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2200000015

第15章 创新——创新比知识更重要(1)

鲁班(前507~前444)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他发明了云梯、磨、锯、钻、刨等,被人们称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给母亲做辆手摇车

鲁班出生于世代工匠的家庭,父亲长年累月在外面给别人干活。小鲁班和母亲在家,一年难得能够看到父亲几次。

有一年,父亲去了离家很远的吴国干活,很久也没有消息。一天,家里来了一个当初一起和父亲出去干活的人。那个人急匆匆地走进鲁班家里,脸色很难看,见到母亲时,连平常问候的话都没有说,开门见山地说:“您得到吴国去一趟!”母亲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是要他们去吴国奔丧。

那个年代的交通很落后,根本没有汽车,更别提火车和飞机了。人们出门主要是靠走路和骑马或者坐马车。但是,他们雇不起马车,母亲和小鲁班又都不会骑马,所以他们只能走路去吴国。可是,到吴国的路太远了,如果走路的话需要一个多月,况且母亲由于悲伤过度,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小鲁班十分替母亲担忧,害怕长途跋涉会让母亲的身体吃不消。

怎么办呢?小鲁班像个大人似地思考着,要是有个能不需要马拉的车子能让母亲坐着就好了。可是哪里有这种车子呢?想着想着,小鲁班有了办法。

他找来了木板,按照自己见过的父亲做车的办法先把木板弄成小块,然后把它们按照正常的方法组装起来,这样他先做了一辆车。不过,小鲁班可没有就此罢手,他又把车子进行了改动——在车子内装了一个木头做的、和车轮连着的摇把,只要在车里把摇把一转,车子就骨碌、骨碌地开始走了。只要不断地摇,车子就能不断地前进。

就这样,小鲁班让母亲坐在车子上,很快到达了吴国。

鲁班的人这种创新精神一直伴随着他成长。后来有一次上山伐木,他受到锋利小草的启发,发明了省事锋利的锯子。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沿用这种工具。

上梁不正下梁歪。

张衡(78~139)

中国东汉科学家、文学家。

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

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就召他到京里做官。他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又担任了太史令,负责观察天文。

经过观察研究,张衡推断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他还认为天好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鸡蛋黄,在天的中间。这种学说虽然不完全精确,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说出这样的见解来,不能不使后来的天文学家钦佩。

张衡还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叫做“浑天仪”。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一次,甚至一年两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塌,还死伤了许多人畜。

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做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民。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地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们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山体都崩塌了,大伙儿这才信服。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毕昇(970~1051)

中国北宋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朝的时候,有个非常爱动脑筋的小孩叫毕昇。毕昇家里很穷,没钱供他上学。小毕昇非常羡慕那些在学堂里读书的小朋友们,便经常站在学堂窗外偷听先生讲课。每次偷听、偷看所学的字,他都牢牢记在心里。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他就用树枝当笔在地上写;用硬石灰或木炭当笔在墙上写;舀一碗水,用手指蘸水当笔在桌子上写。天长日久,练得一手好字。

毕昇还爱好雕刻,经常跑到店铺里看匠人们操作。父亲见他用心好学,就在他15岁那年,把他送到杭州万卷堂书坊的印刷作坊里当学徒。在当学徒的过程中,毕昇发现,在当时,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如果印一部书,有100页,就得刻100块板;有300页,就得刻300块板。如果在一块板上刻错一个字,那么整块板就作废了,还得重新刻,十分麻烦。真是既浪费时间,又费力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毕昇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每一个字做成一个小方块,用无数个小方块,排一页书,再将这些小方块用胶或者蜡黏合加热,制成一块版,印完之后,烤一烤,便又可以把每个字分开,重新制版。

有了这个设想,毕昇开始着手刻字了。他先找来一些小方木块,分别刻上字,刻了足够的字以后,排在一块板上,再找一个铁框框起来,用绳子捆紧便可以印刷了。

这次小小的成功不但没使毕升高兴,反而使他陷入更深的思考:这只是一个小型试验,字很少,当然是很容易找到所需要的字。如果是大部头的书,文章很长,需要的字很多,那又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让他颇费脑筋,他日思夜想,吃不下,睡不着,终于又想出一个好办法:按字的偏旁部首来排。把同一偏旁部首的字排列在一起,在同一偏旁部首的字里,再按笔画的多少,先后排列,这样找起字来就容易多了。

这个问题刚被解释,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做那些小方块字的材料上哪里找呢?如果用木头,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小木块呢?用整个的木材做小木块又太浪费了。于是他想起小时候玩的胶泥,用胶泥做字块,不但比较省钱,而且在上面刻字,也比较省力,刻好后,还可以进行烧制。

按这个办法,经过反复多次地试验,新的印刷术终于试制成功了。从那以后,世界上就有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后来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大大推进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毕昇。

黄道婆(1245~1330)

元代的棉纺织家,对纺织技术进行革新。

创新织布效率高

南宋末年,江南的松江县乌泥泾镇东湾村一个贫苦人家,诞生了一个女孩。从她生下的那天起,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由于家里穷,很小就被卖给了别人家做童养媳。后来,她不堪忍受婆家的虐待,逃到了海南岛。

在海南岛,她很快就适应了那里的生活。她发现,那里的农业虽然不如家乡发达,但是黎族妇女们却个个是纺纱织布的好手,而且所用的工具、纺织技巧,也比家乡的先进,尤其是擅长用棉花纺纱织布。她们织的彩色床单、幕布非常精美,常作为海南岛的特产销往各地。心灵手巧的黄道婆决心把这些技术学到手。从分离棉絮和棉籽,到松解分离下来的棉絮,从纺纱到织布,所有当时较先进的技术,她都一步步学会了。在海南岛住的时间越久,黄道婆就越怀念自己的家乡。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海,她好像又看到了自己那些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她要回去,要把在这里学到的技术带回去,教给家乡的人民。

终于,黄道婆带着几件她心爱的纺织工具,从海南岛返回了故里。这时,天下已变,南宋灭亡而元朝建立。元朝统治者是很残暴的,他们对原来南宋的老百姓统治、剥削得特别厉害。江南一带,每年必须要用无数的布匹和丝绸交贡、纳税。

黄道婆回到家乡后,靠在海南岛学到的先进技术纺纱织布为生。而当时乡亲们正愁没布交税,也发愁没有生活门路,看见黄道婆的布织得又快又好,就纷纷来向她学习。

原来,黄道婆在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上,进行了创造和革新,把我国的纺织业,特别是棉纺织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她对棉花絮的分离技术进行了革新。先前,人们主要靠手工把棉花絮从棉籽上撕扯下来,一斤棉花就要撕扯上千次,工效特别低。黄道婆就把从黎族妇女那里学来的用铁杖擀棉去籽的方法用上了,工效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后来又发明了“搅车”,专门用于棉花去籽,这下工效大大提高,人们再也不用望着一大堆带籽的棉花发愁了。然后,又对松解这道工序进行了改革。分离下来的棉花絮,都是一撮撮、一团团的,很不均匀。如果直接用于纺纱,那么纱线将会粗细不均,织出的布也就很粗糙不匀了。原来的松解工序,用的是一种很小的弓。弓背是竹片做的,弓弦为绳。用手指弹拨,利用弓弦的振动把棉花团松解开来。但这个弓太小了,振动力也太弱。黄道婆把学来的技术加以改进,制成了一种4尺多长的大弓,弓弦的振动是通过用一个大木椎敲打来实现的,这样就能产生很大的振动力。于是,这道工序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她后来还对纺车进行了改进,用脚踏代替手摇的方法,使纺车转起来,这样就腾出了双手。再在纺车上设法同时装上3个纱锭,用双手同时给3个纱锭续棉,一次就能纺3根纱。这样,纺车变为脚踏3锭3线纺车。

黄道婆把她的纺织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乡亲们,不仅使当地的纺织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还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减轻了乡亲们的纺织负担。

高锟(1933至今)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乐于自制“弹丸”

1933年11月4日,高坤出生在上海金山,住在法租界。祖父高吹万是晚清著名诗人、革命家,父亲是国际法庭的律师。

父亲非常重视对小高锟的教育。入学前,他就亲自聘请老师回家,教导高锟读四书五经。10岁的时候,高锟就读世界学校(今日的国际学校),除了学习语文,还要读英语和法语。由此,小高锟开始接触到中国之外的文化。父亲给他提供的不仅是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还有相当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

高锟小时候住在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三楼就成了他童年的实验室。童年的高锟对化学十分感兴趣,曾经自制灭火筒、焰火、烟花和晒相纸,并尝试自制炸弹。最危险的一次当属自制“土炸弹”:有一次,他发现易燃物红磷与氧化剂氯酸钾两者混合后经摩擦就会爆炸,就把这两种化合物加上水并调成糊状,把它们当成饺子馅像包饺子一样塞进湿润的泥球里,搓成一颗颗弹丸。等到弹丸风干后,他就把它们扔下街头。果然一掷出去便立刻爆炸!幸好没有伤及路人。尽管当初他被训斥为“顽皮”,并且,从现在的角度看来非常危险,高锟还是认为,当初童年自制“弹丸”是很好的自发性的体现,而且这种“孩子式的自由”关系到了他日后的成就。

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很小便成功地装了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再到后来,他到英国修读电机工程。

高锟的行为及思想至今仍保持着孩童时的出人意表,对于自己的科学信念又极为坚定,誓要改变人类的通讯模式。

从1963年开始,高锟就着手对玻璃纤维进行理论和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设想利用一种玻璃纤维传送激光脉冲以代替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通讯方法。1966年,一篇题目颇为平淡的论文《光频率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面世,其内容却掀起轩然大波。高锟提出了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思路。虽然这个思路被时人笑作“痴人说梦”,但今日再看,正是这个“痴梦”,成就了互联网的高速传输和低成本运营;正是这个“痴人”,让文本、音乐、图片和视频得以瞬间传遍全球。

1996年,正是高锟那篇划时代的论文发表30年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高锟星”。杨振宁在该星命名典礼上致词说:“今天以后,每次我和小孙女看夜空的时候,都会告诉她,其中一颗是‘高锟星’。我还会对她说,就在那刹那,数不清的光纤,正在传递着数不尽的数位,把人类世界推进高速资讯的新纪元。”

对儿童过于约束意味着切断他们可能通往某些有趣事情的路径。

瓦特(1736~1819)

全名詹姆斯·瓦特,英国著名的发明家,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对当时已出现的蒸汽机原始雏形作了一系列的重大改进,发明了单缸单动式和单缸双动式蒸汽机。

“是什么使壶盖上下跳动呢?”

在瓦特故乡的小镇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的。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小瓦特就留了心。

有一天,小瓦特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搁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小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祖母,是什么使壶盖上下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小瓦特并没有满足这个答案,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呢?有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祖母太忙了,没有工夫理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

小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同类推荐
  • 催人泪下的一幕(心灵感悟书坊)

    催人泪下的一幕(心灵感悟书坊)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心理机能。心灵感悟就是这些尝试在科学时代的产物,是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最绚丽的花朵!来吧,让我们从每个心灵感悟开始,从每项心理机能入手,一点点、一步步为自己的心灵作加法,让我们的人生奠基在坚实的心灵柱石之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向往恬静怡人的大自然。然而为了生计,我们无法放下所有工作去做一个闲适的“悠客”。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回家中,如果能放上一段音乐、沏上一杯清茶,悠然地倦在沙发中,随手拿起一本书,暂时忘掉烦忧,洗掉心灵的“尘埃”,便是最大的享受了。
  •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斗智斗勇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100个斗智斗勇故事

    观今宜见古,无古不成今。从故事中,我们能够熟悉历史,认识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故事教育我们,我们听着故事成长;故事鞭策我们。我们看着故事奋斗,故事也在提醒我们,我们讲着故事自察。
  • 人生没有如果

    人生没有如果

    生活就是一本书,我们都是它的读者。无论怎样,我们都曾快乐过、痛苦过,那种酸甜苦辣的滋味,真是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快乐时,我们希望这种时光长久下去,充分享受人生的美好;痛苦时,我们又急切地盼望这种心境立即消失,换一种心态去迎接另一天。,其实,牛活中大大小小的坑洼太多,甚至还出现人为的陷阱,这些都是你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的障碍,因此,我们烦恼着、痛苦着。
  • 向哲人学为人处世

    向哲人学为人处世

    本书从历史哲人为人处世的种种故事出发,总结了为人处世三大重要方面的经验。内容包括:培养强者心态、培养助人成功的品德和修身养性享受生活。
  • 品位决定地位

    品位决定地位

    品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自我提升的一种人生层次,自我成就的一种生活状态,自我涵养的一种心灵砥砺,自我超脱的一种品格修炼。品位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一点一滴的细节当中,它就是你对生活的理解,就是你对工作的认识,就是你对待人生的态度。无论是挑选一件衣服的品牌,还是选择一种职业、一个伴侣,或日常所恪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习惯,你的品位都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热门推荐
  • 高科技环境设计师

    高科技环境设计师

    随着科技发展,火球被地球人开发,人类进入新纪元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型职业诞生,但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利用高科技技术对人类周围环境进行设计的环境设计师。皇宫环境:身为帝皇,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向心爱的女子求婚;侏罗纪环境:在恐龙的世界,来一次野炊;二次元西游环境:师父和猴哥都被妖怪抓走了,你可以去救。高科技环境设计师,现实中神一般的存在……
  • 深白的夜

    深白的夜

    我曾那样爱你,为何半夏不比爱长久。既然重生,我要过得比你好,比夏花绚烂。
  • 电視台風云:冷少的双面女郎

    电視台風云:冷少的双面女郎

    宋世玉在多年前因恋人潘思盈的离去,而要远走他方,但在亲情的呼唤下接手电视台,他接手途中困难重重,但助手田沁玉的无私帮助,不但使他顺利接手,而沁玉與思盈相似的氣質亦令他再一次心动,他究竟是错把沁玉当成是思盈的替身,还是上天带给他一次爱的奇迹呢?
  • 翻窗入室:萌妻送上门

    翻窗入室:萌妻送上门

    被亲叔叔算计,她拼死从窗户里逃出,没想到却遇到个黑心肝的男人,她以死相逼才让他伸出援手。他向来冷酷不近人情,却没想对一个“小豆芽”心软了。这颗小豆芽竟赖上他了,虽然结婚只是权宜之计,可是他对这颗干瘪豆芽菜却越看越中意。
  • 盼兮集

    盼兮集

    本书是书法家胡抗美的诗词集,主要是从作者以前出版的诗集和近期所写的诗词中遴选出来的作品,并在其中一些作品后附有作者的书法以供欣赏。全书共分为好时光、升平乐、折丹桂、踏莎行四个部分,收入有绝句、律诗、词等形式的创作,其中有生活一面,亦有言志一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斗罗之我在斗罗大陆

    斗罗之我在斗罗大陆

    她穿越成为唐三的姐姐…PS:作者文笔不好,不要介意。1.我是第一次写,所以可能有点不咋地;2.故事纯属虚构,有些规则可能和原著不太一样;3.可能有错字,放心我不会改的。
  • 叙欢

    叙欢

    她像是九天的凤,那样的骄傲:“天若弃我,天亦可欺,世若遗我,世当戮灭。”
  • 踏遍天地为寻你

    踏遍天地为寻你

    我去走你走过的路,只为寻找你的足迹...
  • 葬花英雄

    葬花英雄

    千机门座下第三弟子慕容华,入江湖不久,就碰上了一件大事。西域曾经叱咤风云的火莲教,如今居然死灰复燃,给武林带来一场浩劫!最糟糕的是,自己心中深爱的那个女子,竟然还。。。。。一切的一切,都将要发生在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身上,他,又会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