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8700000017

第17章 矫枉勿过正,谨防“教训陷阱”:庆历新政为何昙花一现

钱穆先生在历史研究中,曾提出一个“制度陷阱”的概念。我这里,也想套用老先生的说法,提出一个新概念,即“教训陷阱”。须知中国历代王朝的优秀统治者,都懂得以史为镜,重视研究和吸取历史教训。但这种教训的吸取是很有学问的,一旦分寸把握不当,便会适得其反。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自此以后,唐王朝便江河日下。其间,虽有刘晏实行的财政改革,杨炎①实行的“两税法”改革以及王叔文等人实行的“永贞革新”②等,给腐朽的唐政权带来了一丝生机与活力,但最终还是无法抵御藩镇割据和宦官猖獗这两大毒瘤的肆虐侵蚀,于公元907年寿终正寝。从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大动乱时期,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

所谓“五代”,就是当时在中原先后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所谓“十国”,就是当时在南方分别建立的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等九个王朝,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乱了五十三年后,一个叫赵匡胤的人最后登场了。他于公元960年以后周禁军高级将领、殿前都点检的身份,在赵普等人的帮助下,利用后周皇帝年纪小的机会,发动兵变,把黄袍披到了自己身上,建立了大宋政权。

赵匡胤当上皇帝后,首先考虑的就是防止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实行“兵变”。为此,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一起,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1.强干弱枝

主要是采取“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做法,解决了唐朝中后期藩镇尾大不掉、对抗朝廷的问题。

2.重文轻武

这是宋朝的一条基本国策。为了落实这项国策,宋太祖先是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高怀德、石守信等一批功臣的兵权;其次以“才庸易制”和“循谨”为标准,选任将官;再次是更多地让文官担任武职,相当于用绵羊统领狮子,从而使军队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

3.分权制衡

主要是通过设置枢密院,将军权从宰相手中分离出来;通过扩大内库的职能和提高三司的地位,将财权从宰相手里分离出来;通过设置三衙③,把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开来,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

4.滥发官帽

唐代科举考试一次录用的名额不过几十人。到了宋朝,特别是宋太宗时,为了笼络天下的读书人,一次录用的人数往往成百上千,再加上“特科”、“恩科”的人数,录取官员的总数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宋太祖兄弟的上述举措确实达到了他们的目的,既防止了藩镇势力的坐大,防止了武官拥兵自重,又防止了相权超越皇权,更多地讨好了天下的士子与官员,为宋王朝换来了近百年的太平。

凡事有利就有弊,或先得其利后生其弊,或少得其利多生其弊,或多得其利少生其弊。就宋太祖兄弟采取的这几招来看,应当属于先得其利后生其弊。

1.冗官之患

由于过分地讲究权力制衡,导致官僚机构成倍增加。又由于大开科举录用之门,导致官员队伍日益膨胀。据钱穆先生统计:

(1)官。真宗时,一万余员;英宗时,二万四千员。

(2)吏。真宗时,九千七百八十五万;英宗时,一亿五千六百多万。

(3)皇帝宗室吏员。真宗时,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仁宗时,一万五千四百四十三员。

2.冗兵之患

北宋王朝刚建立时,战火未平,还有仗可打,军队也只有二十多万;可到庆历年间,军队竟增加到一百二十五万多。对于这种状况,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感叹道:“当时是冗官冗兵的世界。冗官耗于上,冗兵耗于下,财政竭蹶,理无幸免。虽国家竭力设法增进岁入,到底追不上岁出的飞快激增。”

至于宋王朝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冗官冗兵”的窘境,最终得了“积贫积弱”的绝症,钱穆先生做了深刻的分析:“宋朝竭力想抑制武人,然而却根本不能去兵。宋朝又竭力想提高文治,然而亦根本不能对文吏有一种教育与培养。结果虽有兵队而不能用。兵队愈不能用,则愈感兵队之少而兵队反日增。文臣虽极端优待,而亦得不到文臣之效力。结果文臣气势日高,太阿倒持,文臣一样像骄兵悍卒般,只来朘吸国家的精血。”

钱穆先生在历史研究中,曾提出一个“制度陷阱”的概念。我这里,也想套用老先生的说法,提出一个新概念,即“教训陷阱”。须知中国历代王朝的优秀统治者,都懂得以史为镜,重视研究和吸取历史教训。但这种教训的吸取是很有学问的,一旦分寸把握不当,便会适得其反。

以宋朝为例,它之所以会得上“积贫积弱”的绝症,主要是由于其“重文轻武”的基本统治策略造成的。而宋朝实行让“文人压着武人”策略的原因,则主要是吸取了唐朝乃至五代之“军人操持政权”的教训。遗憾的是,他们吸取教训“过了度”,虽避开了一个陷阱,却又跳入另一个“陷阱”!

庆历三年九月初,面对“纲纪制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的严重局面,宋仁宗着急了,他一再催促范仲淹和富弼等人拿出改革办法。

仓促之下,范仲淹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思考,写成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作为改革的基本纲领和基本方案,呈给了仁宗。

1.在吏治改革方面

他提出了五条措施:

(1)针对官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提出了“明黜陟”的主张,建议朝廷对官员严加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在官场树立清风正气。

(2)针对官员子弟接班、“恩荫”泛滥的问题,提出了“抑侥幸”的主张,建议朝廷大幅度限制恩荫,既控制官员队伍的不断膨胀,又遏制官员整体素质的下降。

(3)针对科举考试内容脱离实际、“舍大方而趋小道”的问题,提出了“精贡举”的主张,建议朝廷改变过去专以辞赋取进士的做法,注重考察士子的实践能力,注重考察士子德行的好坏,注重考察士子的经济才能。

(4)针对地方官员素质差的问题,提出了“择官长”的主张,建议朝廷在选拔和任用地方官员时,要高标准、严挑选,防止“父母官”变成“虎狼官”。

(5)针对官员俸禄不均、肥瘦不一的问题,提出了“均公田”的主张,建议朝廷对官员的“职田”按统一标准进行平均分配,使每个官员都能得到比较丰厚的俸禄,从而安心、尽心工作。

2.在改善民生方面

他提出了两条措施:

(1)针对老百姓因生计艰难、被逼为盗为匪的问题,他提出了“厚农桑”的主张,建议朝廷重视农业,重视民生,使百姓衣食足而知荣辱、守礼节。

(2)针对北宋初期以来徭役繁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的问题,他提出了“减徭役”的主张,建议朝廷精简官僚机构,减轻徭役负担,使老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

3.在加强武备方面

针对军费开支巨大、财政担负不起的问题,他提出了“修武备”的主张,建议朝廷恢复唐朝初期的府兵制,寓兵于农,减少养兵费用。

4.在提高执政能力方面

他提出了两条措施:

(1)针对朝廷法令制度烦琐的问题,他提出了“重命令”的主张,建议朝廷在制定和颁布有关法令时,要加强调研,了解实情;反复推敲,切合实际;力避烦琐,简便易行。

(2)针对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问题,他提出了“覃恩信”的主张,建议朝廷重抓制度的落实,避免失信于民。

范仲淹提出的十项改革措施,究竟落实得怎么样呢?从改革的内容上看,关于吏治方面的几项措施,基本上得到了落实;关于武备的建议,因为不合时宜,没有实行;关于民生方面的建议,部分得到了落实。从时间上看,庆历改革仅仅进行了一年多,便因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被罢官而告夭折,不亦痛哉!

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其结束和开始一样,均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改革的总导演,宋仁宗懦弱无刚,缺乏改革者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改革的本质,是利益关系和格局的调整,势必会影响和损害一些集团或群体的利益,势必会遭人反对。这个时候,改革的主导者面对汹汹的反对浪潮,一定要志坚如铁、岿然不动,这样才能使改革之舟破浪前行。

可宋仁宗恰恰相反,他在没有改革时心情急迫,时时刻刻催促改革。一旦改革启动,当各种谗言接踵而至时,他迷惑了,害怕了,动摇了,退缩了,最后以范仲淹等人涉嫌朋党为由,将他们逐出朝廷,同时改革成果也付诸东流。

2.改革准备不充分

吏治改革历来是最艰难的!难就难在它是与整个官场的弊病和陋习在作对,与整个官场的潜规则在作对。而庆历新政又恰恰以吏治改革为重点,这就需要改革者事先对困难作出充分的估计,并研究制定出最周密、最详尽、最稳妥的具体操作措施。

由于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是在仁宗的一再催促下匆忙上马的,根本就没有来得及做扎实的准备工作,如每项改革措施应该何时推行、有谁来推行、采取什么方式推行等等,均缺乏通盘考虑。这样就使得改革先天不足、后天难继了。

3.改革派本身力量太弱,又不注重团结更多的力量

改革,一方面是先进制度与落后制度的较量,另一方面则是改革力量与保守力量的较量。由于范仲淹、韩琦等人都是刚刚从地方调到中央任职,在朝廷并没有多深的根基,加之他们在推行“按察法”和“限恩荫”两项改革措施时,又不注重策略,遭到了一大批官吏的反对,使得保守派的阵营更加强大,自己更加弱小,至强对至弱,其胜败之数定矣。

4.范仲淹等人对自己的言行要求不严格,触犯了朝廷大忌

在帝国集权时代,皇帝掌握着最高权力,皇帝的态度就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如何才能坚定皇帝的态度呢?这就需要改革者多动心思,想方设法取得皇帝的信任。而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则恰恰相反,他们不仅没有通过勤请示、勤汇报等方式加强与皇帝的沟通,取得皇帝的信任,反而不顾仁宗皇帝“增朋党之戒”的警告,经常互相推捧,互相唱和,给人一种搞小团体、拉帮结派的感觉,客观上形成了朋党之嫌。

更有甚者,欧阳修还自作聪明,写了一篇《朋党论》,认为只有君子才能结成朋党,小人结不成朋党。这就等于公开宣告,他们几个是君子,所以他们结成了朋党。而朋党是宋朝的家法绝对不能容忍的,以仁宗皇帝的胸襟和智慧,又如何能容忍,又如何敢容忍呢!

5.范仲淹等人的改革方略不当

改革和打仗一样,在自己力量尚小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先易后难,先打弱小之敌,再打强大之敌。范仲淹等人在推行庆历新政时,原本可以从“厚农桑”、“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比较容易做的事情入手,循序渐进,直到改革成效不断显现、自己的力量积蓄到足够强大时,再去碰硬钉子,解决“明黜陟”、“抑侥幸”等难题,这样也许可以达到目的。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成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能‘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不到一年,仲淹只得仓皇乞身而去。”

钱穆先生这段形象而生动的文字,便为仲淹等人的改革方略失误的原因做了精辟的分析。

6.宋代官场“好议论”的陋习,使改革容易中途夭折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文臣好议论,朝暮更张,常为政事之大害。”这种大害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钱穆先生进一步做了分析:

“宋史食货志谓:‘大国制用,如巨商理财,不求近效而贵远利。宋臣于一事之行,初议不审,行未几,即区区然较得失,寻议废格。后之所议未有逾于前,其后又复訾之如前。上之为君莫之适从,下之为民无自信守。因革纷纭,是非贸乱,而事弊日益以甚。’此论宋代好议论之病极切,要亦与谏官制度有关系。”

正是这种不良习气,使得整个宋代官场目光短浅,缺乏长策大谋,更无法经受改革之初所产生的“阵痛”,容易因噎废食。

同类推荐
  • 彬县政协志

    彬县政协志

    彬县旧名邠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塬。南距咸阳120公里、西安15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13镇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2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万亩。彬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关中产粮基地之一。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清代官德丛谈

    清代官德丛谈

    本书是一本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的书。作者通过对清代官场众生相的真实描绘,深刻揭示了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从传统政治文明中发掘出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珍贵历史遗产,充分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冀求与向往。既有很好的学术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全书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文省事丰,是史学大众化的一个有益尝试。
  • 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刘诗白选集》收录了刘诗白教授70多年来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著述、论文、书法作品,包括未出版的哲学、经济学手稿,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所有制问题、经济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等问题的见解和研究。在社会主义产权理论、转型期经济运行机制,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改革的深化,起了有益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选集以刘诗白先生经济学的研究为主体,突出其杰出的学术贡献,展现一代学者在中国关键历史时刻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创新性判断和前瞻性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一代学人的治学风范。
  • 县域管理研究

    县域管理研究

    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你读读吧!你发现吧!你感悟吧!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创新者的心路;一个学习者,一个生活者,一个事业者的历程;一个公民,一个专家,一个官员的境界。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本书从这七个大方面来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热门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称职小宠物

    称职小宠物

    安小瞳绝对是一个称职的宠物,乖巧、听话、可爱、甜美,仅管她在心里偷偷骂着安洛天,鄙视他的虚伪,痛恨他的温柔,忤逆他的决定。但这一切并不影响她得到他全部的宠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经营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经营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经营术》讲述的是教你怎么巧用智慧去经营。
  • 流江河边的少年

    流江河边的少年

    本书是著名作家张国龙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涉及的作品主要是一些校园小说,其中包括了《八十里山路》、《渔父与少年》、《散步》、《思腊八》、《山那边》、《雨夜》、《罚站》以及《这个冬天不太冷》等引人入胜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朝美男绝色无双

    凤朝美男绝色无双

    苍天啊!大地啊!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是神女级的人物就算没那么高级的地位郡主什么的就没位置了吗啊!虽然我不介意成为将军之女?但,为毛还不是亲生的?上帝你在开玩笑吗?接二连三的灾祸降临在我身上你很有成就感是吗?不过,看在你把美男分给我的分上,,,,
  • 青柠时代(全集)

    青柠时代(全集)

    《青柠时代》系列,是一套描绘美好青春的优质图书。它依托校园生活,面向当代青少年,通过对一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正面塑造,来展示现今青少年的丰富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书中塑造了不同的正面人物形象:有殷实家庭的优秀女孩毕夏,有来自农家经历坎坷的沈冬晴,有学业体育兼有的明朗少年楚君尧,有性格不羁但内心澄澈的男孩裴雨阳,还有一群看重友情的同学们……大家在品尝了酸甜的青春滋味的同时,每个人都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走上了各自不同却都十分有意义的人生旅途。作者梅吉极为擅长细腻的情感处理,于细节处感动人心。当然也会有悲伤,却不会有颓废,因为真正的青春就应该是永不放弃,不断地努力与拼搏。“青春”是一种群体记忆,每个人都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青春。而青春给人留下的回忆或甜美、或心酸、或遗憾、或孤单,都是弥足珍贵的。带着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情绪,令人久久回味。《青柠时代》从属的“致青春”系列就是这样一套带着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回馈社会的优质佳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