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0000000025

第25章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纳税?(3)

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有些批评者说,奥巴马的政策不仅无法解决美国的财政赤字问题,而且会用高税率窒息市场经济的活力,最后全民受害。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认真审视一下。

美国税收政策中心的资深研究员、1998年—2006年曾担任国会预算委员会代理助理主任的罗伯顿·威廉姆斯(Roberton Williams)指出,要通过增加占人口2%的“富人”的税率来消除相当于GDP3%的财政赤字,让他们支付39.6%的税率是不够的,税率恐怕要提高到77%甚至90%。可见,奥巴马的加税计划对于削减赤字来说是杯水车薪。

一些激进的左翼人士公开呼吁,既然富人要支付90%的税率才能成功地削减赤字,那么为什么不让他们支付90%呢?对此,市场派人士同仇敌忾:这种掠夺性税率,这种政府强制性的再分配,最终会抑制经济增长。

可惜,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的话,这种市场派理论与经验事实也很难相符。

当1929年大萧条爆发时,美国的最高税率为24%,征收对象是年收入10万美元的富人。在1932年—1935年,税率提高到63%,但“打击面”小了,征收对象是年收入达到百万美元的富人家庭。富人承担了更多的责任。1937年—1941年,高税率的“打击面”进一步缩小到年收入在500万的家庭,但税率提高到79%到81%左右。这体现了新政劫富济贫的政治哲学。美国进入二战后财政吃紧,高税率的“打击面”不得不扩大到年收入达到20万美元的家庭,税率也不断提高,从88%升到94%。战时非常时期也许不应该算作常规。但看看美国战后的黄金时代:1948年—1964年间,支付最高税率的是年收入40万美元的家庭,最高税率自1951年起就维持在91%以上的水平。1964年后最高税率下降,但到1980年里根赢得大选为止,绝大部分时间为70%。只是“打击面”也随之扩大到年收入达到20万美元的家庭。里根上台后大力减税,把最高税率降到50%,甚至最后到了28%。同时,最高税率的“打击面”也急剧扩大,乃至年收入十几万美元的家庭也要承受最高税率。老布什任上,最高税率从28%上升到31%。但承担这种最高税率的,已经不是“富人”,开始针对着年收入3万多美元的家庭,后来这道线上升到8万多美元。这充分体现着共和党亲富人的政策。克林顿上台后推行了39.6%的最高税率,针对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只是这条线根据通货膨胀率逐渐上调。布什上台后推进通过了减税案,最高税率降到35%,支付这一税率的门槛也高了,是年收入超过31万多美元的家庭。

这段历史非常耐人寻味。大萧条以后,罗斯福奉行“新政”,凯恩斯主义成为经济政策的主流。高税收创造了大政府,大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手段干预市场,以政府投入创造需求、刺激经济,最高税率不断攀升。虽然奥地利经济学家从一开始就挑战凯恩斯学派,但直到1974年奥派的领军人物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再加上弗里德曼的巨大影响,这派学说才被公众和政界主流所接受。从里根开始,共和党主宰了白宫,美国的最高税率不断降低。即使克林顿8年将这个税率提高了一些,但也远远低于里根以前任何共和党总统任内的税率。

可惜,如果说低税率(这里主要指最高税率)刺激经济发展的话,事实几乎正好相反。美国战后最强劲的经济增长,从1950年一直延续到60年代末,两位数的GDP增长司空见惯。这恰恰是美国的最高税率达到顶峰的时代。其中有13年最高税率是91%或92%。20世纪70年代一直被视为是美国经济的噩梦。但这主要是受1973年10月开始的石油危机的外在打击。如果除去石油危机开始后的两年,整个经济增长并不低。里根上台后确实创造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克林顿时代美国刚打赢冷战,在全球化中一马当先,至今被人们回忆为黄金时代。但是,仔细检验一下就知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个低税率时代的GDP增长,比起前五六十年代明显偏低,两位数的增长从来没有出现过。特别是20世纪初的10年,GDP的平均年度增长还远远赶不上20世纪70年代。所谓低税率刺激经济增长的理论,至少在美国战后60年的经济史中难以找到可靠的证据。

当然,GDP并非一切,还要看经济所成就的业绩。在战后头20年的高税率时代,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一手扶植了整个“自由世界”的复兴。冷战期间世界上之所以还有健康的市场经济,就多亏了这一高税率所提供的资源。最重要的,恐怕还是这样的高税率创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这包括《退伍军人法案》把大批平民子弟送进大学,以及以整套的社会保障系统。低税率时代的业绩是什么呢?是美国从一个世界帝国走到今天的衰落。甚至在大学生入学率等一向领先于世的指标上,美国也被许多发达国家反超。其中最令人忧虑的是,中产阶级正在随着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而开始瓦解。

巴黎经济学院的毛马斯·皮克蒂(Thomas Pikett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伊曼纽尔·塞斯(Emmanuel Saez)研究表明,在2002年—2008年期间,居于底层的90%的美国人,年收入下降了4%,少了1170美元;收入最高的1%的美国人,年收入则增高30%,超过26万美元(261930美元)。20世纪从40年代到60年代的高税率时代,美国的贫富分化在减小。但到70年代后,贫富分化开始上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称1979年是一个分水岭,以后则一发而不可收。这与低税率时代基本同步。如今,美国的基尼系数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一贯尊奉市场经济原则的《经济学人》也指出,美国的社会流动已经比不上欧洲。一个穷孩子要想上升到中产阶层,在欧洲的机会比在美国大得多。格林斯潘在2005年也承认,对这样的现实,一个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很难接受。

奥巴马拿25万美元的年收入作为“富人”线,要求2%最富的美国人多作贡献,也是为了扭转这种越来越不平等的局面。应该说,这道线以及39.6%的最高税率在经济上并无坚实的基础—不仅饶了最富的投资阶层,所获得的财政收入也不足以消除联邦赤字。这道线更多的是政治线。奥巴马希望用克林顿时代提醒人们:让富人支付高税率并不会窒息经济增长,反而可以平衡预算。

美国面临着不可逃避的现实:要么提高税率,要么削减福利和政府服务。选民对这两项选择都不肯接受,还处于不肯面对现实的阶段。此时相对容易的解决方案,就是让“富人”付更多的税。一些左翼人士呼吁恢复90%的最高税率,称那是美国蒸蒸日上时代的最高税率。要知道,即使在经济危机深重的2009年,美国对冲基金的前25位CEO总收入达253亿美元,平均每人超过10亿美元。即使他们90%的收入被最高税率剥夺,平均每人还有千万美元以上的年收入。至于那些年收入刚刚超过25万美元的家庭,受这种90%税率的打击也并不太大。因为这是一种边际最高税率,只有超过“富人线”的那部分收入才支付如此的重税,而25万美元以内的收入还是享受着中产阶级的低税率。这种最高税率,大致能保证美国人现有的社会福利。历史证明,这样的最高税率也完全能够保证经济的迅猛成长。

最高税率的水平,涉及怎样对待“富人”的哲学问题。克林顿刚上台时,不停地抱怨“富人”贡献太少。他的财长鲁宾作为出身于华尔街的“富人”感到不受用,就对总统说:“你最好不要用‘富人’的字眼,更好的词也许是‘成功人士’。这些人是辛辛苦苦地创造了自己的业绩,为我们带来了繁荣,你又需要他们的帮助,应该尊重他们,而不是把他们视为敌人。”克林顿接受了这样的建议,也成为相当亲企业的民主党总统。可见,即使在民主党人中,“富人”是时代英雄的观念也渐渐被接受。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在20世纪90年代末写的《英才与正义》一文,则阐述了另类观点。他认为,当今的社会文化对英才过于崇拜,乃至夸大了他们的贡献,给了他们过度的奖励。他进而提出了“敲诈者”模式:那些创新的英才,就仿佛是一个突然掌握了你的一些不想见天日私人材料的人。于是你开始和他讨价还价。他心里很明白:如果你不支付他任何钱,他留着这些材料也毫无用途。但你心里也明白:如果分文不付、任他把材料抖搂出来,对自己伤害很大。这时最佳策略是:用最少的钱收回这些材料,而不是用最多的钱奖励他的“能力”。社会对比尔·盖茨这样的“富人”,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态度:他掌握着某种我们必需的东西。我们要用最少的钱把这些东西拿到手;而不是一味地崇拜他,给他尽可能多的奖励。毕竟这些东西他不给我们自己留着也没用。我们不应该放弃自己讨价还价的筹码。

对“富人”课以高税,未必会影响经济增长。从价值理念上,“富人”承担90%以上的税率更符合社会正义,从长远的经济发展上看,“富人”支付高税也更有助于减缓贫富分化,使更多本无机会的下层子弟进入中高产阶层,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高水平的经济竞争。这比起由少数“富人”垄断的竞争来,能创造更有效率的社会。这里真正的难关,是和“富人”博弈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持那么高的最高税率,一大原因是美国当时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富人无处可去。他们宁愿承受90%的所得税,也不会移居苏联。其工作干劲不会因为高税率而降低。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美国的相对经济优势已经降低了许多。如果对“富人”施以半个世纪前的90%以上的最高税率,这些“富人”就可能移居到别的国家。“富人”对塑造了自己的社会,已经丧失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感情。美国社会讨价还价的砝码少了。另外,美国是个好莱坞式的社会,喜欢塑造英雄,把“枯燥乏味”的生活戏剧化。这种文化中有一种盲目的英雄崇拜,觉得每一个发明、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某个好莱坞式的英雄的一人之功。而最近一系列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今世界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属于集体。集体智商和该集体中个体的最高智商并无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富人”很难一手成就大业。而美国的大众文化,实际上一直帮助“富人”邀功。

总之,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的“富人”的税率越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越好。只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社会渐渐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理念所创造的小政府、低税率必然刺激经济发展的幻觉,全球化又提高了富人讨价还价的砝码,使得对“富人”加重税变得非常困难。但是,美国目前的财政问题,靠减税刺激经济并无法解决,提高税率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中产阶级目前脆弱的经济地位,很难再承受重税。在政治上他们也会通过手中的选票说话,使政治家都不敢在他们头上加税。最后的选择,当然就是“富人”。90%的最高税率恐怕不现实,但39.6%的最高税率则依然有相当大的提高潜力。

两房之后的美国房市难局

2011年2月11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住房金融市场改革白皮书》,其目标是取代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大把世界导向“大衰退”的“国营企业”。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美国房市风声鹤唳,2月份的现房销售数量下跌不说,新房销售数额创了近半个世纪的新低。在过去40年,房利美和房地美一直是美国政府鼓励私人拥有房产的重要机构。大量的房贷,都由这“两房”担保,“两房”又由政府出资担保。结果,银行释放出大量房贷,不必考虑太多风险,一旦房主无法还贷,所出现的坏账可以通过“两房”由纳税人买单。这使美国的房贷优惠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30年的贷款年息在5%以下。这个锁定的利率,在日后通货膨胀、利率上涨时能旱涝保收,在理论上可以低于通货膨胀率,等于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如果日后利率下降,房主则可以通过再贷款进一步调低房贷利率,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难怪有人曾在《华尔街日报》上质问:哪个中小企业能够拿到如此优惠的贷款?这种“先生活,后生产”的信贷结构,是导致美国超前消费的经济泡沫的根本原因。

如今,“两房”成了“毒产”,其坏账已经吞噬了1340亿美元的税金,而这个数字还在看涨之中。让“两房”寿终正寝,也是众望所归。但是,埋葬“两房”后的房市前景如何?对此则很少有人考虑。

同类推荐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 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

    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

    编写组编写的《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紧扣廉洁自律主题,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八条规范为着眼点,分八章系统阐述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应当严格遵守的廉洁自律规范的科学内涵,且每章结尾附有典型案例,理论阐述与事例说明相结合,对新时期广大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会《准则》的立意内涵、把握其精神实质,认真践行《准则》,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有重要的意义。
  •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知识竞赛600题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知识竞赛600题

    本书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再一次回顾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包括革命战争年代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上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伟大实践,我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丰功伟绩,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领导的卓越贡献,优秀的人物事迹,重要的经验教训和理论精华等。全书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全部题目按照时间排序,采用问答形式,方便读者重温历史,进一步熟悉掌握党的相关知识。该书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党史、记住传统、汲取历史精华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机关团体和社会群团组织进行纪念活动、开展知识竞赛的必备参考书。
  • 全球打黑行动

    全球打黑行动

    本书是一本最新的全球打黑档案,以各国政府打黑大事件为主要线索,囊括了全球跨世纪的打黑大事件及过程。
  •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集中在探究美国军方,尤其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究竟以何种角度协助杜鲁门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探究军事单位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传统上以国务院的角度为切入点,是有所分别的。
热门推荐
  • 神仙在都市的日常生活

    神仙在都市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故事背景在都市,有神仙...妖魔鬼怪...大致和《西游记》差不多,但我描写的人设可能和你们心目中的有些不一样,请别将人设代入本书,谢谢
  • 摆地摊之后我爆红了

    摆地摊之后我爆红了

    纪念一眼看到了站在娃娃机旁的男生。蓝白校服,墨色黑发,眉眼带笑。他弯腰拿出出口处的娃娃,手指很长,很好看。递给纪念,笑的认真:“纪念,收了它,我就是你的了。”没多犹豫,接过。时光变迁,转瞬即逝。再见到他,已在万物碎裂之时。他依旧笑着,问:“你为什么不要我了?”纪念也笑:“要。”和娃娃一样。[摆地摊成瘾女主×满眼是女主且沙雕男主,1v1]
  • 红尘轮回总是情

    红尘轮回总是情

    夜,寂寂的,有些想你,想你不舍的牵念,想现在的你的笑容有些无奈和苦涩……在这样孤独的夜里,我独坐在窗前,伴着孤影,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我周围的空气也似乎漂浮着隐隐约约的凄楚与忧伤。就是这样的夜晚,又让我深深的想起了你。想知道你在做什么,想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的在想着我,想知道在你的梦境里是否看到我在你梦的路口深情地等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史上最菜男主

    史上最菜男主

    一个以为重生实则穿越,前所未见,还要靠自己挣信仰的苦逼穿越者。一个人前冷艳霸气,人后娇憨可爱,真?重生腹黑大佬。一个貌似古灵精怪,实则冷若冰霜,女版龙傲天。这是个三人在二点五条世界线上瞎蹦哒,然后顺便拯救世界的爱情故事?林然:其实我也没那么菜?
  • 惊山神

    惊山神

    一具蛇尸,一面老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湖水中突显的人脸。梦里面久久徘徊的人影十棺十索,一具独眼鬼棺。一具在水中泡了二千年的尸体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去
  • 凝香

    凝香

    她前世是修练五百年的九尾狐,一朝身死,却意外重生在凡世的一个小姑娘身上。他是身份高贵的王府世子,冷漠孤傲,却唯独把一颗心落在了这个没心没肺外加贪吃的小狐狸身上。萧景瑞咬牙:“你这个招人惹事的小狐狸精...."凝香诧异:“.......居然能透过表象,看到我的内里....”她只想在这红尘俗世间吃好喝好玩好逍遥自在的生活,可绝色的容颜体带异香都不可如她所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HE PEOPLE OF THE ABYSS

    THE PEOPLE OF THE ABY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草根宰相诸葛亮

    草根宰相诸葛亮

    绚烂如繁花,闪耀似群星,但英雄总有归去之时,千古风流,终化尘土。不过,他们曾经那么轰轰烈烈地活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这足以感动我们,也足以慰藉英雄壮志未酬的雄心。
  • 美人皎皎

    美人皎皎

    一张美人图,引来一场血雨腥风?有没有搞错?明皎皎:如果,我是说如果,我能凭一己之力平息这场战乱,是不是能从中捞点什么好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