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0200000026

第26章 “言外”—“象外”—“韵外”(4)

唐代司空图把这种“意”在“言外”、“象外”、“景外”、“韵外”的思路推到极致。他说: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所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言韵外之致耳。((唐)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续诗品注》,47页。)……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同上书,48页。)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同上书,52页。)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同上书,21页。)司空图在这里提出“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在“咸酸之外”、“韵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提法,是对刘勰的“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第一,司空图把“言外之意”的话题,改变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以及“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话题。“韵”、“味”、“风流”的问题,都是直接涉及诗歌的美质问题,韵美是从音乐的韵调之美引申出来的,味美则是从饮食之美引申出来的,“风流”之美则是从人的气质之美引申出来的。司空图从诗美的角度来切入“言外之意”命题,视点转化为美学的。第二,司空图的论述,不限于“言外之意”,还提出“象外之象”的重要命题。这比“言外之意”又进了一步,因为言辞说到底要描绘形象,而“形象”是作品的核心,其重要性超过了语言。司空图的“象外之象”是什么意思呢?他在《诗品·雄浑》中说:“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对此,孙联奎在《诗品臆解》中说:“人画山水亭屋,未画山水主人,然知亭屋中必有主人也。是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意思就是说,这里有一个虚实关系问题,第一个象是实的,第二象是虚的,但虚的象乃出于实之象。就像亭屋的“主人”作为虚象,实乃出于“山水亭屋”的实象。正像黑格尔所说的:“无过渡到有,但有又扬弃自己过渡到无。”([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9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第三,对言内与言外、象内与象外、韵内与韵外的关系的辩证的理解,司空图认为要达到意在言外、象在象外、韵在韵外,关键还是要经营好“言内”、“象内”、“韵内”。为此,他提出了两点看法:一要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近”就是“言内”、“象内”、“韵内”的景物,对此景物,要写得鲜明生动,似乎能置于眉目之前;在“近”的景物达到“不浮”而鲜明的情况下,那么“远”的(也就是“意外”、“象外”、“韵外”)意味,也自然就会永远说“不尽”。二要以“全美为工”。就是作品中的一切都要美,主旨要美,词语要美,形象要美,结构要美等,只要实现“全美”,“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就自然达到了。唐以后,值得提到的是宋代梅圣俞的说法: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欧阳修著,郑文校点:《六一诗话》,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梅圣俞其实更明确地说明了如何才能达到“意在言外”:第一层是“言内”、“景内”、“象内”、“韵内”,要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第二层是“言外”、“象外”、“韵外”,能实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唐宋以后,这类说法很多,但大体上未超出司空图、梅圣俞的看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中华文论的“言外之意”或“意在言外”的语言“策略”,与现代语言学和心理学的观念是息息相通的。如前所述,语言本来是一般的概括的,它无法表达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更难于表达“赋家之心”、“诗家之景”的幽深微妙。但是我们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言作为一种心理实体,具有指称与表现两种功能。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的名称,而是概念与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东西,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它是属于感觉的。”([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10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例如“花”与“鸟”这两个词,它们当然是对于各种各样的“花”和“鸟”的抽象,它们无法作用于我们的感觉,任何人都无法感觉到作为概念的一般的“花”和“鸟”。我们只能用它们或指称或判断或推理,例如说“花是一种植物”,“鸟是一种动物”,“种花养鸟可以达到休闲目的”等。但是,“花”(汉语huɑ,英语flower)、“鸟”(汉语niɑo,英语bird)都有“音响形象”,当我们听到“huɑ”、“niɑo”或“flower”、“bird”这两个词的声音,就会在头脑中唤起那鲜艳美丽的红花和天上高飞的鸟的形象。它们已经属于我们的感觉、表象与想象。这就是“花”与“鸟”这两个词的表现功能。诗人就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这种表现功能,写出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类诗句,因为在这里不是用词语去指称去判断去推理,即“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严羽语),而是以“音响形象”唤起我们的感觉。一般地说,语言的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是重合在一起的。但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表现功能被提到了主要的地位,因此诗人作家就可以在作品中真切地、生动地去写景状物,这样语言就感觉化、心理化了,语言就可以突破自己一般性的局限,以词语去描写景物,以传达那似乎是不可传达的诗情画意,收到“意在言外”的效果。美国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说:“那些只能粗略标示出某种感情的字眼,如‘欢乐’、‘悲哀’、‘恐惧’等,很少能够把人们的亲身感受到的生动经验传达出来。”([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8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还只是运用了语言的指称功能,无法唤起人们的感知、联想和想象。然而,“当人们打算较为准确地把情感表现出来时,往往是通过对那些可以把某种感情暗示出来的情景描写出来,如秋夜的景象,节日的气氛等”(同上书,87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的“音响形象”和表现功能这一面被突出地强调了,语言已经间接地却是强烈地唤起我们的感觉、想象和其他心理机制。例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这首诗传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从何见出呢?“玉阶”、“罗袜”、“水晶帘”所织成的画面,让我们感觉到久久站在这里的是一位穿着豪华、贤淑、文静的女子。夜已经深了,连白露都侵入了她的罗袜,她独自一人,久久站在这玉阶上,似乎满怀惆怅、忧伤。她是否在等候什么人呢?幽怨之情,已在言外。她回到她的寝室,放下了窗帘,却并无睡意,望着月亮叹气。玲珑的秋月似乎更反衬她的哀怨。全诗除标题外,无一怨字,但哀怨之情见于言外。因为作者通过语言表现力给我们提供了形象,我们可以从这形象中解读出形象之外的意味来。总之,“言外之意”充分运用了语言的“音响形象”和表现功能,使诗人作家获得了传情达意的欢乐。美在“言外”、“象外”、“韵外”。

四、性情、意味———文学作品的“至处”

中华古代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与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根本不同。中华古代文论认为,“诗之至处”是诗人的性情,是主体的诗情画意,是那种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的思致情性。西方文论的形式论则认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或“至处”,是语言和语言的结构。一个崇尚诗人所展示的内心世界,一个推崇诗人所展示的语言技巧。

在文学作品言、象、意三层面中,哪个层面是文学作品的“本体”呢?因“本体”(Ontological)一词歧义太多,我们不妨从清代诗人、文论家叶燮的《原诗》“诗之至处”一语中挑选出“至处”来取代“本体”这个词,因为“至处”就是根本点、突出点和极点,容易被我们所理解。

(一)“得意忘言”中华古代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与20世纪西方科学主义文论对文学作品的“至处”的理解根本不同。中华古代文论认为,“诗之至处”是诗人的性情,是主体的诗情画意,是那种可言不可言、可解不可解的思致情性。西方文论的形式论则认为,文学作品的“本体”或“至处”,是语言和语言的结构。一个崇尚诗人所展示的内心世界,一个推崇诗人所展示的语言技巧。

中华文论的作品“至处”的思想来源是庄子。《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所追求的是“道”(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意”),如果追求到了道,其他也都不重要了。鱼捕到了,那么渔具当然不重要了。兔捕到了,当然捕兔的工具不重要了。意(道)得到了,当然作为获得“意”的工具的言就不重要了。“得意忘言”可以说是庄子言意关系最彻底最终极的说法。中华古代文论受庄子影响甚深,一直认为“意”(实际相当于道家的“道”)是最重要的,在言、象、意中,意为根本,“意”(包括情性、性情、情、志、体验、赋家之心、诗家之景等)是“诗之至处”。前面我们论析过,刘勰追求“文外之重旨”和“义主文外”((南朝)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632页。)。唐代皎然则说:“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唐)皎然:《重意诗例》,见李修生主编:《历代诗话》上册,3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如果说刘勰还没有与庄子的“得意忘言”的思想接通的话,那么皎然的“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的说法,就把庄子的哲学语言“得意忘言”转化为诗论语言,而且强调庄子的“忘言”的旨意。宋代苏轼则在《既醉备五福论》中说:“夫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元代元好问认为,对于诗来说,“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元)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序》,见何文焕辑:《全元文》第一册,309页,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他的提法与皎然的提法是一致的,认为诗根本不在文字语言,而在“情性”上面,这也就是庄子“得意忘言”的意思。清代刘熙载说:“杜诗只‘有’‘无’二字足以评之:‘有’者,但见性情气骨也;‘无’者,不见语言文字也。”((清)刘熙载:《艺概》,见陈文和点校:《刘熙载集》,97页。)他以杜诗的“至处”把上面的思想具体化了。以上资料都具有代表性,深刻说明人们理解诗的“至处”,仍然以“意”为根本,“得意”就要“忘言”。

那么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追问一下:“得意”的“意”的含义是什么?或者“但见性情”的“性情”又是什么意思?或概而言之,文学作品的根本和“至处”是什么?对这个问题作了认真明晰回答的主要是明代的诗论家王廷相、清代的学者王夫之和叶燮三人。王廷相《与郭阶夫学士论诗书》中说:夫贵意象透莹,不贵事实粘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求之也。

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王廷相:《与郭阶夫学士论诗书》,北京,中华书局,1981。)王廷相认为,诗歌既非事实的客观叙述,也非感情的直露抒发,作品的根本是要“示以意象”。“意象”才是诗的“至处”或“本体”。

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意象”已不是刘勰的“窥意象而运斤”中的“意象”。刘勰的“意象”是“胸中之竹”,是未定型的“心象”;王廷相所说的“意象”已是“手中之竹”,是作品中情与象的艺术结合体,是作品中的生动独特而又具有普遍性的形象。

王夫之则认为,“诗言志”,但“志”、“意”并不是诗的根本,把一般的“志”、“意”看成诗歌作品的根本,那是“腐儒”之见。

同类推荐
  • 关河诗绪

    关河诗绪

    本书稿是诗集,内容共分为五辑。第一辑“潼关吟”,第二辑“四季风”,第三辑“秦岭行”,第四辑“黄河情”,第五辑“观我心”。全书稿基本上是描绘歌颂风景的诗篇,潼关吟赞美了大川、高山的雄姿,也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山河潼关梦。四季风则描述赞美了一年四季之景,有花有木,生动灵巧。秦岭行,句句空灵拔翠,气势非凡。黄河情,行行皆语出灵台,情深意切。作者看似简单随便的寥寥数语,却透出达观、超然、热爱生活的态度与情怀。
  •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独家披露杜聿明、宋希濂、黄维、王耀武、沈醉、文强等一大批原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俘及至获赦后复杂跌宕的思想嬗变和人生况味。堪称一部完整的“改造”史,也是一部真实的人性史。这是一部积淀了三十年才最终完成的作品。上部曾于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生动描述了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特务头子、党政要员等在功德林战犯管理处的“改造”经过。因突破了题材的禁区,写出了国民党人对民族的贡献,轰动海内外,影响深远。累计销售逾百万册。并于1991年改编拍成电影《决战之后》。
  • 唐宋八大家·第一册

    唐宋八大家·第一册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明初朱右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本书重点突出八大家散文创作成就的同时,对韩愈
  • 中国历代小说赏读

    中国历代小说赏读

    本书的编纂兼顾艺术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除原文外,还包括“作者简介”、“题解”、“译文”、“赏读”、“历史掌故咀英”、“经典故事温读”、“精彩语汇辑录”、“历代名家评点”等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解析。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公主千岁

    穿越之公主千岁

    凤阳国三公主,无才无德,成为国耻,本是嫡女,奈何皇后去世,三公主变成了所有公主皇子欺辱的对象。皇宫聚会,三公主却意外坠湖,本以为早已气绝身亡,怎知再挣眼,会有怎样的风华?看三公主如何致富保家卫国,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亦可上战场,亦可做经商。
  • 阳光正好,再爱一场

    阳光正好,再爱一场

    一座桥,桥的两边,分别站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与女孩站在原地,望着对方,过了一会,纷纷走上前去。女孩笑着看着男孩,指了指天空:“阳光正好。”男孩动作轻柔的将女孩揽入怀里:“再爱一场。”
  • 时轻忆

    时轻忆

    时有宗廷,轻忆白渊。琼璊预言,语默南梦。戴月茶馆,挽雨林中。洛祎迟睿,素月烟秋。独孤易梦,梦回桃花坳。百里言卿,寞秋寂清桐。浅峙金梦江,茕兰对洛川。安灵左棋琴,时轻忆宗廷。
  • 时光折点

    时光折点

    这是一个平淡的小故事,只述说他们感情升温的那一小短时光
  • 金桔柠檬有点甜

    金桔柠檬有点甜

    少年如奶茶金桔柠檬一样苦涩又甜蜜的爱恋……
  • 十一人的战场

    十一人的战场

    这里既不讲以一已之力主掌球场命运的超级球星,也不讲那些天花乱堕的各种球场神技,只探讨足球的本质,一个十一个人一起合作进行的运动,一项充满策略与智慧的体育运动。既无大牌球星,又采用无锋之阵的中国队击溃星光烁烁的阿根廷队?与攻击力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皇马玩对攻?与红魔曼联玩起阵地战,将红魔压迫在半场?。。。。。。这些只能在想象中出现的战役,是否只能在人们的幻想中出现呢?这些想象中的球赛将通过有趣而激动人心的故事,充份详尽的技术分析,以一个足球教练员的视角,怎样将这些想象变化为现实。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快穿心愿旅

    快穿心愿旅

    云昔是二十一世纪十分正直的好公民一枚,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会沦落到被车撞死……(幸亏司机没有肇事逃逸)死后一个发着白光的东西飘到她面前,说什么她只要跟它绑定,就能重新活过来反正也死了,结果也不能更坏了。 果断绑定。滴……从此她作为许愿池,啊不对,是……
  • 我的冰山美女总裁未婚妻

    我的冰山美女总裁未婚妻

    “我靠,这个老婆竟然是个冰山美女总裁?”秦飞不由的摸了摸下巴,随即嘿笑道。
  • 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经营之神”王永庆、“代工之王”郭台铭、“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红顶商人”辜振甫、“台湾IT之父”施振荣、“船长企业家”张荣发、“金融大亨”蔡万才、“统一国王”高清愿、“驼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图、“米果大王”蔡衍明等十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经营心得、为人处事、商业战略、统御之法等,向读者全面展现一个世纪以来台湾商界风云的变幻、财富路线的演进,以及整个台湾企业家的往事今生与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