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9000000006

第6章 历史悬案(2)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今江苏赣榆人。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

徐福真的乘船去过蓬莱仙岛吗? “蓬莱”因秦始皇遣方土徐福率三千名童男童女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得名。据说秦始皇十分憧憬得到服后可以成仙的仙草“养神芝”,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庚。于是授命徐福东渡为他寻找不老仙药。

但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是一位读书人。他除了读儒书外,也阅读了大量关于阴阳五行、修真炼丹等方面的书籍。历史上对徐福东渡到底到了何方却有争论,呼声最高的是说徐福当年东渡去了日本。

《史记》和《汉书》是中国历史最有权威性的两部史书,这两本史书中都有记载徐福东渡日本,其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此外,五代后周时期义楚和尚所写《义楚六帖》中的记载也证明徐福东渡地是日本。而宋代欧阳修和司马光文集等都有相似的记载,他们也认为徐福东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还提到了日本的徐福祠。

日本也有大量的史志记载:《富土古文书》:“徐福一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取不老长寿药,因以居也。”《国文通考》有如下记述:“今熊野附近有地曰秦住,土人相传为徐福居住之旧地。由此七八里有徐福祠……”

徐福在日本的地位很高,日本尊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有徐福活动的遗迹。佐贺、新宫等地神社都把徐福作为神来大会奉祀,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为了弘扬徐福精神,中国、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慈溪和新宫、佐贺、大阪、富士吉田、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会。一些台湾、香港及日本学者认为,徐福与日本传说中的开国神武天皇是同一个人,成为日本人的祖先。昭和天皇的大臣甚至肯定“徐福是我们日本的国父”。

徐福出海并东渡日本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历来为中日学界所重视。中外文献对徐福航海并东渡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的重大贡献,都给予肯定性评价。那么,徐福东渡日本是史实,还是传说?

有些中日学者认为,秦始皇灭六国后,中国人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大量移民日本,但是这其中并不包括徐福及其率领的童男童女们;徐福的故事只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更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发生在日本10世纪左右的产物;还有学者认为新宫市的徐福墓和其他遗迹都是后人伪造的。

有的日本学者还做了实地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是由于汉唐以后,日本和尚常到中国散布徐福的故事,被人不辨真伪地记入书中,发展到后来,人们就对这样的传说深信不疑了。

又有学者认为,徐福东渡是历史事实,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了美洲:因为徐福东渡的时间与美洲玛雅文明的兴起相吻合,檀香山遗留下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旧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这些古代文物当是徐福这批秦人经过时所遗留的。

7项羽有没有烧阿房宫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有着脍炙人口的描写:“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时候,其实杜牧见到的也只是阿房宫的残垣断壁,但我们仍可想象阿房宫宏伟的气势! 《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形容当时的阿房宫:“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长约310米,高约20米,全用夯土筑起,当地人称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不断,形成长方形台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当地称为“眉坞岭”。这两处地方是阿房宫遗址内最显著的建筑遗迹。

史书记载,西楚霸王项羽进入咸阳后,看到如此奢华的秦朝暴君享乐之所,心中大怒,一把火烧了阿房宫。从此人们一直认为阿房宫是项羽烧的。但现在不断有人指出,项羽烧的是秦始皇在咸阳的宫室建筑,而不是阿房宫。项羽究竟有没有烧阿房宫呢,如果没有烧过,那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又到哪里去了,为何消失了呢?

以前一般认为楚霸王项羽率领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但《史记·项羽本纪》中只是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未提及阿房宫。考古发现所谓"项羽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当代对阿房宫遗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也未发现焚烧的痕迹。近年,考古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如果依照史料所载,阿房宫应该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对。而且在考察过程中,只有在咸阳宫旧址上发现了焚烧的痕迹,其他地方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而咸阳宫确实被项羽烧毁。

阿房宫并非毁于大火,那么到底毁于什么?

依据当代现有考古证据,阿房宫并未建成。相传阿房宫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传说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秦始皇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后世这种辉煌的想象基本来自《阿房宫赋》,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阿房宫变成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可经想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

不过大多数人认为,阿房宫即使可能没完成,但必定已经初具规模,有众多的建筑了。至于这些建筑如果不是被项羽烧的,那么如何毁坏这一问题仍是个千古谜,有待将来破解。

8“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后,既与亲信程玄德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

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以:"共保富贵,勿忧也!"

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赵匡胤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案。历史上所谓“烛影斧声”的疑案就指此事。

有人认为“烛影斧声”也许不是疑案,只是晋王赵光义戕兄夺位的借口。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并且赵光义又在喝酒时退避。用玉斧刺雪,这正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过争斗的状态,晋王一狠心杀死宋太祖。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不过,关于光义弑兄的原因,史书上另有一种说法。《烬余录》称,赵光义很喜爱已归降的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孟昶死后,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赵匡胤纳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别宠爱。

赵匡胤因病卧床,深更半夜时赵光义胆大妄为,以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机调戏花蕊夫人,可没想到太祖惊醒,要用玉斧砍他,等到皇后、太子赶到之时,赵匡胤已经只剩一口气了。赵光义趁机逃回自己的王府,第二天太祖赵匡胤就升天了。

宋太祖赵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还是他弟弟杀死的呢,谁也不知其详。不过十分清楚的是,赵匡胤之死与其弟赵光义当夜在皇宫内院的行为有一定的关系。

对于这个疑案,似乎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可以为赵光义开脱罪责,但是,自从赵光义继帝位后,赵匡胤的长子德昭于979年被迫自杀,次子德芳又于981年无故而死来看,宋太宗赵光义仍旧摆脱不了“烛影斧声”、“戕兄夺位”的嫌疑。

9“金匮之盟”可信吗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皇位由其弟赵光义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在宋史《杜太后传》讲到:“建隆二年(961),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赵普入宫。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赵普于床前写成誓书,普于纸尾写‘臣普书’。藏在金匮(同柜),命谨慎小心的宫人掌之。”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这一盟约就成了宋太祖坦荡无私的例证。直到清代,古文学家恽敬对盟约内容提出疑问。

从杜太后的角度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赵匡胤、赵光义都是她儿子,无论谁坐江山,都是她赵家的江山,所以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没什么问题,但对于赵匡胤、赵光义乃至赵光美和赵德昭来说,利益就大不相同了。如果赵匡胤遵从了这个遗嘱,就意味着他的子孙永远不会再有享国的权力,赵匡胤有这么高的精神境界吗?他甘心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这样传到弟弟那一支去吗?

就算赵匡胤出于孝心勉强同意,他儿子德昭会同意吗?此前那些兄弟相传的帝王,都是因为自己没儿子,不得已才把帝位拱手交出去的,赵匡胤不但有儿子,而且有两个,赵匡胤此时才三十五岁,他儿子已经十岁了,假定赵匡胤能活五十五,德昭都三十了,还能算是孩子吗?杜太后这么说,不是明明在咒赵匡胤短命吗?她凭什么断定赵匡胤死时德昭不能成人?这么一分析,杜太后的遗命就很值得怀疑了!

如果确如太后所预料宋太祖中年夭折,人们还可以推测,也许杜太后凭经验或灵感有超前的洞察力,尚可勉强解释。但是,太祖活了50来岁,并没有早逝而面临幼子主政。如果真有遗诏,太祖临终前应该命人打开金匮,就算是突然死亡,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同样也知道此事,为什么要等到太祖死后 6年才由赵普揭露出来呢?

即使公布遗诏,赵光义应该把全文都公布出来,因为这是他继位合法的有力证据,而留下来的却仅是一个大概的内容,而且内容还不完全一致。更何况,太祖并未遵守遗诏办事,传位给他的弟弟,而是传位给他自己的儿子。

但对“金匮之盟”持肯定观点的学者们提出了相反的证据。杜太后亲身经历过五代,这是一个王朝更替频繁的特殊时期,杜太后不能保证宋太祖可以摆脱“宿命”,不像周世宗英年早逝、最终幼主执政失国而终。尽管当时太祖正值壮年,但政治变化无常,假如真的发生政变10多岁的德昭显然是不足以应付。而拥有丰富政治经验的赵光义则是理想的继承人。

“金匮之盟”疑案属于皇家禁宫疑案,否定也好,肯定也好,都是根据当时历史事实、政治背景所作出的判断。比较双方的观点,其资料和解释、推断均偏向于对己方所持观点有利的一边,因此越争论疑点越多。

10狸猫换太子的幕后真相如何

传说中的包公最辉煌的功绩是审出了发生在宫中的一件大案——狸猫换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据传,有一天包拯经过一地,有一位瞎老太太告状。包公见此婆口呼包卿,自称哀家,平民如何有这样口气?只见老太太眼中流泪,便将以往之事,滔滔不绝述说一番。原来,这位瞎眼的老太太是当今万岁的亲娘,当初他生下仁宗时,被忌恨她的刘妃陷害。刘妃抱走仁宗,让自己手下太监郭槐去找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对着皇帝说是李妃产下的怪胎。盛怒的皇上将李妃赶出后宫,李妃因而流落到此。

包拯得知真情,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此时,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后来,包公又设计让郭槐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惊厥而死。由于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为首相。

《宋史》则另有一说。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加抚养,后来在年幼时即继了皇位。

这样,刘德妃就成了皇太后。刘太后仁慈厚道,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刘太后将其由宫女晋升为宸妃。后来李氏病故,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过了若干年,刘太后逝世后,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灵柩尚在,于是仁宗亲看开启宸妃之棺察视。宸妃遗体由于有水银保护,故其肤色就像活人一般,并非被人害死模样。再看她的冠服,确如皇后。这就证明当初宸妃确实因病而死,刘太后也确实将宸妃按皇后礼安葬。

综上所述,“仁宗认母”这一事件整个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这件事发生在仁宗亲政之前,也就是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以前,而此时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至于刘妃到底用什么方法把赵祯收为己子也不得而知。

令人不解的是,赵祯登基之后九9年间,在世的李宸妃为什么会缄口不言?这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11王安石变法失败纯属“天灾”

王安石自幼读经学文,由于才华横溢,少年时已扬名当地。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推荐给欧阳修,欧阳修大加称赞,后来他考中了进士科上第,封为淮南判官,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在做了多年地方官之后,朝廷对他屡加提拔。在王安石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后,他对当时宋朝皇帝上了一封万言书,规劝皇帝变法革弊,但是没有引起相当的重视。到了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得到重用,被任命为宰相。至此,王安石开始准备变法。

同类推荐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回顾

    海上丝绸之路是1840年之前中国通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它由两大干线组成:一是从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二是从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把世界不同的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港口、造船、航海术、航线、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民间的商品贸易、外贸管理体制、货物流通、人员往来、文化传播、民俗信仰等众多方面,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由于各国学者都在关注这个领域,所以,它又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本书从唐人尚诗、盛世风趣、仕进多途、文士风流、佛道盛行、女性风采和开放兼容等七大方面,较系统构筑了唐代社会的文明画卷,并且通过对相关唐诗的研读来展示这一文明。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热门推荐
  • 我学会了龙珠里的气

    我学会了龙珠里的气

    携带着龙珠里的气进入现实世界,凭借着沙雕网友们的众筹之力,把气的运用,繁衍至巅峰!“老孙,你看我手上的这个又圆又大的气功弹,像不像你上次欠我的那五十碗兰州拉面?”
  • 许夏诺言

    许夏诺言

    “夏小草,你是猪吗?哦,不对,猪都比你聪明!这道题是书上的例题,你连书上的例题都不会,你真是笨到了一定境界啊!”
  • The Tale of Balen

    The Tale of B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尘不成仙

    红尘不成仙

    苍天不怜,人间炼狱。华夏唯有八国柱定苍天震大地,守得人间见光明!
  • 散文杂拌

    散文杂拌

    本书作者邓友梅著名“京味作家”,作者本人内心深处坚守的情感,也是他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放眼世界的文化积淀,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虚怀若谷、谦德满怀的老作家一路行走一路自立的风骨与精气神。《散文杂拌》收入作者的多篇中短篇作品,各个写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基本反映了作者创作的全貌。
  • 奉先郎

    奉先郎

    人之所在,江湖即存。瘦马、西风、残阳、游子、天涯。灵药、黄金、功法、恩怨、大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诸天之眼

    诸天之眼

    “万古神妖,千世精灵,百灵人族”这句古语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一直流传着,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什么,又似乎在歌颂着什么不朽的功绩。在一个名为九星界的位面,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王府。这个偌大的王府却仅有四个人,而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说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西斋话记

    西斋话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