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5600000003

第3章 为什么要安住在折腾中(2)

就是能看得见的有限的东西里面,也常常是看得不够真实的。比如,每秒钟二十四帧的图画,就让我们看起来以为是真实的动作了,所谓电影。何况每秒钟振动十的九次方以上的微粒了。这些微粒的排列密度的不同,不但是把我们的视觉给骗了,甚至是把我们身体的触觉也给骗了,使得我们对物质的感觉有硬的、软的、滑的等等多种分别。

试想一下,我们如果是生活在具有望远镜、显微镜、聚光镜、透视镜等等佛教所说的“天眼”情况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耳朵的听觉、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身体的触觉,这四件对外界能够感触的器官也是一样,不但功能低劣,而且绝大部分是给了我们不真实的信息。

我们众生因为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把自己迷惑了,使得我们失去了像佛一样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他心通、四宿命通、五神足通、六漏尽通)的对外感知的本事。它把我们本来也具有的,像佛一样的感知能力给迷惑掉了。

所以,我常常比喻,我们凡夫的这些感觉,就像躺在手术台上被打了麻醉针的病患,失去了平时能够感知疼痛的能力一样。我们被贪、嗔、痴这个麻醉品,把我们对外界感知的能力给麻醉了。而佛则是时时刻刻处于觉悟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凡夫众生与佛对外界感知能力上的区别。

但是,佛陀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只要我们去掉这些贪、嗔、痴,我们就能够一点一点地恢复我们本来具有的,像佛一样的对外界的感知能力。通过使用这些能力去为大众服务,达到圆满的程度,我们凡夫也就成佛了。所以,佛教的理念是一切众生皆能成佛。

佛教“业”字科学说

从字典上我们可以查到“业”这个字有很多的意义,在网络上我们也可以查到。从佛教的角度来说,它还有下面这些意义:

古印度语称为羯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即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来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谓业的因;从业的因到业的果报,就有所为的业力,即是说由业力与外缘配合形成果报,就是所谓的业力。具体分析如下:

1、业因:我们在造作时,所做的行为,以及所做的事,称为业因。然而真正的业因是烦恼,如果没有它,我们就不会造作,故烦恼才是造作(业)的真正之因。

2、业力:我们造作的行为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使我们承受各种果报。比如说我们骂人一分钟,这一行为(业因)一分钟后就已消失,但他有力量存在着,到将来有因缘时,它就形成果报,此称为业力。业力本身没有控制者,没有主宰者,是行为本身形成的力量。比如说天下雨,大地自然被它淋湿,它有一股令草木旺盛的力量存在着;我们造作各种行为之后,自然会形成一股力量,将来我们就得要承受各种果报,此为自然界的现象。

3、业果:即是业报。我们过去造业,因缘成熟,就形成果报,称为业报。有了业因,就形成业力,但未必即有果报,因为业力形成果报,要依赖外在的因缘来引发。所谓因缘成熟,即是业力(一般人所说的业因)与众缘配合,而形成果报;如果没有众缘,就不可能形成果报。故经中常说:“若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聚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教中一个很著名的偈语,它的意思是:我们所做的行为(业因),形成了业力,它需要众缘来引发,才会形成果报。如果业因没有形成果报,它的势力可延续到千百劫之久,等到因缘会遇成熟时,我们必定还要承受那个果报。

再看一下业的分类:

1、以业的作用方式来分:

(1)身业: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故身体的行为就是身业。

(2)口业:用心驱使口讲话,是一种行为造作,故讲话是口业。

(3)意业: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造作,故驱使心去思维事物,就是意业。身、口、意三业的真正造业的主因是意,也既是我们的心。故有身、口业,必然会有意业存在,有意业未必有身、口业。

2、以业的性质来分:

(1)善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好的果报。

(2)恶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事情,将来会形成恶的果报。

(3)无记业:我们造作的一切行为,它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比如走路、挠痒,这其中无善亦无恶,那只是你身体痒,就很自然,很习惯地挠了一下,这就是无记业。有人说无记业没有果报,这是不正确的。大乘佛教认为,无记业是有果报的。比如说,在一起飞机意外失事的事件中,当时机师并没有生起杀害搭客之心,但是当一些搭客在命终时,可能生起嗔心,怪罪於机师,认为这是他的疏忽所致,将来那位机师就可能要受到果报。善恶是指我们的心起善或起恶心而言,但有时候并非完全如此。我们有时候会因为愚痴而起善心造恶业。比如说,有人病得很痛苦,你起善心杀了他,杀人是恶业,以后要受恶的果报,但你却以为帮他脱离苦海,解脱了。依佛教的因果业报来说,这只是使他要受的病苦,延迟到下一世罢了。所以善恶业有时候并不因为我们的心是善或恶,而是要以果报来决定才是最正确的!

3、以共业与不共业来分:

(1)共业:我们造一些业,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大家一起受果报,称为共业。比如我们共用佛堂来听闻佛法,同住在一所屋檐下等,此皆是我们的共业。

(2)不共业:我们造一些业,只影响个人的身心,个人受报,称为不共业。每个人的身心都是不共业所形成的果报,比如我们内心的思维,别人是不能和我们共同享用的。

通常共业中有不共业,比如同是一个国家的人却有不同的家庭,每个人享用自己的家庭物资,享受自己的家庭生活,这就是共业中的不共业。

4、以定业与不定业来分:

(1)定业:有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已肯定,称为定业。比如杀人,果报是将来坠入地狱,称为报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也肯定,称为定业。如果坠入地狱的时间不肯定,称为不定业。在佛经中说,杀父母亲的业是逆罪,死后下一世必定坠入地狱,称为定业。

(2)不定业:有一些业的“果报”与“受报的时间”都不肯定,称为不定业。经常听说拜佛忏悔消业障,如果我们有深入经藏的话,就知道佛陀有三不能,其中一项就是“定业佛不能转”比如杀父杀母,定业不能转,今生死后必定坠入地狱,任有你怎样拜佛忏悔,都无法改变它的果报。但是不定业就不同,可以通过拜佛忏悔、修行来改变它。所以有许多人想靠忏悔来把一切的业消灭掉,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定业没办法转,一定要受报。那佛陀不是很差劲,没有能力吗?那也不能这样说,佛在世时有一位波斯匿王,他杀父篡位,后来忏悔皈依佛教,在他死后,坠入地狱,但是很快就脱离地狱之苦,这是因为他遇到佛陀,皈依三宝,求佛忏悔等种种善根因缘,使他的定业有如此的改变,但“坠入地狱”的这一定业一定是要受的。

5、以引业与满业来分:

(1)引业:我们造了某些业,可引今生死后到六道中的某一道出世,称为引业。

(2)满业:我们投生到某一道,必须要有一些业报,使这一生的业报完满,称为满业。我们今世做人,就是过去世造了投生到人道中做人的引业,但每个人的果报都不一样,所以除了引业之外,还有其他的业,这种种业与引业配合起来,才圆满我们这个人生,这些业报,称为满业。又比如我们造很大的善业,可升天,享受天上的果报;如果造了很大的恶业,也可使我们坠落到地狱中受苦,这就是引业,但坠入地狱的每个众生的业报有不同,此为满业。业的分类很多,现在只讲这些,它们之间都有关系,比如身口意三业,有分善恶与无记,就是说身业有善恶与无记,口业有善恶与无记,意业有善恶与无记。身业有共与不共业;口业有共与不共业;意业有共与不共业,它们之间都有关系。

从经典角度来看“业”字:

佛教使用的“业”是梵文(karman羯摩)的意译,今译为“行为”(英译act,action,performance,business)。“造业”也就是实施一定的行为,指有情之行为。此“业”之思想,原是印度独特的思想,在印度人中相当普及,并以之为招致轮回转生之一种动力。佛教沿用此语,谓以此“业”为因,能招感苦乐染净之果,而得众生与器界之报。若于迷界而言,由烦恼起业,由业招感苦果,现出迷界之依正二报。佛教认为一切万法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之种种苦乐果报,其依报——世界之净秽等,亦悉由业所感。

业之种别甚多,大别之,不出身业、语业、意业三种。此身语等业又可依表、无表之标准加以区分。能表示自心之善等以令他人知晓之业,称为表业;不能表示自心之业,称为无表业。依《俱舍论》卷十三所载,表业、无表业俱以色性为体,故身语二业各有之。意业非色,不能表示,故不称为表;无表故亦无无表。依此说,业总有五门,即身表业、语表业、身无表业、语无表业、意业。然若依《成实论》卷七所说,意业亦有无表。另外,《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三(末)载,大乘亦有人谓意有表、无表二种。又,《成实论》卷八分别作业、无作业、非作非无作业,谓业有此三种,其中非作非无作即是意业。

此外,诸经论中将业分别为思业、思已业二种。“思业”是所谓心所之思,即意业;“思已业”又称思所起业,谓思之所作,即身语二业。此中,说一切有部说身语二业系以色声为体,故思已业即为色业,然而经量部及大乘谓三业皆以思为体,故思惟思(即“审虑思”、“决定思”二思)为思业,作事思(即动发胜思)为思已业。

此外,又可约三性,而将业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或约界之上下及感果之可爱、非可爱,分为福业、非福业、不动业。或约苦、乐、舍三受,分为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业三种;又,此三受业各有定、不定之异,故可再分为决定业、不定业二种;又,决定业中由于受报之时限不同,故可分为顺现法受业、顺次生受业、顺后次受业三种,此三种与不定业合并为四业;又有将不定业分为时分不定异熟定、时分不定异熟不定二种,合并前三种决定业而称五业;又可将三种决定业各分“时分异熟定”与“时分异熟不定”二种,加上前述二种不定业,总计为八业。此外,又有多种分类法,文繁不具。

关于业之感果,亦有多说。综言之,断道之有漏业具有五果,即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士用果、增上果。断道之无漏业唯有四果,即除去异熟果。其余非断道之有漏善及不善业亦有四果,即除去离系果。其余非断道之无漏及无记业唯有三果,即除去异熟与离系二果。一一诸业准之可分别其果。

此外,业为感果之因,故称业因;牵引业之力,称为业力;业之作用,称为业用;系缚有情,令不自在,称为业缚、业系或业绳;其所感之果报,称为业果或业报。

从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来说“业”字:

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而且常常说:“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那么我们看看能带走的业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业就是我们的身、口、意造作的结果。所谓身业就是身体的行动是一种造作,所以身体的行为的结果就是身业。口业就是用心驱使口讲话,是一种行为造作,所以讲话的结果是口业。意业就是我们的思想,也是一种造作,所以驱使心去思维事物的结果,就是意业。身、口、意三业的真正造业的主因是意,也就是我们的心。所以有身业和口业的存在,必然会有意业存在,有意业未必有身、口业。

这样讲可能我们对业感觉还不是很了解,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这些身、口、意三种造作的结果。我们知道我们的价值观、成见、习惯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甚至忍辱精神、意志力、信念乃至知识和智慧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的行为结果和延续。我们的日常行为实际上就是身、口、意的造作,这些造作的结果和延续产物就是业。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业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成见、习惯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甚至忍辱精神、意志力、信念乃至知识和智慧等等。

这样理解我们就知道我们能带走的业是什么了。实际上,能带走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成见、习惯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甚至忍辱精神、意志力、信念乃至知识和智慧等等精神财富。事实上,这些精神财富不但是在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可以带走,而且在这一期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可以让我活得更加精彩。这些精神财富能让我们战胜困苦、创造财富、和谐自律、互惠互荣……是我们进步不可缺少的动力。这些精神财富不怕自然灾害、不怕战争、不怕疾病,甚至不怕死亡,因为这是生生世世跟随我们的东西。

那么如何得到这些精神财富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因为我们的身、口、意是我们在生活、工作、学习等等方面使用的工具,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之后,就会产生一个结果和延续产物那就是业。所以,要想有一个好的业,就要有一个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继而养成好的习惯。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好的业来。

基因与业定将来

同类推荐
  • 中国哲学十讲

    中国哲学十讲

    本书先从整体上对中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思想家加以对比,而后选取了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九个流派思想,深入各派哲学文本,分别作详尽的评述,其援西入中的研究进路和精辟观点在同时期的中国哲学著作中可谓独树一帜。
  •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都意味着强大》一书可以比作是一本心情日记,它详细记录了作者心中的阴晴冷暖,酸甜苦辣,书中的主旨是生活,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让人对身边的人和事处处充满了热爱,让人们在这个喧闹、繁杂的世界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妙,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使人对未来有一个美好的向往。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可否到来

    可否到来

    谁都知道妖王红笙喜欢仙界殿下言飞,可殿下言飞心心恋恋的却是那个不会醒来的凡人夏倾倾。
  • 六壬断案

    六壬断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代被我玩坏了
  • 神迹之绝代女王

    神迹之绝代女王

    慕伊漫与妹妹在一神秘古墓离奇失踪。慕伊漫却来到了一个奇幻的魔法大陆。是意外还是巧合?天生废体又怎样?没有魔法之力又如何?“哪怕只是为了我的妹妹,我慕伊漫也要站在巅峰。”且看慕伊漫的风云再起。成神之路何漫漫。(作者不定期更新不喜勿入坑)
  • 都市之冒牌骑士

    都市之冒牌骑士

    正义的使者,罪恶的克星。捍卫自由与正义,维护宇宙的和平。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一个混吃等死的小混混。什么?有好处!你早说啊,其实我从小就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的小朋友,在放荡不羁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小混混意外获得骑士系统,为了获得强大的力量,痛苦地把自己伪装成道貌岸然的道德模范。美女接踵而至,财富滚滚而来,地位节节攀升……小混混演绎出一段冒牌骑士的传奇!
  • 是友谊还是爱情

    是友谊还是爱情

    桧柏与欧洋是结伴度过六年的同学,到了高中他们却被分在不同的班级,但三年的时光,他们的关系无时不在微妙的变化,是爱情,还是友谊,也许只有他们才知道。
  • 大宋模范丈夫

    大宋模范丈夫

    只是一觉醒来,党崇孝发现自己遗忘了很多,却也增添了不少古怪的记忆。他没有别人穿越那般的神奇,不会造枪造炮,既也不知道历史的走向,也没有妻妾成群。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与所有的大宋青年一样的梦想,升官发财娶老婆。可身无长技如何立足,岂不是白玩了一把穿越。莫急莫急,且看他如何展现聪明才智,如何创新发明。看他如何只利用当时的可行条件,来创造一个属于他的成就!
  • 你的酒杯我的枸杞

    你的酒杯我的枸杞

    她从来没想过这竟是她的爱情·······作为一个27岁的“花季”剩女,苏觅却已经提前过上了退休老干部的生活,保温杯里时常泡着几粒枸杞,觉得自己笑起来都有几分慈祥的意味,爱情?不存在的······但是当她遇见他,云海开始翻涌,波涛开始澎湃,沉寂的心为他再次鲜活···她问他为什么,他说,你比我早来的这些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更爱你的理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