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2100000006

第6章 :舍得用,孩子的社交能力强

1. 把孩子推出家门,体会与人交往的快乐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是让所有人都做好事,同时让他们在那里发现快乐。

——(英)罗斯金

在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候,父母可以把“权利”下放,来个角色互换,让孩子管理家庭的日常生活,这种锻炼是有必要的。让孩子当家做主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中国的家庭有这样一个习惯,家里的事情都由父母做主,有些事情孩子根本不知道,所以孩子认为家里的事情自己没有责任,出现问题也有父母承担,这样就会让孩子的责任感丧失。

因此,每当家里要做什么决策时,父母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即使孩子的意见有些幼稚可笑,也要予以尊重,这样孩子会从中学会很多社会知识,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同时孩子的责任感也会因此得到增强。

2. 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为家里做些事情。让孩子知道家里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机会,例如买菜、交水电费、电话费等。也可以让孩子帮忙记一下家庭日常开支账目,让孩子了解到一个家庭的必要开支,体验到生活的真实。

3. 给孩子做主的自由。

在孩子尝试自己做主的时候,我们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小”、“你不懂”、“你不行”,而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们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我们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事,可能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驾驭。

总之,让孩子当家做主,可以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自己的责任感。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上网..总之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与人打交道,甚至报名、购物等活动也要父母代劳。据统计,目前这些小“宅男”、“宅女”的数量正在增加。

仔细分析其原因,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我们现在很多教育方法也是“罪魁祸首”。有些父母宠溺孩子,害怕孩子走出家门受欺负或者安全受到威胁,所以经常吓唬孩子,不允许孩子独自走出家门。还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安心在家学习,拒绝孩子参加一切集体活动。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兴趣,渐渐远离了人群,甚至在心中产生了交往恐惧感。毫无疑问,这样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在美国,希拉里·克林顿的名字现在比她的丈夫比尔·克林顿还响亮,她睿智的政治眼光和独特的手腕使她赢得了多数美国人的尊敬和喜爱。其实,希拉里小时候是一个胆小鬼,而改变她命运的,竟是母亲的一句很有力量的话。

希拉里4岁的时候,全家搬到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希拉里急于交上新朋友,但很快她就发现这并非易事。每当她到外面去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们不是嘲笑她,就是欺负她,有时还将她推来推去或将她打倒在地。每当这时她都会哭着跑回家,再也不愿出家门了。

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周后,终于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挡住了她的去路。母亲大声厉喝:“回去勇敢地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得胆小鬼!”

希拉里只得又硬着头皮走回去,这让那些欺负她的孩子大吃一惊,他们没料到这个小丫头会这么快又回来。

最后,希拉里终于以自己的勇气交到了新朋友。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希拉里都会鼓起勇气,大胆地迎接挑战。

人际交往在孩子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际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精神、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孩子们会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保持自己的优势,吸收别人的长处,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所以,有远见的父母会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甚至逼迫孩子走出家门,让他们到外边去,到人群中去,学会与人交往,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比如让孩子外出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者到邻居家借还一些物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聚会活动等。

摩托罗拉公司的创始人高尔文,为了把他唯一的儿子鲍伯培养成公司的继承人,从儿子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带着他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来增长儿子的见识。他外出经商时,也尽量把鲍伯带在身边,让儿子耳濡目染经商的过程。在一些业务洽谈会上,高尔文让儿子坐在一个角落里,聆听老板们舌剑唇枪地讨价还价。鲍伯会记录下一些听不懂的专业术语,在会后请教父亲。

在鲍伯17岁时,高尔文允许儿子到公司上班。鲍伯像普通员工一样,坐在大办公室的长椅上工作,不搞任何特殊待遇。有一次,高尔文告诉儿子,有一个销售商正在用低于成本价20元的价格抛售摩托罗拉的产品,问他想采用什么策略应对。鲍伯听后非常气愤地说:“绝对不能再降了,这个价格已经是最低的了!”

鲍伯带着人员,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十几个城市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论证研究,最后他对高尔文说:“爸,我错了,为了竞争,必须降价。”

后来,在高尔文的精心培养下,鲍伯终于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总经理。

建立及保持人际关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生活技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树立自信心的根本,是幸福生活的保证,也是家庭凝聚力的源泉。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做到放开手,不要限制孩子。孩子在小时候是渴望与人交往的,他们愿意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但正是因为父母的种种限

制,才导致孩子慢慢地脱离了群体,最后沉溺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钟斓5岁的时候,妈妈带她出去玩,天气非常好,很多孩子都在小区的儿童游乐场里玩。孩子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妈妈忽然想起好像没有锁门,想回家看一看,就告诉钟斓在这里玩,哪里都不要去,她一会儿就回来。钟斓应了一声,就继续和伙伴们玩。妈妈急匆匆地走了,十几分钟后妈妈回来了,可是钟斓却不见了,妈妈急得四处寻找,最终在一栋楼前把孩子找到了。

原来,和钟斓一起玩的孩子被奶奶领回了家,钟斓就一路跟着他们,等到人家进了家门,钟斓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妈妈找到钟斓时她正在哭,这可把妈妈吓坏了。

本来这是一件意外的事情,但是妈妈从此杯弓蛇影,再也不让钟斓独自和小伙伴玩了。

上学后,钟斓也不愿意与同学交往,老师为此找她谈了几次话,效果甚微。有几次老师安排学生和钟斓结伴回家,都被来接她的妈妈拒绝了。

现在,钟斓的性格更加孤僻了,放假在家时除了看电视,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屋里发呆。

不可否认,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首先,父母要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意识,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和一些社会经验。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发觉交往的快乐。只有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孩子才会喜欢与人交往。

2. 让孩子多交朋友,主动适应新环境

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

——(奥)茨威格

家长要有意识地把孩子的生活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让孩子与邻里伙伴形成“团伙”,使孩子更多地接触小朋友和同龄人,体会到伙伴们在一起的乐趣。还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和伙伴“比学赶帮超”,也可以谈一谈自己小时候和伙伴交往的趣闻。

当孩子体会到与他人交往的快乐并且乐在其中的时候,他就会主动走出家门,勇敢地与人交往。

现在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很少有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他们在家里受到家人的保护,这种生活使他们适应能力较差,面对新的环境特别拘谨,面对不再维护自己的陌生人会感到害怕和孤独。这时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教育,忽视了安慰和鼓励孩子,孩子就很容易变得胆小怕事、容易退缩,严重者会造成心理阴影。

搬家、转学、父母工作调动等情况的出现,也使孩子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别说是孩子,很多大人都害怕适应新环境。如果他们不能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结交到新的朋友,那他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疾病。

彤彤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彤彤9岁以前都是和奶奶在乡下度过的,在那里她有好朋友,也有喜欢的小山和树林。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决定把彤彤接到身边,一是因为彤彤的奶奶年纪大了,还经常生病,照顾自己都困难,所以不方便再继续照顾彤彤了;二是因为他们现在也算事业有成,买了房,再加上城里的上学条件要好于乡下。

就这样,彤彤离开了自己熟悉的乡村,来到了繁华的城市。在父母的多次努力下,彤彤进了市里最好的小学,可是彤彤内心感到很恐慌,因为这里的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陌生的。她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有了问题也不敢问老师和同学,因为她说话带口音,怕被同学笑话。

两个月后,彤彤非要回奶奶那里去,不然就不上学了。彤彤的爸爸妈妈怎么也没想到会这样,多次做彤彤的思想工作,但都没有效果。

如果孩子到一个新的环境,不主动同周围的人接触,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往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其实在这个时候,最有效的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的方法就是交朋友了。如果在新的环境里有个新朋友,那么孤单寂寞、充满不安的感觉就会在无形中消失。当孩子想要逃避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屈从”于孩子的要求。

彤彤的父母觉得不能让孩子回到乡下去,如果回去了,那么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彤彤爸爸找到老师,了解了一下情况,发现彤彤的一位同班同学和他们住在同一小区内,这个小女孩叫万裴。彤彤的爸爸登门拜访了万裴家,希望让两个孩子成为朋友,万裴的父母也很高兴,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多个玩伴是一件好事情。星期天,彤彤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去公园玩,由于公园接近彤彤以前生活的环境,所以彤彤的话多了起来,两个孩子越玩越高兴,关系亲近了很多。

此后,彤彤的父母多次邀请万裴到家里来玩,一来二去,彤彤和万裴成了好朋友,形影不离。在万裴的帮助下,彤彤又交到

了几个新朋友,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慢慢地彤彤喜欢上了现在的生活,再也不提回乡下的事情了。这样过了半年,爸爸妈妈把彤彤的奶奶接到了城里一起住,彤彤更高兴了,一家人其乐融融。

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群体中,确实需要一个适应期。如果是交际、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学习和生活很快会出现新的良好局面,如果是个不善交际、适应能力差的孩子,换一个环境往往会产生陌生、孤独、焦虑等情绪,也许还会感到抑郁,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所以这时候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诉说,更要帮助孩子提供方法、创造机会,让孩子结识新伙伴,熟悉新环境。

首先,让孩子走出去,多认识同龄人。孩子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这是成年人无法理解和代替的,他们很容易因为共同经历某些事情而成为朋友。据研究,孩子越是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

玩,他们的心理越健康,情绪越稳定。其次,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就像彤彤的父母,星期天带着孩子和同学出去玩玩,这样孩子会在潜意识里亲近对方,由陌生到熟悉,然后产生友谊。孩子完成这个过程通常很快,因为他们不像成年人有很多顾忌和猜测,他们心思单纯,只要玩得高兴就会主动敞开心怀,而友谊是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最好的办法。

总之,孩子不适应新环境时父母不要放弃,要帮助孩子主动适应环境,陪伴孩子结交新朋友。

3. 学习待人接物,提高孩子交际能力

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常常在生人或他们的长辈面前显出一种村俗的羞怯态度,他们的思想、言辞、容貌,全都显得狼狈不堪;自己在紊乱中也失去了主宰,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至少做来显得不自然,不优雅,不能因此得到人家的喜悦与欢迎。医治这种毛病的唯一办法也与医治其他毛病的办法一样,要使他们通过练习,养成一种相反的习惯,而主要的就是多交各种朋友。

——(英)洛克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孩子必须学会待人接物的方法,善于与人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那些不善于与人交往、缺乏待人接物经验的孩子,缺乏自主能力,长大之后很难有所作为。

林枫硕士毕业后,爸爸托人让他进了一家很有名的公司,可是林枫很难适应。他觉得公司的同事太虚伪,因为他为人总是心直口快,有一说一。渐渐地,同事们都有意识地远离他,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尴尬。

林枫的爸爸听了孩子的抱怨,找到公司中的熟人了解情况。这个熟人正好是林枫的上司,他满腹苦水地说:“这孩子工作能力是有的,可已经是成年人了,却还是那么幼稚,连起码的同事关系都处不好,我们怎么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呢?”林枫的爸爸听了这些话,也很无奈。自家的孩子自家知,林枫为人处世的能力确实差,不过这全都要怪自己。

林枫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对他是有求必应,只要他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用管。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他写完作业出来看电视,好像没看见客人一样,拿起遥控器就换到了自己喜欢看的动画频道。妈妈让他给客人倒水,他说了一句:“谁想喝水,谁自己倒。”弄得气氛十分尴尬。类似的事情很多,结果很多亲戚朋友都不愿意到林枫家来做客,因为他家有个“凡人不理”的小祖宗。

当时父母想,等孩子大了,这些事自然就懂得了。可是现在林枫都读完博士并且工作了,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呢?

很多孩子在家里随心所欲,不懂礼数,不懂得待人接物的规矩,父母舍不得管,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可一旦孩子形成了习惯,就不好扭转了。就像林枫,博士都毕业了,仍然处理不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耀华中学老师张丽珊说:“如果家长完全顺着孩子、保护孩子,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庇护、随性自我,就不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现实世界里,‘真空环境’并不存在,孩子只能活在父母为其创造的‘虚拟真空’的童话般的生活中。一旦他们进入社会,幼稚的心智将使他们无法顺畅地与周围人沟通、合作,因而被社会抛弃。”

李明伦今年上初二,学习成绩中等,但却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懂事。每次见老人拎东西,他都主动上前帮忙,而且嘴巴很甜,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见面就叫,小区里的很多人都认识他。一次,他忘了带钥匙,进不去家,很多人争相往让他去自己家里,还留他吃晚饭。

邻居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万人迷”。

现在像李明伦这样的孩子不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的父母不是娇生惯养,就是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完全忽略了孩子接人待物方面的教育。有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家长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在别的孩子还处于懵懂状态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能很好地展示自我,这样就更具有竞争力,这对将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我就是如此教育孩子的。如今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正是由于他成熟的人际关系和优异成绩,现在已经被某跨国公司录用了。”

那么,怎样从小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呢?首先,让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一起接待客人。在客人到来之前,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客人什么时间来,客人与父母的关系以及该如何称呼,使孩子自己在心理上做好接待客人的准备。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做接待客人的准备工作,如打扫房间、采购糖果等,共同创造一个欢迎客人的气氛。

客人来了之后,孩子可以在父母指引下招呼每一个人,请客人坐,请客人吃糖果,还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给同来的小客人玩等。

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学着与客人交谈,要大方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别人在讲话时不随便插嘴。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可以提议他为客人表演,制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热烈的气氛。

其次,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出榜样。

平时与他人交往,父母要做到从容有礼,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友好地和他人交换意见和看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会从父母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

最后,要鼓励孩子参加亲朋聚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亲朋好友聚会,父母可以事先告诉孩子一些礼节方面的知识,提前告诉孩子该怎样做,在聚会后,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复习”一下,找到孩子应该提高的地方。

孩子只有懂得待人接物,才能在各种场合“临危不惧”,面对人际交往得心应手、从容不迫,才能够自信地走向社会、迈向成功。

4.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

在哪里我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

——(印度)泰戈尔

很多时候,最让父母窝火的事情就是孩子在外面被其他孩子欺负了。批评孩子吧,孩子本来就受了委屈,看着都心疼,怎么好再雪上加霜呢!替孩子出头吧,也不行,本来孩子之间的事情就说不清楚,身为家长去和小孩子计较,有理也变成没理了。所以这时候父母往往是抓耳挠腮,不知怎么办才好。

星期天,壮壮和小区里的几个孩子踢足球,妈妈在家里边洗衣服边收拾屋子。没过多久,壮壮就眼泪汪汪地跑上了楼,浑身脏兮兮的,脸上还红红的。妈妈急忙问他是怎么回事,壮壮哽咽着说,他们几个正在踢足球,有个大个子男孩非要加入进来,撞倒了壮壮,还把足球踢在了壮壮的脸上。妈妈一听就急了,领着孩子下了楼,可是那个惹事的男孩子早就跑了。

“孩子受欺负该怎么办?”现在很多父母认为要替孩子出头,找到“肇事者”或者“肇事者”的父母评理。这些父母自有他们的道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你一味地忍让退缩,最终就会成为弱者。也有人认为不能简单地“以牙还牙”,那样孩子之间的简单交往就会被破坏。

其实,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成人世界的此类事件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孩子之间的状态转换得很快,刚才还剑拔弩张、谁也不让谁,一会儿又亲密无间地在一起玩耍了。所以,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哭,就觉得孩子吃了大亏,非要找回“面子”不可。

如果不是危及孩子的人身安全,完全可以交给孩子自己处理,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家长不要传递一种“受欺负”的想法,使孩子间简单的关系变得复杂,心里变得沉重起来。

一天,一位妈妈正在家看电视,而她11岁的儿子在小区里和小伙伴们玩。平时这几个小伙伴就经常在一起玩。

妈妈看了一会儿电视,就推开窗户看儿子在玩什么,不料正看见儿子和一个个头高一点儿的孩子在吵架,而且越吵越凶,声音很大。

妈妈急忙跑下楼来探看究竟。到跟前一看,才弄清楚孩子们争吵的“导火索”是一种名叫“纸飞机”的自制玩具。原来儿子的“纸飞机”被那个个头高一点儿的孩子抢去了,他很气愤,就吵了起来。更可气的是其他的孩子都帮着个头较高的那个孩子对付自己的儿子。

儿子正在势单力薄之际,看见妈妈来了,涨得通红的小脸一下子变得惨白,委屈的泪水忍不住掉了下来,继而“哇哇”地哭了起来。

看到这种情形,妈妈一开始真的很生气,真想训斥那个不讲理的孩子一顿,替儿子出出气,但她忍住了,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大人掺和孩子的事情脸上有点儿挂不住。于是她强压怒火,拉着儿子说:“走,咱们回家去,不和他玩了!”

但是孩子人小骨头硬,站着没动,偏偏不回家,非要把自己的“纸飞机”要回来不可。

于是妈妈劝儿子:“几张破纸片,有什么好玩的!回家妈妈带你买更好玩的玩具。”可孩子仍然不干。妈妈只好把目标转向那个抢“纸飞机”的孩子,并语气温和地对他说:“小朋友,阿姨相信你是个好孩子,你把‘纸飞机’还给他吧,好吗?”可是那个倔小子也不买她的账。

妈妈一看他们都固执己见,两边都搞不定,一气之下冲着儿子大喊:“你到底回不回家?”儿子将脖子一拧,响亮而坚决地吐出两个字:“不回!”

“好吧!那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我回去了!但是不许哭,男子汉哭算什么出息!”说完头也不回地上楼了。

妈妈虽然坐在家中,但还是悬着一颗心,生怕自己的儿子受欺负。正在担心的时候,孩子却手里拿着自己心爱的“纸飞机”回来了,小脸早已“阴转晴”,笑嘻嘻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妈妈感到诧异,连忙询问,才知道几个小朋友又和好了。妈妈问儿子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儿子只笑着说了两个字:“保密!”

这件事给这位妈妈上了深刻的一课,她认识到了孩子之间的纠纷最好还是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从此以后,这位妈妈不再为儿子出头了,这个孩子处理和小伙伴之间关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所以,明智的父母一般不会介入孩子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他们会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留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解决冲突和纠纷。

当然,当孩子困惑的时候,父母也要进行一些引导。父母可以和孩子谈一谈,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以宽容、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不要从恶意的角度去猜测别人,更不要“以暴制暴”。父母可以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让孩子在冲突中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5. 不插手,让孩子自己选择朋友

当你有暇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结交你所在地方的最佳伙伴。这样做,在课余时间,能使你的言谈举止经常受到熏陶,性情也得到陶冶。而且,结交良朋益友,总不会像结交酒肉朋友那样花钱。

——(美)乔治·华盛顿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可否认,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所以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在外面结交到坏人,因此把孩子限制得死死的。平时上学不能晚回家;放假的时候不能独自外出;不能与陌生人接触;不能与异性同学交往;平时与谁交往要经常汇报..总之,一切都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有的家长为此还跟踪孩子或者偷看孩子的日记。

一个女孩这样向朋友倾吐自己的烦恼:

我爸妈对我什么事都管,他们对我和哪些同学交朋友特别敏感。如果我想和女同学交朋友,他们就要逐一地进行“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爱说话的不能交,把自己打扮得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不能交..当然,如果我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谈。

上个月,我和班上的两个男生同路,于是就一起回家。吃晚饭的时候妈妈问我:“和你同路的那两个戴眼镜的人是谁啊?”爸爸接着说:“你在左边,他们两个在右边。”

我真受不了爸爸妈妈这种监视,但我没有办法,他们盯得这么紧、管得这么严,谁还会和我交朋友呀?我感到很郁闷!

其实,这个女孩父母限制的不仅仅是女儿和谁交朋友,更重要的是窒息了孩子的交际能力和独立精神。

每一个孩子不仅属于父母、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因为终有一天他们要走上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像这个女孩的父母那样,连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朋友都要一管到底,设限设卡,那么孩子的交际能力从何而来呢?

特别是在这个独生子女普遍化的时代,大多数孩子可交往的“圈子”里只有他们身边对他们无微不至关怀的亲人。他们更渴望友谊,渴望拥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圈子,渴望融入到由伙伴们组成的团体中。

不错,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是进入了团体生活,但很多父母整日睁大眼睛甄别孩子的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替孩子选择朋友,以家长的“权威”限制孩子的交往自由。有的父母甚至让自己的孩子与一些所谓的“有教养”的孩子在一起,不让孩子接触那些比较调皮、个性十足的同学。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和比较老实、听话、胆小的同学在一起会更让人放心。更有甚者只许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来往。

孩子选择朋友有自己的标准和喜好,父母怎么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孩子呢?当这些家长限制不了孩子时,就会给他们脸色看。孩子带着朋友到家里来玩的时候,他们就显出非常不耐烦的样子,甚至当着别人的面朝孩子发火。这么做不仅会使孩子从此失去一个好朋友,而且也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交朋友的自由都没有,孩子在伙伴面前会很没面子的。

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有一种潜在的“互补意识”,也许正是他自身太过温顺、太过懦弱了,所以渴望与调皮一点、个性一点的孩子交往,其实他们是希望自己能具有像对方一样的性格特征。所以,和调皮的“野孩子”交朋友,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

同样,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有突出的地方,比如他的威信很高。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很有正义感,又肯热心帮助别人,所以你的孩子可能对他很有好感。如果身为父母,仅仅以“学习好”为标准限制孩子选择朋友,岂不是把那些最值得交往的人拒之门外了吗?

从长远来看,我们现在可以限制孩子的交往对象,但是无法控制孩子将来所身处的环境。谁都知道人的一生什么样的人都可能遇到,也许你的孩子将来的同事、上级和竞争对手,在小时候就是一名调皮、个性十足的孩子。如果孩子从小不和这些人交朋友、学会怎么和这类人相处,那么步入社会之后又如何能成功地应对这类人呢?

聪明的父母不是去干涉孩子交朋友,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去交朋友。如果你担心孩子因为交到“坏”朋友受到不良影响,那么事先可以提醒孩子交朋友应该注意些什么,告诉孩子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父母只需做善意的提醒和建议,而不应加以干涉。

父母要告诉孩子良好友谊的获得途径,诸如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朋友处于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与朋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分担失败忧愁、赞美朋友的良好品质等。孩子这样做了之后,父母要郑重其事地夸奖他们,孩子受到称赞就会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放手让孩子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锻炼他们独立性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自发地学会与各种人相处的技巧,这对于他们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大有益处。

6. 让孩子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

我们不可能都成为英雄。总得有人在英雄走过的时候坐在路边鼓掌。

——罗杰

思源是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上幼儿园的时候就深得老师的喜爱。现在上小学了,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又能歌善舞,依然是老师眼里的“红人”。

可是有一天,父母发现思源情绪很低落,就问他为什么,思源很不情愿地道出了事情原委。原来今天班上选班长,思源是老师提名的候选人之一,他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可以选上,可是选举的结果是思源落选了,而且票数方面落后别的候选人很多。这让一向趾高气扬的思源很难接受,所以情绪很低落,但是又不好意思和父母讲。父母开解了思源几句,告诉他只要努力以后还有机会。

没过几天,学校开家长会,父母和老师聊起思源落选班长这件事,老师说:“我也奇怪这件事,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思源有点傲气,有些看不起人,同学逐渐都和他疏远了,在班里他的朋友很少。”

父母终于找到了思源落选的根由,决定回家帮助思源改改看不起人的坏毛病。

生活中,很多孩子和思源一样,不愿意接受他人,更不会欣赏他人。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篇题为《我的同桌》的作文,首先老师让同学们站起来说一说同桌的优点和缺点,结果很多同学说的都是同桌的缺点,当问到优点时却说不出来了。后来在老师的一再启发下,才勉强说出“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等概括性的话。

接受他人,欣赏他人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品质。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在家中处处受优待,所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家长要常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要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人。人无完人,切不可因为别人有缺点或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

有一个人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求职,顺利地通过了第一轮测试,成了十位入围者之一。第二轮测试内容很简单:让每位入围者按要求设计一件作品,并当众展示给另外九人打分,并写出

相关的评语。

这个人在评分时,对其中三人的作品非常佩服,怀着复杂的心情给他们打了高分,并写下了赞美的评语。令他意外的是,他居然入选了!而更令他意外的是,他欣赏的那三位中只有一个人入选了!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该广告公司总裁的一番话使他了解到其中的原因。总裁说:“入围的10人可以说都是佼佼者,专业水平都比较高,这固然很重要,但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入围者在相互评价中是否能够彼此欣赏。因为庸才常常自以为是,看不见别人的长处,这倒情有可原,但若对对方的才华视而不见,那就显得心胸太狭隘了,严格意义上说那不叫人才。落选的几位虽然专业水平不

错,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彼此欣赏的眼光,而这点其实比专业知

识更重要。”

可见,欣赏他人不但是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因素,而且也是今后孩子走

入社会,与他人竞争合作所需的优秀品质。那么该如何让孩子欣赏他人呢?首先,要想孩子欣赏别人,父母必须欣赏孩子。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对父母也不例外。父母对孩子的赏

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应把赏识孩子变成一种

习惯,不要动辄就对孩子大喊大叫,要懂得使用带有激励性的话语,比如:

“你的字写得很漂亮”、“看得出,你很努力”等,让孩子在感受到激励的

同时,慢慢知道欣赏他人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孩子多看别人的优点。这点需要父母耐心引导。比如,在和孩子谈话中,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优点值得自己学习,还要告诉孩子,可以把好朋友的优点告诉他本人。当孩子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到别人身上的优点时,他就会慢慢地欣赏他人。

最后,消除孩子的嫉妒心理。

很多孩子,尤其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对于强于自己的人往往会有嫉妒之心,这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嫉妒的危害,引导孩子敞开心胸、尊重他人,勇于放低姿态、向他人学习。

总而言之,父母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让孩子从“自我”中跳出来,乐于接受别人,欣赏别人。

7. 换位思考,让孩子拥有善解人意的心

生活的能力不能靠单轨的知识教育来培养。我们的孩子需要一套完整的生活教育,并且要从早开始,从很早的时候,就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努力与进取……

——席慕蓉

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流、信息的沟通,而且也是心灵与情感的互动。如果孩子对别人缺乏热情,怎么可能期盼别人对他投入热情?如果孩子不知道在适当的时候关心别人,别人又怎会关心他呢?

“上自习课时,同桌同学趴在桌子上,我..”

“爸爸出差回来了,小毛他..”

“邻居家最大的困难..”

“妈妈失业在家了,我..”

教育部门曾用上述这些题目,调查了100名小学生,请孩子补齐省略的内容。结果发现:第一题只有20%的学生说“当同桌同学趴在桌子上时,我想他可能生病了,我得赶紧问问他”。第二题只有10%的学生说“小毛他赶紧去问爸爸累不累,让爸爸休息休息”。第三题只有10%的学生能说出邻居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第四题只有15%的学生能体会妈妈失业的心情。

这个调查结果反映出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态——冷漠。

当孩子过于冷漠时,别说他对陌生人的疾苦不闻不问不懂,他甚至还会嘲笑残疾人,咒骂乞丐,刻薄地伤害同学、朋友,甚至双亲。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们又怎能在这个世界上快乐生活呢?

芳芳是个聪明美丽的孩子,学习、唱歌、跳舞样样出色,可是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也没有人愿意与她交朋友。原来,芳芳为人自私高傲,别人主动和她说话,她都不爱搭理人家。有一次放学回家,一个同学要去厕所,让她帮忙看一下书包,她却说自己要急着回家写作业没有时间,结果那个同学只好另找别人。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最近,班上选举“优秀学生”,因为成绩优秀,老师也把芳芳作为一名候选人,结果芳芳只得了一票,得票数远远落后于其他候选人。老师和芳芳的父母就此事通了电话,芳芳的父母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劝芳芳多和别人交往,对别人热情一点,可芳芳却说:“别人怎么样,关我什么事?”

不得不承认,芳芳的性情过于冷漠了。对他人漠不关心,总认为自己一个人照样可以过得很好,这种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怎样才能让孩子理解别人呢?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情感,这样孩子才能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多数孩子与人交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让他们忽略了别人的想法,甚至误解他人,最终产生矛盾。其实只要换个角度,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

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扬扬地跑回去宣扬。

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是对的!”

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边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向师父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导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是对的!”

第三个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分别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无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为他人着想,因此冲突与争执就在所难免了。如果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是对的”来对待,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

8. 懂得与人分享,让孩子拥有好人缘

一个独生子女成为家庭关注的中心是不应该的。父母要是甘心这样做,就不可能使自己摆脱掉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而俯首屈从的有害倾向。

——(苏)马卡连柯

如果孩子善解人意,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关心他人,体谅他人,那么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收获很多东西。

其实,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早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新生儿处于蒙昧未开的状态,没有客我之分,他们吮吸自己的手跟吮吸其他东西没什么两样。到了两三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把自己从他人和外界事物中区分开来,学着使用“我要”、“我有”和“我的”等带有第一人称的主语,此时自我意识发展到以自我为中心阶段。在此阶段,他们往往从自我角度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从不考虑他人。

随着交往活动的增加,孩子逐渐有了他人意识,进而逐渐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到了四五岁,儿童不仅能够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还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行为会给周围人带来什么好处。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儿童愿意为了集体活动的成功而行动。

可以说,人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只是程度和发展速度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果自我倾向过于严重,甚至到了六七岁还停滞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这就成了问题。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却不变,多数与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有关。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每位家长都有责任在孩子的心灵中播撒一颗爱的种子,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来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

林静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她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喜爱。而她的同桌是个淘气的小男孩,老师常常被他弄得很头痛。一次,这个小男孩向林静借她漂亮的橡皮用,用完后他还给了林静,可林静却忘记了。

快放学的时候,林静想用橡皮,可怎么也找不到,林静很着急,就向她的同桌要,可男孩说已经还给她了。于是林静把这事告诉了老师,老师让男孩把橡皮交出来,男孩说已经还给林静了,拿什么交?老师听了很生气,放学的时候老师告诉那个男孩,如果明天他不把橡皮交出来,就不允许他上课。

放学回家,林静拿出课本写作业,她突然发现橡皮原来在自己的书包里。林静很害怕,因为她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林静对妈妈讲了这件事,妈妈先是让林静第二天把真相告诉老师,可是林静怎么也不愿意。妈妈没有强制要求林静这么做,而是默默地走进卧室。

一会儿,爸爸来到客厅,并把一个玻璃杯打碎了。

妈妈听到响声急忙来到客厅,她一进客厅就大声指责林静,问她为什么把杯子打碎。林静说不是她打碎的,可是妈妈就是不相信她。等林静哭够了,平静下来,妈妈对她说:“杯子真的不是你打碎的?”林静点了点头。

“那妈妈刚才指责你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委屈?”妈妈问。

林静又点了点头。

“你想没想过那位同学被老师冤枉是不是也特别委屈呢?”妈妈再问。

林静没有答话。妈妈接着说:“我知道杯子不是你打碎的,但是妈妈想让你知道被人冤枉的滋味。你想不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呢?”林静小声说:“想。”“那你明天能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师吗?”“能。”第二天,为了坚定林静的决心,妈妈陪着林静一起上学,到校门口的时候,妈妈对林静说:“妈妈上班去了,希望你能够做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林静到了学校,找到她们的班主任,主动把事情真相告诉了老师,并向她的同桌道了歉。

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意识,学会心中有他人,学会多为他人考虑。这样孩子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赢得别人的友善对待。

今天,思阳的家里来了客人,十分热闹。思阳妈妈看到客人带来的小孩和思阳的年龄差不多,就唤来思阳让她带着这个小伙伴去自己的屋里玩。思阳虽然满脸的不高兴,但还是领着那个小孩进了自己的房间,可是没过多久,那个孩子就流着眼泪出来了。思阳妈妈一看,赶紧追问发生了什么事,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到思阳的房间里去玩,可是所有的玩具思阳都不让她动,思阳自己玩这玩那,她刚一拿,思阳就一把抢过来。这个孩子一委屈,就哭着跑了出来。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是家庭中众多成员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于是,玩具是自己的,食物是自己的,电视是自己的..一切“唯我独享”,即使爸爸妈妈想要动他的东西也不行。造成这样的后果都是因为这些家长太宠爱孩子了,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好吃的自己从来不舍得尝一口,哪怕孩子送到家长嘴边,家长还乐呵呵地说:“宝贝吃,妈妈(奶奶)不爱吃”,“宝贝一个人吃吧”,“好东西是专门留给宝贝的”等等。就这样,我们的孩子容易因过多的宠爱而变得自私、狭隘,独吞独霸,不懂得与人分享。这对孩子今后与人交往十分不利。

一位外国的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随机挑选出来的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邮寄了圣诞贺卡。尽管一开始他没有什么信心会得到回复,但随后发生的情况令他很惊喜,绝大多数收到圣诞贺卡的人,根本没有调查他是谁,就自动给他回寄了圣诞贺卡。

我们的孩子如果只知道“独占”、“独享”,而不知道回报他人的话,将来走上社会,也会被隔离于“社会之外”。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举足轻重的社会里,独行侠似的人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也不可能生活得幸福快乐。

有位老师曾经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

有一天,朋友给周先生送了一篮橘子。周先生的孩子非常喜欢吃橘子,但按周先生平时的教育,孩子每次吃橘子时都要同时拿出3个,一个给自己,另外两个给父母。终于有一天,篮子里只剩下一个橘子。孩子把它捧出来时,眼神似乎在说“就这一个了,没法分了”。周先生马上就说:“你能不能把它分成两半,一半给爸爸,一半给妈妈?”孩子一听,眼泪都快掉下来了,但还是把橘子分给了父母。父母接过来,毫不犹豫地吃了下去。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平时父母要坦然地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分享的意识很重要。在家里可以让孩子为家人分苹果、分橘子等,教他先分给长辈,再分给自己。在分东西的过程当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关心父母。

当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引导,要让孩子逐步认识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和重要性。

有位妈妈的做法就非常好,她说:“我只有一个孩子,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很自私,我希望他能够学会与人分享。每次我给孩子买了他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时,我都鼓励他带到学校去,并且建议他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换。我是这样跟他说的:‘孩子,把你的东西借给别人,再向别人借你喜欢看、喜欢玩的东西,这样我们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玩很多的玩具、看很多书了,是不是?’我的儿子很能理解。现在他已经12岁了,我给他买的玩具和图书并不多,但他总能用仅有的东西与别人分享,并获得别人的信任,借来许多他没有的东西。我还非常注重教育孩子按时归还别人的东西,要像爱惜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惜借来的东西。”

此外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抓住孩子的心理,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养成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

一天,妈妈带着甜甜去公园玩,她们玩累了,就坐下来休息,妈妈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牛奶给孩子喝。这时候,妈妈注意到旁边有一个小男孩正用渴望的眼神看着自己女儿手中的牛奶,这位小男孩的妈妈可能暂时离开了。这时,妈妈对女儿说:“甜甜,你给这位小弟弟喝一瓶牛奶好吗?”

“不,我要自己喝!”甜甜显然不乐意。妈妈耐心地对女儿说:“甜甜,要是妈妈有事不在你身边,而这位小弟弟在喝牛奶,你想不想喝呢?”“想喝。”甜甜毫不犹豫地回答。“这就对了,现在你拿一瓶牛奶给这个小弟弟喝,等下次妈妈不在你身边的时候,这位小弟弟也会把好吃的东西拿给你吃的。”甜甜看了看妈妈,又看了看小男孩,终于给了小男孩一瓶牛奶。

父母还应该给孩子创造分享的机会,让他们在分享中得到更多的快乐。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多接触一下同龄人,并随时注意引导孩子进行分享,也可以邀请别人到自己家里做客。父母可以在客人到来之前,让孩子挑选几样他愿意让别人玩的玩具,告诉他下次去客人家时,人家也会拿玩具给他玩的。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分享、懂得分享的快乐了。

同类推荐
  • 母婴护理与保健

    母婴护理与保健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心理学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以让孩子学会学习、开发儿童的智商和情商为主线,详细地介绍了家庭教育的方法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 3岁方案:现代人科学怀孕育儿方案

    3岁方案:现代人科学怀孕育儿方案

    本丛书主要介绍了胎教、产期生活常识以及产后变化、产后保健、新生儿的生理特征、新生儿的营养和照料、1至3岁婴幼儿的卫生保健、智能训练、疾病防治等知识。该丛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使用性,非常易学、易懂和易用,是广大孕妇用以指导饮食营养、日常生活、保健预防和用药医疗的良好读物。
  •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斯宾塞快乐教育法

    在本书中,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应该让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他强调顺随孩子的天性发展,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法则被证明是普遍适用的,因为揭示了人性和心智发展的规律而使孩子和家庭受益。他的著作出版后不久,美国教育界著名的“十人委员会”和“十五人委员会”很快决定对美国的大、中、小学课程放置和教育方法进行全面改革。这次改革几乎完全采纳了斯宾塞的思想,从而奠定了美困近一百年来的人才优势。
  •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给孩子一个赞赏的微笑,就像阳光照耀含苞欲放的花蕾: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浇灌干涸开裂的土地。父母们要意识到“教育不等于教训”后者只能成为前者的障碍。事实上,全世界最优秀的孩子都是被“鼓励”出来的,鼓励教育是第一家庭教育,它能使孩子获得勇气、自信自主性和上进心这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花季女孩儿阳光成长必读

    青春期是女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间段,花季一般的青春让人向往。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你的生理会迅速发育,心理世界也会逐渐成熟起来,大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开始形成,同时又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思考和困惑。青春期的你经历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环境改变,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对各方面知识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女孩子天生的细心和敏感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容易注意到这些变化。你对自己身体出现的种种变化感到焦虑,对异性同学感到害羞和好奇,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无措和渴望,你有很多问题想去了解又羞于去请教别人。而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处理这些疑虑和困惑的,帮助你从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大姑娘。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间故事集

    世间故事集

    ?珍惜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此生真的很短,短的甚至让我们来不及感叹,就已叶黄归故土;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我们的人格,珍惜我们的情感,珍惜人生路上的真情,珍惜人生路上的友情,珍惜该珍惜的一切的一切。如果你珍惜了,你的人生才不会苍白,才不会凄凉,你的生命中才会有阳光与色彩。
  • 沧海遗珠

    沧海遗珠

    以龙族和羽族炎黄大战为背景,羽族公主需北方天帝颛顼演绎出缠绵凄美的爱情故事,呈现华美宫廷神话风。苍山万重:在调遣自然之力的巫术世界,李寄和大巫云将在奉献和牺牲中彼此成全,演绎出富有南国异族情调的蛮荒传说。苍穹霞想:诸龙吐骨形成的浮岛方丈山是仙人乐土,却因为妖物狂鸟而濒临毁灭,失忆的术士鸫咏,与方士严君平捕来天人雏小七对抗狂鸟,牛郎织女、七仙女董永,八月浮槎等传说将在这个故事中融会贯通,演出一段霞想海游的仙道传说。
  • 嫁值千金狠狠爱

    嫁值千金狠狠爱

    星月是薛家的掌上明珠至宠的二小姐,却隐藏了自己的身份,想当一个普通人。他是医药世家的少家主,一手超绝医术扬名在外。初见星月时,他问她信不信一见钟情,再见星月时,他已经布下天罗地网,机关算尽只为博美人一笑。
  • 废材的魔王与抖s勇者

    废材的魔王与抖s勇者

    圣战结束之后,魔族式微,在勇者遍及的大陆,仅能沦为勇者的玩物。这时,一位小魔王抱着和平发展的念头走出魔王城,最后……迷路了!!!但是很幸运,遇到了路人……却是个抖s勇者!!!!
  • 星际之狐

    星际之狐

    穿越,已经多么熟悉的字眼这次,我们给你全新的体验!
  • 残剑玄冰

    残剑玄冰

    魔魄天府,瑞雪帝国,一把残剑,一场轮回,是前世国破剑碎,一人仰天长啸只得自尽下场的延续,还是多年以后,一代玄冰战神的崛起!
  • 乱世战神,祸国君姬临天下

    乱世战神,祸国君姬临天下

    一道圣旨,她是万人之上的皇公主;一日之间,她却命丧于悬崖之上。?他,行走于暗夜中的幽冥,无情无义,却甘为她一夜间白了头发!他,鬼斧倾颜,一生红衣如火,只为等她回眸一眼!他,身居高位,魔笛一出,百里无生,却只肯对她演奏天籁之音!他,药门医仙,点草成丹,生死之药只为她熔炼!当她再次睁眼,万年的未解之谜终将揭开,她一着华衣耀眼于世!遇到他们,到底是福是祸??天下大统,他们到底何去何从?有情之人,是否能终成眷属?
  • 坠刀客

    坠刀客

    江湖游子,一不小心踏入仙门,却无意中窥探出一件惊世秘密。
  • tfboys之我就是这么爱你

    tfboys之我就是这么爱你

    小小的年纪,还不懂什么是爱,却被你甜甜的笑给打败.....(以上是若菲的手机铃声)喂!谁啊,咳咳,若菲姐是我,夏紫凝,哦哦哦哦,紫凝啊,找我有是吗?有啊,肯定有事找你,不然我干嘛给你打电话啊?嘿,你个臭丫头,几天不见嘴到变得挺厉害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