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42900000029

第29章 名辩学之说与逻辑学推理理论(1)

传统逻辑推理的定义是:依据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称为推理。推理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它的种类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三个大类之下又有各自的许多小类,相应的各类推理都有各自的规则。对于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来说,如果前提是真的,遵守推理规则,结论则必然真。或然性推理(归纳、类比推理)在前提真的情况下,其结论也不必然真。传统逻辑推理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形式化方面,各种推理都有其形式并用人工语言加以抽象固定,这是中国名辩学所不及的。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名辩学也建立了自己的推理理论。中国古代名辩学中的“说”相当于传统逻辑中的推理。名辩学中关于说的理论有哪些具体内容呢?

一 、“说”的本质

中国古代名辩学对于“说”的本质给出明确的定义性说明的是后期墨家和荀子。

1.后期墨家论“说”的本质

《墨子·小取》中说: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名”相当于逻辑学中的概念,“辞”相当于逻辑学中的判断。名与辞在当时都是一身而二任,与名、辞相并列的“说”当然也是一种思维形式,它相当于逻辑学中的推理,一定意义上又指论证。当然推理不是论证,而论证必然包含推理。

《墨子·小取》说“以说出故”,“说”的作用是什么呢?

说,所以明也。

通过“说”要达到的目的是“明故”。“说”是使人得以“明故”的一种方式或手段。“故”是什么?

故,所得而后成也。

某个事物(当然包括“辞”)得以成立的理由、根据即是某事物(包括“辞”)的“故”。简单点说,“故”是指一个“辞”所以成立的原因、理由或根据。由此可知,“以说出故”就是用推论来说明原因。把某个“辞”得以成立的原因、根据、理由揭示出来的过程就是说。说是为了出故。出,举也,即揭示。“出故”当然是为了“明故”。

《墨子·经上》将人的知识依据其获取的方法或途径分为三类:闻知、说知与亲知。通过传受得来的知识称为闻知,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称为亲知。那么,什么是说知呢?说知是一种推理之知,即通过推论得到的知识。《墨子·经说上》说知的定义为:

方不库。说也。

方,有的研究者据三国魏张揖著《广雅·释诂》认为有“表义”。此处转义为揭示。摩,同音假借为彰。彰为显义。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袢棉、允之慢,以彰其咎。”故“方不彰”意为揭示、显现前提中所蕴涵的不显露的东西。这就是“说”。也就是把前提所蕴涵的东西显现或揭示出来的过程谓之“说”。

对“方不彰”的上述解释最强有力的证据就是《墨辩》中列举的一个极好的例子:

闻所不知若所知。则两知之。说在告。

在外者,所知也。在室者,所不知也。或日:“在室者之色若是其色。”是所不知若所知也。犹白与黑也,谁胜?

是若其色也。若白者必白。今也知其色之若白也,故知其白也。夫名以所明正所不知,不以所不知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知长。外,亲知也。室中,说知也。

假如别人告诉你,你所不知道的像你所知道的一样,那么,你不仅知道自己原来所了解的,而且了解了自己原来所不知道的。原因在于你听了别人告诉的话(加以推理的缘故)。

例如,室外之墙为白色,室内之墙的颜色却不知道。

但有人说:室内之墙颜色与室外之墙颜色同。这就是使人了解他所不知道的像他所知道的。这就好像是某物或是白色,或是黑色,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室内之色与室外之色相同,如果室外之色是白的,那么室内之色也必定是白的。现在我们确实知道室外之墙颜色是白的,所以,也就知道了室内之墙是白色。正名的作用在于用所知道的去推求所不知道的知识。不可用所不知道的去怀疑已经知道的。

这就好比用标准的“尺”去量度所不知道的长度。室外之墙的颜色是通过“身观焉” (亲眼所见)而得到的“亲知”,室内之墙色则是通过推论得到的“说知”。

室外之墙为白色,这是亲自观察得到的。室内之墙什么颜色却不知道。有人告诉我们:室内之墙色与室外之墙颜色相同。据此,我们虽未亲自进屋去看,却可得出室内之墙色也是白色。可见,“说”就是从已知的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知识,即结论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知识即为“说知”。这确实是“方不彰,说也”的最好注解。

“说”显然是指推理这种思维形式。试把上例整理如下:

已知:室外之墙为白色……亲知

“说”室内之墙与室外之墙同色。……闻知(告)。推知:室内之墙亦为白色。……说知由已知到推知这一过程或方法即是说。已知的前提,就像一把尺子(已知长度),用它去度量一个物的长度(未知)。其结论,正是这一度量的结果,即说知。“说知”与“身观焉”的“亲知”不同。“亲知”是感官受到外界刺激直接得到的知识,是直接经验或直接知识。“说知”则是从已知的知识为前提通过推理而获得的间接知识。

从上例可以看出。“室内之墙是白色”的理由或根据是已知的两个辞。这两个已知的辞就是推知得以成立的“故”。

故,所得而后成也。

中国古代名辩学不但把“故”区分为“大故”与“小故”,而且对故还作了如下的区分:一是作原因解,相当于一个辞得以成立的现实理由;一是作根据解,表现为事物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这相当于逻辑理由。一个辞所以成立的根据(逻辑理由)并不就必然表现为事物的因果联系。

例如,前面举的例子,已知的前提:“室外之墙是白色;室内之墙色与室外之墙颜色同”,并不就是室内之墙是白色的原因。已知的前提只是得出推知的根据,我们通常称之为逻辑理由。室内之墙为白色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涂了大白颜料的结果,这二者之间(涂大白颜料后其被涂物即为白色)才是因果联系。可见,“说”的根据与推知的关系可能是因果联系的反映,但并不就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墨辩》中对此问题亦有论述:

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说在病。

或伤之。然也。见之,知也。告之,使知也。

某物之所以是这样,与我如何知道某物是这样,和我如何使他人知道某物是这样,这三者的原因不一定相同。

例如某人生病。

某人受意外伤害,这是他病的原因。我亲眼看到某人受伤致病,这是我了解某人有病的途径。把此事告诉他人,这是他人了解某人生病的方法。

某人生病是由于意外伤害。我知道某人生病是亲眼所见。别人知道某人生病是我告诉的结果。“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三者是不必然相同的。

墙是白色的原因(“物之所以然”)与我如何知道墙是白色,以及如何使他人知道墙是白色,这三者的“故”(原因)不必然相同。墙是白色是刷了大白颜料的结果,我亲眼看到是我知道墙是白色的原因。他人知道墙是白色的,是由于我告诉他们的结果。产生三种结果的原因(故)不必然相同,即不一定相同,可见,还存在着相同的情况。

例如,一夜西北风过后,气温降低。一夜西北风,既是物之所以然,也是我所以知之。气温降低的直接原因与逻辑理由是一致的。尽管产生某事物的直接原因与根据不必然相同,二者有时并不一致,但它们(原因或根据)都是从已知到推知的充足理由。这是客观事物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的反映。这是一个正确的“说”(推论)的实质所在。

“说”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从巳知到推知的必然联系,找出某“辞”得以确立之“故”。

2.“说”的种种表述

中国古代名辩学对于“说”这种思维形式有种种不同的表述。

孔子不但在正名理论上发其端,而且在先秦第一个提出了具有推理意义的认识方法。他的“告诸往而知来者”可以说是具有推理意义认识方法的集中体现。我们知道传统逻辑中推理的定义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或思维过程。“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告,是老师教学生。“往”是过去的事,“来”则是未来、后来之事。《论语》是语录体,我们常常看到孔子教导、告诉学生过去的事,要求学生据此能由此及彼、推知后来、未来之事。所谓“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闻一知二”、“闻一知十”等说法与“告诸往而知来者”虽然词句不同,但其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从已知推出未知。孔子的发端对后世影响很大。

墨子明确地肯定可以根据过去推知未来,依据已显现的情况推知未显现的,即隐藏着的情况,这就是所谓“以往知来、以见知隐”。“以往知来”这明显地是孔子“告诸往而知来者”的略语。见:读为现。显现出来的事物状况,即已知的事物状况。隐,藏也,没有显现的。用逻辑术语说则是由已知推出未知。与此相对照,当时确有人有这样的看法:“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

恰与孔子、墨子的“告往知来”、“以往知来”相对立。

墨子巧妙地用一个推理反驳了这种错误说法。《墨子·鲁问》记载:

彭轻生子日:“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日:

“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驽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对日:“乘良马固车,可以速至。”子墨子日:“焉在不知来?”

墨子的反驳机智有力。已知的条件是“固车良马”与“驽马四隅之轮”,让你选择。彭轻生选择了良马固车。为了救自己的亲人,需要速至。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但包括了“往”与“来”,往可知,依据“往”进行推理,“来”亦可知。墨子维护了自己“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推理的认识作用。

荀子常常将说与辩混用,很多场合说即是辩,辩即是说,往往说辩共举。

辩说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

所谓“辩说”就是针对同一对象(不异实名)而展开的是非然否(动静)的争论。这种争论当然包括有推理(说)的具体运用。《荀子》一书中对“说”的表述也很有特点,它不是一般地泛泛而论,而是考虑到思维进程的方向分别加以叙述。《荀子·非相》中说: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日: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这里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无疑是对“说”的又一种表述。“近”、“一”、“微”都是已知,是前提;而“远”、“万”、“明”都是未知,是结论。知,则是推知。再深入—步,何以可从一知万,从近知远,从微知明呢?荀子这里讲述的显然是典型归纳的推理方法。从分析解剖个别事物,当然是具有典型性的事物,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就可以进行归纳概括,而得出普遍性的知识。中国有句俗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为了了解麻雀的生理构造,我们解剖一只或几只即可。没有哪个人要把所有的麻雀都捉来杀掉才去得结论,这就是“欲知亿万,则审二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蒸汽机已经最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加进热而获得机械运动。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能更多地证明这一点。”这说明我们只要能正确地抓住典型事例,——如荀子所说的“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的“君子”即是适例一进行审嗅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就可以对同类事物加以概括,归纳出—般性结论。如果说“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是具有归纳性质的推论认识方法,那么下面《荀子-非相》中的另一段介绍的认识方法,则具有演绎的性质:

圣人何以不可欺?日: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向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

圣人不会被欺骗的原因是:圣人能用自己掌握的事物的规律去进行推论、测度。依据人的一般情况去推论、测度个别人,以事物的一般的情理去推论、测度个别事物,以同类事物的普遍具有的性质去推论、测度个别事物,以一般公认的理论去推论、测度某事物的功用,以总的原理去推论、测度无穷尽的事物状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事物只要属于同类,道理就是一样的。因此,面对各种不正的情况及多而乱的事物而不产生迷惑,就是用以上的道理方法去推论、测度的结果。万变不离其宗。荀子认为,凡同类的事物,必定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有某些相同的状况。

人们一旦认识了、掌握了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性质、状况或道理,就能以此作为根据去推论、测度同类的个别事物。

此所谓“以类度类”。人为一类,依据“人”之类共同具有的情状去推论、测度某个人的情状,此所谓“以人度人”。如此而已。当然,关于某类的共同情况、状态、性质、道理等是已知的,而关于同类个别对象的认识是未知的,由已知进到未知,当然是推理。从思维进程的方向看,“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则是由一般到个别,因而具有演绎的性质。

同类推荐
  • 世界艺术5000年

    世界艺术5000年

    本书采用故事性的体例,将代表世界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艺术大师和艺术珍品娓娓道来,在增加辅助栏目的同时开辟专栏进行体例上的创新。400多幅精美图片和注重文化与艺术有机融合的装帧设计将《世界艺术5000年》打造成一座雕梁画栋的世界艺术博物馆,让读者直面艺术,与艺术亲密接触。
  •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出现了诸多样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延及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既是艺术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也是世风变化的影响所致。《中国仕女画艺术史》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社会的因素如何对仕女画的审美发生作用,导致其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继而对仕女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电影的起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即龟甲兽骨旷但古玩中所讲的甲骨是特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它们之所以为收藏家、研究家所青睐,也并非是甲骨本身,而是在它们上面所刻画的各种符号——甲骨文。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寰宇众生记

    寰宇众生记

    他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只有一个平凡的出身,机缘巧合之下他走进了一个非凡的世界,从此之后他见识了寰宇四海之内最高的神祇,也目睹了九幽地狱最苦痛的生灵。他曾得到了最珍贵的爱人,也尝到了决绝背叛的打击,他面对危难苦痛未曾动摇,但大仇得报之时已都一切晚矣。人生在世如梦一场,到头来他依旧是那个平凡的少年,只是在阅尽沧桑世界,看尽众生之相后,自己所厌恶的,未必会是一直厌恶的;曾经所尊敬的,也未必是到最后依旧尊敬的,我们好像都在重复着相似的循环,直到生命的尽头。
  • 我的替身是杀手皇后

    我的替身是杀手皇后

    紫烟拥有精神影像的所凝聚成的替身,其名杀手皇后!杀手皇后具有三种特殊炸弹。第一炸弹:能将碰触过的物体变成炸弹。炸弹的引爆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接触到炸弹的人会被引爆,而变成炸弹的物体则没事,另外一个是变成炸弹的物体自己爆炸。第二炸弹枯萎的穿心攻击:自动追踪型,从皇后杀手左手掌产生一个根据热源自动追踪的炸弹战车,会在靠近目标的时候爆炸,高防御力,难以破坏。第三炸弹败者食尘:皇后杀手附身于人体上。若此人透露紫烟的资讯给其他人知道,得知资讯的人将会爆炸。接着时间将回溯一小时,之前被炸死的人到了同一时间时仍会爆炸。只有在紫烟最绝望之际才能发动此能力。
  • 爱是我对你最大的隐瞒:祸心

    爱是我对你最大的隐瞒:祸心

    《祸心》是沉峻的言情小说作品。灯光暗淡,光影流离,恍恍惚惚,想到她,突然觉得好孤独。这婚姻,如背负千钧,赤脚踩在泥泞,可我愿用所有手段,哪怕不齿,也只为把你留在身边,哪怕,你恨我入骨!他说,何桑,你这辈子都别想离开我!她恨恨地说,陆彦回,我恨你!
  • 玄灵魔界

    玄灵魔界

    张宇,一个孤儿。在一个下雪的冬天捡到一个项链,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改变了他的一生!!
  • 笙笙家的小孩

    笙笙家的小孩

    【这是一本小甜文,也是我第一写书,注明:一见钟情,非卿不可。】这就是一位腹黑的魔王大人暗戳戳的将清冷(单纯)仙尊拐回狼窝的小甜文。不虐,很甜。白无笙带回来了个小孩,没养过小孩的白无笙小心的养着他,照顾他穿衣,帮他教训别人……把他养大成人,白无笙骄傲的看着小孩很骄傲。直到有一天,小孩将白无笙困在怀里,摸着白无笙的头发,威胁又宠溺的开口:“一日为师,终身为妻。”白无笙在他怀里疯狂点头。
  • 开局壹王妃

    开局壹王妃

    风风雨雨一起走,谁先从良谁是狗。醒在逃命路上的小寒妹妹好像终于在某一天意识到谁才是她的不二臣。【简介】茅屋破床荒野醒来,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正经冷漠下毒犯。自焚逃婚强行越府,竟然没来救人——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街边算命无良少女,先不要考虑娶妻——公子肾气可不太行。黑心头牌礼尚往来,说好井水不犯河水——客官不会是精神病吧。亡国祸水百花杀,万箭穿心不为过——谁动谁陪葬,动动试试。夜闯哨岗偷人彘,用得一手好苦肉计——破釜沉舟,接你回家。【小剧场】“郡主,属下走了这么久?不怕我被别人勾搭走了?”女子迎上哀怨而的目光:“勾搭?能勾搭走的,都不是我的。是我的,怎样都是我的。如果要挑衅我,我便奉陪。若是要因为你而挑衅我,那,杀。”ps:本文可放心食用1v1这里河豚白子,祝您用餐愉快!
  • 绝地求生之神级快乐系统

    绝地求生之神级快乐系统

    学业受挫,父母离婚的唐镜西心灰意冷跳下高楼欲轻生之际,意外解锁了绝地求生快乐系统,更奇怪的是,系统空间里居然还有一个自称达文西奇葩老头儿。从此,唐镜西哼着小曲唱着歌,一路装逼一路飞,在快乐系统的帮助下,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开启了新的征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终极无限法则

    终极无限法则

    孤独的男孩、总是受到欺负。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有实力的终极斗士!他的梦想能实现吗?这个谁也说不准。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他是怎么成为一名实际巅峰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