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98900000020

第20章 小说(5)

《星座》现在寄托在港岛上。编者和读者当然都盼望着这阴霾气候之早日终结了。晴朗固好,风暴也不坏,总觉得比目下痛快些。但是,若果不幸还得在这阴霾气候中再挣扎下去,那么,编者唯一渺小的希望,是《星座》能为它的读者,忠实地代替了天上的星星,与港岸周遭的灯光同尽一点照明之责。

(载《星岛日报》,一九三八年八月一日)

诗论零札

竹头木屑,牛溲马勃,运用得法,可成为诗,否则仍是一堆弃之不足惜的废物。罗绮锦绣,贝玉金珠,运用得法,亦可成为诗,否则还是一些徒炫眼目的不成器的杂碎。

诗的存在在于它的组织。在这里,竹头木屑,牛溲马勃,和罗绮锦绣,贝玉金珠,其价值是同等的。

批评别人的诗说“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是一种不成理之论。问题不是在于拆碎下来成不成片段,却是在搭起来是不是一座七宝楼台。

西子捧心,人皆曰美,东施效颦,见者掩面。西子之所以美,东施之所以丑的,并不是捧心或颦眉,而是她们本质上美丑。本质上美的,荆钗布裙不能掩;本质上丑的,珠衫翠袖不能饰。

诗也是如此,它的佳劣不在形式而在内容。有“诗”的诗,虽以佶屈聱牙的文字写来也是诗;没有“诗”的诗,虽韵律齐整音节铿锵,仍然不是诗。只有乡愚才会把穿了彩衣的丑妇当作美人。

说“诗不能翻译”是一个通常的错误。只有坏诗一经翻译才失去一切,因为实际它并没有“诗”包涵在内,而只是字眼和声音的炫弄,只是渣滓。真正的诗在任何语言的翻译中都永远保持着它的价值。而这价值,不但是地域,就是时间也不能损坏的。

翻译可以说是诗的试金石,诗的滤箩。

不用说,我是指并不歪曲原作的翻译。

韵律齐整论者说:有了好的内容而加上“完整的”形式,诗始达于完美之境。

此说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仔细想想,就觉得大谬。诗情是千变万化的,不是仅仅几套形式和韵律的制服所能衣蔽。以为思想应该穿衣裳已经是专断之论了(梵乐希:《文学》),何况主张不论肥瘦高矮,都应该一律穿上一定尺寸的制服?

所谓“完整”并不应该就是“与其他相同”。每一首诗应该有它自己固有的“完整”,即不能移植的它自己固有的形式,固有的韵律。

米尔顿说,韵是野蛮人的创造;但是,一般意义的“韵律”,也不过是半开化人的产物而已。仅仅非难韵实乃五十步笑百步之见。

诗的韵律不应只有浮浅的存在。它不应存在于文字的音韵抑扬这表面,而应存在于诗情的抑扬顿挫这内里。

在这一方面,昂德莱·纪德提出过更正确的意见:“语辞的韵律不应是表面的,矫饰的,只在于铿锵的语言的继承;它应该随着那由一种微妙的起承转合所按拍着的,思想的曲线而波动着。”

定理:

音乐:以音和时间来表现的情绪的和谐。

绘画:以线条和色彩来表现的情绪的和谐。

舞蹈:以动作来表现的情绪的和谐。

诗:以文字来表现的情绪的和谐。

对于我,音乐,绘画,舞蹈等等,都是同义字,因为它们所要表现的是同一的东西。

把不是“诗”的成分从诗里放逐出去。所谓不是“诗”的成分,我的意思是说,在组织起来时对于诗并非必需的东西。例如通常认为美丽的词藻,铿锵的音韵等等。

并不是反对这些词藻、音韵本身。只当它们对于“诗”并非必需,或妨碍“诗”的时候,才应该驱除它们。

(载《华侨日报》《文艺周刊》,一九四四年二月六日)

诗人梵乐希逝世

据七月二十日苏黎世转巴黎电,法国大诗人保禄·梵乐希已于二十日在巴黎逝世。

梵乐希和我们文艺界的关系,不能说是很浅。对于我国文学,梵乐希是一向关心着的。梁宗岱的法译本《陶渊明集》,盛成的法文小说《我的母亲》,都是由他作序而为西欧文艺界所推赏的;此外,雕刻家刘开渠,诗人戴望舒,翻译家陈占元等,也都做过梵乐希的座上之客。虽则我国梵乐希的作品翻译得很少,但是他对于我们文艺界一部分的影响,也是不可否认。所以,当这位法国文坛的巨星陨堕的时候,来约略介绍他一下,想来也必为读者所接受的吧。

保禄·梵乐希于一八七一年十月三十日生于地中海岸的一个小城—赛特,母亲是意大利人。他的家庭后来迁到蒙柏列城,他便在那里进了中学,又攻读法律。在那个小城中,他认识了《阿弗诺第特》的作者别尔·路伊思,以及那在二十五年后使他一举成名的昂德莱·纪德。

在暑期,梵乐希常常到他母亲的故乡热拿亚去。从赛特山头遥望得见地中海的景色,热拿亚的邸宅和大厦,以及蒙柏列城的植物园等,在诗人的想象之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在一八九二年,他到巴黎去,在陆军部任职,后来又转到哈瓦斯通讯社去。在巴黎,他受到了当时大诗人马拉美的影响,变成了他的入室弟子,又分享到他的诗的秘密。他也到英国去旅行,而结识了名小说家乔治·米雷狄思和乔治·莫亚。

到这个时期为止,他曾在好些杂志上发表他的诗,结集成后来在一九二○年才出版《旧诗帖》集。他也写了《莱奥拿陀·达·文西方法导论》(一八九五)和《戴斯特先生宵谈》(一八九六)。接着,他就完全脱离了文坛,过着隐遁的生涯差不多有二十年之久。

在这二十年之中的他的活动,我们是知道得很少。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他放弃了诗而去研究数学和哲学,像笛卡德在他的炉边似的,他深思熟虑着思想、方法和表现的问题。他把大部分的警句、见解和断片都储积在他的手册上,长久之后才编成书出版。

在一九一三年,当他的朋友们怂恿他把早期的诗收成集子的时候,他最初拒绝,但是终于答应了他们,而坐下来再从事写作;这样,他对于写诗又发生了一种新的乐趣。他花了四年工夫写成了那篇在一九一七年出版的献给纪德的名诗《青年的命运女神》。此诗一出,立刻受到了优秀的文人们的热烈欢迎。朋友们为他开朗诵会,又写批评和赞颂文字;而从这个时候起,他所写的一切诗文,便在文艺市场中为人热烈地争购了。称颂,攻击和笔战替他做了极好的宣传,于是这个逃名垂二十年的诗人,便在一九二五年被选为法兰西国家学院的会员,继承了法朗士的席位了。正如一位传记家所说的一样,“梵乐希先生的文学的成功,在法国文艺界差不多是一个唯一的事件。”

自《青年的命运女神》出版以后,梵乐希的诗便一首一首地发表出来。数目是那么少,但却都是费尽了推敲功夫精炼出来的。一九一七年的《晨曦》,一九二○年的《短歌》和《海滨墓地》,一九二二年的《蛇》、《女巫》,和《幻美集》,都只出了豪华版,印数甚少,只有藏书家和少数人弄得到手,而且在出版之后不久就绝版了的。一九二九年,哲学家阿兰评注本的《幻美集》出版,一九三○年,普及本的《诗抄》和《诗文选》出版,梵乐希的作品始普及于大众。在同时,他出版了他的美丽的哲理散文诗《灵魂和舞蹈》(一九二一)和《欧巴里诺思或大匠》(一九二三),而他的论文和序文,也集成《杂文一集》(一九二四)和《杂文二集》(一九二九)。此外,他的《手册乙》(一九二四),《爱米里·戴斯特太太》(一九二五),《罗盘方位》(一九二六),《罗盘方位别集》(一九二七)和《文学》(一九二九,有戴望舒中译本),也相继出版,他深藏的内蕴,始为世人所知。

梵乐希不仅在诗法上有最高的造就,他同样也是一位哲学家。从他的写诗为数甚少看来,正如他所自陈的一样,诗对于他与其说是一种文学活动,毋宁说是一种特殊的心灵态度。诗不仅是结构和建筑,而且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和一种智识— 是想观察自己的灵魂,是自鉴的镜子。要发现这事实,我们也不需要大批研究梵乐希的书或是一种对于他诗中的哲理的解释。他对于诗的信条,是早已在四十年前最初的论文中表达出来了,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也早已认为诗是哲学家的一种“消遣”和一种对于思索的帮助了。而他的这种态度,显然是和以抒情为主的诗论立于相对的地位的。在他的《达文西方法导论》中,梵乐希明白地说,诗第一是一种文艺的“工程”,诗人是“工程师”,语言是“机器”;他还说,诗并不是那所谓灵感的产物,却是一种“勉力”、“练习”和“游戏”的结果。这种诗的哲学,他在好几篇论文中都再三发挥过,特别是在论拉封丹的《阿陶尼思》和论爱伦坡的《欧雷加》的那几篇文章中。而在他的《答辞》之中,他甚至说,诗不但不可放纵情绪,却反而应该遏制而阻拦它。但是他的这种“诗法”,我们也不可过分地相信。在他自己的诗中,就有好几首好诗都是并不和他的理论相符的;矫枉过正,梵乐希也是不免的。

意识的对于本身和对于生活的觉醒,便是梵乐希大部分的诗的主题,例如《水仙辞断章》,《女巫》,《蛇之初稿》等等。诗的意识瞌睡着;诗人呢,像水仙一样,迷失在他的为己的沉想之中;智识和意识冲突着。诗试着调解这两者,并使他们和谐;它把暗黑带到光明中来,又使灵魂和可见的世界接触;它把阴影、轮廓和颜色给与梦,又从缥缈的憧憬中建造一个美的具体世界。它把建筑加到音乐上去。生活,本能和生命力,在梵乐希的象征—树,蛇,妇女—之中,摸索着它们的道路,正如在柏格森的哲学中一样;而在这种“创造的演化”的终点,我们找到了安息和休止,结构和形式,语言和美,槟榔树的象征和古代的圆柱(见《槟榔树》及《圆柱之歌》)。

不愿迷失或沉湮于朦胧意识中,便是梵乐希的杰作《海滨墓地》的主旨。在这篇诗中,生与死,行动与梦,都互相冲突着,而终于被调和成法国前无古人的最隐秘而同时又最音乐性的诗。

人们说梵乐希的诗晦涩,这责任是应该由那些批评和注释者来担负,而不是应该归罪于梵乐希自己的。他相当少数的诗,都被沉没在无穷尽的注解之中,正如他的先师马拉美所遭遇到的一样。而正如马拉美一样,他的所谓晦涩都是由那些各执一辞的批评者们而来的。正如他的一位传记家所讽刺地说的那样,“如果从梵乐希先生的作品所引起的大批不同的文章看来,那么梵乐希先生的作品就是一个原子了。他自己也这样说:‘人们所写的关于我的文章,至少比我自己所写的多一千倍。’”

关于那些反对他的批评者的意见,我们在这里也讨论不了那么多,例如《纯诗》的作者勃雷蒙说他是“强作诗人”,批评家路梭称他为“空虚的诗人”,而一般人又说他的诗产量贫乏等等;而但尼思·梭雷又攻击他以智识破坏灵感。其实梵乐希并没有否定灵感,只是他主张灵感须由智识统制而已。他说:“第一句诗是上帝所赐的,第二句却要诗人自己去找出来。”在他的诗中,的确是有不少“迷人之句”使许多诗人们艳羡的;至于说到他的诗产量“贫乏”呢,我们可以说,以少量诗而获得巨大的声名的,在法国诗坛也颇有先例,例如波特莱尔,马拉美和韩波就都如此。

这位罕有的诗人对于思想和情性的流露都操纵有度,而在他的《手册》,《方法》,《片断》和《罗盘方位》等书中的零零碎碎的哲学和道德的意见,我们是不能加以误解的。那些意见和他的信条是符合的,那就是:正如写诗一样,思索也是一种辛勤而苦心的方法;正如一句诗一样,一个思想也必须小心地推敲出来的。“就其本性说来,思想是没有风格的”,他这样说。即使思想是已经明确了的,但总还须经过推敲而陈述出来,而不可仅仅随便地录出来。梵乐希是一位在写作之前或在写作的当时,肯花工夫去思想的诗人。而他的批评性和客观性的方法,是带着一种新艺术的表记的。

然而,在说这话的时候,我们的意思并不就是排斥那一任自然流露,情绪突发的诗,如像超自然主义那一派一样。梵乐希和超自然主义派,都各有其所长,也各有其所短,这是显然的事实。

梵乐希已逝世了,然而梵乐希在法国文学中所已树立了的纪念碑,将是不可磨灭的。

(载《南方文丛》第一辑,一九四五年八月)

悼杜莱塞

美联社十二月二十九日电:七十四岁高龄的美名作家杜莱塞,已于本日患心脏病逝世。

这个简单的电文,带着悲怅,哀悼,给与了全世界爱好自由,民主,进步的人。世界上一位最伟大而且是最勇敢的自由的斗士,已经离开了我们,去作永恒的安息了,然而他的思想,他的行动,却永远存留着,作为我们的先导,我们的典范。

杜莱塞于一八七一年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之高地,少时从事新闻事业,而从这条邻近的路,他走上了文学的路。他的文学生活是在一九○○年顷开始的。最初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加里的周围》和《珍尼·葛拉特》使他立刻闻名于文坛,而且确立了他的新现实主义的倾向。

他以后的著作,就是朝着这个方向走过去的,他抓住了现实,而把这现实无情地摊陈在我们前面。《财政家》如此,《巨人》如此,《天才》也如此,像爱米尔·左拉一样,他完全以旁观者的态度去参加生存的悲剧。天使或是魔鬼,仁善或是刁恶,在他看来都是一样的文献,一样的材料,他冷静地把他们活生生地描画下来,而一点也不参加他自己的一点主观。从这一点上,他是左拉一个大弟子。

他的写实主义不仅仅只是表面的发展,却深深地推到心理上去。他是心理和精神崩溃之研究的专家,而《天才》就是在这一方面的他的杰作。

在《天才》之后,他休息了几年,接着他在一九二五年出版了他的《一个美国的悲剧》。这部书,追踪着雨果和陀斯托也夫斯基,他对于犯罪者作了一个深刻的研究。忠实于他的方法,杜莱塞把书中的主人公格里斐士的犯罪心理从萌芽,长成,发展,像我们拆开一架机器似的,一件件地分析出来。到了这部小说,从艺术方面来说,杜莱塞已达到了它们的顶点了。

然而,杜莱塞真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美国社会的罪恶,腐败,而无动于衷吗?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于这一切肮脏,黑暗,他会不起正义的感觉而起来和它们战斗吗?他所崇拜的法国大小说家左拉,不是也终于加入到社会主义的集团,从象牙之塔走到十字街头吗?

是的,杜莱塞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艺术家,他之所以没有立刻成为一个战士,是为了时机还没有成熟。

这时,一个新的世界吸引了他:社会主义的苏联。在一九二八年,他到苏联去旅行。他看见了。他知道了。他看到了和资本主义的腐败相反的进步,他知道了人类憧憬着的理想是终于可以实现。从苏联回来之后,他出版了他的《杜莱塞看苏联》,而对于苏联表示着他的深切的同情。苏联的旅行在他的心头印了一种深刻的印象,因而在他的态度上,也起了一个重要的变化。

从这个时候起,他已不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个明知道黑暗,腐败,罪恶而漠然无动于衷的人了。新的世界已给了他以启示,指示了他的道路,他已深知道单单观察,并且把他所观察到的写出来是不够,他需要行动,需要用他艺术家的力量去打倒这些黑暗,腐败,和罪恶了。

同类推荐
  •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仅凭一首诗:霍达谢维奇诗选

    本书收录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霍达谢维奇的诗歌160余首。霍达谢维奇是俄罗斯第一次侨民文学浪潮的标杆型诗人。高尔基称其为“白银时代”最好的诗人,毫不讳言从其诗作中汲取过文学营养,纳博科夫则自称因霍达谢维奇的诗而走出江郎才尽之窘境,别雷、布罗茨基等都对他非同寻常的诗思与诗艺做过非常高的评价。霍达谢维奇的诗尤以心理描写见长,同时不乏哲理与伦理因素。
  • 希腊神话和传说(下)

    希腊神话和传说(下)

    本书主要讲述了古代希腊的各种神话故事与人物传奇,根据各种希腊神话文献加以整理编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具体分为特洛亚的故事、坦塔罗斯家的最后一代、俄底修斯的故事三部分。
  • 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

    大家小书:闲坐说诗经

    本书用漫话的形式,将诗人的生命历程、作品的内涵与诗艺表现作为叙述重点,着重艺术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全书包括的这些短文,每篇处理一首诗,或一个特定事件。各篇分读可以体味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得诗人的身世与人格。既是非常好的文化小品,也是学术小品,很适合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生死大穿越:中国记者西部四大无人区科考探险纪实

    天水日报社张天元同志撰写的《生死大穿越》一书行将付梓,嘱我作序,我有感于他的这种勇敢元畏的探险精神和职业追求,赞赏这次有意义的行动,故欣然应允。作为一名地方报的记者,张天元同志参加了""中国记者2003西部科考探险活动""。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大型异地采访活动,也是一次极富挑战性的探险活动,对参加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l当时,全国有40多家新闻媒体的100多名记者报名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格的挑选,只有13名记者当选为探险队队员,张天元同志是其中之一。这次活动要穿越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藏北羌塘四大元人区,并进行科学考察和多方面采访报道。
  •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本书介绍了一种职业——国际灵柩送还士,就是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基本的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的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这些死者有的是远赴海外工作的儿子,有的是看上去很乐观却选择自杀的朋友,有寄托了三代人关爱的小孙女,也有死于恐怖袭击的记者……本书以国际灵柩送还公司的社长——木村利惠这个女强人为主线,从死者的家属、新入社员工、创始人、灵车驾驶员,以及作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围绕国际灵柩送还这一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死亡关怀”,来搭建生死之间的桥梁,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
热门推荐
  • 快穿宿主你又崩盘了

    快穿宿主你又崩盘了

    0“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哎”路灯下乔语45度角仰头望着天空轻轻叹息着。“亲爱哒美丽的宿主,求不戏精附体。”作为一个系统的119,真的很是心累,有这么个随时入戏随时崩盘的宿主。“小火啊,我想找个帅气哒萌萌哒小哥哥,你给我安排个”乔语眼中突然冒起了小火花。“好嘞宿主,请接收剧情。”119立马作出反应,心里嘿嘿奸笑着。“小火你坑我,这特么是帅气萌萌哒小哥哥么?这是大尾巴狼”乔语怒气冲冲的怼向119“小语语,我是你萌萌哒小哥哥呦。”反派boss使劲眨眼卖萌,但是请忽略他高大的身材和八块腹肌,以及一张冰山脸。。。。。。
  • 万世天皇

    万世天皇

    一指山河碎,一掌乾坤灭,一剑斩尽日月星辰,抬手举足间星河崩灭······天骄辈出、强者林立的世界里,少年自大山中走出,逆冲直上,一路高歌猛进,横推四方敌······
  • 四天四夜:唐山大地震之九死一生

    四天四夜:唐山大地震之九死一生

    《四天四夜:唐山大地震之九死一生》为纪实文学,是作者本人在唐山大地震中九死一生的经历。
  • 最后的美杜莎

    最后的美杜莎

    讲述了魔法大陆上一个帝国最后一代人类美杜莎女王的传奇故事女王身份成谜,无人知晓,但她却成为继开国女王之后最受国民崇敬的女王【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神明,如果有,也不过是一群只会在高高的天堂之上远远的看着人类的痛楚,只会贪图人们信仰的,无所作为的家伙罢了。】【真是可笑啊,明明毫无信仰的您,却在使用一系列卑鄙恶劣手段后,成为这个国家,这片土地,这个国家中的人民心中,唯一的信仰。】【我会一直追随着您,信仰着您,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正义或是邪恶,只要是您在的地方,我都毫不犹豫地前往,只要是您下达的命令,我都义无反顾地执行。以我的灵魂起誓,我将绝对忠诚于您,成为您的盾与剑,直至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 南疆巫蛊

    南疆巫蛊

    巫蛊之术自西汉起传承千年,未必一切只是传说……我还未出生,就被人种下邪蛊,从娘胎里盗走了我的“鸡”。所以,我娘把我当做闺女养了整整十八年。十八年来,每一年鬼门开,都会有一妙龄女子替我枉死!冥冥之中,我和巫蛊注定会有非凡之缘!我十八岁后的人生,跌宕起伏,光怪陆离,匪夷所思!冤魂,厉鬼,邪灵,腐尸墓……此乃区区小事。凤流蛊,黑血蚕,婬娃降,香艳女尸,诡异邪团……纷至沓来。大敌皆非凡物,六欲皆非俗情。且看我如何玩弄神秘巫蛊,还魂我的十八个老婆……
  • 人王列传

    人王列传

    “神吗?神也不过如此。”楚晨微微一笑,“我只做人,神之上的人。”楚晨坐在至高的宝座上,说道。一代人王的传奇一生,就此开启!
  • 白衣神君:剑海腾龙

    白衣神君:剑海腾龙

    本文由花雨授权英俊聪明的龙中海,身负血海深仇,虚心求教于明师,苦练两仪心法,参研电剑心诀,内力与艺业终臻化境。几经生死,几度悲欢,在众侠士的协助下,终凭一颗赤子之心斩除邪恶歹徒,扫清祸患江湖的“龙虎风云会”。双亲之仇得报,同时赢得了素素与银凤的忠贞爱情。其间的格杀争斗,令人瞠目;缠绵蜜意,使人羡慕;缱绻柔情,叫人心醉。
  • 圣职者的光辉

    圣职者的光辉

    层出不穷的怪谲,夜晚更是有大危机,为了活下去,林立决定越走越偏。
  • 十二谭

    十二谭

    石头化身、似神似妖的金性坚开了一家画雪斋,隔壁便是叶青春开的洋服店。常言道“人妖殊途”,偏偏他们周围的小妖怪们似乎不怕事儿,各式各样的小妖怪接踵登场,开启了一段段或爆笑、或热血、或感人、或甜蜜的有趣故事——女侠小鱼精和白少爷的爱情轰轰烈烈,调皮的枣子精贪恋能点器成仙的鲜血,暗暗谋害金性坚,妄想一朝得道成仙,当然,故事里少不了“反派”人物捉妖师莲玄,他以降妖除魔为己任,誓要铲除在他眼中“邪恶”的妖怪。别人的爱情荡气回肠,人妖相恋也来得坦荡,回到金性坚自己这儿,事情可没那么简单。
  • 朕为帝辛

    朕为帝辛

    商帝辛,帝乙之子,殷商第三十代君主。周人篡逆,污其名为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