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0000000039

第39章 美国白领的工作与生活(1)

放眼世界看剩女

春节算是过完了。我远在太平洋另一侧,对国内的节日只能凭网上的新闻来体会,其中印象深刻的,一是垃圾春晚,一是剩女租男友回家过年。

这两条给我印象深刻,不是因为有什么新奇,而是陈旧得出奇:几乎年年都是这两件事情主宰春节前后的新闻热点。春晚我20年前就不看了,在此不提。对于剩女,我倒觉得有些大家没有讲的东西可以贡献。据说剩女又称“3S女人”:Single、Seventies、Stuck(单身、生于20世纪70年代、被卡住了)。她们学历高、收入高、条件优秀,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

“剩女”居然和三个英文词联系起来,说明不是中国孤立的现象。再看“剩女”的个人条件,她们不是丢在地上没人捡,而是有些高不可攀。实际上,“剩女”是女性在全球崛起的一个侧影。2009年最后一期《经济学人》就发表了一个女性专刊,预测今年是个女性年:在美国的劳动力中,女性将首次超过50%。在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女性大学毕业生已经超过了男性。在包括美国在内的7个富国中,女性在专业人士中所占的比例也超过男性。欧盟地区本世纪以来创造了8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600万被女性占有。在美国,最近的经济衰退又被称为“男人衰退”。因为在这次衰退中丢掉工作的人里,四个中有三个是男人。总之,女人蒸蒸日上。男人越来越不争气。预计到2011年,美国的大学女性将比男性多出260万。这260万,岂不成了校园“剩女”。

不久前《纽约时报》也报道,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妻子比丈夫收入高,学历也高。1970年,有28%的女性嫁给比自己学历高的丈夫,20%嫁给比自己学历低的。到了2007年,这两个比例分别变成了19%和28%。这大概意味着美国家庭中妻子的平均教育水平已经超过丈夫。1970年,只有4%的家庭妻子比丈夫收入高。到2007年,这个比例则达到了22%。

“剩女”现象的出现,和这种迅猛的社会转型有密切关系。首先,是长期处于优越地位的男性心理不平衡,和高于自己的女性无法相处。美国素有女性教育的传统。在19世纪末到20个世纪40年代,经常是女性高中毕业,甚至上了大学,然后嫁给一个教育比自己低的丈夫。不过,那时的规矩是,即使女性的教育高,也要在家当贤妻良母,大老粗的丈夫照样是一家之主,是挣钱的人。但是到了战后,知识越来越值钱,加上女权主义使妇女走出家庭,男性的收入优势就保不住了。钱包瘪了,信心就不足。《纽约时报》那篇报道一开篇就讲一位德国出身的女服装设计师刚刚和蓝领的男友分手,理由是对方实在太自卑。

另外,女性地位高后,心也高了。美国有研究表明,女性如果单身,收入和男人相当。但是,一旦当了母亲,事业就中断或受到重大影响,收入就明显低了。对许多女性来说,结婚不仅是屈就,而且还降低了一个阶层。

不过,大多数“剩女”还是渴望正常的家庭的。记得在女权运动已经大获全胜的1986年,美国的《新闻周刊》刊登了耸人听闻的封面故事,称那些年过四十职业女性结婚的机会,比死于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还小。当时还有人出来教说:女人不要有领袖野心,那样会丧失女人味。到了2006年的恐怖主义时代,《新闻周刊》不得不出来道歉。

看来,面对新的现实,男女都必须转过弯儿来。如果在总人口中,女性教育水平明显高过男性,日后收入也自然要高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家庭当然是女人学历高、挣得多,男人多少要在经济上依靠女人。现在,美国人正在转弯子。越来越多的男人接受比自己强的女人。甚至有调查表明,上过大学的女性比没有上过的更容易结婚。中国社会(不仅是男性),也应该转这个弯子。按说,除非人口中的女性比例远远高于男性,那么有“剩女”便有“剩男”。但为什么“剩女”比“剩男”更成新闻呢?我们的社会,似乎还是把女性当成嫁人的动物,把男人当成干活的。结果女性嫁不出去是新闻,男人失业是新闻。其实,女性也许是更有价值的劳动力。没有文化、收入低的男性,也应该赶紧培养点三从四德的品性,帮助夫人理家教子,让女性能集中精力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男人终结了吗?

最近四十年,美国阴盛阳衰。在1970-2007年间,美国男性的收入增长了6%,女性增长了44%。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格林斯通(Michael Greenstone)的研究则揭示,自1973年以来,计入通货膨胀因素,美国男性的中等工资其实下跌了32%。这次的“大衰退”埋葬了750万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中的四分之三是男人的工作。结果,2010年美国创造了历史:劳动大军的主力首次由女性组成。也难怪,2010年汉娜·罗森(Hanna Rosin)在《大西洋》杂志上昂然宣布“男人的终结”。

当然,美国女性的平均收入,大致是男性的77%。不过,这一数字并没有考虑双方的工作时间。许多女性为了照顾孩子,自愿选择了半职工作。她们每小时的工钱,也许并不比男性低。还有许多女性,自愿进入教育等收入低的行业。另外,华尔街和大企业的高管,依然是男人的

领地。这些人的收入往往是普通职工的几百倍。他们的存在,自然把男人的平均数拉上去。2010年一项研究显示,城市22-30岁单身、无子女的职工中,女性比男性收入高出8%。另外,也是在2010年,女性占据了管理层和专业阶层的职位的51.4%,在1980年这个比例才不过是26%。

2010年美国大学授予的学士、硕士学位,60%为女性获得。在建筑业、制造业中干粗活的男性,经过这次大衰退失业后,其丢掉的工作不大可能回来,女性主宰的办公室工作则在扩张。总之,女性的优势将越来越强。

这一切,都见证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女权主义运动的成果。一些女权主义的前卫人士特别欢欣鼓舞。早在20世纪70年代,凯莱泰·“我们正在变成我们想嫁的男人。

纳姆(Gloria Steinem)就声称:”

意思是说,当今的女性正在获得过去传统女性梦寐以求的理想丈夫的地位和成就。似乎女性正在征服世界。

但是,一切并不那么简单。《纽约时报》女专栏作家莫琳·多德(Maureen Dowd)在2005年出版了一本备受争议的书——《男人还是必须的吗?》她声称,文化依然把女性塑造成要找比自己年纪大、有资源的男人作为丈夫。男性则还是觉得女性那种妩媚、崇拜的目光让自己更受用。这样,越是成功的女性就越难找到更成功的男人作为丈夫;男人则会纷纷被比自己成功的女性吓跑。结果,高成就的女性大多沦为剩女。

她觉得自己如果当一名女佣,会更有出嫁的可能。

另一位女作家凯特·鲍力克(Kate Bolick)则在2011年的《大西洋》杂志上现身说法,称她有位身高足以和NBA球星谈恋爱的女友,宁愿找个身高只到自己肩膀的艺术家当男友。另一位成功女性,则找了位比自己小14岁的男友。不过,美国的阴盛阳衰,让这些成功女性看得上的成功男性越来越少。结果呢,这个圈子里的男性成了稀缺品,总有一批围着自己团团转的女人,挑花了眼。诱惑多了,就更难下决心和某个女人结婚。这不仅仅使剩女增加,而且婚姻制度本身也受到威胁。

在我看来,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大家最好谁也不要终结谁。

公交绅士俱乐部

近几十年来,“中转村”城市体系的理论在西方大盛。所谓中转村城市体系,和卫星城体系相当接近。只不过卫星城改称了中转村,并且全用轮轨交通而非高速公路和中心城市连接。每个中转村都以通勤列车的车站为中心,各种商业和公共设施都集中在那里,居民区由此向四周辐射。大部分“村民”都可以步行到车站,基本没有开车的必要。他们从那里乘通勤列车进城,换乘地铁到达各自的办公室。如果用图来表示,一个中转村的城市体系,就好像从中心城市放射出许多根长线,每条线上串着许多珠子(中转村)。这样,中心城市的人口疏散了,轮轨又使通勤快捷准时,汽车被从城市生活中请出,拥堵消失,节能低碳。同时,大城市那种三教九流多元互动的生机又能够保持。

在地球暖化、能源危机、生态崩溃的今天,这样的城市体系听起来像是个乌托邦。真正实行起来如何呢?在人口密集的欧洲,中转村城市体系已经落实到了行动。越来越多的人步行或骑自行车到通勤车站,搭乘轮轨交通进城。汽车的使用正在减少。美国地广人稀,老百姓执迷于汽车。许多人声称,剥夺了汽车就等于剥夺了自由。独往独来的美国人

受不了公交的生活方式。中转村在美国还是个幻想。事实上,反中转村的规划学派也已经兴起。

不过,美国的许多大都市,其规划已经和中转村体系非常接近。我所居住的大波士顿地区就是一例。波士顿本身不过 60万人口,在超出城市地铁的范围外,有七八条通勤列车线连接远郊,把周边700多万人口整合在一个大都市圈中。通勤列车进入市区后,在不同的站口和地铁交汇,乘客转乘地铁相当方便。许多人到郊区买房,有没有通勤列车线已经成了重要的考虑因素。

最近《波士顿环球报》上的一篇报道,则进一步揭示出:这一中转村结构中的通勤方式已经不是人们不得不为的上班手段,而且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乃至一群每天按时乘坐通勤列车的上班族,从陌生到相识,最后成了特殊的朋友。通勤成了他们的“俱乐部活动”。

事情发生在波士顿西郊的康科德车站上。康科德是美国的历史名镇,目前有不到17000居民。独立战争就是在康科德和莱克星顿打响的第一枪。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也在康科德。该镇距波士顿大约30公里,由一条通勤铁路线连接。每日8:09那班次,总有固定的那么几个候车者锁定第一节车厢。这主要是因为到终点时第一节车厢离出站口最近。他们都希望利用这一有利位置在通勤路上抢出半分钟来。据说这一点揭示了这些人都属于竞争性很强的A型血性格。共同的天性最终使他们走到一起。

大家每天一起在这安静的乡镇小站候车,又在同一节车厢中度过45分钟的旅程,不可能彼此视而不见。他们从互相微笑点头,到略微寒暄,然后开始聊天,最终成了朋友。年长日久,这些人之间的纽带越来越牢固,简直成了莫逆之交。看看彼此的背景,也相当不俗。一位是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一位是某基金会的CEO,一位是投资公司的分析家,一位是律师,还有一位是我所任教的萨福克大学的生物教授。大家不仅谈自己的工作,而且谈家庭,谈孩子,甚至彼此交流工作经验。比如,生物教授把自己的学生介绍到了通勤伴侣、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的实验室中实习。另一位通勤者在本领域获得大奖,大家在车厢里集体庆贺。

这个小群体中的人,渐渐发现通勤成了最为节省的交友办法。当今的社会,大家都非常忙,虽然人人需要朋友,但维持朋友的关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彼此总不相见,朋友还有多少意义?在列车上交友,年长日久彼此间的交流比亲朋密友之间还充分,友情质量相当之高,但不需要另外花时间。甚至大家在车上也没有彼此的义务,如果谁赶上特别忙、心里有事,就缩在一角打开笔记本工作,不会受任何打扰。

这些人都声称,大家是在车厢里随意交友,并没有根据彼此的身份背景进行选择。但是,社会学家指出,这种友谊,是典型的“生态位关系”(niche relationship,或称利基关系)。首先,大家都住在康科德。这是波士顿相当富裕的郊区,中等家庭收入达13万多美元。从这里上车的人中,找个清洁工几乎不可能。第二,这些人都是辛辛苦苦上早班的人,要在9点左右到达办公室,属于那种最为辛苦的、奋斗中的专业阶层。第三,这样的背景以及所居住的地点,使他们都是自由派人士,大家可以毫无顾忌地随口嘲笑共和党。这些人在相似的社会“生态位”中,面临着诸多共同的问题,当然容易对彼此的人生经验发生兴趣。所以,他们虽然称交友不问背景,但他们的车厢自然形成了一个公交上的“绅士俱乐部”。

我其实就住在同一条通勤线的后面几站,距波士顿有50公里。我的镇完全是农村,左右邻居遥遥相望。镇里有几位也是这么通勤的。在农村居住的人,也许更需要这种通勤中的“绅士俱乐部”,以体会都市中人际互动的兴奋。可惜,也正是因为在农村,我的居住地点离通勤列车站远远超出步行距离,必须开车,而车站的停车位非常难找,只好作罢。不过,这个“公交绅士俱乐部”至少证明,通勤可以创造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和有魅力的生活方式。也许,这恰恰是中转村城市体系的魅力所在。

美国的免费购物明星

美国这次经济危机,不知制造了多少家庭悲剧。但是,艰难困苦也塑造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英雄。

同类推荐
  • 能源博弈大战

    能源博弈大战

    以世界油气资源大势为背景,透过大国能源战略解读能源安全与能源外交博弈,针对科技进步下油气资源的延伸、替代能源的最新发展、各国对节能减排的共识、能源冲突解套以及国际合作中的求同存异、共谋多赢等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论述,提出了独到新颖的见解。
  • 君主论

    君主论

    《君主论》由马基雅维利于1513年写成,从意大利流传到世界各国,盛名不衰迄今已五个世纪。小小的一本书,阐述的人性本质、权力体系、国际关系,不仅清晰论断了五百年前的意大利半岛局势,也与当今各国的政治形势息息相关,还可以用来解读《权力的游戏》。无怪乎,它从西方到东方,引发了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被列入影响人类历史的十大著作之一,与《圣经》《资本论》相提并论。今人读《君主论》,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关于管理实践、领导力的论述。在章节“受爱戴和受畏惧,何者比较有利”“如何避免受人鄙视和怨恨”“如何争取名望”“如何避开马屁精”“君主守信之道”里,马基雅维利提出了不少高屋建瓴而一刀见血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推崇君主应该在必要的时候虚与委蛇、杀伐果决,《君主论》一度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政治禁书,并一直承受着好坏两极的差异化评价,导致它在“现实政治的圣经”之外,还有着“西方厚黑学”这样的称号。它的是非功过自然有待每一位读者品评。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这本书会作为经典继续流传下去,常读常新。
  •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制度转型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本书中,学者们围绕俄罗斯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转型的起因、机制、路径及前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俄罗斯车臣问题、俄罗斯寡头与政治、普京的治国理念、“圣彼得堡帮”与“席勒维基”、民众价值观等多方热点话题。
  • “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

    “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

    “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核心是农民问题,因为农业是一种产业,是农民从事的职业;农村是农民聚居生产生活的社区。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第一位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只有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农业问题、农村问题才能顺利解决。
  •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2013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被基辛格称之为“数百年来未有的大变局”进入深度盘整期,世界格局均衡化成为大国关系演变的大趋势。伴随着中国全面走向复兴,中国外交也快速走到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央,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大参考》从多视角、多维度、多侧面对2013年世界格局演变新态势、经济危机下的全球治理、大国关系走向、网络“冷战”时代形成和国内政治、经济、外交改革与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刻独到的分析与解读。
热门推荐
  • 我真的没有马甲

    我真的没有马甲

    没有逻辑。没有灵感。题材来自我梦中。望大家喜欢。
  • 鬼神大人住隔壁

    鬼神大人住隔壁

    池小曦是一名当红网络作家,一天,池小曦像往常一样码字,突然停电了,池小曦马马虎虎的去找蜡烛,不料蜡烛没找到,找到一个俊美的男人满身鲜血的跌落在自家的沙发上…
  • 末日贵族

    末日贵族

    主人公理扬理氏家族:200年前由于种种原因被迫离开东方大陆,来到贵族林立的西大陆并获得侯爵封号。经过家族几代人的努力理氏成为了在世界上拥有重要的影响力的家族。但是3年前西大陆众多顶尖势力突然向理氏发起进攻,一夜间理氏覆灭,只剩下理扬、理维两兄弟幸存。哥哥理维带着理扬横穿整个大陆经过敌人的重重封锁,几经生死向理氏的故乡逃亡。在2年后的一次绝境中哥哥理维独自引走了追击的幽灵部队之后生死不明,理扬只身返回理氏故乡开始了新的征程。
  • 鬼吹灯外传6盗墓边城

    鬼吹灯外传6盗墓边城

    熊姥姥以重泉守宫为药引,终于解了风冷情身上的五蛊断魂钉之妻。在客栈之中,跋山涉水前来寻找风冷情的水灵却因一时误会,伤心远走。风冷情等人一路追随水灵来到了塞北苦寒之地,无意间陷入了一座地下古城,发现了一个淹没于岁月尘埃之中的惊天之秘。
  • 综漫之幻想无尽

    综漫之幻想无尽

    若是我死了,你会高兴吗?在他一出生时,就伴随着这句话。而他也因为这句话,命运开始了发生好吧。但,这一切是注定还是,巧合。无尽,这两个字代表这什么。一位宅男在这场战争中能做成什么选择。二次元真的那么简单吗。幻想,真的只是想做到这种程度吗?主世界幻想乡现在所在世界秦时明月
  • 瓷月亮:严阵诗选

    瓷月亮:严阵诗选

    严阵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即以诗驰名,他的诗作明亮激越,朗诵性很强,代表了曾经在当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一类诗的风格。本书汇集了其自写作至今诗歌篇章的精华。历史上,我社曾经出版过的他的诗集。此番重新申报选题,为着响应近年对我社有巨大贡献的作者严歌苓的要求。
  • 隐形大佬高调追妻

    隐形大佬高调追妻

    有的男人宠起女人来,还真就没她爹妈什么事了!1、萧默:湉湉,你有病吗?我有药!方湉:“我的是心病…”萧默:“那你需要一个心上人!”2、萧默:湉湉你要买点什么吗?方湉:还没想好要买什么……萧默:这样吧,你把我买回家,然后你想买什么我就买什么!方湉:你那么贵!萧默:你买的话,我倒贴!3、萧医生殷勤地冲过来:湉湉累了吧,我给你按个摩吧!方湉一看,手指一伸顶在萧默胸口:“你敢不敢来一次正正规规的按摩?!”萧默双手握着方湉的手指,为难道:“要不,这一次我们再试试?”方湉:“我信你个鬼!你这个大色鬼!”4、问:“你是方湉什么人啊?”萧医生:“心上人!”……萧医生逢人便说,生米硬是给他说成了熟饭。她明明不知何时已在他心里落地生根,他却仍是固执凉薄地以为,把地翻一翻,他们之间也就翻篇了,却不想,现在种子死去,却是要连着他的血肉……从误会、嫌弃、冷眼到心碎、心疼、相恋、独宠萧默医生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默”道不识君,却是,为谁辛苦为谁“湉”?原书名《莫道不甜》,甜宠文,亲亲们放心入坑!
  • 鬼兄,我打劫

    鬼兄,我打劫

    埋藏在地下的财帛吸取天地灵气,天长日久会演化成钱精,这些钱精或化作动物,或化作顽石,或凝成可以移动的草木,甚至扮作成人出入村头街尾,跟普通人一样过日子,捕银人的职业,就是寻找到这些钱精,抓住后用油锅炸出银子,或用石磨碾出金粉,或用赤火炼出钱币,以这些不义之财维持生计。村里有老人经常说,钱精喜欢化为金鸡和金猪,尤其金鸡和金猪出现的时候,都是一窝一窝的,有财运的人能碰得到,但是有能力的人才能捕捉得到。因此,道行高的捕银人可以横财天下,挥金如土!
  • 江山志之缘定今生

    江山志之缘定今生

    一次钟情,她抛下盛名前往天下第一庄勇敢追寻爱,却遭遇漠视;一次江湖纷乱,将她与天下最负狼藉之名的欺世大盗牵连在一起,尝尽十死九生的狼狈;江山还是那座江山,但俨然已不是每个人心目中的江山······一个引人纷争不止的信物、一段掩埋的历史、一件滔天血案,一对相遇相知难以相爱的恋人。你知道,不是每一个看似成熟的外表之下,都隐藏一个安生的灵魂。揭开冷漠的面具,他也不过是一个希冀未来的少年罢了。上官寞对潇湘子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是火红璀璨的海生花吗?不、不是,她是凫茈,是有如如阳光般正义的存在、高洁而纯朴,能洗涤不安的灵魂,动荡心灵。
  • 三国之败将战记

    三国之败将战记

    这是由那些常胜将军的手下败将们精彩演绎的一段段精彩故事,他们虽未是败将,亦是铁血硬汉,战死沙场是他们最荣耀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