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4700000010

第10章 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

2003年2月16日,93岁的张兆和躺在病床上,有人拿着那个为他写过“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这样美丽的文字,与她共度了55年生命的男人的照片给她看。

“你认识他吗?”

她说:“好像见过。”然后她又说:“我肯定认识。”

但那时,她已说不出他的名字。

就在那个春天,她阖然长逝。

1906年2月,留日学生姚洪业、孙镜清回到中国。他们四处奔走,募集经费,筹办了“中国公学”。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之一,孙中山、宋教仁、蔡元培曾任董事。

1929年9月,胡适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沈从文由徐志摩介绍,受聘到中国公学,主讲现代文学选修课。

像沈从文这样一个从湘西大山里走出来,只有一张小学文凭,从军队退伍之后,只身闯荡上海,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会被聘为大学的讲师,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但是,胡适,近代新文学运动的发起者,他看中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沈从文的才华。

1929年9月,是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授课的日子。

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但写好了教案,还提前置备了新衣裳。为了不迟到,他还特意花了8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去学校,而此次讲课的报酬,只有6块钱!

由于当时的沈从文在文坛上已小有名气,当天慕名来听课的学生早已挤满了教室。

一走进教室,看着下面坐得满满当当的人,沈从文吓了一跳,本来准备好的开场白,突然卡壳了。2分钟过去了,他没能开口;5分钟过去了,他仍然不知从何说起。众目睽睽之下,他竟呆呆地站了近10分钟!此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在讲台前面,有

一位刚从预科升入大学部一年级的女生,名叫张兆和,见沈从文如此狼狈,她也不敢抬头看他。漫长的10分钟静静地过去了,沈从文终于抬起头来说道:你们来了这么多人,我要哭了。学生们笑了,张兆和也笑了,他们用善意和宽容的笑声,打消了他的惊惶。

张兆和当时在中国公学英语系读书,沈从文在国文系教学,因为沈从文的名声很大,张兆和经常来旁听。

张兆和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她的父亲张冀牖是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挚友,并在当地创办了乐益女子中学。当时的苏州城,流传着“苏州城四朵奇葩”之说,说的就是张家的四个女儿元和、允和、兆和、充和这四位多才多艺的名门闺秀。

张兆和当年18岁,皮肤有点黑,活泼俏丽,被仰慕和追求她的男生称为“黑牡丹”。兆和顽皮地把一封封求爱信编成“青蛙1号”、“青蛙2号”

张家四姐妹,前左起:允和、元和;后左起:充和、兆和。

留存起来,一个都不理睬。

但是有一天,她收到一封信的时候,却愣住了。

这封信,竟然是她的老师沈从文写的。

为了向张兆和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不善言辞的沈从文拿起了笔。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大学,情书这种古老的传情方式,在校园内盛行。从1929年12月开始,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几百封情书。

几乎每天都要写好几封信:

“我曾做过可笑的努力,极力去同另外一些人要好,到别人崇拜我,愿意做我的奴隶,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服侍我,却愿意自己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我说我很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你不会像帝皇,一个月亮可不是这样的,一个月亮不拘听到任何人赞美,不拘这赞美如何不得体,如何不恰当,它不拒绝这些从心中涌出的呐喊。你是我的月亮,你能听一个并不十分聪明的人,用各样声音,各样言语,向你说出各样的感想,而这感想却因为你的存在,如一个光明,照耀到我的生活里而起的。”

“我不仅爱你的灵魂,也爱你的肉体。”

情书写好以后,沈从文让一个好友代为传递。这位好友出于好奇,每次在送达情书之前,都要先拜读一下。“这个情书才叫真正的情书,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好的情书。”这位好友由衷地说。

每天收到几封情书的张兆和也十分焦急,一方面,她是倾慕沈从文的,不然,她不会作为一个英语系的学生,经常到中文系去听沈从文的课,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学生啊,老师对学生的这种追求该怎么接受呢?更何况,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还那么大。

在沈从文执著的追求下,张兆和不知道该怎么办,她想到校长胡适,于是有一天,她拿着情书去了胡适的家。张兆和说:你看!他是我的老师呢!写这样的信给我算什么样子?她想不到的是,原以为校长会为自己主持正义,谁知道他根本不站在自己这边。胡适竟然这么回答他:沈从文没有结婚,他向你追求那是正当的事情,你同意不同意当然你有你的自由。

这个话,张兆和听了已经是出乎她意料之外,没想到胡适还接着说:你的父亲跟我是同乡,我也认得他,你要不要我去跟你的父亲讲一讲?张兆和气得不得了,拿了信就走。

但其实呢,她心里,已经开始慢慢发生变化了。与胡适会面之后的几天里,张兆和又收到了沈从文的情书。这一封信,竟长达6页。

正是这封长信,深深地影响了张兆和,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看了他这信,不管他的热情是真挚的,还是用文字装点的,我总像是我自己做错了一件什么事因而陷他人于不幸中的难过。但他这不顾一切的爱,却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离开这世界以前,在我心灵有一天知觉的时候,我总会记着,记着这世上有一个人,他为了我把生活的均衡失去,他为了我,舍弃了安定的生活而去在伤心中刻苦自己。”

1932年7月,张兆和从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沈从文决定亲自来苏州看望张兆和,并向张家提亲。盛夏的中午,没有一丝风,阳光晃眼,街上极少行人。沈从文在烈日下匆匆赶路,他来到苏州九如巷的张家大院门前,敲开了张家的大门。门房拉开门,看着这位陌生的人。他说,他想见张家的三小姐。看门人说:“三小姐不在家。”

听到张兆和不在,站在阳光下的沈从文有些失望。这时,张家二小姐允和从门口路过,她一眼就认出来,这位年轻人是当时文坛上小有名气的作家沈从文。张家二小姐上前说:沈先生,请进屋来坐,三妹到图书馆看书去了。沈从文不知所措,过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我走吧。然后,他留下了自己的旅馆地址,转身走了。

沈从文回到旅馆,正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听到了两声轻轻的叩门声,打开门一看,门口站着的正是他苦苦等待的张兆和。

沈从文在苏州停留了一周,每天一早就来到张家,直到深夜才离开。在这期间,张兆和终于接受了沈从文的感情,长达3年的情书追求有了一个美满的结果。但是生性腼腆的沈从文却没有当面向张兆和的父亲提亲。7天后,沈从文返回青岛,才写信给二姐张允和,让她去征询父亲对这桩婚事的意见。张兆和的父亲思想开明,在张兆和的婚事上,他自然不会强加干涉。在得到父亲的明确意见后,张允和来到邮局,给沈从文发了一份电报。那封电报的内容,就一个字:“允”。允,就是张允和的允,一个意思是表示父亲允许了,另外一个意思呢,是她的名字。一个字的电报发出去了,张允和却觉得不放心,她担心沈从文看不懂,就给沈从文发去了另一份电报:“乡下人,来喝杯甜酒吧!”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北平的中央公园举行了婚礼。他们没有正规的仪式,新房也十分简陋寒酸。

婚后,张兆和随沈从文去了青岛,在新婚的甜蜜时光里,沈从文创作了著名的《边城》,小说里“黑而俏丽”的翠翠,就是以张兆和为原型写的。

有一年,沈从文回湘西探望生病的母亲,在路上,他又为张兆和写了许多情书,张兆和也给他回了信,这些信里,他叫她“三三”,而她叫他“二哥”,后来汇集出版了,书名叫《湘行书简》。

在《湘行书简》里,他们用简单的语言写着绵绵的思念:

张兆和:“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

沈从文:“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都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3年后,抗战爆发了。

1938年,沈从文离开了北京,去了西南联大任教,张兆和留在北京照顾孩子。

面对现实困窘的生活,再美的诗也会褪下颜色。

分离的日子,他仍然和她通着信,这时的书信后来汇编成了《飘零书简》,然而,《飘零书简》早已不复当年的《湘行书简》。在张兆和的信里,柴米油盐的琐事成了写信的主题。

由于他们两个人都不是善于理财的人,没有什么积蓄,分居两地,张兆和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于是,她开始在信里说沈从文不知节俭,“打肿了脸装胖子”,“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

而沈从文这时候开始对张兆和的感情,充满了疑虑与猜疑,因为张兆和有很多次机会可以离开北京去和他团聚,但是她并没有。他由此怀疑张兆和不爱他。

沈从文似乎一直很自卑,而张兆和,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她好像一直都没有真正地理解过他。在沈从文声名大作时,张兆和经常看他的文章,不经他同意就动笔修改他的语法,一度让沈从文不敢让她看自己的文章。沈从文深爱着她,但是他一直感到沉重的压力,“一看到妻子的目光,总是显得慌张而满心戒备”。

沈从文患上了忧郁症,他去清华园疗养了两个月。这两个月,张兆和没有去陪他,也没有去探望过他。

同类推荐
  • 红色名媛:章含之

    红色名媛:章含之

    章含之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新中国建立初期,青年时代的章含之沐浴着党的阳光不断成长。她先是作为高等学校的外语老师从事新中国外语人才的培养,继而,作为毛泽东的英文教师,在毛泽东的提携下开始其外交生涯。章含之的一生,经历了上海十里洋场的变化,也有在大家庭孤寂落寞的凄凉;随父迁居北京,章含之的中学大学时代深深烙上了新中国火热生活的印记。
  •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介绍了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颇具传奇的一生。《梁漱溟传》通过梁漱溟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展示其一生之中的追求和境界,这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 名人传记丛书——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记丛书——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本书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
  •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小人物:我和父亲乔布斯

    她叫丽莎·布伦南·乔布斯。她是乔布斯四个孩子里一度不被承认的那一个“大女儿”。她曾是乔布斯始终回避的生命里的“污点”。乔布斯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而她被乔布斯遗弃。苹果公司历史上所有产品里,只有一款产品用人名命名,用的就是她的名字。她长时间活在乔布斯的阴影之下,但她揭示了乔布斯的“暗面”的真相,并最终活出了自我。透过她的眼睛,我们能看到这对父女生活里的爱恨悲喜,看到一个小女孩孤独而倔强的成长,也能看到一个商业之外的乔布斯,一个作为父亲的乔布斯,在生活里是如何的偏执、天才、神经质、敏感又残忍。乔布斯大女儿丽莎亲笔自传,30年爱恨交织的父女人生,都在这本书里。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荒古尊王

    荒古尊王

    看神秘骚年如何带领骚年伙伴一步步成为帝皇,一步步走出大陆,战世界。(⊙o⊙)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和系统谈个恋爱吧

    和系统谈个恋爱吧

    当你一觉醒来变成和平精英中一员,菜鸟玩家与人物内心独白,大神队友和深坑玩家,系统与游戏人物,论大神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次又一次坑队友积累的经验。且看大神与小白、系统与人物擦除爱的火花。
  • 绿色奔流

    绿色奔流

    天灰暗,空气污浊,身边全是二手烟和刺鼻的气味!痛苦吧?跟我来,一起去创造绿色生态人文环境!当绿色意识觉醒并在人们心中奔流,这世界将变成我们梦寐以求的模样!
  • 宿之

    宿之

    “那你修的是道法吗?”“嗯?道法?”晃了晃头,“额…算是神法吧!”
  • 有本事你别跑

    有本事你别跑

    粉色的桃花落在一个女生的发髻,她嫣然一笑,那个叫做江雨的女生,到底来自哪里。张海民和江夏川是什么样子的关系,还是江夏川家里的那副画,出自谁手,晨曦带你层层揭秘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人性和理性的较量。有本事你别跑,江雨晨新作,敬请期待。
  • 唯你视我如青山

    唯你视我如青山

    众生待我如草芥,唯你视我如青山!她的孤苦无依,只有他心疼,他的迷茫和彷徨,只有她懂,我们每个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的挚爱深情:众生待我如草芥,唯你视我如青山!上一世,她成为金钱的奴隶,荒废了学业,疏离了好朋友,毁了亲人,错过真爱,毁了他也毁了自己,这一世,她重生来过,她一定要让智慧凌驾于金钱之上,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 牧兵

    牧兵

    孔子著春秋,战国分七雄。时至战国中期,天下纷乱,七雄混战,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睿智与谋略碰撞,大义与情谊交织,名传千古的经典史诗缓缓展开。这是一段传说,一段关于杀神白起的传奇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