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2100000002

第2章 :舍得用,让孩子学会生活

1. 挫折教育,孩子成才的捷径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俄)屠格涅夫

民间有谚:“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家境贫寒的孩子很早就开始阅读这本书了。这本书除了教给他们必要的生存技能之外,还给了他们认识生活的能力,这些都是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东西。

即使在物质生活条件极丰富的现代社会,家境贫寒的孩子也会因过早地接触社会,做一些似乎不是他们那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

洗衣做饭,砍柴插秧,照顾病床上的爸爸和奶奶,这是福建省连江官坂镇下濂村11岁男孩陈财东一天的主要内容。即便是暑假期间,他也是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

陈财东的父亲多年前因病瘫痪在床上,几年后妈妈不辞而别,奶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天天药不离身。陈财东从5岁就开始做家务,并且成了家中的顶梁柱。由于营养不良,他长得十分瘦小,洗碗够不着灶台,他就搬来小凳子;因爸爸腿脚不方便,他端水送饭,为爸爸擦洗身子,倒大小便,刷马桶;家里的自来水停水了,他就到村里的古井去提水,提不动就一次提小半桶。如今,扫地、洗衣、买菜、劈柴,他样样在行。

7岁的新疆女孩黄豆豆,非常喜欢跳舞。但她父亲收入不稳定,没办法给她交学跳舞的钱,她只好在一家火锅店做表演挣钱,小小年纪已经如此懂事。

读完这两个事例,再想一想:我们身边同龄的孩子在做什么?他们每天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吃饭怕烫着,走路怕摔着,出门怕碰着,稍有点头疼脑热,全家都忙得团团转。他们的生活里根本就没有“家务”这个词,又怎么可能会做家务呢?

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父母不是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生活的逼迫下,他们只能“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的洗礼下,自然而然地学会很多生活的技能。慢慢地,这些孩子就成了生活的主人,而那段苦不堪言的生活反而成了他们今后人生最大的财富。

我的朋友是一位老师,有一天他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名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学习不努力,作业也不写,平日里讲吃讲穿,总是向家里伸手要钱。家长来学校哭诉了无数次,老师找他谈了多次话,但是都无效!他总是一副纨绔子弟的样子。命运无常,这个孩子家里生意亏损,几乎将所有家当赔个精光,还欠下银行很多贷款,家境一落千丈。孩子的母亲每次来看孩子都是一脸的憔悴,每次都是哭着走的..也许是因为家庭的急剧变化,看到父母生活得艰难,这个孩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情不再高傲,言语不再放肆,行动不再鲁莽,并且开始努力学习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作业及时完成,不会的问题主动找老师请教。一段时间后,他成了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三好学生”。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由得感叹,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艰难的生活中,孩子能够体悟到很多的东西。这些亲身感悟的人生经验,为他们今后的生活铺平了道路。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功者有着“不幸”的童年。牛顿、易卜生、史蒂芬孙、安徒生、卓别林、齐白石、冯如等,无一不是幼年穷苦,甚至流落街头,然而这些伟大人物的艰苦童年并没有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反而磨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成为他们未来的成功资本。每当他们回忆起当年的艰辛时,没有痛苦和酸楚,反而充满感激和欣慰,这是一笔多么宝贵的生活财富呀!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有钱难买幼时贫”,这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至理名言,语句中饱含哲理。没有人生来就喜欢贫穷,可是正是因为家境贫寒,孩子便没有被娇惯的可能;孩子因为没有依靠,所以只能靠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接触社会,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结果反而激发自身的潜能,最终取得了别人达不到的成就。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向他祝贺:“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但绝不会像我这样成功,因为他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却非常贫穷。”

贝利总结出的道理确实是真知灼见。一个人小时候生活在富裕、舒适、被家人宠爱的环境里是一种幸福,但往往对其成才十分不利。

家境贫寒的孩子也许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但生活是一本沉甸甸的书,给了他们无穷的财富。家境贫寒的孩子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窘境是没有退路的,所以他们的内心有改变自我的渴望、超越自我的勇气。正是这种强烈的渴望,使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了成功的奇迹。

让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就像我们打预防针应对和适应细菌与病毒一样,会使孩子产生应对和适应挫折的免疫力。这也是家境贫寒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成长得快、懂得人情世故早的重要原因。

所以,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正是曾国藩严苛的家教,才使他的子女免为纨绔子弟,个个都有成就。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普遍比较优越。我们让孩子回到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时代是不可能的,可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受一些磨炼,遭受一点挫折,有一些忧虑,受一些批评甚至委屈,这样,孩子才能成才。

如果家长、学校对孩子极尽呵护之能事,致使孩子养成了严重的“顺境性精神依赖”,不能在生活的风雨中得到锻炼,上大学了还让父母洗衣服,读博士了还不会煮方便面等,成了生活中的“无能儿”,那这样的苦果最终要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吞咽。

2. “无为”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遵循自然的法则,按照它规定的轨道行进,让孩子们得到锻炼、磨砺,让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什么是痛苦和烦恼,经过这些考验,他们的生命会变得更加顽强。

——摘自卢梭《爱弥儿》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都在残害我们的幼苗。”有些父母听起来会不太舒服,更不会赞同。可是南怀瑾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现在的父母把很多的时间、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有的妈妈甚至辞去工作,回家做全职母亲,自以为这样做是对孩子负责任,实际上却是在“残害”孩子。道家讲究无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卢梭在《爱弥儿》里也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毫无作为的教育!”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强为、不妄为,按规律去做。今日教育出现的问题,多

半是由学校、家长的强势有为造成的。这也是南怀瑾先生说那句话的原因。父母要想孩子有所作为,就必须把生活还给孩子,让他自己慢慢成长,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

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秦一骁凭着一份“关于环线快速路口缓冲区的设想”研究课题,在由教育部、中国科协、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中脱颖而出,不仅击败了508名竞争者,获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荣誉称号,而且还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

秦一骁如此出色,他父母的教育方法竟是“不管”——无为而治。

秦一骁三岁的时候,妈妈经常在晚上给他讲故事,和所有的孩子一样,秦一骁听得专注、入神,有时还会问妈妈一些问题。有一次他指着书说:“妈妈,这个字念什么?”妈妈看到孩子已经开始有了很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决定不再给儿子讲故事了。她对秦一骁说:“儿子,妈妈最近工作忙,不能给你讲故事了,你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其实妈妈并不是工作忙,而是用这种方法让孩子自己去读书。

一开始,秦一骁很不习惯,缠着妈妈讲故事,但是妈妈总说没时间,后来秦一骁就开始自己抱着书看,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爸爸妈妈,渐渐地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精心规划设计,秦一骁的父母却没有这样做;甚至秦一骁向他们提出的某些问题,他们都直接说“不知道”,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他们和他交流,最常用的语言就是:“你的问题太棒了,可是爸爸妈妈也不知道答案,你来帮我们找到答案好吗?”“爸爸妈妈没有时间,你先自己想,好吗?”

“不知道”与“没有时间”成了秦一骁父母教育孩子成才的两大法宝。秦一骁的爸爸妈妈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学习,最终成功地激发了孩子的潜力和求知欲。可见,父母的“无为”可以激发孩子的“有为”。

父母关心注重孩子的教育没有错,但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父母强势“有为”的教育往往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有些根本不符合孩子的成长需要,比如强迫孩子上过多的培训班,满足升学需要;对孩子过分照顾,生怕孩子有哪点不如意。结果呢?孩子变得叛逆、懒惰、依赖、脆弱、蛮横等。如此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使得原本健康成长的孩子变成了“问题少年”。

所以,教育孩子不妨把孩子放到自然状态下,让他们沐浴生活的阳光。一旦他们有了求知欲望,掌握了与生活“较量”的本领,就有本事去闯世界了。

3. 请孩子帮忙,事小好处多

要想把孩子的精力引向好的方面,必须尽早开始让孩子对工作、劳动感兴趣。

——(美)斯特娜夫人

虽然是周末,但一心的妈妈可不轻松,擦玻璃、擦地、洗衣服、做饭,忙得晕头转向。可15岁的一心却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四平八稳地坐在电脑前,优哉游哉地玩电脑游戏。

妈妈擦地擦到一心脚边,她只是抬抬脚。这位母亲看着站起来个头比自己还高的女儿,气不打一处来,厉声指责她:“这么大了,就知道玩儿,你就不能帮帮我!”谁知她抬眼看了看妈妈,无动于衷,又自顾自地玩开了。妈妈忍不住一步跨过去,拔掉电源。一心腾地站了起来,大声对妈妈喊:“你干什么?不是我不想帮你,你不是嫌我给你添乱,说我越帮越忙吗?好,我不干总行了吧!我不干可怨不得我!”

妈妈一下子就愣住了,原来女儿不帮忙的原因在自己呀!

作为父母,你拒绝过孩子的帮忙吗?埋怨过孩子“帮倒忙”吗?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对劳动从来都不厌倦,劳动使他成长,劳动让他更具活力。儿童从不要求减轻他的劳动量,他喜欢独立完成某件事。”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喜欢帮助爸爸妈妈做事情,他们把劳动当作游戏,往往是兴高采烈地去做,洗衣服可以玩水,擦地可以拿着墩布舞来舞去,做饭的时候可以把面揉来揉去..这时候父母不要拒绝,要欢迎孩子一起“玩”,还可以请孩子帮忙——“儿子,帮妈妈把盐拿过来。”“孩子,和妈妈一起下楼倒垃圾。”事后要真诚地表扬孩子,逐渐让孩子意识到这些是自己应该做的,做这些事情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成就感。

适量劳动可以使孩子快乐。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经过四十余年的研究发现,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快乐。研究表明,孩子们童年时的活动与成年后的情况有着惊人的关系。那些童年劳动得分最高的人,成年后交游广泛的可能性高出10倍,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失业的可能性少15倍。那些童年很少劳动或不劳动的人,犯罪和精神不健康的可能性大。因为孩子在劳动中,不仅获得了才能,而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家长如果出于好心,不让孩子参与融入到快乐的劳动中去,就等于夺去了孩子的生活乐趣。

孩子做事情时难免会出现差错或遇到困难,这时候家长要正确对待,斥责孩子“帮倒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使孩子失去做事的信心和勇气,不仅今后不会主动帮忙了,而且养成了懒惰的习性,这个苦果只能由家长自己吞咽。

科尔是“二战”后德国任期最长的总理,在他任职期间两德实现了统一。科尔的父亲收入不高,必须省吃俭用才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后来科尔的外婆去世了,给他们留下了一所房子和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可这并没有改变家里的窘迫状况。虽然有了一块土地,但全家人还必须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劳作,父母感到过于疲劳,家里的劳动力缺乏的状况突显出来。

一天晚上,科尔的父母将孩子们叫到客厅,孩子们都在猜测爸爸妈妈要说些什么。这时父亲开口了,“孩子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说一件事,爸爸白天有自己的工作要做,田里的活都由你们的妈妈打理,但田里的活实在太多了,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呀。再说你们的妈妈身体也不好,咱们家实在是没有经济能力雇人干活,我想让你们帮妈妈分担一下家务,让你们的妈妈多休息..”

还没等父亲的话说完,科尔的哥哥很懂事地站起来说他愿意帮妈妈。父亲很高兴,看着其他孩子微笑着说:“孩子们,你们愿意承担起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吗?”

这时,小科尔说:“爸爸,可是我想玩呀,我不想做什么家务。”这时他的父亲并没有生气,而是问:“你爱妈妈吗?”“我当然爱妈妈啦。”“那就好,你妈妈既要照顾你们,又要在田里工作,非常辛苦,如果你爱妈妈的话,应该帮她做一些小事情,做完了再去玩啊。”小科尔这次愉快地答应了。

于是,他的父亲宣布科尔以后负责照顾母鸡、火鸡和兔子。科尔显然很喜欢这样的活儿,这项工作对他来说就是一项有趣的游戏。在以后的岁月里,科尔常常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科尔的父亲让科尔明白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是爱妈妈的表现,这样的理由让孩子很容易接受。我们教育孩子时,不妨采取这样的引导方式,让孩子把做家务活当成一种有趣并且有益的事情来完成,孩子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经能够当家做主、独当一面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慢慢地,孩子会真正爱上做家务,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逐步产生。

当然在孩子帮忙做事之后,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赞扬,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也要感谢他的努力,希望他下次再尝试。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在请孩子帮忙时,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大部分的父母认为,自己养育孩子不容易,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于是在要求孩子帮忙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用命令的口气。诸如:“快,把盆子给我拿过来!”“赶紧把地拖一下,在磨蹭什么呀?”“养你有什么用,只会吃饭!”

用这样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很容易伤到他们的自尊心,如果用请求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比如:“宝贝,帮妈妈做件事好吗?”“妈妈今天太累了,想请你帮忙..好吗?”孩子一般都能够很愉快地帮助父母把事情办完。

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孩子被大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多么重要,进而才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4. 用则进,不用则废

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意)蒙台梭利

很多人都注意到一些乒乓球、网球运动员出现一只胳膊粗一只胳膊细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们长时间使用一只胳膊持球拍击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两只胳膊发育不均衡的现象。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用则进,废则退”是基本原则。人为什么没有尾巴?因为人自从直立行走以后,尾巴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所以逐渐萎缩消失;许多洞穴生物之所以是盲眼,也是因为它们的眼睛派不上用场,因而就退化了。

《求学》杂志登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意大利男孩托蒂有一只十分奇怪的眼睛,从医学上看,这只眼睛完全正常,但它却看不见东西。原来,当小托蒂呱呱坠地时,由于这只眼睛轻度感染,曾缠了两个星期绷带,但这两个星期给托蒂造成了极大伤害。他的这只眼睛由于长期没向大脑提供任何外界信息,大脑就认为小托蒂这只眼睛瞎了,于是原先该为它工作的大脑组织随之“战略转移”,不为它工作了。小托蒂的遭遇并非个案,后来,研究人员在动物身上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发现结果都是一样的。

有时候,我们父母没有原则的“爱”就像小托蒂那只眼睛上的绷带——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国内某著名高校的一位大学生,以高分赢得了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的机会,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全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这个孩子因焦虑过度而精神失常了。原来,他是家中独子,从小备受宠爱,甚至上了大学,父母还要每周到学校去为他料理生活。一想到自己将要独自一人出国求学,无人照顾,他竟不知自己将如何生活,以至于过于焦虑而精神失常。后来,这个大学生的父母后悔不已:我们一心一意地爱他,凡事为他着想,谁知却害了他。

很多孩子并不是能力差、智商低,而是平时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被搁置,因而逐渐就接近荒废。

现在,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当然这个学习指的是文化课的学习。家长们还有一个共识——“只要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家里的什么事都可以不干。”就这样,家长取消了孩子一切劳动的机会,本来很聪明的孩子,生活却不能自理,连盐和味精都分不出来,岂不让人感到悲哀?

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这些事,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这是个错误的想法,末代皇帝溥仪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长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不是长大了,懂事了,很多事自然就会做了呢?事实上,溥仪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过度安逸的生活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成了秦城监狱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经过多年的劳动改造,终于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

倘若溥仪继续过他的皇帝生活,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会系鞋带,更不要说自食其力了。所以说,每个人的能力都不是天生的,都是从学习和实践中得来的。

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肌肉、小肌肉的活动或多或少与认知有关。也就是说,任何“工作”都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让孩子去做,那么孩子就永远不会,所以请父母们记住“用则进,不用则废”的道理。

5. 把爱藏心底,孩子吃苦早独立

这是在分散危险,减少危险。经验告诉我们,娇生惯养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死得还多一些。只要我们不令他们做超过其能力的事情,则使用他们的体力同爱惜他们的体力相比,其危害还是要小一些。因此,要训练他们经得起他们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把他们浸在冥河水里吧。在身体的习惯未形成以前,你可以毫无危险地使他们养成你所喜欢的习惯;可是,一旦他们有了牢固的习惯,要作任何改变的话,对他们都是很危险的。

——(法)卢梭

著名教育专家卢勤说:“‘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的爱的误区。”舍得是一种教育智慧,今日的“舍”,为的是明天的“得”。

提到让孩子吃苦受累,很多父母都心疼得受不了,即使知道那样做对孩子的人生有好处,但就是过不了自己心头这道坎,下不了“狠心”。

有位爸爸,是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可是孩子参加夏令营,他看着队伍远去的时候,竟然转过身去流下了眼泪。问他为什么,他说:“孩子还小,不知道受不受得了。”其实他的女儿已经15岁了,是那批夏令营中年龄偏大的孩子了。

正是父母这种“浓浓”的爱害了孩子。看看我们身边优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舍得。

13岁女孩郭芷彤,古筝大赛获得全国金奖;自己能作曲,会吹长笛;洗衣、做饭、收拾家,样样精通,是个自理的小能手。早上父母还没起床,她已经帮忙热好了牛奶;晚上父母下班后,她已经做好了晚饭。

“谁家有这样的孩子可真是有福哟。”她家的邻居、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夸奖道。西红柿炒蛋、青椒木耳、辣炒蚬子..这些家常菜,被小芷彤做得色香味俱全。郭芷彤的妈妈说:“她爸说她做的家常菜比我做的还好吃呢。”郭芷彤的这些能耐和她妈妈的“狠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10岁时她就开始自己上下学了,一个人背着大书包,奔走于古筝老师和作曲老师家,每次都要倒好几趟公交车。“我也想让妈妈接送我,可她总说没有时间。别人的妈妈也上班,却有时间接送孩子。”郭芷彤抱怨着。

郭芷彤的妈妈也“坦白”,为了让女儿能够独立,她曾经下了“狠心”。“有几天我故意不做饭,看女儿怎么办,看她眼巴巴坐在餐桌前,等着饭吃,我当时真有点儿不忍心,但我还是忍了,直到她主动跟我说:‘妈妈,你教我做饭吧!’我立即就拿起了勺子。”现在的小芷彤让妈妈感到非常欣慰。

有些时候孩子的成长是痛苦的,可是这些经历别人不能替代,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所以父母必须要狠下心来,舍得让孩子去经历,越早成长对孩子越有好处。

有位父亲在儿子刚刚满月的时候,每天晚上抱孩子上街转一圈,要知道那是寒冷的冬天,还美其名曰“冻一冻,锻炼锻炼”,而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孩子很少感冒。

孩子刚满周岁时,这位父亲按惯例带他上街“冻一冻”。这时儿子已经学会走路,但是还走不稳,一个不小心,摔了一个大马趴,他立即在旁边喊:“爬起来!”孩子勇敢地自己爬了起来。旁边一位过路妇女狠狠地瞅了这位父亲一眼,愤愤不平地说:“没见过这样的爹,孩子这么小,也不拉一把。”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从没有因为自己摔倒而哭过。这位父亲也说:“我相信!我的儿子不管摔了多少跤,他都会自己爬起来的!”

孩子只有接触的事情多,见识才能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家长要秉着“大胆放手,提供机会,热情鼓励”的原则,把爱藏在心底,让孩子吃些苦,在生活的磨炼中成长。

6. 劳力更要劳心,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思考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陶行知

生活是孩子成长的“源头活水”,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

教育与生活本该是一体的,一旦二者分了家,这样的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是鲜活的、灵动的,因此看重的是孩子“在劳力上劳心”的内化或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看重一个个冷冰冰的标准答案。孩子读书是学习,做家务、购物、交往也是学习,尽管后面这项学习没有人给他们评定分数,也没有考级升学的压力,但是却切切实实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宋神宗元丰二年,大文豪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贬谪黄州担当团练副使。这是一个闲差使,使得苏轼能够有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作文,说古论今。

有一天,他与长子苏迈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水经注》等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如“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对这些说法,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苏迈想找其他书举证,苏轼阻止了他,“不用找了。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看来,石钟山这个问题,必须实地考察才能解决呢!”从这时起,这个问题就一直挂在苏轼父子俩的心中。

五年后,苏迈出任饶州德兴县县尉,苏轼送他到湖口,顺便带着苏迈一起考察石钟山,以解心中之惑。白天的时候选出些石头敲打,没有得出结论。当天晚上,月光明亮,父子俩乘着小舟来到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答案。

寻到一个地方,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噌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大小、形状、深浅各不相同。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

孩子的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得来的,父母要放开手脚,哪怕他

们碰得鼻青脸肿,对他们来说也是有益的,因为成长就是要付出代价。有时候,父母自己能勇敢地去尝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却唯恐孩子吃得

太苦、太辣..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其结果却是累了自己害了孩子,不如

大胆让孩子去做,大不了摔倒了再爬起来,以后就不会再摔了,这是有钱也买不来的经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有一条“行而后知原则”,他认为家庭教育首要的是行动,即“做”,其次是要思考。为此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了“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方法,他说:“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只有用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一天,一位父亲带着孩子去郊游,并准备在外面野炊。孩子听说要在外面野炊,高兴极了。没走多久,两人就饥肠辘辘了。于是两人在几块大石头上面搭好了灶台,捡来一些干草和枯树枝,准备生火做饭。但是,出门前没有带火柴,这可急坏了孩子。于是父亲有意将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孩子解决,并在一边旁敲侧击地说:“我提出一个想法,要是能利用太阳光将干草点燃就好了。”孩子赶紧把干草放在太阳光下面,等了很久,干草只是被晒热了,并没有着火。父亲又提议:“要是能把太阳光长时间地集中在一点上,草一定会被点燃。”孩子完全同意这个办法,但他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正当他有些泄气的时候,父亲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凸透镜,用石头固定下来,然后把干草堆在焦聚的一个亮点上。开始干草也没有反应,过了段时间,草发出了“吱吱”的声音,然后就冒起烟来,孩子高兴得满脸通红。野炊顺利地进行下去。但是,孩子对父亲刚才的举动一直很好奇,这个镜片为什么会把草点燃呢?父亲告诉他,点燃干草的不是镜片,仍然是太阳光。镜片的作用是把光集中在一点上,经过长时间地照射,才能把草点燃。父亲借此教育孩子:“这个道理在很舍得用,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多地方都可以用,比如人把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上,并且用心思考,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父母们一定要记住陶行知先生“在劳力上劳心”这句话。生活处处皆学问,给孩子深入生活的机会,让孩子在生活中用心做事,学会时时思考,这也是古往今来很多伟大人物取得惊人成就的原因。

7. 抑制帮孩子的冲动,此时“无情”胜有情

从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可行,也非常有必要。

——赵忠心

生活中,孩子做起来感觉困难的事情,父母可能随手就解决了,所以很多时候不等孩子张口,父母随手就帮孩子做了,甚至美其名曰“动口不如动手”。

孩子系不好鞋带,爸爸妈妈帮;孩子和伙伴发生矛盾,爷爷奶奶护;本来可以自己整理书包,结果妈妈给整理好了,甚至不会做的数学题都是家长给做。家长眼前顺风顺水的孩子,可能一辈子事事顺心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坎坷,父母不在身旁,或者父母根本就没能力帮忙的情况下该怎么办?也许有的父母会说,到那时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有能力自己解决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人长大后能够无所不能,也没有人任何挫折都遇不到,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解决一切问题的能力,孩子才可以健康成长。孩子从小有了面对困难的信心,无论是在孩童时代遇到的小困难,还是在青年时期遇到的大挫折,都只会让孩子更坚强,生活得更美好,更懂得感恩。相比中国父母亦步亦趋的关爱,一些国外的父母却对孩子没有那么“客气”。

我的一位朋友王先生曾到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一对日本夫妇,他们相邻而居。这对日本夫妇有一对宝贝儿女,夫妇俩很是喜爱,尤其是对5岁的女儿,连停落在女儿身上的目光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一天傍晚,王先生从外面回来,孩子妈妈在洗衣服,他们的小女儿正在追逐一只红蜻蜓。这时,小姑娘看到早已熟识的王先生,张开两只小手就扑过来,但是顾上不顾下,不小心被脚下的东西绊了一下,顿时失去重心,“扑通”一声摔倒在地。

“哇..”小姑娘小嘴一咧,大哭起来。王先生慌忙上前搀扶,却被孩子的妈妈拦住了,王先生十分不解。只见平时温柔的妈妈十分严厉地对孩子说:“不许哭,自己站起来。”只见小姑娘的膝盖磕破了,疼得只是一个劲儿地哭,不肯自

己站起来。这时妈妈愤怒地大喊一声:“不许哭,站起来!”站在一旁的王先生都吓了一跳。这时,趴在地上的小姑娘体

会到了妈妈的坚决,知道妈妈绝不会来扶自己,于是慢慢止住了哭声,在妈妈的注视下爬了起来。

妈妈见年幼的孩子自己站了起来,一步跑上前,紧紧抱住了她说:“孩子,你做得真好,摔倒后能够自己爬起来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好孩子。”

小姑娘这时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知道了,下次摔倒我再也不哭了。”说罢,掸掸身上的土,一蹦一跳地玩去了。王先生感慨不已。

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摔倒都会心疼得不得了,连忙跑上前去扶起孩子,甚至拍打地面说:“宝贝,别哭,都是地不好,绊到你了,妈妈给你打他。”

所以这些孩子以后再摔倒,也不会自己站起来,只是望向父母。这种做法不但无益于孩子,反而会养成孩子推卸责任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习惯说:“这件事不怪我。”

在生活中,我们有些家长就像千手观音菩萨一样,孩子所有的事都一一过问。对孩子保护太多,不肯放手,这样会破坏孩子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使孩子缺乏独立性,从而直接影响了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如前面事例中那个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患精神疾病,不得不放弃出国留学的孩子。

所以奉劝父母们及时收回伸出的手,压制住“帮孩子一把”的想法,此时的“无情”正是对孩子真正的“有情”。

这样,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就会学着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失败了,也会再想其他办法,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当孩子骄傲地把这份成绩拿出来向你“炫耀”时,想必那种喜悦和自信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8. 设定合理目标,激发孩子内在潜能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苏)马卡连柯

一个人在富裕安逸的环境中生活久了,自然会消磨掉意志,所以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现在生活条件优越,既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安逸,同时又带来了隐患。

很多孩子安于父母为自己创造的优越环境,丧失了理想和斗志,所以才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现实中很多“富二代”、“官二代”的拙劣表现已经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所以,我们要敢于把孩子推向生活,给他们一些压力,“逼迫”他们长本事。

有这样一则笑话:

从前有位富豪为心爱的女儿选女婿,闻讯前来的年轻人很多。富豪把这些年轻人带到了一个水池旁,只见水池里游动着几十只鳄鱼,看着就让人心惊胆战。富豪对前来参加挑选的年轻人大声说:“年轻的小伙子们,你们谁有胆量从水池这边游到对岸,谁就是我的女婿了。”

众人立刻傻了眼,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听到“哗啦”的一声,一个小伙子纵身跳进了水池。只见他刚一入水,就拼命地向前游,还没等鳄鱼反应过来,小伙子已经游到了对岸。众人一片欢呼,富豪非常激动,紧紧地握着小伙子的手,说:“年轻人,是什么力量使你跳入这鳄鱼池的?”小伙子没有回答富豪的问题,而是愤怒地环视左右说:“刚才是谁把我推下去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当人被逼入绝境的时候,就会迸发出巨大的潜力,甚至创造出奇迹。我们的孩子正是因为在安逸的环境中生活久了,所以缺乏动力,激发不出自己的潜能。所以,身为父母要狠下心来,为孩子长远打算,敢于把孩子推下“鳄鱼池”,逼迫孩子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

林肯1岁的时候,妈妈南希·汉克斯抱着他来到了公园的广场。妈妈走到台阶下,把林肯放了下来,想让林肯自己爬台阶。林肯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妈妈,不明白妈妈是什么意思。

小林肯巡视了一周,看到正前方有十几个台阶,觉得好玩,就缓缓地挪步过去,一阶一阶地向上爬。林肯高兴极了,不时地向妈妈挥手。等爬到了第四个台阶,小林肯感到力不从心,想让妈妈过来扶他一把。小林肯回头看一眼妈妈,但妈妈丝毫没有伸手扶他的意思。小林肯看了看台阶,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晃晃悠悠接着向上爬。快到最后一个台阶时,小林肯累得气喘吁吁,他又回头看一眼妈妈,希望妈妈过来帮助他。而妈妈只是在一边给林肯加油说:“孩子,使劲儿点!终点离你不远了,再坚持一下,你就成功了。”小林肯望着妈妈,又转头看了看剩下的台阶,实在没有力气了,便不再往上爬。

妈妈走过来,蹲在一旁说:“孩子,加油,加油!就剩最后一个台阶了,你会爬到最上面的。”妈妈始终没有抱小林肯的意思,只是在一旁鼓励他坚持到最后。

小林肯见求助妈妈没有指望了,于是拼命地向上爬。他很吃力,累得满头大汗,终于爬上了最后一个台阶。妈妈高兴地走过来扶起小林肯,拍拍他身上的灰尘说:“孩

子,你太棒了,妈妈为你骄傲!”小林肯看着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林肯长大后,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讲这件事情。

人的一生有无数个台阶,我们做父母的要向林肯的妈妈学习。与其祈求孩子的生活一帆风顺,不如逼迫孩子尽快成长,这样的父母才是明智的、真正负责任的父母。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要给孩子设定目标。因为合理的目标会给孩子带来动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潜能。

首先,父母一定要掌握设定目标的技巧,既不能过低,因为孩子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起不到“逼迫”的作用;又不能过高,不然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只有“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才能使孩子既有兴趣,又积极努力。

其次,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达成目标的计划。孩子的兴趣可能是短暂的,“三分钟热度”一过,就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父母要和孩子制订一份计划,并严格监督孩子执行。在孩子松懈的时候,要下狠心逼迫孩子,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奋斗的精神,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逼迫孩子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要使用恐吓、打骂等不正当方式。总之,父母要记住逼迫孩子是手段,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目的。

9.“去把手弄脏”,让孩子懂得流汗的价值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韩国收养父母协会会长朴英淑女士有一个独生子叫肖恩。在肖恩9岁生日的前几天,每天一从学校回来,他就扔下书包匆匆出去了,再回来时就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和往年不同,以往每逢生日之前肖恩的脸上总是充满兴奋和期待的神情。朴英淑对儿子的反常非常担心,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天下午,朴女士忍不住问儿子:“肖恩,最近每天放学后你都去哪里了?是不是交了新朋友?”肖思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地回答:“最近放学后我去确认每家每户的门牌号。”

朴女士听了,感到非常不解,问道:“为什么你要干这件事?”肖恩语出惊人:“因为我从现在起要开始送报纸了。”朴女士更是不解:“送报纸?你怎么突然会有这样一个奇怪的主意?”肖恩回答道:“爸爸不也是从9岁开始送报纸赚零用钱的?但我们这个地区的门牌号编得乱七八糟,记起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朴英淑女士终于弄明白了儿子的意思:他是想在自己9岁时也像爸爸那样送报纸赚零用钱,但乱七八糟的门牌号又使他有些气馁。于是她对儿子说:“肖恩,你没有必要和爸爸一样。你爸爸也说这个地区的门牌号码非常乱,送报纸很麻烦。你可以找一些其他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

听妈妈这样说,肖恩的脸上才露出高兴的表情。

一个9岁的孩子自己主动要去送报纸挣零用钱,这在大多数父母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且不要说孩子年龄小,如果真的有家长放手让孩子这样做的话,肯定会招致一片责备声:孩子连学习的时间都不够,怎么还让他把时间浪费到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呢?现在的许多家长别说让孩子打工,就是连洗碗、扫地这些简单的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做,只知道让孩子去学习。

但是在一些西方国家的父母看来,让孩子从小打工挣零用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西欧一些国家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积极鼓励并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一些脏的、困难的、危险的事情,即使是贵族阶层也一样。欧洲著名的哈普斯堡王室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在孩子7岁的时候,就开始让他们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农家劳动;美国第一位亿万富豪、全球首富洛克菲勒,他的家族也有类似的规矩,在孩子7岁的时候,家长就开始让孩子自己通过劳动赚零用钱。

他们普遍认为,毫无限制地给孩子零花钱,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在剥夺孩子学习劳动、了解金钱价值以及养成独立人格的权利。

西方一些国家的父母对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去把手弄脏。”而孩子们最乐意去做的事也是“把手弄脏”。在这样的传统下塑造出来的孩子都会产生这样的意识:在别人都去流汗工作的时候,只有自己带着一双干干净净的手回家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因此,他们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会在家里帮家人擦皮鞋、整理草坪,或者清洁房间、整理厨房。

从小让孩子体验通过诚实劳动而获得正当报酬的愉悦,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不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金钱,也不会梦想成为暴发户,他们会把用汗水挣来的钱花到有价值的地方。

“你没有把手弄脏。”如果在西方国家听到这样的话,毫无疑问,人们会认为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准备好进入社会的人”或者是“将来不会有用的人”。

我们周围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通过辛苦劳动,就可以过上优雅舒适的生活。但是,时代正在发生变化,社会不再需要连自己也照顾不好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不懂得流汗的价值、不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人已经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了。

因此,我们从现在起最应该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去把手弄脏。”当我们的孩子像肖恩一样小小年龄便想要自己做主,找一份可以将“自己的手弄脏”的工作时,我们应该为他们喝彩,要以自己拥有这样的孩子而自豪。

10. 父母学会“示弱”,孩子更“强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

——教子格言

晚上,小雄的妈妈满脸疲惫地回到家中,今天公司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布置下来很多任务,以至于小雄的妈妈午饭都没有吃。一进门妈妈见小雄在客厅玩玩具,小雄的爸爸在厨房里做饭,于是,小雄的妈妈坐在沙发上,有气无力地对小雄说:“小雄,今天妈妈很累,去帮妈妈把拖鞋拿过来好吗?”小雄玩得正起劲儿,听到妈妈这么说,虽然有点不情愿,可是看到妈妈没精神的样子,还是跑到鞋柜前,把妈妈的拖鞋拿了过来。

接着,小雄的妈妈又说:“儿子,过来,帮妈妈捶捶腿吧!”小雄说:“妈妈,等爸爸做完饭给你捶吧。我还要玩玩具呢。”小雄妈妈装作很伤心地样子说:“儿子,你是小男子汉,应该是妈妈的依靠呀,你都不管妈妈吗?”小雄听到这句话,立刻跑过来给妈妈捶腿。

这时,小雄的爸爸从厨房里端着菜出来,看到这一幕,高兴地说:“小雄表现很不错,以后有你照顾妈妈,我出差就放心了。”

小雄得意地晃晃小脑袋,小拳头捶得更有劲儿了。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可是生活中“虎父”却多“犬子”。有位事业有成的朋友,为了照顾好儿子的生活和学习,专门为儿子请了保姆、司机、家教,如今孩子这已经14岁了,自理能力很差,而且很冷漠,听不进任何人的话。这位父亲提起这件事就一脸的无奈,可他不知道造成孩子现状的最大原因就是他自己。正是因为他的“强大”,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事都不用做,渐渐地,孩子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无独有偶,一位女强人妈妈在事业上呼风唤雨,由于工作忙,把孩子送进了条件最好的私立学校,而且还配备了一位专职“用人”,结果孩子连书都懒得翻,只迷恋电子游戏,为了玩游戏甚至连家门都不出。

有人说:如果事情我们都做了,孩子自然就什么都不用做了;如果我们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做20%。父母越强大,孩子的依赖性越强,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强大”。

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并不是软弱,示弱也是一种智慧。父母借助孩子渴求独立的心理,适当地向孩子示弱,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激发孩子的雄心和信心,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首先,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有位妈妈,自己生病了,还要强撑着给孩子做饭、洗衣服,而孩子一边玩游戏,一边抱怨妈妈做的饭不好吃。而同样是生病了,另一位妈妈却明确告诉孩子,现在自己发烧无力,孩子要自己做饭,而且要给妈妈端水送药。结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饭菜,还跑前跑后地照顾妈妈。

其次,在学习上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习惯于向父母求助,“妈妈,这个字念什么?”“爸爸,这道题如何解答?”这时多数父母都会积极配合,好像不回答不能显示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怕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其实不然,如果孩子很轻易地从父母那里得到帮助,就会减少自己思考的机会,父母这时候其实可以示弱,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这个字妈妈也不认识,你自己查查字典,然后还要告诉妈妈好吗”,“这道题确实很复杂,咱们一起看看例题吧,看看谁能先想出解题的方法”。这样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更容易得到提高。

最后,在交往上我们要学会向孩子示弱。

有些孩子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与人交往,本来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却找爸爸妈妈帮忙,比如报名参加舞蹈班,不敢自己去报名,就要求妈妈陪着去;自己在班里受了委屈,想向老师申诉,却不知怎么说,就让父母给老师打电话。这时父母最好示弱,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处理,几次过后,孩子处理这些问题就游刃有余了,甚至可能比父母出面解决得还要好。总之,父母要会把孩子推到困难的面前,让孩子学着去面对、去解决,促使孩子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11. 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改掉孩子懒散坏毛病

教育不仅应该教导受教育者尊重和热爱劳动,还应该给予他从事劳动的习惯。

——(瑞士)皮亚杰

小莉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每天早上,爸爸妈妈都要叫她很多遍,她才肯起床,但有时还会迟到;做作业也是边玩边做,常常花费别人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放学回家她也经常在半路耽搁好长时间,导致家长很担心。为此父母向小莉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是依然没有效果。

后来,父母决定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时间的习惯。当天晚上,爸爸妈妈郑重地交给小莉一个闹钟,告诉她从明天早上开始自己定闹铃起床,早饭妈妈会按时做好放在桌子上,如果起晚了,上学迟到自己负责;家里的晚饭时间定在6∶00—6∶30,如果错过了,就要挨饿。小莉表示无所谓,并且满口答应。

第二天,小莉房间的闹铃响过了两三遍,可是她还没有起床,爸爸妈妈按照规定,吃完早饭上班去了。这天,小莉足足迟到了20分钟,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小莉委屈得一直掉眼泪。晚上放学,小莉的老毛病又犯了,边走边玩,还和同桌一起商量新年演出的事情,结果到家已经快7∶00了。进家一看,饭桌上空空的,小莉这才想起父母给自己的规定。没办法,自己放下书包,去厨房找饭吃,没想到厨房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打开冰箱只有几根黄瓜。小莉的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父母在看电视,像没看见她似的,小莉只好自己洗了一根黄瓜,回屋里吃。其实爸爸妈妈怎么会没看见她呢?但是为了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只好装作没看见她。

第三天早上,妈妈的早饭还没有做好,小莉就洗漱完毕坐在餐桌前等着吃饭了,因为挨饿的滋味不好受,迟到挨批评的滋味也不好受。妈妈看着她,开心地笑了。

此后,小莉的毛病又犯过几次,同样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慢慢地,小莉的时间观念增强了,按时起床,按时回家,学习时能够集中精力了,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试想,如果小莉的父母心疼孩子,怕她挨老师的批评、怕她挨饿,主动地帮助孩子,那么小莉的坏毛病永远都无法改正。孩子要想在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必定会吃些苦头,这时候父母就要舍得,狠下心来,孩子才能尽快成长。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孩子无意中捡到一个蚕蛹。几天后,他发现蛹出现了一个小孔,于是他把它放在地上,好奇地蹲下来观察。

过了几个小时,他见到里面的蝴蝶用它细小的身体挣扎着要从小孔出来,可是由于身体臃肿,怎么也爬不出来。这个孩子决定帮这只蝴蝶一把,于是,找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蛹剪开。

蝴蝶很容易就出来了,孩子很高兴。

但是这只蝴蝶与其他的蝴蝶不同,身体肥肿,翅膀又薄又弱。这个孩子继续观察蝴蝶,他希望看到蝴蝶飞起来的美妙姿态,但是这只小蝴蝶只是拖着肥肿的身体和薄弱的翅膀,在地上爬着走,它永远也不会飞行,不久后就死去了。

这个善良的孩子不了解:蝴蝶必须把它的身体从小孔中挣扎出来,才可以将身体里的体液挤压进它的翅膀里。这种痛苦是它新生的必经历程。

孩子在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和蝴蝶破茧的过程是一样的,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孩子第一次走路可能会摔跤,第一次系鞋带可能会松开,第一次穿衣服可能会穿反,第一次做饭可能会忘了放作料,第一次一个人睡觉会害怕..但是,这些都是孩子成长必经的过程。

这期间父母千万不要做故事中那个善良的孩子,否则就会遗憾终生。要敢于让孩子经历成长的痛苦,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有强健的翅膀,才能破茧高飞。

12.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美)爱因斯坦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疼爱孩子,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妥帖周到,孩子根本不用做任何事,因此他们也不需要去动脑筋思考。慢慢地,当孩子再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不愿意思考,总是指望父母的帮助。

宁宁报名参加了夏令营,爸爸妈妈很不放心。夏令营要去的地方是个山区,条件不是很好,大家都住在平房里,晚上天气凉爽,但是蚊虫很多,夏令营给每个孩子配备了蚊帐。第二天夜里,宁宁的蚊帐掉了下来,蚊子蜂拥而至,宁宁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很快身上多了几个红包,痒得厉害。没办法,宁宁只得把同屋的伙伴王栋叫醒,王栋一点也不慌张,跳下床,几分钟就帮他把蚊帐挂好了。

第二天,老师知道了这件事,问宁宁:“在家里的时候出现这种事,你该怎么办?”宁宁说:“有爸爸妈妈呢。”老师指指身后的大山,接着问:“如果你独自一人在山中,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宁宁立即无语了。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孩子说:“妈妈,我不知道怎么说”,“妈妈,你说怎么办吧”,“爸爸,你去替我做”..这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本能的想法就是请父母帮他们思考、选择、判断,而父母往往来者不拒,于是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差。

有这样一则笑话: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吗?”学生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品质,也许一生都会碌碌无为,更别说有什么突破和创造了。所谓独立思考、判断,顾名思义就是孩子自己做主,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思索、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是每个父母的责任。

美国最伟大的家庭教育专家、畅销全球的《自然教子书》作者斯托夫人说:“一个人是否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往往是这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为了使女儿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的办法是尽量让她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耐心地听她讲自己的想法。”

在女儿维尼芙雷特的学习和生活上,斯托夫人尽量多给女儿自己思考和决定的机会。斯托夫人从不轻易帮助女儿解决问题,甚至做一点小小的提示也很慎重。斯托夫人认为:对于孩子而言,能自己独立思考、自己作出判断、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意义的。至于题目是否做得正确,相对而言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里根小时候,有一天,他的父亲答应为他定做一双新鞋,小里根高兴坏了。但是等小里根到鞋匠铺子里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连要做一双什么样的鞋子都还没有想清楚。

鞋匠问小里根:“你是想要方头鞋还是圆头鞋?”小里根因为不知道哪种鞋适合自己,所以一时回答不上来。于是鞋匠师傅叫他回去考虑清楚后再来。

几天过去了。有一天,这位鞋匠在街上碰见了小里根,又问起鞋子的事情,小里根仍然犹豫不决,最后鞋匠师傅对他说:“那好吧,我知道我该怎么为你做鞋了,两天后你来店里取新鞋吧。”

两天很快过去了,里根去鞋匠师傅的店里取鞋的时候,发现

鞋匠师傅给自己做的鞋,一只是方头的,另一只是圆头的。里根非常纳闷,问:“怎么会这样?”鞋匠师傅回答:“等了你几天,你自己都拿不出主意,当然

就由我这个做鞋的来替你决定了。这是给你一个教训,以后不要让人家来替你作决定。”

当小里根回到家,看到父亲的时候,他感到非常羞愧,他觉得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才使新鞋做成了这个样子,于是就把鞋子放到身后,怕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最终还是发现了里根有点儿不对劲,于是问:“里根,今天应该是你去取鞋的日子了,没拿回来吗?怎么不把新鞋穿上给我看看呀?”

这时小里根的脸一下就红了,说道:“鞋做坏了。”父亲没有生气,转而说道:“里根呀,就算是鞋做得不如你意,只要大小合脚,还是可以穿的,鞋子本来也不是为了美观才需要的呀!”这下可把小里根急坏了,他无法向父亲解释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把新鞋拿出来给父亲看。父亲看到这双鞋后,不禁哈哈大笑。小里根看到父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反而笑起来,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父亲说道:“我让你自己去做鞋就是想让你学会独立思考,如果一味地听从别人的安排,就会出现像现在这样的情况,这次当个教训就好了。”

父亲没有钱再去给里根做新鞋了,只好让里根穿以前的旧鞋子。里根每次看到自己脚上的旧鞋时,就会想到起那双奇怪的鞋子和父亲的教导。在以后的生活中,里根慢慢学会了独立思考。

我们父母应该向里根的父亲学习,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去决定,即使他们错了也不可怕,因为他们会知道怎样做才是对的。孩子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同类推荐
  • 发现孩子

    发现孩子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观察,对外界作出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为此,蒙台梭利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
  • 谁说爷爷奶奶不会教孩子0-6岁

    谁说爷爷奶奶不会教孩子0-6岁

    本书从多个方面出发,根据0-6岁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提供了60个教育孩子的小妙招。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如果你的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尝试,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如果你不知怎么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完善孩子的性格;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 巧于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巧于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巧于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心灵沟通的16大妙招)》内容简介:融洽的亲情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父母与孩子经常进行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孩子克服他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有助于孩子坚强地成长。良好的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孩子平等地对话,耐心地倾听。真诚用心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沟通,话才能够入耳,心才能够互动。而这就要求父母必须掌握心灵沟通的正确方法,必须学会情感交流的科学艺术。
  • 让孩子安全成长

    让孩子安全成长

    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一个重要的日子——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这个日子是在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可见,安全教育已经上升到全民、全国的高度。安全,是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安全,是生命的保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保障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安全隐患有很多,而孩子却很难应对突发的意外状况,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生命是异常可贵的。今天,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很难预料。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之潜龙出渊

    三国之潜龙出渊

    穿越来到风雨飘摇的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林立,现代人杨景该如何在这乱世之中挣扎沉浮。
  • 第三次我爱你

    第三次我爱你

    林自负初初遇见盛张狂“我……我很爱你”“刚好,我也是”许多年后“似乎,我对你,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心动了,我似乎……没有那么爱你了”“是吗?”林自负突然笑了。“那就分手吧”再见时,盛张狂下跪送花:“我想,我知道我错了”……
  • 篓空

    篓空

    一直以为自己这一辈子只会被其他女人纠缠的林蓝汐,遇到了卢国的皇子严烈,一位似骄阳一般耀眼的少年。她向左迈出一步,他便在她身后紧跟一步,她向右抬腿,他就紧跟着她改变方向。因她生而活。因她死而亡。面对他至死不渝接近疯狂的爱意,林蓝汐叹了口气,背对着他望向天,道:“严烈,我给不了你什么。”严烈一愣,虽然明知道结局,但被拒绝的时候,心依然痛得似被从中间撕裂。“……可我已经为你付出了我的全部……”他缓缓埋下头,低低地笑着,声音凄凉又挫败。
  • 贼心所欲

    贼心所欲

    做贼呢,修不修神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心。如何才能开心?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让我的恩人、兄弟和朋友享受荣华富贵;让我的敌人在地狱血海里受苦,这便开心了!贼心所欲的,是金钱,是美色,是天下无敌的秘法奇功,是神秘莫测的太古神兵,又或者,只是一刹那的热血沸腾,豪气冲天?【升级流爽书,主角:不忍不该忍之事,不忍不该忍之人。心胸豁达,不记仇,有仇当场就报了。不讨好、不攀附有点姿色权势就跩的二五八万的公主、圣女、帮主之女、城主之女、高手之女。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绝无妇人之仁。绝不轻易用配角的牺牲来赚取读者眼泪,跟主角混,都有肉吃,绝不杯具。所以,请放心观看。】
  • 瓶邪之十年因缘

    瓶邪之十年因缘

    “如果十年前我没有再回去寻找他,那么我就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陌。”“吴邪,没事,有我在你身边………”新创的群号:285865434
  • 战灵超神之战魔归来

    战灵超神之战魔归来

    异界大陆,体验别样人生,亦是生命的一次升华。郭子乐一个普通的现代人,机缘巧合穿越到一个拥有白、绿、蓝、红、紫、金、彩不同强大战灵的世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险就此展开
  • 冷宫皇后要翻墙

    冷宫皇后要翻墙

    为什么她一穿越就遭遇后宫暴力!皇上霸道怎么制服?比他更霸道就好了!
  • 正是青春当是时

    正是青春当是时

    吴宇是一所三流大学的无为青年,做过一些傻X的事情,骗得女友—枚,自此自以为可以安枕无忧一梦四年,宋凯成、马哲是他一个宿舍的哥们儿,可他们怎么就不招自己女友的待见呢?以损自己为乐的文娜,啥时候也开始对我这有主儿的人暗送秋波了,这真真的是乱得够呛啊!
  • 诡影迷界

    诡影迷界

    如果一切的偶然都是阴谋,一切的可能都是迷惑,人还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本书融合了阴谋论、未知论和鬼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