爱恋,几世忧愁。传说中的七灵轮还转世,受尽苦难。人间的王侯经过无数艰辛的追寻,只为能唤醒爱人的记忆。战场、恶魔、诡计、阴谋、诈死、修道等等与人类的爱恨情仇相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