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8700000016

第16章 改革永远是把双刃剑:玄宗改制福中伏祸根

历史往往是这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唐玄宗政治生涯上的大起大落,从主观上讲,是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变化引起的。而从客观上讲,则是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的利弊造成的。

黄炎培老先生在谈及历史兴衰的周期率时,有句名言叫“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用在唐玄宗李隆基身上,是非常恰当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个皇帝像他那样,既开创了一个太平盛世,又孕育了一个苦难乱世;既把一个政权推上了鼎盛的高峰,又把一个政权推进了衰落的低谷;既是励精图治的典范,又是荒淫骄奢的典型;既培养选任了一大批贤能之士,又打造任用了一大批奸佞之徒。他的一生,真是功过交错、毁誉参半的一生。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武则天的孙子。武则天死后,政局一度陷入了动荡。李隆基抓住了这一动荡的机会,先是除掉了自己的伯母韦皇后和堂妹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接着又除掉了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从而真正执掌了唐王朝的政权。

在唐玄宗四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中,前二十多年无疑是光辉的,这期间,他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励精图治,革新除弊,造就了“开元盛世”;后二十多年无疑是黯淡的,这期间,他精神懈怠,溺于酒色,任用奸佞,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自己也成了丧家之犬。

唐玄宗政治生涯上的大起大落,从主观上讲,是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变化引起的。而从客观上讲,则是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的利弊造成的。从有关历史学家的研究分析来看,促进其造就太平盛世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改革官吏选任制度、改革封地租调征收制度和改革宗教文化制度。

1.改革官吏选任制度

聂作平先生在《晚清危局--官患》中说了一段话很是精辟:“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权走向没落的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吏治上出问题的。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官员的贪与廉、高效与低能、忠诚与离心,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有序。”反之,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政权走向兴旺之途,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刷新吏治开始的。唐玄宗刷新吏治主要用了两招:

(1)开正门,封“斜门”。唐中宗时,朝政基本上由他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把持,一片乌烟瘴气,其中搞得最不像话的一件事就是卖官鬻爵。“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这种靠花钱买的官,在当时被人称为“斜封官”。“鼎盛”时,这种“斜封官”多达数千人,充斥于朝廷的各大衙门和各级机构,所谓“台寺之内,朱紫盈满”就是最好的形容。

“斜封官”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降低了行政效率,还加剧了腐败现象。李隆基当皇帝后,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废除“斜封官”制度,“大革奸滥,十去其九”,纯洁官员队伍。同时,他还大力精简机构,实施“拆庙”行动,废掉了闲散的司、监、署等十余所,使多余的官员没有了寄存之地。

(2)开正途,突重点。唐玄宗在废除“斜封官”、恢复正常选官制度的同时,更加严格了官吏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特别是对一些级别虽然不高但又非常重要的岗位,如县令等官员的选拔,注重严格把关。

比如,按唐朝以往的惯例,皇帝只审核五品以上官员的选任,六品以下官员的选任基本上是吏部说了算。但唐玄宗打破了这个惯例,对吏部提出的县令人选,他亲自进行复试把关。其中仅公元716年的一次复试,就有四十五名县令人选未过关而被淘汰。这种对重点岗位上的官员进行重点把关的做法,既保证了朝廷方针政策在地方的贯彻落实,又保证了一个地方的太平和一方百姓的福祉,更留给后人诸多有益的启示。

此外,为了促进各级官吏忠于职守,唐玄宗还建立了考核制度,规定每年十月,由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

2.改革封地租调征收制度

孟子讲:“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这个巨室,从广义上讲,包括大官僚、大贵族和大地主。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看,各个王朝政权与巨室的关系往往很复杂、很矛盾。一方面,王朝政权需要巨室的支持;另一方面,王朝政权还必须防范其尾大不掉。至于巨室与各王朝的矛盾,有政治方面的、经济方面的或者其他方面的,但最主要的矛盾还是落在一个“钱”字上,落在利益的分配上。唐玄宗在解决这一矛盾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抑制食封贵族。

食封制度古已有之。比如,当年秦孝公为了变法强秦,就在《求贤令》中许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又比如,明末清初,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为了拉拢吴三桂为大清效力,就给了“封王封土”的承诺。由此可见,这种食封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巨额奖赏制度,其好处是可以在特殊时期,尤其打江山、救危局的时候,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献身、乐于卖命。但是,其不利的一方面就是裂土封国,容易养虎为患。

历代统治者多是不得已才实行这一制度的,颇有一种饮鸩止渴的感觉。唐初,唐高祖、唐太宗为了充分调动身边一批功臣的积极性,也实行了食封制度,只不过食封的数量很少,只有二三十家,而且规定,租调由封家征收,但课户①则由国家按照所封的户数拨给。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食封制度,弊端还不太明显,充其量只能算是疥癣。但从唐中宗开始,疥癣就开始向心腹之患发展,弊端日益突出:

(1)食封贵族的数量增加,达到一百四十多家。

(2)全国封丁达到六十多万人,是唐初的六倍。这样就使得国家的租调大量地落入私人的府库,唐中宗时甚至出现封家征收的租调超过政府所得的现象。

(3)封家直接派官吏或奴仆征收租调时,对封户进行勒索,有的还利用租调放高利贷,逼得大量封户破产逃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唐玄宗采取了以下三条强硬措施:

(1)规定封家租调由国家统一征收,封家到京城领取,防止随意加重封户负担。

(2)规定在征收租调时,封家不准到封地催索,并禁止放高利贷,防止变相勒索。

(3)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的,户数减少十分之二,防止封家坐大。

唐玄宗的这几条举措,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食封制的问题,但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也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

3.改革宗教文化制度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不可忽视也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始为大成。尤其是在唐朝,唐太宗重视佛教,武则天利用佛教为自己称帝制造舆论,以及后来唐中宗和韦皇后崇扬佛教,直到唐玄宗当皇帝时,佛教的势力已达到鼎盛,成为一支可怕的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势大。武则天时期,佛教在中国已是一家独大,几乎成了国教,当时的情形是“贵戚争营佛寺”、“富户强丁多削发以避徭役”。至中宗时,全国的和尚和尼姑已达到数十万人。

(2)财大。随着寺庙的增多和僧尼的增多,“佛产”也不断增多,“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

(3)消耗大。一方面,由于僧尼不服役纳税,国家税收减少;另一方面,建寺造像又浪费大量的钱财,“夺百姓口中之食以养贪残,剥万人体上之衣以涂土木”,这使本来就已经很凋敝的社会经济雪上加霜。

面对这种状况,唐玄宗采取了三个解决办法:裁汰僧尼,强迫还俗;不准创建佛寺;严禁民间铸造佛像、抄写佛经。

唐玄宗的这三条措施,就像三道堤坝,挡住了当时兴盛的佛教洪流,对于巩固政权、改善国家财政状况、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在大力推行以上三项改革举措的同时,唐玄宗还在法制建设、农业水利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积极推进,从而把唐王朝推上了一个全盛时期,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太平盛世。描写这方面的文学作品很多,但写得最好的、最形象的还是杜甫的《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首诗,看起来只是一个诗人的感叹,实质上却是一首内涵非常丰富的政治诗,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对“盛世”的向往,也概括了“盛世”的标准:

标准之一,富,不仅国富,民也要富,所谓“公私仓廪俱丰实”。用现代话讲,就是大河、小河都有水。

标准之二,吃得饱,所谓“稻米流脂粟米白”。

标准之三,行得安,所谓“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标准之四,穿得好,所谓“齐纨鲁缟车班班”。

标准之五,家庭、社会和谐,所谓“男耕女桑不相失”,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以上三项改革举措,算是帮助唐玄宗缔造了煌煌功业的“香花”;但令人遗憾的是,唐玄宗在种下“香花”的同时,也种下了三株“毒草”,给唐王朝造成了致命的伤害。

1.募兵制

前面已经提到,唐初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制的最大特点是寓兵于农,兵农结合,战时为兵,平时为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业余兵制,颇似我们现在的“民兵”。但这种兵制沿袭到唐玄宗时,由于政府太不关心兵卒的待遇,有功无赏,有死无恤,有伤无助,大大损伤了老百姓当兵的积极性,以至于朝廷在关键时刻根本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兵。

怎么办呢?面对这种局面,唐玄宗采纳宰相张说的建议:一是大力精简军队,将边防部队从六十万减到四十万,减轻了朝廷养兵的负担;二是实行募兵制,由朝廷出钱,招募丁壮充当职业军人,拱卫京师,镇守边防。

应当说,这一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使朝廷从此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武装力量,有了一把锋利的“刀”。但问题在于,唐玄宗在为朝廷准备好这把刀时,却没有想到应该如何掌握好这把刀。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这把刀朝廷非但没有掌握住,还被那些有异心的将帅掌握了,最终酿成了大祸。

2.节度使

唐初时,为了提高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唐太宗做了两件事:一是沿袭隋朝的制度,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二是实行州县合并,将若干个小州合并成大州,若干个小县合并成大县。

应当说,唐太宗的这一做法是符合历史规律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唐玄宗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抑或是心血来潮,硬是增设了一个叫“节度使”的官,既赋予了他们管理若干个州的大权力,又赐予了他们与宰相一样高的地位。

遗憾的是,这些位高权重的节度使并没有像唐玄宗希望的那样,为他应对强敌、征服四夷,而是拥兵自重,时时想着如何革掉唐王朝的命,自己好取而代之。可以说,唐玄宗的噩梦就是从节度使开始的,唐王朝的祸乱也是从节度使开始的。

3.宦官

历代的一些皇帝在其比较清醒和英明的时候,都对宦官防得紧、管得严,严禁宦官参与和干扰政事。而在其昏庸、贪图安乐的时候,则依赖宦官、重用宦官,最终导致肘腋之患。如果说唐玄宗增设节度使是给唐王朝种下了“艾滋病毒”,那么,他宠信和重用宦官则直接导致唐王朝“脑瘫”。

唐玄宗宠信宦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赏高位。如宦官杨思勖,唐玄宗不仅先后封他为辅国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还封他为国公,彻底打破了唐王朝宦官最高品级不得超过三品的规矩。

(2)赋大权。唐玄宗不仅将朝廷一般性的政事交给高力士处理,在用人方面尤其是将相的选任上,也多是听取高力士的意见。狡诈奸猾如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等人,为了获取将相之位,也不得不走高力士的门子,可见其当时势权之盛。

(3)派宦官监军。军队是国家的长城,是政权的重要维护力量,也是皇帝的重要保护力量,本不应由任何人、任何势力染指。可唐玄宗倒好,不仅恢复了已经被废弃的监军制,还委派宦官为监军,把对军队的掌控权力直接交给了宦官,当然也把唐朝皇帝的命运交给了宦官。唐朝后期有三个皇帝,唐顺宗、唐宪宗、唐敬宗,就是被宦官害死的;有七个皇帝,如唐穆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等,都是由宦官拥立的。可以这样说,晚唐的命运实际上已完全掌握在宦官手里,皇帝完全成了他们手里的玩偶。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十几个皇帝中,确实不乏英明能干者,他们看到了藩镇与宦官这两颗大毒瘤对朝廷的危害,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试图割除这两颗毒瘤,但最终都失败了。唐朝的盛衰命运,就这样在唐玄宗的英明与昏聩、正确与错误中决定了。

同类推荐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6至2017(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关注欧美等地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动态;俄罗斯马克思主义研究状况;西方左翼对资本主义的愤怒和反抗等……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一)

    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一)

    本书内容包括:道德、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和作用,公务员的责任、义务和纪律,公务员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务员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有关要求,国外公务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做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原则和实现途径等。
热门推荐
  • 路人之系统归来

    路人之系统归来

    系统无故消失,颜易历经艰辛,最后却仍然如一个路人般死去,而今系统归来,颜易苏醒,这一次,他还会甘愿做作一个路人吗?
  • 奉仙令

    奉仙令

    别人的修仙之路都是扶摇直上的光明大道,而她的修仙之路却是如此的艰难曲折...... 穿越时空来到古代的她,只为寻找真爱,从未想过修仙。直到遇到了霸道腹黑的他,他壮志凌云,心怀天下,发起战役,夺得江山送予她,她却在家道中落,战火纷争,尔虞我诈中看破了纷扰的红尘,变得大彻大悟,不愿做人人都争抢的皇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开启她的修仙之路......一人一剑亦正邪,一招一式一天地,千年的修炼万年的光阴,人生何处是逍遥?世上红尘皆烦恼,看破世间冷漠,风里剑斩情丝,人逢绝境再重生,守得云开见月明........
  • 如沐椿风

    如沐椿风

    据悉,当红小生周沐近期因版权问题被告上法庭,如若证实抄袭,将负担上千万元的赔款。为解决这个问题,周沐找到了业内有名的律师贺偆。让贺偆没想到的是,打这场官司,周沐不仅图她的能力,还图她的人。而让周沐没想到的是,他家的偆偆,好像已经图谋他很久了呢.
  • 驯兽妖师

    驯兽妖师

    千年后,妖师界风云变化,暗流涌动。伟大妖师的荣誉,伟大妖师的使命,都寄托于曾经大家眼中的那个愣子少年的身上。父母赐名,我叫“天言”,而非“天炎”。
  • 妖孽师尊

    妖孽师尊

    作为前百国首富,现任百国首富甚至暗地里面第一个万国首富的师父,吴天常说自己本来并不是一个妖孽,只是自己那时常想着推倒她们师父的妖孽美女弟子多了起来,于是也就成了一个妖孽。而‘妖孽师尊’,也是未来很多对吴天有所了解的苍穹真修,心里面最实诚的认知。妖孽师尊——也就成为了吴天的名号,更是誉号。而这一次,大宫王朝和大朱王朝的激烈交战,吴天的弟子香儿,化名‘香魔女’的出手,也是让吴天这个原本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的‘妖孽师尊’名号,伴随着‘香魔女’的出现,而再一次的出现,并且越发响亮。
  • 大佬她无所不能

    大佬她无所不能

    [快穿1V1,事业型女主VS小狼狗型男主]顾妍笙自沉睡中苏醒,自称反派系统的小团子找上了她,"只要你完成任务,就可以找回你的记忆,去见你想你的人!"于是,她开始穿梭万千世界,立志早日完成任务,奈何,每个世界,总有一个男人,不停撩拨她,还一言不合就黑化。终于有一日,腰酸背痛的顾妍笙受不了了"系统,我严重怀疑这人是敌方系统派来打扰我完成任务的。"岂料系统义正言辞"宿主,适当谈谈恋爱什么的,有利于身心健康。"
  • 重生之小人物的蝇营狗苟

    重生之小人物的蝇营狗苟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经营。每个人都渴望往上攀爬,没有人是天生的废虫。王辉是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老油条,他干过清洁工,干过保安。他也干过人体模特,还做过编辑助理。他的人生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太过正直,总说错话,什么工作也做不长!偶然间,他回到了大学的时光,带着未来的记忆,换了一种蝇营狗苟的思维模式,将来又会怎样呢?
  • 许你一世念成殇

    许你一世念成殇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
  • 妖孽男和腹黑女

    妖孽男和腹黑女

    因为一次偶遇,使他们纠缠在一起。却因为各种误会,使他们分离两地。但是这些误会却因为他们的坚持,迎刃而解。
  • 肉囤要发芽

    肉囤要发芽

    你你......你!你以为你是谁啊你以为全天下男人都死光了吗?呸呸呸...!就算全天下男人就剩你一个我顾晓晓也不会看上你的这算什么打一巴掌给个糖吃么,唉!顾晓晓你的自尊呢.喂狗了么?啊啊啊.....我没有心脏病还不想进医院,我的小心脏啊.可是真的忍不住把手拿开,尤其是在他洗完澡后那皮肤真的...容我收一收口水!我我警告你你别过来哦,再过来我可不敢保证你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