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0200000047

第47章 “格物”—“性格”—“闲笔”(7)

叙述视角的概念是由美国19世纪小说家詹姆斯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西方流行的文学叙述学中,“视角”的概念成为核心概念之一,并且被弄得十分复杂。但生活于17世纪的金圣叹早就意识到叙述视角的意义,虽然他没有用“视角”这个概念。金圣叹所评点的小说《水浒传》总体看带有宋元时期说书的痕迹,是一种“全知全能”型的叙述视角,作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局部的描写,叙述视角的变化还是很多的。如金圣叹发现第八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一节有“叙述视角”的变化:

话说薛霸当时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身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这里的叙述视角有变化:“话说薛霸当时双手举起棍来……”这一句的叙述人是作者,视角也是作者。“只见……”以下,林冲已经闭目等死,不可能是林冲的视角,而且也不说鲁智深先吼叫一声,飞出禅杖,可见也不是作者视角,这“只见”肯定是两个公人所见,是两个公人的视角,等待林冲觉得事情有变故,“闪开眼看”,认出鲁智深,是林冲所见。金圣叹明显感觉到视角的这种转换,对此他批道:

先言禅杖而后言和尚者,并未见有和尚,突然水火棍被隔去,则一条禅杖早飞到面前也;先言胖大而后言皂布直裰者,惊心骇目之中,但见其为胖大、未及详为脚色也;先写装束而后出姓名者,公人惊骇稍定,见其如此打扮,却不认为何人,而又不敢问也。盖如是手笔,实惟史迁有之,而《水浒传》乃独与之并驱也。((明)施耐庵著,(清)金圣叹评:《水浒传》,183页。)

对于这段评语隐含“叙述视角”的转换,已经不少著作指出,并作了一些分析。(参见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杨义文存》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8)。)很明显,金圣叹是从整个“镜头”中先出什么后出什么来分析视角的转变,同时又揭示这种视角转变使简单细节出现起伏的波澜,称赞《水浒传》作者的手笔。这里的问题是,作者是“全知全能”者,他作这种视角转变的真实意义在哪里?这个问题至今没有人作深入的追问。实际上,作者自己作为叙事人是最为方便的,他之所以要转换视角,把视角转换给公人,再转换给林冲,这是通过作者的“自我限制”,来扩大叙述空间,以换取悬念和情趣。试想,如果此处以作者为叙述人来展开描写,那么其叙述大致是这样:

话说薛霸当时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鲁智深从松树上面大吼一声,他手中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薛霸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鲁智深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不觉一惊,问道:“你是何人?”林冲听声音闪开眼看时,说:“这是我的朋友鲁智深。”

这样修改后,变成了作者的“全知全能”的视角,所有的一切掌握在作者的手中,但也袒露在读者面前,袒露在书中人物的面前,没有悬念,没有情趣,当然也就失去了文学叙述的魅力。由此可见,叙述视角的转变是作者通过限制自己的“全知全能”的权力,来换取描写的动人的艺术性。值得指出的是,在17世纪的中国,金圣叹已经意识到叙述视角改变的意义。金圣叹曾经把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改为七十回本《水浒传》,在修改过程中,其叙述视角的自觉意识更加明显。我们可以将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与七十回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中宋江返回阎婆惜处拿招文袋一节作一对比。一百二十回本是这样写的:

(阎婆惜)正在楼上自言自语,只听得楼下呀地门响。婆子问道:“是谁?”宋江道:“是我。”婆子道:“我说早哩,押司却不信要去,原来早了又回来。且再和姐姐睡一睡,到天明去。”宋江也不回话。一迳奔上楼来。

金圣叹改的七十回本却改成下面这样:

(阎婆惜)正在楼上自言自语,只听得楼下呀地门响。床上问道:“是谁?”门前道:“是我。”床上道:“我说早哩,押司却不信要去,原来早了又回来。且再和姐姐睡一睡,到天明去。”这边也不回话。一迳已上楼来。

两段话互相比较,不难发现主要修改“婆子”为“床上”,“宋江”为“门前”、“这边”。这里的修改是明显的叙述视角的改变。一百二十回本是作者作为叙述人的全知全能“视角”,七十回本修改后的视角改为阎婆惜这个人物的视角。门响,门前人的回答,这边不回话,人已上楼来,都从阎婆惜的耳中眼中听到看到。从读者的角度看,这种改动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阎婆惜算计宋江要回来,所以十分注意听门的响动,从她注意听写出了她得意的算计;

第二,“门前”人是谁成为一个悬念;

第三,把原文“一迳奔上楼来”改为“一迳已上楼来”,也考虑得很细,原文是作者视角,作者知道他的招文袋里有重要信件,很着急,所以用“奔上楼来”,把宋江急迫的心理写出来了;金本改为阎婆惜视角,阎婆惜没有宋江的那种急迫心理,只关切宋江是不是上楼来了,所以改用平淡的“上楼来”的写法;

第四,用“床上”代阎婆惜,用“门前”、“这边”代宋江,文字显得更连贯统一。金圣叹得意地自己批道:“不更从宋江边走来,却竟从婆娘边听去,神妙之笔。”“一片都是听出来的,有影灯漏月之妙。”金圣叹的这个评语,说明他的确自觉意识到叙述视角的变化会带来艺术效果的变化。以今天的观点看,这种视角的改动,表面看是作者自我“全知全能”权力的被剥夺,作者的叙述权威的被消解,叙述权力被人物抢去,叙述视野被缩小,实际是叙述空间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对阎婆惜的神情态度的描写,并使语言文字起伏跌宕,收到更神奇的艺术效果。看来,叙述视角的实质是通过叙述者权力的限制和转移,以打破叙述的平面化单调化,开拓出人生的新视野,增添新的艺术感觉,并以此来增强叙述作品的魅力。

(三)叙述时间叙事文学属于时间的艺术,时间在叙述作品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没有时间意识也就没有叙事文学。因为叙事是永远离不开时间的。祖母给她的孙子讲故事,一开始总是说:“从前啊……”就是从时间标示开始的,故事的结尾总是说:“后来,她终于……”也是以时间概念结束。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也是如此,没有一部小说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如《三国演义》,它的时间的始与终,毛宗岗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在《读三国志法》中就特地点出:“《三国》一书,乃文章之最妙者。叙三国不自三国始也,三国必有所自始也,则始之以汉帝;叙三国不自三国终也,三国必有所自终,则终之以晋国。”时间不能不是叙事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但是,对于文学叙事作品来说,它的时间是双重的。第一重是故事的原始时间,如A/B/C/D四个时间段,A是故事开头的时间,D是故事结束的时间,B/C是故事发展延伸的时间。故事时间一般是指这个故事还没有被叙述、还没有变成文本的时间。第二重是叙述时间,即故事已经被叙述,叙述人已把原始的故事时间的时序作了变动,如叙述后的故事已变为D/A/B/C或B/A/C/D或C/A/B/D等。例如从故事的中间(即C或D开始)再倒叙事件的起因,曾是19世纪西方现实主义作家推崇的一种叙述时间。可见叙述作品是一个故事原始时间和叙述时间双重时间序列的转换系统。况且一部叙事作品中可能有几个时间交错在一起,那么原始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时序的转换交错就更纷繁复杂。所以在现代叙述学中,叙述时间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中国古代小说中叙述时间同样是十分复杂多样的。问题在于明清时期的文学叙事研究家是不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了一些研究。例如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就认识到故事原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不同,并且可以对叙述时间作自由的处理:

《三国》一书,有添丝补锦、移针匀绣之妙。凡叙事之法,此篇所阙者补之于彼篇,上卷所多者匀之于下卷,不但使前文不沓拖,而亦使后文不寂寞,不但使前事无遗漏,而又使后事增绚染,此史家妙品也。如吕布取曹豹之女,本在未夺徐州之前,却于困下邳时叙之;曹操望梅止渴,本在击张绣之日,却于青梅煮酒时叙之;管宁割席分坐,本在华歆未仕之前,却于破壁后时叙之;吴夫人梦月,本在将生孙策之前,却于临终遗命时叙之;武侯求黄氏为配,本在未出茅庐之前,却于诸葛瞻死难时叙之。诸如此类,亦指不胜屈,前能留命以应后,后能回照以应前,令人读之,真一篇如一句。((明)罗贯中著,(清)毛宗岗评:《三国演义》,20页。)

上面所论,全部是叙述时间与原始故事时间的关系,有的是原来已有叙述,但不详,后面加以补叙,起到前后照应的效果;有的是前面已叙,后面借人物之口回忆,起到令人回味的效果;有的是前面完全没有叙述,后面再叙述,使故事有头有尾,合情合理,完整一致。如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诸葛亮似无家庭生活,连妻子也从未露面。到全书即将结束的第一百十七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战死前,作品补叙道:“原来武侯之子诸葛瞻字思远,其母黄氏,即黄承彦之女也。母貌甚陋,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闻其贤,求以为室。武侯之学,夫人多所赞助焉。及武侯死,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教勉其子瞻。”毛宗岗在此处加一夹批:“武侯夫人事直至终篇补出,叙事妙品。”诸葛亮娶黄氏本是“三顾茅庐”前的事情,现移至诸葛亮和黄氏去世后再补叙。这种时序的颠倒,一方面可以避免前面喧宾夺主,削弱“三顾茅庐”的气氛,避免叙事平铺直叙,另一方面又使诸葛亮家庭全景最后全部展现,给人以“原来如此”的感觉,始知诸葛亮的智慧中也有其妻子黄氏的贡献。毛宗岗称“叙事妙品”也许原因就在这里。

与中国古代的文学抒情学相比较,中国古代的文学叙事学真正发展要晚得多,直到明代晚期才开始起步。但与西方现代兴起的文学叙事学相比,仍然要早得多。叙事视角的论点是19世纪美国詹姆斯提出来的。而评点《水浒传》的李贽的生卒年是1527—1602;提出“事赝而理真”观点的冯梦龙生卒年是1574—1646;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卷首有顺治甲申所写的“序”,那是1644年;评点过《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的是生活于明万历时期的评论家,他大约卒于1624或1625年;评点并修改《水浒传》并把中国古代叙事理论推到成熟形态的金圣叹的生卒年是1608?—1661;写下《闲情偶寄》一书提出比较全面的文学叙事理论的李渔的生卒年是1611—1680;评点《金瓶梅》的出色叙事文学评论家张竹坡的生卒年是1670—1698;评点《红楼梦》的脂砚斋的生卒年不详,但他起码是与曹雪芹同时期的,即18世纪中叶。由此名单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学叙事学最晚起步于16世纪初,成熟于17世纪,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资料很多,但却缺少整理和研究,这是一笔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一些人热衷于研究西方现代的叙述学的时候,我们难道应该忘记金圣叹们当年呕心沥血所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文学叙事学吗?

同类推荐
  • 女或有所思:宁夏女性杂文作品集

    女或有所思:宁夏女性杂文作品集

    《女或有所思》是宁夏女性杂文作品集,共计约90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们以女性的视角观察社会,感悟人生,思考问题。她们有写杂文随笔的,时政评论的,娱乐评论的,更多的作者写人生杂感和闲情随笔。杂文关注的目标包罗万象,不拘一格。
  • 我的书(6):见微知史

    我的书(6):见微知史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6)见微知史,节选了擅长从微小的地方描述历史的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左拉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往昔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
热门推荐
  • 千里江山之还君明珠

    千里江山之还君明珠

    人这一辈子,总不会永远只爱一个人。父亲、丈夫、儿子、情人。许多事,男人做得到,女人未必做不到。但如果爱也可以作为手段,如果情也能利用,那么人活在这个世上,又有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你知不知道她是在利用你!她在利用你捧她的儿子上位!”“就算她是在利用我,我也甘之如饴。而你,你若安分守己,我自不会亏待你。”--------“如果时间能回到过去该有多好。”“是啊,如果能回到过去,我情愿从来没有遇见过你。”--------江山千里人人所爱,我的掌上明珠被你夺了去,又何时才能还给我?--------《破阵》先导篇。
  • 许你来生

    许你来生

    交错三百年时空,勇敢的女子倾注情感爱恋冷峻的雍正大帝。他,睥睨天下江山。她,凝神命运劫数。现代都市漂泊的她,哀婉地依伴于他的温暖。他们之间,隔着年龄、地位,原本简单而又平凡的幸福,在帝王之家竟是如此的艰难。错误的相遇,凄美的爱情,今生的眷恋,来生的承诺。她的永爱是胤稹,他的真爱是谁?答案飘散在长风中……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只有二人的故事,同样美好的旁人,在他们的情感面前又将何去何从?
  • 最后的我笑了

    最后的我笑了

    一个人的悲剧,是另一个人的喜剧。我们都是造物人,我用手拨动你的命运交响曲,你的脚踢着的是我的一生。
  • 凤翔九天之天命王妃

    凤翔九天之天命王妃

    前世,她是让人闻风丧胆、号称从不失手的顶尖杀手风十二,被上司忌惮,英年早逝。重活一世穿越异世大陆,她成为被所谓亲人杀害的废柴无盐女。凝元力、修魂力、炼丹术,凤翔九天,害她之人一个不放!他是天玄国皇子,从小赞誉无数,成年之际神志受损,从此天才陨落。她遇到他,他遇到她,本该熠熠生辉的两颗星辰浴火重生,碰撞出夺目光芒!所谓命运,不过是一场游戏,一个是天命之子,一个是天选之人,合力联手之下,能否打造出不一样的世界?若这天道不公,那便捅破天,若这世道不善,那便战到底!第一次见面时——白亦辰:“娘亲。”风若瑶:“你看清楚,我不是!”再次见面时——白亦辰:“姐姐。”风若瑶:“搞清楚性别,我是男的,叫哥哥。”再后来——风若瑶:“真怀念某人以前乖乖听话的样子。”白亦辰:“看来瑶儿想回忆回忆以前的事情,你想听娘亲、姐姐、哥哥,还是娘子?宝贝儿?”风若瑶:“……”白亦辰:“乖~”
  • 废土避难所之姚视角

    废土避难所之姚视角

    这个作品,分为几个视角,主要是废土之上的故事……
  • 无限技能加点系统

    无限技能加点系统

    系统在手,天下我有!闪避一下,获得闪避技能,升至满级,闪避一切攻击!扔枚石子,获得投掷技能,升至满级,世间万物皆可作为武器!学习武技,获得火龙拳技能,升至满级,碾压火焰大道,火神都要俯首称臣!我是主角我最吊——我是陈峰,我为无限技能加点系统代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剩夏,剩下

    剩夏,剩下

    只是因为那个他,对他实在有太多太多歉疚......一个人孤独过、哭过、恨过,但没爱过,直到那个夏天。在那个夏天泪和雨相遇、交织,正如在那个夏天相遇的夏泪和王逸宇。一切在此悄悄萌芽。对于曾经的回忆,留下的是悲痛与伤感,因为对不起那段岁月。你是我曾经的港湾,但现在已不是......真的好想停止爱你,停止想你,可我做不到。泪啪嗒啪嗒的落下,打乱了雨的声音。
  • 唯一人尽浮生

    唯一人尽浮生

    无间地狱,是否有人愿陪你一起?是否有人爱你,无关风月,无关权谋,无关身份,只因你。所幸,她遇到了那个人。不算早,却刚刚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