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8100000029

第29章 文采斐然,命运悲歌——窥探文坛大家文化名人之轶事(1)

莫里哀死于何因

莫里哀在最后一次演出的时候,由于咳嗽挣破了血管,在回家后不久,他就咳血不止,最终与世长辞……

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659年,莫里哀创作《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的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因而触怒了贵族势力,遭到禁演。但莫里哀并未被吓倒,连续编演了《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太太学堂》因宣扬新思想,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而被指责为“淫秽”、“诋毁宗教”,又遭到禁演。莫里哀奋起还击,写了《〈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两出论战性短剧。1664年,莫里哀写成杰作《伪君子》,1668年,他又创作了另一部力作《吝啬鬼》。

莫里哀20岁时开始从事戏剧事业,直到51岁死去,他一直勤奋刻苦,不断努力,使自己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几十年来的生活并不平坦,复杂艰苦的斗争和数不清的磨难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为了维持剧团开支,他不得不带病参加演出。1673年2月17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担任主角的是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不要登场,然而,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病体的疼痛,在舞台上坚持到最后。他那高超的剧作和精湛的演技,时时博得台下观众一阵阵热烈的赞扬声和欢呼声。然而,莫里哀在台上,一边表演,一边忍不住咳嗽,难受得直皱眉头。观众还以为这是他主演“心病者”的绝妙表演,急忙投以热烈的掌声。由于咳嗽挣破了血管,在回家后不久,他就咳血不止停止呼吸,终年51岁。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冷冷清清,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地进行。

莫里哀的死是文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法国的重大损失。莫里哀死后,许多人对他的死因进行了探讨。但是,莫里哀到底死于何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在很多人看来,莫里哀是剧咳不止而死,因此有人认为莫里哀得了一种“想象”不到的病,但人们不知道他究竟得了什么可怕的病。

还有人认为,由于莫里哀长期带病演出,加之晚年遭受的种种不幸,使他因积劳成疾而染上了肺病。1671年冬季,莫里哀曾因病情严重而病倒了好几个月。1672年2月,他的健康状况刚有好转,又遇上了巨大的打击:他在戏剧事业上长期合作的老朋友玛德隆·贝扎尔去世。噩耗传来,使莫里哀悲痛不已,又加重了他自己的病情。在这种情况下,莫里哀仍坚持写戏、坚持演出,最后病死于肺病。

还有人综合了莫里哀的各种情况,认为他的死因是多方面的,绝非仅肺病一种。他长期的创作、紧张的排演和疲劳的巡回演出严重损害了健康。艰辛的生活、痛苦的流浪、晚年丧友丧子折磨了他的身心。同时,莫里哀还面临错综复杂的政治角逐,特别是1672年冬他与其老朋友、音乐家吕理发生争执,被国王路易十四免去了文艺总管的职务。国王对他的宠信日减,这一切不幸使晚年的莫里哀更是雪上加霜,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最后使他丧生。

莫里哀死于剧烈的咳嗽是不容置疑的,但究竟何种原因使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命丧舞台,还有待于研究。

柴可夫斯基死亡之谜

一次音乐会后,柴可夫斯基在一家餐厅喝了一杯水,几天以后便突然暴亡,难道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真的带有霍乱病菌?

1893年10月28日,在圣彼得堡的爱乐厅,“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由俄国大音乐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亲自指挥首演,取得巨大的成功。然而,仅仅几天后的11月6日凌晨,这位俄国著名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却突然死亡,他的死因更是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不解的谜。

在柴可夫斯基死后的12天,也就是1896年11月18日,他创作的《第六交响乐》(“悲怆”)第二次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乐曲自始至终的悲剧性的形象和气氛,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然而,也正是由于作品流露出的这种悲哀痛苦的情绪,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柴可夫斯基的死因,好像悲怆的《第六交响乐》成了柴可夫斯基“自杀”的“预言”。

柴可夫斯基死后,官方宣布了他的死因:在彼得堡爱乐厅指挥《第六交响乐》(“悲怆”)之后,柴可夫斯基在其弟马德斯特和其他家人的陪同下,走进涅瓦大街一家名为莱涅拉的时髦餐厅。当时柴可夫斯基有点口干,于是向餐厅要了一杯水解渴。第二天他便患上急病,医生认为柴可夫斯基所喝的水里带有霍乱病菌,使得柴可夫斯基因此感染霍乱。几天后(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便与世长辞。

但是,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对这种官方说法抱有很大的怀疑,喝水感染霍乱的奇怪说法无法令人信服。柴可夫斯基多年来身受肠胃病之苦,严格遵守饮食规定,对于食物的卫生尤其重视。因此当医生的警语和医疗指南在所有的报纸上大加倡导之时,一杯生水和传染病的故事,看起来实在有点不合情理。

后来,有人发现一份所谓柴可夫斯基写的“秘密标题”的草稿,上面写着:这部交响乐的计划的最终本质是生活。第一部分——全是冲动的热情、信心和渴望活动,必须短(终曲:死亡——崩溃的结果);第二部分——爱;第三部分——失望;第四部分——以死亡为终结(也要短)。于是,人们以此为据,证明柴可夫斯基死于“自杀”。然而,《第六交响乐》却绝不是作者为自己“自杀”所写的“挽歌”。因为,1893年这一年,是作者获得极高荣誉的一年。此时他的声望在俄国势如中天,并获得世界各国音乐界的肯定,而且有亚历山大三世的大力庇护,给予终身养老金,还制订长远的生活计划,可谓前景无量。况且在柴可夫斯基的书信和日记中,没有沉重危机和极度忧伤的只字片语,足以逼迫音乐家走上绝望之路,人们怎么也找不出他自杀的理由。

一些学者认为,柴可夫斯基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杀。但是,这都只限于猜测。声名显赫的柴可夫斯基是否真是自杀,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

在真相没有水落石出之前,围绕柴可夫斯基死因的争论必然还很多。然而无论音乐家的真正死因为何,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他在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价值,永远是崇高和珍贵的。他的音乐美化人类的感情,点缀凡俗的生活,留给世间心灵的火花和美的宴飨。

梵·高自杀之谜

梵·高的一生饱尝坎坷和孤独,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他的画却被视为珍品,难道他是因为怀才不遇而自杀身亡?

文森特·梵·高是伟大的荷兰画家、后印象派大师,也是一代富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然而这么一位欧洲最杰出的艺术家、画坛巨匠生前却默默无闻。他一生坎坷,穷困潦倒,饱尝寂寞和孤独。梵·高生前卖出的作品只有《红色葡萄园》一幅,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仅为当时的四百法郎而已。100年以后,他的画成了举世珍宝。他像夸父一样追逐着太阳,最后在烈焰中燃烧……

1890年7月27日,梵·高借口去打鸟,从他人那里借到一支左轮手枪,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面对着灿烂的阳光,用那只拿惯了画笔的手,对着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4小时后,他苏醒了。他带着满身的血迹摇摇晃晃地回到了住处。

梵·高苦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着艺术。他对提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1890年7月29日梵·高去世,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时年37岁。这位为艺术奋斗了一生的杰出画家,在他的作品即将得到公认时,悲惨地离开了人世。而他自杀的这一声枪响更是响彻古今,枪响的余音飘荡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今天,还在震撼着人类的心灵。

梵·高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他四处颠沛流离,干过几种职业,历经了世道的不平和生活的艰辛。作为艺术家,他酷爱绘画,而且他天分极高,创造力很强。他从事绘画仅仅才7年,就创作了近1700件作品,其中900幅素描,800幅以上的油画。可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所代表的艺术风格还没有被世人认识和理解,作品没有销路。因此在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以至于他的生活都不得不依靠弟弟的不断资助来维持。这些无情的现实,都极大地撞击着他本来已经脆弱的神经,使他完全被击倒了,所以他才采取了自杀的方式逃离这个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快乐和温暖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对梵·高所代表的现代印象派绘画艺术理解和欣赏的人越来越多,对他的生平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加强,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关注的目标对准了这位艺术家的死。梵·高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有一点似乎很明显,是他的精神失去了控制,是一种失常情况下的非理智行为。梵·高生前患有精神病,曾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一段时间。1890年5月16日,他告别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途经巴黎去看望弟弟提奥。据提奥的妻子回忆“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位病人,但站在我面前的却是健康的脸上浮现着微笑的神态坚定、体格强壮、肩膀宽阔的男子……他已经完全好了。”然而就是这位疾病“已经完全好了”的梵·高,却在两个多月后开枪自杀了。

也许是那一声枪响让人们开始关注梵·高,开始认同他的画作,可是他永远不能再为人们画画了。

杰克·伦敦为什么要自杀

无比热爱生命的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他创作高峰时期选择了自杀,举世震惊。然而,直至今日,人们也无从得知这位伟大作家临死前的真实心路,因此他的自杀也就成为了难以解开的一个谜。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于1876年出生于旧金山,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他来自当时“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背着某个占星术家的私生子的名分,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也许,正是他艰苦的童年生活决定了他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杰克·伦敦24岁开始写作,去世时年仅40岁。十六年中他共写成长篇小说19部,短篇小说150多篇,还写了3个剧本以及相当多的随笔和论文。其中《荒野的呼唤》、《铁蹄》和《马丁·伊甸》等长篇小说还译成中文,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这些作品共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陌生又异常广阔的世界:那荒凉空旷又蕴藏宝藏的阿拉斯加,波涛汹涌岛屿星罗棋布的太平洋,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线,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人与自然的严酷搏斗,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杰克·伦敦的创作,笔力刚劲,语言质朴,情节富于戏剧性。他常常将笔下人物置于极端严酷,生死攸关的环境之下,以此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品格。杰克·伦敦赞美勇敢、坚毅和爱这些人类的高贵品质,他笔下那“严酷的真实”常常使读者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就连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对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在列宁卧床病榻之余,还特意请人为他朗读《热爱生命》。鉴于杰克·伦敦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斯通在他的《马背上的水手》里称杰克·伦敦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

然而,这位“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却在自己创作高峰时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仅40岁的生命。他的自杀震惊了整个文学界。他为什么自杀,更是一个谜。多年以来,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见解,但似乎依然没有解开这个谜团。

1.身体健康恶化

以美国文学家艾尔·雷勃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是健康问题折磨得杰克·伦敦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杰克·伦敦在1914年确实患了严重的肾炎。在此后的两年期间,尽管他在公众面前竭力维持自己精力充沛的形象,但尿毒症的迹象已逐渐明显。他又拒绝听从医生的劝告,如严格注意饮食和充分休息等。1915年和1916年间,他先后在夏威夷住了几个月,希望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恢复已损坏的身体,但他的身体状况继续恶化。在杰克·伦敦自杀后,他的医生称他的自杀的原因是“尿毒症”。

2.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的思想转变

1916年的春天,杰克·伦敦在夏威夷发现了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翻译的科学著作并立即对卡尔说:“我告诉你,我正站在如此之新、如此之可怕和如此之奇妙的新世界的边缘上,以致使我害怕瞥它一眼。”卡尔的书促使杰克·伦敦将多年对波利尼西亚人的研究作为创作的源泉之一,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从此,卡尔·容格的译著不仅促进了他的创作,而且拓宽了20世纪文学的领域。杰克·伦敦本人也成为美国利用卡尔·容格的理论进行文学创作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家,尽管他的情绪依然不高。

众所周知,杰克·伦敦自认为是个唯物主义者,但在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他的思想似乎产生了变化。他开始怀疑唯物主义,并严厉地拒绝其早年坚持的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正是在这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心理斗争中,杰克·伦敦的思想最终崩溃,于是他选择在1916年11月以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著名美国记者查尔米亚在其报道中声称,杰克·伦敦在《圣经》下列一段文字的下面划了杠杠:“你不应当从世俗或艺术角度进行思考,而应当从象征角度,从精神方面,从事思索。”查尔米亚显然企图告诉人们,晚年的杰克·伦敦已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了。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富兰克林·沃克虽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但分析得更为详细和合情合理。他在对杰克·伦敦的代表作《马丁·伊登》的评论中,比较深入地阐述了杰克·伦敦的思想发展趋势。他认为,杰克·伦敦之所以采取自杀行动,而与世长辞,可能与他的社会主义理想最后破灭有关。《马丁·伊登》的创作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伦敦思想发展的迂回曲折。杰克·伦敦在这部小说即将杀青之际,还没有决定如何结尾,可是后来他的小说却出现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主人公马丁·伊登自杀了。富兰克林认为,杰克·伦敦一再坚持让其书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自杀是作者思想发展的必然结局,而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或许有其本身的苦衷。

然而,无论杰克·伦敦自杀的真相如何,他所留下的著作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硬汉”海明威自杀之谜

海明威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从而自杀身亡,毁灭了自己。但猜测永远是猜测,至今无人揭开海明威自杀的谜底。

同类推荐
  • 科学大探险:部落大冒险

    科学大探险:部落大冒险

    乐乐淘是一个爱冒险的小男孩,在布瓜博士的帮助下,他与好朋友小猴经过时空穿梭,一起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一个古代的部落,开始了他们新的冒险之旅。
  • 留住故事系列:唐璜的故事

    留住故事系列:唐璜的故事

    唐璜,据说历史上确有其人,他被传说成魔鬼的伙伴、不知羞耻的少年,下地狱的罪人。“海上钢琴师”的创造者巴里科,追寻汗牛充栋的文献中最细微的线索,为我们呈现出了全新样貌的唐璜。他赞颂唐璜的勇气和对自由的忠诚,但也把一个严肃而难解的问题留给了我们:“当我们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去伤害别人的时候,我们错了吗?如果我们的愿望是纯洁而美好的,我们真的有权利把它变为现实吗?”
  • 捣蛋鬼日记

    捣蛋鬼日记

    主人公是一位九岁的小男孩,人们称他为“捣蛋鬼加尼诺”。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了他的种种传奇的“捣蛋”经历,儿童顽皮活泼的天性,在充满幽默与欢笑之间,勾起人们无尽的回忆和深深的反思,大人们应学会理解、宽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 让男孩成为小绅士的好故事100篇

    让男孩成为小绅士的好故事100篇

    让男孩成为小绅士的好故事100篇包括:真正的男子汉、比尔·盖茨行军、弯腰拾起的尊严、以人为镜、要做一只海鸥、纪昌学射、柳毅和小龙女、秀才赶考、最珍贵的掌声、海力布和语言宝石、怕痛的鲨鱼、张飞教马超礼仪、圣诞节的礼物等。
  • 风先生和雨太太

    风先生和雨太太

    你还记得丹麦人霍尔格是如何赢得大印度的吗?印度向东,一直延伸到世界的尽头。在印度耸立着一棵太阳树,这棵巨大的太阳树我们永远也不会见到它全貌。太阳树的树冠伸得远远的,覆盖周围好多里。树枝长得弯弯曲曲,就像山谷和山脉一样。树枝上长满苔藓,像柔软的绿绒,上面满是花朵,每一根枝子就是一片花儿盛开的草坪,鸟儿从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来,有美洲原始森林里的;有大马士革玫瑰园的;有非洲内地大沙漠的。
热门推荐
  • 他,和她的故事

    他,和她的故事

    纯纯的暖心,狗骨头故事,当然还有甜死人的小番外~
  • 王源:不是偶然

    王源:不是偶然

    对于我来说,王源只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啊,我的人生注定是不平衡的,从我小时候开始,我就是大家所说的扫把星,果不其然,王源,也受到了我的影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总裁的小妖孽

    腹黑总裁的小妖孽

    睿智的腹黑总裁是毒,被睿智的腹黑总裁看上是致命的毒,被自己老板疯狂追求了八年的腹黑总裁看上那简直就万劫不复。她只是匍匐在社会底层艰难攀爬的小角色,他却是高高在上跺跺脚也能地动山摇的大总裁。本来坚决的固守在属于他们的两个极端,偏偏因一把菜刀相遇。那把菜刀划坏的不仅是价值千万的跑车,还划开了总裁密不透风的心以及苏慕原本平凡无奇的人生。当清纯坚毅的她遭遇痴心腹黑的他,会碰撞出怎样精彩的火花;酝酿出怎样磅礴的场面?
  • 我有一个世界做靠山

    我有一个世界做靠山

    忽然有一天,许言发现自己可以穿越了!在两个世界中不断变强。在变强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计划!首先第一步先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然后第二步!走一步看一步!(?ò?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御龙舞风

    御龙舞风

    你们想要我的龙凤血淬体,不可能,反正我已经废过一次兽纹,今日我宁愿毁了龙凤印,也不会成为你们取血的工具,记住,今日废印之仇,他日必将奉还
  • 脉确

    脉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说不出再见的电竞

    说不出再见的电竞

    没有穿越,也不重生.讲述的是一位15岁少年刚刚初中毕业就踏上电子竞技的职业道路的故事.仅仅只是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